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安全防范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安全防范建议范文1
【关键词】网络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一、网络安全的特点
首先是多元化,互联网安全多元化一般体现在安全问题的形式多样化以及隐患内容的多元化,从而要求网络安全防范体系也必须要尽快的完善。目前所有的互联网安全防范系统也都逐渐趋于技术化和多样化,从而能够更好的应对网络威胁。
其次是体系化,网络安全体系化通常指的是相关制度的系统化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的体系化,对于及其复杂的互联网环境,我们必须要积极构建全面的网络安全防范系统,这样才能够确保互联网有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另外,对于多变的网络环境来说,相应的防范技术也必须要及时更新。
最后是复杂化,网络环境的复杂化特征要求客户端联网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互联网安全的威胁因素,互联网安全问题渐渐的扩大到网络中的不同层面,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更新安全防范措施,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复杂的互联网环境。
二、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物理层
众所周知,互联网网络机构一般都是拓扑型,网络设施的不同决定了其服务的节点对象也不一样,网络设施通常有服务器、路由器以及交换机等机房设备,另外还有可能会有类似于UPS的维持设备。此外,计算机硬件和网线等设施出现的问题也是属于物理层的安全范围,互联网物理层存在的安全问题通常都是比如物理通道问题、线路问题以及受到干扰等。
(二)网络层
现阶段,对于计算机网络服务的相应权限规定并不是非常的明确,也不是很全面,这样一来很多用户的计算机常常会受到来自互联网的攻击,很多重要资料遭到窃取。计算机网络层安全问题一般是因为相关管理人员在对网络进行配置的过程中疏忽大意而让网络出现漏洞,此外还有可能是用户自身操作失误或者没有安装相应的安全防范软件所引起的。
(三)系统层
系统层一般指的是操作系统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这一问题是所有互联网安全问题中最普遍。因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对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管理还不够到位,很多用户在计算机上安装的操作系统都是盗版,这些盗版系统存在非常严重的漏洞,一些别有用心的黑客会利用这些漏洞展开网络攻击,给用户的正常使用带来了很多安全风险。
(四)病毒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日益猖獗,病毒不但会对用户电脑中的数据资料造成损坏,有些破坏性强的病毒还有可能导致硬件事故的发生。如果这些病毒在互联网中任意传播,将会出现不可想象的后果。计算机网络病毒一般是通过互联网(广域网)和局域网来进行传播的,用户在进行网上冲浪时如果接受了带病毒的邮件、下载了某些软件都可能感染;而存在于局域网中的病毒会导致网内多台计算机受损,严重时会导致局域网瘫痪。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物理层的防范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中比较普遍的就是物理层出现的问题,要解决好计算机物理层的网络安全防范问题,就应该尽可能的做好网络机房的防范措施,由于计算机硬件设施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因此在组建网络机房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构建,机房的位置必须保证通风和干燥,尽可能的避光,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遮挡物进行避光;同时,应该做好机房的防火防盗工作,有条件的学校或者企业要配置冷暖空调,随时调整机房内的温湿度,配备UPS电源,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计算机硬件设备随时处于稳定的状态下,从而保证物理层不会产生安全问题。
(二)加强技术层的防范
一方面要做好互联网入侵检测,可以对电脑系统程序和网络数据进行实时的分析来监测各种网络入侵行为,当发现存在网络入侵时能够及时的自动切断或者报警。现阶段使用的入侵检测技术一般是针对计算机用户误操作行为以及网络的不正常现象的检测,虽然这种技术能够及时的响应,误差率也相对较低,但是入侵模型的构建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成本也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是要做好病毒的监测和防范,对于计算机病毒通常来说可以划分成预防、检测、查杀这三个阶段,做好病毒防范措施,能够让用户的计算机处于良好的状态下,确保用户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上网,保证互联网环境的安全稳定。
(三)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
个人用户一直都是网络安全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关系人,因此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增强普通用户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对于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有效防范和处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第一,必须要有好的上网习惯,定期对杀毒软件进行更新升级,修补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让自己的电脑时刻处在安全的状态下,用户在互联网中浏览网页时要注意提高防范意识,不在危险度较高的论坛下载资料和软件,不随意接收陌生人的邮件;第二,用户必须要对自己在互联网中的账号和密码严格的保管,避免被黑客盗取,用户要在windows系统中设置好administrator密码并有效的管理,各种网银账号不能随意透露,做好各方面的防范工作。
四、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方法措施极其重要。我们必须要以健全的网络安全防范系统为保障,从技术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于互联网安全的影响因素有深入的认识并从源头上进行防范,确保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贺贝.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0(02).
网络安全防范建议范文2
在网络安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对安全方面的不够重视等因素,导致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首先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计算机来说,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缺陷,就会被黑客利用,造成威胁。操作系统是由很多模块共同构成的,其中有电源模块、吃利器模块等,每一个模块都是计算机功能正常的保证。如果其中的一个模块有问题,黑客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模块发起攻击,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其次是计算机网络的共享性缺陷,不管是局域网和还是互联网,都可以用来传输文件、程序等,这也对计算机造成了威胁,如果这些传输的文件中,有包含病毒的可执行文件或者程序等,在计算机上运行后,就会给操作系统带来损害。当我们打开计算机的任务管理器的时候,黑客可以利用“补丁”的方式,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运行一个进程,进程难以被发现,就会造成潜在的威胁。在我们使用QQ等IM软件时,其中的“远程协助”功能应该慎重使用,如果计算机被黑客种植了病毒,黑客就可以利用这个功能随心所欲的控制用户的计算机,资料、文件等都可能被窃取。虽然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都有防火墙在后台保护系统安全,但是这些防火墙的自我防护能力不能保证,黑客可以攻击这些防火墙,防火墙崩溃后就变得毫无作用,计算机系统就会受到黑客的危害。
二、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
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控制水平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的安全管理是信息化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很多计算机使用者,对于网络安全并不重视,平时没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在这个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应该不断的加强提高,才能有效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可以说,计算机使用者的信息、隐私泄露,操作系统被破坏等,根本原因就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没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论是对于企业、公司、个人甚至国家,都是必须要保证的。网络安全的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就应该养成安全防范意识,有意识的去进行安全维护工作,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保证没有安全隐患的存在。针对网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该提前做好计划,以便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计算机和网络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工具,保证网络的安全性。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是需要信息技术支撑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应该不断的提高工作素质和知识水平,积极的钻研网络安全技术,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出现问题的时候,高水平的信息技术能够保证危险的快速解除。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应该接受定期的培训,组织他们观摩专家演讲等。防病毒软件的使用,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病毒的变异也非常快,可以说是防不胜防。采用防病毒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病毒的攻击。360安全卫士、金山毒霸等,一般都运用了最新型的“启发式”扫描病毒技术,核心技术就是数据库中的“触发器”;还有广受赞誉的卡巴斯基安全软件,查杀病毒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对于计算机本身来说,物理环境的安全也是一个方面。在布置服务器或者机房的时候,要做好周边环境湿度、温度、电磁干扰、病虫害等方面的测量工作,符合标准才能进行布置。机房的安装场所,要保证安全性可靠、抗干扰能力较强、震动和噪音干扰比较少,湿度、温度也应该适宜,不建议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和地下。做好计算机访问权限的管理工作,这是防止计算机中的信息被盗取、破坏和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条件,建议完善的防控系统,没有足够的权限就无法访问计算机的数据库,硬盘中的数据也要做好备份,对计算机来访者进行身份验证,也要防止暴力入侵。
三、结束语
网络安全防范建议范文3
1 加强和规范管理措施
(1)落实负责政务外网安全防范工作的机构,明确责任和权力,统筹规划政务外网的安全防范方案。
(2)建立并完善政务外网安全防范制度,特别对政务外网的联网范围、网络建设进度、上网的应用和信息类型、允许上网人员等通过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
(3)加强对政务外网使用人员的管理,特别加强对政务外网用户的安全防范教育,培养良好的政务外网及联网计算机的使用习惯,减少和防止因不良使用习惯造成泄密、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等问题。
2 提高技术保障能力
政务外网的安全保密工作在技术上要从网络、主机、终端、应用四个层面来进行。
2.1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很多,安全防范的产品和设备也很多,有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防病毒网关、网闸等等。但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并按照一定的原则合理地利用好这些设备和措施才是关键。我们的政务外网实质上是一个互联网,是由众多部门的局域网互相连接而成的网络,由于各部门网络建设的情况差异,应该按照分级分层的方式进行管理。建议将整个政务外网划分为核心层、保护层、边缘层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分别建立对应的安全警戒机制、安全防范机制、安全审计机制。其中, 核心层,包含政务外网的核心交换区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的核心办公区。该区域是我们政务外网防范的重点区域,应该综合配置各种安全防范产品和安全防范措施,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保护防线。保护层,包含各部门应用系统的主服务区,该区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防范措施,确保重点。边缘区,该区域是政务外网的最前沿区域,主要是为政务外网联网终端的直接服务网络区域。该区域重点要做好防病毒和终端接入控制管理。
2.2 主机安全
主机是提供数据的载体,是大量数据的集中存放地点。如果说网络的保护是在通往金库的路上设置层层保安措施,那么保护主机就是保护好开启金库的钥匙。主机的保护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要保护主机的物理安全,防止非法用户直接接触主机;第二要防止非法用户通过网络入侵,盗取主机中的数据资料;第三要做好主机的数据备份和冗灾工作。
2.3 终端安全
终端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政务外网安全防范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传统的PC机,我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笔记本、手机、PDA等各种终端设备接入政务外网,给政务外网的终端接入管理增加了复杂度,另一方面终端用户的使用水平、使用习惯的差异很大,这也给终端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严格控制政务外网终端接入设备的种类和接入的区域,提倡“安全终端”。即只有被证实是有可靠安全保证措施的终端产品和设备才允许接入政务外网,并在政务外网的接入终端上逐步推广基于CA认证的终端接入方式。
(2) 严格控制终端设备的“一机两用”,将接入政务外网的终端同时又连接互联网。
(3)加强对接入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病毒防火墙要定期升级。
(4) 规范终端用户的使用,包括对终端用户本地数据的管理和终端使用密码口令的管理。
2.4 应用安全
网络、主机和终端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通过系统漏洞等非正常渠道侵入系统,而对应用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为了防止合法用户通过正常使用系统而获得了非授权范围的数据和信息。政务外网中的应用的组成复杂,应该采用分级安全保护措施来实施。应用安全可设置“受限级”、“部分受限级”、“开放级”三个级别来管理。
对应用中涉及到大量政府内部工作秘密及企业、个人敏感信息,而应用的访问人员范围较小,又相对固定的,可以设置为“受限级”应用。可以在政务外网统一认证体系的基础上再单独设立一套相对独立的访问和权限控制体系。
对应用中大部分信息是一般工作信息,其中少量牵涉到敏感信息的系统,可设为“部分受限级”。采用政务外网的统一认证体系并结合合理的访问控制来实现管理。
网络安全防范建议范文4
【关键词】网络 信息技术 防火墙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壮大,信息技术已经引入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便捷,也对各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比如企业实现了无纸化的办公。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各种积极的影响和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随着黑客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如何做好防范措施,使得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得到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未砑扑慊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参考和建议。
2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概念
本文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及安全的概念进行阐述。首先是从狭义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主要指的是防范计算机资源在未被允许的情况下,遭到了窃取和盗用,也可以说是,有关人员既需要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转,也要保证计算机资源不会找到破坏和盗取;从广义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主要指的是软件系统的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在上述的概念基础上,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的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首先,计算机网络系统需要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没有可靠性,计算机讲无法实现正常的运行,使得计算机资源失去其使用价值,失去稳定性,计算机将不能实现高效的运行;其次,计算机网络数据应该具备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和保密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网络上的数据量逐渐庞大,对于这些数据需要由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保护,使得数据可以实现安全的传输和保存,实现数据的价值,数据的真实可用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最终目标,使得用户的指令得到有效的回应,数据是用户的个人隐私,因此,数据需要具备保密性,防止被非法盗取。
3 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必要性分析
(1)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技术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软件大多来源于发达国家。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这种外来技术的引入对我国国内网络资源是一种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安全的保障势在必行。
(2)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谐的、安全的网络可以保证人民的财产和安全不受侵害,对社会的有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当前人们广泛使用的手机,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障措施,很多犯罪人员就可以通过手机和网络对人们进行网络诈骗等危害公众安全的行为,对人民的财产和安全形成威胁。
(3)网络技术不仅影响到个人,还对企业、事业部门等都有广泛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保障,是企业和国家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一旦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4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
4.1 内部影响因素
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软硬件系统内部的缺陷和漏洞、软件设计不合理、人工管理不到位、用户自身的失误等方面。其中,对于有漏洞的软硬件系统,在用户进行操作市时不会留下操作相关的痕迹,不能实现硬件系统的存储,从而形成了巨大的隐患;其次由于有些软件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可能会出现信息的泄露问题,对私人隐私造成极大的威胁;另外,系统管理人员没有重视操作规范性,为了追求一时的便利,简化了操作管理的过程,形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最后,有些用户缺乏网络安全保护意思,通过不规范的操作或是登录非法网站,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或是使得病毒的入侵计算机系统,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4.2 外部影响因素
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含网络黑客的入侵、病毒的入侵等。其中,网络黑客通过自己高超的信息技术水平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入侵,他们对于计算机系统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们可以窃取用户的信息,并通过用户身份的登录实现信息的盗窃;其次,计算机病毒入侵作为目前影响计算机信息技术安全的最为常见的因素,该病毒鸡油更新速度快、繁殖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的访问和信息接收,截取信息传播中的数据,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
5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应对策略
5.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首要之选,具有高防护、低成本的特点,不仅可以保障网络的安全,还具备经济实用的优点。
5.2 发挥人的因素
一支具有较高水准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队伍,可以通过其高超的技术,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同时还可以使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质量和水平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3 病毒防范
由于计算机病毒更新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传播范围广,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巨大隐患,因此提高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计算机病毒的查杀。
5.4 加密方式
我们还可以借助信息加密的方式实现对计算机数据的保护,防止数据的流失和遗漏,主要方式包括链路加密、断电加密等。
5.5 做好备份
对于重要的数据信息要做好备份工作,以防计算机网络信息受到威胁是可以减少数据流失的危害。
5.6 安全防范宣传
提高用户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可以有效的避免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事故,维护了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安全。
6 结论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壮大,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一些大的企事业单位,数据的安全更是关乎其未来的发展命运。因此,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有利于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唐翔.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3(07):125-126.
[2]赵真.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及防护策略[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03):213-214.
[3]董洁.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389-3.90.
[4]刘海峰,尹蕾.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浅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08).
[5]王远康.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应对策略[J].科技传播,2013(21).
作者单位
网络安全防范建议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时代;泄露;计算机信息处理;分析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TP393.08
在计算机技术运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着计算机的痕迹和运用。计算机的普及和运用带给了我们十分便利的生活和快速工作的办公方式,计算机也在我们的生活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则对于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更加方便人们对于信息的收集的速度,信息的准确,信息的寻找的快速,相互之间信息传输的快捷。但有发展就有隐患,正是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出现新的问题,而尤为突出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自己信息或者相关的机密信息的泄漏,这些网络安全的隐患也越来越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怎样建立一个健康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是人们现在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我们在对这些网络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分析和深入的探究,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方法,为建立和健全一个健康安全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网络环境做出一点引导和贡献。
1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存在的问题
1.1 由于计算机中下载非正版软件而产生
有时候人们由于喜爱贪图小便宜,由自己或商家为自己下载了非正版软件,存在了一定的不安因素,由于我们自己为计算机安装了盗版的软件,存在了一定的安全防范隐患,为黑客的攻击和电脑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方便,造成了计算机中重要的信息泄露,对自身产生了巨大的损失。
1.2 由于对于计算机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而形成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运用,而在人们进行与他人的沟通,或者自己在阅览信息时,由于安全防范意识的薄弱和不懂,贸然接受了他人传输的文件或者点击了他人传送的邮件,下载了不正规的,带有木马病毒的软件,造成了计算机中毒,电脑病毒的入侵,对计算机信息进行了解读和泄露,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计算机安全防范意识的薄弱时人们出现网络安全问题的重大原因之一,除了上述的行为外,很多时候人们在接收了虚假的中奖信息或者骗子假借朋友的身份进行借钱等众多的网络安全问题时,不加思考,贸然相信点入先关网络链接,对自己的身份信息或者自身的网络银行、银行卡信息进行填写,就将自身的信息进行了泄露,自己造成了自身的损失。
1.3 由于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而引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之而产生了许多影响计算机的程序和软件,而计算机病毒就是一种会对计算机的系统进行破坏,会对计算机产生损伤,而且病毒自身还可以进行自我的复制的一种代码或者程序。计算机一旦中了计算机病毒,不会立即显现出来,而是由计算机病毒先潜伏在计算机中,在计算机的系统中进行破坏和监控,许多计算机病毒都可以由黑客在自身计算机上运用特定的程序进行控制,会对他人的计算机的信息进行查看,对他人的计算机进行控制。计算机病毒一般都会由人们在网络上下载了带有病毒的软件,点击下载了他人传输的带有病毒的邮件,贸然使用了他人的移动设备,阅览了带有病毒的网页等途经而使计算机感染计算机病毒。
1.4 由于我国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不完善和存在诸多不足而造成
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起步低,发展晚,我国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许多的不足和尚待需要完善之处。而我国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相对落后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水平就产生了许多矛盾,由于没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惩罚,许多对于人民经济财产损失较小或者没有的信息泄露行为就只能听之任之,这就助长了信息泄露的行为的发生,也加大了人民的无奈和迫切需要相关管理的法律法规的需求。
2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2.1 加强用户对于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计算机使用中的安全
加强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健康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的重中之重。在计算机使用中,对于陌生人传输的文件,邮件应及时的进行拦截,不予接受,对于邮件应该及时进行删除。在阅览网页等信息时,在对防护软件进行拦截和提醒的网页应该及时的关闭,而对于他人发送的虚假信息应及时的进行查询和予以拒绝。用户在进行计算机使用时,也应该做到禁止下载有关于黄色等非法的视频和软件,做到将木马病毒拦截在计算机外。对于计算机也应该做到,及时对于安全防护软件进行更新,对计算机自身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排查,做到计算机健康安全的使用。
2.2 培养专业的人员,建立专门的部门,对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管理
由于我国计算机的推广和使用,现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网民,而怎么样去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就需要我国培养相关的专业人员,由政府设立相关的专业部门对国家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网络安全维护和管理。只有认识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不足和问题,多学习发达国家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和模式,培养专业的计算机安全管理人才,不断的增强我国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和水平,将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2.3 禁止使用计算机盗版软件或硬件
由于我国计算机用户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在计算机上使用或者下载使用了盗版的软件从而使得用户的计算机总是处在一种不安全的状态,使得很多计算机即使使用很好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还是很容易的受到黑客的攻击或者计算机病毒的入侵。由于正版软件的销售价格一般都过高,许多商家在对计算机进行软件安装的时候使用盗版的软件或者硬件,所以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种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用政府的监督来限制这种行为的发生;而在我们自身中,不要过于贪图便宜而忽略了质量,多选择品牌过硬的计算机厂商所生产的软件或硬件,确保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开始的时候就让计算机处于一种安全健康的状态,这样就避免了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减少了黑客对于计算机的攻击,计算机用户可以再将计算机防护技术进行运用,使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计算机信息处理时用户自己可以安全放心的使用。
3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的距离,方便了人们的办公、生活、购物、会议等。但在便利的同时,也来给我们许多的问题和隐患。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所存在的问题,怎样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加强人们的防范意识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我们自己要先做到加强自身的计算机安全防范意识,在平时运用电脑时,注意一些需要防范的细节,做到将最简单的计算机安全问题远离我们。还要建立起一套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应管理制度,设立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违法范围的网络行为予以坚决地打击和制裁,由全民,全社会一起建立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谢宗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安全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7).
[2]万新华,朱晓翠.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安全技术[J].企业技术开发,2011(22).
[3]邹瑛.网络环境下及孙家信息安全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10).
[4]杨光,李非非,杨洋.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科技信息,2011(29):70-93.
网络安全防范建议范文6
【关键词】 石油企业 网络安全 防范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石油公司开始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往来的贸易和办公,这就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石油企业网络安全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分析石油企业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石油企业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主观因素方面
首先,从网民的角度看,网民的安全意识和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人都知道网络安全知识,对于安全的意识淡薄。其次,从黑客攻击的角度来看,它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敌人。如果你不小心打开或下载了这些资源,那么你的网络连接用户名、密码等账户信息和个人机密信息都有可能因为它而被泄露,或系统资源占用。
1.2 客观因素
系统安全漏洞和缺陷是不可避免的,这就给黑客提供了一个着陆点。黑客取得某一网站的信息机密事件时常发生,原因就是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出现漏洞,导致因安全措施不足而造成的。此外,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漏洞”和“后门”上都是由公司内部的程序员为了方便自己而设置的,在正常情况下,不被外人所知,但一旦打开,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二、石油企业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
2.1 健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要确保网络是否是相对安全的,就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系统,了解并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中,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罚,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地方,绝不能姑息怜悯。对于记录中出现不遵守情况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并编写检查结果的报告,可以为以后出现类似的情况,做到有证据可依的地步。
2.2 树立员工网络安全意识
为了在工作中树立企业员工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并且让员工认识到网络安全是一个首要任务,只有员工对企业信息安全的发展与进步有了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地防范日后工作的网络安全问题。企业应实施适当的网络安全信息培训,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知识,利用各种形式,增强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激励员工养成健康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2.3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现阶段许多石油企业广泛应用的最流行的网络安全技术,在不安全的外部网络环境的前提下,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企业内部网络环境。石油公司的内部网站应该禁止公司中一般员工或无关人员的访问,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了外部社会网络环境中的黑客访问到企业内部网站进行链接的复制、篡改,或破坏重要机密信息。因此,防火墙是一种屏障技术,是隔断内部网络和外部社会网络环境之间的有效屏障。
2.4 数据加密技术
企业内部一些重要的机密文件需要通过使用数据加密技术进行加密发送到外部网络之中,这需要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结合使用,才能够提高石油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和内部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防范外部人员恶意损伤企业的重要机密数据。
2.5 系统平台与漏洞的处理
网络安全管理员可以使用系统漏洞的扫描技术来提前获取网络应用进程中的漏洞,通过漏洞处理技术可以尽快修复网络安全存在漏洞,而且,还应该尽快的修正网络安全设备和持续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错误配置,在黑客攻击之前进行预防措施。
三、加强石油企业网络安全的建议
面对如今种种的网络安全问题和现象,我们应该加强企业网络安全。首先,对于公司内部的网络系统问题,应该统一公司内部人员对于电脑网络的操作,对于操作过的电脑要进行及时的定期扫描和修补安全漏洞;其次,对于公司内部的网络操作系统应该加入应该具有的防火墙功能,阻挡一切其他恶意的攻击;第三,对于企业的网络安全而言,还应该加强应有的杀毒软件,并且及时更新病毒种类,要坚持每天定期进行病毒的扫描工作,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网络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邵琳,刘源. 浅谈企业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 科技传播,2010,(1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