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1

半导体设备业受灾最重

半导体产业链中设备业受到的影响相对最为严重。依Gartner公司的官方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业固定资产投资两年来逐渐下滑。2007年为592亿美元。2008年下降了27.3%,为490亿美元,而09年将再次下降34.1%,为323亿美元。

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目前全球半导体业出现新的变化。

过去曾一度被奉为圣典的“fabless+代工”模式,此时却引起了部分业内人士的质疑。他们认为,代工在90纳米及以下的先进制程中。由于研发投入不足出现成品率不高,因此业界近期传出代工厂的工艺已落后于摩尔定律。

再加上全球最大的两大类芯片――存储器和处理器几乎都由IDM企业掌控,很少会把订单释出给代工厂,所以2009年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在2008年下降30.6%基础上,再下降31.7%,销售额仅约为300亿美元。相当于1997年的水平。

而分析半导体固定资产投资中,通常70%~80%用来购买设备,所以投资下降将首先影响到设备的订单,导致半导体设备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十分难堪也在情理之中。

设备业恢复元气尚需时日

对于此次产业低迷何时结束,业界预测全球半导体业有可能会在下半年反弹,但是对于设备业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目前还深不可见底,至少要持续到2010年。

日本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协会SEAJ近期预计,2009年下半年设备业可能领先复苏,并预言韩国将是第一个恢复投资的国家。

各个设备公司对此也有不同的预期,如排名设备供应商第一的应用材料公司,其第一季度可能出现近多年来的首次亏损;工艺检测大厂KLA-Tencor也有可能出现15年来首次亏损;干法刻蚀大厂LamResearch表示,已看不见批量的大订单;以及最能反映工业前景的光刻机大厂――ASML的订单大减,本季度的销售额为4.94亿欧元,比去年同期的9.95亿欧元下降一半,并预测未来季度的销售额仅1.8-2.0亿欧元。

但是,作为芯片制造业的上游,设备业早已经历多次剧烈的市场波动,今天能够幸存下来的都是每个设备类别的前三名,应对周期起伏颇有经验,所以预计此次危机将进一步促进全球半导体设备业间新的整合。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2

〔关键词〕辽宁;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

一、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现状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2019年1—9月,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同期出现负增长1.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4%,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1%,第二产业投资出现负增长8.1%。另据最新统计数字,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2%。其中,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6.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而从全国来看,2019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3718亿元,同比增长5.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4.1%,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3%,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9%,东北地区投资下降3.7%。从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来看,当前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约为28%,远远低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

二、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从产业结构看,辽宁省第二产业占比相对较高,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比相对较高,对工业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相对较高,但同时第三产业优势不足导致该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限。2019年1—9月,辽宁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降幅为58.5%。从城乡结构看,辽宁省一直以来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相对有限,加之辽宁省人口外流较为严重,影响了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从地区结构看,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前五个地级市GDP占比约70%,其他9个占比仅约30%,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在省内地区间不均衡,相对落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缺口大。从企业规模结构来看,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偏低,导致固定资产投资主体力量不足。

2.严峻的金融环境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供给。一是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开发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对辽宁提供新增贷款越来越少。二是本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偏低,服务地方能力有限。严峻的金融市场环境抑制了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能力。

3.预期增加的财政压力将进一步抑制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供给。近年来,辽宁省财政在“保民生”和“促发展”之间艰难权衡,而在2020年国家逆周期调节、减税降费的背景下,辽宁省的财政压力将更大,进而影响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供给能力。

4.营商环境差异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和需求。省内和省际间的营商环境差异影响了金融企业和实体企业的选址,进而影响了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和需求。目前,虽然辽宁省沈阳和少数地级城市营商环境有较大改善,但多数地级城市的营商环境仍不容乐观。浙江等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省际间的营商环境差距,影响了社会资本固定资产投资选择。

5.政策红利消抵将进一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和需求。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港珠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政策优惠,从一定程度上消抵了东北振兴战略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优惠政策。

6.体制和思想观念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潜力的实现。当前,辽宁省干部中不担当、怕问责的心态较为普遍,对干部干事创业的激励过少,对干部出错问责的惩戒过多。直至今日,干部因素依然是制约辽宁振兴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7.抓外部机遇不够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开放性增长。辽宁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不深入,与东北亚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不够,互联互通不够,影响了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潜力释放和开放性增长。

三、提升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对策建议

1.以经济结构优化来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一是提升生产业比重,从而增加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二是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三是加速推进“突破辽西北”战略,扩大相对落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升投资整体效率。四是政策手段与市场手段兼顾,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结构。

2.分类施策,提升金融机构的信心和风险管控能力。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当务之急是帮助其降低信贷风险预期和提升其盈利性预期,从而恢复其对辽宁市场的信心。建议突破点:妥善处理原有失败投资项目的善后事宜,最大程度地降低银行损失;做好大型重点项目的推荐和招商。对于本地商业银行来说,政府帮助其渡过难关的方式是扶持和激励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建议突破点:利用与先进兄弟省份的帮扶关系,通过高水平人才引进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提升本地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后来居上,发展PPP模式,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当前,辽宁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在全国都相对落后。在2020年国家继续减税降费、逆周期调节的趋势下,亟需大力推广PPP模式,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加入满足基础设施投资的大量资金需求,同时也为社会资本找到了稳定可持续的投资渠道。对辽宁省的PPP项目数据调查显示,几乎全部地级市的PPP项目政府支出责任占政府预算内支出的比重都远低于规定红线,辽宁省大力推广基础设施PPP投融资模式相对具有较大潜力。

4.通过分层学习,缩小地区间营商环境差距。从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到个别省份的“一次不用跑”,各省在行政审批效率层面上的营商环境竞争可谓白热化。对于辽宁省整体来说,在学习先进省份的经验,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的同时,一定还要高度重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从省内来看,朝阳、阜新等相对落后地区要学习沈阳等城市的营商环境建设经验,加快一体化、全覆盖的线上行政审批体系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3

《财经》记者 霍侃

在并不平坦的复苏之路上,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怎样的结构特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经济的复苏前景与增长质量。

随着一季度各省、区、市经济数据的陆续,《财经》研究部分析发现,各地区增长速度出现明显分化,东部11个省份减速明显,中部8个省份增长较平稳,而西部12个省份相对加速。同时,在消费与净出口增长乏力的状况下,投资尤其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这样的“单引擎”增长状态,不能不令人担忧。

中西部经济“靓丽”

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分化,首先体现为一季度东、中、西部的GDP增速差距扩大。

根据各地名义GDP占全国GDP总值的比重,《财经》研究部对各省份统计部门的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数据,东、中、西部的GDP增速分别是7.15%、7.93%和10.62%,东部和西部的GDP增速差距超过3个百分点。而按同样方法计算,2008年一季度东、中、西部的GDP增速分别为12.32%、12.62%和12.87%,东部和西部仅相差0.45个百分点。

区域结构分化还体现为,各区域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发生变化。与2008年同期相比,2009年一季度西部和中部的占比均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东部则下降了近两个百分点,从61.49%降至59.5%。

从贡献率角度看,2009年一季度,各区域加权后的全国GDP增长率为7.92%,东、中、西部的贡献率分别为4.25、1.85和1.82个百分点;按同样方法计算,2008年一季度东、中、西部对全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7、2.83和2.07个百分点。显然,今年一季度东部的增长贡献率大幅下降,而西部贡献率最为稳定,重要程度也显著上升。

在经济分项指标中,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也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一季度,东、中、西部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9.8%、34.3%和46.1%。与2008年同期相比,最大的变化是,西部超过中部,成为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区域。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50%的有八个省份,除黑龙江和辽宁,均为西部省份,分别为、宁夏、陕西、青海、云南、四川。

当然,一个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是,四川灾后重建,拉高了2009年一季度西部地区的GDP和投资增速。但即便剔除四川,西部GDP增速仍高达10.5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3.9%,均远高于全国水平。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1%。低于全国水平的14个省份中,东部有福建、广东、海南、北京、浙江和上海五个省份。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东部、中部地区8.1个和6.6个百分点。

此外,东部经济下滑对消费的影响也比较明显。统计显示,一季度消费增速低于全国15%水平的五个省份,其消费在全国消费中所占比重都较高,且均在东部,增速从快到慢依次为广东、上海、福建、浙江和北京。一季度消费增速超过20%的三个省份,为、天津和海南。

基建投资“单兵突进”

中西部为何一反常态,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西部多数省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小;更重要的是,政府“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相关投资扩张向中西部倾斜,而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成为拉动一季度中西部经济增长的主角。

截至4月底,中央政府已下达了三批总计3000亿元资金。虽然没有公开中央分配给各省份的数额,但从一季度各省份公布的数据看,中央资金重点投向了中西部地区。

例如,在第二批的1300亿元中央投资中,甘肃省分得41.06亿元,广东省仅获得20.96亿元。直接体现是,甘肃省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48.9%,排名全国第七。而东部沿海的浙江和广东统计局均指出,本省在中央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中受惠程度较小,对投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

但无论东部或中西部地区,主要由市场驱动的民间投资都呈现疲态。相对而言,由于东部地区政府投资较少,民间投资下滑对该区域投资增长带来更大的压力。

伴随民间与政府投资的“此消彼长”,基建投资成为投资增长主力。在公布了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数据的12个省份中,除重庆外,其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都快于该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即使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6.5%的北京,其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达到23.1%;广东基础设施投资增速47.1%,为全社会投资增速12.7%的近4倍。瑞士信贷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测算,2009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将从2008年的35%上升至40%-45%。

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民营投资占主体、一向引领总投资上升的制造业和房地产,成为一季度投资增长的“拖后腿”项。

已公布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的21个省份中,20个省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慢于该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于地震灾后重建,投资增速居全国第一的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微弱增长0.2%。同处西部的广西和甘肃,全社会投资增长分别达41.8%和48.9%,但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分别增长14.9%和5.85%。东部的广东、福建和北京,房地产开发增速均为负增长,分别为-30.2%、-25.4%和-15%。

东部地区一季度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也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且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江苏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6%,低于该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的增速;浙江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5.1%,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1.9%,同比分别下降9.9个和20.8个百分点。

一季度中长期贷款的投向,进一步佐证了基建投资的“主角”性质。央行5月6日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一季度)》显示,一季度人民币中长期贷款近70%投向基础设施行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其中,基础设施贷款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为50.1%,比去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而房地产业和制造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分别为11.2%和7.9%,比上年同期降低了8.7个和4.3个百分点。

增长“源动力”未现

2009年一季度,中西部对拉动中国经济功不可没。但这种主要靠投资、尤其中央政府引导的基建投资的增长,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从东中西部名义GDP占全国比重看,虽然今年一季度东部占比略微下降,但仍达到59.5%。若占比近六成的东部省份不能尽快复苏,单靠中西部拉动中国增长,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于目前民间投资尚未真正启动,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续中央投资的规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5月4日介绍,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央已分三批安排3000亿元投资。这意味着,继去年四季度的1000亿元,和今年一季度的1300亿元之后,第三批中央投资为700亿元。

这一规模低于外界预期。根据政府年初的计划,为落实“4万亿”计划,2009年中央投资规模为9080亿元,扣除一季度的1300亿元,后三个季度中,中央投资规模平均每季应为2500亿元左右。

中央投资下达的速度与地方的准备和开工情况密切相关。《财经》研究部分析多个省份一季度经济数据发现,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项目,主要是之前已经开工的续建项目,所以投资进度很快。而后续新开工项目能否跟得上,尚待观察。

此外,消费能否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也值得关注。“一枝独秀”的投资在弥补进出口下滑缺口的同时,是否又会面临消费放缓可能带来的缺口?

这一担心并非无的放矢。全国真实消费增速从2008年下半年的18%左右,放慢至今年2月的13.2%,3月反弹至15.9%。但是,考虑到未来随着企业效益下滑和失业人数增加,居民收入增幅将进一步放缓,消费前景不容乐观。

从全国来看,一季度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增速明显快于市级地区。中西部省份消费增长表现出农村快于城市的特点,主要原因是国家补贴和鼓励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商品的消费明显增长。

但一季度消费增长较快的部分省份,已经露出增长放慢的端倪。中部省份湖南一季度消费增长19.6%,位居全国第四,但该省1月至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分别为23.6%、17.8%和16.9%,逐步降低。一季度消费增长排在第三位的海南省,也呈现同样趋势。即便考虑物价下降因素,上述两省的真实消费增速,仍呈放缓趋势。

目前只有投资“单引擎”的增长状态,效率与质量堪忧。尽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强调,中央投资没有用于“两高一资”行业和扩大产能,但地方的具体数据还是不容乐观。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4

一、基本情况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9.4亿元,同比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6亿元,同比下降11.6%,固定资产投资50.2亿元,同比下降43%,公共财政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亿元,同比增长10.5%,外贸进出口总额3303.5万美元,同比增长15.1%,外商直接投资额3102万美元,同比增长14.5%,新签项目到位资金16.32亿元,同比增长54.4%,旅游接待量365.4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旅游总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9.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489元,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085元,同比增长8.5%。

2、工业经济压力较大。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持续负增长,企业效益情况不佳。上半年,全区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76亿元,同比下降11.2%,降幅比1-5月份收窄1.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8.16亿元,同比下降11.6%,降幅比1-5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全区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亿元,同比下降12.5%,降幅比一季度扩大了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0.8亿元,同比下降24.8%,但比一季度收窄了3.1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下滑形势有所遏制,压力仍然较大。

3、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业增加值5495万元,增长4%;林业增加值776万元,增长17.3%;牧业增加值4303万元,增长1.2%;渔业增加值429万元,同比下降2.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94万元,增长0.9%。从农业生产看,蔬菜产量7565吨,增长11.2%;水果产量1502吨,同比增长5.3%。从畜牧业看,生猪出栏9079头,同比增长3.1%;禽蛋产量103吨,同比增长145.2%。

4、市场销售稳中有升。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亿元,同比增长10.5%,总量居全市首位,但增速较上年同期、一季度分别回落2.4个和0.3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完成零售额24.2亿元,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1.1%。分行业看,餐饮零售实现9.16亿元,同比增长15.2%,增幅继续提升;商品零售实现38.2亿元,同比增长8.8%,增幅稳中有升。分企业看,48家限额以上批零企业,累计完成销售额35.9亿元,同比下降2.8%,其中7家销售额亿元以企业,有5家销售额为负增长;28家住餐企业完成营业额2.1亿元,同比下降4.5%,其中有16家企业营业额为负增长。

5、财政收支运行情况。全区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4766万元,占年初预算数11.4亿元的48.1%,同比增长2.6%。公共财政支出完成71685万元,占调整预算数10.99亿元的65.2%,同比增长5%。区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围绕财政收支目标,落实征管责任,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税收管理,强化组织收入和税收征管;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优先确保了民生工程、法定支出以及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6、园区经济指标情况。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同比下降77%,与任务数4.6亿元缺口3.24亿元;税收3517万元,同比下降11%,与半年任务数5600万元相差2083万元;园区产值完成12.10亿元,同比下降25.4%。新签工业项目6个(优尚机电、食品电子商务、杰尔马交换系统、鑫发纺织品、万顺纺织品、徽唐文化艺术品加工)。完成工业招商到位资金4亿元(含续建)。新入规企业3户(东晶光电、申格电子、鑫海木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工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今年虽已新签约6个工业项目,但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企业效益高的项目不多,缺乏符合我区工业主导产业定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五个镇中除阳湖镇有3个工业项目外,其余镇均未引进新的工业项目。上半年,我区工业投资下滑严重,工业投资对全区投资增长的支撑力明显减弱。从项目建设进度看,在建项目进展缓慢,短期内无法形成增量;续建工业项目中有部分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也已近尾声,新签约项目几乎没有开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能较快形成。同时,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技改投入乏力。

2、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足。全区72个施工项目,同比减少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同比减少7个;新入库项目14个,同比减少3个。固定资产项目投资(不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本年到位资金20.87亿元,同比下降63.9%,资金到位率(到位资金/投资完成额)由上年的122%下降到67.5%。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36.

4%,国内贷款下降88.4%,自筹资金下降42.1%。。67个施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3亿元,同比下降27.7%,投资力度减弱。5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同比下降60.9%(上年同期为增长8.9%),直接下拉全区固定资投资下降28.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额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2.3%,低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完成全年固定资投资作任务十分艰巨。3、项目建设进度未达预期目标。一是受宏观经济影响,业主融资普遍存在很大困难,影响了在建工程的投资强度和建设速度,在建工程进度缓慢。二是部分企业订单锐减,企业销售增长乏力,效益下滑,产值下降,特别是优尚、日普原企业产值过亿,目前优尚和日普均处于停产状态,加上一季度退规企业达2户(东晶、金菱),新开工项目远达不到计划要求。

4、园区服务有待加强。各责任单位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掌握不全面,服务的力度不深,不能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服务效果,直接影响项目推进速度,导致项目建设缓慢。

5、财政收入增长任务艰巨。近年来,我区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随着财政收入总量的不断扩大,增长基数不断抬高,要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难度巨大。上半年全区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较上年同期增幅5.2%回落了2.6个百分点,比2013年同期增幅17.3%回落了14.7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三个主体税种分别完成收入5337万元、7850万元和4125万元,均为负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05%、4.07%和7.07%,分别减收168万元、333万元和314万元。

6、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很大。一方面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趋缓,可用财力急剧减少,另一方面各项法定支出、民生工程等需要安排大量的财政资金,加上政府性债务进入了还债高峰期,今年财政资金调度和收支平衡压力更甚于往年,特别是个别财源基础薄弱、税源结构单一的镇财政收支平衡问题更为突出。

7、财政运行质量逐年下降。近年来我区财政收入持续高增长,除了经济自然增长的因素之外,还存在较多的一次性收入,2010年上半年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6.3%,2011年同期税比为79.2%,2012年同期税比74.6%,2013同期税比为70.8%,2014年同期税比降至66.8%(含筹划税收),__*年同期税比65.9%(含筹划税收),增收基础不牢固问题日益凸显,税比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

三、几点建议

1、要确保实现各项目标任务。要按照区委五届九次全会部署和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认真分析我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落实国家、省、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自觉运用好政策对工作的指导性,增强工作主动性,克服制约因素,全力以赴抓好下半年计划和财政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2、要加强规划编制工作。要结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继续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的发展思路,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3、要全力做好招商引资。要围绕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功能定位,积极在食品、科技、电商、文化、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大招商力度。同时,按照“做强龙头、强化配套、加快集聚、彰显特色”的要求,积极引导重点企业转型升级、靠大联强,继续盘活一批“腾笼换鸟”闲置企业。按照“服务城市、服务旅游”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整合现有农业项目资源,进一步加快农旅结合,推动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招商。

4、要提速推进项目建设。要对开工条件已经具备的项目立即启动,项目是发展的硬支撑,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推进。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快新上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尽快竣工投产,实现新上项目对经济的强力拉动,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5、要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要促进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培植新型财源,进一步夯实财源基础。加大扶持服务能够尽快实现效益和税收的项目的力度,紧紧抓住机遇,加大向上争取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千方百计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带动信贷资金和其他资金投入,认真落实支持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6、要规范和完善预算管理。要按照《预算法》、《监督法》、《__*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规定,统筹考虑各种因素,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及早研究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完善综合预算,执行政府采购预决算制度。建立项目库,规范项目预算管理,将项目预算细化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规范预算执行,增强预算约束力。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5

总体来看,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后,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进入了“买方市场”,行业发展步入了低谷甚至可以说遭遇了“寒流”,这给行业本身及关联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一)煤炭行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本世纪初,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也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煤炭产品及其衍生品需求大幅度的增加,甚至可以说煤炭产品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价格不断上涨,2003年,我国煤炭行业开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的“招拍挂”模式,此后,行业整体进入“黄金十年”,煤炭价格上涨到上千元每吨。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步入低谷,国内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高能耗行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这给煤炭行业带来重大的影响,而全球经济低迷又导致国际煤炭价格处于低谷,进口煤炭价格优势显现,国际国内双重打击使得国内煤炭行业形势发展了重大转变,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性的逆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从2011年第4季度开始,煤炭行业步入发展艰难期,2013年,煤炭行业利润水平同比下降33.7%,部分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甚至出现亏损,全部煤炭企业、大型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64.03%、66.96%,表明煤炭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压力。

(二)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体来看,虽然国家为扶持煤炭行业发展采取了积极的举措,如出台了《煤炭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但目前煤炭行业尚未出现回暖的势头,2014年前2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成本利润率下降到近年来的最低值,仅6.29%,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开滦集团开始出现亏损,中煤集团、神华集团也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由此可见,短期内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其影响可能将进一步扩大。

二、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企业投资的影响

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企业投资的影响可以从二个维度来考察,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不能简单的认为行业下滑必定会导致安全服务企业投资风险加大。

(一)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业投资的积极影响

煤炭行业下滑导致部分煤炭企业采取停产整顿等举措,这些举措中包括暂停生产对煤矿的安全进行全面的检查,积极构建新设备或者对煤炭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等等,这些举措的采取必然要求安全服务供应商的参与,如为其提供安全方案等,从而带来了投资机会。实际上,虽然煤炭行业下滑,但其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却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虽然2013年前4个月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但全年仅下降2%,投资额达到投资5263亿元,2014年前2个月,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5亿元,同比增加10.3%。此外,对于煤炭安全服务企业而言,还可以利用煤炭行业下滑的战略机遇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向煤炭行业领域投资。

(二)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业投资的消极影响

煤炭行业下滑导致部分煤炭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对安全服务需求处于“有需求无动力”的状态,由于利润水平下降,加上大量的赊销,部分煤炭企业资金周转困难,2013年上半年,山西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应收账款规模达到589.5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1.70%,这就使得其在安全服务方面的购买动力不强,对该行业的投资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其次,煤炭行业下滑导致部分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积极向非煤领域进军,对安全服务需求下降,以产煤大省山西为例,2012年煤炭行业非煤业务收入占比达到59.21%,这种转型发展必然会对煤炭安全服务需求下降。

三、煤炭行业下滑背景下煤炭安全服务企业投资策略

煤炭行业下滑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并且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增加,新能源的发展,未来煤炭行业还可能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因此,安全服务企业必须注重投资策略的选择,以控制风险,增加盈利能力。

(一)紧盯需求把握安全服务投资主线

要全面的分析煤炭企业安全服务需求,安全服务企业在投资开发新的服务之前,必须加强对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调研,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其安全服务需求特别是细分领域的服务需求,甚至可以创造性的与煤炭企业沟通,激发其某一领域的安全服务需求,通过明确需求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二)加强战略合作改变投资模式

首先,安全服务企业要积极谋求与煤炭企业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战略合作应对激烈的竞争,获取服务合同。一般而言,一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以建立,则安全服务企业在竞争上就获得了优势,甚至构建了一道进入壁垒,为获得投资合同提供了便利。其次,要积极谋求与煤炭企业相互持股等方式构建合作关系,安全服务企业要利用煤炭行业积极引进民间资本等机会有选择的进行投资,并利用煤炭企业积极发展非煤业务的机会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此形成合作关系,改变简单的依靠服务进行投资的发展模式。

(三)延伸链条积极拓展其他领域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6

关键词:辽宁经济;稳增长;财政政策

一、辽宁省当前的经济形势

2014年以来,辽宁省经济发展大体上是好的,但经济增长呈现下行态势,且降幅较大,出现效益下滑、预期不稳、风险上升等特点。这与国际经济动荡因素有关,也受国内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大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辽宁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弊端及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矛盾。

(一)供给侧:工业企业生存压力大,工业减产和企业亏损幅度相对较高

2014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国排前三位的是重庆(12.6%)、海南(12%)、福建(11.9%)。2014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增长排名居全国28名,倒数第四(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局网站);亏损企业累计增长22.9%,属于亏损企业增加最快的省份之一;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3.4%,属于全国企业亏损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辽宁省重工业比重大,受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需求不足影响明显,加上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和一些内在因素,致使辽宁省工业减产,企业亏损幅度较高。〔1〕

(二)供给侧:“三驾马车”动力不足,各项主要指标均处于全国后位

近几年,辽宁省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其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而拉动经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由于投资增长缺乏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乏力,出口增长缺乏动力来源等原因,辽宁省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大都处于全国31省市区的后面(见表1)。

(三)调控端:政府财政压力凸显,稳增长与促转型面临严峻考验

2015上半年辽宁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0.1亿元,同比减少428.6亿元,下降22.7%,居全国最后。其中,核心的税收收入同比降幅高达29.4%。上半年,全省四项涉土税收合计减收额占税收减收额的70.5%,同比下降51.7%,相应拉低税收收入达20.7%,仍然是全省税收收入持续下滑的主因。另外,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五个共享税种下降11.9%,受矿产品价格下降和资源税改革等因素影响,资源税下降54.9%,也制约了辽宁省税收收入增长。作为辽宁去年同期税收增长主要支撑的金融和汽车制造业税收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同时,房地产、采矿等行业税收则持续不景气。

(四)平稳度:价格水平持续低位运行

辽宁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运行稳中偏弱,2015年同比增长1.1%;辽宁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5.3%。从供给看,一是农业生产保持基本稳定(见表2)。二是工业生产降幅趋缓。2015年辽宁省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一季度降幅比收窄0.4%;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5月降幅比收窄0.9%,与4月降幅比收窄1.6%。三是服务业发展平稳。2015年1-5月辽宁省服务业营业收入与一季度比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5.8%,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6.4%。从需求看,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势头有所减弱。2015年上半年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969.7亿元,比一季度收窄5.29%;相似地,第二产业收窄7.1%,第三产业收窄4.4%。二是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2015年上半年辽宁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60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6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长8.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554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54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三是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2015年辽宁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83.9亿美元,比一季度收窄1.39%,其中出口兑额为263.4美亿元,比一季度收窄6.4%。〔2〕

二、支持辽宁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根据前述经济发展的形势和问题,辽宁省应适时出台一系列财政政策,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一)调整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

2015年上半年,辽宁省全面清理和规范与项目审批相关的前置要件及其条件,出台差别化政策支持有效投资,使得投资结构更加合理。一是民间投资占比有所提高。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2.5%,比上年同期提高0.5%,比一季度提高2%。二是高技术和信息服务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全省高技术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6.2%,占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1%,所占比重比2014年同期提高0.6%。信息传输、信息技术服务业和软件投资增长28%,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3%,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4%。

(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生产

2015年6月,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工商局关于鼓励大众创业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正式实施。《意见》中的14项政策为众创空间等类型小微企业登记降门槛、搭平台,激发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业场所设在科技园、孵化园、创业园等集中办公区楼宇内的小微企业,可免于提交场地使用证明;利用互联网经营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小微企业可直接使用“电子商务”字样作为企业名称,住宅也可作为经营场所;辽宁省将实现“一照一码”。公安部门企业印章刻制备案将纳入“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缩短了小微企业注册时间、简化注册手续。〔3〕

(三)抢抓发展新机遇,振兴辽宁经济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为辽宁省提供了重要机遇,一方面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另一方面也联结了亚欧大通道的出海口。国务院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辽宁省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在承接产业转移,联通国内大市场和高新技术辐射方面更为重视。国务院提出的这些重大举措同时施行,发展机遇叠加降临,使得辽宁省的发展潜力更加突出,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四)解决辽宁体制机制和产业结构问题,让“四个驱动”共同发力

辽宁省为了解决机制性问题与产业结构问题,将同步实施“四个驱动”,即创新驱动、改革驱动、市场驱动和开放驱动。创新驱动就是要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遇,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创新体系,激发科技创新原动力,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改革驱动就是要用改革手段为一切创新开路、除弊、清障。政府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减少干预,为改革发展创造环境,汇聚内生自主发展的强大动力。市场驱动就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让市场来选择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局面。开放驱动就是要积极主动的实施开放战略,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打造辽宁的产品和技术,拓展辽宁经济发展的更大空间。〔4〕

(五)建立现代金融组织体系

要想建立有效的金融组织体系,首先要向国家争取放开外资金融机构在辽宁经济集聚区的准入门槛,简化行政手续,吸引资金雄厚、服务领先的金融机构进驻。其次应鼓励外省的货币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在辽宁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大型金融机构增资扩股、综合经营、重组并购,同时在技术上和人才使用上给予倾斜,使辽宁省的金融走上综合化、多元化经营道路。最后应制定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政策体系,为振兴辽宁经济做出贡献。〔5〕

(六)推进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

三大区域指沈阳经济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和辽西北经济区。辽宁省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推进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快对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影响力较强的中部城市群建设。对沿海经济带的区位和先发优势,辽宁省应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带动作用,开展港口资源的良好整合,加强港口物流的服务功能,积极融入“辽蒙欧”、“辽满欧”的交通运输大通道和北极东北航道建设。辽西北经济区应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建设,对生态环境加强保护。因此辽宁省应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增强城镇化的文化内涵。〔4〕

(七)加快推广PPP模式

2015年9月7日,辽宁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鼓励各级政府在多领域开展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建设、运营等;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按照PPP模式改造;建立健全PPP项目库,进行成本、效益、风险等全面分析;保障各类投资主体平等参与,不得对非公有制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等。PPP模式推广运用情况将纳入对各市政府的绩效考核范围。〔6〕

参考文献:

〔1〕2014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辽宁省人民政府,2015.

〔2〕2015上半年辽宁省经济发展趋向平稳〔EB/OL〕.中商情报网,2015-08-04http://chi-/news/20150202/162333179.shtml.

〔3〕赵铭.我省出台意见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注册“众创空间”〔N〕.辽宁日报,2015-06-02(2).

〔4〕辽宁省人民政府.2015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R〕.2015.

〔5〕车正兰,车泰根.辽宁现代服务业:支撑因素与政策安排〔J〕.辽宁经济,2013,(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