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经济典型发言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经济典型发言材料范文1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下步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刚才,XX同志通报了一季度全县工业及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情况,XX公司、XX公司、XX公司分别作了典型发言,XX县长对前段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下面,我再强调二点:
一、对一季度工作的简要回顾
元至三月份,工业战线按照年初全县工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企业运行质量,使工业经济呈现出生产快速增长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良好态势。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元—3月份,全县限额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200;累计产销率达990,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3165;实现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524;实现利税23亿元,同比增长459;综合效益指数达2109。
二是非公有制工业增势强劲。全县限额以上148家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613;累计实现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594,分别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97、394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公有制工业增速860、861个百分点。三是纺织业拉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县107家限额以上纺织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销128亿元,同比增长238,拉动全县工业增长39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969万元,同比增长399,拉动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06个百分点。其中新纺公司1家实现利润1077万元,同比增长1570,拉动全县利润增长9个百分点。
四是乡镇工业增速快于全县及县属工业增速。乡镇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497,累计实现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476,分别高出全县平均水平281、276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县属相应指标662、653个百分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工业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横向对比位次低。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0,位居全市十三个县市第11位,仅高于XX、XX;实现利润524的增幅居第9位。
二是县属工业生产下滑严重。县属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4亿元,同比下降177;乡镇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
476。县属工业增加值增幅低于乡镇工业增幅65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生产下滑企业多。17家县属工业中除XX、XX、XX厂三家企业产
值较去年同期绝对数有所增长外,其他14家均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下降态势,14家产值较去年同期累计减少11亿元,影响全县产值增速下降8个
百分点。二是停产企业多。止3月底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中还没有开工的企业有XX公司、XXX公司、XX酒业、XX光电、XX纸业、XX油厂、XX棉纺厂7
家企业,这些企业停产、停工导致产值同比下降3447万元,影响了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三是重点企业同比效益下滑。15家重
点企业中,增加值上只有4家同比增加,11家同比下降;销售收入有5家增长,10家下降,利税总额4家增长,3家持平,8家下降。
三是公有制企业生产下滑严重。10家公有制企业累计实现产值49亿元,同比下降247,低于全县平均增速463个百分点,低于非公
有制企业增速86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10家公有制企业中产值同比增长仅有县XX、XX、XX厂、XX厂四家,而XX、XX油厂、XX、XX、XX、XX产
值同比分别下降6174万元、9559万元、8万元、438万元、786万元、194万元,6家累计下降17亿元,直接影响公有制产值增速下降260个百
分点,影响全县工业增速120个百分点。其中XX影响公有制增速94个百分点、XX油厂影响公有制增速145个百分点。
四是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有待加强。工业企业应收及预付帐款达3397亿,增长113,而应付和预收帐款只有145亿元,增长11,
两者相减资金占压数额达22亿元;同时一季度库存达52亿元,增长107,其中产品形式的库存21亿元,销售形势非常严峻。按企业性
质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形势相对较差,一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增加36;应收及预付帐款达244亿元,增长23,占全县应收及预付帐款的
65;应付和预收帐款仅4363万元,同比下降29。资金回笼慢,已经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由此可见我县工业形势依然严峻。虽然这里
面包含了诸多的客观因素:如国际纺织品市场波动、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春节期间停产以及我县工业结构特殊性等原因,但总体上分析,
我县的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严峻,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加强生产的调度,迅速扭转目前的不良局面。
二、二季度工业经济工作重点
1、加强企业改革、技改,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要以今年开展的“对外开放推动年”活动为载体,围绕“产业集聚、水平提升”的目标
,从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入手,进一步膨胀棉纺织优势产业,整合资源,扩充规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活力,全面提升工业经济
的发展水平。
一是着力抓好企业改革。国有集体企业要以产权制度改革、理顺劳动关系为突破口,大力推行公退民进,加快嫁接改造步伐,尽快实现
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劳动力社会化、市场化。对今年确定的企业改革任务,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调研,搞好指导,确保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相关企业也要引入开放理念,积极探索承包、租赁、整体出让等形式,盘活存量,扩充总量,增强
企业发展活力。民营企业也要摒弃家庭式管理和窄渠道融资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扩大社会融资,争取转机制,扩规模,上水平。
二是着力抓好技术改造。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引进、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进新设
备,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对今年列入全县重点的9个技改项目,各有关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达效
。其它企业也要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敢于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着力抓好招商引资。要把扩大投入、保持较高的投资增速作为下步工作的中心,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所带来的机遇,积极争取一些国
家鼓励的项目。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依托县内的土地、厂房、设备和劳动力等各种存量优势,大力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千方百
计引进外资,盘活存量,激活内资,壮大民营,尽快培育和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县工业区建设,搞好基础设施配套,以商招商,
吸引利用更多的外部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借助外力,加速发展。要认真筹备好已确定的节会活动,积极推介我县的工业投资
项目,广泛开展对外合作。
2、强力组织好工业企业的销售。一季度,企业产品库存高达5个多亿,销售费用同比增加36,销售形势十分严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
与产品结构不合理有关,各企业要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大外销力度,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工商联要发挥牵头作用,各行业
协会要研究好市场,沟通信息,组织引导企业搞好产品销售。
3、强力组织货款回收,搞好融资,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一季度,应收及预付帐款达3个多亿,比去年增长了11个百分点,各企业要引起
高度重视,组织人员加大货款回收力度,同时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搞好融资,尽快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4、加强内部管理,节能降耗。一季度,工业用电累计增长25,与同期基本持平,但二月份同比下降了473,主要原因是春节期间
大部分棉纺织企业停产放假,化工造纸等企业开工不足造成,同时,煤、电、运力等生产要素持续高位运行,加上原棉价格居高不下,使不少
棉纺织企业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压缩,为此,各企业要注重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加快推进管理信息化进程,优化配置企业人力、物力、财
力和技术资源,提高企业运作水平。要以成本管理为重点,各企业加强原料、生产、销售、服务全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品牌,向
管理要效益。
要以人本管理为核心,摒弃家长式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民主决策机制,体现企业家精神和团队精神。要遵守并认真执行《劳动法》,关
心职工生活,尊重职工劳动,调动职工的创造热情,在企业中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要加强企业家
队伍建设,提高素质,树立干大事业的气魄,努力把企业做精、做大、做强。
5、加强生产调度,搞好服务。一是加强企业生产调度。企业发展服务局、统计局等部门要经常深入企业,加强对工业运行的检测分
析,搞好对企业的指导和协调。县电业局要采取得力措施,继续争取用电负荷,实行有保有限,合理分配企业用电,优先供应重点企业和重点
项目用电。各企业要认真落实用电计划,开源节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用电,避开灯峰,合理组织安排好企业生产。要加强银企沟通,建立良
好的银企关系,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要发挥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县信用联社要简化放贷程序,提高效率,按协议逐步加大
资金投放力度,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成员企业要完善各项财务基础资料,讲求信誉,及时还贷,并确保所贷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二是加强学习研究。行业主管部门要研究政策,认清形势,冷静分析,谋求发展,解决部分行业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库存上升等不利情
况;各企业要注意学习研究政策,正确分析形势,预测发展走势,充分估计当前的困难,采取相应措施,推进企业正常运行。三是切实抓
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今年安全生产的形势不容乐观,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事故隐患依然存在,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当前和今后一
段时间,要继续按照年初安全生产会议确立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崩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强化工作责任,完善制度和保障措施,坚决杜绝重特大
恶性事故的发生,努力创造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安全环境。
工业经济典型发言材料范文2
二是勤学善思。保证效果。该单位坚持领导带头。形成了良好的学教氛围。园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晚间学习。做到部署工作在一线,干部主学。白天走出机关深入企业和群众。解决问题在一线,督促落实在一线,用硬措施催生新作风,促进园区的大发展。为了增强学习效果,该单位做到四个保证”一是保证学习时间。集中学习教育期间,严把学习关,克服部分干部工作中不学习、不研究、不思考的不良习气,每天保证集中学习不少于4个小时。二是保证学习内容。除了学习市、县确定的必学篇目外,还结合园区实际,认真组织学习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意见》以及有关工业经济方面的政策、理论,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
三是保证学习方式多样。增强了学习教育的针对性。扎实推进思想纪律作风学习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撰写心得体会文章2篇,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典型引导等方式。丰富了学习内容。管委会以实现激发凝聚力、集聚推动力、发挥作用力为目标。全体工作人员摘写读书笔记均在5字以上。有力推动了学习的深入。
四是扎实开展干部述职交流活动。促进园区发展。为了促进园区快速发展。每人至少查看借鉴全国5个园区的建设发展经验。提出相关建议或意见。该单位利用1月2日一天时间,管委会在去年底安排全体干部认真总结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并结合我县园区实际。安排每位干部进行交流发言,16名干部从园区规划、招商引资、内部管理、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11个方面,共提出建议或意见达60余条,这些意见或建议对促进园区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管委会领导班子通过认真研究,将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分类整理,由分管领导和相关股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今后的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
工业经济典型发言材料范文3
“企业发展要土地,产业升级要土地,招商引资更需要土地。可手头根本没有那么多地!”朱剑云无奈地说。
据朱剑云介绍,温州历来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2004年宏观调控后,“土地”更成为制约温州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温州市可用于建设的土地只有55万亩左右,而全市1999年至2003年五年间共批准建设用地27万亩。按这样的速度,十年就会全部用完。
浙江省缺地的不只是温州。在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市,很多企业同样受着土地的煎熬。由于土地供应减少,近年来义乌房价节节攀升,三年前的房屋今天升值三倍,市场上还很抢手。
义乌市纺织协会办公室主任龚关海告诉《财经》:“义乌纺织协会早在2003年就多次向市政府请示,会员企业要求批2868亩土地用于扩大再生产。市委书记为此还专门开过协调会。但至今没有一家企业批得一分土地。”
不少浙江企业因无地可用,只好把企业迁往外地。据记者调查,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外迁逐年递增,其中不乏正泰集团、天正集团等大型企业。
据2004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浙苏沪中小企业发展优势比较》的报告,造成浙江企业外迁的诸多因素中,首先是土地紧缺,占52.3%的权重,远远高于占据第二位的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紧张,后者的比例只有10.9%。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办公室主任蔡章生告诉《财经》:“工业用地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障碍。”据他分析,浙江民营企业能够有今天,与低价获得土地等资源密不可分,但现在“形势变了”,“千金易得,一地难求。”
无庸讳言,土地紧缺是浙江省的自然禀赋条件。浙江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2%,人口占全国的3.6%,向来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根据1996年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浙江省耕地面积3188万亩,人均只有半亩耕地,只有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一;其中划定的基本农田有2711万亩。这2711万亩基本农田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占用一分一厘都要经过国务院批准。如此算来,浙江省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只有400多万亩。
但是,近年来浙江省工业建设用地数量剧增。据浙江省统计局测算,近几年耕地面积减少数呈逐年增多趋势,1996年-2000年全省平均每年减少耕地面积21.95万亩,2001年-2003年平均每年减少耕地58.45万亩。如按2000年后建设占用耕地的实际情况,不计土地整理增加的土地,上述400万亩耕地最多能够用十年。
“现在是企业等项目,项目等土地,数以千计的企业都在排队等地。”浙江省统计局储小华副处长对记者说。
“稀缺”与“闲置”并存但土地紧缺,只是硬币的一面。与之并存的,是珍贵的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乐清市是温州的一个县级市,与温州隔江相望。车行瓯江大桥,一进入乐清市辖区,就可以看到偌大一片漂亮的厂房,厂房大多三四层,蓝白相间,背靠青山,显得清洁而宁静。这就是温州最大的民营企业正泰集团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的“大桥工业区”。置身于厂区前那延绵千米的宽广绿地,你会觉得是身在公园。
正泰集团宣传处处长廖毅就在这里办公。廖的办公室设在质检楼三层。办公室宽敞明亮,很多办公室还空着。
在温州乃至在浙江全省,像这样的“花园式工厂”并不少见。对于企业来说,这自然是实力的象征。绿地就像企业胸前的徽章,显露出企业的富裕和阔绰。不过,对于人均耕地只有半亩的浙江,尤其是人均耕地只有0.35亩的温州,这实在是太奢华了。
温州市统计局2005年初专门成立课题组,调查了24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用地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工业园区作为产业积聚的主要基地,不仅土地利用率和产出低下,而且土地浪费严重。温州全市到2004年底共建成10个工业园区,但至今园区内仍有43%的土地没有开发。工业园区内累计开发土地面积共计39.7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投产面积只有22.8平方公里。园区厂房绝大多数是一层,二层很少,三四层基本没有。这些厂房占用土地面积超过3万亩,但建筑面积不足1.5万亩。
据温州市统计局调查,从2001年到2003年,温州全市建设用地总量增长了1.2倍,而GDP仅仅增长48%。温州市统计局李国洪处长告诉记者:“全市园区的工业集中度只有18%,每亩产值只有147万元,仅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52.1%。每亩税收8万元,仅为全市平均值的三分之二。”
调查组还发现,温州有些企业拿到地后,迟迟不开工,有些甚至两三年闲置,这种荒地现象在各县市仍然存在。有些企业千方百计批到土地后,亦非立即建设生产,而是待价而沽,炒买炒卖,牟取暴利。有些企业批地建房的目的就是等待土地涨价,从中赚取差额。
在浙江义乌,记者曾走访著名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城”二期工程。该工程占地800亩,于2004年10月建成。这天正逢周末,小商品城中却冷冷清清。据在此做生意的批发商说,二期工程是政府开发的,摊位费较高,生意并不好。记者在三层、四层看到,很多商铺还没有出租。而在一楼的大厅,已贴满了转让摊位的告示。
即使在浙江省,义乌市土地也非常紧缺。义乌市发展计划局副局长龚英祥告诉记者:“义乌市每年需要建设用地4万亩,实际上2004年只有1200亩的用地指标。现在有数千家企业在排队要地。”但与此同时,根据义乌市经济发展局产业发展科的一份内部报告,全市有3000多亩工业建设用地闲置或出租,有的土地已经闲置两年以上。报告并“建议市政府依法收回其使用权”。
记者在义乌市也看到,相当多的厂房分布于繁华闹市区,大型商场与工业厂房比邻而立,在“寸土寸金”的义乌市显得很刺眼。
杭州市萧山区多年来在浙江省占据着显赫的位置。2004年4月浙江省清理整顿开发区,萧山区国土资源局对已批未供和供而未用的两类土地进行全面清理,最后找回了2万亩闲置土地。
2005年1月21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公开收回杭州侨兴工贸公司17.46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该公司早在十年前通过行政划拨获得使用权,但“至今未开发建设,造成土地长期闲置”。这样的案例在浙江并非少数。
“集体土地”、“农转非”和“协议出让”
一方面是土地和耕地资源的极度短缺,一方面现有土地闲置和圈占等浪费严重。这种反差到底说明了什么?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姚先国认为,政府垄断是造成供地紧张和土地浪费的根源。“如果土地资源能够实现市场化配置,就不会在浙江看到‘花园式工厂’,更不会有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中国的土地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国有土地,一是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只能用于农业用途,如果转为工业用地,必须先征为国有。这就是所谓土地“农转非”,政府称之为“征地”。
在征地的过程中,政府是惟一的“征用”者。农民必须把土地交给政府,别无选择,得到的只是最高不超过土地年产值30倍的“征地补偿”。这不是一个农民集体与政府的平等交易过程,而是“买家惟一,出价已定”的交易。
农村土地被征用为国有土地后,按照用途可分为两类,一是商业经营用地,二是非经营性用地。依照现行《土地管理法》,商业、服务、金融、旅游等建设用地,属于商业经营用地,实行“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简称“招拍挂”);工业、仓储、交通等属于非经营性用地,目前实行“协议出让”。
一般认为,通过竞争性的“招拍挂”出让土地,由于买家有充分的竞争,出让价可反映该宗土地的真实价值,而“协议出让”,则是政府供地,企业用地。这实质上是政府为发展经济而优惠供地。
这种土地价格双轨制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前,土地是国有的,企业也是国有的。工业建设不仅是企业的经营行为,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手段,因此工业建设实行向国有企业无偿划拨土地。改革开放后,私营经济逐渐发展,在政府眼中,私营企业“非我族类”,不能无偿供地。但政府为实现工业化,不能不向私营企业“协议出让”工业用地。于是土地开始有了“市场价格”。
如此看来,私营企业实际上也替国家分担了工业化的责任,国家的报酬就是低价供给土地。这造成现行土地有两种价格:一是市场价格,即“招、拍、挂”价;一是计划价格,即无偿划拨或“协议出让”价。
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国有土地名义上属国家所有,其实是地方各级政府所有。由于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拍挂”,地方领导真正享有支配权的是工业建设用地。在工业建设用地上,地方政府作为国有土地产权的人,是惟一的卖家。虽说工业建设用地也有基准地价,但由于自由裁量权在政府手里,地方领导尽可以低价出让,甚至“零地价招商”。
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工业建设用地,即政府对企业用地的“协议出让”总量相当高。从供给的环节看,政府征地是行政而非市场行为;从需求的环节看,政府“协议出让”土地也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行为,只有“招拍挂”才算是真正的市场交易。正因为如此,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姚先国把浙江的土地交易称为“四分之一的市场化”。
一宗土地,三种价格
在浙江,土地是最紧缺的资源,同时也是政府最有意愿掌控的要素。地方政府之所以积极控制土地,也是事出有因。
道理实际上很简单:在“农地转非”、“协议出让”和“招拍挂”之间,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正是其中蕴含的利润,使得土地转用涉及的方方面面――除了失地农民――趋之若鹜。
首先,土地从农用转为非农用地,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力。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农民的土地,最高按农用地年平均产值的30倍补偿。而具体究竟补偿多少,则完全取决于政府有关部门。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都是尽量压低对农民的征地补偿价格。
再如建设用地的“协议出让”,名义上是政府和用地企业协议确定地价,其实也大多是政府定价。在义乌,2004年开发区整顿前,连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甚至村委会就可确定土地出让给谁、出让价格多少。现在权力已经上收到市政府,由市政府统一规划供应。
于是,同一宗土地可能有三种价格――农地征用价;工业用地价格;商业用地价格。
记者在温州采访时,经常看有农民打着“铲除腐败,还我土地”的横幅在一些政府部门前集聚。有村民反映,1995年年底,为修建温州瓯江二桥高速公路,龙湾区状元桥镇七个村有600多亩稻田被征用,每亩只补偿农民2.7万元,农民拿到手的只有1万元。
或许,状元镇状元桥村农民王森林更能体验其中的不公平。2002年初,温州市政府征用该村临近高速公路的39.2亩农田,平均每亩补偿3.9万元。这块地后被“协议出让”给一个称作“大森鞋业”的制鞋厂。据了解,由于大森鞋厂属于工业项目,当初协议出让时,每亩只有不到20万,现已翻了了十几倍。状元镇政府城建办公室一位主任告诉记者:“这块地现在每亩值200万元。”
同样一块土地,仅仅换了主人和用途,价格就有天壤之别。农用地征用,每亩2.7万元;而建造工业厂房,升至20万元;可是真实的市场价却在200万元。
杭州市也上演着同样的故事。一般来说,工业用地的基准价格只有商业用地的四分之一,而实际出让价格,工业用地只有同类地段的商业用地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经营城市”
同一宗土地的三种价格都不是市场形成的,都需要政府参与才能定价,政府也顺理成章地享有和支配这三个价格之间的差价。曾有地方官美其名曰“经营城市”。
浙江很多县市政府的年度投资,远远超过其当年财政收入,其中的大批资金何来?玄机当在其间。
一个典型的例证是,义乌市2004年财政收入28亿元,但是光铁路改线扩建工程一项就需70多亿元。2003年10月全面开工的“小商品城”二期工程,总投资就高达30亿元。义乌市发展计划局副局长龚英祥对《财经》说:“出让土地占财政收入的比例相当高,政府当然不能放开土地。”
在温州,全市2004年财政收入182.4亿元,而全市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达160亿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作为最主要的资源和要素,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青睐。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用农民的农用地,通过土地的“农转非”,垄断大量的土地资源,放入政府“土地储备中心”,集中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方政府出让一块土地,就一次性收取50年到70年的土地收益,对农民的补偿每亩只有数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巨大的级差收益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有的地方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甚至高达60%以上。
温州市土地储备中心成立于1999年6月。副主任汪筱芳告诉《财经》,当初成立土地储备中心的初衷就是“经营城市”。据汪介绍,到2004年底,市土地储备中心累计收回各类土地6492亩,共出让、划拨、调拨3690亩。土地储备中心通过“低买高卖”为市财政赚取20多亿元。另外,温州市土地储备中心还通过抵押国有土地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6亿元,用于“经营城市”。
“经营城市”的另一个表现是,土地变成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指挥棒”。
前些年,在全国范围内,各种形式和名目的开发区一度泛滥成灾。浙江也不例外。浙江省统计局一位处长告诉记者:“浙江过去是乡乡办区,村村办园,全省最多时有800多个工业园区,位居全国第二。”
浙江省统计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处长对记者介绍说,仅浙江省省直部门就有七八个部门有权批开发区。如省发改委批经济开发区,省经贸委批工业园区,省乡镇企业局批乡镇工业园区,省科委批高新技术园区,省农委批农业示范园区,连信息产业厅也可以批信息产业园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一位基层干部对记者说,“为招商引资,浙江各地制定了很多不切实际的优惠政策,比如‘零地价’招商、税收优惠等,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现实中,许多地方党政领导用自己掌握的土地资源和银行信贷资源来“经营城市”,按照自己制定的“产业规划”发展“支柱产业”,按照“重点扶持企业”名单“扶大、扶优、扶强”,造成企业的不公平竞争,也造成了政府和企业之间关系的异化。
一块土地,如果被规划为“基本农田”,那就只能是按照农业产值定价,即使转为建设用地,也只按“农地征用价”补偿;如果规划是工业建设用地,那就“协议出让”。如果被规划为商业经营用地,那就实行“招拍挂”出让。
接下来的产业规划,问题就更为复杂了。政府制定了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产业目录”,通过认定“重点扶持企业”,可以对政府认为的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外向型、低污染的企业优先供地。相应地,对其他企业则限制或禁止供地。
政府掌握了规划权,也就掌握了对土地要素的行政配置权。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各种政治经济目的,对不同企业予以倾斜。结果往往是大型企业很容易拿到土地,处于发展期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政府应有的支持。“政府可能倾向于认为,自己比任何力量都更清楚公共利益所在,更清楚哪些项目应鼓励,哪些项目应限制。显然,这并非事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建海对此评论说。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姚先国对这个现象深为忧虑。他分析说,政府垄断造成要素市场,扭曲了价格机制,事实上政府就创造出来了一块“租金”――与政府有着紧密关系的企业就能拿到便宜的土地,企业必定会设法来占有这块租金,金钱和权力的交换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曾就此普遍的现象提出尖锐批评:“什么经营城市,其实不就是经营农民的那块土地吗?”
“土地管制”末路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20多年,许多方面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土地要素这一块,地方政府仍然握有完整的权力。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4年全国共出让土地面积17.87万公顷,其中招拍挂出让的土地面积只占土地出让总面积的29.2%。而浙江省2003年有偿出让土地48万亩,而通过“招、拍、挂”出让的只有7.9万亩。
客观而言,浙江省各级政府职能转换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即使如此,浙江各级政府仍是土地资源配置的主体。在土地稀缺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作为惟一的供地者,又用行政的方式进行掌控,也就具有对土地巨大的自由裁量权。
浙江省正在发生的事实表明,由于政府对农村集体土地是“征用补偿”,工业建设用地“协议出让”,造成了土地的严重浪费,加剧了诸多生产要素的低效使用,更是推动经济高速粗放增长的根源。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行政性土地管制,不仅不能解决浙江土地紧缺问题,反而会使得现状进一步恶化。今天的浙江经济仍然保持着14%的增长率,但由于政府垄断了土地供应,加上政绩驱动刺激,就意味着土地的粗放使用。如此发展下去,终有一天浙江省会“无地可用”――那一天,将是浙江“发展的极限”。
对基层政府而言,保护耕地的收益很少,而成本却是三个――财政减收,GDP增速下降,就业率降低。但GDP增速、财政收入、社会稳定等正是评价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成本与收益不成比例,基层领导肯定选择“批地招商”。因此有识者指出,土地问题的根源不在土地本身,而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集权化的冲突。
记者在温州、义乌市等地的采访,还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很多民营企业高层里都有前政府官员的影子,很多行业协会的领导都是由现任政府官员担任。一位企业家告诉记者,在温州,县乡政府部门中,干部或明或暗入股、参股企业乃属司空见惯之事。而公共权力作为官员掌握的资源,难免成为权钱交易的筹码。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于2004年两次到浙江调查,他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在和记者交谈时感叹,“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变了”,与20世纪80年代的实干不同,他们更多地注重与政府“处好”关系。对此,他深为忧虑。
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授马津龙指出:“政府垄断土地不仅没有缓解稀缺,反而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低效使用。要改变这种现状,有赖于土地所有权问题的彻底解决。”
如此看来,在现存体制下,土地垂直管理、上收土地审批权,可能暂时遏制土地滥用,但是并非保护耕地的根本之策。“所谓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其实就是实行最严格的政府审批制度,强化了土地管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建海指出。
只要政绩评价体系不改变,地方政府就会有很多办法规避“最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风声过后,开发区热潮必然卷土重来。可如果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不改革,改变政绩评价体制又谈何容易。
健全的土地市场是最好的规划师,也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惟一出路。如果每一块土地都有主人,如果每一块土地都能通过市场形成价格,那么就不会有土地浪费,也不会有土地的闲置,亦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土地政策走在十字路口,是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还是继续加强行政管制,这是事关中国命运和未来的选择。
苏振华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评论
改革20多年,产品市场已经基本成形,但要素市场的建立却很不彻底,存在大量的“半拉子市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还远未完成
放弃要素市场的行政掌控
姚先国/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迅猛,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增长速度一直居于全国前列。2004年浙江全省 GDP达到11243亿元,比2003年增长14.3%。
但是,在浙江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的主旋律中,从2003年开始出现了一连串不和谐的音符。事实上,不仅是土地,目前浙江经济运行过程中电力、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供给紧张情况也逐步显现。
不和谐音符
以电力而论,过高的投资增长速度加剧了资源的瓶颈制约。据统计,仅2004年上半年,浙江由于拉闸限电而少用电量为48.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用电量140%。据浙江省企业调查队对杭州、温州和湖州市187家规模以上的工业、建筑业和流通企业的调查,2003年以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紧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已产生较大影响,其中有40.1%的企业认为影响非常大,52.4%企业认为影响大,仅有7.5%的企业选择“影响不大”。电荒给钢铁、水泥等原材料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仅杭州地区的水泥厂,停电一天的产量损失大概为3600吨,以目前380元/吨计算,每天损失就高达136.8万元。电力紧缺成为目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问题,成了这个经济强省当前面临的最大尴尬,“买电”甚至已成为当前浙江省政府和省电力局目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再如,尽管处于东南沿海,有“江南水乡”之称,浙江省的水资源仍显得相当缺乏。全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37亿立方米,人均径流量为2073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径流量2250立方米/人。目前水资源费太低且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以至于企业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据浙江省水利部门估计,目前浙江平均水资源利用率只有21.34%。由于排污的负外部效应没有内部化,企业没有动力去净化污水,使得工业增长产生了更多的污水,造成了大量水体被污染,必然加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
浙江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是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增长。单位产品能耗高、能源利用率低是当前浙江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特点。作为经济大省和能源小省,如果粗放型的增长不得到实质性改善,浙江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受到资源瓶颈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说,“要素荒”的出现可以说具有必然性。
资源瓶颈是一连串事件 更深入地考察,粗放的增长方式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资源瓶颈的问题,而是“一连串事件”。换句话说,如果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再生产不能只是外延的扩大,而向内涵型转变才是问题的根本。从长远来看,如果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不降低能耗率,不改变增长方式,浙江经济将越来越受到资源瓶颈的约束,也不可能有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
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尽管浙江经济总体上发展趋势良好,城乡居民收入维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居民收入的差距却在逐渐拉大,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
从城乡收入差距看,1998年以来一直呈现扩大趋势。2003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达到最高,为2.431。2004年虽然稍有缩小,也高达2.39∶1,远高于1985年的1.65∶1。
从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看,2004年浙江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达到0.3587。农村最高收入家庭人均纯收入是最低收入家庭的6.2倍。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家庭比重仍达到59%,还有8.3%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
2004年,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达到0.3245,高于2003年的0.3046。高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的倍数由2003年的4.65倍扩大到5.08倍。2004年浙江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而城镇10%的低收入户可支配收入只有4690元,平均每天不到13元,维持生活困难。
完善要素市场:改革未竞之业基本看法是:浙江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在整体上依然是维持一种以要素投入为基本驱动力的粗放式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必然导致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得生产要素供不应求。而这种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能够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又是因为政府主导(或不作为)要素市场的运行,人为造成了基本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的低价。
其实,天底下的经济资源,没有不稀缺的。但是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只要价格机制运行良好,就能够将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调整都均衡状态。可是,分析表明,导致浙江乃至中国的要素短缺反映在市场里的这种“供不应求”的现象,正是因为如土地、劳动力的价格机制没有理顺,现行价格水平过低导致。尽管政府对于要素短缺的问题采取了种种解决措施,但是,这种措施更多的只是行政性管制手段,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大的可能是使得将来的经济增长无以为继。
可以认为,政府对要素市场价格机制的扭曲,使得要素价格过低,事实上政府就是创造出来了一块“租金”,典型如土地市场――与政府有着紧密关系的企业就能拿到便宜的土地,企业必定会设法来占有这块租金。而由于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价格过低,使企业能够实施高消耗的扩张模式,从而又导致能源、水等要素的供不应求。
中国自1978年以来走上了艰难的转型之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渐进改革,市场体制在各个领域逐步建立。但是至今为止,这场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转型转的并不彻底,产品市场固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其上游市场即要素市场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存在大量的半拉子市场。可以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远未完成。
工业经济典型发言材料范文4
根据市政府研究的意见和秉清市长安排,我重点就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做好二季度及全年经济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第一季度经济工作总体运行形势较好、基础较实,必须乘势而上强化措施促进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努力化解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和各类矛盾,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的大好机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一季度整体经济运行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多项主要指标增速排名靠前。
(一)主体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74亿元,同比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73.65亿元,增长7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47亿元,增长17.0%;财政总收入完成69.39亿元,同比增长3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38亿元,增长4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7.76亿元,增长22.9%;金融存款余额为1500.98亿元,比年初增长7.0%,贷款余额为766.65亿元,比年初增长7.7%;实现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0元,增长14.4%;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15元,增长20.3%。上半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4.14‰,同比下降0.24个千分点。
(二)工业和消费增速实现全省第一。工业经济在继续保持总量全省第一的基础上,规模工业增加值提速进位排全省第一,一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2.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比增速排第二名的贵阳、排第三名的毕节分别快1.4个、2.3个百分点。这是我市近年来最好的增速排位。同时,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0%,居全省第一位。
(三)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开工市本级重点项目51个,占年度计划的46%,有力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3.6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3.41亿元,同比增长73.2%,在全省排第四位。其它各行业领域投资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正增长,其中第二产业的增速最快,达到123.9%。
(四)非公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随着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的深入实施,全市非公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一季度,非公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0%,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3.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非公经济零售总额完成76.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13.1个百分点。
(五)农村经济持续向好。提早做好春旱预防和春耕物资准备,有效抵御了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初的持续低温天气对全市农作物的影响,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22.35亿元,增长8.0%。截止4月底,全市已春播总面积691.74万亩,投入春耕备耕农业生产农机具3.98万台(套),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在加强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时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等综合措施作用下,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六)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有序推进。刚才,区、县(市)和部门的同志都作了发言,大家的发言都很具体,做了大量工作,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政策推动发展。全市筛选出了2011—2015年项目1693个,总投资9021亿元;上报的2011—2020武陵山区扶贫项目1218个,总投资7020亿元;上报乌蒙山区扶贫项目134个,总投资1999亿元。特别是在红秋书记、秉清市长的亲自带领下,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和县、区(市)积极开展与中央有关部委的汇报沟通和项目争取工作。我们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破解难题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执着和诚意,赢得了有关部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在一些瓶颈问题上得到了关键性的帮助和支持,茅台机场今天正在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务正道氧化铝已委托中咨公司开展项目评估等专项工作,干部学院已搭建班子进入规划选址阶段,渝黔快速铁路预计在2012年10月全线开工建设,桐梓IT产业园区为渝黔合作有效推进迈出了坚实步伐,一批重大项目已经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工作时限,目前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围绕落实国发2号文件,一些金融单位、大型企业、外省客商纷纷来遵座谈考察,形成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投资、建设的良好氛围。
以上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排难争先,奋力赶超的结果,为完成全市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较好基础,大家要继续保持强有力的工作状态,乘势而上,提速赶超,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制约经济持续向好的症结较多、程度较深,必须对症下药逐一加以破解和提高
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离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时序进度的差距还很大,多项指标增速排位虽有提升,但大部分未完成时序进度,对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一些主指标任务未完成情况仍有差距。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二,但完成年度计划仅为17.6%,差市按季推进计划2.4个百分点(市第一季度推进计划应完成20%),欠省下达目标任务13.76亿元(省下达我市第一季度任务为254.5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四,但完成年度计划仅为13.3%,差市按季推进计划11.7个百分点(市第一季度推进计划应完成2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也只完成年度计划的23.48%,差市按季推进计划1.52个百分点(市第一季度推进计划应完成2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了年度计划的27.6%,差市按季推进计划1.6个百分点(市第一季度推进计划应完成30%),超省下达目标任务2.38亿元(省下达我市第一季度任务为28亿元),但增速却是全省排名倒数第一。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我市当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在全市很多县、区(市)都普遍存在,而且长时期制约经济向好发展。突出表现在: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堪忧。一是项目储备的总量不足,特别是重大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突出,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不够,不能满足现行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项目难以按期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一些对全市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不能按期完成前期工作,拖延了开工时间。二是新开工的项目多数进度缓慢,今年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达399个,但项目推进总体不快,截止3月底形成的投资仅为46.37亿元,到目前为止预计完成65亿元。三是项目建设资金落实到位率低,从全市项目建设情况看,大部分都存在资金落实不到位的状况,形成了招商签约时热热闹闹、落地建设时冷冷清清的现象。
(二)工业经济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随着国家调结构、转方式力度加大,我市铁合金、钢铁、氯碱、电解锰、电石等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季度,全市重工业仅增长11.3%,比去年同期下降17.7个百分点;烧碱、铁合金、钢材等产量同比下降20%以上。二是由于近年来煤炭产业政策变化大,大矿建设推进步伐较慢,电煤供需关系依然偏紧。一季度,全市煤炭产量同比下降27%,电煤任务仅完成省下达计划(520万吨)的15.6%,离省下达的任务差距较大。这里专门提醒统计部门的同志,由于实行“企业一套表”及企业报表直报制度等一系列统计改革后,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不适应新的方法,在确保统计数据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上存在差距,给工业运行调度造成一定影响。
(三)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我市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总量少、比重小、规模不大,尚未形成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群,农村经济主要还是依赖于种养业,而种养业的收益又非常有限,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外出务工能力不足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渠道少,持续稳定增收不确定因素增多。
(四)物价上涨压力仍在加大。市场价格总水平仍处于上扬态势,特别是食品类价格上涨,继续推动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然高达104.8%。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大幅上涨,部分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农民生产经营成本增加,隐性负担加重。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给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五)落实国发2号文件深度仍然不够。一些部门对国发2号文件的相关政策理解缺乏针对性对接项目的措施,在项目准备上基础不扎实,准备不充分;一些部门向上对接的主动性不够,方案不具体,工作不深入,效果不明显,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三、完成全年发展目标的任务重、压力大,必须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今年初制定的各项发展指标,是基于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提速超越、转型跨越”的现实需要,在去年较高增速基础上的再提速、再加码,各级各部门不仅要有决心和信心,关键是要有能力、有行动和有效果。第二季度是抢速度、争效果、保目标的关键阶段,做好第二季度经济工作,对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至关重要。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和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发展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巩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我市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多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短期内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状态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里我着重强调,一是要认真抓好续建项目,一定要盯定看牢,千方百计增大投资,强力推进工程进度;二是狠抓新开工项目,要排除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三是认真抓好项目储备,要挖潜准备,抓住国发2号文件的重大机遇,在争取项目、扩大投资、促进发展上取得大的突破。同时要做好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中央资金投向,结合工作职责,突出各自重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好开展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7月15日前完成计划草案的编报工作。要做好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接工作。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进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规划盘子,在与《实施规划》配套的《2011-2020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情况表》中,我市上报了2011年至2020年桐梓、习水、赤水三县项目134个,总投资1999亿元,三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项目对接工作,一定要尽快见到“真金白银”。
(二)抓好工业经济调度,确保工业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一要全力完成电煤任务。继续实施日调度、月通报、月考核,强化电煤保障工作考核和激励,严格实施电煤保障责任金、“煤电挂钩”和行政问责等措施。督促发电企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及时支付购煤款;加大电煤外购力度,拓宽电煤采购渠道,最大限度增加电厂电煤库存,确保汛期存煤量保持在15天以上,为迎峰度夏做好充分准备。按照省的最新要求,继续加大煤调基金征缴工作力度,暂停征收出省煤炭二次征收煤炭调节基金,未完成电煤任务的,仍然一律不得外运出省。二是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加强电力协调和调度,保障企业用电,按照市三电办制定的工业企业复产增产计划方案,尽快提高全市工业用电量,力争5月上旬全市日用电量提高到4200万千瓦时以上。加快推进鸭南三回线路、绥阳县诗乡变等电网工程建设,尽快从根本上解决电网通道建设问题。支持凤冈西部水泥厂、正安瑞溪水泥厂等、天磁锰业公司等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自备电厂项目,积极推进铝业公司、中电投集团公司、富邦锰业公司等自备电厂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并投产,增强电力保障能力。三要全力抓好生产运行调度。督促指导有关企业抓住电力供应形势缓解的有利时机,抓紧落实复产增产计划,并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影响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工业运行应急调度协调服务,千方百计动员组织企业加快复产达产进度。继续组织原材料企业申报工业产业扶持资金,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铁合金、钢铁、电石、电解铝、电解锰、氯碱等高耗能企业提高开工率。充分发挥白酒产业优势,积极推进白酒品牌建设,加快白酒技改项目投产进度,促进企业开足马力多生产、多销售、多做贡献。积极争取增加中高档烟卷烟生产计划,提高单箱卷烟产值。搞好茶叶、精制米、食用油等特色食品加工生产。
(三)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支农资金,继续加快以水利和农村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施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治理、省级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二是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落户;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涉农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的培训,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本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继续实施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三是要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效益。加大科技投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围绕畜禽、茶叶、辣椒等产业包装推介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力争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完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在当前,特别是要切实抓好当前的春耕生产,做好农用物资的调运存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需要,为农业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四)抓好第三产业发展,确保城乡繁荣消费增长。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是40.6%,其增速是12.8%,与16.1%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相比,是严重的拖了后腿,必须想办法把速度提起来。一是要加快旅游业发展。我市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但提炼、包装、推介和接待做得很不到位,如会议会址,只要到来旅游的可能都想来参观,但事实上即便来了都是吃住在两头,看完不走,对产生不了多少附加值。所以,提高我们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关键,建高星级酒店是当务之急。二是要加快传统商贸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以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为趋向,引导并促进全市商贸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全面提高物流发展水平。健全完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市场体系,加快农村服务网点建设步伐,推动商贸服务业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引进和培育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的现代中介服务业。采取措施拉动消费需求。着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农村服务网点建设。同时,要大力推进保险、证卷、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五)抓好财税金融工作,确保发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抓住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国发2号文件的重要机遇,千方百计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加强税收工作,强化重点税源管理,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加强收入分析、预测、调度,搞高征管水平,要做到月月有分析,有预测。进一步提升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加大银政企联动的协调融资力度,加大对重大项目、优势产业、中小企业、“三农”等方面的财政投放和信贷支持。要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有效满足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需求。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用足财政、金融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能力。
(六)抓好招商引资,确保对外开放取得更大成果。我市现阶段的发展很大程度要靠投资,投资的主体要靠社会资本。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围绕资本,提供优质的条件和服务,全力开展招商引资,确保有持续不断的大项目、好项目入驻。一是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抓好招商。继续实施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邀请有投资意向的客商进行投资及商务考察,增强了解,促进合作。积极探索吸收外资新方式,努力实现利用外资新突破。要突出大项目、大企业招商,鼓励现有企业依托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优势,瞄准国内外同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开展合作。要突出抓好园区招商,发挥产业园区的平台和载体优势,围绕延长产业链和引进产业龙头企业招好商、招大商,引进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园区。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以我市“十二五”重点项目为指导,精心策划、包装、推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招商项目。建立和完善签约项目跟踪责任制,全力推进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力量,服务经济建设。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把诚信政府的建设融入到招商引资的实际工作中,言行一致,兑现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客商。进一步健全完善投资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及时解决企业在审批立项、投资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项目的一站式审批和贴身式服务。认真落实现有的招商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千方百计扶持企业健康成长,鼓励企业增资扩产。
(七)抓好民生保障,确保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围绕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重点办好“十八件实事”的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是要切实加快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灌区一期、正安县石峰水库、道真县大沙河水库、桐梓县新桥水库、习水县铜灌口水库、凤冈县河头水库灌区工程、绥阳县后水河水库加高扩建工程、中桥水库工程等项目建设,对已经开工建设的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尽早完工投用;对即将开工建设的民生项目,如汇川区麻沟水库灌溉工程、县绿竹坝水库、务川县岩溪水库工程、县苦寨田水库、正安县八岔林水库等工程要切实加大前期工作力度,争取尽快开工建设。二是扎实抓好就业和创业工作。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纽带,切实加强创业型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突出帮扶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就业,认真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服务和援助。三是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加大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力度,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面试点,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四是扎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要切实做好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落实资金和土地供给,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五是进一步加强物价调控。切实做好物资储备,保障主要农副产品、基本生活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强化价格执法,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工业经济典型发言材料范文5
为期一天的县委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圆满完成了预定的议程,即将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5531”工程,全年工作时间过半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午,县委书记高克平同志代表县委常委会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深入客观地总结了今年上半年的各项工作,深刻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讲话充分体现了凝心聚气、真抓实干的拜城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对于全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会议期间,部分乡镇(场)和县直单位作了典型发言,与会同志围绕高书记的讲话展开了广泛深入地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起到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增强信心,鼓足干劲的作用,为全面落实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开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开出了压力,开出了动力,开出了信心,开出了决心,是一次号召全县各级党政、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动员会,是一次围绕目标、自我加压的鼓劲会,是一次加快发展、务求全胜的誓师会。
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不仅对做好下半年的各项工作,而且对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我讲几点意见:
一、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必须进一步形成共识、坚定信心
高书记的讲话,紧紧围绕全县既定的发展目标,针对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全县各级党政、各单位要认真组织传达贯彻,真正把全县上下的思想统一到这次会议的精神上来,统一到既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上来,统一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举措上来。要加强对讲话的学习讨论,以认识上的深化推动工作上的落实,以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大力弘扬凝心聚气、真抓实干的拜城精神,坚定信心,创新克难,努力完成年初三干会确定的工作任务,为顺利实现我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宏伟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必须进一步把握思路、突出重点
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县上下围绕中心工作,把握重点,全力以赴组织突破。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5531”工程和“五个牢牢把握”(即:用足区位优势,做大资源文章,拓深招商内涵,创新工作机制,弘扬“拜城精神”)的发展思路和高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工作重点和关键举措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主攻方向,各乡镇(场)、各部门要按照会议的要求,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扬长补短,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在工作重点上,坚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抓好粮食、畜产品生产加工、优质林果、特色种植四大基地建设,培育优势支柱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坚持把煤焦化、煤化工、煤电能源三大产业和石油石化产业、矿业开发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龙头,不断拓宽思路,做强载体,优化环境,内外并举,务求突破;坚持把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抓手,加大开发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层次,积蓄发展后劲,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把创业富民、协调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目标,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积极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把我县真正建成“投资兴业的热土”。
三、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是确保这次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到各级各部门,准确把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重点,圆满完成全年预期奋斗目标的关键。这次会议安排布置的工作比较多,任务比较繁重,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在认真领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对照年初三干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制,指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对分管行业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开展形式灵活的调研,及时准确地反馈汇报会议精神落实情况。
四、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必须进一步强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各级党政、各单位要大力弘扬凝心聚气、真抓实干的拜城精神,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把上级的部署要求与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长远奋斗目标与当前任务结合起来,讲实话,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对既定的工作部署,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努力解决好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要善于创新、勇于创造,坚持以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方法、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在创新实干中走出一条富有拜城特色的发展之路。
五、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关键是要立足既定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上半年已经结束,但很多工作没有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对此,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和抢抓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总结经验,全面查找问题,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推进下半年各项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年初三干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扎实抓好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各乡镇(场)及农口部门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确定本乡镇的主攻方向及主打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尽快调整秋播布局,提前做好小麦播种面积和地块落实、良种统一供应等秋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明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和农产品销售工作。各乡镇(场)及农口领导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严格落实农作物管理措施,促进田间管理再上新台阶,确保全年农业丰产丰收。贯彻落实自治区粮食“敞开收购,敞开直补”政策,加快粮食收购进度,加强粮食市场监管,严禁压级压价、抬级抬价,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加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协调沟通,做好今年棉花、酱番茄、亚麻等农产品收获、交售环节的各项工作,防止损害农民利益现象发生。继续加强林果业质量管理,林业部门要针对我县冬季寒冷的特点,制定和落实果树安全越冬的各项技术措施,促使林果业早见效益。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相关乡镇(场)和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做好说服、教育、引导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秋收后及时解除所有已开垦湿地的土地承包合同,恢复已经开垦的湿地。林业部门要加快建立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长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破坏、开垦湿地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畜牧业基础工作,突出抓好细羊毛销售、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牲畜疫病防治、转场和青贮饲料制作等工作,加快牲畜饲养出栏周期,提高养殖效益,巩固畜牧大县的地位。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农闲的有利时间,加快建设进度,持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围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充实完善项目库,加强已申报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加大正在申报项目的争取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资金。对今年争取到的国家及自治区的项目和年初我县纳入建设规划的项目,要做好工程设计、审核认证,尽快招投标,组织实施,尤其是水利工程项目,时间紧、投资大、任务重,要抓紧建设。当前我县已进入汛洪期,要统筹安排好建设资金,保证按时开工,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工程管理,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总结建设经验,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力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抓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目前时间已经过半,下半年建设任务相当繁重,施工时间只有三个月,因此,各乡镇(场)要高度重视,把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领导、具体部门和具体岗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使建房群众在入冬前全部搬入新居。继续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今年各乡镇(场)沼气项目建设普遍滞后,开工率很低,没有开工的要立即组织开工,已在建设的要加快进度,去年建设的沼气池要全部投料点火使用,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推广和技术指导,切实将这一惠及广大农牧民的民心工程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大以“五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同时,综合考虑新农村建设水、电、路、园、渠等综合设施配套工作,从整体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大力抓好经济运行的预测和监控工作,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三个有利于、三个不能”的要求,加大项目前期投入,以煤炭产业、油气精细化工产业、矿业开发、特色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为重点,筛选评估出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项目,进行论证、储备、包装和推介,狠抓招商项目履约率,要强化项目信息的跟踪推进工作,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做到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达产,确保顺利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原材料、资金等生产要素供应问题。下半年,要加快西矿区电厂至音西铁热克煤矿35KV输变电工程、东矿区黑英山至梅斯布拉克煤矿35KV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进度,协调好矿区道路规划建设的相关事宜,突破优势资源转换的瓶颈因素。要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投资方加大资金调拨力度,切实解决部分项目进展缓慢的问题,保质量,保工期,确保今年纳入地区考核的重点建设项目如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推进重化工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园区项目建设进度,切实加强园区管理和服务,确保园区企业运行良好,如期达产达效;全面落实污染减排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引进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把好环保准入关,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改造,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维护好区域环境安全。要充分发挥县矿业开发投资公司和新疆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拜城基地的作用,对县域内各种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数据库,做好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论证,为招商引资储备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管理,有效整顿和治理圈而不探、探而不采、大矿小开甚至倒卖资源的行为,进一步理顺矿产资源管理体制,规范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行为,促进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经济运行的预测和监控,科学有效规避经济发展风险。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对食品、药品、卫生、医疗等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欺行霸市、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维护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
(三)努力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在大力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大力实施“科技兴拜”战略,从政策上引导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和工业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抓好重点科技项目和科技示范园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积极作用,强化对农牧民的科普知识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考核通过县”的复检验收。继续把“两基”攻坚作为教育工作“一号任务”,及时协调解决“两基”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抓好校舍建设和“八配套”设施建设,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在8月底前全面竣工,投入使用,确保“两基”工作以优异成绩通过自治区验收。深入开展“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县”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提高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和播出质量。做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把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制的一项新举措,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各项制度,切实解决好农牧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使广大农牧民真正从中受益;继续加强卫生行业内部管理,深入开展药品市场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做好地方病、传染病的防治和妇幼保健等卫生基础工作。
(四)高度重视稳定工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