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内部控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内部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内部控制

财务共享内部控制范文1

1工期成本的管理。

从实际经验来看,减少工期能有效地减少工程项目的财务成本,工期延长必定会造成成本的上升,导致项目的经济效益下降。但如果工期压缩过度,也有可能造成一些施工成本的上升,比如使用非必要大型机械设备等。所以,能否处理好两者的平衡关系,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率。在工期成本管理中要做好工程工期计划,力求在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工期成本。

2工程保修期内的成本管理。

工程竣工之后会产生的一系列保修和整改,这有可能是工程本身质量或者结构问题产生的需要,也有可能是应业主的要求进行局部的调整。由于这期间的不可预料因素较多,工程量大小也无法确定,因此在材料和人员的使用上都是无法预先计划安排的。这样就容易造成保修期内的材料费和人工费用上升。对此,一定要严格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合理安排保修工程,控制好材料、人员和及机械的使用等成本,避免浪费现象。

3工程尾款收取时的成本管理。

有部分业主由于自身原因或者是主观故意,会有拖欠工程尾款的现象出现,这就导致了企业的资金被占用,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作,对企业的资金链产生压力。并且还存在业主无力偿还工程尾款,出现坏账的风险。这些都是工程尾款收取时的成本,处理不好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和业主方的联系,加强沟通;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业主方的动态,发现问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要采取法律的武器。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实行项目经济效益承包机制,做好目标成本管理。

要发挥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行项目承包责任机制,用利益来引导个人。要实行项目承包责任机制,就要做好项目成本预算,并进行必要的细分,层层落实,科学合理地认定项目承包基数。在项目竣工后,要按照事先签订的项目承包合同进行兑现,提高项目承包人控制成本的积极性。

2.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在工程项目中,所有的工作都是按照合同来执行的,项目成本管理也是如此。项目中所有涉及经济事务的都要签订合同,避免非正式的口头约定。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无论任何突况都应协商解决,避免引起合同纠纷。

3.加强工程质量和现场安全的管理工作。

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不但会造成工期的拖延,还会带来人员和财产损失,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施工现场的敏感地区和事故多发期,要进行实时监控,实行严格的安全责任制度,由安全责任人负责把关,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由于事故造成的额外成本。

4.经济活动分析会要常态化。

工程施工期间容易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额外的成本。因此,要掌握项目的成本的第一手情况,就要常态化经济活动分析会,来及时分析项目的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之间的差距。经济活动分析会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和财务成本的相关人员参加,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材料费、人工费以及其他各项支出在同一个时间点上的比对情况,以此来发现成本管理中的漏洞,为下一步制定计划提供参考。

5.及时做好资金回收,减低资金压力。

要和业主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回收资金,避免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利息损失、工人罢工、停工、工程期拖长等问题,保持项目的稳定有序进行。

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内部控制

1.实施项目成本的全员和全程控制机制。

在项目成本管理中,主要是财务人员参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员也应该参与进来,发挥他们所在岗位在成本控制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实现全员参与成本控制。另外,项目的成本控制是贯穿于项目的整个施工期,所以,对于项目的全程控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企业要形成项目成本的全程控制机制。在前期,要做好成本预算;在中期,要明确成本目标,并采取多种手段来控制成本;在后期,要做好工程资金结算和资金的回收。

2.加强对项目预算的管理控制。

项目预算管理应该和授权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预算管理细化成施工前和施工期的控制目标。为了实现对项目工程成本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要强化预算管理的财务成本控制功能,做到及时发现成本控制漏洞,并迅速作出调整。

3.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控制。

资金对于项目工程来说就像是人体中的“血液”,合理的资金运转是工程能顺利完工的前提。工程实施前要制定好现金流的预算和编制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实际的现金流和资金预算做比对,及时做好工程资金的回收和控制好资金的支出,并且要充分发挥监督机制,做好资金的监管。

4.实行项目会计主管人员委派制。

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行全面的监管,就要实行项目会计主管人员委派制。从制度层面确定会计主管人员后,能强化会计在财务成本中的监督作用,形成一股强而有效的权力制约力量,对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委任的主管人员是直接受命于企业高层,不与工程项目利益挂钩,实现最大限度的监督作用。

5.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财务共享内部控制范文2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现存问题综述

当下,众多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上存在一些不足,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据笔者分析,当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财务内控工作基础薄弱,财务内部控制环境欠缺

在当下的社会中,经济发展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长赢就需要能够根据飞快的环境条件变化及时做出内部调整,需要企业有着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但是,很多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没有为财务控制工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工作环境。很多企业对经济变化的认识不够全面,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无法调动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还极易导致企业在资金运转上出现问题,无法为资金的运营提供一个安全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 财务内控体系有待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缺位

财务内控工作的各个环节均存在密切的关联,并且每一项工作均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联系。鉴于此,企业中一套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体制,首先要保证操作上的可行性和衔接上的有效性。但是,很多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尚不够完善,尤其是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设计方面,企业管理者并没有予以相应的重视,所设计出来的各个环节并不具备足够的有效性。而且财务内控工作在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上的有效沟通,使得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得不到顺利开展,很多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不知道怎样与他人更好地合作,导致当下财务内部控制只是一种摆设,其风险防范机制在内容上的缺失导致财务防范风险工作迟迟得不到有效开展。

(三) 财务内控制度规范落后,尚未建立有效监督体制

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属于一个内容上非常庞大的系统,财务内部系统的领导部门为财务部,并且需要以多个部门来进行辅助才能够保证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是,在财务内控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很多部门不能够在权责上进行有效的划分和落实,彰显不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尽管当下国内大部分企业内部已经有一套会计监控体系,但是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在运行中无法达到预计的效果,不能够对企业的会计决策以及财会人员展开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有效监督体制迟迟得不到健全。一些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规范上深受传统财务内部控制规范的影响,轻视经营而重视生产,将重点工作放在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上,对产品的经营管理不能够予以相应的重视,这些因素对于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四) 财务内控欠缺科学管理,财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在国内企业管理中,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与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在处理事项过程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均能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尤其是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与企业的经济命脉存在直接的关联。但是,通过一系列调查与分析发现,当下,我国企业财务控制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在职会计人员,在上岗之前没有接触过或接受过专业的会计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企业便准许其上岗就职,特别是出纳岗位,多数是任人唯亲。当下企业的竞争,终归是企业内部人才的竞争,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在内部培养大量具有高素质、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工作人员来为其发展保驾护航,显然,当前的企业财会人员整体素质不利于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 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现存问题完善策略研究

加强企业的财务内控工作,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还有利于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针对当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几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的财务内控工作:

(一)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财务内控组织行为

首先,企业应加强资金营运的过程管理,统筹协调内部各机构的需求,切实做好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平衡,全面提升资金营运效率。企业应严格按照预算要求组织协调资金调度,确保资金及时收付,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营运的良性循环,严禁资金体外循环。严格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定期进行资金安全检查,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企业要针对预算单位内部违规列报支出、使用不合法票据、超额支付现金等行为进行有效整治,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强化,进一步针对会计工作秩序进行整顿和规范,为企业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提供保障;其次,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固定资产的明细账、总账和卡片等资料进行健全,并且针对固定资产的报废、转让、调拨以及变卖操作要按照报批程序执行,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此外,还要及时对资产在账面上的金额进行处理,对于现存资产要展开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对企业往来账目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清理,对于企业内部的个人借款也要及时清收,不能让个人借款事项长时间拖欠不还。通过这些手段对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强化,同时有效规范企业财务内控组织行为,才能够保证企业的财务内控工作得到切实有效的开展,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 健全财务内控体系,建立有效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制定过程中应得到企业管理者的特别重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好坏会给企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成本与利益互相配合的基本原则,站在企业实际的经营、生产以及管理方面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不断构建、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对本企业的财务控制实际情况加以了解,针对性地加强企业财务管控细节工作,还要确定企业负责人的主要责任与企业每个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及权利,特别是要认真处理企业内其他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三) 制定财务内控制度,完善财务内控评估体制建设

为了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要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工作予以重视,将财务管理视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构建起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针对企业内部财会人员的日常工作,企业应将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编制对应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将每一笔财务的投入、运营以及收益均实现有效控制。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展定期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督促员工反省自己的行为,及时地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健全企业财务内部监控评价体系的建设,是建设现代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企业有必要定期对财会人员的财务控制工作进行考核,对于认真完成财务监控工作的人员予以相应奖励,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工作人员给予对应的惩罚,通过严格的奖惩和监督制度确保企业的财务管控工作能够顺利实施,从而进一步保证资金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升。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加强财务内控的评价和审计工作,从内部控制运行的日常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完整性是否具备以及是否满足相关质量标准方面进行评价,从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角度进行审计,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财务内控评估体制建设,保证企业财务内控工作长久保持较强的工作效率。

(四) 加强财会人员培训,提高财务内控工作信息化程度

企业制订了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还需得到员工的大力配合和积极参与才能切实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只有员工认真执行企业的相关制度规定,才能够促进企业财务控制工作的更好开展。对当下企业内部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比较后,笔者认为企业应该针对员工展开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首先,企业要对财会工作人员的上岗就职方面严格把关,只有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及其它相关从业证书的人员才能够有机会被录用,从而确保企业内部的财会人员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其次,在具体的工作进程中,企业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再教育,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文化氛围,促使财会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有个全面的认识,通过相关培训工作,不仅使财会人员的知识、技能持续更新,不断提升,还使员工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最后,企业要在内部健全培训基层员工的计划,将培训的主要目标定为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业务处理能力,从而保证财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此外,企业还应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内控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建立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这既有利于企业管理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又可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财务共享内部控制范文3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管理;内部控制

0引言

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各项管理数据和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保证管理质量[1]。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领域的管理中逐渐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效果。信息化手段在我国医院管理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医院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内部财务进行加强控制,有效减少了医院运营成本,提高了医院服务的质量[2]。当前,随着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不断深化,信息化管理在内部财务控制方面的作用更加深入,信息化管理下医院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也充分显露出来[3]。本文就当前我国医院信息化管理下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信息化管理下内部控制现状的几点建议,现综述如下。

1信息化管理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

当前,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三级医院普遍具备了功能完善的HIS、LIS、PACS、人事管理、财务核算和资产管理等业务系统,有效地支持了医院运行。这些系统相互对接使财务内控系统也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但在医院内部财务控制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1医院信息各系统数据偏差

医院现有的人事管理、资产管理、采购、财务核算等信息系统很多是为了本部门管理需要分别开发的应用,系统多、系统端口对接不全、数据共享性差。各部门在执行内部控制时采集的数据由于统计周期、统计口径的偏差,造成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

1.2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信息化财务内部控制的认知程度不足

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对信息化财务管理认知不足的问题,对信息化管理缺乏深层的认知,对信息化管理有着错误的认知,误以为财务信息化管理仅仅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各项财务数据的统计和整理。尽管在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中逐渐开始运用信息化手段,但相当一部分的管理人员仍然存在管理模式和理念陈旧的问题,不符合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与信息化管理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3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当前,医院财务内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普遍不足,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对财务控制风险的认知不足,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着诸多的漏洞,财务信息化管理无法落到实处。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医院内部控制力度不足,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全面性、时效性,加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内部控制管理不力,财务管理各个环节衔接不牢。

1.4网络化下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风险

由于医院信息化管理时间过短的问题,信息化管理风险理念未能得到贯彻落实,医院的财务系统更新速度慢,随着医院各系统接口不断增加,系统不稳定、网络故障、病毒攻击等安全隐患的存在,导致医院的财务内控管理效率不高,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无法实现实时共享。

2信息化管理下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

医院不仅要实现院内的HIS、人事管理、资产管理、采购、财务管理等系统数据的横向对接,还要与社保、财政等外部数据的纵向联通,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用便捷的医院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2.2提高信息化下财务人员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认识

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医院应对财务信息化管理予以高度的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强化财务信息化管理知识,定时更新信息化管理理念,注重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建立一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管理队伍。

2.3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

医院应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嵌入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中去,并且组织定期对信息化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信息化下医院内部控制不留死角。

2.4加强风险控制,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终端

定期对医院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新财务信息化管理设备,建立医院内外财务信息管理网络,财务内部控制数据通过防火墙、数据加密等安全技术和操作权限的设置来达到信息安全,使内控信息既能实现实时共享,又能有效隔离。

3结语

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以来,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但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医院应对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重视财务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终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财务内控信息化管理,促进医院的综合发展。

作者:许卫明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榆.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信息通信,2012,26(5):128-129.

财务共享内部控制范文4

一、COSO内部控制框架最新进展

(一)提出了内部控制原则与属性 新框架仍保留了内部控制5要素,但采用了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提出了内部控制17项原则,以及支持17项原则的81个属性,这是新框架的最显著变化。原则和属性为实体设计和发展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了清晰指南,也可以用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7项原则分别与5个要素相关联,其中:与控制环境相关的有5项,与风险评估相关有4项,与控制活动相关的有3项,与信息和沟通相关的有3项,与监控活动相关的有2项。81个属性分别与17项原则相关联。按照要素汇总,81个属性的分布情况是:与控制环境相关的有21个,与风险评估相关的有19个,与控制活动相关的有16个,与信息和沟通相关的有14个,与监控活动相关的有11个。仅以控制环境为例说明原则和属性。与控制环境相关的5项原则分别是:组织表现出致力于诚信和道德价值;董事会表现出独立于管理层,监管内部控制的发展和绩效;管理层在董事会的监督下建立组织架构、报告线,以及适当的授权和责任以实现目标;组织表现出致力于吸引、培养和留住符合目标的胜任人员;组织为实现目标控制住人员,以使其对他们的内部控制职责承担责任。针对第1项原则,新框架确定了4项属性:在顶层确定基调;制定行为准则;评估对行为准则的遵循程度;及时处理偏离行为。

(二)丰富了内部控制目标内涵 新框架与旧框架一样,把内部控制的目标划分为三类: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经营目标与合规性目标的内涵没有发生变化,但丰富了报告目标的内涵。旧框架在设定内部控制目标时仅仅要求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新框架要求保证包括财务报告在内的所有报告的可靠性。除了财务报告外,报告还包括其他对外报告;不仅包括对外报告,也包括对内报告;不仅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

(三)扩大了内部控制实施范围 新框架规定,当组织外包服务时,管理层必须执行程序以评价外包服务提供者及其他供应链上的外部实体建立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从而扩大了内部控制的实施范围。具体地说,新框架在控制环境要素中规定:组织的行为守则不仅要在组织内部的所有层次,也要向外包服务提供者沟通。例如,遵守产品安全或环保标准的内部控制需要扩展到联营伙伴、供应商、销售分部以及其他外部服务提供者。外部服务提供者和业务伙伴的不当行为可能通过损害顾客、其他利益相关者或组织声誉对实体和管理层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管理层应当保留对已授权给外包服务提供者或业务伙伴的流程的业绩评价责任。新框架在风险评估要素中规定:在进行风险识别时需要考虑由外包服务提供者、关键供应商和渠道伙伴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新框架在控制活动要素中规定:外包服务产生了独特的风险,组织需要对提交给和从外包服务提供者获得的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选择和制定额外的控制。新框架在信息与沟通要素中规定:从外包服务提供者获得的信息应当服从于相同的内部控制要求,包括对信息质量的要求。新框架在监控活动要素中规定:使用外包服务的实体需要了解与这些服务相关的控制和活动,以及外包服务提供者的控制系统如何影响实体的控制系统。

(四)扩充了技术对内部控制影响的论述 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在控制活动中体现得最明显。虽然旧框架提出的围绕控制活动的基本概念没有改变,但是技术的很多细节已经发生变化。新框架扩充讨论了1992年以来的技术演进,例如对技术基础设施用更通用的讨论来代替数据中心概念,扩展了对技术的自动控制活动和一般控制活动之间关系的讨论,以强调其与经营过程的联系;并在两个独立部分分别讨论技术的自动控制活动和一般控制活动的细节,包括二者之间的区别。此外,新框架更深入讨论了由多种控制技术构成的控制活动,包括多种技术的分类方法及其差异。

二、COSO内部控制框架最新进展影响评价

(一)体现了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 过去20年里,经济环境、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经营模式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共享服务中心的设立和产品或服务的外包。共享服务是指将组织内原来分散在各业务单元进行的事务性工作和专业服务工作(如行政后勤、财务收支、售后服务、物流配送、人力资源管理、IT管理服务、法律事务等)从原业务单元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运作,从而实现内部服务市场化,通过为内部客户提供统一、专业、标准化的高效服务而创造价值的运作模式。服务外包是指依据服务协议,将某项服务的持续管理或开发责任委托授权给第三者执行。二者的目的都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前者是通过内部整合资源,而后者是借助于外部专业力量。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在财务转型中采用共享服务和外包的形式,在美国超过70%的“财富500强公司”目前正在采用共享服务或外包的模式支撑其财务和会计部门的运作(Everest Group 2011年研究)(Jamie lyon,2012)。在我国,中国电信、四川长虹、华为等大型企业也都开始采用这样的方式。共享服务与外包给内部控制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例如财务与业务的分离、财务核算高度信息化等(李少武、毕强和彭飞,2012)。作为实施主体的企业在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时需要内部控制框架给予更多指导。另外,财务报告和相关的法律、监管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尤为重要的是,美国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法案)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类似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SOX法案的404条款,要求公众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披露,注册会计师也要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审计。为了配合SOX法案404条款有关内部控制规定的实施,SEC提出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操作性定义。2004年PCAOB了第2号审计准则,指导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的计划与实施(陈汉文等,2005)。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的变化,以及愈加严格的监管要求,促使企业越来越关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此外,近年来由于内部控制失效而发生的一系列舞弊事件以及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影响,也进一步对企业建立一个可靠、有效运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新框架是对企业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以及监管要求作出的反应。

(二)吸收了过去内部控制方面的成果 COSO于2006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较小型公众公司指南》,主要为较小型公众公司(当然也可应用于大型公司)利用旧框架设计和实施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供指南。在指南中,COSO首次提出内部控制的20条原则和87个属性。该指南后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并为监管部门接受。2007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管理层根据〈证券交易法(1934)〉第13(a)或15(d)条款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指南》中指出,当其与COSO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较小型公众公司指南》等结合起来使用时,有助于较小型公司更好地了解控制框架。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在的第5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把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和上述指南作为内部控制审计的标准在审计报告中使用。COSO在本次内部控制框架修订时吸收了这一成果,但做出了部分修改。需要说明的是,COSO在此次修订中很少借鉴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的内容。这是因为:一方面,内部控制框架和ERM之间的关系一直模糊不清;另一方面,ERM在后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得到广泛认可。

(三)为内部控制框架的应用提供了更清晰的标准,有助于提高实施效果 新框架的最突出特点是引入17项原则以及81个属性,与旧框架里的内部控制目标和要素一起构成了由目标、要素、原则和属性组成的层次分明的体系,见图1。在新框架里,最上面的是内部控制3个目标,即内部控制所要指向的终点;接下来是5个要素,即内部控制的5个方面;每个要素下面有原则相关联,原则是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遵守的准则;每项原则下面又有属性相关联,属性是应用原则指南或评价原则遵守情况的标准。例如,一个组织为了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就要遵守致力于诚信和道德价值等5项原则。组织为了遵守该项原则,具体要做到顶层设立诚信和道德价值的基调等4项工作,或者说,可以利用这4个属性(工作)作为标准衡量该原则的遵守情况。可见,新框架通过构造目标、要素、原则和属性的四层次体系,为框架的应用提供了更实用的指南,也为评价内部控制提供了更清晰的标准,有助于提高实施效果。要注意的是,正如新框架所提醒的那样,在具体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如果一项原则不存在或者没有运行,就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但是如果某一个属性不存在,却不能得出相应原则没有得到遵守的结论。例如,管理层在评价是否遵守了“组织表现出致力于诚信和道德价值”的原则时,组织设立了顶层基调,评估了对行为守则的遵守,并及时指出有关偏离,但是没有正式定义管理层的期望和董事会的行为守则,即4个属性中的3个属性是存在并且有效运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认为该项原则得到了遵守。但如果某个关键属性不存在或者没有有效运行,则表明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缺陷。

(四)增加实体的实施成本 新框架可能因三个方面的原因增加实体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的成本。第一,新框架引入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属性。虽然与旧框架相比,新框架在内部控制要素和原则要求上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指南和具体要求层面,新框架引入了17条原则和81个属性。对于按照旧框架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实体,可能需要花费资源修改现有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以使其符合新框架下的原则和属性。第二,新框架扩大了内部控制报告目标的内涵。在旧框架下,报告目标仅仅涉及财务信息,意即实体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仅仅需要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在新框架下,报告目标不仅涉及财务信息,还涉及非财务信息,实体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不仅需要保证财务信息,还要保证非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一目标范围的扩大无疑将增加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第三,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由于前述两方面的原因,可能相应增加组织内部控制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和工作量,从而增加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

(五)对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新框架扩大了内部控制的实施范围,所以可能增加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本。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重新设计审计程序,以适应原则和属性的变化;需要扩大审计范围,以适应报告目标的变化;需要增加新的评价有效性的标准,以确定缺乏某一原则或属性对有效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吴益兵、李荣和徐臻真:《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后续进展》,《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财务共享内部控制范文5

一、内部控制视角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一)从内部环境看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内部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组织机构(如董事会、监事会等)、权责分配、战略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及社会责任等。企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其他内部控制因素的根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企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笔者主要以元数据和XBRL标准为例来分析内部环境对于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构建的要求。(1)元数据标准。在IT 环境下,企业的控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要求企业必须且尽快建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从组织机构还是权责分配或战略发展监督来看,在企业内部共享信息都是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而会计信息化建设就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信息共享,所以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但并不是说只要实施会计信息化就可以,如果没有一个标准体系也达不到效果,组织结构要求必须建设信息化的标准体系。随着管理幅度的增大、层次的减少,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共享的信息也被要求必须是从整体性原则出发,必须是规范、普遍和有统一标准的。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元数据标准,为企业收到的各类分布式的、多种类型数字化资源构成的信息资源体系提供数据整合和管理,使得这些信息和数据能够被普遍识别和检索,实现数据集中和在网络环境中实现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组织。如企业产品查询,不管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职工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利用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生产的车间名称,产品尺码或重量等标准来检索到相应的信息。虽然很难开发在所有领域通用的元数据格式,但在大多数关键领域能通用就基本能够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了。元数据标准的建立必须要本着整体性、结构性、一致性原则,以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的建立为核心。(2)XBRL标准。内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必须建立XBRL标准,该标准最初称为XFRL,是一种基于XML的企业财务报告语言,除了可以实现基本的财务报告编制、披露与分析资料等一次录入、多次使用外,基于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跨平台跨地区的信息传递、交换等网络传输,资料共享。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这种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经营管理信息,为财务机构准备、公布各种格式的财务报表、可靠地抽取及自动交换公开发行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标准化方法。无论从企业文化还是公司治理和战略发展,获取正确无误的财务信息,运用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都很重要,可见财务信息对于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企业获得的层次不齐的财务信息如何存储,对所有的财务信息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如何确定,财务信息的数据如何实现共享,财务信息如何整齐交换等,这些都关系着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必须有一个通用的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为异构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公共操作环境,又能为会计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实施环境,此时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XBRL标准应运而生。

(二)从风险评估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中风险预防与评估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内部控制中风险来源很多,如数据。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数据风险、财务风险、差错风险、决策风险、人员风险、以及很多不可控风险等因素。为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预防能够预防的风险,并尽力将不可控的风险降到最低,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元数据标准,使得在数据的获得、储存、输入、分析和决策整个过程都有一个标准,最终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必须建立XBRL标准,这对于财务信息与财务报告风险来说十分重要;必须建立会计信息数据交换的标准和建立会计信息安全控制标准,尽量减少会计信息交换中的风险和各种安全风险。

(三)从控制活动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实施的控制风险的活动,笔者以会计系统的控制活动为例来予以说明。会计控制系统要求企业必须要有一个规范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来管理,如果建立了标准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每一处程序都是严格按照标准,录入相应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那么这就会保证数据的标准性、规范性,同时也可以降低财务会计等一系列的数据风险。当然控制活动涉及领域广阔,应用广泛,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四)从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渠道以及内部监督机制,对于海量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和信息,如何才能筛选出有效的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交换和传递,以及如何识别,取得和报告并监督等问题都要求企业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使得元数据的获得标准化,财务信息、财务报表等的传输格式标准化,数据接口标准化,同时在内部监督下会计信息安全化。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

(一)元数据标准体系构建 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来说,财务信息对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要求数据的描述、标识、筛选要有相应的标准,那么元数据标准在构建时应该考虑从财务数据的采集和获取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标识,并要考虑在财务数据转换、提炼或者检索时让元数据来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将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定义为: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是指各类经济组织部门对其保存的“在其业务活动中形成或提供的有关财务、审计、税务和会计等的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数据的集合,经济分析、经济决策、经济监管等方面所需要的”且数量巨大、非标准化的财务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和挖掘时,采用的用以构建完善的财务信息资源数据仓库的规范的元数据标准。由于财务信息资源建设具有技术复杂、地域广泛和文化多样等特点,使得很多财务会计信息很难共享,这不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所以必须用财务信息标准化来解决此问题。在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框架和关键标准构建时,有以下方面的建议:要建立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技术体系结构,以此来规定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的总体架构;为了规定描述消息交换的格式,给出保证消息的可靠安全传输的具体实现方法,所以要制定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消息服务标准;为了使得主要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注册机制接口和注册服务被严格规定,所以要制定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注册标准;还要规定在不同文档中重复出现的构成文档的基本元素和元素的设计方法;制定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集成描述标准用来描述会计处理过程所必须提供的信息;定义会计处理过程语义标准,使企业会计处理统一,必须制定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过程标准。当然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领域内建立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的标准体系还应该重视以下内容的建设:重视财务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展专题性调查研究,促进国际元数据的交流和发展;促进财务信息元数据应用的技术推广;加强各类元数据的交换。目前,以IBM DL2.4为开发平台,以DC为核心集、多种元数据并存的元数据方案,根据基于XML/RDF的资源描述体系将各类数据封装在一起,统一了元数据的描述方法,并保证原始经济业务管路中元数据的完整性,提高了元数据之间以及与其他资源对象数据之间的互操作性。

(二)XBRL标准体系构建 内部控制各要素,尤其是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都要求建立财务信息、报表与分析资料的网络传输格式标准化,即要求企业必须建立XBRL标准体系,以降低信息交换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相关性和正确性,以此来有效解决HTML格式所造成的财务信息不能直接用作分析的困境。XBRL标准可以突破传统财务报告的定期模式,以实时、随时在线披露使得财务信息的及时性有所增强;由于可以自动地为财务信息加上标识,使得这些信息在被浏览器或其他工具进行编排或加工的情况下保持标识不变,这大大降低了因多次输入而造成的财务信息数据错误的风险系数;通过应用程序将任何格式的公开财务资料生成财务报告进行网上,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便于投资者做出科学的决策;利用XBRL在各项相关资料之间建立链接,能进一步与公司的审计轨迹资料库进行链接,提高核查效率,也有利于对会计的监管,有利于我国财务报告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构建XBRL标准体系时需要考虑的内容:一是制定和完善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总体框架,作为开发公共目标体系结构的基础并驱动系统的设计、采办和再利用。为了增强XBRL标准财务报告系统的可移植性、可扩充性、互操作性、可兼容性及其运行能力,可以通过成熟的解决方案和共享功能来降低研发成本和项目风险损失。二是建设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体系结构。平台建设是构建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要素,财务报告平台体系结构的设计既要重点考虑结构和行为,又要考虑影响财务报告体系建设生态因子。如审计、内控、人力的保障以及风险的防控,还要综合考虑诸如功能、使用、弹性、经济性、重用性、广泛性、技术限制、折中与审美等因素。以上这些因素既相互作用与影响又相互制约并直接决定着基于XBRL财务报告体系的质量与效率。三是为了保障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的实现,还需要从本行业自律、技术手段、基础设施、共享数据、行政措施等方面着手。根据美国GAAP准则,XBRL的分类标准见表1。当然,新建的系统要严格按照基于XBRL的体系结构和标准规范,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并同时兼顾编码、调试、运行和维护。通过制定XBRL分类标准,才可以促进会计真正成为会计信息生产、提供和表述的规范语言。另外,企业在进行元数据标准和XBRL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加强社会各界的学术交流,从目前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仍然是一个学术热点,每年一届的会计信息化年会给人们带来很多新的观点,也给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可以给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带来影响,也可以为企业会计信息化标准研发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来看,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为了降低风险,规范经营活动,统一数据输入、中间处理、信息输出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优化企业流程,提高效率并及时披露企业财务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决策,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其非常关键的一步。无论元数据标准还是XBRL标准的构建企业都应该全面考虑、认真思考、加强学习,从实际出发,努力制定出成本效益最好的一个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财务共享内部控制范文6

一、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评估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通常以此作为基础对二者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估,现阶段,内部控制审计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其中在研究中发现:随着内部控制在不断地恶化,审计调整也在逐渐地增多,这就使得审计调整对利润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内部控制评估阶段分配中审计资源在不断的提高审计的效率,这样就降低了审计的成本,最终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评估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的关系

1.审计的程序中进行分析。作为审计单位而言,不管是针对内部控制审计,还是针对财务报表审计,都需要在审计体系中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作为注册会计师而言,应该对财务报表编制方面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及测试,总结出内部控制设计的可行性,最终给出审计方面的意见与建议。通常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了内部控制问题,这就可以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有效的证据。

2.内部审计取证的方法研究。在内部审计取证方面,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审计结果,需要在审计意见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中主要是通过询问、观察、检查以及穿行测试等方法来获取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审计的证据,在会计体系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全面的运用询问人员,在测试中提高内部审计运行的可行性。

3.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不同。不管是何种审计形式,都体现出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评估与内部控制有关的风险,从中来评判风险的结果,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以及范围,为制定有效的审计证据做出有效、充分、全面的准备,在审计方法方面,注册会计师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当然不管是采用何种方法,在风险到西安审计理念的影响喜爱,都是在财务报表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就体现出了在内部控制整体风险方面,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并且将具体的措施放在层次控制中,做出报表具体认证,因此在内部控制审计以及财务报表审计中都体现了风险导向,这些基础都是为将二者整合做准备的重要依据。

由于这二者的目标不同,但是部分相同的审计程序以及审计方法中,就会产生一种知识溢出效应,其主要是指:知识外部性的效应。然而知识溢出效应产生于范围经济,其中范围经济具体表现在:知识的溢出,是指两种或者多种不同服务间因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带来的成本节约,还有契约型范围经济,主要是在降低成本中来获取契约型范围经济。

三、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重要性

将二者在整合中,能够促进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且相互之间可以利用审计结果,在整合审计程序中,大大地降低了审计的成本,最终实现了各自的审计目标。因此将二者整合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一是有效的降低了审计的成本。具体采用的是协同效应,在将资源共享之后产生的产品数量在增加同时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最终促进了资源的有效整合,这种状况下注册会计师就可以承担比单一审计要高的成本,收取两份费用的同时,完全符合成本效益,审计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二是审计目标的实现。尽管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在审计目标上有所差异,但是其共同的目标都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所以,将两种审计形式整合在一起,在审计资源整合、审计程序整合的过程中,审计目标也就变得比较明确的。三是审计质量的提高。不管是内部控制审计,还是财务报表审计,都需要注册会计师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审计人员,需要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发现,及时的做到规避风险或者是有效的加强薄弱的会计环节,倘若能够在将二者进行整合,这样注册会计师就可以利用一种审计中的结果来为作为判断另一种审计的重要依据,通常在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工作中,审计师可以在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中发现会计事项中的重大缺陷,决定财务报表审计实行性的测试结果。另外审计师在对财务报表中发现了重大的错报、漏报现象时,这就足够的说明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着质量问题,因此这两种内部审计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只有将这两种内部审计进行科学的整合,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样才能在企业会计领域的运行中及时的发现问题,最终做到降低审计风险,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结果。

四、二者整合对提高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影响

对于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来说,存在知识溢出效应,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必须要对内部控制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才能够对风险进行准确的判断与控制,才能做出科学的评估,从而提高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效果。研究表明:在审计工作中,在将二者整合的前提下,这就产生了知识溢出的效应比较大,在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中能够具体的体现出整合的程度,最终可以采用相同的审计方法或审计程序,实现对二者审计的目标。还有在整合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时间间隔来表示的,其时间间隔越短,二者的整合程度就越高。反映出该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就越高。在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的同时,该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整合的效果对于财务报表质量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