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营销创新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营销创新理论范文1
关键词:创新扩散;绿色营销;优势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炸性增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等。为了走出困境,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广泛认同,逐步形成共识。而绿色营销正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并将成为21世纪营销的主流。这里将创新理论引入绿色营销,探讨如何利用创新设计更加积极有效地实施绿色营销策略,以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三重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营销相关回顾
(一)绿色营销的概念。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统一起来,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其特点是: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
(二)绿色营销的发展。20世纪八十年代末,是绿色营销的第一个阶段。许多人从事不同形式的绿色营销,一个绿色潮流按预期出现(Cliff,1990)。随后,绿色产品的销量让人失望;九十年代初,之前戏剧化的增长沉了下去。
20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绿色营销遭遇激烈的反对。对绿色营销的主要阻碍表现在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宣传及企业绿色意图与实践不符的讽刺。Grane(2005)认为有五个导致失败的原因:绿色洗涤、绿色推销、绿色收获、企业家营销、顺从营销。
2000年以来,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此时,消费者更加有社会责任心(Strong,1996)。他们考虑的不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社会和生态(Oksanen,2004)。随着技术的增长,政府的规定完善以及环境机构和媒体的调查,绿色营销复兴了。
(三)绿色营销现状。在世界各工业化国家,绿色营销包含的相关的活动范围变广: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提供过程、包装、回收和其他领域(Prakash,2002)。
一些欧洲跨国公司的研究调查发现,92%的公司改变了他们的产品以满足绿色需要(Vander,1990)。在研究报告“消费产品策略中的环境和社会责任”中发现84%的主要公司有环保意识并发展高效节能组织。
三、创新理论的相关回顾
(一)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Schumpeter(1912)提出了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经济领域中存在多种创新活动,而不同的创新活动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对经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各不相同。之后,创新扩散的研究成为主流,最有代表性的是罗杰斯的研究工作,他所提出的创新扩散理论从20世纪六十年代起一直在领域内居于主导地位。
Rogers(1962)提出,创新的扩散一开始比较慢,当采用者达到即“临界数量”后,扩散过程加快,这个过程直到系统中可能采纳创新的人大部分都已采纳,到达饱和点,扩散速度才逐渐放慢,其数量随时间呈现出S形的变化轨迹。他注重创新扩散特性,认为在社会系统中,创新的采用率主要受五大创新扩散特性的影响:相对优势、可观察性、兼容性、复杂性、可实验性。
(二)创新扩散理论的应用。创新扩散理论应用于从社会学到商业的多学科。已经认可的创新扩散有很多:美国非营利性医院的技术、全新的技术制造新产品、小企业间的在线贸易交流、电子商务服务从一代到多渠道的解决方案、国际B2B公司应用的网络技术等(Woodside,2004)。
四、将创新理论运用于绿色营销的研究
(一)绿色营销策略与创新度。绿色营销战略与创新度有关。根据Robertson(1991)创新度的范围从低到高各不相同。被动的绿色营销战略是低度的创新,也称为持续创新。只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小的变化,如颜色、款式和包装的创新。持续的创新有低风险,只提供短期的利益,不需要一个完全新的制造过程,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例如,某公司生产的第二代产品(DiFrangia,2008)。
中度的创新也叫动态连续创新,产品或者产品的类别是存在的,但是它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来更改客户的行为,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的生产等。
积极的绿色营销战略是最高级的创新,也称作不连续创新。这种创新需要几十年的推广,不容易被模仿。如果公司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在创造出巨大的竞争优势下,实现环境效益,这将是不连续创新,如互联网的发明和商业太空旅行等(Karna,2003)。
我们要积极地采用绿色营销策略,运用动态的和不连续的创新,产生长期利益,创造竞争优势,增强企业信誉和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提供更良好的生态可持续性。
(二)基于创新扩散特征的积极的绿色营销策略。基于创新理论,将创新扩散特征应用于绿色营销策略,产生七个积极的具体战略(Peattie,2005;Miles,2000;Covin,2000)。
1、市场调研战略。在公司的战略上进行研究投入,满足外部环境和利益相关者。它涉及到以下扩散特性:相对优势、可观察性、兼容性、复杂性和可实验性。此研究可以帮助做出最有效的设计,用来识别客户的需求并设计新产品。
2、生产战略。改变生产和其他进程使其更环保,它涉及到相对优势、可观察性、兼容性和可实验性。企业重新定义绿色创新,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都认识到绿色价值。为了增强可观察性,工厂可以让客户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工厂旅游,并且让媒体报道有关的绿色营销生产战略。
3、产品战略。(1)创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绿色产品,并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扩张这些产品的生产线;(2)不对实物商品的所有权进行挑战,而是对绿色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替代。它涉及到相对优势、可观察性、复杂性和可实验性。
4、配送/市场战略。(1)建立更循环的市场,在其中材料可以回收及循环再造;(2)利用多渠道分销,容易去尝试,并且易于购买新的绿色产品服务;(3)开拓新的市场或者通过绿色技术转让实现。涉及到以下创新扩散特征:相对优势、可观察性、复杂性和可实验性。
5、价格战略。重点应该放在长期成本上而不是短期的价格,例如公司可以提供促销活动。为了提高创新的可实验性,应降低新的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以满足更多的客户。将涉及到以下扩散特性:相对优势、可观察性和可实验性。
6、推广战略。更多地利用环保的新媒体将相关的消息通过市场传播扩散。主要特征是可观察性,企业可以使用电子通讯、网络研讨会和移动营销等手段帮助推广。涉及的扩散特征还有相对优势、兼容性和复杂性。
7、伙伴关系/战略联盟。积极的绿色组织营销战略,追求多种伙伴关系,向利益相关者输入绿色价值观。涉及的主要扩散特性:相对优势,可观察性和兼容性。
(三)基于创新理论的积极的绿色营销策略产生的竞争优势。以上的绿色营销策略,都涉及到了不同的创新扩散特征,将其运用于绿色营销,将产生很大的竞争优势。Vaccaro(2009)认为,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11个方面:增强企业的名誉度;提高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巨大的品牌差异度和品牌的忠诚度;更高的企业绩效;增加了利益收入,更高的利润和长期的利益;第一发动者的优势;高市场份额和投资回报率;因为差异化优势而产生的市场份额增加和成本的节约;增强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完成组织任务;更强的生态可持续性和共同利益。
五、结论
本文把绿色营销和创新理论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做了回顾,依据前人的研究证明了将创新理论用于绿色营销的价值,提出7个积极的绿色营销策略涉及到了不同的创新扩散特征,并且由此产生11个竞争优势。
未来的研究可以测试其他的扩散特征或者在不同的目标市场采用创新扩散,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主要参考文献
[1]Vaccaro V L.B2B green marketing and innovation theory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9.11.4.
营销创新理论范文2
一、网络营销创新的特征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应用互联网的热潮,各行各业都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来变革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网络营销正是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出现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的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它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利用因特网的技术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是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为目标的经营过程。网络营销的实质是利用互联网对产品的销前、销中、售后各环节进行跟踪服务,它自始至终贯穿在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营销风貌,它如同一种“万能胶”把企业、组织及个人跨时空地联结在一起。在这样一种新的营销环境下,网络营销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1.全球化
网络营销给旅游企业与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同时也将旅游企业与市场推向一个更广阔、更具选择性的全球市场。互联网信息量大,时效长,且信息交换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全天24小时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
2.互动性
网络营销使得旅游企业与市场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信息手段,与消费者作双向互动沟通,实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意愿,建设一条与消费者沟通的有效渠道。同时信息的快速传播与获取,使得旅游企业与市场可以迅速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3.经济性
互联网提供了很多免费性的服务,它的媒体功能,可使旅游企业与市场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节省了实际传统宣传的资金,降低了成本。同时网络营销为中小或者不知名的旅游地提供了发展契机。任何旅游发源地,不论名气的大小,都可以不再受当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只需花极小的成本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向世界各地的游客进行展示。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颖的营销方式,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需要。2l世纪中国旅游业的营销将围绕网络营销这一焦点展开,旅游业不能再依赖传统经济中固有的营销模式,而必须转变营销理念,
二、我国旅游市场网络营销策略的创新建议
1.开展网络营销要针对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网络实时互动的特性使消费者全程参与到营销管理成为可能,消费者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产品。网络营销面对的是买方市场,营销主动权在消费者手中,我国旅游业必须贯彻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的现代营销思想,及时了解每位客户个性化的4C需求,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顾客的费用,顾客购买的方便性,顾客与企业的沟通。并以此为前提做出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4P策略。网络营销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更大程度上尊重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动机。
2.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
网络营销比传统营销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但我国旅游互联网网络基础比较薄弱,互联网并没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全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即使是网民也没有达到只接受互联网信息而忽略传统媒体信息的地步。因此,实施网络营销要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效果。旅游业应充分利用网络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适当的投入,构造最适合自己特点的上网计划和模式,同时要不断增强技术实力,完善网站,实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与发展。国外电信业依靠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商务活动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国旅游市场应该借鉴外来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内部条件,不断发掘旅游网络传播的潜力。传统企业向互联网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电信业如果不及时参与互联网的建设,必然会输掉未来的商机。而在潜心做信息基础建设的同时,又不能忽略传统营销渠道的优势。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两手都要抓,只有在这个原则下,才会形成高效有序,富有活力的商业运作机制,电信业的管理才会走向成熟。
3.开展网络营销要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合理的价格决定产品是否会给企业带来利润,是否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针对旅游行业的特点,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新开发的旅游地价格较低定位,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降低成本,谋求稳定的利润;
(2)分时段定价。将旅游市场按不同时段形成相对应不同级别的价格区,便于游客按值选择比较;
(3)设置价格讨论区,与游客协商定价。根据游客自身的旅游愿望制定初步的旅游方案,并参照游客的期望价格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方案。
4.加强管理监督
营销创新理论范文3
关键词:商务类课程;理论创新;实验研究
一、高职营销专业商务类课程理论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创新思路
商务类课程教学是高职营销专业进行专业教育的主要措施,是营销类专业学生职业教育的一个中心环节。深化商务类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高职商务类课程教学模式,建构适应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的商务类课程教学理论体系,使商务类课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具有职业化、工作过程化的特征,解决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
营销类专业商务类课程包括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概论、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安全与电子支付、商务礼仪、创业技能等课程。这些都是营销类专业实施专业技能教学的主要措施。
商务类课程要创新,必须建立一个与市场发展需要、与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相适应的科学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商务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上既要加强现代职业意识、工作意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包括商人意识、营利竞争意识、创业意识、技能意识的教育,才能真正使营销类专业学生树立献身商业的观念、掌握服务商业的技能,不断克服纯粹的理论教学带来的一片空泛,克服满堂灌给教学质量造成的危害。创新的特征:
第一,要把商务类课程教学的重点从“系统理论”性课堂教学,转向包括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各占50%的,以能力素质教学为核心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上来;要将课程的建设与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商务类课程教学摆脱100%的理论性。
第二,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商务类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注重模拟实训、实地实训、案例分析、商务理论和商务技能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将50%的实训内容,设计转化为以实训项目为龙头的实训教学理论体系。把商务类课程的学习从单纯提高理论技能的“灌输”转向面向提高学生素质技能的“实训”上来。设计和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指导,使其形成理论体系。
第三,要把商务类课程的核心技能与行业企业发展的新动态结合起来。缩短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商务类课程教学应紧紧跟踪行业企业的新动态、市场导向和相关学科理论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尤其实训项目内容,建立商务类课程的教学理论体系。加强理论教学的知识趣味性和时代性,增强实训教学的工作过程性和符合性,要符合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岗位流程、职业要求,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做到在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零距离接轨。
第四,要把职业素质(通用素质)教育融入到商务类课程理论体系中去。商务类课程教学要渗透和融入学生的创业技能教育、人际沟通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过去只强调课程教学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和渗透到课程理论体系的建设中去,没有或很少强调把职业素质(通用素质)教育渗透融入到商务类课程教育中,紧紧围绕“培养能够从事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一线业务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综合育人的商务类课程教学目标。对一线营销人才的成功职业素质(通用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创新商务类课程教学理论打造学生动手能力
虽然高职营销专业商务类课程教学和大学本科营销专业商务类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一样,都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课程能力目标(课程不同能力目标不同),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从学生生源和学制看,高职生具有高考分数低些,思想活跃,学制短、直接面对就业等特点,对高职生,课程理论教学够用就行;从培养目标看,高职生更多的直接就业,培养具有从事一线营销业务的高技能性应用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要,实训教学必不可少必不可差,而本科生不少需要升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理论教学需要系统化。这就使得高职营销专业商务类课程同其他商务类课程教学相比具有独特性、实训性并在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为充分发挥商务类课程的专业教育功能,打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1.搞好课程的实训项目开发设计,让实训教学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服务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潘懋元说:课程质量的优劣,在总体上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完满实现。所以,要实现商务类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就应当重视课程实训项目的设计开发。在实训项目设置上,要坚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创新精神,从专业技能、工作流程、职业素质和精神状态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
实训项目开发要考虑通过实训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专业思想、创新精神,学会工作岗位技能,熟悉岗位流程。同时,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人际沟通、顾全大局的思想作风与工作方法,培养学生能够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必胜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因为有的实训项目与实际工作接轨,不免通过付出艰辛努力才能实现,不免经历周折才能完成,完成的过程本身是种锻炼。
实训项目的设置应注意加大有利于专业核心技能、典型工作流程、创业技能培养内容的分量。由于高职营销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商人一般能力的教育,所以,高职营销专业商务类课程在实训项目设置上应该反映出商人的素质技能,市场营销技能、市场调查预测技能、国际贸易流程、国际贸易规则、企业管理技能、商务礼仪技能、人际沟通技能、创业技能、网络营销技能、电子商务技能、职业心理素质等。这些技能共同构筑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
每门课程的实训项目设置讲求专业化、追求综合能力的渗透性。对每门课程的实训内容要精心筛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既通过不同课程的相应的实训教学内容,保证营销专业商务技能的系统性,还要注意在各个课程的实训教学的内容有所侧重,力求避免重复设置。真正做到让实训教学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
2.强化动手能力实训,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改革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永恒动力。教学要素主体是实现教学创新的根本因素。创新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学要素各主体形成合力,更需要各方主体创新完成各自在教学过程尤其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才能有效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学校、系部、教师、学生是四位一体的有机整体,以培养营销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而参与教学过程。
(1)学校要从培养新世纪创新型营销人才的目标出发,加强组织领导与指导,提供有利于实训教学实质开展的政策支持、精神物质激励与制度保障,包括对实训教学不力的制裁措施等有效支持。如果没有学校的实实在在支持,大家没有方向也不利于调动各方实训参与积极性。
(2)系部,首先要组织老师们对行业企业的动态进行调研,对行业企业的岗位设置、岗位能力要求、工作任务、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企业文化等的发展变化随时进行了解,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实训项目开发设计。其次,组织老师们编写适合高职营销专业的商务类课程实训教材,为实训教学的全面铺开提供教学指导依据。再次,邀请有实训教学经验的专家、老师,训练提高指导老师的实训教学能力,帮助老师们树立实训教学必不可少必不可差的意识,带领并指导老师们实质性开展实训教学活动,使实训教学不再停留在号召上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必不可差的教学中心环节。 转贴于
营销创新理论范文4
关键词:新时期;市场营销;理念;创新
在20世纪的工业经济时代,我国企业市场营销走的是一条以模仿为主的传统经营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化,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各企业得以传播、推广和应用。进入21世纪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人文精神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市场营销的触角伸向了各个子市场,在瞬息万变的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创新营销理念,掌握实战技能,积累营销经验,才能提高自身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新时期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告别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由计划转向市场,企业要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节生产和经营。但就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来看,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不少,面临着各种挑战。
(一)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挑战
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由卖方市场转入到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的显着特点是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企业的生产是在计划指导下进行,营销形式以企业为主,主要是企业为产品找顾客,目的是把尽量多的产品卖给更多的顾客,企业只要按照传统的生产模式生产和销售就能获利;而买方市场的显着特征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顾客成为真正的“上帝”,市场变成为顾客找产品,而不再是为产品找顾客,市场和顾客对企业产品的选择变得“挑剔”和“苛刻”,对产品生产和营销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形成自己产品的质量和营销特色,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传统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挑战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以物质投入为基础的物质经济而言的,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以创造性智力劳动为主,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显着特点,它向社会表明,人类的传统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当今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创造性智力劳动水平的高低,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经济主流,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经济,创新是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动机”,因此,企业创新力的强弱将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营销能力创新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企业必须不断进行营销创新,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才能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三)功能性消费转向愿望型消费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过程逐渐演变为一个“追梦”的过程。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其愿望已经由重点追求产品的功能阶段,逐渐发展到期望让产品能够满足其某一方面愿望的“追梦”阶段。通过对世界各国知名企业的分析,人们不难发现,一个成功的企业品牌,其产品质量和营销水平,离消费者的愿望越来越近,许多已经超越了消费者的简单需求本身,在市场竞争中“鹤立鸡群,高高在上”,引导消费者努力实现各种梦想。
(四)国内市场营销转向国际市场营销的挑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贸易和投资门槛的降低,许多外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以性能和价格占主导优势的国外商品,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竞争呈现多极化、国际化的特点,产品高新化特点越来越明显。从营销渠道来讲,网络营销的出现,使市场营销方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由于网络营销面向全球,所以它不受空间、时间和地域的干扰,世界各地只要客户有需求,企业就可以按要求提供客户需要的货物,同时在网络互动过程中实现信息对称和双向沟通,不断增强国际市场营销竞争能力。
二、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发展趋势
企业市场营销理念的创新,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方法的创新等,但归根结底,实现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是按照新型市场营销模式,制定市场操作规范,完善市场运营机制,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认识到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对清洁性无公害产品需求的基础上,把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融入营销过程中,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废弃物的处理等工程中,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营销过程。绿色营销要求企业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确定企业的营销策略,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的经营基础上,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积极回应,转变观念,开展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中心的绿色产业革命,努力实现对人们消费需求的绿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目标变得不再简单,在物质文明层次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变化,倡导健康、安全、舒适、和谐的“绿色消费”成为时代消费的最强音和流行色,绿色产品成为消费者需要和向往的最佳产品和主导产品,企业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是新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文化营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在物质意义上的追求得到越来越大的改善后,精神消费的需求与日俱增,企业应积极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在分析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重视和赋予产品的文化内涵,使企业产品带上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民族风情,多一些人文关怀和生活趣味,让产品更加贴近于消费者的生活,有效激发其强烈的购买欲望。文化营销是企业有意识地通过发现、创造某些价值观念,进而对消费者加以引导,从而达到企业目标的一种理念,文化营销在将人们对文化差异和不同文化的关注引入到营销全过程的同时,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得到了文化层面上的认可、尊重和熏陶。
(三)品牌营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通过创造产品质量上的领先已经很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只有加强品牌营销观念,创造出全球知名的品牌,努力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才是正确的品牌营销战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高层次、个性化的消费,购物时产品的功能性因素考虑比例下降,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因素上升,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自我价值的社会体现。因此,企业要发展好自己的品牌,就必须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战略的研究,精心发展好自己的品牌。
(四)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是指企业依靠服务质量获得顾客的良好评价,以优质服务吸引顾客,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从而达到营销目的的一种营销方式。传统的营销方式中,企业具体销售的是产品,消费者购买了产品之后,一桩买卖就算完成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需要的是这种产品带来的特定或个性化的服务,通过购买产品,获得物的价值外,期望一种被尊重和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精神的享受。服务营销是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一种新理念,无论是产品服务营销,还是顾客服务营销,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让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服务营销不仅仅是企业营销的新趋势,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必然产物。
营销创新理论范文5
【关键词】银行业市场营销经济环境竞争环境
一、前言
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从事货币和信用经营活动的特殊服务企业,较之一般工商企业有其特定的职能和特点,其职能可概括为:(1)信用中介职能;(2)支付中介职能;(3)信用创造职能;(4)金融服务职能。这些职能决定了银行市场营销的含义是银行以金融市场为导向,通过运用整体营销手段,以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和欲望的管理过程。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包括市场分析、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的一个过程。
二、银行市场营销的环境分析
银行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不能在真空中运行,而是无时无刻不与外部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银行制定营销策略不仅要分析市场,还应认真研究市场营销环境,使企业营销策略与其环境因素相一致。所谓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对银行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它是银行制定营销策略并开展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它分为宏观营销环境和微观营销环境两方面。
1.宏观营销环境
(1)经济环境。通过对经济发展状况、商品市场的情况、产业周期的变化、通货膨胀情况等经济形势的分析,找出有利于或制约营销业务的因素,把握未来的变化趋势。对居民收入的变化、居民家庭支出模式的变化、居民储蓄和消费信贷情况的变化等家庭收支状况分析,从而确定金融市场容量和购买力的大小。
(2)政策法律环境。通过对经济政策和计划的研究、分析,确定银行未来的资产业务规模和方向;通过对财政预算政策和财政收支状况的分析,预测未来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变化趋势:通过对金融政策和法规(主要是信贷货币政策、利率政策等)的研究,预测银行未来业务变化趋势,规范业务行为。
(3)人口环境。通过对人口数量、教育程度、年龄结构、人口增长、地理分布及地区间流动等因素的分析,预测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和规模。
(4)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分析,找出对银行市场营销策略和工作方式的影响。
(5)技术环境。通过对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电讯设备的研究,分析由此带来的新的市场机会、金融创新能力、新的分销渠道和新的服务功能对目标市场的影响。
2.微观营销环境
(1)银行客户。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并最终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奠定基础。
(2)竞争对手。通过对金融市场潜在进入者的数量、现有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情况、竞争对手占有市场的大小、竞争对手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等方面的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及其营销策略的特点,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确定合理的竞争策略。
(3)社会公众。通过对媒介公众、政府公众、一般公众、内部公众等不同层次利益趋向和关注重点的分析,找出符合各类公众利益,并能得到理解、支持的营销策略。
三、目标市场策略
银行的目标市场策略即如何在对金融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并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和竞争要求,做好其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位工作,因此它包括三个方面。
1.市场细分。这是根据客户对金融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客户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的不同,将银行客户整体划分为不同顾客群的过程。其中每个顾客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整体市场经过细分后,就分成若干个子市场。不同细分市场之间顾客需求有明显的差别,但同一细分市场内部顾客需求却有相似性的特点。
2.市场定位。是指在对细分市场顾客群和竞争对手充分理解,并对自身优势和资源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确立商业银行及其产品在市场之中的位置,以适应顾客特定的需要和偏好。定位就是要设法建立一种竞争优势,以便在目标市场上吸引更多的顾客,能为尽可能多的客户接受和认同,使其在市场中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3.市场选择。目标市场选择是在对金融市场细分基础上,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产品特点、各细分市场需求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所确定的特定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主要客户群体,并全力满足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过程。目标市场的选择,可以是少数几个细分市场或多个细分市场,也可以是整个市场。
四、市场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产品策略是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及客户需求,通过产品开发和产品组合的手段,扩大经营范围,调整产品结构,吸引现有市场之外的客户,提高现有市场的容量,降低提供同样的或类似的服务的成本的竞争行为。
2.定价策略。价格是代表银行产生利益的唯一要素,在银行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制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时,又必须兼顾政府金融政策、顾客特点及竞争需要。银行的产品价格可分为有形产品价格(存、贷款),无形产品价格(中介服务)。有形产品定价往往受政策、法规及竞争对手价格限制而很难发挥价格优势;无形产品价格则需根据不同的追求目标即生存目标、当前利润最大化目标、市场份额领先地位目标、服务质量领先目标,并充分考虑政策、成本(盈利性)、风险、客户需求(购买力)、综合收益、竞争对手价格等因素,确定能达到目标的合理价格。
3.分销渠道策略。分销渠道策略是银行通过何种方式,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方便快捷地提供给其目标市场的顾客。通过分销,能够提高银行服务的可用性或便利性,从而增加其使用或从使用中增加收入。随着银行业中各种因素的变化,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分销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和趋多元化。只有适应市场需要,不断增加新的分销渠道,才能增强银行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能力。
4.促销策略。促销即促进销售,指银行不能消极地坐等顾客要求服务,而应将自己的市场营销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将本银行及银行的产品和服务的特色及优势主动介绍给目标市场的客户。产品促销是决定银行顾客多少、营业额大小和市场份额高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5.营销管理策略。营销管理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的交换和联系以实现组织的各种目标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从市场营销管理的全过程看,应包括设立专门的市场营销研究开发评价机构,配备专门的人才,建立营销管理评价与调控体系,对确定的营销目标根据策略执行时的环境、结果变化进行动态计划管理,以确保营销策略及组合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营销创新理论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电力企业;管理创新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这个名词已经不是很陌生,大数据技术并不仅仅指的是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料,数据库的融合,而是利用大数据在各行各业当中进行渗透。电力企业也不例外,过去的电力企业总是需要工作人员到居民的家中去实现抄表、统计居民用电情况,对于偷电、窃电的现象也难以管制,在大数据的时代下,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进行管理,很好地对用户实现宏观调控。在传统的概念中,电力企业总是作为一个“垄断”企业而存在,所以并不需要营销策略就可以不断获得利润,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电力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加大,创新营销策略也是迫在眉睫的计划。
2大数据与电力营销管理理论
21大数据的概念
所谓大数据,其实就是利用时下的主流软件对用户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做好大数据的处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用户喜好,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从大数据的特点中看,大数据有着互联网时代典型的特点:高效、便捷。[1]可以快速地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出对企业最有益处的一条,并进行多方位的传输,也就是说企业不再需要依靠市场调查或是对客户进行采访,利用大数据技术就能快速地了解到企业中存在的用户,并对用户进行分析,了解时下用户最想要得到的帮助,从用户的需求中挖掘出企业的商业信息,为企业制定更好的经营策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22电力营销管理理论
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对外的主营业务之一,电力企业的营销实际上是电力企业以自身客户作为主体,让其可以与电力企业保持一种长期性的合作管理。电力企业不仅给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用电环境,而且对于客户的问题也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的营销不同于其他企业需要通过拓宽渠道或是扩大宣传进行营销,电力企业的营销在于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配电、用电时电力网的整体环节,缺一不可,因此电力企业的营销的前提就是要有完整性,电力网的复杂性也让电力企业的营销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针对性。
23大数据时代电力营销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的来临让许多企业都迎来了不可避免转折,有些企业可以很好地运用大数据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有些企业无法运用大数据逐渐被社会淘汰,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大数据时代下机遇与挑战,企业目前的营销方式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2]因此,大数据时代电力企业需要有创新的营销方式,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操作。利用大数据找到对企业更加有效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实现多种数据相结合,目前企业的数据还是处于分散的数据,不同部门管理不同的数据,互相不进行交流,利用大数据可以将用户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二是数据的可视化,传统的电力企业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数据传输,不便于实时的查找与操作,在大数据时代下实现数据的可视化,采用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数据的细节,精准地反映出发生的不同状况。
3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方法
31建立电力大数据系统
大数据给时代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大型的企业来说,大数据可以实现多方位的信息相融合,从而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首先,可以在大数据的技术下建立大数据系统,将不同业务、专业的数据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以数据为中心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其次,可以利用GIS技术进行城市配电网数据库的建立,在建立这一数据库的过程中,不再使用单一的图表模式构建,而是利用矢量图形进行编辑与分析,实现数据与图形之间的合理转化。最后,利用该系统将电力营销管理与营业系统相对应,使得电力企业的员工都可以调用到自己权限范内的数据情况。
这不仅实现了多部门数据的结合,而且让用电居民在发生问题时可以快速地找到问题答案。只要居民到供电前台说出自己的问题,员工在搜索问题时,自然而然地就对不同部门的问题都进行搜索,快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解决效率。
32实现电力抢修可视化管理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电力抢修是企业每天都会遇到的事情,如果没有及时地对停电地区进行处理,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所以提高电力抢修的有效性也是营销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向,利用大数据实现数据的可视化管理,也就是利用图形将复杂的数据细节进行简单清晰的展示,从而帮助营销者对数据产生新的理解。因为发生电力故障时,首先看到的就是企业中的电力员工,专业人士很少会一直待在企业当中,所以让电力员工可以看懂故障发生的问题,及时地反馈到正在外勤的维修人员,可以有效缩短维修时间。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营销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提供可视化数据分析出需要哪些部门的维修人员,出现了哪些故障,及时分配专业的维修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电力抢修。
此外,实现电力抢修数据的闭环管理和统一调配,也可以将电力抢修由“被动”化为“主动”,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传输进来的抢修数据、故障原因预测出可能再次发生故障的地点以及故障的原因,及时做好预防,有效防止电力抢修事件发生。
33创新电费回收风险管理
传统的抄表技术给电力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有部分居民直接用了几个月的电表,然后进行丢弃,电力企业就要承受欠费、坏电表的经济损失。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电费回收的防范能力。[3]例如利用大数据统计出每月按时缴纳电费的人群和喜欢拖欠电费的人群,对按时缴纳电费的人群可以适时发放奖品,对于欠费或是长期不交的客户,可以采取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将电费缴纳的金额与用户的银行卡绑定,在用户不及时缴纳电费时直接走银行进行扣款,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押金缴纳方式,让用户先在电力企业预留部分资金,当用户没有缴纳电费时直接扣除押金。这样的两种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居民欠电不交现象。同时,大数据的技术对用户实施进行监督,如果用户一直以来表现良好,可以退还押金与接触银行卡的绑定,促进用户与电力企业的和谐关系。
34创新电力企业营销服务模式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电力企业不仅要在硬件上进行创新,软件上也要不断提升与促进,才能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一方面,企业可以采用电力网络营销模式,建立电力企业公众号、企业App等,在年轻客户群体越来越多的现状下,年轻群体不愿意走到电力公司中进行问题询问,他们更愿意通过线上的方式讲述自己的问题。企业建立App可以有效地对用户需求进行智能化管理,例如用户电费的缴纳情况、家中电表可能出现的基本故障以及根据问题找到维修人员的方法,当用户关注了企业公众号或是下载App后,绑定自己家中的缴费账号,在电费快要使用完时App可以实现线上提醒功能,更好地避免忘记缴纳电费的情况。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可以从用户的下载量或是用户在线上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真正了解到用户需求,制定出有效的改进与管理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水平,使用户对电力企业更加认可。
4结论
创新是时展的灵魂,这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如此,只有不断创新,采用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不再故步自封。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使用最新的技术。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电力企业存在的问题,让电力企业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李富强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0):1703
[2]范逸欣基于大数据的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2016(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