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实训目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实训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实训目的

财务共享实训目的范文1

【关键词】 实践教学;财务管理;经济性绩效评价

当前,高等职业学校以政府拨款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格局正被开放型、多渠道的筹资办学形式所取代,各校资金紧张,要求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开源节流,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同时,随着高职院校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实践教学项目的增加,使得研究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效益问题显得极为重要。面对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式、新要求,针对其经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新挑战,有必要对资金使用量大的实践教学项目实行财务监督,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实践教学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作深入的研究,用财务的观点评价其合理性、科学性与经济性。

一、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与使用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项目建设普遍存在重投入、轻产出的状况,这直接导致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使得教育资金紧张、教育成本过高。实践教学项目投入的多少主要靠使用部门计划预算,其预算主要考虑是否满足当时的教学要求,而非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投资回报问题,这样会造成投资效益不高、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学校资金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使用效率低下,甚至严重浪费。

二、实践教学项目财务管理的内容

实践教学项目财务管理就是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和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财务监督,定期进行经济性绩效评价,从财务上评价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使用的经济性。通过评价提出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的最佳方案,改善使用中效率低下、资金浪费等问题,指导财务工作正确、高效地运行。同时为实践教学项目提出既可满足教学任务,又可提高资金使用率的指导性方案。实践教学项目财务管理的过程包括预算控制,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进行财务分析;使用过程收支跟踪;阶段性财务绩效评估三个阶段。

实践教学活动是指教学中校内外一切实验、实习和实训活动。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与使用是指包括投影室、机房、实习工厂等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管理的全过程。根据成本-效益理论: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获得最大的收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职教育实践基地应确保用较少投入来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高职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应贯彻科学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基本精神。其科学性是指实践基地能可靠实现实训教学和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任务的基本功能,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其经济性是指实践教学项目建设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和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功能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三、如何进行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

要做好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预算控制,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进行财务分析

将实践教学活动重大投资、需使用大量资金的项目纳入财务预算中,在由教学部门提出基于教学活动论证报告的同时,由财务部门提出基于财务管理的论证报告,在该财务报告中应分析所申请的用于实践教学活动资金是否合理,使用经济性如何,从全校当年预算和未来几年的发展分析,该投资的重要性如何,多长时间能产生效益,产生多大的效益。对于那些对教学有极大帮助的教学活动,并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资金使用项目,要给予大力支持;反之,对于那些对教学帮助不大或只在很小范围内对教学有帮助的项目给予较少资金支持或暂缓投入或不投入。例如学校要建设用于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训练与考核的实训基地,以往常规做法是使用部门提出建设要求和意见,并提出基于满足教学任务要求的可行性报告,学校主管领导审批后,财务部门拨款购买设备进行基地建设。这种做法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即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大都是教师,其所提出的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方案往往是仅从满足教学任务的角度来考量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经济性。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会同实践项目建设、使用人员共同研究其经济性,提出基于财务投入产出比的可行性报告。有了这样的财务可行性报告,实践项目建设就可以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前面提到的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训练与考核实训基地在建设之前,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就会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根据职业院校教学特点,实践教学中尽量做到人手一台设备,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使学生技能得以迅速提高。这种职教特点决定了实践基地建设管理的基层领导提出的一般可行性报告中预算很大,如仅用于满足校内教学的投资显得庞大浪费,但如果投资规模小,又满足不了校内教学。在实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只有某几个专业班在学期某一段时间使用该实验室,其他时间和寒暑假里实践基地都处于闲置状态,设备、基地利用率不高,大投入的资金回收缓慢,甚至长期收不到投资回报。而当财务部门同时做实践基地建设与使用的经济性预算时,会想方设法地提高设备、基地利用率,提高投入产出比。这样会促使财务部门思考如何优化建设方案,在满足教学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管理上努力提高设备使用率,尽快收回成本。因此财务预算可改善、修复常规可行性报告内容,对实践基地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使用过程收支跟踪,实时监控投资收益

实践基地使用过程的财务监控,促使实践基地管理人员自觉转变观念,改善管理方法,财务部门实时掌握收入与支出情况,一旦出现只支不收或收少支多的状况时,财会部门应及时提醒项目负责人员改善管理,采取措施增加收益。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大多时候没有直接资金流入,仅为教学服务,但是可以通过学生实践人数、项目实践工作时间的长短,或实践项目的工作量等指标间接衡量,即用项目利用率的高低结合一些系统因素来衡量收益的大小。在满足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训练内容,在课余和寒暑假进一步开放实践基地,拓展与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范围,加大服务社会的深度和广度等,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三)阶段性财务绩效评估

在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开始到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财务性评估,每一阶段的财务绩效评估都作为实践教学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以后改善管理的依据。阶段性财务绩效评估是对实践教学项目及其教学活动的经济性绩效评估,这种基于财务的教学评价,从财务的角度出发,评价教学活动的经济性如何,从而判定投资的教学活动是否有价值,这种制度是对整个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一个补充和完善。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要同参加实践学生所交纳的学费挂钩,将学费采用合理、系统的方法分配到实践教学的收入中,将实践教学项目的成本也按合理预期的使用状况分配,计算出该项目的收益率。

四、实践教学项目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通过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和管理的财务监督和评价,使学校的规划科学合理,有轻有重,有缓有急;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发现哪些投入是必要的,哪些投入是不必要的,哪些投入是高效的,哪些投入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这样可以不断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对学校整体教育战略规划实施过程和状态采取必要的调整,引导学校科学制订教学规划,降低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从而积极稳妥地实现既定目标,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能力,从容应对各种考验和挑战。

(二)有利于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引入实践教学财务监督和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帮助财务部门树立效益观念,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资金使用,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开展财务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财务状况作出理性判断,为学校加强财务管理,减少财务风险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创收,产生经济效益,形成学校发展资金的良性循环,这样从财政上保证学校持续不断地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建设和管理水平

通过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和管理的财务监督和评价,使教学管理者和教师树立科学建设观和经济建设观,提高实践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的管理水平,树立经济意识,统筹兼顾、想方设法地用较少的投入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如考察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依托企业资源时,建设“产学研”相结合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上,将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市场紧密结合,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功能,成为共享性、开放性的区域实训基地,如机电专业学生在电机维修实习时可为社会客户维修电机,服装专业学生通过为社会加工服装来实习,艺术品设计专业学生实训时提供的装饰艺术品即学生作品,或者结合周边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培训要求,将实践教学基地提供给社会,使之资源共享,从而产生经济效益。这样的实践教学建设在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经济上也有所收获,实现“教学、资金双丰收”;也可考虑与周边学校共建实践基地,对学生少,投资大的实训场所可不建,采用租赁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降低教学成本。同时可以调动系部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允许实训场所所属部门得到一定的管理报酬,促进广大教职工热心工作的有效激励机制。

(四)有利于推广教学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学校的有限资源可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合起来,共享资源,使之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基地。在获得有偿服务的同时,承担起培训工人、农民工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取得学校经济最大化,还要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有效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

实践证明:基于财务的实践教学项目管理能更好地监督学校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促进教学活动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共享实训目的范文2

关键词:真实环境;高职会计;会计服务公司;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的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对于会计专业教学来讲,实践性课程更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校内实训基地构建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迎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也为学生提高会计专业实际操作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虽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但却无法满足实训要求。归根结底是师资队伍的组建基本都来源于本校会计专业教师,对实训基地的内涵和要求缺乏深刻的理解,最终导致实训基地建设时存在缺陷,或偏离了当初建设的目的。

(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都比较完善,他们基本上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但实践经验欠缺。过重于学生的成绩,忽略了会计专业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实训,学生们即使遇到实际问题,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最终造成部分学生只具备专业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也匮乏的现象。另外,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改进,会计专业的发展也不断加快,而专业教师的经验和实践能力已越发更加跟不上现实的变化。

(三)缺乏校内实训基地间的联动性和资源共享性

校与校之间的地理距离和竞争等原因,造成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之间不合作、资源不共享、独立使用,造成两者间资源共享性和联动性的缺失。此外,即使是同一院校内部之间的实训基地,也都因为各二级学院、系部之间统筹协调难度比较大,出现了尽管都是管理类课程,但是学生很难进入其他系部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的现象。这种学院内部的实训基地同样缺乏联动性,导致资源缺乏共享性。因此说,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和联动性的不足造成了各方面的浪费,这是校内外都存在的事实。

(四)校企之间合作管理衔接不通畅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难度大、程度低,迫使学生在实习时,要依靠自己寻找实习单位,而这样做的弊端则是,首先,学生实习单位比较分散;其次,所找的实习单位与自己所学专业并不对口;第三,有的学生可能找到对口实习单位,但却因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有些实习生被送到校企合作的企I实习,对于学生管理方面,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异议存在已久,企业认为学生应由校方继续管理,原因是因为学生并没有毕业;学校认为学生既然被实习单位接收,理所当然负责他们的管理。最终导致实习生的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相互脱节。特别是在实习生出现问题时,学校与企业各自推卸责任,维护自己的立场,而破坏掉了合作氛围。

二、高职院校设立会计服务公司的可行性分析

实训的核心在于“实”,重点在于“训”,只有提供真实的会计作业环境和多的机会,才能达到会计实训基地真正的目的。所以,需要对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难题来另辟途径。而高职院校要想能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问题,只有建立自己的会计服务公司才是最好的手段。

(一)会计服务公司的业务涉及的行业多

工业企业是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涉及的,其他行业涉及较少,而学生真正去实习或就业时,所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使学生陷入虽然校内成绩好但却不对口的尴尬,即使进入到不对口的企业实习或就业,也存在因没有接触过相关行业知识而不知道如何做的窘境。因此,会计服务公司的设立,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因为接受委托的企业类型较多,学生涉及到不同行业业务,进行实际的真账真做,对不同企业的运行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增加了实践操作能力,开阔视野,为今后步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会计服务公司涉及的业务多

会计服务公司涉及的业务,除了会计核算、记账外,还包括税务、财务管理咨询等服务。在会计服务公司的实习过程中,大学生从会计数字的正确书写,填制和使用银行汇票、支票、本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出具会计报表,税务申报、缴纳,报关退税等,以及财务软件的运用,凭证的装订等实际会计业务学起,在师傅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完成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通过在会计服务公司的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会计核算、财务软件运用等会计核算能力。涉及业务范围越广泛代表学生实训机会越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最快适应并完成角色转换。

(三)会计服务公司的设立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以高职院校为载体,会计服务公司的设立,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名声,及名师的声誉,提高社会信用度。

第二,服务质量及效果,是会计服务公司设立的主要目的,主要解决在校生的实习实训问题,可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对被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三、高职院校设立会计服务公司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

(一)完善制度、建立企业化的运作机制

会计服务公司实训基地具有双重的性质,它既是企业的一个部门,又是学校的一个实训基地。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企业。因此,服务公司要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设计比较合理的业务流程,制订记账业务规范流程,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高质量地完成记账业务。同时,为了保障校内实训基地有序平稳的运行,真正实现学生的顶岗实习和零距离就业的最终目的,学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二)培养和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目前,针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无法实现,但会计服务公司的设立,通过会计实践教学,对学生的会计基本能力、会计专业能力、会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践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相应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块,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会计服务公司所涉及到的业务种类和行业繁多,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及日常工作,教师可完全融入企业之中,带领学生进行全面的财务实践工作,当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及典型案例,可作为课堂教学分析的典范,只有这样,作为教师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朝着“双师型”教师更进一步。

(三)会计服务公司真正的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方针

工(生产实践)学(课堂教育)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即社会生产实践与教学活动的生产实践两者的有效结合。学生在会计服务公司学习和工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地选择该企业会计核算资料进行专项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对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打破纯理论教育的禁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加上教师的教授,使学生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学习会计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了“做中学”的目标;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合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去,从而真正地达到了“学中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忠红.高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

财务共享实训目的范文3

关键词:协同创新;会计学;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103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开始向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创新化迈进。新环境下的市场需求对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诸多变化,会计实践的日益丰富,会计职能的逐步扩大、会计手段的日趋前进,都对高校培养会计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实现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高效对接对目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市场需求现状及问题

洛阳师范学院会计学专业自2011年设立会计学本科专业,至2015年已经培养毕业生160余人,根据对毕业生的调查和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以及与企业座谈发现,高校为本地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但是同时我们发现,在用人单位十分关注的实践能力方面,毕业生的质量却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实训方面,高校虽然开设了会计手工实训、模拟沙盘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但是这些模拟类型课程与实际会计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1.1 会计实训课程的业务环境单一

目前,在财务会计方面,无论是会计手工实训,还是会计电算化实训,高校多采用的是以教师或者教材模拟的实训环境为主,学生对模拟业务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进行试算平衡和财务报表的编制。从本质上说,这样的实训环境对学生财务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培养有限,这种实训更像是教师引导下的会计综合业务题目的解答,无法培养学生在实际业务中才能遇到的诸如票据的检查、单据的核对以及与会计业务相联系的各种对外沟通工作。这样的实训环境,一方面很难训练学生遇到真正会计业务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实训也不容易引起学生对于会计工作的兴趣。总体上讲,目前单一的实训业务环境不能满足多元化的实际业务环境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现阶段社会在衡量会计人员素质时更加关注毕业生所持有的专业技术证书,而不是他们的在校期间的专业课成绩。

1.2 部分理论课程实训存在难度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能力不再限于会记账,而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基本的会计账务处理基础之上,具有较高的分析能力、针对会计业务的沟通能力和主动进行财务管理的能力以及会计核算的创新能力。高校开设的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教授给学生足够的理论知识,但是如何采用实训的方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却一直是一个难题。如果要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就需要学校构建一个比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更为宏观的背景,它不仅要求有会计业务的模拟,还要求有生产、销售、企业管理等一系列企业活动的模拟,这在校内基本是无法完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讲,高校本科教育与企业实践教育相结合就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正是该问题的存在,才出现了现阶段就业市场普通会计人员过剩,而高层次财务人才缺乏的局面。而本科院校源源不断培养出的缺乏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正在让这种局面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1.3 现有的会计专业协同创新形式单一

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s)是指组织整体的价值大于其各独立组成部分价值的简单总和,即所谓“1+1>2”的现象。协同创新理念主要应用于本科教育培养方案,从高校内部来讲,是各专业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院系之间整合课程体系,各专业共享知识与资源,达到学校各部门、专业的协同发展的一种方式;从外部来讲,协同创新是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或组织之间,在人才培养,教师发展、资源共享等方面共同努力,以达到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发展的一种方式。

从高校现阶段本科教育的实践来看,目前已经开展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体现在校内公共资源、基础课程共享、校企合作等方面。虽然协同创新理念在培养方案制定及实施过程中、教师理论教学中、校企合作环节中不断被提及、被强化,但是从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整体情况来看,现阶段的协同创新存在很大的阻力。以校企合作为例,由于企业财务信息的敏感性,一般地方本科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协同创新主要采用的是企业家进课堂、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学生实习、学校教师对企业进行理论培训等方式。由于企业规模限制或者财务信息特殊性限制,允许学生进行财务方面实习的企业极少。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协同创新的实施效果。而且,不同于知名本科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在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活动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高校学生众多、企业需求少且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因此企事业单位和组织对于一般本科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不够,使得高校与企业间协同创新项目流于形式,效果非常不理想,当然也就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创新。

2 构建以协同创新为导向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一般本科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方面存在的矛盾,构建更为合理的以协同创新为导向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2.1 以协同创新为导向,开放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培养学生的依据和执行标准,会计学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与其他理论性强的专业不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与实践相结合的建议。

(1)听取专业人员建议。

在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本科院校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除了有专业教师参与外,应打破传统的局限性,邀请更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企业财务经理等人士参与到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因为这些专业人士,更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可以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融入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采用创新的方法来增加培养方案学生实践部分的可行性。洛阳师范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已经开始引入这种方式,收效显著。接下来,将专业人士引入培养方案修订和实施应当常态化,并形成一种协同创新的模式是下一步高校需要推进的工作之一。

(2)结合国内外主流会计组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

在培养方案修订中,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更加明确,而不仅限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而是应当明确标准。地方本科院校可参照目前各种主流的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例如国内的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国际上的ACCA(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CMA(美国管理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安排更能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的课程或环节,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

2.2 建设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会计专业人才,重在“应用”二字,地方院校要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是重要保障。实践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因实践的需要而产生,亦因解决实践问题而存在和发展。基于传统实践教学的缺点,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增进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实习实训室是模拟训练专业技能的场所,包括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模拟实验室。学校可将会计专业课程分为课程实训和专项实训,根据课程性质,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教学中引入一部分的实训课程,在理论教学中进行分段式训练。对于《会计电算化》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行专项实训,实训环节贯穿整个学期。除传统财务软件外,会计专业可与其他院系共同开发或者从外部购买会计业务相关的人机对话软件,模拟会计业务中经常出现的报税业务、资金业务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账务处理以外的会计业务办事流程。此外,还可以聘请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士,开展实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最新动态。

(2)扩大校企合作外延及内涵。

校企合作是协同创新理念的最典型体现,但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情况不甚理想,还有诸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本科院校首先应当解决的是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院校和企业的双赢局面,而不是单一的将企业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考虑到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可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一方面派出学生在企业各部门进行实习,供企业遴选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派出有经验的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应不断思考改变原有弱势地位的方法,引导企业将高校师资和学生资源作为自身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建立座谈机制,高校与企业不定期进行座谈,讨论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

(3)建立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

传统的实践教学最后的评价都由指导老师完成,标准由指导老师制定,不同的老师评价标准不同,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因此,高校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可根据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制定,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2.3 注重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会计人才

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的真正意义在于高校发展与社会发展共同促进,实现共赢。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育时应当注重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在我国的大部分省市都有地方本科院校,且大都设有会计管理专业。各高校完全可以结合本地的地方优势,密切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会计类专业教学,培养可以解决地方问题的应用型会计管理人才。其基本思路是要密切联系地方,必须以地方经济需求来定位专业方向和确定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而实现特色人才的培养。

3 结论

在协同创新背景下,本科院校应用型会计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摸索的过程,还有待进一步修正、完善和提高,通过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同时增加与地方企业的沟通,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莹.供应链协同效应的理念误区[J].经济问题探索,2004,(6):3536.

财务共享实训目的范文4

 

会计是经济管理应用学科的一个分支,由于对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作为现代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在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受到重视,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的会计实用人才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也有不少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仅仅是简单的动手操作,没有模拟真实的实训环境,造成了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加强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研究,对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首先,实践课程标准不合理。其次,实训周时间不足,实践教学操作步骤缺失。实践性教学一般是指模拟实习和校外企业顶岗实习,其目的是理论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在现行的财务会计实践性教学中,财务会计专业教学上教与学的模式是:学生听课做笔记,教师用PPT授课和板书来代替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讨论和深究,职业岗位意识不强,往往忽视了出纳岗位、银行岗位、成本会计岗位、税务会计岗位和审计岗位等的培训,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不明确,动手操作却相对较少。

 

(二)专业教材更新太慢

 

目前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所使用的专业教材质量比较差,存在新税收,新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及时变更等的问题。大家知道,会计方面的法规、准则、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会根据当前的形势加以更新修改部分的条款规定,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要与时俱进,根据最新的税法新规(营改增等内容)该更新的内容要及时更新。但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各类会计教材中,大多数的教材缺乏一个科学的标准,没有体现会计专业教育的特色,教材编写不规范,重复混乱,漏洞百出,相互抄袭严重,在结构、内容上雷同而且信息过等等,精品的教材极少。因此,专业教材有更新速度有待提高。

 

(三)校内模拟实训环境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各院校都能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了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但大部分的设计的还不够合理、完善,满足不了会计业务各个工作环节的需要,比如说财务会计实训中操作用到的手工会计实训台、各种手工会计凭证装订、帐本、印章、工具等设备不够齐全;财务软件不能升级,而且财务实训内容比较单一,往往局限于一类企业的个案分析,不利于学生对生产业务会计核算等各个环节的综合了解,指导性不强。

 

(四)校外实习效果不佳

 

由于学生校外实习时间限制和企业财务会计资料的经济性、政策性和保密性等原因,实习的单位不可能把自己真实的财务资料、账务处理过程和盘托出交给一个来企业进行短期学习实践的人,所以即使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做了大量工作,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校企合作企业有限。

 

(五)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高等院校办得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师资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由于“扩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缺位”的问题,特别是实践性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

 

国家高职院校教育文件中明确建议:“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培养面向企业适用的人才、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较高职业道德的素质并能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形成“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课程设置应该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围绕核心专业能力进行优化衔接,把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第一学年就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并鼓励更多通过会计证的学生在大二参加初级会计师专业职称考试,以岗位需求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选用高质量的专业教材

 

财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实训教材是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能培训的依据,因此财务会计实训教材应体现指导性、可操作性及渐进性。要建立科学严格的教材准入制度,订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通用性的高质量专业教材,比如由职业界、学术界和教育界联合编写的这些会计实践教材,并且要保证使用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与所授课程的理论教材相配套。

 

(三)加强模拟实训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学院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足够实训设备;其次,加强实训室的网络建设及实训模拟环境。做好学校内部服务器局域网互联、资源共享,实现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的功能、真实的岗位平台。此外,也建立手工实训室和岗位平台、各种财务用具(如凭证装订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人民币票样、票据法实用图册、财会模拟实训专用、会计核算资料等)、印章等设备以供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使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以外取得会计师、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或具备相应的能力;鼓励教师每年暑期一定的时间走出学校进入企业承担实践教学工作;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的实际工作,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计划地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

财务共享实训目的范文5

[关键词]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韦欣,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广西 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8-0166-0002

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似下简称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六个方面内容: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

财务会计做为高职院校的一门专业课,是将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与企业具体实务相结合的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但由于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时效性强,内容较多、枯燥,学生难以理解。如何做好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精品课建设,如何把它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纯理论知识的灌输转变为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必须研究的课题。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评审指标。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七个方面。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参照这七个评审指标做好各项工作。以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对财务会计进行课程定位时,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财务会计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到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素质与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且财务会计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如前面要开设基础会计、税法等课程,后续开设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实验等课程。课程的设计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在内容选取上,要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程内容的界定上一要选取一些经常性的交易与事项,学习之后能完成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核算;还要考虑内容的难易程度。

在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会计工作任务及其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比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总论,通过这一部分学习,学生应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作用、结构及各构成部分的基本含义和相互关系。第二部分,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通过这一部分学习。让学生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与账务处理。第三部分,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与分析,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主要会计报表的意义,掌握其编制方法,并能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同时要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做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这一方面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要特别注重,做好会计实训,使它能真正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教材及相关资料。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模式设计上,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会计课程的实训与工科课程的实训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想要到企业实习,难上加难。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业一般都不愿意让学生到企业进行会计实习。因此,采用何种方式实习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亟须解决的问题。除了传统的手工模拟和会计软件实训外,可考虑采取与会计记账机构合作的方式解决会计实习问题,有条件的院校也可以考虑建立模拟企业进行会计实习。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但如何能很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这是我们应该探讨和学习的。

在教学手段上,应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的力度。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达到以下效果:(1)提升了情景教学的效果,学生能够在学校的会计实验室直接使用各种财务软件。这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熟悉企业情况打下良好的基础。(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其方便、快捷、高效、直观的特点已普遍为课程组老师所接受,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信息唯一的提供者,而是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多媒体软件的广泛使用为课堂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化繁为简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课堂面授课时减少,一些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案例材料以及参考文献等辅助教学材料难以在课堂上全部讲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可采用提供给学生资料名称或搜索途径,由学生自行查找,再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扩充教学内容,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下,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网上答疑会成为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四、教学队伍

教学队伍在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年龄结构等均要求合理。同时,“双师”结构、专兼职比例,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的主体。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及本学科的发展,是学科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主要依靠两方面: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学历水平;二是积极地创造学习交流机会,让教师能走出去,将最新的学科成果带回来。会计学科的不断发展,要求本学科教师能够迅速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进行充电。我们应积极创造各种学习机会来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水平。

另外,还应提倡以老带新,带动教师队伍的共同进步,如教学团队集体搞科研、集体备课,材,统一课件、教案、试卷、大纲、评卷。

[参考文献]

[1]赵筠.关于高职院校《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会计之友,2008.(11).

财务共享实训目的范文6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训;项目教学法;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144-02

1 前言

高职教育的定位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能够比较深刻地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必要理论,掌握一些实用的网络技术。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目标,在课程开展中突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的特点,尽量减少枯燥和实用性不强的理论灌输。

高职学生生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中职升上来的,一部分是高中升上来的。中职上来的学生对网络知识及技能有一定的掌握,高中学生很多对计算机知识了解很少。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遵守从简到难的过程,实训教学设计显得尤为的重要。

2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项目

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一般采取理论和实训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基础、网络互联技术、综合布线基础、服务器配置及网络安全知识。为了达到知行统一,理论指导实践,在开设实训课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和理论衔接好,同时做好不同专业对同一门课程采用不同的授课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

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本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网络使用技巧和理论,实训课的开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项目。

项目一:参观校园网及机房 教师在这里要讲解校园网可以实现的功能,向学生介绍这些网络设备及实现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网络的定义及实现的功能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再在这个基础上介绍网络的拓扑结构,使学生对理论课所讲的网络拓扑结构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及理解。

项目二:TCP/IP常用命令的使用 此实训重点介绍使用命令的方式查看TCP/IP配置信息,使用Ping及Tracert命令进行简单的网络排错,对理论课中所讲的TCP/IP命令的使用更好地掌握。

项目三:制作双绞线 此实训重点介绍常用的直通线和双绞线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项目四:局域网的搭建

子项目一:两台电脑实现互相通信。掌握简单的局域网的组建,对理论中局域网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对综合布线的布线规律有一定理解和认识,同时对前面所学的TCP/IP命令的使用有更好的灵活应用。

子项目二:文件夹和打印机共享。文件夹和打印机共享在实际生活中很常用,同时让学生对为什么组建局域网有更深的认识。

子项目三:多台电脑在物理层实现互联。通过这个实训项目,重在对网络设备集线器有更深的认识,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子项目四:无线局域网的搭建。网络已经深深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是很常用的技术,这个实训项目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无线局域网的搭建。

项目五:VLAN的划分 此项目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组建不同局域的局域网。

项目六:Internet应用技术 此项目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IE浏览器及收发电子邮件。

项目七:网络病毒防治 此项目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防病毒的方法。

3 合理使用教学手法,开展好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课

为了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提出的比较提倡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法。如何应用好这些教学方法,是很多人一直在探究的。

目前提倡的教学方法介绍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其本质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按照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地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如何应用好这些教学方法的见解 很多教师认为,计算机网络基础偏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实训课难开展好。笔者不这么认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是偏理论,但是不应该将本门课开设的宗旨定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

笔者认为较好的实训课的开展,教师应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把所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教师分析此项目,并演示本项目中的重点部分,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此项目,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

这个小组不随便分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互相搭配,分成若干组,每个组里选出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由组长监督并带领本组的成员完成项目,每个成员完成项目后由组长报告教师,教师进行点评。每学期教师事先把实训项目告知学生,并告知每一组学生:完成多少个项目,实训课才能及格;完成多少个项目,实训课是中;完成多少个项目,实训课是优。每个层次的学生评定及格、中、优的标准不一样。这样分组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互相监督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以项目五来讲解如何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巧妙地把所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引导学生完成实训。

【问题提出】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组建的小型办公室对等网络能够实现办公室内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公司内多个办公室形成的办公区域计算机数量比较多,如此多的计算机连接到一个对等网络内,会带来一些不好影响,如广播风暴、不安全因素。公司有财务部、销售部等部门,其中财务部、销售部的计算机分布在几座楼内。假如你是公司网络管理员,公司领导要求你组建公司局域网,使销售部的计算机可以互相访问,而财务部的计算机只有同办公室可以访问,不同办公室的计算机不能访问。

【教师讲授】(引导)分析项目任务和学生,小型办公区域网络是一个多区域的小型局域网,利用交换机VLAN技术可以划分不同的区域(图1)。

知识讲解:VLAN概述;VLAN原理;VLAN配置命令,讲解命令格式,演示配置一个实例,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中继口概述,配置命令及应用,最后演示一个相关实例;布置实训项目。

完成本堂课开始提到的实训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再一次分析实训项目:划分多个区域要用到VLAN,在交换机上需配置几个VLAN?需不需要配置中继口?电脑上需要配什么?如何进行测试?通过这些问题设置的引导,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完成项目】

【教师点评】

4 结束语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每个行业的人都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如何开展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值得职业院校的教师去深思。课程的定位和教学设计尤为重要。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应该围绕如何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引导学生逐渐步入学习状态,掌握好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应该掌握的技能。

参考文献

[1]何银川.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设计[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