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反思发言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反思发言材料范文1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而实际上,语言作为小学生进行思维的主要方式,只有想说、会说,才会更愿意投入到听、想和做中去,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氛围,享受话语权
叶澜教授提出应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就是教师不能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压制学生使学生始终拘谨于教师的眼皮底下牵着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极大地压抑学生的思想和情绪。
在教学中教师要甘愿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个性在活动中张扬。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享有话语权。首先训练学生大胆发言特别是声音宏亮,有精神.数学课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充分思考、交流对他们的见解给予积极评价真正体现教学相长。表扬树立榜样使学生明确要求后每节课都结合检查复习基本训练等教学环节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大声回答问题每个人都要通过“发言声音合格”的达标验收。
二、激发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想”说
1.体会数学语言的美感,激发想说的兴趣
数学语言表面上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准确、严密、简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美感。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2.体验语言表达的愉悦,激励想说的兴趣
学生只有在不断得到鼓励时,他们的语言表达才能完全与流畅的思绪一致,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也才有畅所欲言的欲望和兴趣。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各显其才的机会,坚持面向全体,紧抓少数的原则,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向不同水平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来回答:难度偏低的问题,让一些学困生回答,哪怕是说头丢尾,也以鼓励为主,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让后进生拿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记忆更深,又不打击说的积极性;好学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不太难的问题则安排中等学生回答,这样,调动每个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教会语言表达策略,让学生“能”说
1.计算教学,算理表述要有条有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还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学生通过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逐渐达到运算技能的自动化阶段,不仅使他们获得运算的速度和较高的正确率,而且充分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维,优化了自己的思维程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2.概念教学,语言表述要准确严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学生在对某个概念抽象概括时,将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把非本质性剔除,抓住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述。学生语言表达是否严密,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程度。
3.图形教学,推导过程要连续完整
公式、法则等的教学,要展开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提供大量所需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思维方法。
4.用题教学,思路表述要简明精练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精练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是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常像这样引导学生用简明精练的词语表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按一定的逻辑、一定的规律来表述,可使他们日积月累地学会有条理地说,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生有条理分析应用题的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就会把这个分析过程用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以后教学应用题时,仍然坚持让学生口述分析过程,逐步就会流利地表达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学会反思增强学习力
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也就是反思智慧反思是指人们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等进行思考的过程是一种对认识活动的再认知。反思性学习是对学习过程始终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具有一种执著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安全反思发言材料范文2
针对决策会中会而不议、议而不绝、绝后不行症结,特提出如下程序。
1.提前下发会议要讨论的议题,让与会人员有所思考,有所准备。
2.会中让与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3.采取如下科学决策方式:团队决策从举手投票到投分表决。
投分表决操作步骤:
首先,组织者(领导)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任务,组织团队成员就该问题集思广益,各自发表意见,疏理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其次,团队全体成员持分别为10分、5分、1分颜色不同的投分卡,投给自己最赞同的三个解决方案,分值的大小代表自己方案赞成程度,需要说明的是,三张分值卡片必须分别投给三个不同的方案。
最后,进行分值统计,得分最高的即为团队决定。若出现并列第一,针对并列选重新投票,决出结果。
投分表决比投票表决更公评,能全面反映团队全体成员意愿。
如,采用举手表决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假设一个团队30名成员,有13个举手赞同甲观点,有9个举手赞同乙观点,有8个举手赞同丙观点,甲观点因票数最高,成为团队决定。我认为这不公平:虽然有13票赞同甲方案(观点),但却有17票没有选择甲方案(观点),显然,不赞成甲方案(观点)占了多数。
投分表决通过用三种不同分值让团队成员根据自己认同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观点),这就可以尽量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得分最高选项,虽然仍无法保证是每个人都最喜欢认可的,但至少是团队大多数成员都能接受的。
4.设立会议方案督查协调员,确保决策执行到位。决策是前提,贯彻、落实、执行、整改是目的。为了避免说、做脱节的发生,为此学校应设立决策落实督办员。督办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追踪、监控决策的落实情况;督察、监督、指导整改的情况;考评、反馈活动实施的效果情况。如,督察到扯皮问题,督察员要尽快协调职能部门、相关科室、教师妥善解决;对于会议决策安排的项目在执行时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督察员要第一时间与主管领导汇报,确保领导能够快速决策、科学决策。最终实现会议的内容落实的最大化,会议效益的最优化。
二、观课议课教研会议一一“3+1”发言
传统教学研究会存在如下三多三少现象:当哑巴多,发言少;讲优点多,说缺点少;重复别人观点多,能讲出新意少。特倡导“3+1”核心议课法。
1.要细化和优化剖课、析课的程序
携带切片观察工具进入现场;尽量坐在学生当中观课,以学习共同体的心态参与他们的学习活动;会诊教师要按规范完成剖、析课记录,剖、析课记录一般由四部分组成:预设的观课目的:自己有什么困惑,单项的也可是综合的,想验证、学习、发现、比较什么,想得到什么数据;是观察学生、观察教师、还是同时观察;是单项观察还是综合观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自己剖、析课的主题。观察纪要:教学流程、教学典型环节、片段、细节的记录。切片化验:上课教师是怎样处理的,自己的看法、建议或者对自己的教学有什么启发。诊断结果:对执教教师上课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说;对自己确立的观课目的有关项目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关注的焦点要集中在预先设定的主题上,围绕该主题尽可能全面收集课堂信息,梳理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推测相关因素的联系等内容;确定自己会诊时的发言提纲,如有必要撰写书面发言材料。
2.依据数据进行实效的西医式的集体会诊
(1)10人以下人人发言,不准重复别人观点,10人以上抽签发言,不少于10人;“3+1”析课,即举一个优点同时要说出三个缺点、不足、建议,或自己的三个困惑;要求与会教师人人必须发言,且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2)遵循流程。先整理现场记录,写出自己的发言提纲;执教人谈体会:设计理念、成功、遗憾地方、假若再上会怎么改进;同行“3+1”析课讨论;倾听课堂主角学生代表的看法;专家高水平点拨引领;最后与会者各自写出此次析课二次反思。(3)细节要求。每个人发言结束,6秒钟掌声致谢;发言有事例支撑,少说空话;借助观察工具、量表剖析课;讨论要有理有据,观点发表要有证据意识;每次活动轮换主持人:活动结束,每人发表一句话感受。
三、周教师例会――会议简报
单调、乏味、说教、唆是多数中小学一线教师对学校周工作安排例会的评价,呼吁周工作安排例会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本着例会要突出热点、突破难点、凸显盲点、激发兴奋点,寻找基于会议主题的最佳组织方式,在常变常新中,提高会议的三效――效率、效果、效益之原则,参照“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教师的主体意识,让更多的教师喜欢上开会,将‘要开会’变成‘想开会’‘开我自己的会’‘我自己开会’”的改革路径,笔者大胆建议学校周例会这样开:
为了让会议内容更加务实、高效,常规安排工作会议坚决取消主管领导按照分工一一讲话、分管副校长补充、校长总结、强调的“老八股”会风。积极探索、研究新的议流程:下发会议简报,教师自主阅读,同事交流,领导答疑。简报答疑环节,主要是分管领导针对教师提出的会议简报上不明白的地方给予重点解释、补充、答疑。当然,校长对事关全局的工作予以重点强调也未尝不可。
用好会议简报是周例会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一张B4纸,内容囊括完”,用这句话概括会议简报的作用毫不夸张。特别建议一般工作安排的会议基本取消领导的长时间讲话,将与会者需要了解的会议内容全部以简报的形式下发。简报的内容由校务处、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少先队大队、后勤等部门提供,然后由校长办公室整理产生。同时周工作要点、要求等核心内容一定要借用不同颜色的字体、符号醒目地呈现出来,以告知教师所安排事件的轻重缓急。特别要提醒的是会议简报必须会前发到与会者手中。
会议简报包含的主要板块:
名言相赠:依据本周工作中心,选取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等中外一些教育名家关于教育、教学哲理性名言二至三条,给教师以思想上的引领。
上周工作盘点:主要对学校上周工作的亮点、不足之处以及反馈的问题进行总结。主要总结大型的活动、有代表性的事件、有教育意义的事件等工作亮点。并对上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曝光、追查、强调等。同时对于校务日志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反馈,让教师对出现的问题、潜伏的安全隐患下周予以整改。
本周工作安排:这是简报重点。主要陈述校务处、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后勤等部门下周的工作要点,同时简明扼要地阐述安排的理由、程序、方法、措施等相关要求。需要说明的是,要求安排工作的部门,必须将议题报情校务会审批。校长要科学、均匀调控班主任、教师周工作负担,尽量避免忙闲不均现象的发生。
安全反思发言材料范文3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问题讨论法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66-02
精当的教学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变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它可以把教师、学生、教材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各种要素整合起来,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
问题讨论法是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赋予学生学习主动权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讨论来获取新知识,也可以通过讨论来巩固复习知识,提高解题能力。高中政治课内容多,知识比较抽象和深奥,因此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笔者从一些新课程教学实践的案例中得到很大启发,认为问题讨论法与高中新课改的要求相适应,对于高中政治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都具有适用性。
一、醍醐灌顶――一节公开课的启发
每一个政治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都会去听很多公开课,而听别人上课其实也是对自己上课的一种启迪和反思。他们会为开课老师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构思而感到钦佩,同时也会思考同样的课自己会怎么上?笔者曾到江苏某重点高中听了一节高三政治复习课:《实现人生价值》,感到受益匪浅。
这节公开课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自主学习“读一读、背一背”。要求学生以填空题的形式诵读主干知识,识记掌握考点;第二环节:分组讨论,理清知识脉络。要求学生抓住“价值”和“价值观”两个关键词,讨论得出两条知识线索;第三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典题讨论分析。要求学生感受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以及党的十报告中“生态文明”等情景资料,共同讨论:“扬善洲的事迹是如何体现人生价值的,又是如何实现的?”“运用价值观知识分析十报告中生态文明观?”等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后交流解题思路。
三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不同,但表现出了一个共同点,就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带着问题背诵和讨论,踊跃提出各自的见解,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师生关系融洽。笔者由衷地钦佩这位老师,也让自己真切地明白了高中政治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也可以变得生动起来。如果每个政治老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有意义的背景资料,巧妙地设置问题,笔者认为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躬行实践――一节新授课的演练
在以上案例中,这位老师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成功地运用了问题讨论法开展教学活动,笔者也看到了问题教学法的许多优点,认为这种方法对课堂教学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也作出了新的尝试,把问题讨论法运用到了新授课中。在《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中,笔者设置了如下情景和问题:
第一部分导入环节:笔者以问题“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什么日?”创设悬疑,让学生讨论联合国为什么要规定“世界水日”这样的日子,从而得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进而明确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新授课过程:笔者以“阶梯式水价”这一背景材料,让学生讨论国家实行“阶梯式水价”政策对企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得出“价格”和“供求”两大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然后再以“科勒”与“和成”两大卫浴集团为例,讨论“两大集团如何在竞争中取胜?”,从而得出“竞争”机制的作用;接着笔者再以福建蔬菜基地“菜贱伤农”的时事材料,让学生讨论“材料反映了市场调节的哪些弊端与危害?”,最后笔者通过播放“地沟油”视频,让学生分角色讨论“政府部分、企业经营着、消费者应如何处理好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导出维护市场秩序的措施。
课上,学生对创设的各种情景较感兴趣,课堂讨论很热烈。每个组长都在组内发挥了带头作用,有的学生也敢于挑战其他组同学的发言,表明自己不同的见解。课堂上有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有合作,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科学探究――问题讨论法的思考
问题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热点材料情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开展热烈的讨论,理清知识线索,构建知识框架,并从学生已掌握的比较充分的知识点出发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把知识变活,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发扬学生自主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加强师生互动,实现知识、技能、情感三者共同发展。
问题讨论法的实施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真正提高课堂实效。笔者认为问题讨论法,必须阶段式推进。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定位不能过高,“一般要从鼓励学生大声说和大胆发言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改变以往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 。从教学对象看,高中生与初中生、小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很多学生已经不爱主动举手发言了,所以在开始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与同桌大胆讨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对回答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即使有同学回答错了,也要肯定其答案的合理性,给他信心。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教师在第二阶段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尽可能优、良、中、差的学生搭配好,每组选出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组长。在老师根据所设置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后,由组长组织好讨论,并推举代表或每次确定主题发言人发表小组的见解。最后阶段,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情景材料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对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更要多加表扬,同时,教师也要主动加入到任意小组当中进行讨论,与学生平等交流。
此外,问题讨论法的实施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因此,教师要精心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既要细查学生的已知,也要分析学生的差异与心理特点。这样才能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结出高效教学的硕果。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安全反思发言材料范文4
一、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根据阅卷场上的抽卷调查,以及与各小题阅卷老师在交流中,都谈到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知识不能迁移运用的问题。特别是选择题,题干上的材料反映国内外重大时事,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关注点,如“汶川”重建三周年,利比亚问题等考查书本上知识的运用,或一些我们生活中的事,如“韩国泡菜”中关于文化的认识,“低碳”生活中你的观点。
(二)观点不全面,不能从正反两个方向去回答问题。如对辨析题的简答,题干是“初中生没有必要关注人大代表的议案,但可以做议案”。很多学生或回答了有必要去关注人大代表的议案,而不说我们可以做“议案”,或回答我们可以学做“议案”。不能做出全面的解答,只单方面回答。得分普遍不高,在1—4分之间。
(三)学生从题干中搜集信息,概括能力上也存在问题。如三题的探索与实践题(活动二)概括,给一些文献资料,让学生以短语的形式概括出政府促进社会公平而采取的形式,许多学生的概括不全面,或与法律文献提供的内容不相关,有的概括了,但在叙述时啰嗦,用了一句话或一段去叙述,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按照阅卷要求,很多学生失去了一半的分。
(四)组织答案不全面,不能紧扣题干回答问题。如在答辨析题时,回答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体现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没有注意到关注人大代表的议案,就是公民在行使监督权,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这就是出现在审题的问题上,思考不全面。又如在做探究与实践题(4)关注食品安全向政府和企业进言,很多学生只回答了政府,没有回答向企业进言。
面对着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着上述诸多的问题,虽说学生存在着一定的责任,可更多的是老师在教学存在着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老师该怎么办呢?才解决上述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制定有效的复习方案,凡事预先则立,不预则废。所以针对初三后期,作为老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案,明确在后期自己教学任务、目的,有条不紊地展开复习。该复习方案应包括:教学任务、使用资料,对学生的要求,预期目的。
二、了解、分析学生,研究学生,为教学提供方向,作为老师,应该被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做到知己知彼。应了解学生是否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是否有兴趣,更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认真、自觉,特别是自学能力,能否通过自学,了解知识,并与社会生活热点相联系,老师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展开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三、注重考点分析。(一)结合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应明确初三《思想品德》有多少考点,这些考点又怎样体现“三维”目标,又怎样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的热点,关注点相联系。(二)对考点多角度题型去训练(三)预测中考试题与考点的关系,结合一年来的重大时事,以及我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关注点,预测在中考试题中,会涉及哪些知识点。
四、做好平时的教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好平时教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把时间,空间还给他们,尊重他们的发言权;(二)扮演好平等中首席的角色,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学会倾听,并作点评,点评至关重要,肯定学生正确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怎么办,这对学生在解答辨析题、探究与实践题,组织答案是否完整,全面有指导性作用;(三)开展多种形式教学,老师少讲,让学生多做,通过学生的做、讨论,在实践中内化知识、运用知识。
安全反思发言材料范文5
一、学案编制
1. 背景知识:引发兴趣、产生自主学习愿望,为下一步合作探究作铺垫。
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从化学史的角度描述相关知识,列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述相关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和探索历程。
背景知识最大的优点就是容易引起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愿望。它把相对枯燥的理科变成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应该是化学每一章节的第一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力催化剂。
建议:每一章节背后都有丰富的背景知识,搜集相关背景知识,结集下发。
2. 温故知新区: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此区分为两大部分——温故区、知新区。
(1)温故区:化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知识进行加工、理解,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自己的认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必须探查清楚自己相关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的结果会提醒学生复习相关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考查的设置在形式上应以能够引起新旧认知冲突、引发对新知识的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为主,在内容上应以考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主。比如,学习钠、氯气前,先整理复习铁、氧气的相关知识,然后再列举金属、非金属的共性,最后提出猜测钠、氯气的性质。这种由熟到生的过程适应学生的思维习惯,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知新区:在此区设置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新课中思维容量不大,无需过多解释的知识设置问题,这一部分的问题由学生独立解决,课上无需讲述。第二部分是针对新课中思维容量大、障碍较多的知识,设计入门级难度的问题,通过温故区的自主学习、自主查阅资料和个人独立思考基本能解决,为课堂进一步合作探究做铺垫。
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是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联系、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此过程要求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参与、主动思考,这个过程具有不可替代性。
3. 合作探究区:此区重点设置思维容量大的问题组,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构建提供平台,即采用“问题——合作探究——构建”的模式。此区通过这种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提升思维质量,进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1)设计具有思考价值、思维容量大、有合适梯度的问题组。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保证学生深层次认知参与的核心。学习活动应使学生面临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引发探究、调控教学,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认知结构,提升思维质量,培养科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把一些太大、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度,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降低问题的难度,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充分考虑到问题组的方向性、启发性和引导性。太细、太具体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思路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
学生把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交给教师,教师整理后融进学案中,在适当时机提出,供学生思考、讨论。这种方式改变了“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有利于提升学生问题意识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信心和兴趣的提升。同时,这种隐形的提问也避免了被老师批评和同学讥讽的风险,使学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氛围中,较为放松地思考问题,有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是进行探究学习重要的方式。[3]常采用的模式为:独立思考——随机主体发言——质疑补充——理顺统整——积极评价。
第一步:面对问题组,首先强调独立思考,自主地拿出合理解释,提出相关疑问。第二步:随机指定一名学生对问题做出解答。第三步:组员针对主体发言进行合理补充,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其他组员可以继续质疑或解释质疑,直至没有疑问为止。第四步:由主体发言人总结理顺问题的解答思路。第五步:针对讨论过程,组员互相评价。
该模式优点:①强调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否则在发言时将无话可说,尴尬无比,尤其是被指定为主体发言人。这就要求学生课下积极主动、按质按量地完成相关任务,这是对课下是否主动、认真学习的强力监督。②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都有做主体发言人的机会。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开放的思维平台。小组讨论时,学生处于一种不被教师监督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不会害怕表现自己,能积极地思索问题,有效地发现问题和大胆地提出问题。这种开放、自由、宽松的氛围,加上留给学生从容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③可以提出你的任何疑问,可以对他人提出任何质疑,同时可以从中得到解疑。合作学习有利于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每个人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因为知识背景的不同,思考问题方式的不同,所以不同的学习者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就存在着差异。而通过彼此间的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暴露自己的观点,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分享彼此的想法,从而在共享集体思维的基础上获得对事物全面深刻的理解。[4]合作与交流还可以将学习困难分布在各个学习者身上。正所谓集思广益,学习者群体的思维和知识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使学生完成他们个人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④在共同努力下,可以对问题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认知结构的构建和科学素养的养成。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认知体系的本质,完整的知识结构是构建认知体系的基础。[5]通过该模式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体系,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这是课堂上最为重要的部分。[6]⑤评价可以作为以上环节的督促,是保证该模式顺利进行的监督机制。只要认真做好课前工作,在讨论中都会有出色的表现,都会得到较高的评价,这种情感体验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强的信心和更大的兴趣,以此推动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对在讨论中表现较差的学生也起到警示作用,引起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分析问题所在,自行解决,从而避免老师督促、被动学习的局面。⑥合作交流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能有效地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形成社会交往技能,为适应社会提供锻炼空间。
4. 课后巩固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记忆性、解释性问题与思考、统整性问题和开放创造性问题。[7]
记忆性、解释性问题是针对巩固基础而设置的,同时也是针对基础薄弱的人群。思考、统整性问题和开放创造性问题是针对高层次人群,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的搭建是在知识结构化基础上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认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这种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上形成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认知结构的本质,而联系思考、综合整理是构建认知结构的关键。
二、合作教学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教师在其中扮演幕后角色,但却是决定性的角色,尤其是学案的编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虽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指导性地位,但就是这个指导性的定位决定着老师依然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并且是第一环。如果教师观念依然陈旧,则在学案编制中无法编制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材料,依然沿袭着陈旧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中无法组织出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环节,依然在摆花架子、走秀;学生貌似应用新的学习方式,但却是实现着教师的旧理念,也就是说“学生外在的学习方式与内在学习方式不统一的矛盾”中,在矛盾中学生该如何生存?
改变这种不良局面的方法——教师“合作教学”,而教师合作教学的模式恰好就是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简述如下:
1. 独立备课,随机主体发言。
2. 互相补充,弥补缺陷。
3. 主体理顺统整,主体编制学案。
4. 评价主体,避免惰性。
5. 便于反思,提升能力。
6. 构建和谐,提升幸福。
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强调对学习的自我调节、自我评价;探究性强调以问题为依托,通过探究、发现的方式理解知识,获得技能;合作性则强调学习小组的分工、协作来进行学习。三者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实际学习中很难完全分离。具有主动学习意识的学生必然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而有效地探究学习不但需要学生有主动意识,而且探究过程往往需要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是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高低决定了学习方式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注释:
[1]史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0.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9.
[3]毕华林,亓英丽.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4]斐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乱[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56.
[5]瞿兵.化学教学中认知冲突的最佳设置点初探[J].学科教育,1999(10).
安全反思发言材料范文6
好的育人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有文明礼仪的学习榜样,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学校从政教处、教务处着手,广泛征求全体师生的建议,大量收集能够影响学生文明礼仪的古籍和事迹,张贴在学校的文化长廊、过道、楼梯、教室、宿舍、食堂上……文化长廊有“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古典礼仪故事;过道上有“脚步轻轻,勿扰他人”;球场边上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教室上有“入室即学,入学就专”;食堂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
二、制定学校管理体制,宣传文明礼仪常识
学校由政教处联合班主任拟定出对学生的要求和班级管理制度,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张贴在学校的教室、宿舍里,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板报上,通过学校的广播大力宣传,班主任还在班级上大力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认真学习,让学生都按照文明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从语言、行为上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但从课本、从知识上懂得规范自己,还让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用文明礼仪的标准从严规范自己,这样会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从而也能教育学生文明处事,快乐成长。
三、加强学校班级文明主题班会建设
通过主题班会来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每周日晚学校通过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班主任形成教育主题,确定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做好开展的方案,切实组织开展班会活动,做好过程材料记录,会后做好反思反馈。例如八年级三班在开展《安全出行,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上,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加,在实践中明白珍爱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尊重身边的人和事,做一个安全健康成长的人的意义。
四、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的礼仪教育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道德、自己的品质、自己的语言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给学生点明前进的方向。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得体的着装、大方的言谈、待事的淡定、正能量的传递,都会让学生可以直接学习,会影响学生的身心、人格乃至一生道德的形成。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