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科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工业科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工业科学

食品工业科学范文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改革实践;成果

Abstract: From reform research contents, goal, problem 3 solved to wait of course describe the achievement that the reform is made.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the reform is practised; achievement

中国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设立较晚,属于发展中的学科。然而,“国以民为先,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饮食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食品工业是消费品工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整个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吸纳城乡就业人数最多,与农业关联度最强的产业。中国食品工业已经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字增长,成为全国第二大行业。山西是传统能源重化工基地,正经历着从“黑色经济”为主向“绿色经济”为主转变的关键时期。在“绿色经济”中,“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其中关键一项,食品工业作为促进山西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柱行业。但是由于食品类专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山西师范大学于1989年成立农副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2000年转为食品科学专业,属于学校“十一五”重点扶持学科,这在全省高校办学历史上仅次于山西农业大学。而且在学校办学历史中,本专业曾多次获奖。2004年,“高纤维食品的制作技术”、“汉硒营养挂面的制作”分获发明制作类三等奖、优秀奖;2005年,“高活力阿尔法-淀粉酶菌株的筛选研究”获山西省首届“新晋挑战杯”新东方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铜匠、山西师范大学第三届“挑战杯”青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006年,“挑战杯”作品“糯玉米发酵酸奶的研制”获校一等奖;“不同方法对苦荞类黄酮提纯得率的影响分析”于《食品科学》发表,并获校二等奖;“绿色食品增白剂在面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获校优秀奖。同年,中国蛋品科技大会论文集收录了“奶酪片的生产研究工艺”、“鸡蛋营养苦荞面条的研制”、“醪糟苦荞鸡蛋糕的研制”、“低脂全蛋使劲沙拉酱的研制”等6篇“挑战杯”论文。其中,“奶酪片的生产研究工艺”获优秀论文奖;“低脂全蛋使劲沙拉酱的研制”获优秀论文奖,并在《中国家禽》发表。17年来,经过专科、本科的多层次办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生源数量,可以保障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自2007年起,根据21世纪高等教育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为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良好个人魅力的优秀毕业生,在实践教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1 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构建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构建了一个互相衔接、互为补充、高起点、高要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不同年级分别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基础准备阶段形成的各种计划、制度及措施。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综合大实习、第二课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1)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改革与创新。大一年级要重点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和专业认识问题。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为普及心理知识的主要渠道,以专职教师为专业形象的主要体现者,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专业咨询热线”,大一新生还可通过参加各种相关协会来解决自己心理健康问题,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2)设立第二课堂设立第二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第二课堂和创新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结合自己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有意义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大二年级以“第二课堂”为主要活动平台,学院组织学生按兴趣参加相关专业协会,各开放实验室按规定向学生开放,重点满足学生进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杯、发明制作等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第二课堂和创新活动,学生可多角度多侧面的了解中国食品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实力和完善个人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大三年级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主线,师生双向选择,参加有关的科研活动,开展导师“寄读”活动,以校园网络媒体为中介,跨专业选修课程。

(4)综合大实习的改革与创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验课的基础上,由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人员作为综合大实习的指导老师,利用食品工艺室先进的成套设备进行典型食品的生产示范。实习项目包括面包、饼干、饮料、果酒等中高档产品的生产。通过典型食品生产示范,不但解决了专业课实验中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问题,而且使学生掌握了相关食品生产的实用技术。

(5)加强毕业实习管理,规范论文设计程序。大四年纪以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为重点,自选主题,完成现场实践性解决生产工艺问题的考核和相关专业选修课的成绩考核。通过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学生在生产劳动观念、人文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创业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和提高。

2 强化应用能力培养,构建应用型能力考核体系

为了适应实践教学的改革,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建立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具体考核包括对学生的考核、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和对实验人员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由指导教师来进行,具体考核内容为学习态度、基本技能、实践成果等,努力经过4个轮次本科大学生的培养,建立完整食品科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构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根据学校已有的教师管理条例,补充完善“双师型”要求级待遇,完善教师岗位考评、任聘、考核制度,确立以实践性能力为基础的竞争体制。对指导教师的考核由学生和院教学督导组来进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学识水平、责任心和改革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打分,督导组对指导教师的综合水平和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实验人员的考核由指导教师和实验中心主任来进行,指导教师对实验人员能否及时、全面的提供易损仪器、消耗材料和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好坏等进行评价,实验中心主任对实验人员的出勤、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等给予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影响其各个实践环节的成绩,进而影响其学期综合测评名次和奖学金的等次。对指导教师和实验人员的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津贴和职称晋升相挂钩。实践证明,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力的保证了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实验教学质量。 4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构建应用型教学管理体系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监控与评价体系。

5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构建应用型教学管理体系

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学院领导和老师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进行培养总结,修改培养计划及内容,落实培养方案,撰写论文、论著,申报成果。

食品工业科学范文2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 应用型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36-02

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深层涵义是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大势所趋[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较高文化素质,具有一定外语水平,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较好的掌握食品加工技术,并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有一定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2]。但由于食品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人才需求方面不仅仅需要研发性人才,应用型人才也尤其需要。目前,我国部分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过多的重视科研性人才的培养,而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方面投入精力较少,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同时也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正在向着科学化、自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食品工业在国内外的竞争,最终体现在技术竞争与人才竞争上。食品工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培养。随着行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各大高校相继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最初的轻工院校,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农业院校,到现在的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等。据初步统计,现已有超过两百所高校开设食品相关专业。然而,就目前的高校培养现状来看,食品专业本科毕业生难以适应食品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在这里暂不讨论由于人才培养的原因导致的先天性不适应,仅从企业对毕业生的人才需求类型上来考察。食品类企业需要研发型人员、检验人员、工程技术型人员、生产人员、管理型人员相对较多。从学历构成和科研能力上看,食品类或者生物类硕士或博士毕业生更适合做研发型人员,从实际动手能力和心理期望值上看,大专毕业生,甚至是高中毕业生更适合做生产人员和工程技术型人员,从管理能力上看,管理类的毕业生更加适合做管理型人员,只有质量检验人员或者品质控制人员的需求条件是和食品专业本科毕业生是一致的,这样留给食品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空间就比较小,其就业竞争压力就比较大。

因此,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行业面广、专业知识宽,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如何培养出既有扎实的基本知识、较宽的专业口径,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富有开拓精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意见

针对如何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2.1 食品行业的调研

要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首先要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因此,需要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岗位要求、行业素质要求、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等进行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探究,同时搜集国内同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与学科建设的要求,确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定位,初步形成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并将方案与企业进行商讨和修改,最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2.2 调整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食品专业专业自身特点,调整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1)改革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本着“厚基础、重实践、强应用”的教育观念,在注重食品科学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强化实践课程的地位,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避免内容的陈旧和重复,使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更合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更突出,层次更分明,从而保证在压缩学时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如将《食品工艺学》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实验课程进行单独开设。并且在选修课中安排了四个方向模块:模块一为工艺类课程;模块二为工程类课程;模块三为营销管理类课程;模块四为综合类课程。选修课的模块设置目的是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工程素质及管理才能得到加强,使学生能更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3 建立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实验的实践模式。

专业实验作为一门最能反映专业特色,与本专业科学技术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实践性课程,必须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反映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框架。

要改变按单门课程设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保姆式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实行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增设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可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查阅文献资料,自主拟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备和确定能有效测定数据的方法,先假设后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撰写实验报告。

(2)专业实习的实践模式。

目前专业实习没有能够发挥实践教学主渠道作用,应该加强专业实习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对于一些和实际联系密切的《食品加工工艺》《食品现代加工技术》等专业课在完成理论学习后,都必须安排学生到生产线上进行参观实习,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课本上理论化的食品加工过程的同时,还让学生对以后的工作性质、内容以及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从而增强了热爱本专业,学好本专业的信心和决心。与企业进行合作,集中安排毕业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将实习的表现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总结,纳入到学生的考核之中。

(3)社会活动的实践模式。

一是开展和组织相关的活动和竞赛,定期举办“校园美食节”;二是要求学生分组深入企业和市场对食品行业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三是定期邀请企业老板和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

2.4 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一是引入企业资源,在校内建立校企共用的实训基地。生产技术代表了行业的先进水平,引入企业资源,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既节约了学校的办学资金,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提高的有效保障。

2.5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改革目前实践环节缺乏评估的问题,探索和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标准。科学的评估机制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而目前缺乏完整的评估机制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 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食品行业的用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高校对食品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当前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多在实践教学上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结合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与食品企业的沟通交流,了解食品行业的动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最终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为食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小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2):6-13.

食品工业科学范文3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毕业论文;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34-0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学科,专业培养的目的是掌握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相关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内蒙古是我国农牧业大省,培养应用型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内蒙高校食品专业的首要任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实验和毕业论文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设置的实验类课程和毕业论文环节已经满足不了学生进入食品企业后的能力要求。因此,进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和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与探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教学水平和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践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1.实验课程的设置偏少。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多数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更要求我们要在具体的实验中来应用理论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而且也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热情,另外,学生整体的实验操作能力太差,部分同学根本不懂得怎样正确的进行基础实验仪器的操作。

2.学生能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的平台几乎没有。工程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都只是进入企业参观,由于人数众多,大多同学在实习后根本没学到任何东西,更别提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了。在进入大三以后,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这样部分学生如果对理论课上的某些知识感兴趣,就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和理解,但是,就目前的条件,无法满足多数学生的实际操作要求,这样就要求我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一个科研创作平台,来吸引和调动学生的科研创作热情。

3.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太晚。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是在大学四年级,这样学生就会同时面临就业、考研和毕业论文设计的三重压力,如果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松懈,这样就会使毕业论文设计失去它真正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科学分组,从而形成一个合理的科研实验室。同时,让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就可以自愿进入实验室来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这样就可以明显地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改革与探讨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课设置内容的改革。食品专业的应用性,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科研工作中,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出发点,要以教学联系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思维来努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在科学研究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机的衔接起来,使其融会贯通,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验课程的设置对于理解和升华理论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做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科研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性、技术性很强,实验课程的设置要进行精细规划,最大限度的将理论知识系统联系在一起,同时加强创新型和设计型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水平。

2.加强实习基地和校内小型食品加工厂的建设。加工实习经费的投入,结合校内相关实验室和设备建立校内小型食品加工厂,让本科生能亲自动手进行食品工艺的生产和创造;同时以产学研结合为平台,充分利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加强院企合作,建立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提高,促进其就业。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环节的改革。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是本科教学水平、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科研水平、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对于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来讲,毕业环节是最终的归宿。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已经具备了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所以,毕业环节中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前三年教学成果的最好手段。因此,在毕业环节中可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改革:调整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现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都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这样学生就会同时面临就业、考研和毕业论文设计的三重压力,如果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松懈,这样就会使毕业论文设计失去它真正的意义。所以,应该容许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践,这样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科研热情。调整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和内容。目前采取的内容和形式只有学生跟着老师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比较单一和死板。进行改革的话,可以采取形式和内容相结合,进行综合改革。①可以容许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实验课题和导师进行科研创作;②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形成小组来进行一项系统的科研创作,每个人负责一个部分,开展实验研究需要整个团队进行。③导师可以给出规定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去设计技术路线,也可以容许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合理的实验内容提交导师审查后开展。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评价体系。目前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价体系单一,只有学生答辩、老师给分这样一种形式,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科研素养的高低,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改革,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体系的改革:①毕业实验的出勤率、实际动手做实验的能力。②实验结果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③毕业论文的撰写、论文答辩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汪磊,汪又先,游新勇,等.工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1,(6):59-61.

[2]蒋益虹.综合性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66-68.

[3]汪磊,游新勇,王国泽,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7):1-3.

[4]郑亦平,库夭梅,余小林,等.农科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创新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9):134-136.

[5]高海生,康维民,张红新,等.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4-27.

[6]李苏红,公勋,赵秀红,等.以科研导师制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812-3814.

食品工业科学范文4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种应用型学科,也是一种交叉学科,将食品科学学科与工程学科进行交叉。随着我国食品行业发展,企业对着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部分院校都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但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忽视了该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增加了困难,不符合企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的要求[1]。为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转变,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一.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基于我国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个集农业、工业及理科为一体的交叉式应用型学科。主要包括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到工业化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以及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功能性、包装美学、物流、市场营销、商品学与工厂管理过程的系统性学科[2]。由此看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系统性、应用性与专业性的特点。

(二)企业就业形势

随着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利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现代化食品工业向自动化、大型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企业中更倾向于对食品检验人员、研发人员、生产工作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企业中的销售岗位与生产岗位是较为喜爱的岗位,其中销售岗位与本专业的本科生较为不适应,生产岗位工作量大,最适应于本专业学生的应是质检岗位及检验岗位工作,但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能力,基础知识水平较低,因此增加了就业难度[3]。而研发岗位对人才招聘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与知识储备,薪资水平较为合理,企业一般招收生物类博士或食品类硕士等人员,从而造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与竞争压力。因此对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十分迫切。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升,对食品安全与绿色健康的要求较高,在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同时,企业面临着对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象。而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就业前景较为广阔,为了适应现代化时展与企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教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如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与储藏、生物学等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社会经验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增强实践经验,从而达到让学生素质、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构建以市场为基本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能力与知识结构要求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积累,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培养。

(二)加强实践教学与精品课程结合的教学体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加强对应用型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还要注重教学改革,根据办学条件与现有的实验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与教研项目中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强设计性、创新性与综合性的教学实验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学习热情[4]。此外,还要加强校外实习作业,让学生到食品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中进行实习,对生产环节与生产过程进行熟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动手能力,对教学内容有效消化吸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通过讨论式、启发式与案例式的方法进行自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与自主意识,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对当前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与前沿知识进行教导,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难题与食品安全、食品质量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并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知识,进行学术讨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5]。

结语:

总而言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根据时展方向与企业发展特色树立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构建特色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荣瑞芬,闫文杰,陈文,李祖明,高丽萍,邓大跃,魏涛,米生权.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基于食品营养特色[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03):74-77.

[2]家年,范露,邱朝坤,吉义平,丁彩梅,沈瑞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培养食品产业应用型人才――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5,(01):312-314.

[3]赵拓,任海伟,张轶,王雅,赵萍,陈晓前,刘晓风,张丙云,张百刚.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地方工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粮油加工(电子版),2014,(12):69-71+75.

食品工业科学范文5

关键词:“挑战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63-02

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一代符合未来挑战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1]。

近几年,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积极组织学院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参与“挑战杯”赛事,致力于以“挑战杯”为平台,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项目对接、与资本市场对话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热情,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赛事的积极性。本文就以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为例,对“挑战杯”为平台培养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探索进行相关研究。

一、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并重,不断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依托我院现有的“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加工及安全风险评估工程研究中心”和“福建省特种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和平台,特别是有创新创业积极性的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课堂知识后,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并获得更大的收获。

与企业共建实训教学平台,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作为学生参观工厂、工厂实习实践的指导老师,给学生授课并对学生职场规划做指导。目前我院的实训基地涵盖了福建省食品行业所有上市企业,如海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等。而由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福建省油茶产业协会主办,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沈郎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沈郎乡杯”首届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项目于2014年举行,该项目就是由企业提供支持,由学生自主组队参加,并开展创新创意竞赛的例子。而参赛作品以山茶油为主要原料,倡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出有创新创意的新产品。2015年“海欣杯”第二届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又再次举办。这些竞赛贴近企业需求,激发学生创新激情,也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很好的机会和平台。

鼓励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三赛”,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老师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在实验中取得成果并撰写,鼓励学生参与横向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合作课题,并积极参与申报专利。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课题、创业实践、技能训练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4],积极探索建立较完善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效显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由于推行“导师制”,大三的学生基本上都找到了自己的导师,大批学生参与了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2013―2014学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以第一作者22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3项,其中“创青春”福建省大学生公益创业赛二等奖5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1项,福建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3项、优秀奖5项;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3项,校级8项。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专业教师不仅是第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力量,也是第二课堂创新教育的主导力量[5]。因此,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每年我们都选派2―3名专业教师赴海外研修,目前我院中青年教师中有海外研修背景超过50%;此外,我们在学院奖励性绩效方面也加大对专业教师指导挑战杯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的扶持力度,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对青年教师实践技能的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到企业工厂实践锻炼半年,增强青年教师对工厂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生产经验,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目前我院已有超过10位青年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

三、开展教学改革,建立配套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我院以工程认证为契机,修改2011、2014级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并对相关活动认定学分;增加与工科相关的实践技能类课程,如金工实习、计算机绘图、电工与电子技术等,使学生在本专业课程基础上,夯实工科基础,为今后食品工厂设计、生产线和产品设计奠定基础。

积极开展课程考试改革,即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提供日常小测、提问、期中考试等过程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使学生不再考前临时抱佛脚,更加专注和认真地对待课程学习。在2012―2013年度,本专业共有17门课程参与课程考试改革,2013―2014年,共有26门课程参与课程考试改革。

鼓励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强调老师多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在课堂讲解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结合视频手段,并制定了多媒体结合视频教学的奖励政策,使全体教师既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也注重多媒体与视频结合使用的效果。学院积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教学过程,积极鼓励教师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密切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开展“研究型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性学习”、“研究型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教学氛围。目前本专业教师承担与教学改革相关的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1项教改项目“以课程体系改革带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提升”获得省级教改项目立项。

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挑战杯”既是平台也是动力,鼓励着一代又一代食科人为之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工程认证为契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将迎来崭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挑战杯官方网站[DB/OL].http:///focus.

[2]蔡亚峰,张丽.依托“挑战杯”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J].现代商贸工业,2014,(21):137-138.

[3]王佃冰.关于建立高校挑战杯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3,(12):159-160.

[4]肖英,段芳,肖贻滨.基于“挑战杯”的科教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2,(08):75-76.

[5]赵金华,宋之帅.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29-130.

食品工业科学范文6

关键词:食品工程专业;考核方式;知识网络

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应该更加面向社会需求,尤其是对于工科专业,更应偏向于实用性知识的需求。食品工程是国家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食品工业的工业化程度还不高,当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缺少食品工程的技术人才。

一、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人才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人才的培养要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才能使其具有较高的社会竞争力[1]。

(一)重知识识记,轻技能应用

无论是课堂的教学过程,还是考试的内容,目前教学的重点还是集中在书本知识的重复、讲解和考察。但是这种教学及考核方式无法促进学生的知识形成内化的技能。在简单粗暴的考试模式下,为了方便公平的评分,学校主要针对知识点来进行设分,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重点识记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不会也没有时间去思考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即便是对技能要求较高的实验课程,在教学中也是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课上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与操作技能的认识不够深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技能不能得到锻炼。

(二)多纵向知识总结,缺横向知识梳理

由于不同科目是由不同教师进行执教,因此教师的教学总结往往是以自己的教学科目为单位进行总结和深化的,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知识网络联系,缺少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其实所有的知识应该是一张完整的大网,在某一学科中以结论出现的一个知识点可能在另一个学科中的原理,如食品营养学中有一个知识点:碳水化合物的存在有助于避免酮症的发生。而实际其背后的原理蕴藏在生物化学中三羧酸循环的部分。

(三)考试内容过于基础,缺乏思考能力考核

根据教学评估的要求,考试的评分标准需要具体而准确,这其实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而设置的,但实际上这种评估标准却限制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2]。创造力的结果一定是百花齐放的,很难用一个准确而具体的评分标准来评定,如结课论文、学科设计等考核方式,教师很难预估出种种可能并做出具体详细的评分标准,因此许多高校都要求必须要以考试的方法结课,根据考试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掌握情况给分,那么学生在备考过程只能着眼于知识点的记忆,不会更多的关注对于知识的思考及应用[3-4]。

二、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

知识不应该简单的储存,而应该去运用[5]。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点,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一)弱化知识识记,引导学生思考

授课方法要从传授知识的授课方式向引导思考的授课方式来转变,课堂中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授课方式。如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进行营养配餐的计算是这门课的难点和重点,一般的授课方式按照教材安排顺序讲授,如果使用问题引导式的授课可以在一开始引入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为了获得能量和微量元素”,再引入第二个问题“什么食物可以提供能量”,这时学生会回答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教师引入第三个问题“哪些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在学生进行回答后,教学然后以“摄入的米饭、馒头可以百分百转化为能量吗”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以碳水化合物的计算为例,学生就可以依次推导出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而关于蛋白质效价等知识性的内容不用特意地记忆,多计算几次完全可以掌握。

(二)变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传统的考试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但大学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在基础知识点之上的总结、运用和拔高。现在有些高校采用“一纸开卷”的考试模式,即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带入考场一张A4纸记载的内容,并且这张纸上的内容必须是手写,而不能是打印的。这样的考试形式目的就是将学生从繁重的知识记忆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拔高,这种考核方式更着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考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注意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探索更多的“为什么”,更有利于学科的拓展和延伸。如食品营养学课程中有一个知识点“碳水化合物有助于减少酮症的发生”,实际上这个知识点是一个很好的与生物化学学科建立知识网的知识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指明酮症的发生是由于脂肪酸不完全氧化而产生的代谢疾病,而避免酮症的发生,脂肪酸必须完全氧化,脂肪酸完全氧化的唯一途径就是生物化学课程中学到的三羧酸循环,没有了碳水化合物三羧酸循环就不能进行,故而没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酸不能完全氧化,就会产生酮症。这样不仅学生容易理解这个知识点,并且将营养学与生物化学建立了联系,如果学生在之后遇到关于代谢的问题,会有意识地去生物化学等代谢相关的学科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促进知识内化,培养学生技能

俗话讲“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还少说了一个中间阶段———应用知识。知识本身的力量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而应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技能。高等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应用这些知识。如在食品感官评定这门课程中,有两个知识:第一,各感官相互作用,视觉会影响味觉的形成;第二,中性灯光可以减少对食品颜色的影响,而红色灯光可以掩蔽食品颜色的差异。在教授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介绍这两个关于感官评定的知识点,更要注意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应用这两个知识点,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我们品评薯条,不希望看到的油炸色泽影响薯条脆性的评价,这时候评价台上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灯光?”,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来选择教授的方式,如果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讲出理由,如果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递进式地提出问题,如“不想颜色影响口感应该怎么做?”“怎么可以掩蔽样品的颜色?”等,通过提问,不断向答案铺出台阶,这样学生才会消除逻辑断层,学会使用知识,最终形成专业技能。另外,对于实验课,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确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实验目的为导向,引导学生一步步制定出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专业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