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艺术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艺术背景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41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Modern Fiber Ar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Design
SU Hefen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Modern Fiber art"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design in our school, the article mainly explore and research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which appear at the integration of soft material technique and product design knowledge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so as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age of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to a great extent, it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sign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Modern Fiber art; industrial design major;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ve practice
现代纤维艺术是我校一门自2008年就开设在工业设计专业学科背景下的专业选修课程,是研究软材料特性、技法与表现形式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主要内容是运用编、织、印、绣等常用技法,通过亲自参与的手工操作方式,采用多维、多元的艺术手段和形式,使用纤维软材料来表现现代艺术设计与创作的理念与构思。由于此类课程相对独立的专业性质和学术背景,一般开设在国内各大专院校美术、纺织及服装专业内,在工业设计专业背景下开设确是一项创新之举。与“模型制作”等工业设计开设的基础必修课学习硬质材料造型方法不同的是,它的开设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软材料的特性和工艺技法,并通过手工实践的学习方式,探索软材料语言丰富的表现方式和造型构成规律,通过与产品设计专业知识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现代纤维艺术课程在长期的日常实践教学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此,本人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希望通过对工业设计专业内现代纤维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以期弥补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设置之不足,有效解决学生在制作实物模型和创意思考中的现实问题,帮助和提高学生对软材料创新思维与制作的能力,从而完成对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主干课程的能力创新,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在教学实践出现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
1 材料先行――从实践中引发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大多数艺术类课程类似,现代纤维艺术课程的教学也设置为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两大块,因为涉及到材料和技法操作,实践学时所占比例较大。与“模型制作”等课程类似,在日常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都需要事先准备好材料与工具,但和大部分实践课程所明确要求的材料工具不同的是――现代纤维艺术课程无法明确指定学生购买某种特定的软材料。其原因和这门专业的学科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纤维艺术这门学科应属典型的材料型艺术,是以纤维材料来定性的。在艺术发展史上,纤维艺术能完成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变迁与超越,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源于对新材料的关注与应用。在软材料领域,纤维的种类繁多,不同材料所涉及的操作技法也不一样,可供我们创作的材料异常丰富,不仅仅只有毛钱,线绳等常规材料,还包括纺织品、纸等,现代高科技新型材料更是层出不穷,如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金属纤维、纳米纤维、橡胶纤维等许多品种。纤维材料的处理也不仅仅只有传统典型的钩编织绣等技法,有很多简单的技法,比如粘连,缠绕、包裹、捆绑、悬挂、排列也能表现出较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如果给学生指定某种材料进行创作的话,会极大地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使他们把一些技巧比较复杂的,如编结、针织、刺绣等技法掌握得很成熟,也经常使最后的作品沦为某种常见的日用工艺品或者手工玩具,而这恰恰是违背课程启发创新思维这一教学目的的。而且,软材料处理的知识体系是相当庞杂的,某些专业知识还需要专业系统的实践训练培养,要做到在短短的课程中间面面俱到也是不太可能的。
通常,此类课程是按照“技法”进行内容设置的,即按编织、刺绣、印染等传统技法来逐一安排实践学习,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将“材料先行”这一理念引入教学之中,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稍稍改进一下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由于“材料”在现代纤维艺术的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在课程的实践环节只进行命题设置,并不严格规定学生采用何种材料完成制作,甚至鼓励他们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但要求是必须首先将材料准备好,在没有任何创新想法和技能训练之前就将各种感兴趣的软材料带到课堂上来。这样要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课桌上堆满各式各样的软材料时,只要稍加以创意的引导与技法的教授,学生们的创作激情就会被点燃。 我们知道,在服装设计领域,面料是设计创意的灵魂,很多优秀的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是出自设计师在接触到精致面料的那一刹那。美国当代艺术家戴安娜也说,“我在材料里听到我的想法”。采用材料为主,材料先行的教学方法可以诱导学生自己创作,使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中来。
2 专业交叉――在保持课程性质相对独立的前提下注意进行专业间的渗透与融合
现代纤维艺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专业,有着深厚的历史与人文背景,它起源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传统纺织文化,吸纳了现代艺术观念、现代纺织科技的最新成果,因而也有学者称它为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对比现代纤维艺术专业,工业设计是研究产品造型、功能等应用价值的设计专业,设计所涉及的材料除了硬质材料,如塑料、木材、金属等,也离不开对于软材料的使用及探索。属性各样的动、植物纤维与人造化学纤维也是产品设计与创作的丰富源泉。在当今的优秀产品设计中,使用纤维软材料及其特性来进行创作的例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懒人沙发”、“水母灯”等产品。近几年来,这种独特软材料的价值和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重视并发展。
在工业设计专业背景下开设的现代纤维艺术课程,可以将纤维材料的功能与特性引入产品设计的基础理论进行创意思维的探索与实践,也可将产品设计的相关思路导入具体的软材料的操作技法中去,这样都可以给予学生的产品设计以新的创意思路,为设计提供更多更广的研究方向。在具体的教学设置中,整体的课程安排还是应该按照纤维艺术的专业教学要求来进行,保持专业的独立性和延续性,但我们可以在部分课堂小作业的命题上做出调整,以实现两个专业间交叉互用,比如在“编结”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设置的作业命题为“手链的功能创新”。学生们可在手链的材料运用、功能开发、技法完善、样式色彩等方面做出多样的尝试,拓宽原有的设计思路甚至产生创新性的发现。例如,学生在手链末端的开合方式上做出了多样尝试,使手链解扣的功能和样式有了更多巧妙的可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之间的交融与渗透,但也要注意保持专业的传承与独立性。这主要体现在评判标准上,因为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颇具创意,但不注意细节处理有些粗制滥造的创作,由于没有强调纤维专业独特的评判标准,一些学生还自认为是艺术的风格化表现。我们评价纺织纤维创作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作品的精美程度,一个拥有细密齐整针脚、精致美观做工的手工艺品往往令人爱不释手,这也是作品价值体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作为一门在大学开设的选修课程,进行技法上的严格要求是必要的。如果单纯强调培养目标中的创新目的,其结果往往会导致一些大学生的创作很难与一些幼儿阶段的手工作品拉开差距。这样最终会影响到他们的审美习惯和设计实践。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保持专业相对独立的材料处理、技法传承、评价鉴赏等专业知识,也要强调专业之间的融合与创新,这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3 思维变革――解决存在于学生思想认识上对于课程学习意义的理解偏差
对于像纤维艺术这样强调动手能力,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创作出一两件出色的作品。能让学生感受到亲自动手的乐趣,引发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深层次观察与思考,接受文化学术与人文素质方面的熏陶,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的。在这个现代化程度已经达到工业信息化的时代,对比“媒体”、“网络”、“数字化”这些概念,提起“动手劳动”一词就显得灰头土脸,缺乏时代感。学生大多本能的对此不感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热情与动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指导教师,在开课初始就必须加强对课程学习意义及动手实践作用重要性的解读,使学生们明白“动手能力”不仅仅对于设计专业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补益作用,而且对于现代文明结构的延续、人类生存状态全面性维护以及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历史意义。学习动机与兴趣是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力量,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至始自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在课程初始就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营造出浓厚的学术风气与学习氛围,这对于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行为的实施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另外,在学生群体中也经常存在一些对于课程设置的认识误区。由于受传统习俗男女分工观念以及男女性别差异的影响,男女学生对于纤维软材料技法操作的兴趣爱好相差很大。一些男生上课的积极性很差,而大部分女生则很感兴趣,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去完成一件作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程初始就要提出并驳斥这种认识误区和怠惰借口,好的创意不分男女,也没有性别、国籍、老幼之别,只有突破固有、旧有的概念束缚,才能达到创作的“无人之境”!教师还要着重强调完成课程的重要意义与训练目的,即任何一种材料与技法只是设计思想观念表达的一种方式。传统的材料,手工的方式,细致的态度仅仅是一种设计表达语言,我们只有熟练掌握运用多种方式,才可能达到设计的自由与创新。在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针对一些同学的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差的情况,提出一些解决兴趣差异的办法。比如在严格保证制作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让他们制作一些所需技巧不那么复杂,但在形态构成、使用方式等方面颇具创意的作品,调动、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保证课程任务的顺利完成。
(下转第115页)(上接第83页)
4 结语
在工业设计专业背景下开设的现代纤维艺术课程,对于学生从材料出发,探索产品设计新的创意思路有较好的启示与借鉴价值,针对在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教学实践的主导者, 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改计划,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艺术专业创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3] 王云芝.纤维艺术[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
现代艺术背景范文2
噶尔家族被降罪之缘由探析
扎西当知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三期上发表有关吐蕃时期噶尔家族的研究论文。嘴尔・东赞宇松及其子孙是吐蕃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辅佐两代吐蕃赞普。对吐蕃王朝的统一、疆域的划定、法律的健全、社会的安定以及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但是,到了吐蕃赞普赤都松芒布杰时期噶尔家族遭到被灭门的悲惨遭遇。文章依据敦煌文献资料和古代汉文史料对噶尔家族被灭门的原因做了探析,认为:位高权重是噶尔世家获罪的客观因素;吐蕃王族的猜疑心理是噶尔家族降罪的主观因素;离间计是噶尔家族降罪的直接因素。得出这些结论的作者认为,据他所调查搜集的敦煌古藏文文献和唐宋有关吐蕃的文献史料中,并未发现噶尔家族背叛或谋反的丝毫痕迹。
关于古藏文写本的研究方法的再探索
巴桑旺堆在《中国藏学》2009年第三期上发表有关古藏文写本研究方法探索的论文。作者在海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研究心得,提出了15种判定古藏文写本年代的方法:1、写本的物质载体纸张,2、书写工具笔墨,3、字体的书写形式,4、字体特殊的书写现象,5、书头符、点符、甸符,6、特殊构词或古语法现象,7、古词语和词汇互为通用现象,8、书写中的特殊符号,9、写本中的图像、绘画,10、写本的装帧形式及页面的设置,11、页码的标属形式,12、文字厘定原则,13、梵文术语的藏文拼写法,14、写本的抄经,校经者、施主署名,15、写本的题记。
班禅大师与民国时期的汉藏文化交流
王海燕在《中国藏学》2009年第三期上发表有关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的论文。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的文化交流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关系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中,班禅大师躬亲力行,前往内地研讨显密持法修行,弘法宣化,举行法会,筹建蒙藏学院,组织翻译佛教经典,介绍藏传佛教的教理和修习方法,从宗教与国家、宗教与政治的层面来弥合汉藏宗教文化认识上的隔阂。班禅大师在促进双方关系向纵深发展上超越文化层面的承载,赋予文化交流以纠补汉藏关系的社会功用,在认识宗教文化的历史定位和角色问题上给我们新的思考与启示。
现代艺术背景范文3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进步,在我国院校的音乐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已经有大量的现代科技应用。基于这种现实情况,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需要在现代科技背景下重构音乐艺术课程。本文在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传统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科技背景下音乐艺术重构的策略,希望为现代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科技;音乐艺术课程;传统教学形式
随着现代科技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传统的音乐艺术教学受到了挑战,原有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将现代科技技应用于音乐艺术教学上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音乐艺术教育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得到了改变。传统的音乐艺术教学,在感官上,体验上的不足,使得传统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学习要求。而借助现代科技能够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给受教育者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能让学生尽快的入门、感兴趣,并逐步爱上所学课程。
一、现代科技背景下传统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同时,也取得了技术进步,同世界科技步伐同步。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技术被应用到音乐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音乐艺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技术选择,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现代科技。现代科技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当代先进的音乐科技,而且丰富了学生现代科技知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凭借现代科技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音乐艺术教学课程中,教师将传统音乐艺术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对于音乐艺术课程的学习。
二、现代科技背景下音乐艺术重构的策略
(一)注重场景教学模式的应用
现代科技背景下音乐艺术课程的重构,要注重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模式的应用。为了学生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能更好的理解音乐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科技,以多媒体、数字科技、虚拟现实等技术增强音乐艺术课程的直观感受,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并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所学习的音乐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借助现代科技辅助音乐艺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具体实际,切合实际的在音乐艺术教学当中运用现代科技,不能脱离教学只强调科技效果。相对于音乐艺术课堂教学来说,现代科技可以实现音乐作品同场景的结合,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解决现代音乐艺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求知欲。
(二)注重学生艺术能力培育
现代正规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成为音乐艺术教学的主要阵地。因此,现代科技背景下音乐艺术课程的重构不能脱离原有教学主渠道,要充分利用原有教学渠道,使现代科技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才能促进现代音乐艺术教育的更好开展。现代科技对现代音乐艺术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强化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感悟能力、体验能力、欣赏能力以及评价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联想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法强化学生艺术能力的培育,只有学生艺术能力得到增强,才能更好的将现代科技与音乐艺术课程重构整合起来,才能在现代科技背景下,更好的学习音乐艺术。教师要将抽象音乐与具体的声音、视频、画面相结合起来,以培育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学校要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灵活的运用现代科技,以最大程度培育学生对音乐感知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完善现代科技背景下的教学体系
学校必须对音乐艺术课程设置充分重视,完善音乐艺术课程设置。因此,学校在强化音乐理论的基础上,要引入音乐艺术的实践环节,以避免音乐理论和艺术实践的脱离。学校除了进行大班的集体授课外,还要充分视小班教学对学生的作用。通过大班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理论知识。通过小班教学,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此外,要完善现代科技背景下的教材建设,加入现代音乐科技相关的教学内容。这就可以克服原有教材不能跟随时代步伐的问题,满足不同不同年级学生对于音乐艺术学习的迫切要求。
三、结语
传统的音乐艺术教学,在感官上,体验上的不足,使得传统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学习要求。而借助现代科技能够使学生直观感受力。随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我国音乐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有大量的现代科技应用,在为音乐艺术教学的深化提供了技术基础的同时,也为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在现代科技背景下重构音乐艺术课程。本文在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传统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科技背景下音乐艺术重构的策略,包括注重场景教学模式的应用、注重学生艺术能力培育以及完善现代科技背景下的教学体系,希望为现代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金玉玲.现代科技发展对音乐艺术的影响[J].视听纵横,2006,01:91-92.
现代艺术背景范文4
[关键词]现代主义时期 工业时代 理性主义 功能主义
中图分类号:B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83-01
从印象派之后世界的艺术发展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新现代主义设计等时期,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在这里我浅谈在现代现代主义设计时期,设计与艺术、哲学、文学之前存在着哪些关系。
首先,何谓设计?通过工业设计史、设计导论的学习,我认为设计不但是一种单纯的行动,而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具有人主观能动性的技术,同时也是丰富的历史产物。好的设计要有美感,既要考虑到艺术价值同时要兼顾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然而特别是在现代主义时期,设计与艺术又有着什么关系呢。在现代主义的产生背景下,现代主义要求设计应多关注当今社会面对的重大问题,反纯艺术――“装饰即罪恶,形式追随功能”,同时对后现代主义“少一点美学,多一点伦理”的理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时期的设计师认为,设计应发扬现代主义的理性,不要过分强调产品外观的标新立异,风格上的花样翻新并不能满足工业文明时代,机械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
例如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著名的设计院校德国包豪斯学院便强调在艺术与设计、工业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即与工业机械文明相适应的简介、概括、抽象的形式感同传统的手工艺相结合,在理性设计的基础上,不失其简约、明了、无多余装饰的艺术美感。再比如罗尔・莫里诺的((Arabesque))桌子,具有单纯的轮廓,简单、轻便的特质,既满足了工业社会的机械化大生产,同时也不失人们追求艺术的生活品质。
因此,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正恰恰反映了现代主义计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很好的表现了现代主义时期,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而哲学作为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在现代主义时期,是否也会对设计师进行正确的指导?或者说,究竟是艺术设计引导了哲学的发展,还是二者在某种条件下相互作用?以下便是我对设计与哲学关系的论述。
我在课堂上学习到,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其中一个政治背景便是的诞生。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下简称手稿)以及晚年创作的《资本论》的“劳动过程”章节中,都认为,人的劳动生产以及造物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要实现这一目的便要运用一定的规律。因此,人类在设计产品中,也要运用美的规律来造型。
同时,社会实践决定了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决定了文化意识形态。现代主义设计作为其社会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按此逻辑而言必将对意识形态,也可说是哲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马克思说“感性是伟大的,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然而在现代主义前期,产生一种机械美学,过分强调设计的物质属性而彻底否定其精神内涵,因此难免冷漠缺乏人情和人性。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在设计造型中,设计师要按照美的规律来设计产品,不能忽视产品的精神实质。物品包括价值和使用价值,在重视其使用价值的同时,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也不能全盘否定。
因此在现代主义的时代中,我认为哲学与设计是相互引导。哲学为设计师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马克思在《手稿》中谈到人亦需要一双欣赏形式美的眼睛,不能将纯艺术与造物劳动中的规律运用分离开来,艺术与设计可以相互补充和融合。因此我认为,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现代艺术中艺术与设计的结合是有很大的启示。
此时代与马克思思想不同的哲学家尼采。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开始对人们理性深刻怀疑,理性这曾经人类的骄傲,却充当了自相残杀的工具。但我想说,哲学的世界是没有对错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不同的观点而已。
然而再回到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进入20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尼采预示着所谓虚无主义的世界,在整个世界经历过2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后,整个世界表现着深刻的惶恐、不安,对人类理性的深刻怀疑。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出现了所谓存在主义注重自我,注重人生价值的哲学,出现了所谓荒诞派的文学,出现了非理l生主义的尼采,叔本华,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世界的背景是物质的,而人恰恰想摆脱这样的物质世界,做一个精神上的主人,但现实却表现着这样可能性的空无。
然而此时的设计重视的是功能主义,是理性主义。这与这个时期对文学家的怀疑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想这就是设计与文学创作的区别所在。设计不是纯艺术,会受到时代的制约,需要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具有几乎统一的设计潮流,而文学则可以尽情表现作者的意志,想法更加的丰富。
现代艺术背景范文5
关键词:多元文化;优化语言;个性化发展;表现形式
油画语言承载画家的思想感情进行外化呈现,结合文化多元论对艺术作品进行创新发展。个性化语言运用程度是作品能否取得市场认可的关键,更是不同风格作品创作的思想源头。油画的语言表达方式很多,从油画的色调、布局、结构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油画的语言表达。追求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语言多元化,可以有效提升观赏者对作品审美需求上的满足。
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油画语言个性化发展的必要性
1.1 丰富作品的内在魅力,注入经典文化元素
现代艺术创作者在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同时,更加注重传统文化与作品间的融汇贯通,赋予油画作品更宽泛的想象空间。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油画语言个性化发展,倡导艺术思想与人文思想的结合,可以为创作者提供取之不尽的灵感启迪,从而带动油画作品创作又迈向一个新的发展台阶。绘画风格和表达形式二者是相互促进的矛盾共同体,相互促进发展的过程中,使得油画的艺术表现力越加强大。油画作品的创作核心内容要来源于生活,把现实世界运用艺术手段赋予其独特的情感色彩。通过多元文化的思想渗透,创作者可以将理性思维与感性认知思维相结合,把具体事物抽象化的表达出来,作为艺术风格的一种表达方式。油画语言的表达形式上,要紧紧贴住作品的核心思想,不断丰富作品的内在魅力,注入经典文化元素填满艺术表现范围。
1.2 中国现代油画创作建设的发展需求
油画作品的语言交流便是与人们的眼神交流,观赏者通过绘画中的创作手笔感受其作品诉说的内容。现代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要求越加高端化、多元化,无论是从艺术气息上还是绘画内容上都要给人们丰富的情感暗示。这就要求油画创作者必须迎合我国现代油画创作建设的发展需求,不断注入新的绘画参考元素,注重油画语言的个性化发展。人的思想感情靠语言来传达,油画语言也同样发挥着传达情怀的作用,很多画家的生活阅历不同,在绘画语言表达的方式上研究不同。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语言传达,就不会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观赏者在理解上出现的误区。充分迎合现今时展状况下的语言多样化、个性化,推动油画创作有更高层次的创新探索。
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油画语言个性化发展的方法策略
2.1 绘画者要积极地革新创作观念和表达方式
绘画者的生活阅历决定自身的创作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创作风格决定作品的成败。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集聚多种文学思想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丰富油画语言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绘画者首先要进行自我绘画能力的客观认知,艺术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升,积极地创作心态是作品赋予生命力的最完美体现。绘画者在传统绘画风格上要不断地进行思想创新,结合新的文化发展元素。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上启发自己的思想共鸣,进行绘画方式和方法上的创作设计。现代多元化文化特点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宽泛的成长环境,赋予了语言个性化途径的拓宽渠道。积极地革新创作观念和表达方式,促进观赏者与艺术语言的沟通交流,真正意义上实现作品走入心灵的价值意义。
2.2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艺术运用观念
当今社会发展状况下,文化气息交错盈人。在油画的创作上,无论是追求语言表达上的个性化发展,还是逻辑结构上的调整,都是为了充分迎合先进时代下艺术界域的发展需求。我国的油画作品尤其自身发展特点,西方国家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观念进行艺术学习和创作。积极学习西方油画创作中的先进思想或绘画手段,结合我国的艺术创作灵感,在绘画方式和方法上不断进行创新。把我国的绘画创作精华推销给西方艺术领域,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丰富艺术创作水平和绘画表达技巧。中西方油画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造就了两种不同的创作状态。促进中西方艺术创作灵感的融合,不断丰富油画语言个性化发展的探究途径。
2.3 注重发展油画语言个性化特点的运用
在不断丰富油画的语言个性化过程中,根据油画自身的语言时代特点,在运用多元化文化元素时注重创新性思维的扩展。在借鉴西方艺术创作技巧的同时秉着扬弃的观点学习,对自身传统文化上的知识要有选择的继承跟弘扬。维持中方艺术独特的创作风格是根本,有选择的运用西方绘画手段。再者,在对油画进行创作之前,要首先定位好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条件,勾勒出适合当代审美艺术的需求的油画内容。绘画者根据自身喜好和生活阅历,确定自己的艺术发展风格,在有所定位的基础上,寻找此项创作风格所需要的语言表达手段和实现途径。艺术家们要积极建立起绘画交流平台,增进自我领域内绘画经验和技巧的沟通和相互学习。在相同追求的创作风格上取长补短,注重发展油画语言个性化特点的运用。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多元化文化的发展状况下,通过不同的油画语言个性化表达技巧,对呈现的作品进行灵魂包装和形象塑造。在坚持传统文化经典创作内涵的基础上,对新的文化元素进行融会贯通的资源归纳整合,进一步扩大艺术语言表达范围,充分的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艺术油画作品的创造价值。画家在油画的创作中要充分贴近生活,客观存在的情感表达才能在艺术语言的沟通上展现艺术本身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杨明清.油画语言之管见――论油画语言的时代特性[J].艺术教育,2007(10).
[2] 游二川,杨怀念.论油画的个性化绘画语言的[J].艺术理论,2007(12).
现代艺术背景范文6
一、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符号学在人类原始社会中就已经得到了体现,原始人以自我的审美和使用需求为载体,对社会的生活和活动进行规划设计,所以说,符号学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秦朝,就已经诞生了具有文化记号的符号思想,人们用文字或者非文字的符号系统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二十世纪初期,符号文化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符号学,该学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至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所生活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世界,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符号。符号学具有外延和内涵之分,符号的外延(denotation)所指的是具有常识性意义的“显性”特征,例如,艺术设计作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符号的外延能够很好地体现艺术设计作品的使用价值。环境的内涵(connotation)所指的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各个潜在特征和属性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符号设计者的情感思想、意识形态以及社会背景等隐性文脉信息,并且艺术设计作品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设计者自身爱好、信仰、民族等等方面的影响。例如,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和我国传统的东方建筑,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所代表的建筑符号内涵也会有所不同。符号设计对思想文化来说是重要的载体和传播媒介,设计师通过多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为环境艺术设计找到很好的创造思维空间和文脉切入点,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文化展现方式
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提倡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认为:“简单比复杂更好,平淡比鲜艳更好,经久耐用比盲目时尚更好”。这样的设计风格逐渐的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然而,这种艺术风格并没有对中国的传统艺术设计风格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很多设计师的艺术设计作品缺乏与文脉之间的关联性,缺乏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协调性,给受众带来较多不和谐的感觉。因此,设计师在艺术设计中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互相结合,并且在结合当中寻找突破点取得升华,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变得更加的完美,设计师要在艺术设计中充分展现符号所具备的美学功能。[2]符号学还能体现出更深层次的符号内涵,它在环境艺术中的文化展现方式主要有:第一,设计师在适当的对符号进行合理的使用与创造的同时,还要有效的融入较多的造型因素,使其与其他的造型因素统一并构成一个整体。例如,日本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的简约主义设计,他巧妙的运用光线,设计了位于大阪市郊区的光之教堂,可以让人产生一种向天主教虔诚祈祷的心情。这位伟大的设计师就是巧妙的将图形元素和创意文化元素进行了充分的融合,运用光线的特性对光影效果进行了巧妙的设计,他在墙壁上镂空出一个十字架,然后嵌入玻璃,在阳光的作用下,会出现一个逆光的光线十字架,十分的奇幻,这几乎可以说是世界上设计最巧妙的十字架。第二,设计师对符号的直接运用,将具体的符号直接用在作品的本身。例如,莫斯科最为著名的圣瓦西大教堂,采用了俄罗斯民间传统的建筑的形式,这就是对符号的直接运用,该教堂具有鲜明的传统特点,从红场的的远端望去,就会发现九座洋葱头般可爱的圆顶建筑。第三,设计中含有符号性元素,以含蓄的方式表达出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信息。例如,澳大利亚最为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当人们看到悉尼歌剧院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泊港待发的群帆,很鲜活的表达出来了澳大利亚的本土文化,该剧院甚至取代了澳大利亚本土的特色的袋鼠,成为了澳大利亚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