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实习单位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学实习单位意见

药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1

一方面,由于老的带教模式未指定专人带教,导致在实习生的带教和管理上的责任不明确,出现问题互相推诿,影响了实习带教的质量。因此,在学校和药品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实施“专人带教”的实习模式。另一方面,由于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比较多,带教水平和各方面的素质差异也较大,难以保证实习带教质量,故应精选各方面素质过硬的人员带教。另外,在选择实习带教老师时,还兼顾学历、职称、医德、师德、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沟通能力,以及奉献精神等。

2科学制定实习教学大纲

并严格执行为了保障药学专业实习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由学校牵头组成药学专业实习建设委员会,人员由行业专家和校教学骨干组成。在专业建设工作会议上,根据药品生产企业药学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重新修订《药学专业药品生产企业实习教学大纲》,使其成为一套更加贴近就业工作岗位的,科学完善的教学纲领性文件。根据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由生产部制定全厂总的实习计划;由实习带教老师根据具体岗位和全厂总的实习计划制定个人实习带教计划,包括示教安排、岗位基本知识、设备操作技能、行业感情培养、实习考核等内容,并严格执行。

3完善制度

加强过程监控提高认识,健全完善实习管理责任机制。药品生产企业各岗位责人及实习带教教师对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技能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日常事务等工作全面负责。完善健全了各层既负责实际生产又管实习生的“一岗双责”机制。将实习制度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到实习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部位,落实到每一个带教教师和实习生。药品生产企业把实习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列入员工工作考核内容,并与员工工资和奖金挂钩,并建立员工实习带教考核制度和约束激励机制,确保实习制度落到实处,强化实习的过程监控。公司生产部每月抽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对实习工作进行效果评价。每季度召开一次教学总结会,收集评学、评教结果,改进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和带教工作。

4建立科学实习的考核方式

药学专业实习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与毕业生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为了科学的评价实习生的质量,考核的内容必须全面,考核的态度必须认真,考核的方法必须科学。实习考核根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完成专业实习计划情况和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出勤及工作业绩以及实习报告质量等几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其中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及出勤率占10%,工作业绩占30%,实习报告占20%,交流总结占20%。实习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载。

实习生的初评成绩由实习小组、公司的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共同协商确定。学校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生的成绩予以审定,原则上应尊重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初评意见。实习带教老师对实习目标进行阶段性评价,每周抽查1~2次,并做出及时评价,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实习带教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也应注意自评,不断总结带教经验,书写带教总结,使带教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对老师的实习带教方式、效果、态度进行评价。公司生产部每两月召开一次实习带教会,了解带教效果。

5存在的问题

5.1学习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实习生初进药品生产企业,因对周围环境陌生,产生了心理障碍,表现出不自信,导致操作不熟练,加之企业员工的生产任务比较重,往往不乐意接受实习生,甚至拒绝指导实习生。给实习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挫伤了他们实习的积极性。

5.2学生对很多实习内容没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对医院和社会药店药学服务的知识所知甚少,如药房药品摆放、发药的“四查十对”、特殊药品发放与使用、医院药房设置等内容,企业实习带教教师不讲,学生也不问。

5.3实习中纪律观念淡薄有些学生以为自己并非实习单位的正式职工,有事不请假,擅自离岗。因而造成实习单位和学校两边都不知道学生去哪了、在做什么的局面。

6体会

药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2

关键词: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14-02

药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寻找新的化合物、研究新剂型到建立药品质量标准都基于实验工作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必须从实践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实践―实习”模式,形成了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

一、基本内容

1.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增强与生物医药企业及基地的互动。药学院要不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低年级学生到医药企业参观学习,高年级学生进行课题实践,不同层次地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和感性认识。为使学生了解药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我们曾多次组织同学到有关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以及调研。每年组织学生到广西药用植物园参观学习,这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园之一。药物园内栽培的各种药用植物都挂有标示牌,标注有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科名、原产地、药用部位、功效和用途等,是学生观察药用植物形态、生态特性、区分种类、了解不同时期药用部位生长变化及与其疗效的关系、增强保护珍惜濒危药用植物意识的重要基地。2006年,广西药用植物园正式挂牌成为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实习基地。药用植物园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实践效果,同时教师也深受启示,研究如何结合本学科特点,创造条件实行开放式教学。在2006―2012年暑假,我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明确的实践考察活动。重点项目有“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调研和“玉林制药厂”考察、广西中医学院新药研发中心“专业见习”实践、广西医科大学制药厂“专业见习”实践。我们带领学生先后深入多个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产学研基地。此外,课外实践活动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例如学校团委“未来学术之星”立项课题实践、学校药学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专业实践、药品营销社会实践等,都为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的拓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主题调研活动中,主要围绕中药材的市场流通优势,调查了解其中符合玉林地区的种植环境或广西其他地区的种植环境的中药材种类,探讨对其进行大规模种植的可行性,扶持建立优质药材GAP生产基地。面对如此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如何充分利用其市场优势,引导当地及广西其他地区的农民参与中药材的种植和培育过程,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目前,各方面的数据收集基本完毕,拟通过统计分析,全面探讨“如何以‘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为辐射源,建立一批有规模、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在与贵港市丰顺珍珠红龙果基地考察活动后,围绕“红龙果产业链深度开发”这一主题,专业教师申报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指导学生完成了广西医科大学大学生“未来学术之星”课题项目《剑花提取物的止咳祛痰平喘实验研究》,喜获成果三等奖,并在中国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科研论文。逐步形成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了对药学专业的全方位了解,获益匪浅。

2.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和发展校内外实习基地。我院充分发掘自身条件,建立了药理教研室、药物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室、药厂、新药研发中心等校内实习基地。在实习过程中,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监控体系,从实习基地选择、实习过程及实结等方面严格把关。召开学生实习动员大会,讲清实习意义,提出注意事项,布置实习期间任务。组织学生针对药学专业实习的特点,进行实习态度、实习纪律和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确定实习小组负责人,具体领导实习小组的各项工作。拟定实习评定表,对学生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做到考核有依据,明确实习内容和目标。双向建设实习基地,除了要求实习基地要适应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带实习生质量,我们还经常派人巡点,听取意见,改进教学,使实习生符合单位要求。几年来,我院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中,与许多医药单位和企业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毕业实习已逐渐成为我院与省内各医药企业加强联系的一条纽带,成为我院的一个窗口和扩大宣传教学质量的一块广告。我们希望能通过切实抓好毕业实习这一环节,进一步总结经验,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难点与存在问题

1.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层次性。与在校大学生层次比较,实践基地缺乏梯度。怎样对药学本科学生进行入学至毕业间的系统的实践(实习)锻炼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遍缺少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没有充分利用临床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实习或见习。

2.实践(实习)基地建设难、稳定性有待加强。除挂牌的教学基地,已形成良好的联合或共建关系,能较好地提供学生实习实践外,大部分基地是依靠教师个人关系建立的,普遍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并且,接受学生实践的功能有限,一般一个基地只能接受几个学生毕业实习。现有的校外基地特别是已经挂牌的教学基地,主要集中在南宁市,省外其他城市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建立教学基地。

三、加快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

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我院日常教学管理和实习管理工作任务繁重,需设置实践教学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实践基地的建设、实习和见习安排,就学生的实习工作出台相应的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及奖励措施,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工作小组,与基地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并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成接纳本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基地。

2.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教学实习单位的联系。与实习基地进行双向合作,利用学院的教学优势为实习单位提供服务,实现优势互补;每年分批分类型召开教学基地、实习单位负责人和带教老师座谈会,让基地更多地了解本院;聘请实习基地专家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请他们做学术报告,参加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论文答辩,组织学生与他们交流,使他们对药学院学生有所了解,增强安排好学生实习的责任感。

3.发挥临床教学基地在药学方面的教学作用。学校现有的临床教学基地大部分设有科研实验室、药物制剂室、药房等科室,这些科室也是药学类的学生见习和实习的理想场所。所以,应充分利用临床教学基地,联系和安排到各临床教学基地实习或见习。出台相应的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激励本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建设工作。

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来看,一直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虽经历多次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践教学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方法。全国各药学院校都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我们从现有一百余所药学院校中选出较长办学历史、国内影响较大的5所院校,即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通过比较研究,各校在课程中安排了较多的实践课时,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将各类实验课作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直接途径。开展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消除过去不同学科衔接不良、内容重复或遗漏等问题,打破课程界限,安排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五、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进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和深化发展,培养适应市场经济人才所必需的。有依据、合理地选择和确定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互惠的合作机制建设,进行有组织、有章程的有效管理和程序化运作,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培养高层次的药学研究性和实用性人才为目标,制定更合理科学的药学实践教学计划,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药学实践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愿借21世纪改革发展的契机,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药学教学质量,为新世纪的药学事业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邕,江舟.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91-92.

[2]刘兴荣.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的理论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6(2):23-24.

[3]李映丽,吕居娴,往克信,等.第二课堂活动在生药学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1994,2(3).

[4]李小,吴清和,詹若挺,等.药学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刍议[J].中医药学刊,2006,6(24):1115-1117.

[5]余国奠,秦民坚,龚祝南,等.校内药用植物园基地建设与教学实践[J].药学教育,1997,13(1):17-19.

[6]李烈,容士元,邱瓞曾.我院开辟与发展实习基地地探索[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4,22(3):1-2.

[7]徐文强.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地启迪[J].药学教育,1994,10(3):31-32.

[8]李菁,侯飞燕,季怀平.建立高职药学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01-802.

[9]施军,叶德泳.中美高等药学教育的比较研究[J].药学教育,2002,18(2):9-10.

[10]彭代银,马凤余,王键.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层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J].药学教育,2004,20(2):3-5.

药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3

[关键词]能力培养;模块化课程;改革

为了适应新常态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模块化课程建设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尝试。教育部推行和倡导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模块化的课程改革,在安徽合肥学院试行的模块化课程改革已初现成效,我校教务处也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这些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药学院在制药工程专业(校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药学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药物制剂专业(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行了模块化改革的探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认真优化整合,积极推进模块化课程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基础实验化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成效显著

2008年,药学院开始基础化学的实验课模块化整合改革,将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剥离,打破四大化学实验各自为政的壁垒,构建独立的基础实验化学课程体系。从2008级本科生教学中实施到现在,基础实验化学的模块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经验,为推进药学院模块化课程改革开创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1构建完整独立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药学院将四大化学实验整合为基础实验化学,是药学、制药工程和药物制剂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为主,强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课程本身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医药领域发展需要,对陈旧、重复内容进行删改和重组,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根据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应用、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建立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实验有机结合的新体系。该课程总学时数为120,其中包含81学时基础性实验,3时综合性实验和2周综合设计性实验技能训练。

1.2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基础实验化学课程的原考核方式为根据平时出勤率、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综合评分,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占总评分的比例较高。由于考核方式较笼统,部分学生实验操作马虎,部分实验报告还有相互抄袭的现象;指导老师对部分学生的评分不够客观真实,忽略了实验技能操作,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目的。改革考核方式后,首先明确考核项目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并大幅度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在总评分中所占比重。把原来的平时出勤率、平时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综合评分组成平时成绩,增加了期末综合考核(卷面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试的形式),对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以口试方式进行考核,对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过程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现场重点考核,保证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占总评50%以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3推进基础实验化学教学研究与改革

药学院将基础实验化学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物化在教材中,成功编写了配套适用的教材《药用基础实验化学》,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把传统的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按照知识体系与教学顺序整合为一体,充分满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素质,从2008年使用至今教学效果良好,并且很多兄弟院校都在使用。在取得一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药学院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定期组织课程组骨干教师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交流课程教学心得,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申报各级教学研究项目、课程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2精准专业定位,明确专业核心课程

在基础实验化学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药学院根据学校进一步推进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若干意见,在三个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和核心课中全面推进模块化课程群建设,初步形成了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药学类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群和“一站五区”的实践教学模块群。结合专业定位和专业核心知识能力要求,重新梳理专业核心课程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药学类各专业特色凝练和各专业区分度等问题,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明确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核心能力,组成体现专业特点的核心课程体系。药学专业定位为培养能在药物研究所、医院药房、社会药店、制药企业从事药品研发、质量分析、营销管理、合理应用和生产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和药事管理法规。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制药工程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产品质量意识,能在医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工业药剂学、药物合成技术、制药工艺学和GMP车间与制药设备。药物制剂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药、化工(化妆品)等行业从事生产技术改进、质量控制、工艺设计、新剂型开发研究、新制剂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与制药辅料、药物分析和GMP车间与制药设备。

3药学类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群打造

根据药学类各专业不同定位和核心能力培养特点,将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优化整合,以必要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前期铺垫,构建核心能力知识体系,形成药学类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群,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以原料药为主线的制药模块,包括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技术、制药工艺学等课程。模块内容包涵了从有机化合物到化学合成单元反应,从药物构效关系到药物合成的关键技术,从制药小试工艺研究到中试放大工艺等整个制药研发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

(2)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的制药模块,包括物理化学、药用高分子与制药辅料、药剂学、工业药剂学和GMP车间与制药设备等课程。内容涵盖了药物剂型的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质量控制和新剂型开发等基本知识能力。

(3)以药品质量控制为中心的课程模块,包括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波谱分析和药物分析等课程,涉及药物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仪器设备等内容。

(4)以药物营销管理为中心的课程模块,包括药事管理学、医药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药物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等课程。每个课程模块的组成模仿中医药组方配制的基本原则。按照“君臣佐使”基本理论,“君”和“臣”为该模块专业核心课程,“佐”和“使”为重要的基础课,将课程进行有机的组合,以满足该模块的基本知识能力要求。

4药学类专业“一站五区”实践教学模块化课程改革

2011年,药学院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为契机,提出了“一站五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由制药工程专业推广到药学院各专业,展开实验教学体系模块化改革。“一站五区”是以培养卓越制药工程师为目的,设置卓越制药工程师培养站,分五区展开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连续的培养,从基础到综合,从小试试验到中试放大,依次为基础实验实训区、综合实验实训区、中试实验实训区、设计与开发实验实训区和生产实习实训区。根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一站五区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组织各专业教师召开实践教学专题研讨会,邀请企业、研究所等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共建一站五区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每个区设计开发出切合实际生产和实践需要的实验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组成基础实验实训区、综合实验实训区、中试实验实训区的实验项目。基础实验实训区包括80个基础性实验项目,综合实验实训区包括10个综合性实验,中试实验实训区包括原料药中试实验和药物制剂中试实验2个项目。把课程实验对应某一区,分区进行有机整合,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要求,固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共同编写配套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指导书。充分利用与企业共建共享的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办药物研究所,同时结合大学科技创新活动、挑战杯比赛、药学类实验技能大赛和产学研项目等开展设计与开发实验实训区建设,并将本科第六学期的生产实习和第七学期的毕业实习组成生产实习实训区,使本科生从进校到毕业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以连续、渐进、系统地方式铺开。在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完成第1~3区的学习和训练;在第六学期到第八学期,展开第4~5区的学习和训练。其中第六学期有9周时间集中进行生产实习,保证实践实习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满足药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改变“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建立学院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针对五个区不同的实践内容和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评估方式,以项目报告、设计评估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作出考评。一旦学生有一个实验实训区考评未通过,将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5结语

模块化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深化课程改革之路任重道远。首先应根据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应用性强”的应用型人才特点和对各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将模块化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其次要通过修订课程大纲,使各模块内的课程内容衔接具有连贯性和阶梯性,有效发挥模块化课程在学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最后要指定理论课程模块群和实验教学模块群中每个模块的建设负责人,建立各模块教学目标和培养标准,细化每门课程的改革计划和建设方案,提出配套的应用型教材编制计划,逐步落实好模块化课程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蔡敬民.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8-11.

[2]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57-60.

药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4

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万多个,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广西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民族医科、中药房,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这为药学基层服务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广西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草药物种达4623种,中草药物种数量排全国第二位,还有近千种海洋生物品种和极具特色的壮、瑶、侗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现代中药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90亿元;到2020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对生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医药流通业实现销售收入翻番。这些都为药学专业提供了更新、更高、更广的发展空间。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我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立足广西,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对药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行业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基本上注意涵盖执业药师考试所要求的内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拓展课+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开设的专基础课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人体生理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疾病概论等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及扎实的化学基础,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药理学、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等。紧密结合广西药学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针对广西天然植物丰富,开设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如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同时广西医药流通业正高速发展,因此设置药事管理学、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这些专业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使学生更紧密地与一线岗位对接,开设药物制剂生产技能综合实训、药品销售技能综合训练、药学服务综合技能训练等专业技能拓展课程,实现与岗位要求的零对接。

2、优化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药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5

【关键词】药学教育;实习;流程;药房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454-02

随着药学新服务理念的提出,负责药品使用的药学工作模式,即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药师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药师们不再只是发挥简单的调剂职能,药师在监测药物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上发挥作用尤为重要[1]。这一变革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毕业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关系到药学教育改革的成效。

药学本科毕业生面向药品的政府管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药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岗位也成为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1994年-1998年全国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0%的留校或者继续深造,8%的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有高达36%的毕业生到医院药房工作,19%的在制药企业,10%在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和2000年到医院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为24%左右,制药企业上升至28%,医药流通企业14%,留校或者继续深造仍占11%。可见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在医院药房的实习流程,培养出能胜任药品使用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全面了解工作流程

在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本科生毕业后工作一年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获药师资格。因此,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对医院药材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熟悉工作流程。在工作一年后才能达到药师的要求和能力。按医疗机构的药师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3],实习期间应该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熟悉门诊、急诊病区药房、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各岗位职责。初步掌握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等程序和技术要求;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原理与相关政策规定;医院一般常用制剂的配制及主要设备;合理用药原理和安全性监测方法,初步懂得用药失误的预防;初步了解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具有对药物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

2 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学校药学院实习时间从1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除去春节放假,论文答辩等,共计15周实习时间。还有一些学校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除去春节放假,共计14周,余下的时间用于找工作。在80~90年代药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现在各个学校的安排不尽相同。本人在实际带教中发现,本科生实习时间应为1 年,实际上最后1 年的下学期大多数学生要找工作,找到工作后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到本单位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转实习点,要留一部份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因此,有效实习时间大约24周,学生才能了解药房所有工作。

3 建立规范的实习流程。

3.1 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1天进行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接触较少,没有专门的讲解。在带教实习中发现,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去向,工作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对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没有真正地理解药房的工作性质,看不起药房工作等。因此,我们安排4 个学时进行工作方向的讲解。

职业道德在实习阶段应该涉及,这些东西不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警戒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人事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会出现偏差。我们编制了包括临床药学、药品生产、供应,药房处方调剂工作四个部分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4个学时。

3.2 全面了解实习内容。

第1~5周,5周时间主要是了解整个药材科的工作情况。分别到门诊、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制剂室各个部门进行轮转,每个部门约1周。在各个部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日常工作情况,流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杂务工作,以帮助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

3.3 加强深度实习。

第6~13 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对药物制剂、检验、供应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有了了解。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今后的工作方向,学生自己选择本阶段的实习部门。门诊、病房药房实习进度:第6 周,了解处方、医嘱管理程序,继续熟悉药品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调配处方、摆药。第9 周,跟随急诊窗口带教老师学习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毒麻的管理第10 周,跟随药师进行处方分析,学习审核处方。第11周,跟随药师窗口发药,学习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第12、13 周,收集药房日常工作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数据,为下阶段的总结做准备。药房相关的选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收集、分析;药品库存管理;退药分析及对策;处方常见错误分析等。

制剂室实习进度:第6 周,熟悉药品GMP 管理程序及要求。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外用制剂。第9、10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口服制剂。第11、12 周,跟随带教老师制备中药制剂。第13 周,熟悉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填写各种登记表格,了解医院制剂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养护。药检室实习进度:第6 周,熟悉药典中各种制剂通则要求。第7 周,跟随带教老师按制剂通则检测制剂、原料。

第8、9 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中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第10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紫外测定方法。第11 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第12、13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的建立。

实验室实习进度:在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一般是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部分研究。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课题中的基础部分,带学生一起从实验设计开始,实验材料的准备,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书写,数据的整理,数据统计,总结,撰写论文。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便学生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有系统了解。

3.4 实结。

第14~15 周,总结实习内容,写出相应的论文。

4 小结

4.1 实习中灌输本科生从事基础工作的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80、90 年代一些本应由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未经过学历教育的人员培训后也能上岗从事这部分工作,但是在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具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行动上有所欠缺,而且在遵守规范上,如果不能理解规范的意义,依从性相对会差一些,这些能力只能在实习中培养,从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自我发展。

4.2 带教的方法应多样化。

实习的带教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否则实习生变成了打杂工,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在实习中使用,实习中又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实习的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如: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4],设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小组情景讨论方式,模拟进行病例的药物治疗[5],设计病例,选择使用的药品[6]。

按照上述流程我科培养了三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订。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改变,本科教育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实习阶段是对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黄佳,赵志刚,王孝荣。2003 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医院药学监护全国调查:监测和患者教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8.

[2]胡晋红,石力夫,蔡溱,全山丛,孙华君。适应药学模式的发展,探索本科生实习改革[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1):16-19.

[3]吴永佩,颜青,蒋学华,曾仁杰,甄健存。医疗机构药剂师任职技术(准入)条件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6;17(19):1444-1447.

[4]王玉和,何勇,张文志。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医院药房实习教学中的实践[J]. 中国药房,2007;18 (25):1992-1993.

药学实习单位意见范文6

关键词:产学研教学模式;药学;应用型药学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71-03

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实现,药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延后于行业市场发展水平,满足不了目前医药行业的需要。对社会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产学研模式,对于与之相关联的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的药学专业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笔者作为实践者所思考并撰文的动因。

一、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界定

产学研是高等院校强调技术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已有较长的历史。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如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产学研合作过程其实就是创新过程,或者说就是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1]季国强“关于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互动机制的若干思考”,[2]陈培擂、屠梅曾“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创新机制研究”,[3]分析了“产学研用”、产学研联盟的体制机制等内容。且通过百度、Google学术搜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到“产学研合作”相关概念,可得知“产学研合作”词频最多。因此,在这里将产学研教学模式定义为“产学研合作”,即“产”是指企业,“学”是指学校,“研”是指科学研究与开发,“合作”是指企业与学校在生产研发经营和教学科研之间的相互结合,以达成互利、双赢为目的。“产学研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合作形式;既可以实现校企间优势互补,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同时旨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产学研教学模式对于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为能在药品的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说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而在我国药学人才的培养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大部分应届药学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而提倡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必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教需矛盾,可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药学生。

(一)产学研教学模式是高校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校通过探索发展产学研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与企业资源整合、与时俱进等优势,从而不断增强自身办学能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且产学研教学模式还可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再者,通过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成的设备技术及人力资源,学校可将自身的科技创新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学校知名度,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而对企业而言,可利用高校教育优势,为其进行员工再教育,培养员工终身学习能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也可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优势,加速产品的开发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持续发展。

基于高校与企业双方资源优势的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进行资源的合理交流与整合,实现教育持续稳定发展与企业效益最大化“双赢”。

(二)产学研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医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药学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以及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药学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学研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应用型药学人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医药卫生市场。应用型药学人才可分为能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原始创新、产业研发能力的创业型人才;能解决药品开发、生产中工程技术问题的技术型人才;能解决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合理用药等问题的药师型人才;能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和管理的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4]而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以上四种应用型药学人才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作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产学研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本质是把以课堂授教为主的教育与以应用知识为主的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实施产学研教学,学生可通过亲身实践,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增加学习主动性,不仅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以上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更加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为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5]。总之,作为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药学类人才,运用产学研教学模式,能让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并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实现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三、产学研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探索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要求培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决不能仅仅在象牙塔中培养,必须要结合“产”与“研”。产学研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时展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机制。桂林医学院药学专业进行了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颇有成效。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新定位药学人才培养目标

药学专业是桂林医学院的传统专业,1976年在广西率先开办,在三十多年长期的专业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是培养广西高级应用型药学人才的主要基地。在当前社会大量需要应用型人才的情况下,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必先重新定位药学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桂林医学院药学专业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零距离”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教学、科研、基地、就业等全方位一体化合作。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突出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零适应期的药学人才为特色,在高等学校同类或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并将这一培养目标贯穿于整个环节中,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学。

(二)搭建平台,营造环境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产学研合作意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搭建各种平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走产学研合作之路。

1.更新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高校组织管理来说,更新观念,充分给予教师发言权,提高教师参与管理和参与制定政策的程度,鼓励参与产学研合作;要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要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创新教师考评制度,改变重论文、重评奖的行为,营造不断学习和提升能力的科学氛围,形成自觉科研、积极创新的良好环境。桂林医学院药学院广泛征集一线教师意见,鼓励其参与科研奖励制度的制订;成立药物研究所,积极鼓励和组织教师与企业开展各类科研项目研发;举办药苑论坛,为本院教师及其与其他单位的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研讨氛围。

2.整合优势,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学校、企业优势,建设资源共享平台。桂林医学院药学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三级实验室”、生药学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SPF级实验动物中心和GMP药物制剂实验教学中心,同时还具备大量的高学历高职称优秀人才。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与企业共建受托研究项目平台、专项联合研究平台、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学生实训平台等。如建立果蝇药理学研究平台、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平台、桂林罗汉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广西特色药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室平台。平台的建设加强了产、学、研结合和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服务,提高了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与质量,成为教学、中试样品研制、药物制剂实训等的重要基地。

(三)由浅入深构建产学研教学模式

产学研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如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精英参与教学或指导、让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校企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共建二级学院联合培养人才等等。但根据我院所采用的模式可以划分为浅、中、深三个层次。

1.浅层次合作。建立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用于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真实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与职业岗位接轨,更能适应未来的工作,更好地达到了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桂林医学院药学专业已建有稳定的具有实习协议的实践教学实习基地40多个,包括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珠海民彤制药厂、海南思迈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施强制药公司、江苏康缘药业公司、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中族中药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教学基地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为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中层次合作。建立一种横向合作体,即让企业的精英(骨干)参与教学,聘为客座教授,或成为该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或实施,根据企业需求,对学生采取“订单式”培养。如我院与深圳海王星辰、广东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青海益欣药业等品牌药品连锁企业就药学服务人才开展了多年的校企联合培养。该校企合作机制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大一、大二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同时让学生早接触企业,组织和指导学生到药厂、药店进行见习、观摩,帮助药学生早熟悉专业和职业特点,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尽早进入职业角色。大三导入企业课程,聘请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来学校做专业知识讲座和演讲。大四同时开设企业培养内容与学校培养内容,有效减少学生进入社会的壁垒,突出零适应期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特色。企业通过主动参与学生暨“准员工”的培养,缩减学校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3.深层次合作。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项目和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或者产品;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建设校内基地,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学校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企业发展,在提供各种技术、营销、管理、咨询、培训服务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6]我院先后与桂林亦元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富硒罗汉果颗粒剂;和桂林莱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过生物转化途径提高罗汉果中罗汉果甜苷的含量;和桂林南药合作研发出青蒿素脂质体制剂,和天和医药有限公司合作,解决了骨痛贴膏的透气性问题;和啄木鸟外贸企业合作,牙科器械成功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通过临床实验等。这些项目的合作必然有着药学学生与教师的参与,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换,实现科研与教学相长,从更高层次、更好地培养了药学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产、学、研”是一种合作系统工程,字面意思就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7]药学人才的培养采用产学研教学模式是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药学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8).

[2]季国强.关于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互动机制的若干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23).

[3]陈培樗,屠梅曾.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创新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6).

[4]徐晓媛,吴晓明.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5.

[5]李盛青,林辉.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药学类创新人才的思考[J].中医药导报,2007,(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