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1

《财经》记者 霍侃

在并不平坦的复苏之路上,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怎样的结构特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经济的复苏前景与增长质量。

随着一季度各省、区、市经济数据的陆续,《财经》研究部分析发现,各地区增长速度出现明显分化,东部11个省份减速明显,中部8个省份增长较平稳,而西部12个省份相对加速。同时,在消费与净出口增长乏力的状况下,投资尤其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这样的“单引擎”增长状态,不能不令人担忧。

中西部经济“靓丽”

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分化,首先体现为一季度东、中、西部的GDP增速差距扩大。

根据各地名义GDP占全国GDP总值的比重,《财经》研究部对各省份统计部门的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数据,东、中、西部的GDP增速分别是7.15%、7.93%和10.62%,东部和西部的GDP增速差距超过3个百分点。而按同样方法计算,2008年一季度东、中、西部的GDP增速分别为12.32%、12.62%和12.87%,东部和西部仅相差0.45个百分点。

区域结构分化还体现为,各区域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发生变化。与2008年同期相比,2009年一季度西部和中部的占比均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东部则下降了近两个百分点,从61.49%降至59.5%。

从贡献率角度看,2009年一季度,各区域加权后的全国GDP增长率为7.92%,东、中、西部的贡献率分别为4.25、1.85和1.82个百分点;按同样方法计算,2008年一季度东、中、西部对全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7、2.83和2.07个百分点。显然,今年一季度东部的增长贡献率大幅下降,而西部贡献率最为稳定,重要程度也显著上升。

在经济分项指标中,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也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一季度,东、中、西部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9.8%、34.3%和46.1%。与2008年同期相比,最大的变化是,西部超过中部,成为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区域。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50%的有八个省份,除黑龙江和辽宁,均为西部省份,分别为、宁夏、陕西、青海、云南、四川。

当然,一个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是,四川灾后重建,拉高了2009年一季度西部地区的GDP和投资增速。但即便剔除四川,西部GDP增速仍高达10.5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3.9%,均远高于全国水平。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1%。低于全国水平的14个省份中,东部有福建、广东、海南、北京、浙江和上海五个省份。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东部、中部地区8.1个和6.6个百分点。

此外,东部经济下滑对消费的影响也比较明显。统计显示,一季度消费增速低于全国15%水平的五个省份,其消费在全国消费中所占比重都较高,且均在东部,增速从快到慢依次为广东、上海、福建、浙江和北京。一季度消费增速超过20%的三个省份,为、天津和海南。

基建投资“单兵突进”

中西部为何一反常态,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西部多数省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小;更重要的是,政府“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相关投资扩张向中西部倾斜,而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成为拉动一季度中西部经济增长的主角。

截至4月底,中央政府已下达了三批总计3000亿元资金。虽然没有公开中央分配给各省份的数额,但从一季度各省份公布的数据看,中央资金重点投向了中西部地区。

例如,在第二批的1300亿元中央投资中,甘肃省分得41.06亿元,广东省仅获得20.96亿元。直接体现是,甘肃省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48.9%,排名全国第七。而东部沿海的浙江和广东统计局均指出,本省在中央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中受惠程度较小,对投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

但无论东部或中西部地区,主要由市场驱动的民间投资都呈现疲态。相对而言,由于东部地区政府投资较少,民间投资下滑对该区域投资增长带来更大的压力。

伴随民间与政府投资的“此消彼长”,基建投资成为投资增长主力。在公布了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数据的12个省份中,除重庆外,其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都快于该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即使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6.5%的北京,其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达到23.1%;广东基础设施投资增速47.1%,为全社会投资增速12.7%的近4倍。瑞士信贷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测算,2009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将从2008年的35%上升至40%-45%。

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民营投资占主体、一向引领总投资上升的制造业和房地产,成为一季度投资增长的“拖后腿”项。

已公布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的21个省份中,20个省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慢于该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于地震灾后重建,投资增速居全国第一的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微弱增长0.2%。同处西部的广西和甘肃,全社会投资增长分别达41.8%和48.9%,但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分别增长14.9%和5.85%。东部的广东、福建和北京,房地产开发增速均为负增长,分别为-30.2%、-25.4%和-15%。

东部地区一季度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也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且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江苏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6%,低于该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的增速;浙江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5.1%,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1.9%,同比分别下降9.9个和20.8个百分点。

一季度中长期贷款的投向,进一步佐证了基建投资的“主角”性质。央行5月6日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一季度)》显示,一季度人民币中长期贷款近70%投向基础设施行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其中,基础设施贷款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为50.1%,比去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而房地产业和制造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分别为11.2%和7.9%,比上年同期降低了8.7个和4.3个百分点。

增长“源动力”未现

2009年一季度,中西部对拉动中国经济功不可没。但这种主要靠投资、尤其中央政府引导的基建投资的增长,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从东中西部名义GDP占全国比重看,虽然今年一季度东部占比略微下降,但仍达到59.5%。若占比近六成的东部省份不能尽快复苏,单靠中西部拉动中国增长,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于目前民间投资尚未真正启动,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续中央投资的规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5月4日介绍,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央已分三批安排3000亿元投资。这意味着,继去年四季度的1000亿元,和今年一季度的1300亿元之后,第三批中央投资为700亿元。

这一规模低于外界预期。根据政府年初的计划,为落实“4万亿”计划,2009年中央投资规模为9080亿元,扣除一季度的1300亿元,后三个季度中,中央投资规模平均每季应为2500亿元左右。

中央投资下达的速度与地方的准备和开工情况密切相关。《财经》研究部分析多个省份一季度经济数据发现,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项目,主要是之前已经开工的续建项目,所以投资进度很快。而后续新开工项目能否跟得上,尚待观察。

此外,消费能否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也值得关注。“一枝独秀”的投资在弥补进出口下滑缺口的同时,是否又会面临消费放缓可能带来的缺口?

这一担心并非无的放矢。全国真实消费增速从2008年下半年的18%左右,放慢至今年2月的13.2%,3月反弹至15.9%。但是,考虑到未来随着企业效益下滑和失业人数增加,居民收入增幅将进一步放缓,消费前景不容乐观。

从全国来看,一季度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增速明显快于市级地区。中西部省份消费增长表现出农村快于城市的特点,主要原因是国家补贴和鼓励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商品的消费明显增长。

但一季度消费增长较快的部分省份,已经露出增长放慢的端倪。中部省份湖南一季度消费增长19.6%,位居全国第四,但该省1月至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分别为23.6%、17.8%和16.9%,逐步降低。一季度消费增长排在第三位的海南省,也呈现同样趋势。即便考虑物价下降因素,上述两省的真实消费增速,仍呈放缓趋势。

目前只有投资“单引擎”的增长状态,效率与质量堪忧。尽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强调,中央投资没有用于“两高一资”行业和扩大产能,但地方的具体数据还是不容乐观。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2

(一)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对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最直接、最明显。一季度,投资、进出口、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同比仍在下降。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一季度,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5%,比2008年同期低了4.07个百分点,在4大板块中也是最低的。东部10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为51.31%,比2008 年同期下降了4.53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大幅度下滑,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降。一季度,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5.14%,回落了48.10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88.07%,同比下降了0.36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增长,但增幅下降。一季度,东部10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比2008年同期下降4.93个百分点。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增长速度同比降幅均在4个百分点以上。

4、工业增长明显减速,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滑。一季度,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9%,比全国5.10%的平均水平低1.21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低11.85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9.24%,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1.01个百分点。

(二)西部地区

受惠于国家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以及“家电下乡”等利好政策,一季度,西部地区投资和消费同比增长都比较快,但受原料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下滑的影响,进出口同比下降的幅度非常大。

1、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大,占全国比重稳步提升。一季度,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14%,比2008年同期高18.47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东北地区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1.70%,比2008 年同期上升了2.69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滑较快,占全国比重降低。一季度,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0.75%,比2008年同期回落68.05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在四大板块中都是最大的。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4.05%,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0.21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中有升,态势良好。一季度,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达到18.75%,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中部地区。

4、工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一季度,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7%,尽管比2008年同期低8.43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97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也是增长最快的。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15.40%,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0.75个百分点。

(三)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经济外向度不高,受外界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相反,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给其固有经济潜能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投资和工业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上升。一季度,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83%,比2008年同期高23.5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23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是增速最快的。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67%,比2008 年同期上升了0.91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降,在全国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一季度,东北地区进出口同比下降20.66%,但比全国平均下降速度低4.24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也是下降幅度最小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4.20%,比2008年同期上升0.22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缓步增长,态势平稳。一季度,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达到18.40%,在四大板块中仅高于东部中部地区。除黑龙江省与2008年同期持平外,辽宁和吉林的增长速度均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

4、工业保持低速增长,占全国的比重略有升高。一季度,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0%,尽管比2008年同期回落10.10%,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西部地区。由于工业保持了低速增长,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9.46%,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0.24个百分点。

(四)中部地区

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有从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步传导的趋势。一季度,中部地区的投资、消费和工业等方面的增速在四大板块中表现仅好于东部地区。

1、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占全国的比重相应上升。一季度,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72%,比2008年同期低1.50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2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仅高于东部地区。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22.33%,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0.95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降的幅度较小,占全国的比重稳中有升。一季度,中部地区进出口同比下降26.17%,在四大板块中下降的速度最快。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3.75%下降到2009年的3.68%。

3、消费水平平稳增长,内部不平衡已然显现。一季度,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为19.66%,在四大板块中最高。总体增长较快。除山西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5省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4、工业增长速度放缓,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一季度,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1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位居第三。6省中,除山西为负增长外,其余5省均保持正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比2008年同期的15.88%提高了0.01个百分点。

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形势普遍严峻,中西部农民工问题比较突出

从东部地区来看,由于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营出现困难,企业用工量大幅度减少。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显示,求职总量首次超过需求总量,求人倍率降至0.95,其中普工的求人倍率为0.8。这意味着相当部分的农民工难以找到工作。

另外,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将超过600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产业高级化和“保增长、保就业”存在冲突

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势必提高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占GDP的比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的“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的目标,5年间第三产业比重要提高6.4个百分点。而珠三角近几年重工业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显,还将陆续上马一批重化工业项目,实现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将非常艰难。除此之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保增长”、“保就业”的指导方针,也会使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有所放缓。

(三)东部地区对外依存度高,经济恢复快速增长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自2008年第4季度以来,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环比逐月下降,2009年1月份环比甚至下降21.90%。2月环比下降的幅度虽有所降低,也达到11.35%。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等虽为正增长,但在四大板块中均居末位。这表明,目前东部地区经济还处于低增长的水平。

从国际上看,虽然G20金融峰会推出的1.1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提振了市场信心,但金融危机是否触底还有待观察。即便如有些学者乐观预期,1.1万亿美元陆续得到落实,欧美市场的复苏也要等到第二季度。此时,东部地区进出口才可能出现回升。

(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004―2008年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依靠3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拉动经济增长。2009年1―2月份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长速度达到新高。但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这种高投资拉动的高速增长是难以为继的。最近2―3年的情况也表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开始下滑。

而进出口和消费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拉动作用相当有限。中西部和东北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在45%以上,而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2%左右,这表明其经济的外向程度远低于东部地区。尽管2009年1―2月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消费增长整体优于东部地区,但主要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节日消费;二是大量返乡农民工的消费;三是2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的“家电下乡”的主战场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农村地区。

三、对策建议

(一)把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提高消费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要为广大人民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的老百姓提供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基本设施和基本保障。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再加两年的免费职业技术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谋生的基本技能,是目前社会最需要的。建议在现行合作医疗的基础上扩大覆盖面,在免费防疫的基础上增加免费体检,在各建制镇建立不以盈利为目的、适宜规模的医院,配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医护人员和病床。加快通村道路、农田水利、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要把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温饱问题作为政府的重中之重。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发达地区对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是应鼓励的,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更为需要,也应该有计划地发放,作为扩大内需的措施。应把最低生活保障列入政府预算,当地政府财政解决不了时,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释放农村需求。除继续提高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外,还要扩大“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覆盖范围和品种。

(二)加倍重视农民工问题,拓宽就业渠道

异地就业的农民工所在城市应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在遇到企业倒闭或企业裁员时,政府应伸出援手。制定和完善融资政策、科技服务政策、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鼓励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允许各地方政府向企业发放就业补贴以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人才。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拓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渠道。加强和免费提供农民工培训,并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强化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三)鼓励企业间兼并重组,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步伐

要鼓励企业进口先进设备,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为企业提供设备进口信贷和进口设备补贴。要强制淘汰耗能高污染重产品质量低的生产线和设备,鼓励和支持各地区设立产业准入门槛。应结合十大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实施规费减免、加大财政支持和规范行业管理等,重点支持并大力发展包括第三方物流、营销服务、产品设计、融资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和进出口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通过推动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领域的机制体制创新,促进旅游、休闲、时尚、传媒和体育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港口优势、资本市场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

(四)加强对包括资源型城市在内的问题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重点关注资源型城市、贫困地区、干旱地区、地震灾区等问题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国家财政应重点予以支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3

经济总量增势平稳,增量较大。初步核算,一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7.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增速位居全国第15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加264.38亿元,总量有较大增加,为全年实现万亿元GDP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近7成。按照新的标准统计,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6.06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在全国居第14位,位次比1~2月提高两位。经推算,规模以上工业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8.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成。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起点开局。一季度,全省按新标准统计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10.70亿元,同比增长31.4%,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5.5个百分点,比邻近的辽宁和黑龙江分别高1.1和12.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3位,实现了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高起点开局。

民间投资强势提升。一季度全省民间投资完成146.95亿元,同比增长35.7%,比重达到69.7%。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分别增长1.5倍和68.8%。

消费品市场增势平稳。一季度全省消费品市场延续了上年的持续增长态势,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7.44亿元,同比增长16.5%,比全国平均水平快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7.01亿元,增长16.7%;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0.43亿元,增长14.2%;城镇增幅高于乡村2.5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统计,一季度全省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52.89亿美元,同比增长42.9%,高于当期全国平均增幅13.4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出口总值10.64亿美元,增长25.4%;实现进口总值42.45亿美元,增长48.1%。一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达到8.83亿美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95亿美元,增长9.9%。全省实际利用外省资金72.15亿元,增长33.3%。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一季度,全省累计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216.5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31.0%,比上年同期增长52.1%,增速为近5年来季度数据最高。企业效益的提升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来源,一季度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达到162.56亿元,增长46.1%;其中,企业所得税19.93亿元,增长68.7%。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4

2009 年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12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8%,增幅同比提高4.2 个百分点。考虑投资价格(-1.2%)下降因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30.4%,增幅是近年来最高的。从三大需求的情况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增幅略高一些,外贸出口下降19.7%,尽管贸易顺差达到623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实质是“衰退性顺差”。相比较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最大,对一季度经济增长6.1%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可以说,这是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的体现。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投资23562 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名义增长,下同),增幅同比提高2.7 个百分点;农村投资4567 亿元,增长29.4%,增幅提高11.1 个百分点,农村投资比城镇投资明显加快。

投资结构有喜有忧

一季度投资结构的变化,在不少方面体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烙印或特征。从中央项目和地方项目的关系看,一季度中央项目投资增长30.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6.4 个百分点,而地方项目投资增长28.5%,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1.3 个百分点。过去的经验表明,凡是地方项目投资高速增长的时期,大体都是经济增长很快甚至有过热风险的时期;而在中央投资明显快于地方投资的时期,往往是经济存在下行压力或增长乏力的时期当前正是处于这样的时期。

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看,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幅最高,第三产业投资次之第二产业投资增幅最低。具体来看,一季度第一产业投资增幅高达8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1%,而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8%投资结构在朝着合理的方向变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投资增幅较低(一季度为26.2%),显然与金融危机对出口行业的巨大冲击有关,同时一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也抑制了新增投资的进一步增长。

从工业有关行业的投资看,受金融危机影响大的行业投资明显减慢甚至出现下降。其中,纺织业投资增长-4.5%,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投资增长7.8%,家具制造业投资增长-8.8%,化学纤维制造业投资增长-13.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6.4%,石油加工、炼焦业投资增长5.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长16.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4%。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行业投资增长仍然很快。采矿业投资增长32.9%,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均增长60%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27.3%,其中增幅超过40%的包括:烟卷制造业104.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7.7%,通用设备制造业44%,专用设备制造业49.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8.3%,废气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84%,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也增长32%。这些行业投资快速增长既反映了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国家增加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建设所产生的效应,是比较合理的,同时也有一些行业投资快速增长令人担心加重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5

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

稳中趋缓是4月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之一。数据显示,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2%。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王宝滨分析,4月份投资增速小幅回落主要受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影响。

“受产能过剩矛盾仍然突出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1―4月制造业投资增长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虽然稳增长政策措施不断落地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有较强支撑,但增速维持高位难度较大。”王宝滨介绍,1―4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8.3%,回落2.7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3.7%,回落3.1个百分点。

投资指标中,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需引起重视。“受市场需求疲弱、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市场准入限制依然存在的影响,今年初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王宝滨介绍,1―4月民间投资增长5.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低5.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2.1%,比去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由于民间投资总量较大,增速持续回落将会制约投资平稳增长,对此要高度重视。”

不过,固定资产投资先行指标继续向好也释放了积极信号。一方面,投资资金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解。1―4月投资到位资金增长8.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且自筹资金增速已由负转正;另一方面,新开工项目保持较快增长。1―4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38%,仍保持了年初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对下一阶段投资稳增长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工业生产增速也有所回落。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增速较3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分析,这主要是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外需仍然偏弱;二是采矿业、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三是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刺激及季节性因素影响,3月份工业生产出现明显加快,4月份增速回落也属于正常波动。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增速虽比一季度略降0.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仍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从环比看,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为0.8%,与近一年各月环比速度均值持平。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高级统计师蔺涛分析,4月份受东部11省(市)从4月份起实施国五标准等因素影响,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增速比上月回落7.2个百分点,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7个百分点左右。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尽管不少指标的增速出现小幅放缓,但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亮点颇多。

――投资的“含金量”更高,技术引领型投资明显加快。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加快。1―4月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比全部工业投资增速高8.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8%,提高2.3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9.8个百分点。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提高。1―4月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5.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部服务业投资增速高3.1个百分点。

――生产的“高精尖”更多,中高端制造业发展步稳蹄疾。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有所加快。4月份高技术产业增长9.7%,增速较3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0.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3%,增速均高于整体水平。

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高端细分行业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4月份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18.4%,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增长28.6%,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增长25.3%,增速喜人。

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新兴产品快速增长。4月份新能源汽车增长近1.4倍,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增长17.7%,工业机器人增长16.5%。

――消费的“升级性”更明显,改善型、升级型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与消费升级有关的商品销售情况较好。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19.7%,文化办公用品类(包含计算机类商品)增长13.0%,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2.9和9.2个百分点。

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增速继续加快。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电类、家具类、建筑装潢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9.1%、17.1%和17.3%,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3.1、1.2和1.7个百分点。

新业态和新产品消费继续快速增长。1―4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6%,增速比一季度略有回落,但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5个百分点。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信息,4月份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190.6%,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增长243.8%。

地产市场升温库存较大

1―4月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效果有效释放,房地产主要指标持续向好。

商品房销售“量价齐升”,待售面积连续两个月减少。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6.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30个百分点;销售额2.77万亿元,增长55.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41.5个百分点。

随着销售市场持续升温,房地产去库存取得明显进展。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27亿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826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241万平方米,已连续两个月减少。其中,住宅待售面积4.51亿平方米,低于去年末的规模。

楼市升温带动了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加快,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4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6.2个百分点,呈现快速回升走势。

房地产投资的先行指标大幅回升。“商品房销售市场升温,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重点城市、热点板块加紧了土地储备,销售向好城市的房企加快了项目开工和施工进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先行指标均持续向好。”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李皎分析。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6

一、一季度全市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二、一季度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尽管由于诸多因素今年全市一季度投资形势喜人,但是开局良好的背后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投资运行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县市区完成投资情况不均衡。尽管市委、市政府把今年定为“项目建设

三、2009年全年投资形势展望及建议

今年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增长目标为30%,要实现这个目标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也面临一定挑战。首先从宏观形势看,全球性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影响程度不可小视。另一方面,从全市去年全年基数看,去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创下近年来增幅新高,全社会投资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城镇以上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增长压力肯定一定程度存在。

尽管要完成预定目标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要完成目标任务还是极有希望的,挑战很可能变成一种机会,主要的有利因素有:一是全球及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已经采取很多措施,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保增长、扩内需”的积极政策,必将刺激投资增长。二是全市正采取有力措施保增长、扩大投资。首先明确规定今年是“项目建设年”,明确了目标任务,加强了考核力度。其次从工作力度来看,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即:开发储备一批项目、引进争取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一批项目,通过这项工程的实现投资形式定会朝更好方向发展。三是有了目前一季度投资的良好开局,为全年投资增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特别是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如:衡岳高速公路、**娃哈哈饮料、古汉科技园、武广**站配套建设等,这批项目开工启动良好,必将带动**投资向前发展。

为确保完成年初既定工作目标,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责任意识。今年是“项目建设年”,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认识到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和抓好项目就是实现科学发展,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要充分把握中央扩大投资的有利机遇,围绕项目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二)做实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各级各部门应当围绕**市实际情况,做好做实项目的前期储备工作,完善充实重大项目库,指导帮助项目建设单位做好选址、用地、环评、设计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选择好、包装好一大批重大项目,为项目实施铺平道路,为投资发展增强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