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会计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企业会计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企业会计准则范文1

一、会计稳定性概述

(一)会计稳定性的起源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0年颁布了《财务会计概念报告第二辑》,其中将会计稳定性定义为:为了对不确定性的进行审慎反应,努力考虑到商业环境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果未来支付和收到的两个估计金额有同等的可能性,那么使用较为不乐观的估计数就是稳健性所要求的。

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会计稳定性原则的定义这样描述:企业在进行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该保持一定的谨慎,不应该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高估资产或者是收益。

英国中世纪的庄园管家的工作中是会计稳健性原则最初的来源地,在英国中世纪庄园主的委托下对庄园进行管以及庄园的收益情况,在管理的过程中庄园的管家会保守的估计资产和收入,对未来不能出现的收入是不会进行乐观的估计,这样庄园管家既可以更好的完成庄园主的委托,又可以减轻自身的责任,在记账的过程中的谨慎性原则越来越被会计人所接受。

(二)会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009年全宏杰分别系统的从股东间契约、债务契约、会计准则变迁和管理者契约这四个方面对会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了大股东控制的负面影响;总经理持股的企业会计稳定性较低,代表了股东所要求的企业会计稳定性就降低了;会计稳定性和资产负债率是正相关的关系;企业会计稳定性会受到会计准则变更的影响。在对论文进行综合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企业会计稳健性的提升还是要依赖于企业内部治理的不断完善,并没有受到会计准则变更很大的影响。

2010年徐全华经过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会受到不同法制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稳健性程度较低,普通法系国家的会计稳健性较高。国家执法力度越大,会计稳健性就越强,影响会计稳健性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合同;政治风险和国家持股比例越大的国家,其会计稳健性就会越弱,主要原因是由于政治干预越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就会变弱。另外董事会结构与会计稳健性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外部懂事的比例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与内部懂事的比例有着负相关的关系。论文在控制了企业财务杠杆、市账比率、投资机会、诉讼风险、公司规模、期权计划等因素后,经过研究可以发现会计稳定性与管理层的持股呈负相关。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以及重要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属于私营企业,因为在我国建国初期反对私有制,就将这类企业称作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更好的发挥了自由市场的竞争力,较大的鼓励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活跃了市场,使得第三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经济基础,可以发挥出公有制经济没有的作用,民营企业在经营上有高度的自,减少了一些过多的干预,加快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我国民营企业主要融资方式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按照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期限可以分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一般来说划分的期限为一年,我们将所筹集资金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称作长期融资,例如发行的长期债券、银行长期贷款、市场的投资基金、企业股票的融资等等;对于筹集资金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下的,例如短期融资债券、银行短期贷款、商业信用等等。按照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有没有中介机构的标准来划分,可以划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如果没有金融中介的融资称作直接融资,例如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的债券、股票等直接向资金供给者筹集资金;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如果有金融中介的融资称作间接融资,例如银行贷款就是比较典型的间接融资方式。

(三)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1)信用问题。信用是当今企业长期发展的无形资产之一,是获取融资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为了较快的占据资本市场,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融资手段,但是在获取融资资金后,并没有按照融资前的约定,按时承担还款义务,这就导致了民营企业信用度缺失的现象,长期以往,必将使其陷入融资困难的境地。

(2)管理制度的问题。民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方式不仅仅要依靠技术优势,更要依靠规范的管理制度。但是从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管理制度的现状来看,大多数的企业融资管理制度不是很规范,尤其是在一些基础环节上的问题比较严重。例如,一些企业在融资管理制度中并没有明确岗位责任制度,使得员工的行为得不到规范,导致企业融资活动混乱。

(3)信用担保机构的问题。信用担保机构主要是为一些民营企业解决融资中的问题,信用担保业务可以认为是一种市场交易经济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营企业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国家采用一些宏观调控手段对其进行监管已经远远不够,民营企业仅仅依赖于国家财政担保的方式获取贷款已经不现实。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信用担保机构普遍存在着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导致了难以为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用担保。

三、民营企业债务融资、银行关联与会计稳健性

(一)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定性

会计稳定性表示了确认收益和损失的非对称性处理,也就是说与确认收益相比,需要更加及时和准确的确认损失,也可以理解为确认收益要比确认损失更需要保证,会计稳定性经常运用于股东、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等企业外部相关利益关联者。

从债务人的方面来看,为了掩饰可能发生的风险债务人很可能轻易和提前确认企业的收益,债权人并不会因此获取额外的收益,但是如果债务人能够及时的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予以确认,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据此作出明确的判断。债权人的资金会在契约签订后会转入债务人的账户,那么属于债权人的这部分的资金就会失去监管,也无法获知债务人的行为,这就导致了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发生债务人侵害债权人的道德风险发生。因此会计稳健性原则可以作为一种约束债务人的方式,可以避免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发生,降低了债务人的道德风险。

(二)债务融资、银行关联与会计稳健性

银行关联是指债务人企业中的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当前就在银行就职、或者有在银行就职的背景,银行关联人员有两个特征:具备金融技能和在金融界内有较高的声誉,如果民营企业具备银行关联很可能对债务融资和会计稳定性产生影响。

从债权人的方面来讲,本文认为银行关联与政治关联是有共同之处的,可以反映出企业的信用和声誉,可以为企业一些隐形的关系提供担保,会计稳定性与银行关联对债务人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只是实现约束的途径不同,会计稳定性可以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来体现,银行关联是通过帮助企业提升信用和声誉的方式来体现约束的。2011年邓建平经过研究后指出,银行关联可以作为一个声誉和信用机制,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关联获得隐形的担保,降低了银行对企业信息审核的力度。

从债务人的方面来讲,要向债权人取得银行贷款融资,其中必须具备的是会计稳定性,因此具备银行关联性的企业中,银行关联人员会帮助企业提升会计稳定性,约束企业的行为,使企业达到债权人放贷的要求,解决银行债务融资困难的问题。

民营企业会计准则范文2

论文参考文献提供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和可信的,论文当中引用的内容地方也要标注清楚,然后在论文的末尾在论文依次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列出参考文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小企业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企业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蔡青云.企业资源计划项目实施[M].北京:音像出版社出版,2006.

[2].何宁.企业资源计划(理论·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王文凯.企业信息化经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9.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5].张毅.企业资源计划(ERP)与SCM,CRM[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6].赵令家.企业信息化经典:ERP/PDM/CAPP[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小企业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小企业会计必读》国家税务总局教材编写组[M].中国税务出版社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财政部会计司[M].人民出版社

[3]刘波.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问题探讨[N].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03)

[4]任永平,毛丽娟.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国际现状与经验启示[J].会计之友.2011(20)

[5]黄雪菱.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20)

[6]陈杰.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刍议[J].财会通讯.2011(19)

[7]顾秋琴.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稿)》的几点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1(10)

小企业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杨帆.论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的利弊[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9)

[2]郑建仁.家族式管理的利弊分析及其制度创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

[3]张家明.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5)

[4]贾楠.浅谈我国企业家族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0,(10)

[5]张国友.《超市管理的十个关键问题》2007年7月

[6]王春丽.《中小型超市经营商品的价格问题分析》2009年

[7]江少华.《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5).

民营企业会计准则范文3

【关键词】规范;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随着民间资本的壮大及投资领域的不断扩大,民营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起来,有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成为创业板、中小板资本市场的宠儿。在解决社会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高新技术、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更多的企业,则是发展缓慢、管理粗放,甚至遇到市场的动荡则出现资金断流、经营困难而倒闭。这其中会计基础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规范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能提高社会的会计信息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部门、股东、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更新和完善,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会计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诸如由于会计人员核算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账外设账,编制虚假信息现象的存在,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所有的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都需要以规范会计工作基础工作为保障。

(二)规范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能促使企业内部进行有效分工和协作、优化资源的配置,使企业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产损失与损耗,能调动、整合企业的资源,指导企业制定自身的预算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在搞好企业自身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促进全社会的优化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

(三)规范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越来越高涨,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起来,根植于市场经济的沃土中,彰显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及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企业创新发展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特别是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求财务管理工作适应民营企业数量和经营规模的快速发展的需要。其中规范并加强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成为工作的出发点和需要解决的重要的问题摆在每一个民营企业的面前。

二、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及表现

(一)民营企业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不够重视

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的重视是抓好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核算的职责有着非常清楚的规定,即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以目前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分析,民营企业对会计基础的规范化工作还不够重视,大多数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以及会计专业知识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更难于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有些甚至成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始作蛹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企业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对财务会计工作的作用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会计核算工作是为财政税务等国家部门而设立,工作具有明显的被动性。一些企业纯粹为应付税务监管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不能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

2.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

未按《会计法》的规定设置会计机构、任用和会计人员,甚至还存在无证上岗,任人唯亲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开展。一些民营企业在社会上聘请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有的会计人员同时兼职于两家或多家企业,难以做到对企业的深入了解,无法有效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另外,有些企业聘用无会计证的从业人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会计核算难以规范化的运行、造成会计核算混乱、会计信息失真。

3.民营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建立和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造成核算中无章可循。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其制度不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些仅仅照搬照抄、形同虚设。突出表现在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不相容职务的设置不清晰,没有明确的授权审批制度和内部制约监督机制。

(二)民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十分薄弱

1.未依法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这是对设置会计账簿所作的基本规定。会计账簿作为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载体,其内容、程序等必须真实、完整。不真实和不完整的会计账簿,不仅不能如实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和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反而会误导会计资料的使用者,不利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

一些民营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经营理念不清,表现在会计核算上,则存在不依法设账,或者设置账外账、小金库或造假账现象普遍存在,这一方面可能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更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损失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2.未按规定进行账目核对、实物资产盘点工作

账目核对,即对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程序。《会计法》规定企业应定期核对账目、盘点实物资产,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表相符,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发生错误和舞弊。但是民营企业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中,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不高,账目核对工作十分欠缺,特别是账实及账证之间不相符合,彼此间的数量及金额相差较大。

3.未按规定办理会计人员离任工作交接工作

一些企业会计人员离任时,未按《会计法》规定的要求进行交接工作,造成责任不清,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给会计差错及舞弊的发生造成可乘之机,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安全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4.未按法规的要求取得合法的会计凭证

一些企业负责人守法经营观念淡薄,对经济业务不取得合法凭证或取得不真实的凭证,造成大量白条入账、虚假入账,使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准确、会计信息失真。

(三)民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是决定企业会计工作是否规范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由于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要求数量比较大,导致了民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四)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

1.缺乏内部审计监督

由于受民营企业发展阶段、规模的限制,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少内部审计监督的情况。一些企业缺少必要的职责分工,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使领导决策、会计核算及经济业务的执行缺少必要的监督控制。

2.缺乏政府监督

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财政部门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多局限于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有所放松。

3.缺乏社会监督

现阶段,民营企业尚未完全纳入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范围内,民营企业对外的会计信息未经过专业机构的鉴证。

三、规范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思考

(一)把民营企业负责人作为责任追究的主体

明确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单位负责人代表单位依法行使职权,应当对本单位的一切事务,也包括会计事务负责。许多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虚假,或者是由于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的结果,或者是因为单位负责人素质不高、疏于管理、监督等造成的。因此,加强对民营企业负责人作为会计主体的责任追究有利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提高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

1.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检查和考核制度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自实施以来,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教育形式的单一,会计人员主动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因此,会计主管部门要加强继续教育培训的组织和管理,避免培训流于形式,加强教材编写工作,分层次、分行业分别设置培训内容。

2.加强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管理

会计主管部门对从事会计工作者严格实行“准入”制度,以保证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对于一些单位任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严重违反《会计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扰乱会计工作秩序的现象,要对单位和单位负责人进行严厉的处罚。

3.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制观念、制度观念,以制度来约束会计行为,以制度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制度观念的建立对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一种“硬约束”。

(三)完善民营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内部监督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同时也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建立会计机构内部监督制度,其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民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即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是内部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内部牵制制度是指凡是涉及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不相容职务的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负责,以起到相互监督制约作用的一种分工制度。实行会计内部牵制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核对,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防止会计事务处理中发生失误和差错以及营私舞弊等行为。有些民营企业负责人认为实行内部牵制制度手续繁琐、程序复杂、需要配置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对内部牵制制度规定的必要程序人为简化;对会计内部牵制制度的作用认识不足和实际工作的不重视,影响了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甚至给企业和社会公众利益造成很大的损失。

(四)加强财政部门对民营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

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检查部门。在进一步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强民营企业会计基础规范工作中承担重要使命。财政部门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能指导、督促民营企业依法建账和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通过依法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对授意、指使、强令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账外设账等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的查处,在社会中树立规范会计核算、守法经营的良好社会风气。逐步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使会计监督程序化、制度化。

(五)发挥中介机构的鉴证和服务职能

民营企业会计准则范文4

(一)会计监督检查缺失、缺位 2011年10月8日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22号)披露:“各地财政部门检查发现违规问题金额470.99亿元,查补税款6.44亿元。部分企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执行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力,存在白条入账、假发票报账、会计账簿设置不规范、会计人员无证上岗、资产管理混乱、收入直接冲抵支出等问题;一些企业会计核算不实,为完成绩效考核目标调节收入利润,隐匿收益少缴税款,为获取银行贷款编制两套报表,编制虚假财务报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未统一核算、非税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专项结余亟待清理、挪用专项资金等。各级财政部门对检查发现问题,依法做出了严肃处理。”财政部门每年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单位都是有限的,而且是检查的重点是国有、国有控股或参股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注册会计师行业,对于大量没有国有资产出资的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大多没有纳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范围。尤其是对占企业总数97.11%的小企业的会计质量检查缺位问题在地方财政会计管理部门表现尤为突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部门对国有企业会计工作直接进行管理,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置身于财政部门的监督之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地方国有企业大多转型、改制为民营企业,从而,财政部门失去了对转型、改制后的民营企业的会计监督检查。现如今,虽然《会计法》赋予了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检查职能,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再想对转型、改制后的民营企业进行会计监督检查,民营企业已不买财政会计管理部门的账。在某市,当地财政会计管理部门拿着单位的介绍信到几家民营企业去调研《会计法》实施情况,结果,民营企业以“没有预约”、“经理没有交代”、“会计人员不在家”等种种理由予以搪塞,财政会计管理部门连民营企业的门都不让进。这种现象在地方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已是见怪不怪。各地政府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对招商引资重点行业或重点企业授予“政府重点保护单位”招牌,规定政府职能部门进企业检查,应报“环境办”、纪委监察部门审批,否则,企业有权拒绝、举报。地方政府“放权、让利”,“优化发展环境”,加剧了会计监督检查的缺失、缺位。各地方财政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仅局限于办几次培训班,对《会计证》进行年检,组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很少开展会计监督检查。

(二)地方会计监督检查人员不足、素质不高 在我国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部门主要是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和地方财政监督检查局及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地方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在省、市、自治区称之为会计处,市、区、县称之为会计科、股或会计局、会计管理局。在地方会计监督检查机构中,无论是财政监督检查局还是财政会计管理部门的人员一般定编只有十几人,甚至5、6人,要实施全面的会计监督检查,现有地方财政监督检查局及财政会计管理部门的人员严重不足。而且受人员编制的影响,有些地方无论财政监督检查局还是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几十年没有招录新人员,现有财政监督检查局及财政会计管理部门人员大多年龄老化,知识缺乏更新,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医院会计制度》等内容缺乏深入了解,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监督检查无从下手,监督检查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会计监督检查有职能,无手段 在我国,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监督检查的部门有财政、税务、工商、银行、民政、技术监督以及审计、国资委等,在这些部门中审计依法执行国家审计职能,国资委履行出资人权利,而税务、工商、银行、民政、技术监督部门实施监督检查职能都是通过相应的证件或权利证书而履行其职能,如工商部门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税务部门有《税务登记证》;银行有《贷款卡》、《银行开户许可证》;民政部门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技术监督部门有《组织机构代码证》。而且《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及《贷款卡》每年都要年审,《税务登记证》也要定期年审、换证,并且税务部门还向企业派驻有税务专管员,但是财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能时,却没有相应的证件或权利证书,也没有专管员,尽管《会计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同时,该法第32条明确规定:“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一)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三)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四)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会计法》赋予了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权利,但财政部门有职能,无手段,财政部门到民营企业去实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民营企业可以找各种理由搪塞,不让财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财政部门也奈何不得,财政部门在会计监督检查中处于尴尬境地。2011年10月,湖北省财政厅结合开展《会计法》执法检查及组织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暴露出的问题,在以《会计法》为准绳的基础上,对《总会计师条例》、《会计工作基本规范》、《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省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湖北省实施〈会计法〉办法》、《湖北省会计建账监督管理办法》、《湖北省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办法》、《湖北省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办法》等20多个相关法规制度、地方规章、办法进行收集整理,出台了《湖北省会计管理基本规范》,该规范共8章40条,形成了一本涵盖会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20多部法律法规内容在内的“浓缩”的基本规范。该规范实施半年后,该省某市的财政会计管理部门随机到市内20多家企业去调研《湖北省会计管理基本规范》的实施情况,结果知道该规范的只有几家企业的会计人员,而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不知道有该规范。由此可见,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检查不是再实施什么规范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已实施的会计法规如何贯彻落实的问题。当前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十分薄弱,应当建账的单位不建账或账目混乱,不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使用凭证和账簿、编制财务报告;有的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有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账真算,真账假算,编制多套财务报告,造成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转移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等非法目的。《会计法》颁布实施28年来,会计工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如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融合,将来90%以上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如果法律赋予会计监督检查职能的财政部门再不能对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实施会计监督检查,那么财政就只有收入分配职能了。

二、创新会计监督检查体制,重构会计监督管理模式

(一)创新会计监督检查体制 当前,我国财政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其基本职能,但是在财政监督,尤其是在财政会计监督检查方面职能比较弱化,虚位、缺位现象比较严重。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强化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职能,就必须创新财政会计监督检查体制。创新我国财政会计监督检查体制,就是要对现有的地方财政管理机构进行改革,将地方财政管理机构划分为实现宏观调控职能和实现监督检查职能两大系列,如将地方财政预算、国库、国际、金融、社会保障、条法税政处划归宏观调控系列,将地方财政监督检查局、行政政法、科教文、经济建设、农业、农村财务、企业、绩效评价、投资评审、综合及会计处划归监督检查系列,组建包括财政监督检查局、行政政法、科教文、经济建设、农业、农村财务、企业、绩效评价、投资评审、综合及会计处在内的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局,或者对除财政监督检查局之外的机构进行“瘦身”、“剥离”、整合,将行政政法、科教文、经济建设、农业、农村财务、企业、绩效评价、投资评审、综合及会计处的会计监督检查职能划归新成立的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局。在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局内部设置相应的检查机构,并配备相应的财政专管员,业务除接受上级财政部门指导外,日常负责对地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定期报送财务报告的收集、审核、汇总、评价,定期对单位实施会计监督检查,全面履行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职能,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局对单位的会计监督检查应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局内部应加强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监督检查队伍素质。

民营企业会计准则范文5

一、民营企业财务现状

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它的财务就成为了敏感的区域。由于企业内外的环境,企业家都不愿将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透明,也将财务部门纳入自己最核心的位置之一,不论在其观念中、机构设置还是在人员的任命中,都很不规范,这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民营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不规范。民营企业基本都是家族性企业,这往往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很不规范,企业靠亲缘关系维持着企业的运行,造成了家庭“大锅钣”。公司的各个股东之间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制衡机制,难以形成有效制约,产权结构不合理,资本、风险与决策权高度集中,管理缺乏规范。甚至在有些企业中,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企业的财产就像银行的“活期存款”一样,可以自由存取,这种严重的不规范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财会队伍素质偏低,法律法制管控缺失。理念陈旧、法治意识淡薄和成本因素三者互为影响,致使会计核算在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中地位的边缘化。民营企业的财会队伍概括起来一般为老板、内设财务人员或记账及兼职财会人员等。民营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大都为家族成员,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会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一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凭感情、义气办事,在进行企业重大经营战略决策时,很容易用亲缘和血缘代替依法办事、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也存在有一定水准的聘用财务总监等人员不得不对老板、税务、银行各做一套账表的做法。

3.财会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层次低档。在民营企业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不设账,以票代账,或者虽然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一部分民营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张冠李戴,无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收入与费用不配比;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方式记账等等。理财观念滞后,理财方法落后;财务人员习惯地一切听从老板,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规范等。

4.内部控制监督不力,现代财务理念缺乏。一是企业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财务清查、财务审核、风险管理等基本的财务管理都没有开展,重钱不重物的现象突出;二是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已是部分民营企业的通病;三是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现代化财务会计核算方法改革

1.传统财务会计信息的改进。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这就客观上要求会计制度改革,并建立资本金制度,实现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确保各产权主体权益的实现,从而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报表的可靠性,不仅数据要真实准确,所反映的内容也要确凿及时,更要做到决策者仅凭借报表就能了解和认识当下行业的现状、企业定位和发展走向。会计信息改革不仅在于对已有生产经营活动的“观念总结”,而且要能反映经济活动运行状态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2.传统财务报告的改进。传统财务报告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如确认计量偏重于有形资产,而忽视对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价值的确认和计量。特别是财务报表,传统的财务报表模式对财务信息视其能否认定为基础。现代企业财务核算中我们应当重视报告的信息来源,改进财务报表在企业报告中的作用,强调对无形资产,预计负债,预收账款等事项的关注与建议,而对固定模式下的正常业务,更多的应该转型为有效控制。

三、现代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民营企业会计准则范文6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目标 会计制度

一、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

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具有业务简单、基础工作薄弱等特点。

(一)业务简单

小企业的规模较小,经营业务范围普遍较窄,业务类型较为单一,其会计工作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日常运营管理、对外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等较为单一的经营活动,相对简单,难度不高。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目前我国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居多,企业老板对会计的基础工作不重视,认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中很多数据意义不大,仅关注自认为最重要的指标,如利润。这种认识和偏见造成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会计工作质量不高,达不到会计工作的真正目的。

二、小企业会计的目标

满足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会计信息需求是小企业会计的基本目标。小企业不对外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利益相关者数量较少,对其会计信息需求也相对简单。小企业会计报告的主要报送对象有内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如税务机关、融资机构以及工信部、国家统计局等。

(一)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

1.税务机关

不论规模大小,税务机关都要求企业定期申报纳税。税务机关需要通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来考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此核定企业的应纳税金额。

2.贷款银行及担保机构

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对小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十分重视,尤其关注小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因为它能为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提供企业偿债能力的相关信息,这也是提供资金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3.工信部、国家统计局

此外,工信部和国家统计局也会不定期地对小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有所需求,虽然需求较少、频率较低。

(二)内部会计信息使用者

小企业的会计对企业自身而言,作用更是不容小觑。会计工作的进行能使企业管理者更清楚地看到企业的经营成果,随时随地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盈利情况调整战略,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最具说服力的依据。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现状

(一)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工作在总体上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配套机制不健全以及新旧准则的交叉使用等。

1.会计信息失真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小企业并未严格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部分小企业的记账凭证不及时入账、依据企业自身效益的需要随意变更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合理、列报虚假的收入金额、虚报利润或亏损、不设账簿或是设多套账簿,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配套机制不健全

我国小企业会计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配套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授权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来督促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合法高效地进行会计工作。

(二)我国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87%的小企业没有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完全没有达到其制定的目的,实施效果很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制度本身不完善

从《小企业会计制度》自身来看,制度本身没有充分考虑到小企业的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没有针对其需求来完善制度。例如,该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协调。小企业的最大的外部信息使用者是税务机关,小企业为了纳税申报需要进行大量的纳税调整,为其财务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该制度并没有规定需要强制执行,只是为小企业提供了一项选择,这样,小企业考虑到转换成本会继续执行原来的会计制度;该制度未作出衔接规定,对首次执行该制度的小企业会计处理问题未予以说明,给小企业带来困扰;该制度颁布实施一年后,就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与社会发展情况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该制度自身的缺陷进一步扩大,导致其实施效果不甚理想。

2.制度的执行环境不佳

首先,该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到位,不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占总数的73%,充分说明该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不到位,制定准则的整个程序不够完善,只重视准则的制定成果,而忽视了后续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缺少与税务部门等相关机构的配合。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后,税务机关对小企业的纳税申报没有提供其专门的申报表,大大削减了该制度的执行效果。

3.小企业对自身定位模糊

从小企业自身来看,目前小企业对自身定位模糊,而且一些小企业处于成长期,资产在不停变化,人员的流动性也较高,部分指标在界定标准边缘上下浮动,为企业对自身的定位造成一定困难。此外,小企业的内控制度并不完善,很多小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做不到重要岗位的职责分离,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不重视,这也加大了该制度的执行难度。

四、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路径选择与对策

(一)会计准则发展的路径模式

1.渐进式

渐进式的路径模式是指会计准则应该按照准则体系之间的内在结构和关联性有梯度、分层次地逐步展开。这种发展路径的模式强调“平稳优先”的原则,尽量通过循序渐进的变迁模式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于准则变迁导致的混乱和损失。此模式比较符合目前我国的会计工作状况,使日后小企业能够比较容易地从小企业会计准则转向企业会计准则。

2.突变式

突变式会计准则发展路径是指在很短时间内废除所有的旧准则而采用新的准则体系。与渐进式发展路径不同,突变式发展路径采用的是一种大爆炸式的改革思想。主张这种会计准则发展路径的国家主要是欧洲的大多数国家。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建议

1.与企业会计准则合理有序的衔接

如果小企业会计准则顺利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将是当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两大主体。二者适用范围不同,为了便于企业的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应避免交叉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但是,实际执行情况难以预料,一旦出现了一些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日常性业务,则应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条款。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要做好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衔接工作。

2.建立健全小企业的配套机制

《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效果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小企业缺乏内部监管机制,因此财政部在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建议建立一套相应的会计监管体系,督促小企业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提供坚实有力的后盾。

3.改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环境,加强宣传培训

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执行环境不佳,宣传和培训的力度不够,很多小企业根本都不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如果不想重蹈覆辙,就应该加大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我国小企业数量繁多,可以通过报纸期刊等媒介让小企业对该准则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再由各级财政和税务部门及其他相关中介机构组织对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 狄灵瑜.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思考[J].财会月刊, 2011(1)

[2] 滕寒梅.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0(5)

[3] 刘霁.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J].会计师,2010(6)

[4] 万红波,刘春燕.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问题探讨——基于IFRS FOR SMEs的启示[J]. 财会月刊,2010(17)

[5] 坍檀.小企业会计准则,何去何从?[J]. 财会学习,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