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心得

财务共享心得范文1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跨国企业;集团公司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形成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业务类型不断增加,企业兼并收购层出不穷。分公司、子公司的多个财务机构使财务人员冗杂,运作成本增加,企业资源浪费。一些企业集团逐渐以意识到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财务转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满足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所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被许多跨国企业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推行。它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固定资产、薪资、费用报销、财务报告等业务的处理。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意义

1.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有效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和其他费用成本。将财务事项集中处理后,原来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人员会被精减,这直接可观的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如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选址在一个薪资水平较低的地区,那么成本降低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施行部门设置扁平化,财务工作网络化、结算支付电子化、档案管理一体化,这些都能缩减费用,提高财务核算工作效率。

2.提升管理质量

企业施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是为了提升管理质量,让企业的运作更加畅通有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中核算业务,内部分工明确,使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在此管理模式下,财务处理被分成几大模块,每个模块分成若干个岗位,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只需处理一项或几项固定的工作,这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降低了不少,使公司管理层能把精力集中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更多的财务人员从会计核算中解脱出来,为公司业务部门经营管理的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支持。

3.便于财务数据汇总与管控

在企业集团中,分散在全球不同国家的分支机构财务组织是相对独立的,没有统一的财务集中管理平台,各分支机构会计流程、业务处理规范、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差异性,使集团财务总部很难得到精确的财务数据,由此信息将会滞后,给集团总部汇总和监管带来困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对所有分支机构采用相同的作业管理流程,实时生成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信息,这样管理层就能清晰直观地看到企业的财务数据,为企业提高财务管控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后存在的问题

1.财务核算标准不一致

国际化进程使分支机构与总部在依照国内和国外不同会计制度和税法要求的情况下,财务核算出现差异。在现代企业中,有些区域虽然实现了集中核算,但大部分区域仍然是在当地经营范围内成立独立的核算机构,以满足企业在当地立足和开展工作的需要,这造成核算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发生。国外分支机构的财务部门按照国外的会计准则和税法要求进行财务核算,这与在中国总部的企业,依照国内会计准则和税法制度所获得的账套存在差异。

2.信息致据安全存在隐患

财务服务共享中心的数据是依赖于信息技术为平台创建的,因此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些数据对于平台中某些角色来说可以修改,但对于其他角色来说只能查阅,甚至无权限访问。若权限一旦设置有误,则会导致一些未经授权角色进行查阅访问、未经批准的信息散播、数据损毁遗失等情况的发生。当然还有网络病毒的入侵、网络安全技术存在漏洞、个人保密意识不强、数据备份不充分等,也会使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人员流失率提高

在一些企业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被定为与原财务部同一级别机构,这样服务中心的员工就不会沦为弱势群体,但在另一部分企业被定位为原财务部下属机构,那么其员工很可能沦为弱势群体,造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离职率较高。此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庞大的、年轻的团队,他们日常从事着大量重复性的工作.长时间保持一种工作状态势必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及情绪的波动导致员工离职。

四、建议和对策

1.统一财务核算标准

为了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有效运行,集团企业需要制定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在集团的分支机构推广使用,以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汇总到口径一致的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要对各地分支机构进行统一培训,使其掌握新的统一标准,为财务共享中心的施行奠定基础。此外,还应对分支机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IT严格把关访问权限,加强日常维护

IT应对数据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根据共享中心中各角色的职能仔细划分其权限,避免某些角色未经授权就可以随意查阅或修改与其职能不相关的数据。同时企业应建立和完善查阅审批控制,对确实需要查阅的角色进行授权审核,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此外还要加强网络的日常维护、员工的保密意识,对数据信息也要定期备份保存。

3.健全员工福利保障体系、加强团队建设

首先,企业应健全员工的福利保障体系,使员工的劳动价值得到实现,从而达到心理的满足。其次,要加强其业务及素质培训.提升员工自身价值,使他们不断成长。第三,企业应有意识地安排职工轮岗,给员工带来工作的新鲜感。在员工取得多种技能的同时企业也能挖掘各岗位上最合适的人才。第四,企业应加强团队建设。经常有规划、有系统的组织活动,并随着共享中心业务的变化不断调整。

参考文献:

[1]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0).

财务共享心得范文2

关键词:公司法 财经问题 启示

于2006年1月正式实施的《公司法》(以下简称2006年公司法),是对1993年制订的公司法进行的比较全面的修订,修改范围广泛,涉及内容丰富。《公司法》的修订直接影响到了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对于公司而言,财务会计工作不仅关系到公司经营者的决策,而且还关系到公司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公司职工以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这些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直接受到公司财务信息的影响,因而公司法的修订使会计信息的获得行为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

公司出资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对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要求有所降低

有限责任公司由原来的按照行业分别限定,转为统一降至3万元。另外,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也由原公司法规定的1000万元降到500万元。公司设立门槛的降低,有利于公司在创立期的筹资活动。而原《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额规定过高,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社会 经济 的 发展 和创业的欲望,也使公司在创立期的筹资较困难。

(二)允许 企业 分期出资

原公司法中要求的注册资本为实缴出资额或实收股本总额,而2006年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5年内缴足注册资本,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方式设立的首次认缴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在以后两年内缴足即可。因此,在财务会计上要区分“认缴出资额”和“实收资本”的区别。另外,企业对于未缴纳的资本额要进行催缴,必然会引起费用的产生,这部分的会计处理给财务会计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三)出资的形式更加随意

原《公司法》把出资形式明确限定在货币、实物、 工业 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五种财产形式。而修订后的《公司法》不仅包含实物资产,还包括非货币资产、债权、股权,均可以作为出资形式,使出资形式概念的涵盖范围更加宽泛。另外还规定非货币资产的出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既鼓励闲置资产的再投入,又激励了技术人员的投资热情。而这一点必然会引起对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劳务、商誉、信用等资产的禁止性规定,又在实践中带来了新的问题。

(四)对筹资管理的影响

2006年《公司法》中规定:“国务院可以对公司发行本法规定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股份,另行做出规定。”这在理论上为股份公司发行优先股提供支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同股同权,从来没有发行过优先股。依据2006年《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可发行优先股,利用优先股股东一般不能在中途向公司要求退股,对股份公司的重大经营无投票权等优势来筹资。

(五)扩大可发行公司债券主体范围对债券筹资的影响

2006年《公司法》关于发行主体的规定,修改了“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可以依照本法发行公司债券”的规定,只要符合证券法、公司债券发行办法规定条件,均可以发行债券。 这意味着现在只要符合2006年《公司法》规定的公司,都有可能成为发行公司债券的主体。发行主体的扩大,有利于体现市场的公平竞争,对公司发行债券筹资带来一定的便利,使得筹资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选择性也得到增强。

公司投资管理的相关问题

投资限额的修改对公司对外投资的影响。2006年《公司法》删除了原来投资额不得超过净资产50%的限制,留给公司章程自行规定。在保护交易相对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的前提下,有利于公司的投资活动,使得公司投资自主决策的空间增加了。

投资对象的修改对公司投资活动的影响。2006年《公司法》第十五条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修改了原公司法“公司可以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规定。这一修改条款放宽了公司的投资对象,使公司的投资范围得以扩大。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2006公司法要求公司对外投资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新增设立一人公司的修改对公司投资活动的有利影响。原《公司法》不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公司法》则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 自然 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者法人独资,并在公司营业执照中载明。”这表明,公司可以单独投资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但本身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除外。而对于公司的对外投资,《公司法》修改后又有一个新的投资方向可考虑,尤其对那些投资创办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后希望完全控股的公司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投资选择。

公司的股利分配问题

修订后的《公司法》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但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公司分配红利时,应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或约定比例分配股利。 在股利分配的规定上,贯彻“无盈不分”的原则,即公司当年无盈利时,原则上不得分配股利,否则,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给公司。

至于股利分配的比例,2006年《公司法》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自治权,规定中允许股利分配比例与出资比例不同,认可股东之间的协议安排。因而投资者收益的确认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股份比例为准,二是以约定比例为准。

2006年《公司法》股利分配条款的变化,给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编报带来影响,与此对应的企业财务通则、会计准则相关方面也会相应的做出改变,合并财务会计报表的范围将会扩大。

关于利润分配问题

(一)法定公益金不再提取

2006年公司法取消了公司按税后利润5%~10%的比例提取公益金的规定。与此相适应的财务会计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应调整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方法,取消了“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和“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科目;另一个是对于过去若干年来累计形成的法定公益金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即对于公司原计提的法定公益金应该采用追溯调整法冲销原来计提的法定公益金。

(二)进一步明确资本公积的使用范围

新的《公司法》第169条对资本公积金弥补公司亏损做出了禁止性的规定,规定公司不能将资本公积作为弥补亏损的来源,杜绝了公司操纵盈余管理的漏洞。其理由是资本公积不同于盈余公积,其来源是公司股票发行的溢价款、接受捐赠等收入,而非公司的利润或盈余,因此,从理论上讲,资本公积不应用于弥补公司亏损。一般只作转增资本之用,相应的会计处理也会有所改变。

从 会计 角度看,公积金包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两部分。新的公司法明确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限制了亏损弥补的资金来源,规范了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也解决了实务中对公积金弥补亏损的词义游移。

财务共享心得范文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e Shared Service Center)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一种典型的集中式管理模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方式。它通过在企业内部成立一个部门,采用信息化和流程化的手段,将分布在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会计业务集中到一个会计中心进行处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管理目的。通过这种方式,这样既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性、结构统一,同时又能够达到规模效应,不需在每个公司和办事处都设会计,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运作成本。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益处

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中的建立,共享服务的意义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成本节约目标,给企业带来了更广泛意义上的高水平服务。

(一)业务流程标准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更加方便地对施工企业的各项制度、各种操作流程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对于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数据信息等确保一致性和标准化,提升企业的管控水平,降低企业的风险。

(二)规范财务行为

较之之前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的“去职能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将管控模式立足于财务领域和职能,而且还在提供标准化财务共享服务的同时考虑企业集团内部其他准业性财务管理的要求,用后续共享服务的流程取代了原有的分散流程,在确保原有财务管理和内控职能的基础上,更好地承接、融合了其他财务行为。尤其对于集团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统一基础数据,增强数据准确性,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为建筑施工企业搭建起一套完整的、标准的信息数据体系用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

(三)强化资金管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实行财务集中,通过统一业务标准、优化支付流程、集中审核等实现了资金从外延管理到内涵管理、从静态监控到动态监控的转变,实现了企业资金的集团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

(四)规范税务管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将税务进行集中,成立专门的税务小组来处理税务问题,或是在企业内部构建一套税务管理软件系统,在现有涉税业务数据实现共享的基础上,规范和加强了企业的税务管理,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对涉税业务事项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控和分析,规范了施工企业的涉税业务管理工作,降低了涉税管理成本和风险。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施工企业应用现状

鉴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给施工企业带来的诸多益处,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始探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之路。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推行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施工企业角度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员工队伍建设问题

施工企业内部部分人员受传统思维束缚严重,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评价褒贬不一,影响工作效率。第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程序过于机械、单调,员工容易产生疲劳和厌烦,每天的工作就是通过电脑软件进行简单操作,操作流程之前已经确定,使用起来较容易,这种机械工作使得一些员工工作怠慢,致使工作质量下降,对于人才培养极其不利;第二,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从下属子分公司调配过来的,之前从事的一般都是财务工作,熟悉共享中心工作比较容易。当业务流程简单化、标准化后,大量岗位减少所造成的人员安置和分流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二)业务流程问题

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规章和制度上只是流于形式,标准化程度很低,不能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并且存在很多重复性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共享中心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一些施工企业员工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管理的认知很缺乏,有的甚至就是一点不理解,调研和改进只好单独进行,改进方案很难进行有效执行和推进,更不要说能提出一些业务优化需求。

(三)组织架构问题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是建立即万事大吉,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要有所改变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组织架构方面,为使业务流程更具标准化,其调整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影响组织架构的优化,其一是组织架构的优化受业务或系统流程的优化影响;其二是组织架构的优化受战略目标的调整影响。

(四)信息化整合水平问题

?M管施工企业中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释放了财务人员的部分时间和精力,使得企业的整体财务数据能够得以集中处理,但信息系统的整合能力仍然不足。虽然在建立和完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同时,很多施工企业也逐步建立起了涵盖人力资源管理、会议资源管理等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但这些平台与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并不完善,各部门之间仍然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这样便不能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施工企业战略的促进作用。

四、新形势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创新

(一)财务预警功能

当下多数财务软件都具备预警功能,在新形势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软件也不应例外,应当可以进行信息收集、预知潜在的财务危机、控制发生的财务危机、避免类似财务危机再次发生,甚至可以提供对策。这需要在财务共享中心系统中录入大量初始信息,并可以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归类,以此作为分析比较的基础材料。当数据出现异常,与既定数据不一致时,可以及时自动进行提示,并一直跟踪,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并自动作为案例进行归档,在此过程中,系统也可以给出一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或对策,供财务人员或者决策者进行参考。

(二)数据分析功能

目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软件缺少数据分析功能,不能对同类或者区域内数据进行对比,这样不利于财务工作者对相关数据进行提炼和总结,很难及时向企业决策者提供重要信息。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软件应当设立单独数据分析窗口,在软件后台可以对同类以及区域内项目数据进行时刻对比和分析,并将其对比和分析结果以表格报表形式显示出来,相关财务人员可以随时进行查询和下载。

(三)业务协同功能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核心功能是支撑业务流程的扩展,因此应当通过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梳理,规划出适合企业应用的综合性业务流程,各业务模块之间数据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财务信息一体化,FSSC平台既要承载企业的财务请款、财务审核、账务报销等工作,又要满足各组织经办人的提单、业务审批、财务审核等。对于运作初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只处理流程性业务,对重大决策类工作放在集团财务部进行,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可再增设风险控制部、咨询服务部等。

(四)资源配置功能

共享经济的核心,就是让信息对称,提高信息匹配效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通过财务与业务良好的互动,通过集团与下属分子公司的联系,利用延迟接受算法,为市场的中心调度制定规则,将不同区域内的闲置资产等重新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整体资产的运行效率。

财务共享心得范文4

关键词:概述 建设与实践 未来展望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企业的财务管控能力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多的得到国内大型企业的借鉴和尝试。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与概述

1999 年,摩托罗拉公司“亚洲结算中心”选址天津,标志着财务共享中心正式在中国落地。

财务共享服务是将分散的、重复的财务基本业务,从企业集团的成员单位中抽离,集中到一个新的财务组织统一处理,这个新的财务组织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它依托信息技术为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为企业节约成本、创造价值。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财政部2013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明确要求:“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些规定为我国企业探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提供了政策支持。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实质上是流程的再造、组织机构的再造、信息系统的再造、人员的再造,甚至是观念的再造。

(一)观念再造

实施共享服务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有效的管理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这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经理和工作人员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财务人员应该打破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理念,适应这种组织的变革及分工的重置,顺应现有的财务会计职能向管理会计的延伸。

(二)流程再造

财务流程的梳理主要通过对现有流程进行整理、分析并优化设计,流程的设计要细化到部T的具体岗位、具体节点,明确每个节点的目标要求及责任人。通过集中,把复杂的工作变得更简单、更标准、分工更细,相当于将财务流程变成了“流水线”,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则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人”,从而实现了财务工作的规模经济,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

(三)组织机构再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改变传统财务的组织机构格局,把全集团财务人员集中起来组建成一个“战略、业务、共享”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模式。

(四)信息系统再造

在整合信息化平台中,理想的技术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1、ERP系统

支持端到端的业务流程;流程自动化,尽可能地消除手工作业;系统的部署能满足跨地域经营;支持自助门户和交互中心,能方便与客户、供应商、员工和合作伙伴进行业务协作。

2、网络报销系统

改变传统纸质报销的低效率,员工在线填单和跟踪单据状态,业务领导在线审批业务真实性,财务在线集中审核财务合规性,与影像系统集成,实现审批过程无纸化,与预算管理系统集成,实现预算事前控制,与资金管理系统和银企互连系统集成,实现集中、在线支付。

3、影像管理、电子档案系统

实现票据信息采集、影像传输和电子档案的集中管理,主要解决票据实物流转的问题,将传统的纸质报账单据转化为电子化的影像文件,实现电子影像资料与原始资料的自动匹配,对会计凭证匹配的电子资料、实物资料统一管理,并对实物档案在库房的位置实施精确管理,实现会计档案调阅、审计的无纸化。

4、资金管理及银企互联系统

包括资金计划管理、银行账户管理、票据管理、资金调拨、资金监控、对账管理等,与银企互联对接实现资金集中、自动支付,通过信息回写与核算系统集成实现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提升信息和数据价值,提高对账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五)人员再造

基于共享业务而设定的岗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再像从前那样全面,现有的财务人员素质可能高于或低于某些岗位的素质要求,如影像扫描岗位不需要学历、财务专业水平有多高,但要工作责任心强;再如财务报表岗位不仅需要财务专业水平较高,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等。整个FSSC团队的人员素质要求呈现阶梯状。

三、共享经济的未来展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成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仅仅是完成了第一步,未来还会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一)共享边界扩展

财务共享中心不仅要覆盖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而且还要能涵盖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比如供应商、经销商、商等。对内,共享服务中心要和企业的各种系统,包括ERP 系统、预算系统、资金系统、OA 系统等进行集成;对外,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和银行、商旅,甚至是税务系统进行集成。

(二)多终端应用

移动终端的普及正在使移动报销、移动预算、移动审批等成为趋势。比如“每刻报销”系统,不仅支持移动报销(只要有手机信号就能提交报销申请),还能与携程商旅、滴滴、支付宝等终端进行对接,报销数据自动选择上传,实现免票报销。

(三)“步入云端”

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后,将产生海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都需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如果仅仅靠企业自身增加设备和人员,不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而且,也会阻碍财务共享中心的升级换代。将财务共享服务和云计算相结合,无疑是未来财务共享服务发展的方向。

(四)FSSC市场化

目前国内大部分FSSC对内尚未实施市场化,但已有22%实现了向利润中心的转型,市场化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满足内部财务职能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开始由职能模式向市场模式转换,探索向一线收费以及对外实行外包服务签订服务水平协议的新方式,成为真正的利润中心。

财务共享心得范文5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财务核算工作 会计业务流程

自2007年1月1日起,各上市公司开始施行新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际贸易全球化的趋势,是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趋同的重要体现。在为企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对财务核算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关于新会计准则的内容

新会计准则是由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等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非)金融类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三大层次组成。它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原则,对资产、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对会计准则、目标的适用范围及一般的会计原则进行了调整。同时,引入了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的部分概念,并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例如在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与确认”概念时,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进行了调整,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二、对财务核算工作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公允价值的引入真实反映了企业资产价值

公允价值是会计模式的一种,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应用广泛。以非货币交易为例,在新准则未实施前,该项收益直接计入资本公积金。而在新准则实施后,该项收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有利益企业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及经营效益。

2、投资性房地产的引入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产

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投资性房地产概念,对其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单独核算和列报。较之于传统的核算方式,降低了企业资产流动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结构。

3、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不断扩大

新会计准则未实施前,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仅限于使用专款构建固定资产。而新会计准则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进行了重新确定,将存货及投资性房地产也纳入了资本化的资产范围,这对改善企业的资产状况、增加企业投资的信心有着重要作用。

(二)负面影响

1、财务状况稳定性变差

以新准则关于借款资本化的处理为例,我们不能否认该项措施带来的正面经济效益,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极易引发企业借款的盲目性,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加其资产负债率,如果该企业在后续的经营中对借入资金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将会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从这个角度看,新的会计准则会造成企业财务状况的波动。

2、财务安全性受到影响

由于新旧会计准则并存的局面仍未得到破除,财务核算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虽然新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会计行为的约束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计专业人员在办理业务时,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这些都威胁了财务的安全性。

3、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受股市波动影响大

上市公司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的金融资产核算由现金、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四部分组成。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交叉持股的现象。因此,当股票金融市场出现波动时,企业受益也将受到影响。以08年为例,08年伴随着我国股票市场从6000多点跳水至1664点,企业的业绩也呈直线下滑趋势。

三、针对新准则对财务核算工作产生的影响提出以下对策

(一)与时俱进,改造并创新会计业务流程

各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新会计准则取代旧的行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制度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并充分认识到该准则对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可通过在财务部门开展关于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技术和素质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从人力上保障财会工作的准确运行。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应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循序渐进,适时调整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流程,或借鉴其他新会计标准运用较好企业的经验,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符合新准则要求的财务核算处理方法。以此,达到维持企业财务稳定性、安全性的目的。

(二)顺势而为,适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

1、以新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合并的处理规定为例,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更正原有的经营策略,将直接制约本企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企业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新会计准则中与本企业相关的内容,并制定科学、规范、可操性和执行力强的企业发展规划,以此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财务报告是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制定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笔者认为企业应充分认识新标准下财务报告分析的作用,并将新标准纳入企业财务报告流程,以形成具有规范性、完整性的财务报告体系,保证企业经营策略制定的科学性。

(三)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采集机制

建立科学、完备的信息采集平台。该平台主要用于采集涉及新标准规定的与公允价值、资产价格、利率等有关的数据。也可派专人负责记录这类数据的跟踪处理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企业参考依据进行归档。同时,不断完善信息收集渠道,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更加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财务核算工作产生的影响有利有弊。各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在新会计标准实施这一大背景下,创造出适合本企业发展、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财务核算流程,实现本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财务共享心得范文6

【关键词】 大数据; 云会计; 财务共享; 影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2;C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0-0129-03

一、引言

大数据、云会计[1]时代的到来,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多年积累的结构化数据为核心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挖掘与价值发现,能够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转型与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集团企业和各个分子公司共同、重复的业务集中到共享中心进行统一处理,通过标准化和流程再造,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2]。影像管理系统作为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的重要信息系统,通过扫描将纸质单据生成电子影像,以影像信息作为流转要素,以电子信息化手段代替传统审批流程和原始凭证查阅,不仅能够实现企业审计所需会计资料影像化的转化,而且使企业能在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风险下提高业务处理能力,提升运营效率。

近年来,电子影像管理相关研究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周小平等[3]针对现有手工管理纸质档案和票据存在的弊端,提出充分利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实现票据、档案电子化管理的解决方案。石妙希[4]从推广的必要性、系统的构建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档案影像管理系统的构建。樊小泊等[5]研究了如何利用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公司的空间数据库中间件和ArcGIS Engine前端开发组件,构建海量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过程中涉及存储和检索的关键技术。

综观现有研究发现,这些文献大多是从当前影像管理的业务需求、系统构建的模型方法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去思考,很少涉及电子影像管理的具体业务处理流程与功能设计,并且现有的研究背景基本未基于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基于此,本文研究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电子影像管理框架、流程与功能设计。

二、大数据下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影像管理框架模型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过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与再造,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风险管控水平,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影像管理作为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系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票据实物跟踪流转、原始凭证调阅、票据影像无纸化业务处理,为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大数据下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影像管理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财务共享中心影像管理框架模型是建立在大数据、云会计的基础上,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层、业务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等层次。

基础设施层中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智能终端、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和安全设备为业务层的网络报销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资金管控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和电子档案系统等直接提供系统的运行环境支撑,并为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从企业内外部收集与企业影像管理所需的相关电子影像数据提供采集通道。

数据层将来自业务层的与企业影像管理相关的DBMS、HDFS、File NOSQL等ODS业务同步复制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经过ETL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并借助Hadoop、HPCC和Storm等大数据技术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以影像管理为主题的,包括凭证管理、合同管理、票据管理、绩效管理等多个维度数据的数据仓库。

平台服务层对数据中心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数据利用、应用整合、用户整合和基础服务,采用文本分析和搜索、可视发现、商业智能和高级分析等决策支持技术,对来自数据层的与影像主题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面向用户层的集团公司、分子公司和相关干系者,根据企业财务决策的要求,对影像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从而帮助企业管理决策。

基于云会计平台,集团企业通过与基础设施层中的智能终端、服务器、存储器、互联网等的连接,从企业内部机构、外部市场、税务部门、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处,收集与企业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相关的影像数据。由于这些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和机构,并且影像数据类型可能不同,因此需要借助云会计平台去实现这些分布式影像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从基础设施层获得的初始数据源,经由云会计业务层的网络报销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资金管控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和电子档案系统等对其进行初步的采集,并通过后台的数据模型进行数据挖掘、清洗和整合,使影像管理系统有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数据支撑,提高管理决策效率。

应用层对云会计业务层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同步复制到数据库中,包括DBMS、HDFS、File和NOSQL等,同时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Hadoop、HPCC、Storm等[6],对其进行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后,放到数据中心(数据仓库)。企业借助平台应用层的文本分析和搜索、可视发现、商业智能和高级分析等数据决策支持技术,对来源于平台服务层的影像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根据决策的需求形成多种不同层次的决策方案。集团企业的决策者就是用户层,包括集团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等,需要从应用层的影像管理决策方案中根据相对最优原则进行选择,并且合理地分配与利用资源。

三、大数据下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影像管理业务流程

财务共享服务将集团企业和各分子公司共同、重复、标准化的业务提取出来,通过共享中心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影像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财务共享集中处理的要求与原始凭证分散产生的矛盾。影像管理系统支持对票据影像的采集、传输、存储和调用,并能实时跟踪影像文件、纸质票据的状态和位置信息。影像管理系统分为扫描子系统和影像服务子系统两个部分。扫描子系统通常安装在分散的各分子公司电脑端,电脑端通过控制不同的高速扫描仪对各种原始凭证、发票、报账单、合同等会计资料进行影像扫描、图像处理、封面条码识别、发票OCR识别、影像自动分组和影像上传(包括实时上传和批量上传)等操作。影像服务子系统则负责对实物票据和影像票据资料进行管理,各分子公司的采集人员首先将采集的纸质票据进行分类整理,随后扫描人员通过扫描端将票据扫描并上传至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中心即可记录、监控有关部门对实物票据的接收、内部转移等信息,也可以通过影像管理中心实现对影像票据资料的审核、浏览、调阅以及相关的统计分析。

下面从影像采集、影像传输、影像存储、影像调用四个核心环节对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电子影像管理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影像采集

影像采集是影像管理系统的数据输入前端,集团企业各分子公司首先对各类原始凭证、发票、报账单、合同等会计资料进行汇总收集,随后通过各类高速扫描仪进行静默式扫描,隔离复杂的参数,影像管理系统能够根据会计资料类型的不同自动筛选相应的扫描仪进行影像识别。针对原始凭证的影像识别,影像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印刷体识别、手写体识别、条形码识别和OCR识别。针对票据管理,影像管理系统是通过OCR识别技术对发票资料进行扫描,自动分析并对发票进行校验,无需人工干预。针对企业资金管控,影像管理系统可以自动筛选承兑汇票行号、票号,并与央行数据库进行比对,识别假票、废票,实现承兑汇票的智能管理。针对合同管理,影像管理系统是通过综合版面智能分析技术和模式智能匹配技术,只显示合同的封面、盖章页等关键页以提升后期的审核处理效率,紧密贴近企业的业务需求。同时,对上传影像进行版面分析、特征定位、特征抽取、模式匹配以及批次清分,将电子文件进行分组管理。此外,影像管理系统还会采集Hadoop的Chukwa、Cloudera的Flume等系统日志数据,以及通过网络爬虫技术从网页中抽取信息。

(二)影像传输

影像传输主要通过TWAIN协议、SANE协议以及ISIS接口将采集的确认无误的影像资料上传至FTP服务器。影像扫描人员首先将采集的影像资料按照纸质会计资料的分类方式进行归类,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一一对应。随后对扫描进入系统或者导入系统的影像资料逐一进行初步质检,对于质检未通过的影像,扫描人员可以直接将其删除并进行重新扫描录入,也可以对其做进一步处理,包括裁剪、旋转和纠偏等图片处理技术,以此提高影像的可用性。对于重新上传的影像资料,系统会精确控制其业务属性,便于财务人员对新增的影像资料进行审核上传。对于初步质检通过的影像资料,系统会自动将影像资料与纸质档案进行关联,并建立相应的索引信息。此外,各分子公司的扫描人员可以选择实时上传和定时上传两种影像上传模式,同时通过校验码认证,可以确保上传影像信息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三)影像存储

影像存储支持多种数据存储技术,影像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采用磁盘和磁盘阵列集中存储、Oracle和DB2分布式数据库存储,也可以采用MongoDB、HBasse以及Hadoop的Hive、Inpala等对数据进行并行存储。影像存储在存储结构上可以采用Geodatabase模型和影像分布式云存储两类。系统通过Geodatabase模型可以将正确无误的影像资料分为影像目录和影像数据集两种方式进行存储,在层次较高的影像分类上采用影像目录的方式存储,在层次较低的影像分类上采用影像数据集的方式进行存储,即系统首先对存储的影像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并建立相应的影像管理知识库用来存储影像管理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元素,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票据、合同以及报账单等元素,这些元素可以采用影像目录的方式进行存储,而其中的每个信息元素又包含了多种不同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采用影像数据集的方式进行存储。影像分布式云存储利用集群、分布式文件等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海量影像的存储问题,还可以解决存储设备间的协同性问题,即在影像存储中,系统通过分布式文件技术存储正确无误的影像资料,利用集群技术在共享中心构建不同的文件服务器来存储不同时期影像资料的数据信息,使得系统实现影像资料的海量存储。

(四)影像调用

集团企业和分子公司通过影像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影像信息的实时查询调用。影像管理系统在影像存储阶段存储了包括影像资料、影像来源、获取时间和分辨率等元数据信息,因此在影像调用阶段,系统可为用户提供影像级别的元数据查询和浏览,通过这些元数据,用户无需打开查询到的影像资料,仅通过查询结果即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影像资料,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打开影像浏览的时间,还可以大大提高查询工作的效率。用户也可以通过精确查询、模糊查询及组合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获取个性化的影像资料。在查询到符合条件的影像后,用户可以对其进行实时动态处理,即基于财务共享云平台对影像进行投影、组合、拉伸、映射渲染等操作,并实时获得影像处理结果,以便后续的影像下载和分析。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分发方式下载图片,一种是用户选择若干影像后下载其全部的原始数据,另一种是用户对影像作进一步确认,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进行裁切下载,同时用户还可以自定义影像输出的分辨率和影像格式等。系统还支持桌面客户端、各种Web APls和移动设备访问共享的影像资料,使得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取其需要的影像资料并进行分析应用。此外,大数据下的海量影像数据更新频率快,仅仅依靠手工单张更新会极大地降低更新效率,因此影像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了数据加载工具,可以加快影像数据导入、导出的速度。

四、结语

基于大数据、云会计技术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影像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影像扫描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各类业务单据审批的智能化处理。本文构建了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影像管理框架模型,并对影像管理的核心业务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建设影像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单据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促进单据审批流程高效运转,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能力和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 程平,温艳好.基于云会计的AIS可信性层次结构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4-31.

[2] 张庆龙,黄国成.创新业务领域服务企业集团财务共享[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58-63.

[3] 周小平,张书杰. 票据、档案影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7):97-106.

[4] 石妙希.积极推广档案影像管理系统[J].北京档案,2009(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