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市场环境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市场环境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市场环境分析

企业市场环境分析范文1

【关键词】市场机会 市场威胁 企业对策

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会滋生出对企业具有吸引力的领域,带来营销的机会。对企业来讲,环境机会是开拓经营新局面的重要基础。为此,企业应该加强对环境的深入分析,当环境机会出现的时候善于捕捉和把握,以求得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 企业利用市场机会的对策

1.及时利用

当环境变化给企业提供的市场机会与企业的营销目标相一致并且企业拥有充足的资源条件,而且这一机会的利用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盈利时,企业就要充分利用市场机会。

2.适时利用

有些市场机会相对稳定,短期内不会变化,而企业由于暂时缺少利用市场机会的某个或某些有利条件无法利用机会时,企业要积极筹备,完善自我,等待时机成熟时,再加以利用。

3.果断放弃

有些市场机会非常好,但如果企业十分欠缺利用机会的各种条件,对于这个企业利用机会非常困难时,企业就应该果断放弃。

同样,营销环境中会出现许多不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因素,由此形成挑战。如果企业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妥善解决,这些因素会导致企业营销面临困境,从而给企业带来威胁。为了保证企业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对环境及时加以分析,预见环境威胁,将危机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 市场威胁分析

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市场威胁进行以下分类:

1.按市场的性质不同可划分为自然威胁和人为威胁

自然威胁是指由自然界造成的威胁,如水灾、风灾、地震等。这种威胁一般无法避免,但有些可以通过预测等措施进行预告以减轻灾害带来的危害;人为风险是指由人的活动带来的风险,这种活动大多是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如技术人员变动、管理人员变动等企业内部活动以及社会变迁、通货膨胀等社会活动。

2.按对威胁的把握性不同可分为显性威胁和隐性威胁

显性威胁是指营销人员可以感觉并按现值评估其损失程度的风险,这类威胁所带来的损失大小可以测算或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或减少这类威胁带来的损失,如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隐性威胁是指营销人员凭直观感觉和经验较难发现和识别的威胁。这类威胁一般难以预料和克服,对企业营销的威害很大。如政治法律因素威胁、企业信誉危机等。

3.按威胁所带来的后果不同可分为纯粹市场威胁和投机市场威胁

纯粹市场威胁是只给企业带来损失,不产生任何机遇和利益的威胁,如火灾等自然灾害。对这类威胁,企业只能加以防范;投机市场威胁是带来损失的同时还可能产生利益的威胁。面对这类威胁,如果企业及时调整相应的营销策略,还可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如供求关系的变动、价格波动、国家政策调整等。

三 企业面对市场威胁的对策

1.反抗对策

试图限制或扭转不利因素的发展。如对于某些地方主义的保护规定、对于造成不正当竞争的某些政策。2010年下半年,家乐福在哈尔滨地区征收了18种以上的收费项目,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关人士愤怒地表示:“厂商被盘剥得非常困难,几乎是穿着衣服进去,光着身子出来;消费者没有得到多少实惠;而大把的钱流进了以家乐福为代表的超市的腰包。”由此,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全面停止了对当地家乐福的供货。最终家乐福做出让步,双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了此事,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扭转了不利的环境因素。

2.减轻对策

调整市场营销组合等来改善环境,以减轻环境威胁的严重性。例如,丰田公司在美国进行汽车销售的广告设计和促销过程中,极力掩饰汽车的日本来源、特性及风格,强调产品的美国特点,对美国消费者的适应性,从而减轻了美国消费者对丰田汽车的抵触心理。

3.转移对策

转移至其他盈利更多的行业或市场。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两种:保险转移。即向保险公司投保,万一风险发生,可以获得一部分或全部赔偿;非保险转移。即“避实击虚”,躲开环境威胁,钻对手的空子和薄弱环节,常见的有营销战略上实行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做出退出或部分退出目前经营领域的决策,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等。例如,针对当时外国公司在美国很少以电视广告的方式进行宣传的特点,丰田公司采取了以电视广告为主,辅之以印刷品的广告方式,几乎享有通过电视为小型汽车做广告的“专利”,因而极大地促进了丰田汽车的销售。针对美国大汽车公司在豪华汽车的生产、技术、经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等特点,丰田公司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于小型汽车,发挥自己在小型汽车上的优势,开发、生产、出售易操纵、灵活、省油、方便的小型汽车。

参考文献

[1]李红伟、陈林.市场营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吴泗宗.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企业市场环境分析范文2

[关键词] 市场营销环境;企业营销措施;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优胜劣汰,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营销的措施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市场营销环境的改变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淘汰掉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也可以改善市场营销的大环境,使企业之间的交易可以在透明、公正的环境下进行,所以企业在抓住这个机会,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1 在宏观市场营销变化中采取的措施

1.1 采取协调性的措施

企业在应对市场营销大环境的变化时,可以采取协调性的措施,来适应这种变化,协调性的措施要求企业自身可以利用潜在的能力,来化解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给企业造成的影响。这种措施可以使企业的营销策略与市场要求的策略保持一致,不会因为无法适应大环境的变化而给自身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使企业的产品销售保持在平衡的状态。协调性的措施是非常灵活的,一旦使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相反的效果,不仅不能有效的抵抗市场营销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还会使自身的营销策略乱了阵脚。所以,在运用协调性措施时要做到:(1)保持企业原本的营销市场不会减少,确保营销的顺利进行;(2)从企业整体的发展情况分析,确保不会有明显的损失;(3)市场营销环境的改变,不会影响到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使企业游刃有余的面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保持企业经济收入平衡增长。

1.2 采取抵制性的措施

企业可以采取抵制性的措施,来面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带来的考验,抵制措施使企业可以有效的避免不利因素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给企业带来有效的保护。企业可以通过高效、合法的方式,来抵制政府相关部门的限制,或通过民主的方式来改变一些不合理的法律条款规定,利用这种正当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可以做到这种抵制措施的企业,需要非常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可以依靠的社会背景,这就说明,企业的不断壮大发展是保障其维权的基础。在采取抵制性措施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1)所有的维权行为,一定要符合法律的要求,不能有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2)所有的维权行为,要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留下恶劣的影响;(3)所有的维权行为,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这三点是抵制性措施实行的基础,企业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去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到侵害。

1.3 采取多元化的措施

多元化的对抗措施要求企业,在面对不利因素的影响时,对受威胁的产品采取暂时或永久停产的措施,也可以重新定位自己在市场中的营销方式,将资金投入到有营销潜力的产品当中。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营销措施,可以使企业在市场营销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增加了销售的途径和方法,保障产品的正常销售,避免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可以使企业更好的适应营销市场环境的变化。

2 在微观市场营销变化中采取的措施

2.1 采取同步性的措施

企业在适应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时,也可以通过对微观市场的调整来更好的处理营销方式,其中采取同步性的措施,要求企业当面临其他企业的竞争时,如果本企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众多企业之间的领先地位,则保持这种优胜的地位就可以,如果本企业的发展在竞争企业的发展之下,就要求本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种同步性的措施,可以使企业迎合众多企业的发展,与其他企业的发展保持在一个同步的水平,不会因为自身的出众而引来别人的攻击,也可以通过竞争来超越别的企业,激发了企业的潜能。

2.2 采取开发性的措施

企业采取开发性的措施来应对营销产业的变化时,可以有效的应对顾客的投诉问题,通过顾客对现有产品反映出的情况,企业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会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来弥补,这就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种开发性的措施,可以在微观上改变企业的发展结构,使企业在不断的进步中,就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同时要对客户不满意的产品进行革新,或者开发出新的产品,在开发新产品的阶段中,如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需要更高技术的人员来完成,企业应该在产品的开发阶段就把这些信息透露给消费者,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也可以使消费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产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2.3 采取改变性的措施

当企业采取改变性的措施来面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时,要求企业面对市场对产品的淘汰时,企业不可以放弃这部分产品的经营,而是应该采取相应的改变措施,来缓解这种现象。通过采取的措施来挽回产品在消费者心里的形象,以及恢复产品的销售情况,减少企业的损失,企业可以增加产品的宣传,在当地开展一些促销活动,减低产品的价格。通过这种改变营销策略的方式,来提高产品的销售,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2.4 采取适应性的措施

企业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同经济水平的消费者来购买,这时就需要企业能够很好的适应这种情况,把产品的价位设置在不同的区间,从而可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当然,这种营销的措施也不适合企业的所有产品,有些产品的价格定位符合其本身价值,促销活动卖出较低的价格对于企业来说不会产生盈利,这种状况下适应性的措施就不能被应用。

3 企业要不断加强对产品的创新及提高服务的水平

3.1 对核心产品的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核心产品是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产品,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在增加,原本产品的性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企业要对核心产品进行创新,稳固自己在市场中的营销地位。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以高新技术支持为基础,在产品本身具有的性能基础上,增加其他方面的性能,通过这种创新的形式,可以增加核心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2 创新产品的形式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无论是科技产品还是日常生活必备的产品,淘汰的速度都很快,这就减少了新产品在市场中销售的时间。各行的企业对于新产品的样式创新也在加强,因此,面对着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企业更应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生产出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形式的创新对于产品的销售非常重要,新的包装可以刺激消费者购买的心理,比如,近几年我国电子科技产品的销售,都打着“智能”产品的旗号,活跃在市场中,消费者对于这种新兴的技术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使得智能科技产品的销售业绩不断提高。产品形式的创新也要结合产品的具体性能和实际的价值,合理的选择包装材料,要起到环保包装的效果。

3.3 产品性能的创新

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延续了原本产品的性能,不能形成独立统一的性能创新体系,使产品的创新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企业要加大对产品性能的创新,之后加大对新产品性能的宣传力度,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也是提高销售产量的措施。同时性能方面的创新,也可以体现出企业的实力,判断其是否适合生存在新的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要加大产品性能创新的意识,积极借鉴成熟的技术,快速、高效的完成创新过程。

3.4 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

企业在创新产品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成本的制约,想要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大力开展创新工作很有难度,所以,企业可以调整战略方向,把发展的重心放在提高服务水平和产品销售渠道的扩展方面,通过降低成本,吸引更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保留住企业的客源。近几年,餐饮企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食品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使得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失去了建立的消费关系,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企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增加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把自己的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处。

4 结束语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也给企业的产品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企业在适应这种大环境的变化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应对,灵活多变的处理市场的变化。同时在采取策略解决企业经营的困难时,也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不可以出现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也起着推动的作用,通过市场大环境的淘汰可以使企业充分的发现自身经营的不足,消费者对产品提出的意见,加大了企业的创新力度,完善了产品的性能,使企业创新的产品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促进了我国企业之间的进步,通过竞争淘汰的方式,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综合水平,是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袁波,王琨.市场营销环境之浅谈[J].船舶经济贸易,2012,45(46):156-157.

[2]朱文渊.21世纪的营销环境变化新趋势[J].商业经济研究,2011,14(16):456-458.

[3]张文德.竞争情报的市场营销构想[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2(4):125-126.

[4]胡正明,牛建波,王桂萍.经济全球化时代营销组织的发展探究[C].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议论文集,2011.

[5]朱文渊.21世纪的营销环境变化新趋势[J].商业经济研究,2011,45(16):458-459.

[6]孙纯.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87(14):145-146.

企业市场环境分析范文3

【关键词】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效果评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改革的攻坚阶段,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将面对着复杂而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因此需要将企业的一切活动纳入企业战略发展框架下进行管理。只有正确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紧抓环境分析、战略制定及效果评估三个关键环节,并充分考虑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特点,才能确保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国有企业改革转型与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现阶段,由于国有企业具有特殊的产权制度和融资渠道,被授予了超越商业利益以外的经营目标,造成了国有企业的自主决策权受到一定限制,企业的积极性和经营效率相对较低,市场适应能力不强,国有企业经营者、劳动者的竞争压力和危机意识相对较弱。国有企业自身的这些特点导致了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

通常来说,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首先起始于管理方式的转变。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的管理主题也曾经经历过以生产管理为中心向营销管理为中心再向战略管理转变的过程。历史经验表明只有按照战略的思维来管理企业,将企业的一切工作都纳入战略管理的框架之下,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改革开放至今仅经过了3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迅速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对外开放,跨国企业的大量涌入给国有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可以说,中国国有企业转型所面临的环境,是前所未有的剧变的环境。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没有战略性的企业管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构建企业的战略管理系统是国企转型的第一要务。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具有许多完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企业所不具备的特点,因此绝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而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企业战略选择。

二、正确认识企业的战略管理

中助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前提,是正确的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及实质,抓住其精华的核心思想,针对自身情况特点制定相应的战略。企业的战略管理实际上是要求企业决策者实时的根据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变化,有针对性的制定公司的发展策略,从而使企业在面对市场环境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其强调的核心内容无非是“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和“效果评估”。

企业的战略首先必需建立在对企业所处环境进行了充分彻底的分析的基础上。脱离了对环境的全面深入的分析,是不可能制定出合理有效可行的企业战略的。对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既包括对企业所处市场中的消费者和竞争者、机遇与挑战以及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科技、政治和社会因素等外部环境的分析;也包括对企业的财政状况、技术优劣势、劳动效率及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分析。战略管理要求对环境的分析要具有全面性,既要分析企业目前所在的市场,又要分析潜在市场;既要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劣势,还要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不仅要分析现阶段静态的市场环境状况,还要分析自身或竞争者采取了相应战略选择之后对市场造成的影响以及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

企业战略管理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战略的选择。在完成了环境分析之后,企业将能够确立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得到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一系列执行选项。能否在众多选项中选出最优解,关系到企业战略规划实施的成败。企业战略的选择有三个关键性的判据,即:适宜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三个标准。适宜性标准,即所选择的战略能否奏效;可行性标准,指的是战略方案能否实现,是否超出公司的能力范畴;而可接受性,则需要考虑具体执行战略的人能否接受这样一个方案,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执行工作中去。这三个要素对于任何一个成功的战略选择都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企业战略的效果评估机制,是企业战略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也是中国企业往往容易忽略的一环。西方跨国企业做的最成功的一点就是能够对自身的战略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系统且细化的评估。只有持续不间断的进行系统性的战略评估,企业管理者才能够及时掌握企业战略真正得到执行,以及目前的战略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并且能够做出及时的调整。

可见,企业战略管理并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而是强调制定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只有正确地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抓住其核心要点,才能根据具体环境制定出成功的企业战略。

三、适应国情的企业战略选择

对于处在转型中的中国国有企业来说,市场情况要更为复杂,不应该也不可能照搬西方理论方法。现行的西方管理学理论是建立在其成熟的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而中国的商业环境存在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生搬硬套的结果必然是将企业推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作为转型期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抓住企业战略管理的三个关键过程,将其嵌入到中国特殊的市场经济体系环境中进行长远考虑,来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

从环境分析的角度来讲,中国市场具有许多不同于完全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特点之一是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行业市场开放程度、参与者、竞争压力和游戏规则都相差极大。这要求企业战略要有明确的市场针对性。另一个特点是,市场中的非市场因素不可忽略。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政府是其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企业发展战略会受政府发展政策的影响,其自身在承担政府所赋予的功能性任务同时,也能够从政府方面获得额外的制度和资金的红利。因此,在进行战略环境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角色所带来的优势,同时要避免企业发展受到非正常影响。第三个特点是市场的参与者具有非典型行为。由于不少行业发展不成熟,相应的游戏规则和制度也不完善,市场参与者往往会寻求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来获取商业优势,这些行为给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带来很大隐患。在进行环境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这样的风险计算在内并进行备案。总的来讲,国内的市场经济制度会随着改革的深化而逐步与世界接轨,但转型期国有企业在不得不适应新制度的同时要受制于就制度。因此,必须综合的动态的考虑国内经济、政治环境的特点,有预见性地分析有利与不利因素,才能正确的把握企业所处的环境,才能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在战略制定的环节,必须紧紧抓住三个关键性判据,即适用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许多国有企业往往忽略以此来衡量自身的战略决策,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战略选择缺乏适用性会导致企业战略规划脱离实际、缺乏重点;可行性缺失往往导致企业战略行为实施不力,执行效果差;而缺乏可接受性,则造成员工士气涣散,战略执行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企业所制定的战略规划必须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战略目的的实现。从现实来看,这一点的确是国有企业的短板。由于国企领导层更换频繁,每一任领导上台后都可能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导致企业发展方向经常变动。这不仅使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积累,也使得执行者感到无所适从,造成执行能力低下。因此,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制定长远而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内、外部环境分析,依照三个重要判据制定出相应的战略规划路线,同时强化企业战略的执行能力,才能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最后就是要抓好企业战略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估工作。这里面也有三个要注意的方面:一是做到实时连续的评估。企业在实施了企业战略之后应尽可能的了解反馈信息,从而为下一步决策提供足够的依据。二是切忌报喜不报忧,管理者应该有足够的心胸来接纳战略决策的缺陷,并及时作出调整和补救。三是要以更科学的方式去分析评估结果。优秀的评估方法能够通过多种的渠道获取所需的数据,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对评估数据进行分类分析。从不同角度去看评估结果,不仅能从中确认现有企业战略成功与否,还能发现企业发展的新的可能性及预测潜在风险,给企业战略的调整提供充分而科学的依据。因此,采用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也是企业战略评估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四、结论。总而言之,目前国有企业所面对的是非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制定企业的战略管理规划时,要抓住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即环境分析,战略制定和效果评估,并且在这些过程中过程中充分考虑具有中国特色市场,政策以及文化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龚红,宁向东.国有企业转型过程中宏观与微观权利关系的渐进式变革.财经科学,2007,(1):81-88.

[2]贺亮才.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转型的特征分析与实践探讨.当代

企业市场环境分析范文4

什么是《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完成了《展会立项策划书》,并不意味着该立项的展会就可以举办了。项目立项只是对举办什么题材的展会和如何举办该展会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意见,制定了一套初步的方案,至于该展会是否真的可以举办和该方案是否真的可行,还需要对该展会项目及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结论及其他必须考虑的因素,才是决定最后是否可以举办该展会的最终依据。

《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是在对展会立项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报告。展会立项可行性分析是展会项目立项策划的继续。展会项目立项策划主要是在掌握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初步提出计划举办的展会“是什么样的”;展会立项可行性分析则是在仔细研究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举办展会立项策划提出的“那样的展会”是否可行,为最后是否举办该展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如果展会立项策划通过可行性分析,证明计划举办展会的市场条件具备,项目具有生命力,各种执行方案策划合理,项目在经济上可行,风险较小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就可以通过该展会立项策划,决策举办该展会了。

《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结构

《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对展会立项是可行还是不可行作出系统的评估和说明,并为最终完善该展会项目立项策划的各具体执行方案提供改进依据和建议。因此,《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市场环境分析】

(1) 宏观市场环境: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

(2) 微观市场环境:包括办展机构内部环境、目标客户、竞争者、营销中介、服务商、社会公众等。

(3) 市场环境评价:SWOT分析法,即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分析。

2、 【展会项目生命力分析】

(1) 项目发展空间:即分析举办该展会所依托的产业空间、市场空间、地域空间、政策空间等是否具备。

(2) 项目竞争力:包括展会定位的号召力、办展机构的品牌影响力、参展商和观众的构成、展会价格、展会服务等。

(3) 办展机构优劣势分析

3、【展会执行方案分析】

1)对计划举办的展会的基本框架进行评估,具体包括:

(1)展会名称和展会的展品范围、展会定位之间是否有冲突。

(2)办展时间、办展频率是否符合展品范围所在产业的特征。

(3)展会的举办地点是否适合举办该展品范围所在产业的展会。

(4)在展会展品范围所在产业里能否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

(5)展会的办展机构在计划的办展时间内能否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

(6)办展机构对展会展品范围所在的产业是否熟悉。

(7)展会定位与展会规模之间是否有冲突。

2)招展招商和宣传推广计划评估

(1) 招展计划评估

(2) 招商计划评估

(3) 宣传推广计划评估

4、 【展会项目财务分析】

(1) 价格定位

(2) 成本预测

举办一个展会的成本费用一般包括:

1)展览场地费用。即租用展览场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费用。这些费用包括:展览场地租金、展馆空调费、层位特装费、标准层位搭建费、展馆地毯及铺设地毯的费用、展位搭装加班费等。

2)展会宣传推广费。包括广告宣传费、展会资料设计和印刷费、资料邮寄费、新闻会的费用等。

3)招展和招商的费用。

4)相关括动的费用。包括技术交流会、研讨会展会开幕式、嘉宾接待、酒会、展会现场布置、礼品、请展会临时工作人员的费用等。

5)办公费用和人员费用。

6)税收

7)其他不可预测的费用

(3) 收入预测

举办一个展会的收入一般包括:

1) 展位费收入

2) 门票收入

3) 广告和企业赞助收入

4) 其他相关收入

(4) 盈亏平衡分析

(5) 现金流量分析

1) 净现值分析

2) 净现值率分析

3) 获利指数

4) 内部收益率

5、【风险预测】

(1) 市场风险

(2) 经营风险

(3) 财务风险

(4) 合作风险

6、【存在的问题】

包括通过以上可行性分析发现的展会项目立项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人员在可行性分析以外发现的可能对展会产生影响的其他问题等。

7、【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展会项目立项策划的改进建议,指出要成功举办该展会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8、【努力的方向】

根据展会的办展宗旨和办展目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办好该展会所需要具备的其他条件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

《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办展机构进行决策是否要举办该展会的重要依据,因此,《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必须做到材料真实充分,分析客观科学,判断准确有理。

1、【市场环境分析】

市场环境分析是展会立项可行性分析的第一步,它是根据展会立项策划提出的展会举办方案,在已经掌握的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论证举办展会的各种市场条件是否具备,是否有举办该展会所需要的各种政策基础和社会基础。市场环境分析不仅要研究各种现有的市场条件,还要对其未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使立项可行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

市场环境分析是从计划举办的展会项目的外部因素出发来分析举办该展会的条件是否具备;展会项目生命力分析则是从计划举办的展会项目的本身出发,分析该展会是否有发展前途。分析展会项目的生命力,不是只分析展会举办一届或两届的生命力,而是要分析该展会的长期生命力,即要分析如果本展会举办超过五届以上,本展会是否还有发展前途的问题。

2、【展会项目生命力分析】

3、【展会执行方案分析】

展会执行方案分析是从计划举办的展会项目的本身出发,分析该展会项目立项计划准备实施的各种执行方案是否完备,是否能保证该展会计划目标的实现。展会执行方案分析的对象是该展会的各种执行方案,分析的重点是各种执行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完备和是否可行。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对展会基本框架进行评估,重点不是分析构成展会基本框架的某一个因素的策划安排是否合理和可行,而是从总体上分析展会基本框架是否合理和可行。因为,尽管对构成展会基本框架的每一个因素的策划安排可能是合理和可行的,但由这些因素所构成的展会基本框架从总体上看却可能是不合理和不可行的。所以,要避免这种“个体合理,群体冲突”现象的出现,对展会基本框架进行评估就十分重要。

4、【展会项目财务分析】

展会项目财务分析是从办展机构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测算举办该展会的费用支出和收益。展会项目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计划举办的展会是否经济可行,并为即将举办的展会指定资金使用规划。

5、【风险预测】

从展会立项可行性分析的角度看,风险就是办展机构在举办展会的过程中,由于一些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的作用,使办展机构举办展会的计划和举办展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发生背离,从而使办展机构举办展会的计划落空;或者是即使展会如期举办,但办展机构有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6、【存在的问题】

包括通过以上可行性分析发现的展会项目立项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人员在可行性分析以外发现的可能对展会产生影响的其他问题等。

7、【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展会项目立项策划的改进建议,指出要成功举办该展会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企业市场环境分析范文5

关键词:营销组合理论;营销体系;客户管理;市场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7-0052-02

一、营销组合理论简析

美国营销学著名学者麦肯锡认为,企业的可控因素是指产品因素(Product)、价格因素(Price)、销售渠道因素(Place)和促销因素(Promoiton)等四大因素,这就是著名的4P营销组合策略理论。企业的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就是先通过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确定其楼盘(包括住宅和商用楼、铺面)在市场上的位置,规定该楼盘对哪一阶层消费者以何种文化价值、品牌与价格层次出售。进行市场定位需要认真研究房地产市场本身状况、楼盘地段和住宅素质情况及消费者情况。然后运用4P因素,实行最优化的营销组合,突出整体效果,以达到企业预定的营销目标。同时,通过消费者调查、消费者沟通、消费者反馈楼盘信息,实行消费者的系列化,为自己的楼盘创造稳定的消费者队伍。所谓消费者系列化,就是培养本企业房地产品牌的受用者和忠诚者。最后通过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形成知名楼盘,形成品牌效应,用快速推进的方式打造品牌群,达到提高房地产市场占有份额,保持占有率的目的。

二、结合4P营销组合理论分析房地产营销体系建设

房地产开发商应在理解房地产营销内涵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房地产营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在实现顾客满意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营销目标,并同时实现营销观念的创新。营销观念是企业进行营销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它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并起着主导作用,对企业经营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思想制胜是21世纪企业营销的基本特征。创新企业营销观念,一是要以 “4P”营销组合理论来指导企业的整体营销活动,要始终坚持把满足顾客需求作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树立营销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二是要树立全过程营销的思想,企业营销活动应开始于项目开发前的市场调研,结束于顾客满意之后,从而避免企业为了“营销”而营销,有效减少开发商在项目前期决策上的失误,改变开发商在楼盘收尾后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有效提高房地产开发的整体水平。三是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营销工作,要避免“营销近视症”,谋求企业的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把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力求把握两者之间的切入点和关键控制点。

三、如何构建房地产营销体系

基于目前国内外市场营销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房地产市场营销的特点,应构筑“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与客户管理于一体的房地产企业营销体系。

根据市场营销学,结合房地产企业的营销特点,可以将房地产企业的市场营销体系分为市场环境分析、确立营销战略、制定营销方案和管理营销活动等4个基本部分。

1.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房地产企业发现、分析、评估市场机会,看它是否对本企业适用,是否有利可图。它一般包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特点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企业内部分析和客户需求分析等部分。

2.确立营销战略

经过分析和评估,选定了符合企业目标和资源的营销机会后,还要对这一市场特性和市场结构做进一步分析,以便缩小选择范围,在本企业准备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准确定位,并同时确定进入市场的时机、地点与方式。

在确立营销战略时要做的工作有: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确定竞争战略、楼盘产品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等。

3.制定营销策略

房地产企业针对市场的需要,对自己可控制的各种营销因素如楼盘、价格、促销手段等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利用,使之协调配合,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的营销策略可包括楼盘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服务策略、关系营销、网络营销、整合营销手段等。

4.管理营销活动

管理市场营销活动包括3个方面:

(1)制定市场营销计划:它是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在营销领域的具体化,包括企业的营销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途径或手段,营销活动程序、营销预算等过程;

(2)市场营销实施过程:具体包括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设计相应的决策和报酬机制;开发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建立适当的管理风格等过程;

(3)市场营销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反馈信息,加以纠正。具体包括年度计划控制、盈利控制、战略控制等过程。

在营销体系中,房地产企业应特别重视对客户满意度的研究。只有满意的客户才会成为忠诚的客户,才会为企业做宣传,忠诚的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营销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发现潜在的顾客和刺激顾客的需求,专注于顾客满意,通过提高服务质量确保顾客满意。因此在营销体系中加入了客户分析和客户开发等理论,在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营销活动的管理中突出了客户管理的重要性,营销体系以客户满意为终极目标,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强客户的满意度。

总之,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没有销售就没有一切”,未来的竞争实际上是营销部门之间围绕房地产市场有限的资源市场的竞争。营销不仅仅是销售部门的工作,它是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司的各个部门都应被纳入到营销体系之中,为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为了解决营销中企业各部门的协作与配合的问题,同时协调顾客满意与企业满意、员工满意和社会满意之间的关系,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应该利用营销组合管理理论,将价值服务利润概念应用到营销体系的构建中,形成房地产企业的营销理念,以求在竞争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张大亮、范晓屏、戚译编著.营销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0.

[2] 买可静.郑州市房地产市场营销状况浅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1).

[3] 孙家庆、孙巍、郑建.论国际航运企业市场营销体系的构建[J].水运科学研究,2007,(03).

The Affect of Marketing Combinatorial Theories in the Marketing System Construction

Zheng Yongjie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120)

企业市场环境分析范文6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

近年来,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着手发展实践性教学,各高职院校更是在诸多科目上都建立了实践课程,市场营销学科就是其中之一。作为面向市场建立的学科,市场营销是为了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传统的教学课程,多以理论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板书教学,学习理论和案例,缺乏实操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面对市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市场营销需要进行实践性的改革,课程设置成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一、高职市场营销学的特点和课程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作为高职院校的高等教育,将以培养实践性人才为目的,然后是面向市场进行课程实践改革,明确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在传统教学课程中,选取适合当前市场发展的内容。以市场营销为例,应该学习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学习市场环境分析的能力,通过心理学分析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心理,关于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明确产品策略、分销策略等理论知识。最后是严格按照实践课程要求进行教学实施。市场营销是高职院校实践人才培训的重要学科,其是面对市场营销过程建立的,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为了更好的实现实践教学,市场营销课程应该以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提升学生的市场环境分析能力、消费者消费心理能力、开展市场调研能力、目标市场细分能力等。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不是单单依靠理论知识就可以的,而且市场营销人才,在市场活动中,实现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与人交流,所以沟通交际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也成为市场营销学科学习的内容。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二、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设置现状

(一)以传统教材为中心开展课程

笔者调查走访了厦门市多所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教学课程内容进行调查,发现当前各学校的教学内容还是以传统的教材为主,以课本内容为中心开展学科研究。传统市场营销教材是以西方的营销思想和理论为主,书本上的案例也大都是上世纪内容,主要的理论知识和研究内容是以西方国家为主,有关中国本土化的营销策略阐述内容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课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的岗位结合在一起,产生不了共鸣。

(二)板书教学营销理论为重点

市场营销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在学习时需要运用到诸多的理论知识,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都是在教室里完成的,老师运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将理论案例进行板书罗列,或者是通过PPT进行书本复刻,按照“学生听,老师讲”模式,传输课程内容。在学科的成绩考核上,也以纸质试卷考核为主,考核的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考核的形式简单,难以覆盖营销学的所有内容,另外这样笔试的考核,根本无法体现实践性人才培养的策略,学生的理论落到笔处,却无法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践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课业实践考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多以理论为主,考核方式以试卷为中心,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发展。针对此,首先要明确市场营销课程设置的目标,是面向市场培养技术技能型营销人才,课程培养的模式也是以“技术技能型”为主,课程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学期为单位对能力进行节点设计,为每一个教学的能力培养设置课业实践考核,以此来考核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业实践考核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的情况进行的定向课程改革,课业实践是将理论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打破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课堂内容转变到实践训练中。每一次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是一次实操性的训练。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老师教授课程的过程,是以理论、技巧为中心进行指导教学,以市场为导向完成目标性的课程。课业实践考核需要学生自主查阅大量的资料,并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场景化的思考,面对实践的市场问题,进行理论创新给出最终的营销方案。

(二)丰富实践教学,校园销售锻炼

市场营销最终的落脚是市场,学生在校期间如果能及早的接触市场形态,了解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这样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社会形态。高职学校重视实践教学,但在形式上还比较局限,大都形成了实践课堂,模拟销售场景,学生进行训练,这样的教学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规模较小,为了极大的增强学生的营销能力。可以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校园营销”大赛。“校园营销”是将市场营销课程的课堂放大到校园中,以学校为单位构建“商品展销”平台,学生在平台中以营销者的角色出现,将特定的产品进行营销方案的策划,面向校园市场推出营销策略。“校园营销”是真枪实弹的演习,学生体会到经营和市场的概念,销售的过程中,就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其中。另外销售团队合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增强表达和沟通能力。像这样的校园销售经验,可以增加学生对营销的理解,提高营销知识的学习能力。“校园营销”可以作为常态化的实践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以班级为单位、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评比,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课程面向市场,校外参观实习

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课程以来,最害怕看到的情况就是学校和市场的脱节,说白了就是理论和实践没有更好的融合,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无法适应校外的市场环境。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应该多增加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实践课程有规划地安排学生参与校外的市场营销学习。学校和各大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参观,有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加入到实际的销售过程,前期以参观为主,大都是学生看企业适合进行市场运作的,将理论知识和企业的营销完成配对,加深对营销知识的理解能力。后期则是以参与主,就是实习,学生真正的投入到企业当中,在日常的工作中,感受企业的文化内容,体会企业的营销过程,零距离的接触真正的市场环境,浓厚的职业环境增强学生的各项营销能力,进而提升相应的工作能力。

(四)学校增大资金投入比例

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涉及课堂形式、教学教材、多媒体设施等。这些都是需要学校提供的物质基础,对此为了深化实践课程改革,学校要加大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投入的资金和精力。在实践课程设置上,系统性的进行规划,投入资金建设营销实训课堂,增强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最大化的模拟场景,构建营销实训的氛围。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校园营销实训”,是锻炼学生营销能力的一项教学改革,学校应该加大对这一工作的支持程度,不管是从营销平台的建立,还是到实训过程中的细节支持,还是最终的实训冠军的评比和荣誉,都应该有系统的支持方案。另外针对学生自发性组织的营销活动,各级学院也应做到支持和鼓励。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可以将权力和资金的投入分配给各级学院,针对一些小型的营销行为,学院可以直接进行支持,这样更具效率。

(五)加深校企之间合作关系

从现在的社会形态来看,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水平人才,企业反馈给学校市场需求,两者相互影响,也是共同进步。对于市场营销实践课程来讲,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措施。实践课程最终的目的还是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先,所以校企合作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能否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因此学校应该确保企业培训的能力,学校要对实践企业进行评定,选择符合市场营销实践课程特点的企业,另外企业外部的经济效应、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等都成为考评标准之一。学校的实践考察小组,需要和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对于实践的内容和实践学生的管理,应该有一整套的实施方案,应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突发事件。另外在学生进行校外企业实践过程中,势必会对企业产生额外承担的成本,对此学校应加深和企业之间的资源互换,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对企业进行理论化的专业服务以及企业人才的课程培训等,这样站在一个利益平均的平台上,更能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中的市场营销课程,应该学习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学习市场环境分析的能力,通过心理学分析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心理,了解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明确产品策略、分销策略等理论知识。为了更好的实现实践教学,市场营销课程应该以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提升学生的市场环境分析能力、消费者消费心理能力、开展市场调研能力、目标市场细分能力等。当前在实践过程中,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出现了以传统教材为中心开展课程、板书教学营销理论为重点,针对此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践课程改革的建议:明确教学目标课业实践考核、丰富实践教学校园销售锻炼、课程面向市场校外参观实习。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践课程改革是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多方支持,在改革方面也应该步步为营,这样才能培养出市场所需的高水平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坊芳.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97-98,107.

[2]高佳燕.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情景化项目教学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3(8):149-151.

[3]鲍娜.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中国市场,2015(6):15-16.

[4]周健.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181-182.

[5]朱茂宗.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1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