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运营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运营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运营策略

商业运营策略范文1

笔者认为,广电和移动行业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争取手机电视合作的双赢。本文将着重探索广电行业在手机电视商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已有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

首先,广电行业为了能够有效扩展手机电视增值服务,精心打造了“睛彩”这个品牌。然而树立品牌的关键是培育好受众市场,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需求。缺乏需求是制约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的第一因素。《中国计算机报》调查显示,有78%的受调查者因为无观看需求,不愿使用手机电视这一业务。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并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他替代性媒体,例如IPTV、互联网等。二是内容缺乏。目前广电播出的手机电视节目都是直接移植频道节目,不适合手机用户观看,并且容易被电话和别的事情打扰。还有可供用户选择的节目太少,北京的手机电视仅能收看6个台,而收看台数最多的上海也仅开通了10个台。

其次,广电增值业务的大规模市场发展,离不开销售网点的建设。作为移动运营商,其拥有移动多媒体增值业务,并且拥有全国联网收费和大规模客户管理的经验,而广电缺乏丰富的网络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收费平台。因此,广电布置足够的销售终端是保证销售和服务的重要举措,问题是由谁发展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以及由谁管理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另外,广电业务的售后服务也需要加强,当用户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业务咨询和投诉问题。如果能通过统一的渠道和界面,解决用户在业务、资费和终端上遇到的问题,那么广电主导的手机电视业务就能顺利展开。

再次,手机电视业务的推广,离不开各种营销方式的运用,如何利用成熟的营销方式,也受到广电的高度重视。找寻灵活的营销方式,特别是那些具有传播广、影响力深的营销手段在手机电视推广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之前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南非世界杯都是手机电视利用营销手段扩大业务的良好示范。根据调查,有60%以上的用户是偏好观看体育内容的。为手机电视“造势”,培养出用户的使用习惯,要首选培养友好用户,找出一些具有影响力的“种子用户”试用手机电视,通过口碑传播效应,迅速扩大手机电视的影响力。如何利用好的营销方式,正是当下广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最后,手机电视收费过高。据一项互联网关于用户对手机电视最不能接受的问题的调查显示,有超过43%的用户表示资费高,有超过34%的用户表示不想换手机,有将近17%的用户表示技术不成熟。目前有线电视每月缴纳12元收视费可以收看数十套节目,手机电视收费标准与有线电视相比明显偏贵。手机电视最大的目标用户群体是有钱有闲而且愿意为手机电视付费的人。年龄18-35岁有正式职业又时尚的年轻人基本没有时间去看手机电视,有钱有闲的退休消费群体是一个价格敏感型的消费群体,他们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手机电视这种新的消费形式,因为他们在家里收看的有线电视的收费本身比较低,再加上年龄的生理因素,直接看大屏幕电视会更舒服。另外,由于我国本身的历史和文化原因,大众在商业消费领域有普遍的“价格敏感”倾向,当一种产品和服务不是消费者的急切需求时,他们只对免费的东西感兴趣。因此,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费标准,是广电和移动运营商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

尽管手机电视发展当前面临以上这些问题以及目前业内对手机电视的市场价值的定位仍有分歧,但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包括设备集成商、移动运营商,内容生产商都在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和手机的开发,这足以表明手机电视的发展方兴未艾。针对以上广电开展手机电视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见解。

第一,针对广电打造手机电视品牌的问题,笔者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培育新兴的受众市场。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手机电视用户的特点,即主动性强、年轻化。受众(用户)在传播过程中是信息到达的终点(信宿),可以简要表示为:信息新闻传播者大众传媒受众极少量的信息反馈。由于手机传播的交互性,用户会表现出极强的选择性,可以任意地收看手机电视的内容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广电运营商和用户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和沟通。其次,目前手机电视的受众还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他们年轻、时尚,又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在手机电视业务出现之前,宽带网络视频就以其多方互动性、多元化内容,吸引了不少追求自由和时尚的年轻人。手机作为视频内容传播的新平台,其便携性、互动性能否继续吸引宽带网络视频的忠实客户?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必须在了解手机电视用户的基础上,结合手机电视的特点,制作满足用户需求的多元化的节目内容,注意用户的反馈以及与广电运营商形成的良好互动。

第二,针对销售网点的建设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大力提倡利用各地的有线电视公司推广销售网点的建设。相关资料表明,当下地方有线电视公司的各种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比如,杭州“华数”公司首创的融合“数字电视、互联网、信息通信”的“全媒体”服务,即将IPTV、宽带视频、网络商务、移动电视等通过捆绑后打包提供给用户,将能够最大化地增强用户的粘性;而对于用户来说,不但能够享受广播式的廉价电视节目,也能够满足个性化的视频点播接入需求,只要使用过其中一种业务就能够熟练地使用其他业务。华数承建的“3G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正式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的测试和验收,并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验收的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该平台全称为“华夏手机电视播控平台”,目前至少可承载500家的手机电视内容服务商。这里,笔者认为杭州“华数”的模式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在培育手机电视业务刚性需求方面比较完善,比如与视频监控打通,通过手机电视获得交通信息、安保信息等;二是通过播控平台使内容管理统一,计费策略灵活,业务组合自由,运营商只需要通过播控管理平台和流程,就可以实现业务的统一认证、计费、用户管理,极大地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及设备投入。

第三,针对营销方式的运用,笔者认为灵活高效的营销手段有助于迅速拓展手机电视。首先,事件营销在手机电视的营销推广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手机电视运营商借助重大的政治、体育事件、大型娱乐选秀等时机,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体验的机会,并逐步形成忠诚度。比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给手机电视的发展带来机遇,广大受众通过手机电视及时关注世博会的盛况。湖南卫视每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大型选秀活动,凭借其广泛的受众基础,特别是年轻受众被手机电视运营商所看好。其次,无线营销对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手机电视将使无线营销走向成熟。手机用户的信息就是庞大的数据库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得出手机电视用户的消费特点,譬如个人对节目内容爱好、习惯、点播率等,从而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渠道。因此,手机电视的营销推广中可以通过对个性化内容的一对一传播实现深度营销。最后,通过手机电视体验营销创造用户体验的平台,建立创意主题,刺激受众感官,让受众了解手机电视所能带来的便利,体验个性化消费带来的乐趣,提升用户消费的心理期待值。通过免费试用和参与活动方式,吸引受众参与体验,利用口碑传播提高手机电视的品牌认知度,为进一步的营销推广打下基础,建立用户的品牌忠诚度,拓展手机电视的用户规模。

第四,针对手机电视收费过高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三网融合业务创造出新的收费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广电普遍实现的是电视内容的后项收费模式,即在电视节目中插入或植入广告,由商家承担大部分广电盈利创收,用户支付较少比例的费用。而前项收费模式,则指除了广告商家继续付费外,手机电视观众也要支付更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这种收费模式面临挑战。如果收费过高,那么脆弱的手机电视用户常年所养成的免费收视习惯与现有的节目内容的无差异性将使终端用户数量大大缩水,广电几年才培养起来的手机电视用户群体将分崩离析。如果仍然采用节目插播广告模式,则无法突破传统电视所形成传统产业模式,结果只能导致终端用户放弃这种业务。同时,这样的收费模式对于移动的介入运营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传统电视的广告中心就可以完成广告收取流程的全程处理。此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一线城市的电视台广告收入达到一年30亿左右,仅仅依靠6元每月的手机电视前项收费分成难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在手机电视收费问题上,调查显示,希望包月的用户占7成,月租模式必然成为手机电视收费模式的重点。笔者认为的收费模式也应该灵活多元,广电行业在开通免费频道的同时,要积极开拓专业频道,丰富节目内容,开发电视管理软件,减少用户选择时间是未来的第一要务。同时,用户不仅可以选择月租形式缴费收看,也可以选择通过原创DIY视频节目获取免费观看节目的权利,使部分“发烧友”直接成为手机电视的业余制作人员,然而前提是手机电视运营管理高度自动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经过一年的发展,手机电视已经形成了以中广传播和中国移动为核心,一批有实力的终端厂商、芯片厂商、内容提供商,以及最终用户共同组成的手机电视产业链。但是手机产业链的结构仍然不够稳固,尤其是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方式仍然不明晰,虽然市场尚处于初期阶段,中国移动和中广传播提供了大量资金在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但是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成熟的产业链需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且在产业链中的企业都能够获得充分稳定的收益,才能够保证广电主导下的手机电视产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打造手机电视产业链,是广电获得增值效应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增值效应原本是针对移动运营商而言的,原来生产的内容产品只是在一个播出平台上获得一次利润,如果打造了多重对外的播出渠道或者发行渠道,同时在产业链上有连续的多个环节之后,产品就可以不断地增值,利润就可以不断地再生,成本不断地分摊,这是产业链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

广电主导下的手机电视产业发展,需要坚持产业链各部门共赢的运营模式。要促进手机电视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且产业链各环节要分工明确。广电产业价值链上的各环节都要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优势,专注地培育并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产业链中各环节才能顺畅发展,开拓新的盈利模式,各方才能从中获利。

商业运营策略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业务 数据资产 数据租售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enhancement and long-term stabl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service, main service modes of big data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From aspects of operators, the service mode of big data was selected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the de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service for operators. It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to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big data service for telecommunication operators.

[Key words]big data service data assets data rental

1 引言

相关报告显示,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不含大数据应用附加值)在2015年达到115.9亿元,增速38%。预计2016至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增长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增长。面对这一片广阔的大数据蓝海,互联网、零售、金融、市政、医疗、农业等诸多行业都纷纷开始在大数据领域布局掘金,运营商也不例外。

目前各大运营商还处在数据驱动应用的阶段,数据支持什么样的业务就开展什么样的业务。因此为了大数据业务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有必要对运营商大数据业务布局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研究。

2 大数据主要业务模式介绍

目前,大数据行业中的主要业务模式可划分为内部应用、数据租售、信息化产品、大数据交易平台、能力化产品五种。

(1)内部应用:将大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公司内部市场营销、网络优化、内部管理等方面,实现降本增效等目标。

(2)数据租售:将部分用户原始数据或经简单处理的标签化结果数据、报告等租售给政府、企业等需求单位。

(3)信息化用:依靠自身数据分析能力或借助第三方力量,基于自身及外部整合数据资源,针对客方向进行分析和研究。

2 大数据主要业务模式介绍

目前,大数据行业中的主要业务模式可划分为内部应用、数据租售、信息化产品、大数据交易平台、能力化产品五种。

(1)内部应用:将大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公司内部市场营销、网络优化、内部管理等方面,实现降本增效等目标。

(2)数据租售:将部分用户原始数据或经简单处理的标签化结果数据、报告等租售给政府、企业等需求单位。

(3)信息化应用:依靠自身数据分析能力或借助第三方力量,基于自身及外部整合数据资源,针对客户特定需求开发定制化大数据分析产品。

(4)大数据交易平台:打通数据拥有方和需求方壁垒,通过数据汇集与整合,提供具有行业针对性的数据。

(5)能力化产品:向政府、企业等需求方进行数据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大数据能力的输出。

如图1所示,该五类业务模式对大数据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内部应用及数据租售业务需要的大数据能力水平较低,仅需要基本的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大数据交易平台及信息化应用目前需要大数据水平中等,但信息化应用业务随着产品的不断成熟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后期将需要业界富有竞争力的数据建模及分析解释能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能力化产品由于对数据资源没有硬性要求,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公司均可进入市场,因此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存储、建模、挖掘分析、信息安全管理等诸多专业产品,要想在该市场领域占据一定份额,需要拥有业界富有竞争力的大数据能力。

3 运营商大数据业务模式选择

3.1 运营商开展大数据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运营商在大数据业务开展方面的拥有诸多优势,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数据资产优势

1)数据规模庞大:截至2016年9月,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3.16亿户,手机上网用户10.1亿户,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到2.92亿户。

2)数据覆盖面广:根据位置信息、APP使用特征、电话指向、搜索关键词等信息,可完整映射和还原出用户的生活方式、个人偏好等富有价值的针对性信息。相比之下,互联网数据覆盖面较窄,难以勾勒用户全景。

3)数据真实性:作为用户身份锚点,拥有姓名、电话、职业等身份信息,以及语音、流量账户信息,这些真实身份特征数据是互联网企业不易获得的。

4)数据实时更新:网络数据和用户数据的快速更新为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2)用户资源优势

运营商拥有先天的用户资源优势,多年来积累了庞大、丰富的用户资源,涵盖了政府、企业、公众等各个方面,其扎实的政府用户资源、丰富的企业客户资源、稳定的社会公众资源,为运营商大数据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广泛的用户基础。

(3)品牌与产业影响力优势

运营商在政府及企业层面拥有良好信誉、在社会公众层面拥有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在信息通信领域拥有产业号召力。

运营商在大数据业务开展方面的劣势则主要体现在包括大数据采集、挖掘、存储、清洗、建模、结果分析与解释、信息安全管理在内的大数据能力及技术方面的不足。

3.2 大数据业务模式对比分析

(1)价值分析

如图2所示,本文从价值创造及大数据能力两个维度对大数据业务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业务的价值创造能力基本与大数据能力成正比,但信息化应用产品受多方因素影响,成为高价值中等大数据能力需求的业务选择,应予以重点关注。

具体来讲,数据租售属于低价值业务。内部应用目前处于低价值状态,但随着内部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以及公司大数据能力不断成熟所带来的内部应用成本下降,内部应用将为公司带来越来越多的价值。信息化应用业务的开展对数据资源储备有一定要求,因此市场进入者不多,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另一方面,能力化产品的快速发展使从外部低成本获得大数据能力专业服务成为可能。以上种种因素使信息化应用成为高价值中等能力需求的业务,建议重点关注。大数据交易平台对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及数据整合能力的要求较高,但平台一旦形成即能吸引大量数据需求单位,创造巨大价值。最后,能力化产品由于对数据资源无要求,大量具备技术能力的公司已进入市场,竞争格局初显。在能力化产品领域抢占市场份额,需要拥有业界富有竞争力的大数据能力。

(2)发展策略分析

用于业务策略决策的最常用模型是波士顿矩阵。该矩阵用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分别代表决定产品结构的两个基本因素――市场引力与企业实力。上述两种因素的交互,会形成四种产品类型,需要企业相应制定不同的策略方案。

如图3所示,为明确不同业务模式的发展策略,本文从市场占有率及增长潜力两方面对大数据业务模式进行分析,并从运营商自身开展大数据业务的优劣势给出针对不同大数据业务模式的发展策略建议。

1)数据租售:低成本提升份额,以提供现金流为目的

以提供分析报告及标签化结果为主,由于业务开展成本较低,建议近期可以形成现金流为目的开展,提升市场占有率,但应限制投资水平。

2)信息化应用:加大投资,重点开展,以形成核心竞争产品为目的

属于高价值、低难度、高增长潜力的业务,建议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开展,不断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形成核心竞争产品。

3)大数据交易平台:若相关能力有所突破,则应加大投资

属于高增长潜力的业务,若能在信息安全管理能力上有所突破,则建议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市场占有率,发展成核心竞争产品。

4)能力化产品:远期备选,视具体情况开展

该业务市场竞争已较为激烈,预期增长潜力将逐渐放缓,建议作为远期备选,视公司大数据能力及市场发展情况进行灵活决策。

5)内部应用:持续开展

有助于提升公司网络服务质量和营销准确率,从而带来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和成本的缩减,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建议持续开展。

4 运营商大数据业务布局及发展建议

在大数据业务布局及发展方面,根据各运营商对大数据战略的态度的不同,可选择进取型发展策略和谨慎型发展策略。

(1)进取型发展策略是指运营商以在大数据领域取得领导地位为目的,全方面开拓包括内部应用、数据租售、信息化应用、大数据交易平台、能力化产品在内的各类业务模式市场。在该策略下,运营商应充分分析自身能力资源情况,对五大类业务模式的发展时期和发展重点进行规划,逐步完成在各业务模式市场的布局。大数据中心的组织架构形式有助于大数据业务发展的整体规划,适合进取型发展策略。

(2)谨慎型发展策略是指运营商以在大数据领域分享一定的市场份额为目的,聚焦内部应用、信息化应用等低成本高价值的优势区域业务模式市场。在该策略下,运营商应依据自身战略规划,对各类业务模式产品线进行明确的定位,并据此规划组织架构和资源分配,如数据租售业务的定位是获取现金流,应限制投资水平。在组织架构方面,事业部形式有助于各不同定位产品线对本线条产品和市场进行灵活规划和快速反应,适用谨慎型发展策略。

5 结束语

本文对运营商开展大数据业务的五种业务模式所需要的能力条件及数据资源条件分别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此基础上,除针对每种业务模式给出发展选择建议以外,本文还针对运营商对大数据业务抱有的或进取或谨慎的态度,分别给出了发展建议。

2015年,在互联网+战略及创新氛围的带动下,三大运营商均已完成大数据应用场景从内部应用转向外部变现的破局。2016年,很可能成为运营商实现大规模商用的一年。运营商需要尽快脱离简单的数据驱动应用的探索式发展模式,结合自身优势制定大数据业务发展战略规划,有序推进大数据业务开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R]. 2015.

[2] 曹星雯.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大数据应用模式重要性突显[J]. 世界电信, 2015(12).

[3] 覃文. 运营商大数据对外跨业合作技术研究及应用[J]. 广西通信技术, 2015(3): 13-17.

[4] 何鸿凌. 运营商大数据发展应走合作共赢之路[J]. 世界电信, 2014(9): 70-72.

[5] 阿里数据经济研究中心. 激活生产力――DT时代的模式升级与范式转移[Z]. 2015.

[6] 孟小峰,慈祥. 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50(1): 146-169.

[7] DAMA International. 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 马欢,⒊浚译. 1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8] 李文莲,夏健明. 基于大数据的电信运营商业务模式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3,37(5): 64-67.

商业运营策略范文3

论文关键词:电信行业 营销战略 发展趋势

电信业作为一个科技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竞争日趋激烈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下,营销管理工作将愈加重要。这需要运营商充分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与趋势,制订计划,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通过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来赢得竞争优势,在加快市场营销步伐的同时,努力建立和完善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以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随着中国电信业重组和全业务运营带来的影响,各运营商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电信业务已不再是独家经营的局面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搞好自身的业务营销工作,拓宽市场路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中国电信市场现状分析

(一)3G牌照发放后中国电信业竞争格局面临重新调整

目前中国电信市场面临严重的竞争格局失衡问题。中国移动一家独大,这是行业不和谐的表现。但行业的重组和全业务运营的到来将有可能逐步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国电信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而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优化电信市场竞争结构,3G牌照的发放一定程度上就是重要的契机,其最大作用就是优化电信市场竞争格局。所以目前的竞争格局将会被打破,但新的格局必将带来更加激烈和复杂的竞争。

(二)电信消费需求逐步向娱乐通信方向转变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信消费需求趋于多层次、多样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使得用户对电信业务提出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需求,电信服务产品趋于差异化,目标客户市场将更加细分。对个人用户市场,个性化、更贴近人们生活的增值业务需求逐步增加;对企业客户市场,针对行业需求的一揽子的行业解决方案成为新的需求热点。电信业务需求已经逐步从“传统通信需求“向”娱乐通信需求“转变,在纯语音通信时期,用户所要求满足的仅仅是一种功能——即通过电信平台实现语音的相互交流,用户主要关注功能实现的技术性指标。而到窄带数据业务占一定比重的阶段,用户主要的消费活动是浏览网页、网上聊天、传送文件等,用户对功能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所要求满足的功能已经不仅是单一的通信功能,或者简单的内容需求(如浏览网页等),而是更高级的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医疗功能甚至具有自我价值实现意义的其他功能。差异化则指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个体,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业务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运营商开展运用新技术集成和开发新业务,从网络和业务两个层面进行转型,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买方市场需要运营商建立新的营销管理模式

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往往是在市场开始竞争之时,对竞争日渐激烈的通信业而言,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如何适应市场、创造市场,是通信企业面临的带有战略性的问题。通信商们已经认识到,拥有目前的市场并不完全代表着必然占有市场,还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进行市场拓展,发展市场,创造市场,这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

二全业务下电信企业行业的特点

(一)不可触摸性,服务的无形的需要电信企业提供有形的证据

服务在被购买以前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或嗅不出的。而购买者为减少这种不可触摸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他们必然会寻求服务质量的标志或证据。他们将从看到的地方、人员、设备、沟通资料、象征和价格等方面,作出服务质量的判断。因此,运营商需要的是“经营证据”、“化无形为有形”。而一线的营销服务人员受到的挑战则是要求他们增加有形证据。

(二)不可分离性需要电信企业给顾客更多的体验

服务的购买与消费二者一般是同时进行的。因为当服务时顾客也在场,提供者和顾客相互作用,是服务营销的一个特征,提供者和顾客两者对服务的结果都有影响。这就需要一线的电信员工很好的同顾客进行互动,让顾客得到很好的体验,在体验中感到服务的高质量。

(三)可变性需要电信企业确保高质量服务的稳定性

服务具有极大的可变性。因为服务取决于由谁来提供以及在何时、何地提供。对服务质量的控制和稳定就很重要,可采取两个步骤:第一步,投资于挑选优秀的营销服务人员并进行培训。对服务提供者进行培训,使其对顾客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能做出适当反应,从而减少服务的可变性;第二步,通过顾客建议和投诉系统,顾客调查和对比购买,追踪了解顾客的满意情况。这样,质量较差的服务便可被察觉出来并得以更正。

(四)易消失性需要我们提供“全员营销”服务

服务不具有可贮藏性。不可能事先生产出服务留待以后消费。它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消费的过程,因而极易消失。对于中国电信来说,服务结果不仅受服务提供者的影响,而且受“不公开的”购买过程的影响。因而电信企业的营销不仅需要传统的市场营销,而且还要插入其他两种市场营销,即内部市场营销和交互作用的市场营销。内部市场营销与交互作用的市场营销共同构成现代市场营销——全员营销。亦即市场营销的重点就是全员营销,而全员营销更重要的全员的“营销意识”,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三、全业务运营下中国电信营销战略初探

(一)知识营销将是电信创新的根本

在激烈的通信市场竞争中,运营商发展的永恒动力是“创新”。要想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仅靠提供舒适优越的消费环境是不够的,今天的赠送、明天的降价,也非万全之策。因此,需要提倡的是知识服务,采用的是知识营销的策略。何谓“知识营销”?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向消费者传授、传播相关知识,从而引导客户消费,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从而启动潜在的消费市场。而作为电信企业,要做好知识营销,离不开以下两点:

1.全员学习新业务知识

全业务运营环境下,融合业务以及增值业务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每推出一项新业务,应组织从管理到营销、从业务到技术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的培训或学习,让所有电信员工了解新业务、掌握新业务、学会使用新业务,从而能随时随地地把新业务知识点正确地“传授”给客户,更重要的是电信上下有着“全业务营销”的意识。

2.开展不同层次的“知识营销”活动

信息化时代的客户已不再仅仅停留在“满足需求”的角度上,运营商需要将现有的客户群从经济、结构、层次等方面加以细分,根据划分的不同,做好针对性地宣传、开发、调整,并为不同的客户群包装、设计应使用的电信业务,提供为其“量身定做”的不同产品组合,举办不同层次的新业务推介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

(二)定位营销是电信业务营销的关键

一个好的、方便大众的业务推出后,关键是要让大众接纳它、使用它。这主要靠的是业务的定位、包装和广告的效用。业务的功能介绍如何以通俗易懂、人们喜闻乐见的形象出现,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广告不但要突出电信产品的特点,还要追求风格新、内容新、文辞新。以来电显示业务的促销为例,过去在推此业务时,促销广告主要是围绕来显的基本功能,即显示来电号码、一目了然等。但若长久地停留在这一层次,客户净增数不会明显上升,客户也不知来电显示的其它有用功能。因此,不久后,电信公司在推介这项业务时,重新包装,以来电显示的存储功能为基准,以“不错过任何一次沟通机会”为主题,配以生动、诙谐的戏剧性小品,把来电显示的业务向广大客户展示,大大发掘了潜在的市场,受理数翻倍增加。接着,近几年,抓住客户心理,通过与彩铃业务打包营销和新装固话套餐营销的优惠政策进行市场拓展,大大地挖掘潜在市场的空间。可见,同一种业务经“改造”并重新定位后产生的变化是巨大的。全业务营销也是业务定位中要考虑的问题。适时为客户推出全业务系列的服务,在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电信服务解决方案的同时减少成本的投入。实行全业务,也是中国电信业应对重组、融合趋势的战略选择。

(三)服务营销是电信业务营销的手段

服务对于电信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电信行业把客户称为“上帝”,认为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必须恭敬之、善待之,服务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达到使上帝满意便可。但久而久之,这样的服务很难谈得上使客户真正意义上的满意。因此,本文提倡不单要把客户看成“上帝”,而是把他们也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双方建立起“亲情式”的服务关系,从而形成一种和谐、友好、亲近和信任的良好氛围,给客户一种“家”的氛围,营销人员把客户当亲人,就能想客户之所想,帮客户之所需,解客户之所难,为客户提供的是真心真意的服务,客户也会接受、信赖、满意,并会乐此不疲地使用电信业务。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围绕“服务质量”的主题,电信营业可采取针对不同业务量、不同目标客户,建立客户信誉体系,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对业务量大的客户,应提供全方位、闭合式的大客户服务支撑机制,建立以客户经理为轴心、业务单元为支撑的内部保障机制,实行客户经理派驻制服务。

商业运营策略范文4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紧缩型 激进型

运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效果影响着公司的运行方式和未来发展能力。研究表明,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前期实施的是宽松型营运资金投资策略和稳健型营运资金筹集策略。截至2015年底,创业板上市公司已增加到492家,那么,创业板整体营运资金管理是否有所改善,是否如资本市场所期望的实现了“高风险、高收益”呢?本文将实证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试图对创业板公司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提出建议对策。

一、I运资金管理策略

营运资金包括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包括营运资金投资策略和营运资金筹集策略。营运资金投资策略分为 宽松型和紧缩型两种,前者表示公司持有较多的流动资产,财务风险相应较低,收益性也较低;后者表示公司持有较少的流动资产,财务风险程度较高,收益性也较高。营运资金筹集策略包括稳健型和激进型两种,前者表示公司偏向使用长期借款或股权融资来满足流动资产需求,因而付出较高的筹资成本,该筹资模式的收益较低;后者表示公司偏向使用短期借款来满足流动资产需求,因成本较低,该筹资模式下的收益较高。

二、研究假设

科技发展及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对创业板公司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创业板公司大部分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大多集中在新能源、新型制造、电子科技、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产业,这些公司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资本市场也把创业板公司看作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公司,理论上说,创业板公司为获取高收益,会偏向选择紧缩型的营运资金投资策略和激进型的营运资金筹集策略,但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且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作为公众公司,企业一定程度上会规避风险。因此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1:创业板公司上市后逐渐采取紧缩型的营运资金投资策略;

假设2:创业板公司上市后逐渐采取激进型的营运资金筹集策略。

三、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在创业板上市且披露连续5年,即2010―2014年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最后确定的研究样本为140家公司。从行业来看,其中100家公司属于制造业,20家公司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两类行业的公司占比达到85.7%,其他的上市公司分别属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等,这些行业所占的比重较少。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巨潮资讯网。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投资策略时间序列动态分析

1.创业板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析。以流动资产除以总资产这一指标作为营运资金投资策略的变量,若指标偏低,则说明公司采用紧缩型营运资金投资策略;若指标偏高,则说明公司采用宽松型的营运资金投资策略。本文首先计算出140家样本公司每年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然后进行算术平均,得出样本公司流动资产比重的年均值和5年流动资产比重的时间序列趋势,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总体均值为0.7036,比重最大和最小值分别是0.9624和0.3105,从整体上看该比例偏高,主板市场该指标均值为0.5203,说明创业板公司还是偏向采取稳健、保守的宽松型营运资金投资策略。创业板公司采取宽松型营运资金投资策略原因可能是:第一,创业板公司大多数都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跟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一样,持有较多的流动资产,从而规避财务风险。第二,创业板公司大多数属于高科技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等服务业,由于这些行业本身的特点,公司的资产结构没有厂房、大型生产设备之类的固定资产,所以这些公司的非流动资产的比重较低。

虽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均值整体偏高,但从2010年至2014年趋势观察,该比重值逐年下降,2014年比重值比2010年比重值减少了26.91%,显示创业板公司的营运资金投资策略未来发展趋势还是以紧缩型为主,说明创业板公司持有的营运资金量逐年减少,公司开始重视在营运资金方面的管理,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以上的实证结果证明,我国创业板公司上市后逐渐采取紧缩型的营运资金投资策略,假设1成立。

2.分行业创业板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析。在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营运资金量整体状况后,现分行业探讨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是否存在差异。

由表2看出,创业板公司各行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均值从总体上看是逐年下降的。其中,制造业2010―2014年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82.2%―60.6%之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0―2014年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保持在87.3%―64.5%之间。各行业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但是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最大均值是0.810,如批发和零售业,其次是建筑业,说明这两个行业营运资金量相对偏高,最小均值是0.509,如卫生和社会工作,其次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创业板公司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分析。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投资策略基本情况后,还需对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表3数据。

由表3可以看出,创业板公司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70.83%下降到2014年的36.16%,而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占比则逐年上升,应收账款占比由2010年的13.79%上升到2014年的29.65%,创业板公司更多是商业信用的提供者。存货占比由2010年的8.69%上升到2014年的20.45%。这说明创业板公司要加快存货周转,加强存货管理,避免存货积压。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筹集策略时间序列动态分析

1.创业板公司流动比率时间序列分析。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本文用流动比率指标作为公司营运资金筹集策略的变量。若流动比率较低,则说明公司偏向筹借流动负债来满足流动资产的需求,采取的是激进型营运资金筹集策略;若流动比率较高,则说明公司偏向筹借长期负债或股权融资来满足流动资产的需求,采取的是稳健型营运资金筹集策略。本文首先计算出140家样本公司每年的流动比率,然后进行算术平均,得到创业板上市公司流动比率的年度均值和5年流动比率的时间动态序列趋势,如表4所示。

从表4看出,创业板公司的流动比率总体均值为7.217,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1.12和0.54,整体上流动比率偏高,主板市场该指标均值为1.5左右,这说明创业板公司还是偏向采取健、保守的营运资金筹资策略,公司财务风险较低,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创业板公司偏向采取稳健型营运资金筹资策略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部分样本公司都是在2010年上市,上市后募集了大量资金,但是募集资金并没有马上得到很好的利用,大量募集资金闲置,导致创业板公司2010年流动比率高达12.6289。经过多年的发展,创业板公司2014年流动比率已下降到3.5905,国际公认的流动比率为2,由此可见,流动比率的整体水平也在趋向于正常水平。以上实证结果证明,创业板公司上市后逐渐采取激进型的营运资金筹集策略,假设2成立。

2.分行业创业板公司流动比率分析。统计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流动比率情况后,现分行业探讨公司流动比率是否存在差异。

由表5可以看出,创业板各行业的流动比率逐年下降,特别是采矿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14年与2010年相比,流动比率下降幅度分别达到93.62%和92.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14年的流动比率已低于2,一方面如前面数据显示,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规模不断减少,导致流动比率减少,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公司为降低筹资成本,增加了流动负债规模,表6披露了流动比率下降较多的部分行业的流动负债规模变化趋势。

从表6可以看出,2010―2014年间,部分行业的流动负债规模增长速度特别快,企业的营运资金筹集策略较为激进,财务风险明显增加。

3.创业板上市公司流动负债的内部结构分析。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流动比率的变化趋势后,现对样本公司流动负债的内部结构进行时间序列动态分析,从而揭示流动负债的内部结构变化对流动比率的影响。如表7所示。

由表7可以看出,2010―2014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短期借款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公司对短期借款依赖性越来越大。应付账款是公司流动负债的主要部分,比重变化虽然不大,但有下降趋势,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并没能很好利用商业信用的形式来筹资短期资金,满足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创业板上市公司使用商业信用较少。其他项目占流动负债比重虽有一定波动,但整体还是较稳定。

五、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14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2010―2014年财务数据,实证分析公司的营运资金策略,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板公司上市后逐渐采取紧缩型的营运资金投资策略和激进型的营运资金筹集策略。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数是中小型的高新技术型企业,与其他中小企业一样厌恶风险,所以公司通过增加流动资产的持有,从而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同时,随着创业板公司发展,公司抵抗风险能力加强,不断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相应流动资产比重在逐年下降,公司逐渐倾向于持有适度量的流动资产,逐渐采取紧缩型的营运资金投资策略。

创业板上市公司处于成长阶段时,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且这些资金投入回收期也比较长,资金回收风险大,因此公司早期较多通过长期借款和权益融资方式来筹集营运资金,减轻了公司偿债付息压力,偏向采用稳健型营运资金筹集政策。随着创业板不断成熟发展,公司逐渐采取激进型的营运资金筹集策略,流动负债规模不断增加,特别是短期借款增长速度较快,企业财务风险明显增加。

(二)建议对策

1.优化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创业板上市公司逐渐采取紧缩型的营运资金投资策略,流动资产规模不断减少,主要体现在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则逐年上升。公司应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定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和合理的信用政策,加快应收账款周账期,避免和减少坏账发生。同时,创业板公司大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积压和跌价损失风险自然也很大,所以公司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式,加快存货周转率,避免存货积压。优化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从而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

2.控制短期借款规模,增加商业信用筹资形式。创业板公司上市后逐渐采取激进型的营运资金筹集策略,流动负债规模不断增加,通过对流动负债的内部结构分析,发现创业板公司的短期借款增长速度较快,而应付账款规模变化不大。为控制财务风险,创业板上市公司应适度控制短期借款规模,考虑增加商业信用筹资形式,满足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

参考文献:

[1]戴蓬军,刘源景.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3,(7).

商业运营策略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运营商;策略

1 前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对于中小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从容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战略管理学上有一个“蓝海战略”,认为企业应当将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转向需求一方,摆脱在已知市场空间内进行价格战、份额战带来的血腥“红海”;寻找新的领域、新的业务空间和成长点,开创“蓝色海洋”。对电信运营商而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正是这样一片值得加大投入挖掘的蓝海。

电信运营商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规模化应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在于,电信运营商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可以成规模地推动中小企业跨入信息化的门槛。而且电信运营商出于电信转型、向增值服务方向发展的需要,也具有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内在动力。

2 中小企业信息化特点分析

a) 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压力大,采购规模较为有限

中小企业由于竞争压力大,把有限的资金都放在研发和市场上,信息化常常处在一种“零投入”的情况下开展,许多中小企业凭借可怜的人力成本,进行信息系统研发,以支持业务需求的实现。在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与采购重点已逐渐从硬件、网络采购转向软件、服务及外包等方面。

b) 企业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战略规划, 对产品价格非常敏感

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小、资金匮乏、企业生存也不太稳定,因此管理者对于成本的控制相对更严格,普遍注重短期投资回报率,信息化投入非常谨慎。许多中小企业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整体投入的资金较为有限。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价格非常敏感,因此价格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采购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所以那些价廉物美、性价比高的信息化产品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c) 更多倾向于全价值链解决方案,“傻瓜产品”最受青睐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网络应用匮乏以及信息实施过程繁杂等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冲击和市场挑战,中小企业更渴望运营商提供高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运营商来说,也应该在提供实用易用、高性价比产品的同时,提供完整良好的售后服务和咨询培训。用户需求逐渐演化成以购买打包产品、服务为主。当然,产品品质、厂家口碑、服务质量也都是选购的参考条件。产品是否具备“简单、易用、快捷”等特点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关注点。

3 运营商介入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探讨

a) 根据中小企业用户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合适的信息化产品

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同的企业信息化需求不尽相同,运营商应当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来挖掘企业的需求特点,然后根据企业需求特点,推出不同的产品解决方案,这样既照顾了企业特点,又满足了市场规模拓展的需要,在提品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什么样的产品组合能最有效地满足用户的信息化需求,既是一个营销策略问题,也是一个市场导向问题。应提倡避重就轻,组合简单,易于接受,不要一味追求“大而全”,硬把许多产品往一个包中塞。在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不同基本包的同时,要给用户留有更多的可选产品余地,引导用户关注新的产品使用。

b) 通过树立信息化应用标杆、以点带面进行信息化发展

要注意发现信息化建设效果显著的中小企业,并归纳总结其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的经验,以典型的经验教育、影响、说服其他企业,使信息化程度低的企业产生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欲望,并促使他们将这种需求和欲望转化为购买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并树立不同行业的企业信息化的典型,他们往往容易被同行业其他企业接受并效仿,推广起来比较有说服力。

c) 通过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巩固运营商在信息化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这一体系中,存在运营商、应用提供商(AP)、服务提供商(SP)、硬件设备供应商及中小企业等多个主体。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产业链主导者联合上下游厂商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出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产品,并且提供长期、完善的服务,才能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电信运营企业具有良好的产业链合作基础,与主要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应用开发商等各环节都有着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链整合者的作用,建立广泛的信息化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良性循环的价值链体系,实现全方位的合作与共赢。

d) 以品牌效应来提高运营商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影响力

中小企业在选择信息化实施的服务商时非常注重其品牌信誉度和综合实力。电信运营商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和网络优势。面对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市场,为了吸引用户,扩大市场份额,运营商可以合理利用品牌优势,打造与企业信息化业务相关的品牌和子品牌。这更便于中小企业理解和接受信息化产品,而且更有利于提高运营商在企业信息化推广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 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推进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将中小企业导入信息化,只是万里第一步。进一步的发展,有赖于服务、服务商、服务平台在价值链、业务链和产业链上的分工融合,电信运营商将在这一过程中向现代服务业方向转型。

参考文献:

商业运营策略范文6

[关键词]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模式;行业电子商务

一引 言

常被提到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有B2B模式B2C模式电子市场模式“鼠标加水泥”模式社区模式等等,但是,这些说法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业模式,而是一种模糊的不全面的说法它们只是企业获得收入的方式或是采取的组织架构形式,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联系顾客的方式定价方式和对交易过程的体验,人们的眼光都集中在企业所能向顾客提供的新价值新渠道组合和新收入模式等方面所以,容易导致误将这些商业模式的“零部件”当作商业模式由此产生的混乱使商业模式研究失去了对企业经营的指导意义研究商务模式的详细内涵对行业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认识商业模式

欧洲学者Paul Timmers认为,商务模式是一种关于企业产品流(服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及其价值创造过程的运作机制商务模式具体体现了公司现在如何获利,以及在未来长时间内的计划它可以归结概括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价值规模收入来源定价关联活动整合运作各种能力持久性等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环节和系统的“动力机制”电子商务模式也是一个系统,它也包括了上面所说到的各个部分,而且在电子商务模式中更为突出的一点是它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来获利

作为一种商务模式,至少应该包含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 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

比方说收入模式(广告收入注册费服务费),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在价格上竞争在质量上竞争),组织架构(自成体系的业务单元整合的网络能力),交易流程(拍卖反向拍卖)等,都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2. 企业的运营机制

运营机制指的是一个企业持续达到其主要目标的本质的内在联系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它的运营机制能够解释这个企业怎样持续不断地获取利润既然商业组织之间为争取顾客和获得资源而展开竞争,那么一个好的运营机制必然突出确保其成功的独特能力和手段——吸引客户雇员和投资者,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向市场提品和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商业模式的零部件中只有那些属于这一基本内在联系的部分才被包括进去,所以,此企业的运营机制看上去也许跟彼企业的运营机制大不一样我们把这样的运营机制叫做运营性商业模式

3. 对运营机制的扩展和利用

在运营性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现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我们称其为策略性商业模式运营性商业模式创造企业的核心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策略性商业模式对其加以扩展和利用

三行业商业模式构建实例

环球轮胎的运营性商业模式如图1所示,它主要向客户提供3方面的价值:

1. 针对高端顾客

公司用高档品牌的轮胎吸引看重产品品质的顾客,其主要渠道是提供高水平服务的独立经销商或公司所属的经销商,并辅以强化公司优质品牌的积极广告攻势由于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力度,这一品牌在技术上优于业界的其他品牌,环球轮胎因而能够在这一细分市场卖出好的价格

2. OEM销售

公司也把同样的轮胎卖给汽车制造商,用于新出厂的高档轿车这一板块的产品价格和产生的利润要比卖给高端消费者低得多,但却能够大大提升环球轮胎的品牌形象

3. 针对低端客户

环球轮胎同时通过分布很广的面向大众的销售点推出另一个低端品牌这一板块的利润率同样不高,但是其巨大的销售量足以使公司在生产和物流方面保持有效的规模

这一运营性商业模式的结果是,通过把优质品牌的轮胎卖出高价和保持所有产品的成本优势,环球轮胎获取可观的利润

从环球轮胎的例子可以看出,运营性的商业模式不但要有内在联系,而且这些内在联系还是互动的,一环扣一环,环环呼应去掉任何一个环节或者对其做出改变,都会使整个结构发生大的变化

运营性商业模式创造企业的核心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策略性商业模式对其加以扩展和利用环球轮胎公司采取了如图2所示的策略性商业模式,它将公司所达到的生产规模——行业领先的生产规模加以发挥和利用,通过增加生产规模和降低成本来做文章

一段时间内,面向大众的低端商场不断增加面对消费者的市场份额行业质量标准的普遍提高和奉行低价策略的连锁经营,使消费者着眼于诱人的价格,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减弱为了在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保持盈利水平,公司进行地域扩张以扩大生产量,并且对已有的生产设施进行整合,使每个厂都能经常达到85%~90%的运转率这一策略性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把成本结构和公司作为供货商的强势地位加以发挥,最终成为行业整合后生存下来的2~3家最大轮胎制造厂商之一

四确立商业模式构建电子网站

不仅新建的企业需要考虑确立自己的商业模式,运行中的企业也必须对自己的商业模式有清醒的认识一家企业审视和梳理自己的商业模式,不妨从组成商业模式的要素着手

1. 运营性的商业模式

可以遵循以下的步骤来揭示运营性的商业模式:

第一,确认公司所有的收入来源,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等同于分析公司的顾客

第二,确认公司吸引和保留每一个收入来源的能力,列出支撑这些能力的关键因素,亦即公司向客户提供的价值

第三,确认公司怎样能持续不断地向客户提供这些价值,列出保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因素,这就是向客户提供价值的方式和筹资方式

第四,列出公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可以扩展和利用的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

用这些要素来构建如图1所示的一个能体现循环的内在联系的“循环”,便可得到公司的运营性的商业模式至此可见,运营性商业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收入来源(即客户),向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提供价值的方式

2. 策略性的商业模式

想要揭示策略性的商业模式,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确定一个最重要的优势,包括能力关系知识和有形资产等

第二,列出将要开发的其他辅助的优势

第三,确认在扩展利用这些优势的时候所创造的新的收入来源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和成本结构

第四,确认能够在盈利的情况下创造这一切的关键因素

同样,可以用这些要素来构建一个如图2所示的体现出内在联系的策略性商业模式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还应该考虑以下的因素,以发挥商业模式的作用:

第一,既然商业模式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结构,那么,任何放不进这个结构里去的元素,或者去掉也不影响整个结构完整性的部分就成为多余应该把属于这种情况的业务部门独立出去,或者干脆放弃这些业务

第二,如果企业的运营性商业模式在管理层和员工中达成共识,他们很清楚是什么使得自己的公司跟竞争者不同,就能自觉地为公司的盈利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包罗万象一成不变的年度商业计划在今天已经变得不现实,商业世界瞬息万变,要使员工知道他们怎样跟上变化的节奏,抓住机会,策略性的商业模式才能起到指导作用

五电子网站的构建

认识到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构建行业电子网站时就要统筹企业整条价值链的各因素,而不能只强调某一个方面至少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买家和卖家的共同参与

高效率的搜寻产品和有竞争力的价格使买家获利,不断地获得求购和采购订单使卖家获利电子贸易网的价值将随着买家和卖家的增加而成指数增长因此,此类网络公司的能力首先表现在能否把大量的买家和卖家吸引上网

2. 增加客货流通量

仅有大量的买家和卖家是不够的,这些买家和卖家的认真参与,并在网上进行实际的贸易活动,对商务网站的生存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网上才会有大量的求购产品服务,才能进行拍卖和反拍卖这样,电子商务就有了切切实实的成交次数及数量基础,而不仅仅是一个有价无市的虚拟商店

3. 提出总体解决方案

寻找商机和网上交易仅仅是电子贸易服务的开始或一部分,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开发供应链整合技术(或商务合作)和ERP整合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将买卖双方牢牢控制在电子交易网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因此,在基本具备前两个要素之后,要不失时机地开发有关企业的ERP和供应链系统,在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上网后,迅速组织 ERP和供应链集成队伍,发展总体解决方案

六总 结

作为一种模式,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运营性的商业模式和策略性的商业模式都有风光不再的时候一段时间以后,它们所能创造的价值也会随着独特性的消失而减少整体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商业模式,就会主动去发现它的弱势所在,并适时调整,应对变化与之对应的电子商务网站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之符合新形势下商业模式的整体要求,才能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严建援. 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及其战略的比较[J]. 南开管理评论,2003,(2):71-76.

[2] 梁春晓. 电子商务=电子 商务吗?[J].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