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实习单位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医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医学实习单位意见

口腔医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1

以往儿童口腔专业本科教学课时为37学时,与国内同类院校差别不大;但由于教学内容多,大部分学时用于理论学习。我们凝练理论学习内容,增加了实践性教学比重(>60%);同时,模块理论教学与实验课、临床见习交替进行,大力开展“仿真头颅教学”和“病例PBL教学”,增强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效率。针对儿童口腔疾病病种多和发展迅速等特点,以临床为背景,使学生“眼见为实”,增加印象,便于理解和吸收。

2建立临床前培训体系

2.1引入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P)教学模式进行医患沟通技巧训练[2]在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将具有丰富经验的儿童口腔科护师依据培训脚本模仿患儿家属,娃娃玩具模拟患儿,配合医学生训练医患沟通技能。主要包括:与患儿及监护人交流过程中沟通技巧(动作及语言)的运用、诊疗行为控制能力(问诊的逻辑思维)的训练、查体过程的爱伤观念(及操作手法)。而后再由指导老师与SP进行示范性的医患沟通演示,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性点评,锻炼学生关于“问与诊”的综合能力。

2.2开展以病例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CBL)建立临床诊疗思维[3]在学习过程中,以症状入手,以启示性教学为方法,让学生以症状和疾病的关系进行讨论,发掘具有相同症状的各种相关疾病中隐含、潜在的差异,在对疾病进行充分鉴别诊断的前提下,提出相关治疗问题,并对疾病的预后和预防提出前瞻性的意见。例如:以儿童“地包天”症状为出发点,引出乳牙反牙合的诊断,明确病因(不良喂养习惯、口腔不良习惯、遗传因素);采集诊断依据(头影测量分析),进而诊断反牙合的类型(牙性、功能性、骨性);并深入探讨可以引起反牙合症状的口腔不良习惯(咬唇、吮指、舌习惯、偏侧咀嚼等),可以引起反牙合症状的口腔遗传病(唇腭裂、各类综合征等);对因和对症的治疗方法(哺乳喂养姿势宣教、功能矫治器纠正不良习惯、牵引器或颏兜辅助活动矫治器纠正上颌骨发育不足或下颌发育过度);提出防止反牙合复发的措施和建议。学生通过相应训练后,逐步建立“以症状为中心、确定临床表现、鉴别而诊断、选择对因与对症治疗方案、术后医嘱及预后评估”的临床诊疗思维。

3完善本科生实习的临床培训模式

3.1临床规范化操作培训儿童口腔科临床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包括:了解科室诊疗环境,熟悉了解儿童牙科综合治疗台和治疗器材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临床操作流程;树立医护人员形象,养成标准规范的操作姿势和,掌握与患儿交流语言艺术等。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的要求,定期开设临床教学讲座,对儿童常见口腔疾病的诊疗,强化学生掌握相应的临床路径和规范化操作习惯,传承我院“无痛、无交叉感染、无远期碍害”的治疗理念,并指出种种非规范化诊疗行为的弊端和后果,加强学生的质量意识。

3.2增强临床思维的训练我们把实习生定位为初级医生,让他们在上级医生的带领下开展临床工作,并且利用我院就诊患儿多、病种多、挂号难的问题,让实习生参加门诊挂号导医,使之熟悉儿童口腔常见疾病和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此外有意识加强学员对临床问题的独立思考,改变学生传统的“临床见到一种疾病就增加一点知识”的经验积累学习方法,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理念,加强对疾病之间的横向比较和鉴别诊断,对临床实践和医学决策强调科学证据的支持,从而加强学员综合诊疗能力、应变能力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门诊结束后坚持每天半小时以临床问题为中心、以具体病例为基础的讨论式小班学习,汇报典型病例或接诊情况,示范或重申重要环节或操作步骤,共享特殊病例,及时纠正接诊中存在的缺陷及不当操作,强化临床基本技能;实习期间鼓励学生参加科室的科研活动、业务学习、研究生开题及答辩等,使学生初步了解口腔临床各领域间的关系,学习临床科研方法,掌握全面的临床思维方法和锻炼临床科研能力。实习生出科前,进行严格的临床能力考核,作为毕业考试的一项成绩。

3.3通过开放式办学拓展学生的临床视野每年定期邀请国际知名儿童口腔医学教授等来院为本科实习生进行临床指导和理论授课,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美国儿童牙科学会以及国际牙齿外伤协会的诊疗规范,掌握国际最新的儿童口腔医学诊疗理念和发展趋势。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科举办的全国儿童口腔疾病诊疗新技术学习班,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同时,开拓视野,接触适应临床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的现代化诊疗技术。

4建立适应执业医师考试的评估体系

口腔医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2

1.1固定资产的管理及耗材的请领登记

为了保障教学工作高效而有序地开展,每年实习工作开始前,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标准定额,做好教学基地仪器、耗材等物资的计划编制和申购工作,做到既不脱档又不长期积存。同时,做好口腔常用耗材的发放、使用登记和使用完毕后统一收缴工作。教学基地各类用品专人保管、定期清点,做到心中有数。进口牙椅、洁牙机、根管长度测量仪、电脑、数码相机等教学仪器,落实到人,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率。

1.2诊疗环境卫生及安全保障

为保证诊疗环境的舒适性,防止诊疗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统一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固定负责椅位区域。要求学生每日提前15分钟到达科室,进行诊室空气流通以及牙椅、操作台、接诊区、候诊区的擦拭。诊疗完成后,检查督促学生对污染器械分类预消,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消毒后器械分类放置,以及牙椅水路的消毒。定期组织学生对诊室内外绿化、卫生状况的清洁维护,保证舒适良好的工作氛围。诊疗结束后,要求学生查看门窗、水机电源、电脑电源、牙科拍片机的关闭情况并做记录,保证诊疗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

1.3临床资料整理、文书记录及归档

完善每届实习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专人记录专人管理。教学实践中,临床教师把握“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原则,组织学生分组,诊疗全程由学生独立完成,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所有实习生的病例汇报,临床教师的答疑解惑全部记录在案,方便日后查阅。此外,院领导与学生间的专业知识的沟通、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讨论等亦整理归档。规范、有序的文档管理制度,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在临床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能让学生充分认识临床资料记录和整理的重要性与严谨性。记录内容还包括授课记录、查房记录、座谈会记录、患者就诊记录等等。规范化的临床教学资料、档案文书记录还能很好地体现教学过程的延续性、严谨性,同时也能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

2注重岗前培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1注重岗前培训

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安排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医院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医院概况、科室设置、人员结构、学科特色、诊疗项目、服务规范等,让学生对医院有基本了解。二是实习动员,进一步明确实习阶段的目的、要求、内容、意义、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实习阶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规章制度学习,重点是对首诊负责制、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等核心制度的培训和学习。四是口腔医学基本技能培训,重点对各种口腔材料的调制、专科治疗器械的准备等基础工作的训练,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分组练习—师生讨论—学生再练习的过程来实现。

2.2注重整体教学,及时反馈

为全面了解和检验学生实习情况,根据专业的特点及临床疾病类型,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坚持教学实践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强化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协调各专科诊室的课程设置,在临床实践中适时组织学生参与理论学习和讨论。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意见,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实际教学工作中,学生普遍认为目前学时安排适当,授课内容新颖,易于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巩固,实践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加强,临床综合诊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3提高临床应诊能力,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口腔医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3

1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反思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要是从事口腔颌面部各种修复体制作的一门学科.作为口腔修复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就业形势良好,市场需求量较大.同时随着化学、材料学、电子仪器设备和美容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口腔修复科和义齿公司的现代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从而对从事口腔医学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未经正规专业教育,仅仅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的口腔义齿制作工人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要求.从目前国内大型义齿加工厂的调查来看,目前培养的多数口腔医学技术学生也存在着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的现象,其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部分实验项目虽已开展,但效果不够理想等.因此,基于岗位需求的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共同培养口腔医学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显得十分必要.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指导下,目前各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在校教育,已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学校也积极与义齿加工企业联系,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以期达到共同培养学生的目的,但是这种合作,多数尚停留在教师培养、专家授课和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上,学生依然是完成在校学习后,才能进入生产企业实际操作,因此,从规范的实验室操作到实际的生产操作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我校从2004年创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2006年开始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2009年我们在回顾性调查与总结的基础上,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大胆引进义齿生产企业,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真正做到适时工学结合,“教、学、练、做”一体,共同培养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2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首先必须建设并完善实验实训基地.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拥有口腔技工综合实验室、烤瓷室、铸造室、金属处理室、石膏房等五个按国际化标准设计的专业实验室,一个校内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基地中已配备有国内先进的电脑摄像操作平台、烤瓷炉、铸造机、喷砂机、去蜡炉、石膏修模机、树脂打磨抛光机等口腔技工专业设备和一系列相关工具和材料,满足了口腔医学技术教学的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学生与专业岗位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更加自觉主动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素质[1].为此,我们在原有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引进本地区义齿生产企业,共同建设生产实训基地,利用义齿生产企业的技师开展实践教学,搭建了学习-工作-学习的互动平台,探索课堂与工作地点的一体化,使学生在校期间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零距离对接;学校也为企业提供优秀技能型人才并利用科研优势帮助企业发展,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在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结合专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按工学结合、生产流程的模式进行课程设计.(1)根据岗位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需求,在企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对专业基础课内容进行调整,增加了牙体形态学内容,加大实验课比重,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2)按照生产流程,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自编一套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的《义齿制作工艺技术》教材,增加实践时数,学中练、练中学,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3)按照岗位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利用生产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

4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量化实践考核标准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生产技能实训三个方面.

4.1优化实践教学模式(1)我们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均放在实训室进行,利用多媒体教学、录像、实物教具和视频展台结合,讲解、示教、企业见习、学生操作同步进行,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摄录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用于教学中,不断更新书本知识,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培养实用型人才;(2)开放实验室,应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时间与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反复练习各项操作,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鼓励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带动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共同进步;(3)在单项实验操作练习过关后,分组进入生产实训基地相应岗位,在企业技师指导下,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优势,以企业生产的方式用临床患者的模型进行车间同步实训,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实现与行业零距离对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经过“教、学、练、做”适时训练的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就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适应义齿加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具有较强的岗位竞争力;(4)多渠道的实践锻炼.校内每年举办一届“口腔工艺技术技能大赛”,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性专业技能操作大赛,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认知.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卫生部口腔修复工职业技能培训及操作考试,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2量化实践考核标准

(1)与企业合作,联合制定标准化作业程序并贯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优化实践操作过程,建立实践项目的量化考核标准,形成校内实验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质量标准的实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建立“理论+技能”的考核模式,将实践能力纳入学生考评量化标准,制定技能考核细则,量化考核标准,进一步提高实践考核的比重(占总成绩的50%以上),并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期末和毕业成绩;(3)采取灵活多样的技能考核形式,既有对实验作品的总体考核,也可对单一实验步骤的考核;既可针对基本实践内容的考核,也可有提高操作技能的进阶考核和生产实训的厂方考核,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重视.

5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凭借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还应体现在职业技能中所蕴含的知识含量、智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上.没有这些支撑,高技能人才就难以成为技术工人的核心骨干,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难以完成创造性活动以及从事管理实践等智力含量高的工作[2].学生频繁进入校内的企业实践,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在企业员工身上,切实体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工作责任心及团队精神,在学会做事的同时更学会做人,他们在顶岗实习前不仅掌握了专业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自身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日后较快成为企业骨干奠定了基础.

口腔医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4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国际生;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临床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医学领域技术、学术的跨国交流逐渐频繁和深入。自1995年我国实行各高校自主招收国际生政策以来,来华国际生教育发展迅速,医学专业赴华医学国际生人数增长最为迅猛,已居各专业第二位,学历国际生居各专业首位[1]。我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招收国际生,近年来年均接收200名左右的国际生,目前全校接受全英教学的国际生有近600人,主要来自越南、泰国和印度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受其母语的影响,大多数国际生的英语口音重,且汉语水平不高,这给师生交流、医患沟通带来阻碍。在临床实习期间,语言沟通障碍是阻碍国际生深入学习的主要问题之一[2],语言交流障碍、医患沟通障碍以及病患资源等因素影响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将医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培训并运用到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既有助于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也为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以及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简称SP)的研究提供资源,是一种多方收益的探索。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医学院校培养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并不局限于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外语人才。我们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3]以及我校优势,在我校开展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标准化病人的实践。本次实践对象为我校英语专业大二和大三20名学生以及40名包括国际生在内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共分20个小组,每小组3人,其中英语专业学生担任SP,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分别扮演临床医生和助手。

1.2教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践前,了解英语专业学生情况;实践后,向英语专业学生以及口腔专业学生获取反馈意见。实践全程历时2周。第一周话题培训,在进行口腔临床医学拟诊测试前由口腔专业教师提供10个口腔临床医学话题给每个小组,由小组里口腔学生担任培训教师,口腔专业的全英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帮助SP理解剧本,熟悉剧本,掌握相对应疾病的症状以及模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第二周,分别在两个下午时间进行测试,测试当天由小组抽签选定1个话题,随即就该话题进行临床技能模拟操作测试,考核流程包括挂号、问诊、诊疗、开医嘱等必备环节。外国口腔专家、我校口腔临床医学教师、英语专业教师等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随堂打分和评价。

2教学效果及评价

2.1实践教学前基本情况调查

实践前,我们对广西医科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一至三年级的102位学生就充当我校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SP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3人(12.75%),女生89人(87.25%),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基本情况、医学知识了解程度、参与SP培训的学习动机、培训需求等四个方面。在参与SP培训的学习动机方面,大部分学生对SP培训的学习动机比较强烈。问卷结果(多选):因为求知兴趣者94人,占92.16%;为了职业发展者86人,占84.31%;为了更多接触社会者82人,占80.39%。从以上资料可见,本次调查对象具有以下特点:年轻女性占多数,性格属于内外向兼有,具有极端性格的人占少数,绝大多数不具有医学背景并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有87.25%的学生表现出对SP培训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次实践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知识结构看,95.00%的学生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很少,说明其对医学知识了解总体程度不高,符合遴选SP的基本条件。

2.2实践教学后调查结果

在口腔临床医学拟诊测试结束后,我们发放问卷,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和口腔专业学生对此次实践的反馈意见。问卷为主观题,包括四个方面:此次临床拟诊中的收获/感想;经过此次拟诊,对SP的认识如何;个人和模拟医生/病人的不足之处;对以后类似SP培训活动的建议。经过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果:2.2.1英语专业学生结果反馈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此次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增加了医学词汇,了解一些基本的口腔卫生健康常识和口腔疾病的简单防治知识;同时也发现自己英语口语水平的不足,医学英语词汇相对匮乏,作为模拟SP,对自己的病情还无法进行确切的描述;通过实践更加了解了SP的概念和意义,对以后再次担任SP有很多的帮助。参与实践的英语专业学生对模拟医生搭档做出的评价:大部分参与拟诊测试的医生英语口语发音不够标准、不清晰,存在一些语法错误,英语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国际生口音较重,使听者无法准确理解;在问诊治疗过程中,医生缺乏对诊断的简单解释,部分学生无法用通俗易懂的英语对专业术语进行解释,医患沟通较困难,跟病人互动少,人文关怀欠缺,在操作过程中不够熟练,忽略了一些关键步骤。英语专业学生希望以后的SP培训活动增加培训时间,组织者能提供足够信息供SP准备,考核后提出实质性建议、评价和改进方向;也希望拟诊医生在考核前进行充分准备,熟悉考核内容和操作流程,在考核时注意自己的态度、语气、动作等,多关注患者感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而作为SP,应该更仔细揣摩真实病人的状态和心态并尽可能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为临床医学教学提供实质性的帮助。2.2.2口腔专业学生结果反馈口腔专业学生认为,此次实践让他们对医患沟通和医生与助手之间配合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提升自身临床经验、考查临床操作技能、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到自身不足,如,英语口语水平有限,发音不够标准,其中部分国际生口音较重,增加沟通难度;临床思维不足,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拟诊过程中过于紧张,诊疗流程熟练度不够,无菌观念、临床沟通技巧等还需提高。他们认为英语专业学生担任SP拟诊活动很好地模拟了在临床中遇到外国患者的情况,督促参与活动的医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身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英文向患者解释病情,如何应对接诊、治疗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缓解医患关系,这对今后的临床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还认为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好,可以用自身语言优势很好地参与到拟诊活动中;但对口腔知识不了解,口腔专业英语匮乏,对病情描述不够准确,其中部分同学由于没有经历过口腔方面的疾病或检查,故未能很好地代入患者角色,缺乏临床随机应变能力。与医学专业学生扮演SP相比,由于缺乏口腔专业知识,英语专业学生能更好地模仿真实的病人,表现出临床中病人的多样性,表达更口语化,比较接近真实场景,相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扮演SP来说能更有利于模拟诊疗。不过,也由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导致英语专业学生对模拟诊疗内容无法提出意见,SP的“指导功能”表现不足。因此,他们希望英语专业学生多增加医学方面的知识,学校应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更真实地扮演病人,为临床医学教学提供更多帮助。

3讨论及体会

SP是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体征,能够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4]。这是国外医学院校十分流行的一种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近年来在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国内高校也逐渐开始引入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于亚峰认为,英文版标准化病人既能拓展和丰富国际生的技能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还能应用于实习生技能培训、临床技能竞赛、临床技能考核等多方面[5]。在临床医学教学中采用临床模拟病例教学,由临床专家、教师设计典型临床案例,由学生扮演某种疾病病人和医生,模拟临床诊治过程,不仅可以弥补临床见习中案例不足的缺陷,还加强巩固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6]。在景汇泉[7]的研究中,通过让中国医科大学182名医学生、11名专业临床医师与19位SP一起为学生分别评分,证实SP是OSCE(客观化结构化临床考试)有效实施的关键,以及SP记录受试者行为的准确性,且认为SP在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方面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检验,国内外专家学者都研究过SP作为临床医学教学受试者的可行性,但以英语专业学生作为SP用于临床教学的研究相当少,是SP研究可开拓的研究空间。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对我校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对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标准化病人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践验证,认为在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培训一批可供国际生检查和诊断的、具有一定表演能力、沟通能力和较高英语水平的英文版标准化病人,可有效减少在临床教学中国际生与中文版病人的沟通障碍、文化冲突,从而改进临床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培训可以贯彻落实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临床教学和英语教学提供经验,建立适合医学院校发展的教学模式,具有可持续性研究的潜力。

参考文献:

[1]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16.

[2]周健,宋世铎,张立峰,等.海外留学生外科临床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8):95,100.

[3]蓝岚,黄江.医科院校新办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3):418-420.

[4]鲁建国,赵华栋,南菁,等.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86-287.

[5]于亚峰,周慧,吴文璎,等.英文版标准化病人在提高医学留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14(5):70-71.

[6]梁丽梅,徐建国,蒋玉洁,等.浅谈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和管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1):121-122.

口腔医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5

1建立以标准化分级考核为基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新模式

1.1目标及依据

根据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中所规定的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的相关标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需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达到的临床工作水平。同时,根据教学计划的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经过半年的基础理论课学习后,进入临床培养阶段,此阶段分为一年的轮转学习和一年半的专科培训。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分成2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是对非本专业的科室进行的轮转学习,其学习时间及学习要求都低于第二层次即本专业的临床学习。这就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必须也应该是分层次进行的。以此为依据,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考核分级实施势在必行。同时,分级考核实现了“因才施教”“因才施考”,明确了教学目的,使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更具科学性。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及临床医务人员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师除具备规范的临床操作能力,还应具备缜密的临床思维、良好的人文关爱及娴熟的沟通能力。临床能力培养越来越关注综合素质的提高[7]。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本科医学教育基础上的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临床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医学临床教育中常出现的“高学历低能力”现象。因此,全面、整体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就成为临床能力教学改革的中心目标。标准化的临床能力分级考试就是要通过设置标准化、科学、全面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引导老师、学生注重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称得上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医学毕业生。

1.2标准化临床能力水平分级考试

1.2.1科学设置多站式考核口腔临床能力水平考试是对临床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其考核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最低临床实践要求、经治病例报告、临床技能操作考试。考试形式充分考虑口腔临床医学特色,将多站式考核,标准化病人引入口腔临床能力考核中。其中最低临床实践通过对应试者临床训练的病种、病例数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这些训练指标并记录在册。经治病例报告由应试者提供规定数量、规定病种的经治病例资料,这些资料必须包括门诊初复诊病历复印件,辅助检查资料,治疗前后X线片对比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照片等。经治病例报告由书面报告和现场答辩两部分组成,通过提交经治病例书面材料可以很好反馈应试者采集和书写病史的能力及诊断性检查的运用和做出诊断的能力。通过对经治病例的现场答辩反馈应试者言语表达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最后应试者必须参加临床技能考试,通过完成规定内容的临床操作项目,以考核其临床操作的能力,这些临床操作项目都是明确的,应试者必须按要求自己准备好合适的病例参加考试。最低临床实践要求、经治病例报告、临床技能考试是构成的核心内容,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涵盖了针对应试者临床能力的日常训练、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检验的3个层次,每项考试权重均为100分,3项考试每项考试不得低于60分,3门总分不得低于200分方可认定其通过临床水平考试。改变了以往临床考试的弊端,多站式的考试充分检验、准确反馈应试者的临床综合水平,尤其对于以往临床水平考试中所忽视的医患沟通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考核要求。标准化病人的使用是医学临床技能考试的重大突破,但是,由于口腔医学的特点,标准化病人在口腔医学临床技能考试中的使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将标准化病人的精髓运用于口腔临床技能考试中,通过设置标准化的考核内容,明确的操作项目使口腔临床技能考试的结果更加准确,更具可比性。

1.2.2标准化考核及评价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标准化考试。所有考核项目均经过论证,明确考核项目及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细化,评价结果量化。每项考试我们根据考核内容、形式、特点等设置了10个评分点。通过细化评分标准,以达到标准化、量化考核结果,改变了以往临床实践教学考核中“无章可依”的情况。考核结果更具说服力,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改变了以往临床能力考试无法横向比较、纵向对比的情况。

1.2.3分级分科目实施考试分级分层次进行测评。在制定时,我们充分考虑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及医学毕业后教育状况,分四级设置考核层次,由低到高难度依此增加。不同的考试对象按照要求参加相应等级的临床水平考试。在分级时,我们借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Ⅰ级考试考核对象的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阶段实习同学,其临床实践能力标准设置略低于国家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试。Ⅱ级考试面对的是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期学习,其难易程度等同于国家执业医师临床水平考试。Ⅲ级考试面对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培训结束时临床考核,其难易程度等同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临床水平考核的标准。Ⅳ级考试面对的是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其难易程度等同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临床水平考核的标准。四级考试的分级设置,充分依托当前医学教育的现状,保证临床能力水平考试的延续性和实用性,使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同时,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为此项考试的推广提供了有力保证。

2教学实践

2.1制订标准化水平考试大纲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什么?”[8]。以往的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模糊,的实施解决了这一难题。的考核内容就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或者其他应试者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临床指导教师在日常实践教学中所教的内容,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的不同,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因此考试大纲的制订是关键。我们组织专家集体讨论,按照“实事求是,立足临床,服务教学,难易适当”的十六字原则,精心编制了考试大纲。“实事求是”就是要立足当前医学教育和社会现状,超脱于实际的考试只能是水中望月。“立足临床”就是要充分突出临床实践教学这个重点,明确考试的方向是临床水平的考核,临床需要什么我们就考什么。“服务教学”要求我们在制订考试大纲时要考虑到面对的是广大的一线教师和学生,要明确考试范围、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细化考评指标,最低临床实践训练、经治病例报告、临床技能考试三大方面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不同的考试要求和考评细则,要让临床带教教师、应试者一目了然,明白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是一种达标考试,不是拔优考试,制定各科各级的考试时难度“适当”为佳,一味拔高考试难度就失去了这项考试原有的目的。

2.2培训临床教师临床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如何教”是所有临床指导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标准化临床水平考试是对传统临床教育的改革。与以往的临床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是有了明确的考试标准,准确的考试内容,确定的考试方式,设计好的评分标准。学校通过标准化的考试这唯一的“出口”,用其做“尺子”来衡量应试者的临床水平,另一方面是通过应试者的考试结果反映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激发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

2.3应试者的准备参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都能看到有明确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考试大纲。我们需要应试者明白,公布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并不是降低临床考试要求,而是通过明确的临床考试要求,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应试者的临床能力进行评价,从而达到促进临床学习的目的。没有日常的严格训练和规范培训是无法通过的各级考试。应试者必须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完成日常训练的记录,经治病例的收集、整理,临床操作的规范训练和学习医患沟通的技巧等,才有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明确的考核目标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安排学习重点,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4考官的要求临床能力考试需要考官来打分。考核成绩的有效性、准确性取决于考官的评判。尽管采用一致的评分标准,能有效地避免考官主观的差异,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打分的主观因素。这就要求一方面考官要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要求就是要对充分了解。再者,考试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依从性,从始至终保持一个状态,这样应试者的成绩才真实、客观。临床带教老师不再参与考试,避免了人情分、关系分的出现,一方面对应试者的评价更加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准确地反映临床教学的情况。考试结束后考官及时反馈考试结果,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考试大纲。

3效果评价

口腔医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经验;做法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100-0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2008年年末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又给国内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雪上加霜。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则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关键所在。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

国内外对就业能力常见的几种定义或描述有:有的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就业能力与特殊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至少应该包括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三个层次。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归结为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自己对专业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达到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理想,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在社会活动中体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性的心理特征。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在大学期间培养,因此就业能力的强弱是与大学教育息息相关的。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对国家及地方政策的了解。国家、地方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了解,在就业过程中没有从中得到益处。二是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现阶段,大学生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能力普遍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高要求。一些毕业生由于并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困难和挫折。三是应聘能力较弱,求职技能有待提高。不少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时没有做好信息收集与处理,不能准确定位,在应聘中没能运用相应的应聘技巧与策略做好自我推销。四是创新能力缺乏。现今,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当欠缺,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不强。

三、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长期以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立体完善的工作体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城乡医疗、保健、药品生产企业等机构大力培养职业综合素质高、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以学院为主导、职能部门牵头、系级为主体的系统化工作体系,努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来毕业生的年度就业率都达到了95%以上,且单位反映良好。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组织建设,打造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

促进职业指导专业化,培育就业竞争力。建立一支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开拓创新、敬业爱岗的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就业工作队伍,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抓紧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促进就业指导专业化,确保其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质量。学院分管领导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每年均参加主管部门召集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会议,积极参加省主管部门组织的调研、学习考察等活动。先后选送10名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全国职业指导师培训,其中6人考取职业指导师任职资格,4人考取助理职业指导师任职资格。

(二)精心指导,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职业生涯是个体职业生活的历程,包括职业的维持和变更,职务升迁与职业的变动等,它是个体职业发展的整体“路线图”。职业生涯设计是在个体的内在特征和外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其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的规划,拟定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可以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以后的个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提高提高大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近年来我院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设计、创业规划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毕业生就业准确定位、成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聘请专家到校举办职业生涯规划、简历设计指导等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与校内辅导员的“起航讲坛”就大学、就业形势、求职技巧、职场礼仪等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短期快餐式补充学生面对就业所需知识储备,帮助毕业生在择业、就业各环节中有效避免行为偏差。每年以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牵头,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节”,包括“个人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个人简历设计大赛”、“感受求职氛围活动”、“模拟面试活动”等几个环节,学生踊跃参与,收效显著。

(三)强化训练,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首先,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配合“工学合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改革,积极开展教学模式创新。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和职业技能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模式,依托一体化教室、实训实习场所,探索各种教学设计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护理、助产专业的仿真模拟教学,中药专业的现场药用植物标本采集示范教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专业依托校内仿真实训基地与附属医院为实训平台,实施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工学结合,保证了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强化技能培训,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及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点、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点、福建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点等4个培训考试考点,为学生提供技能鉴定、培训考核,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创造了便利的条件。2004年开始实施“双证书”制度,学生鉴定取证率达99%。再次,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每年结合纪念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如护士节前后的“沙场点兵”―护理操作技能竞赛,药学系的“植物标本制作大赛”和“中药饮片大赛”。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护理专业与中国人民第一七五医院合作办学,设“漳州卫生职业学院175班”。此举为我院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精神,建设“院中校”,践行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促进校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学院药学系各专业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创新实行“2+0.5+0.5”人才培养模式。“2”即前两年学生在学校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为主;“0.5”即第五个学期学生进行职业实习。在学校统一安排之前,先与一些实习单位进行“订单式”合作,即实习单位可以自行选拔一部分学生到该单位实习,实习期结束后经过考核和“双向”选择,大部分学生留在该单位工作;“0.5”即职业实习结束后,学生可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自身条件进行有就业意向的顶岗实习(即就业见习期)。

眼视光技术专业与福州明视眼镜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设“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州明视高职眼视光合作班”简称“明视眼镜联合班”。通过“1.5+0.5+1”的订单模式,即在甲方学习1.5年,在乙方企业文化课程、部分专业课程学习0.5年、顶岗实习1年。

这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大大提高提高毕业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广拓渠道,加大就业创业政策执行力度

近几年来,国家及福建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如大学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西部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大学生“十百千万”创业助力计划等等。学院通过海报、校园广播、校园网、QQ群等方式广为宣传,近三年已有百余名学生参加“三支一扶”、服务西部计划,学生目前已把视线转移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识开始普及,2010届已有自主创业毕业生4名。

(六)构建信息网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促进教学改革。长期以来,学校重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环节,把它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反馈信息,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参考。近几年来,学院采用人员走访和调查信函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中层干部分头前往全省县市两级医院,调研毕业生就业质量、专业需求状况,以此为依据,确定适求专业,进行专业设置调整。

以201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为例,在对此次调查中,共跟踪用人单位229家,收回表格308份(单表、总表为一份),其中毕业生调查覆盖面974人。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学生的工作技能和素质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综合协调能力评价不高。

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政治素质高,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一般都是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业务能力。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专业知识面窄,创新能力有限两个方面。用人单位强调,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用人单位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等,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学院根据毕业生走上岗位后的表现情况,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征集对学院教育教学提出的有益建议,适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案,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位于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漳州市芗城区内,“海西”经济发展热潮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广阔前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学院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毕业生最大职业幸福感为工作目标。学院正在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和创新方法,努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力争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前提下,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栋,潘旭.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