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生实习单位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生实习单位意见范文1
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专业理论学习的补充为医学专业理论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但是目前的高职医学院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由于经费、时间、考核等多种原因,使社会实践活动在发挥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受到一些限制。想要改变当前这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势必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实践内容、形式、考评机制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
社会实践;高职医学生;实践考评
一、高职医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
(一)组织层面牵头组织部门较多,管理交叉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分别由学生处、团委、系部、班级等牵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有些班级也会在辅导员的组织带领下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一般有暑期带薪实习、三下乡、义诊、志愿者服务、关爱老人儿童等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
(二)实践时间成纵贯线分布,横贯全年在高职医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方面,一般寒暑假有带薪实习,暑期三下乡与义诊,护士节、国医节等相关节点的专门义诊活动,以及平时院系学生会和班级组织的日常性社会实践活动。以上实践项目基本上涵盖了两学期的大多数时间,相对来说实践的时间安排较为充分。一般涉及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办事处、卫生局、制药厂、敬老院、社区等企事业单位。
(三)实践内容停留在传统层面,鲜少创新目前医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有送医送药、医学科普常识宣传展览、与留守儿童交流、关爱敬老院孤寡老人、测量血压等。像中医类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还可涉及到按摩、针灸、推拿等内容。因此当前的医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由于诸多限制因素,故而实践项目还停留在传统层面,实践内容还缺乏突破与创新。
(四)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考核较难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监督中,目前还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实践时间、实践收效等具体内容进行量化考评。一般如寒暑假带薪实习会由学生实习单位出具相关说明,描述和评论学生的实习情况;但是诸如三下乡、义诊、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等实践内容则暂无完善的考评体系,仅是由学习发放社会实践表格填写,表明某某同学在何时何地参加了什么社会实践活动,此外,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也多是陈述性文章,对实践成效、实践收获等考评尚无明确体现。
二、当前高职院校医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部门虽多,但缺乏协调统筹与模式创新学生处、团委、院系三家分别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虽各有侧重,时间上也纵贯全年,但是基本上除了学生处与团委各自负责的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依托院系、班级自行开展。在这其中三家缺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的协调与部署,没有形成形式内容较为丰富,并能体现医学生专业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各自唱着“独角戏”。在内容形式上也多放在传统项目上,创新之处较少。
(二)时间布控战线较长,但有效社会实践时间较短由学生处负责组织的寒暑假带薪实习相对时间较为集中,但寒假带薪实习由于刚好在过年前,各企事业单位也在年终总结计划的工作中,因而虽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基本除了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其他单位能提供的有效实践时间较为短暂,而且由于时间较短,业务不熟的原因也基本上不能有效参与实践单位的工作,因而收效甚微。由团委负责组织的暑期三下乡一般为期一周,除去来回路上的两天时间外,活动时间一般仅有五天,按照“三下乡”惯例,基本每天都有活动安排,但是其中涉及专业的时间也仅限于义诊活动中。除此之外的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单次活动时间都在三到五小时之内,即便是每周一次,每年总量以天为单位折合也仅在五天左右,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较少。由系部或班级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只能利用周末和课余实践进行,一般周末的实践时间在2-3个小时左右,课余时间的实践活动一般在1个小时左右。一般频率为两周一次或一周一次,即使按照一周一次计算,一次一个小时,一学年也仅为32小时,实践时间相对较短。在各系部及班级开展的义诊活动中一般有测量血压、送医送药等内容,与其他专业相比中医类学生由于专业技术性强的原因还可进行操作性较强的针灸、推拿、按摩等服务项目。相比而言西医临床类专业的实践内容就较为局限,一方面因为在校学生不具备行医资格,不能看病开方;另一方面西医类疾病诊断大多依靠精密仪器检查,但是目前一般高职医学院校还不具备携带精密大型检查设备进行外出实践活动的条件,因而实践成果也不明显。
(三)实践内容较为简单,与专业相关度较低当前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局限于传统的服务项目,加之在校医学生还没能考取执业医师相关资格证书,不具备行医看病资格,更加局限了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以中医、临床、药学、护理、医学技术五类专业为例基本每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大体一致,测量血压、送医送药等传统项目必不可少。由于中医针推、康复等专业实践操作性较强,可以增加针灸、推拿、按摩等实践内容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实践活动内容基本比较简单,而且与专业联系较少,不能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对专业的提升与推动作用。比如像临床医学专业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参与实践学生大多为大一、大二学生,自身专业理论知识还不够全面,大型医疗器械无法携带外出,加之群众对在校学生的专业不能完全信任等原因,无法开展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其他专业基于此原因也给实践活动带来诸多限制。
(四)参与人数少,覆盖面较窄现行由团委和系部学生会组织牵头的“三下乡”和“带薪实习”基本上要经过学生报名、辅导员推荐、系部审核、团委学生会综合考评等步骤才能确定最终参加人选。一方面实习单位提供的名额有限,另一方面学校对报名人员进行综合遴选后,一个系部最终也只有三十人左右能参加。以中医系为例,参加比例仅为3%左右。而“三下乡”以系部为单位分派到各处的支队,一般也要经过报名筛选才能确定。由于经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以中医系为例,最终能参加“三下乡”队伍的也不超过四十五人。参加比例仅为6.4%,略高于带薪实习。而由班级自行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中医针推康复班为例,每周开展一次由五名左右的同学进行的义务按摩,一年以九个月的教学时间来算,共计180人次每年,相当于班上每名同学一年能参加3次左右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个数量相当少,而且并不是每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
(五)资金保障不足,许多项目无法开展在现行的几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一般“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部门或者系部自行做预算,每年有固定的活动经费。以五十人左右的实践队伍为例,一般不超过一万元。几十人的队伍交通费、食宿费就占去很大一部分,剩下的钱想覆盖众多项目,就只有采取压缩时间、合并进行等方式了。寒暑假“带薪实习”由于单位不同,提供的条件也存在差异。有些单位可能提供食宿,提供一天伍拾元左右的报酬,有些单位不提供食宿,只有一天五十元的工资,这样的话就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学校对带薪实习也没有额外的资金预算。此外由系部或班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列入学生活动经费中,并没有专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预算,因此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同学们就会寻找那些不需要太多物质投入的项目,或者尽量避免自行购买,通常采取向某些部门或者系部班级借用的方式。因此在开展和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时,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很多项目和活动无法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方式的创新也受到极大限制。
(六)考评机制不健全,考核结果运用受限现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一般都通过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一般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实践内容、实践单位鉴定意见、指导教师意见、学生所在系部或团委考核意见。其中指导教师意见、学生所在系部或团委考核意见大多采取及格与不及格来考核,这种考核虽然简单易评,但是不能科学全面的对每个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于三下乡,一般会采取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或者课题调研报告的形式来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果,但是这种反映并不能等同于考核,即便是有考核,也仅限于对社会实践报告或者调研报告撰写好坏的评价,并不能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优劣。大学生开展的日常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表》外,一般通过撰写简报、拍摄图片的方式来反映实践成果,考核基本融合到团委对系部、系部对班级、班级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考核中,一般以开展次数、参与人数来考评,仅仅是量化考核,不能充分展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成果。此外,以上这些考评一般用于年终或期末学校对团委工作、团委对系部学生会工作、系部对班级、班级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量化评分,最终表现形式基本通过评优评先的方式来呈现。但是对其进一步的运用,比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考评结果对专业课程培养的启示、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启示、对专业课程设计的启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启示等等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改善当前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常态化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配套实施制度,将组织管理部门、经费支出、实践时间、实践内容、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成果认定等通过制度固化,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避免多头组织、交叉管理、监管缺乏、考核不规范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如香港、西方国家的义工制,将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逐渐发展为常态化的全民日常志愿服务活动,而不是偶尔为之的考评性利益活动。
(二)深化认识,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支持保障体系一方面加强相关管理和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部门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资金支持,并确立参与支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的各主体的比重,比如社会、学校、各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付比重。另一方面加大对社会相关教育组织机构的宣传和影响,利用社会组织的优势,筹集更多的专门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或实践创业的资金。第三加强各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支持,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吸引赞助等方式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资金。比如像药材、制药等实践活动与企业联合较为紧密的专业即可通过此方式吸引更多的实践资金。
(三)加强对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形式的创新,最大范围扩大学生参与面一方面积极探索与医学专业结合更为紧密,更能有助于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内容,切实发挥实践反作用于认识并推动认识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从而最终实现促进医学生提升基本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日常志愿者服务紧密结合,并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优势,创新实践活动形式。例如将简单的送医送药拓展为医学生与社区居民定点联系、建立医学生定点联系家庭的方式,既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关系,又能拓宽实践服务内容。第三尽可能吸引和允许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现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由于诸多条件限制致使许多同学不能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扩充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拓展带薪实习单位、创新实践形式等方式,同时放宽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准入条件,将精英式社会实践活动转变为大众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认定机制,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一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制度,确定对实践活动内容、形式、时间、次数等的具体要求,设立考核等级,确定相应等级对应相应的分数等内容。确保实事求是、公平、公开、公正的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考核评价。二是对考核结果有效运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结果与升学、就业等事项联系起来,可以借鉴例如美国对申请大学生对社会服务的相关加分政策,扩大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升学、就业中的分值比重,推动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不断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珈含,丰光,冷德生,等.医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探索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133-134.
[2]吴李呜,阮啸.对医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27-28.
[3]蔡皇界.浅谈医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175-176.
医学生实习单位意见范文2
1.1方法:制定实习前技能培训方案根据教学计划及学生、各实习单位反馈的意见,制定详细、全面的实习前技能培训方案。培训时间共48学时(含体格检查3次时、心肺模拟听诊3次时、常用内科技能4次12学时、外科技能操作4次12学时、医德医风、医院文化建设2学时、医疗相关的法律规定2学时、医疗文件书写2学时)。培训内容:技能培训(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在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有扎实、高超的技术水平,更需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这一方面,医学老前辈白求恩、林巧稚等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楷模,新时期更有华益慰、李春燕等一大批优秀医务工作者,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敬业、勤业、奉献,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医学事业和人民的健康,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1.2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是提高服务态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现实需要:医疗行业服务的对象是一个急需帮助和救护的特殊群体。它要求广大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医疗知识和技术水平,更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严谨的医风和高尚的医德是医疗职业的灵魂,是避免因法律意识淡薄而造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有效方法。告诉学生在治疗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保证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等,增强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信念。
1.3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有利于医学实习生“准医生”的角色确认: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交界期,也是职业道德的初步形成期。高尚的医德是医生提高医疗技术的内动力,它不是人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在生活和医疗实践中不断培养而形成的。让医学生在进入这个行业的那一刻开始,牢固树立救死扶伤的思想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将医学生培养成为仁心仁术、开拓进取的优秀医生。
1.4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医院职业道德要求从事卫生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做到对技术有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对病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落实医德规范所采取的措施中,一定要赏罚分明,不能模棱两可,对违反纪律、对医德规范熟视无睹多引发的医疗事故,必须按规定给予严肃处理,不能迁就。所以,必须强调职业道德的强制性。
2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目前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偏重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系统专业地针对医学的特殊性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时,医德医风观念还比较淡薄,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观念尚未树立,也没有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侵蚀,应该说是把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医德教育的最佳阶段。但医院多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诊疗手段及医疗质量医疗知识的传授,没有系统规范的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实习学生只能在耳濡目染下进行“自修”,其“自修”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2.2社会环境和从教医师的不良行为对医学实习生的影响:新时期如何协调处理好医患之间的关系,如何展开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如何避免医疗中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冲突等,都使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严重的挑战。各医疗单位近年来在抓医德医风教育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作了大量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多医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本来就对自己穿上白大褂的形象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受到从教医师的直接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和道德选择上的迷失。
2.3实习医院对实习医生医德医风教育不够:生产实习阶段是医学生把书本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医院科教科往往在安排好学生的实习轮转顺序后,着力点放在检查学生到岗、在寝室情况,对于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也仅仅是在发现个别问题后蜻蜓点水式的指出批评教育,或在医院某个时期开展全院教育活动时“大炒锅”,而针对学生整体教育活动开展得很少。与此同时,医院科教科与学校本部对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存在相互推托的现象,都把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育责任推给对方,以至于出现医德医风教育无专门部门掌管、无专职人员负责的局面,实习医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也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3医德医风教育效果
通过对医学实习生实施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医学实习生的品的作风以及人格修养,未发现因为医德医风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医患关系不良等。同时能够净化医院环境,形成了热忱服务、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解病人之所难的良好风气。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的医德医风教育,使医学生逐渐培养高尚的医德,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
4加强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对策
4.1营造实习医院的良好医德医风氛围,选派品德高尚的医生作为从教医师:医疗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良好的社会形象则需要优质的服务态度,两者共同作用才能赢得社会信赖,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环境对培养合格人才的熏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医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实习医院特别是从教医师的医德医风水平直接影响医学实习生对医德医风的认识态度。作为从教医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在传授学生医学知识的同时,用自身良好的医德医风来教育学生。
4.2学校、医院携手,构建完善的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考核体系: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期间,学校要跟进德育教育,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学生在学校形成的医德医风意识不被或少被社会环境所影响。学生进入医院后,首先应系统学习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再次明确医学实习生的守则和医德规范;经常性召开医疗道德和法律法规的专题讲座、医患座谈会、医务人员形象大讨论等专题教育,让医学实习生对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理论进行探讨,强化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完善实习医生的考核制度,综合学生的诊治思想、医德医风、工作表现、服务态度、劳动纪律、尊师重教等多方面进行评定,评定结果作为是否合格毕业、毕业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医学生实习单位意见范文3
临床实习是每一名医学实习生医学生涯中进入临床一线之前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短暂的一年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师不可逾越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医学生通过接触患者,把教课书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培养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技能和临床科研意识,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和升华,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消化内科作为医学生的主干课程《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实习的重点科室之一。我科按照实习手册的要求,结合我科的实际,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方法,积累了经验。
1 消化内科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压力和随之而产生的持续火热的考研(报考研究生)热, 也使得临床实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初试或复试没有通过者,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心理压力,开始到处联系就业单位,准备就业面试;而对于部分不考研的学生而言,就业的压力依然存在,结果使一年的临床实部分就随着考研、择业而渡过了,难以保证有效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临床实习。
1.2 医院管理和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目前,对临床实习生的管理采取的是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管理。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医学生越来越多,医学院校不断增加实习医院。实习学生在实习的前半阶段在一所医院实习,后半阶段在另一所医院实习,由于各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水平不同,带教及管理意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会使实习生对消化内科等传统的非手术科室实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个别带教老师只带不教或只教不管,造成管理和教学脱节。医院在实习生的考核仅限于带教老师的评语;出科考核流于形式;医院的临床医生重视医疗和科研、轻视教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医院管理和考核多以医疗和科研指标为主;在教学方面的考核时注重数量、忽视质量,结果使得临床医生难以将有限的精力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方面倾斜;近年来医患关系的紧张及现有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实习医生的法定地位,也使得医学生临床实习遭遇到了较多的尴尬;有些医院害怕出现医疗纠纷,要求所有的医疗管理、医疗记录和医疗操作都由本院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进行,将临床实习等同于临床见习,失去了临床实习的真正意义,实习质量不断降低[3]。
2 提高消化内科临床实习带教质量的措施
2.1 做好岗前教育做好岗前教育,使临床实习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教老师重点讲述医德规范、医院规章和医疗工作制度,总结历届实习生的实习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并引以为戒。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使实习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进入临床实习是从课堂式的学习为主转变到临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式的学习,要直接接触患者、陪属,因此岗前教育对于实习学生适应从学生到准医生角色的转化是很重要的。
2.2 提高带教老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带教质量,出科前一周对每位学生进行“双向测评”,即“老师对学生”“学生对老师”的测评,建立学生反馈意见表。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出科前还要进行出科理论知识、专科知识及操作技术考试。根据测评结果、意见反馈,组织老师进行研讨会,评选优秀带教老师,让他们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带教经验,以便于大家互相学习。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带教老师和临床实习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实习质量。
2.3 注重培养临床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带教不仅要实习医师尽可能全面掌握知识点,还应注重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带教老师在查房和病例讨论等活动中应注意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对有些问题带教医师可不必马上给出答案,而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最新文献,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加强临床实习生管理,保障实习顺利进行实习生刚入消化内科,带教老师要向学生讲述消化内科实习的要求,包括医院的规章制度、实习生的管理制度及管床、值班等要求,强调学生也是医生,必须尽到管好病人及解决病人问题的职责,不得脱岗,值班要勤跑腿,经常巡视病人;鼓励学生和患者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临床实习带教,既要有良好的医院环境及尽职尽责的教师,又要有实习生本身学习的自觉性,只要充分调动了医院、老师、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为学生毕业后更顺利地进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5 在带教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要有同情心,学会关心体贴病人,教会他们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对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不能制定太高的目标,让他们有有成就感。对学生取得每一点细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特别是对那些动手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要多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意识。
2.6 选好带教方式针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心理适应水平等来选择适应他的带教方式。重点在于思想引导,培养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对学生进行入科理论知识考试,内容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根据得分制定带教计划。结合带教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断更新带教方式以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为准。专人带教,以便于讲解知识全面具体。采取在临床带教中将书本知识穿插于每一次科内讲课及技术操作中的方法,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调动了他学习的兴趣。
总之,整个实习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互动过程,良好的自身索质,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术,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带教老师成功教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任新玲,李圣清,柏长青. 军医大学本科生内科实习中的教学困境与对策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335-336
医学生实习单位意见范文4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生过渡为医师的关键性学习阶段,但在临床实习阶段,我们感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纪律涣散、主动性不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深感探索一种量化学生临床实习工作,衡量实习效果的办法势在必行。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临床医学本科及预防医学本科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共40人。以普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骨科作为研究科室。
1.2 制定实习量化评分表:根据临床实纲及各科室实习时间和内容,设定各科室在本研究中的权重,再针对每个科室的具体实习内容详细量化为分数。根据手术例数、大病例书写、操作次数及质量、值班次数等严格评分,并做到有据可查。
1.3 实施和评估:发放评分表,由带教教员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填写评分并签名。定期走访教员、学生,了解实施情况,收集建议和意见。
2 结果
共收回评分表36份,4份遗失。满分100分,最高100分,最低72分,平均89分。学生的总体依从性良好,大部分教员对增加了工作量有少许意见,但总体上学生的学习和参与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共收集到3条建议:(1)学生反映,教员重视性不够,建议通过行政管理手段加强管理;(2)部分教员建议扩大学生的试用范围,做到一视同仁,对增加学生的整体依从性更好;(3)教员建议:通过教务科或者教研室来完成课题,质量和效果更好,存在部分学生不重视的现象。
3 讨论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学习量化的计算单位,以学分衡量学习完成的情况,并制定最低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标准的教学制度。学分制最早起源于美国,被全世界大多数院校所采用并逐渐完善。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 学分制于19世纪20年代开始试行,学分制的基本特征是:自主选择学校类型、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这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际新形势的重要举措。学分制作为一种较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奖优劣汰和发展学生个性等显著特点,受到国内外各高等学校的重视。目前,学分制主要应用在大学的基础课程中,特别是选修课,在临床医学实习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
临床实习是医科大学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学生过渡为医师的关键性学习阶段,实习效果的好坏与学生今后的医疗作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在基础课学习期间,医学生们受到严格的学籍管理和纪律条令约束,加之学习环境单一,一般能够安心学习。相对而言,在临床实习阶段,普遍存在思想放松、纪律涣散、学习抓得不紧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一门心思报考硕士研究生,埋头复习,更加严重地影响了临床实习工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普遍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对于这一问题,学生队、临床科室、教研室在管理中均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甚至有学生形容实习期间就是“三不管时期”。针对这种现状,受到高等院校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制度的启发,我们深感探索一种可以量化学生临床实习工作,衡量实习效果的办法势在必行。
医学生实习单位意见范文5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科实习的本校学生120人,120名学生在校期间文化基础课程水平相当。
1.2实施步骤
美国统计质量专家戴明提出:PDCA循环将质量管理过程定义为4个阶段,即第一阶段P(plan)计划阶段,第二阶段D(do)实施阶段,第三阶段C(check)检查阶段,第四阶段A(action)处理阶段[3]。计划阶段包括根据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制定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相应措施;执行就是对已经制定的计划进行具体的操作,同时解决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执行过程的顺利进行;检查就是根据当初制定的计划方案,经历执行阶段后,检查执行效果;处置阶段就是总结成功的经验,当然更重要的是看到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对遗留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方案去解决,从而实现良性循环[4]。具体为:P-教学计划阶段,D-教学实施阶段,C-教学检查阶段,A-处理阶段。我科于2013年3月开始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PDCA循环,经过一年的实践操作,2014年开始全面推广应用到教学中。
1.2.1P(plan):教学计划阶段临床实践和教学涉及到学生和带教老师双方面的配合,必须有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才可以达到好的实习效果,但又要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带教老师必须制定本次实习带教的方案、方法、目标及最终的考核指标,同时要求实习学生提前熟悉进入相关科室工作的程序,熟悉科室的环境,熟悉本科室实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创建实习管理小组我院设有教学科,下有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学院长担任,包括制定教学计划、过程质量监控、总结汇报等,统管实习学生临床实习事宜。在实习学生中设学生会,由学生会主席组织成立实习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实习部部长、秘书、干事,做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传达医院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②拟订教学计划每年年初制定教学计划,召开教学相关会议,会议参加人员要有各个实习科室的带教老师代表、实习生代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地提出对实习工作的要求、意见、建议,补充相关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拟定本学年教学计划,包括目标、整改措施、教学进度安排、教学督导安排等。③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我院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国家卫生部1997)、三级甲等医院(陕西省卫生厅2010)、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人事部)、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国家卫生部、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2010),目前床位2000余张,有着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队伍,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大批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同时青年教师也均有较强的临床及理论带教能力。但是同时也存在部分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工作落实随意性较大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不定期地举行带教教师培训,不断加强他们的临床带教能力。
1.2.2D-教学实施阶段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授的理论知识较为熟悉,按照教学大纲备课,并认真记录备课本,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理论知识,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在这里所讲的实际就是每种疾病相对应的患者,引导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模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疾病案例,结合讲授使带教老师及时了解本次教学的实际效果,并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①组织学生岗前培训我院对每一级新生集体组织岗前培训,根据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还有刚进入临床中的不适应等问题。因为临床医学与其他科学有着显著区别,它涉及到伦理问题、法律问题,故安排医院医疗管理人员宣讲医疗法律、法规常识,安排教学科人员向实习学生详细说明他们投入临床工作后应该遵守的医院规章制度、科室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排。②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岗前培训结束后,由教学科制定详细的实习学生轮转表,随即按名单安排学生进科,基本以学生床位比约1∶4的比例分配到各科室。将一组实习学生首先交给各个科室的带教组长,由组长统一安排各个学生的分配问题。由教学组长安排主任带教的全科室教学查房,本科室实习相关知识讲座,本科室疑难病例讨论,每周进行一次英语带教实习。
1.2.3C-教学检查与核查阶段每间隔一个月对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进行检查与核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实习现场提问: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让学生提出异议,不时地对授课内容加以完善,这称为边带教,边自查;(2)考核:每个实习科室举行出科考试,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占50%)和实践操作考试(占50%)。(3)问卷调查:实习结束后对实习学生进行调查,不记名让实习学生为老师投票。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①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我院设立教学监督教师,成立教学监督小组,小组成员由4~8名我院老专家教授组成。通过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视频考察带教,同时组织老专家不定期观摩他们的教学活动,临场给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督导他们现场进行改进。专门设有督导记录本,并有专人详细记录。②完善考核制度我院在考核方面采取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考核具体方法。具体包括教学督导组考核实习带教教师,实习老师考核学生,学生反过来测评带教老师,充分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在考核过程中,根据学生给老师的打分以及教学科人员对教师的测评,如果考核未达到标准,则取消该教师下一年度的带教资格,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使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对实习学生的考核包括实习相关科室的出科理论考核,安排学生进行本科室的相关操作考核,例如血液科实习安排骨髓穿刺考核,呼吸科安排胸穿考核,最后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得出该实习学生的总分。
1.2.4A-实施处理阶段定期举行座谈会,探讨本阶段临床实习阶段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教师双方面互相评价,对实习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肯定正面的,同时指出不足,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各位老师进行处理,便于教学改进,把我们认为做的比较好的地方进一步发扬过大,进一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在下一步的临床实践中再加以应用,便于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
2结果
(1)科室实习生带教规范化:结束以前“分散教学,各自为政”的局面,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2)建立临床实习生质量考核体系。(3)学生反馈意见:对PDCA教学方法的引入满意度较高。
运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结果如下:统计120名学生实习成绩,并以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科实习的未纳入PDCA循环的120名学生为对照,平均成绩为(70.00±6.25)分。纳入PDCA循环的学生组平均成绩为(74.87±5.45)分,t=5.035,P<0.01,即平均成绩差异显著,证明我科在实习教学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后,教学质量明显改进。
3讨论
近年来,我院大规模扩招医学生,但固有的可利用的临床资源没有相应的改变,导致学生在医学实践过程中出现资源分配利用不合理,进而对实习产生懈怠的情绪,影响实习效果。具体原因如下:
3.1临床实习与考研之间的矛盾
据报道,目前大约有95%的医学生准备考研,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进入临床阶段后便开始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但往往事与愿违,求职的四处碰壁,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转而加入考研的大队伍中,这势必与正在进行的临床实践冲突,一些学生放弃了临床实践,导致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明显下滑。
3.2对临床实习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有些医学生对临床实习工作没有在思想上予以重视,总是将自己置身事外,认为自己只是实习医生,缺乏责任感。大多数学生中存在着重医学专业知识,重视课本知识,轻理论实践[8]。有些学生对临床实习缺乏兴趣,缺乏积极性,只知道啃书本,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只求考试得高分,严重的将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恶性循环。另外,学生从教学区来到临床实习单位,脱离了学校环境,进入到医院的大环境,接触的人较之以前大为增多,就像进入了一个复杂的小社会,缺乏老师的监管,有时会产生惰性,不愿意去上班。
3.3带教老师水平和方法影响实习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巨大的考验,这迫使我们的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研究更为适合的带教方法。但目前存在的情况是,带教老师依旧观念陈旧,带教方法老套,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且目前大多数与实习医生接触的教师一般为初级职称,他们理论知识扎实,但带教经验较少,加之日常繁重医疗工作使他们疏于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资料还显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加以积极引导,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PDCA循环正是这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高质量的实习医生的培养。
医学生实习单位意见范文6
1、思想上缺乏重视儿科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包括较多的分支学科,如小儿心脏、小儿血液肿瘤、小儿肾脏等,从字面上看,分类方法与成人内科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有的同学就盲目地认为在儿科实习所学到的东西在内科实习时基本上都能学到,从而忽略了儿科实习的重要性。
2、学习热情不高儿科医生是个辛苦的职业,临床工作繁忙,经济回报低,风险高,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实习生决定将来不做儿科医生,因此在儿科实习期间得过且过。
3、教师因素儿科临床工作繁忙,带教老师仅能专注于临床医疗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心临床教学工作,把实习同学看作是写病历开检查单的帮手,有的甚至忽视实习同学的存在。除此以外,诸如就业考研压力、师资队伍质量下降、教学管理不完善等内外科临床实习生面临的问题也不可避免。这些都限制了儿科临床实习质量的提高。教高[2009]4号文件提出要加强教学评价方法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教学监控评价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构建儿科临床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
二、临床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美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着手临床实习质量考试的标准化和客观性研究,到目前为止,建立了客观考试、论述题和口试、床边考核、计算机模拟、标准化病人与客观结构临床考试、等级量表、直接观察评价、出勤考核、病案记录评价、实习手册评价、视听录像评价、客观结构化或临床多站考试评价和改进型问答题等多种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方法。日本对医学生实习质量的评价方法和内容有:对医学生的行为(技能、态度、礼仪)评分、对低年级评价有关诊疗的基本实际技术、对高年级评价较客观临床能力考试(OSCE)评价为高的能力。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实习质量的评价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对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全面开展医学教育的评价工作积累了经验。黄秀云对临床科室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自身知识培养三方面实施质量监控,证明对提高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季红,蒋犁,陈洪等对临床实习量化管理和考核进行研究与探讨,制定实习管理量化指标和临床综合能力量化考核指标;王慧萍,谢波,庄冬云认为,健全质量监控体系、量化管理实践全程可以实现对实习医生能力素质的全面评价。但从我国已经开展的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监控评价的现状来看,这一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3]。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医学院校及附属教学医院进行了相关研究。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1年构建了临床实习三维及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儿科实习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及构建针对性强的儿科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三、儿科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处在临床实习阶段的2007~200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以看出,需要构建用于评价儿科实习质量的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一,用于专家评价医学生儿科实习质量的指标系统从综合素养、基本技能、医学知识、理论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用于专家评价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指标系统从临床教学能力、临床教学内容、临床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用于专家评价教学管理的指标系统从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再根据各级评价指标拟定出细化指标群。其二,筛选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设计咨询、选择专家、定性修改和筛选指标等步骤。其三,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即在第一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选择对本方面较熟悉的专家(不属于第一轮咨询的专家之列),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设计第二轮专家咨询表,汇总咨询结果,利用专家咨询法使判断定量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其四,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其五,在确立专家对指标因素的综合评判权重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儿科实习质量监控系统模型,从而将定性评价结果量化,使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客观性。
四、儿科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