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风险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风险论文

审计风险论文范文1

一、农村审计风险的成因

农村审计风险是指农村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在农村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或相关人员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评价意见或者下达了不正确的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给被审计单位或相关人员造成损失应承担责任的可能性。造成农村审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审计项目不确定重点。现行农村审计项目有日常财务收支、收益分配等定期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集体资产和资源、农民负担、村级债权债务等专项审计。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各项涉农补贴资金的逐年增多,对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和涉农财政资金的审计已成为审计重点。由于审计人员有限,如果对审计项目不分轻重缓急,则项目的实施结果就容易疏漏出现较大违法违规问题或案件,形成审计风险。

(二)审计对象的责任区分难度较大。如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或企业法定代表人,由于其所处位置特殊,上下人际关系等原因,加之任职时间较长或财务人员频繁更换,期间经济业务数量多,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客观、准确认定带来困难;又因历史与现实、自主决策与集体决策以及环境等因素,使其应负的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难以区分、界定不准,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适应。目前部分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以及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能力等,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严重制约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影响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容易形成审计风险。

(四)农村审计法规、规章可操作性不强。相关法规对涉及农民负担部门及涉农资金的审计没有明确规定,很多内容过时、缺失。因此,在具体操作中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评价没有统一标准、处理依据不足的情况。如果仅凭经验或习惯做法,则很可能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问题,使农村审计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二、规避农村审计风险的措施

农村审计风险的存在,不仅会使农村审计机构可能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还会对农村干部经济责任作出不恰当的评价,更严重的是对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造成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农村审计风险。

(一)适应形势,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农村审计立项,必须适应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审计项目,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并依据现有农村审计法规和规章组织和实施审计。

(二)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评价、界定责任。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评价,既要谨慎合理地规避审计风险,又要观点明确、客观公正。一是审计范围的经济事项评价应突出重点;二是评价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三是评价用语要准确、规范,易理解。在评价基础上,按事项、期间、适用的法规、规章确认责任主体,界定相关人员的责任。

审计风险论文范文2

关键词:公司舞弊审计奉献防范

0引言

从2001年利润神话造就银广夏的特大造假骗局,美国安然公司破产,被誉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开始如履薄冰,到2005年偷梁换柱之科龙电器,顾雏军被刑事拘留。到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飓风”逐步使全球经济活动遭受空前的考验。至2008年底,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华尔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资银行垮掉了三家。同时,中国东南沿海出口型生产制造型企业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倒闭潮。各产业链结构面临重构并整合。中国

这使得基于真实、完整性的公司经营环境面临巨大冲击。对舞弊的审计已经引起国际及中国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因此,在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对舞弊及审计风险防范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1舞弊的概念及分类

1.1舞弊的概念在定义舞弊时,舞弊是一种以欺骗性手段,故意违反法律法规,从而获取某种利益的行为舞弊的行为。主体具有获得自身某种利益的特定目的。采取篡改、伪装、粉饰、仿造等特定手段,属于一种不法行为,且表现比较隐蔽,可能使公司或其股东、债权人遭受较大损失。凡涉及公司内部有关人员的故意欺骗行为,如提供欺诈性的财务报告以及职员欺诈等,称之为舞弊。

1.2舞弊的分类

1.2.1对公司不利的内部人员舞弊:包括现金转移、非法占用和偷窃、前端舞弊、增加支票票面价值和伪造签字或背书、操纵处理应收款(如截留挪用和伪造信用证操纵处理应付款);

1.2.2有利于公司的舞弊:包括通过使销售收入、利润和资产价值上涨、少报支出损失和负债、不记或推迟记录退货情况、早记销售收入和使期末库存价值上涨等手段使利润趋于平衡、虚假做账、提现、挪用、价格垄断、通过一些计谋(如缺斤短两、以次品充当好品和用、虚假广告来欺骗顾客)、违反政府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或税法、违反行业准则、腐蚀客户人员、政治腐败、虚报政府合同的成本)

2我国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的现状和舞弊手法

我国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典型例证和特点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舞弊性财务报告的现象非常严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舞弊金额巨大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对利润的人为操纵动辄几百万甚至多达几个亿;②舞弊方向多为虚增利润、高报业绩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的方向除了少数公司虚减利润外,一般均为虚增利润;③采用直接虚构交易等多种手段舞弊;④舞弊性财务报告经常涉及子公司或其关联方。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通常有其子公司或其关联方协同作弊,包括如下舞弊项目内容:①虚假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②非经常损益;③虚列存货;④费用的任意递延和资本化;⑤漏列负债;⑥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歪曲和滥用。

因此,舞弊带来的防范和检查非常关键,审计人员应该在2008年带来的金融风险浪潮下,采取更加警惕、敏感的态度,应该认清:①任何一个组织的管理当局都可能有动机错报或不披露;②公司治理结构的缺失和管理当局的不诚实品质可能滋生舞弊;③对于舞弊性财务报告风险的测试可能发现舞弊的征兆。

并采取应有的职业判断和应有的审计程序、思维方式:

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师从多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经验作出取舍的决策。

在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怀疑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运用职业判断,这样才是真正的勤勉尽职,才能合理保证发现影响财务报告的重大舞弊。

考虑舞弊性财务报告的风险是否存在,评价舞弊性财务报告的风险,确定重要性水平。判断管理当局声明是否可信,针对分析性复核的结果设计细节测试选择抽样样本及评价抽样结果。判断审计证据的真假和证明力。发现舞弊信号后应追加哪些程序等等。

问号思维:对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审计理念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即问号思维,善于打破常规从会计资料中敏锐地捕捉到不同寻常之处比舞弊者更聪明要想能识别舞弊性财务报告就意味着要学习舞弊者的思维方法像舞弊者一样想问题公司存在财务危机吗是否有必要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3舞弊性财务报告的重要审计技术

3.1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的重要性分析性复核是指分析被审计公司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在进行分析性复核之后,舞弊性财务报告疑点就很可能被发现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利润操纵预警指标体系,如果一个会计期间的资产增值率比前一会计期间高则可能暗含管理当局对利润的操纵。

3.2函证函证是指为印证被审计会计记录所载事项,防止被审计单位弄虚作假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的方法,这是对付舞弊性财务报告的锐利武器。

3.3存货监盘存货监盘应格外小心。所谓存货监盘是指现场监督被审计公司存货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

3.4询问很可能发现线索在很多审计失败的案例中为什么没有人揭发舞弊因为没有人问

3.4.1询问的对象和时机由于大多数舞弊性财务报告的舞弊者是被审计公司的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因此当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时至少应询问三个人公司总经理或CEO理财务经理或CFO和总经理助理,还应询问公司的法律顾问,以查找有无未列示的负债,询问负责应付账款的会计人员,了解是否将未支付的发票隐藏起来。至下一会计期初,询问工程师、仓库保管人员装运人员等,了解有关固定资产、存货的情况,询问刚离职的职员,了解公司以前有无舞弊等等。

由于舞弊性财务报告是个敏感的话题,因此应把握好询问的时机,应和有关人员建立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和友善关系之后,开始运用询问程序,一开始问轻松的问题,然后逐渐询问敏感问题,并将询问过程和结果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3.4.2提问的设计应在询问前事先准备好关于舞弊性财务报告的问题,提问由一般到具体、由容易到艰难、由轻松到敏感。

对舞弊性财务报告的提问设计是值得学习的专门技术。比如对财务经理,可询问如下问题:

你知道如今的独立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每个公司的财务报告审计中都要评价由于舞弊所致的财务报告重大错报风险我们需要向你了解这方面的问题你能理解吗应得到肯定的反应?

我们知道通常在大多数公司都有不同程度舞弊,即便金额很小,你认为同其他公司相比,你们公司的情况如何?

公司以前发生过舞弊吗?个公司是否有正直的企业文化,这个问题将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公司账簿记录中,哪个账户最容易受到舞弊?为什么?

在我们的审计中应检查什么具体项目来确定你们公司没有舞弊问题。大多数舞弊性财务报告由公司总经理策划而由财务经理执行,有没有任何可能让别人说你们公司高层管理当局有歪曲账簿记录的动机?

你们公司的总经理或其他人曾要求你做不合法或不符合职业道德的事情吗?

有人要求你向注册会计师隐瞒资料更改某些文件或在账簿中作虚假会计分录吗?

在一些情况下,公司总经理进行舞弊性财务报告缘于其个人的财务困境你是否意识到有什么情况可能促使你们总经理舞弊吗?

我需要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是否有对公司的舞弊行为,该问题直截了当,放在最后但有必要问该问题。

再比如,对于虚增存货的诡计,可向存货保管人员询问:首先设法打消被询问人的心理障碍,然后提问:公司里有人要求你不如实填写发出或收到货物的数量吗?你是否意识到公司里有人要求你涂改入库单、出库单的日期?公司里有人要求其他员工做你认为不合法、不符合职业道德的事情吗?

3.4.3运用审计心理学获得更多有用信息对于未经确实的回答,应当心。不要完全相信。当感到迷惑时,应大胆地说出并作进一步了解。在进行勤勉的询问时,应充分应用审计心理学。从被询问人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进行合理的推断。①语言反应、②非语言反应。

3.4.5有效利用专家的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利用专家协助工作。在决定是否需要利用专家协助工作时,应当考虑相关项目的重要性;相关事项的性质、复杂程度及其风险;可以获取的证据数量和质量。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确信专家的工作能够实现特定的目标。

可以在以下方面利用专家的工作,如特定资产的估价、特定资产数量和物质状况的测定、需用特殊技术或方法的金额测算、未完成合同中已完成和未完成工作的计量、涉及合约、诉讼和法律纠纷等的法律意见,以及其他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的方面等。

4评估管理层逾越内部控制的程序:

4.1检查特殊分录和其他调整分录,以收集舞弊可能导致财务报告重大错报的证据。不少的管理舞弊往往是通过不当会计分录或调整分录的方式来操纵的,审计人员不但应该注意复核非正常或非标准的分录,还需要了解财务报表的手工或自动编制过程及有关信息的披露过程,特别关注重大错报可能会怎样发生。应根据专业判断评估舞弊风险,不是先考虑内部控制在有关财务报告的哪个或哪些方面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而是依据财务报告及账户的性质和复杂性,验证各种证据;

4.2对会计估计进行复核以检查其倾向性,包括对重要的管理层判断和假设进行追溯复核,以发现导致重大错报的舞弊偏差。审计人员不但应该关注管理层蓄意用于不当盈余的会计估计偏差,还需要对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估计实施再复核程序,以发现任何潜在的可能单个出现时却属适当盈余管理行为的舞弊情况;

4.3对大笔非正常交易业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复杂的经营结构及交易安排,特别是涉及特定目的个体或关联方的恶意交易安排,是管理舞弊的惯用伎俩,审计人员应该具备评价这些重大交易的相关知识。另外,SASNO.99强调要求清楚了解重大非正常交易的实质,评价其内在合理性,并将其作为审计重点。如果审计人员认为错报是由于舞弊造成的,审计人员应该进行评估,尤其要考虑谁参与了舞弊。如果高层管理人员涉嫌舞弊,它可能说明另外一些问题,如管理层的品质、忠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重新评估管理舞弊的风险以及它的影响。

5风险评估结果作出回应

审计人员应该考虑舞弊风险的评估结果是否表明需要全面回应或针对特定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予以特定回应,或两者同时回应。

一般来讲审计人员要保持专业怀疑态度,根据评估结果修正原来的审计程序。但有时,尽管存在舞弊风险因子,审计人员仍然认为原来的审计程序已经能够回应舞弊风险。或者审计人员也可能认为原来的审计程序无法有效的加以修正,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应该退出审计合约,并与适当的管理层交流。

6总结与分析

国内违规成本低,是频频出事的重要原因。在美国一旦出现会计审计问题,有关监管机构按法规进行严惩,股民也

利用法律武器讨回损失。但自次级债危机爆发时刻起,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案及现阶段投资银行倒闭并购案,使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均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中国,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很健全,我国有关部门对违法行为所进行的裁决和处理,偏重于行政处罚。此外,投资者的法律索赔成本十分高昂。

诚信制度建设面前“人人平等”,应废除“超国民待遇”的相关文件,完善平等竞争的平台。同时,有针对性地强化惩戒措施。健全国家法律等措施。同时,运用好审计方法及审计技巧,将审计职业人员风险规避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汉文主笔.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2]张蕊编著.舞弊甄别与诉讼.会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3]新华网.雷曼兄弟新闻综述.2008年09月15日.

审计风险论文范文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经济活动也是越来越广泛,国际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审计内容以及工作量的不断扩大,而这对于审计工作的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这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的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而审计工作复杂性和审计人员的素质不相匹配,换一句话说,审计人员的素质适应不了审计工作的复杂性,而这便难以形成客观的审计结果,审计风险的产生也是无法避免的。

二、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个监督作用,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能够起到一定规范作用。而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却是对于审计作用有效发挥的极大的阻碍。面对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我们也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将审计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以便于审计工作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为企业管理建立高效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进行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便是各行各业的改革的深化,而对于审计工作来说,人们对于审计工作的期望值是越来越高,希望进行的审计工作能够更加有效以及准确。而这随着而来的便是对于审计的工作人员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所以说,对于从业人员的的素质要求以及培训工作的开展,是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社会的需求。首先对于审计人员的培训应该从思想上帮助他们建立一种风险意识,只有从思想上建立了,才有可能更好的指导实际中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始终保持一种高危意识,仔细全面的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其次,便是对于相关专业素质的培训,而这其中也包括了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以及职责范围等等,帮助审计人员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经济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审计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而这也要求审计人员对于期工作内容能够有一个积极的了解,全方位的素质培训能够有效的帮助审计人员胜任由于时代变化而产生的工作内容。最后我们还应该进行相应法律的学习工作。审计人员便是在这些法律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审计工作,而这些工作的开展便是利用这些法律对于收集到的一些信息做出一定的判断,而判断的准确性,一方面是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即一种经验上的准备,而另一方面便是相关信息的更新的速度,而落后的法律知识对于审计结构会产生致命的影响。所以说,审计人员不仅仅需要相关的知识以及经验准备,同时还需要会计、法律企业管理等等全方面的知识作为辅助。

2.收集全面的信息,确保审计工作开展的准确性。不同的行业所进行的审计的内容是不同的,而这也意味着所进行的信息收集是不同的,而企业内部管理方式的不同,也代表了进行信息收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在进行有效的审计的时候,要了解全面的信息资源以及确定信息的有效性,以便于能够根据一个企业的特殊性来进行相应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针对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审计工作的开展做到有备无患,在充分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于收集到的信息做好分析总结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以及科学性。

3.建立相应的审计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审计部门来说,我们不仅仅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审计部门还要为创造一个有利的内部环境,以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审计部门自身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制度,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责任意识。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对于审计工作开展时的审计报告、结论、建议等等都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减少人为造成的审计的误差,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审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意识,避免为了完成工作而敷衍了事的情况的出现,让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都能够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激励机制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有效的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审计风险。

4.建立规范的审计程序,保证审计结果的科学性。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相应的工作程序,或者是工作标准。当然了,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在长期的审计工作中都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技巧,对于审计风险的降低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我们需要的便是面对这些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建立规范的审计程序,确定出每一次审计工作的重点,并且针对审计工作中的重点进行有效的程序规划,同时明确每一位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采用的方式,同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确保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效的追源,能够将审计错误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审计工作人员尽心尽职的工作。有效的经验的总结,能够为下一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经验以及一定的审计程序,而这是实践给与我们的重要的知识,是理论所给与不了的,我们有效的总结能够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对于审计风险的规避奠定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5.选择审计方法的正确性,降低审计的风险。不同的方法对于审计的风险是有着不同的影响的,而这对于审计结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的,而审计结果便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说,审计人员要善于根据企业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进行科学、准确方式的确定,保证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对于可能对于审计工作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要格外重视,适当的加大样本的容量,或者是有目的的扩大审计范围,尽量的避免这些因素对于审计结果的影响。同时开展灵活多变的审计方式,为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从而减低审计的风险。

三、结语

审计风险论文范文4

1.1企业内部环境因素

1.1.1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实施审计监督的基础。如果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约束审计行为,那么企业内部审计的可靠性将会降低。再者,随着企业经营方式多元化,管理层次会增多,这意味着内部审计的难度增大,相应的审计风险变高。

1.1.2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部独立设立的部门,在企业高层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并为本单位提供服务。因为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受本单位的利益制约,所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远不如社会审计。审计人员面临的是与高层之间的垂直领导关系和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所涉及的人通常相互关联,审计过程及结论必然涉及到相关人利益,有时审计意见不得不受各方利益的左右而有失偏颇。

1.1.3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且复杂化

企业在业务范围上扩大的同时,需要进行审计的业务量也大大增加,使内部审计面临重重困难。企业如果涉及不同类别业务,其需要审计的业务类型也不尽相同;如果涉及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工具,企业相关的会计系统也会变得更复杂,也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企业的审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对财务成本的审计,还包括对企业未来运营能力的评估、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这对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要求更高,审计员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加大。

1.1.4高层对内审工作的忽视

不少管理者把审计当作考核财务指标合格与否的一项程序,而并没有实际发挥出内审工作应有的监督作用,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未受到必要的重视,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1.2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因素

1.2.1专业知识技能的不足

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系和企业运营不太了解,审计经验不足,仅仅只对会计账务处理比较熟悉,而缺失相关的审计、财务管理等与内部审计密切相关的知识,不能及时发现错报和管理漏洞。

1.2.2认知的局限性

根据心理学有限理性理论,认知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到知觉偏倚的影响。所谓知觉偏倚是在知觉的选择性支配下,仅把问题的部分信息当作对象,未经知觉的信息包被排除在认知范围之外,在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利用知觉往往多于利用逻辑分析方法,从而导致判断出错。

1.2.3审计方法落后

虽然内部审计技术从过去的纯手工作业,发展到现代借助计算机技术审计,审计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审计方法大多还是在采用传统的测试和抽查方式,即对被审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查证,其目标主要是“差错防弊”。这种不以风险评估为导向,仅凭检查一部分事项取得的证据来对整体发表意见的审计方法,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1.2.4职业道德规范缺失

我国内审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的标准不健全,业内对相关的道德标准也没有形成明确的规定,内审部门普遍缺少相同层次应有的道德标准的指引,内审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受到影响,出现审计风险。

2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大力建设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度

审计法律是执行审计工作行为的依据,制定审计法律必须充分考虑审计法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特别是利益相关者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可借助独立审计的相关法规,以独立审计目标的实现为标准,建立与国内审计准则相关联的内部审计准则,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促使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按照统一的审计准则执行内部审计业务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严厉打击制造虚假信息者,从根源上杜绝此类违法犯罪行为,降低审计风险。

2.2运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

在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账务作弊手段越来越隐蔽。针对目前的外部环境,企业可以借鉴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该模式是基于对企业风险进行专业化管理整合而形成的,对企业风险实施全面监控。这种审计模式将企业经营环境纳入审计当中,寻找潜在的风险点,把有限的审计资源有效地集中在易发风险区域,将风险评估合理地运用在审计工作中,有效降低了审计风险总之,管理者应该以风险的分析和控制为起点,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一套系统、规范的方法,汇总出有效的审计证据,用以控制审计风险。

2.3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结合起来

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进行结合也就是企业将一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分包给社会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它的本质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对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进行适当的分工,利用外部专业化的资源来辅助内部管理资源,进而将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这种审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且借助外部专业化的审计资源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降低了由于内部审计不严谨而造成的审计成本的损失,并且有助于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手段,改掉墨守成规的审计习惯,这对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2.4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内审工作独立性便于内部审计师做出客观的专业判断,这是内审工作正常进行的不可或缺条件。主要表现在形式和实质两方面:前者需要内部审计在企业运营中拥有一定的地位。按照股份公司结构的特点,内部审计部门应定位于董事会之下,所有部门之上,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后者指的是内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上保持相对的独立,不屈从外界压力,在工作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进行职业判断。

2.5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方法。通过形成一套审计成果的评估方法,对内部审计师业务水平进行考核,要求审计师对取得的经营资料进行实质性分析和符合性测试,将测试每个阶段的工作和审计结果都编制好审计工作底稿,获取证据,进行进一步的综合分析,据以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严格控制审计底稿以及审计报告的复核等重点工作的质量水平,尽可能减少人工误差,及时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得出有效的审计评价,将内审风险降到可接受范围内。

2.6制定内部审计的激励机制

审计机构除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完成必要的审计工作之外,还需依照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奖惩机制,对审计员完成的工作质量进行直观评估,对通过审计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审计人员予以奖励,对业务上不负责任和工作失误的审计人员予以惩罚。这样不仅调动了审计员工作的积极性,还使审计员合理承担了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风险责任,树立审计的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

2.7提高审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

审计风险论文范文5

从概念上讲,企业审计风险主要指企业审计部门在审计工作中承当的相关责任和潜在的风险隐患,一般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等。由于固有风险是因企业在业务开展中,自身会计核算存在的误差和不足所致,控制风险是因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而使得财务报表或经济业务出现的误差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纠正所致,所以审计人员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控制难度较大;检查风险则由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所致,所以审计人员对其加以防范和控制相对容易。

二、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我国许多企业中都缺少完整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审计工作难以高效开展;有的企业即使建立了内部管理机制,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也未受到领导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未实施,因而也发挥不了审计工作的作用。在部分企业中,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会计人员的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舞弊现象及造假行为频繁发生,这些都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

(二)企业经营风险导致企业审计风险产生在国内外市场环境错综复杂、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形势下,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时刻都面临着经营的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审计风险的可能性。目前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为了获得利润的最大化,一般都将重点放在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对于经营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刻,相应在风险的控制管理机制上存在不足,缺乏专项的经费投入和专业部门及人才对风险的研究防范。同时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加重了经营的风险,由此加剧了审计风险。

(三)企业审计方法及手段滞后受企业对审计工作的不重视影响,我国企业审计工作的方法及手段比较滞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审计要求。我国企业的审计工作中主要利用抽样技术,通过对样本特征的分析而推测总体的特征,这种单一的审计方法与模式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审计风险因素。同时,企业的审计方法还缺少对财务数据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审计和风险评估等。

三、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管理对策

(一)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是企业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企业领导要重视内部管理机制的构建,尤其要重视审计工作质量机制的构建,对审计项目质量实行三级负责制,对审计质量的控制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明确职责分配,从而规范审计工作,减少风险。控制机制中还要把好审计证据质量关,规范项目主审的工作行为,对助审人员的取证材料、底稿进行审核、确认;审计会议还应对审计事项集体会审,确保证据的有效性。另外,企业还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财务核算等工作的监督。

(二)明确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管理工作目标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衡量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而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也成为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管理工作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一脉相承,即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管理应该明确这一目标,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开展和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控制管理,并从财务上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三)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针对企业自身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企业应该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提高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应对内控管理薄弱、资产流动性较强、经济状况不佳、经营业务复杂等风险高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手段的改进,应扩大审计的覆盖面,并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及更多的灵活审计手段,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测试和风险评估。同时,企业在审计工作时,还应充分考虑对企业财务数据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审计,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企业审计风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的影响,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企业控制管理审计风险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不断的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对财务及审计业务有更深的了解,提高其应对复杂审计环境的能力;其次,企业要积极引入专业水平高、思想素质高的审计人才,提高企业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最后,加强对审计人员工作考核,规范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审计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结束语

审计风险论文范文6

一、问题的提出

通常而言,在非理想社会运行状态下,契约是非完全合约。我们也可以合理推论,会计师事务所与其员工(包括合伙人)签订的劳动用工契约也是非完全合约。在合约的实际签订中,会计师事务所应用的契约多是要式合约,即契约往往是某地区劳动局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制定的具有相对比较固定条款和格式的书面合约。显而易见,这种契约缺少会计师事务所所固有的劳动用工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审计风险,使得审计成本无限放大。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外生的约束力量来控制,比如通过审计人员对自己出具的审计报告签字从而负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当其无需签字时,这时候对审计人员的约束更多的只能依赖职业道德因素。特别是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外勤负责人不签字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本文拟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分析问题,本文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运行的三级审核制架构提出研究的基本假设条件:

(1)所有合伙人都拥有该会计师事务所,而且都是该会计师事务所的实际经营者;

(2)合伙人和主管某审计项目的负责人(部门经理)都在审计报告中签字;

(3)审计外勤负责人不在他所审计的项目报告中签字;

(4)审计外勤负责人知悉其所审计项目中的所有重大事项;

(5)审计外勤负责人的助理人员不可能隐瞒审计重大事项。

二、会计师事务所中非完全合约产生的原因

假设我们可以推知,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劳动用工合约的不完全性,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存在两层风险比较大的委托关系合约。

第一层委托关系合约是A,即会计师事务所与合伙人之间形成的委托关系合约。一方面虽然从理论上说,会计师事务所属于合伙人,但需要强调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属于全体合伙人而不属于单个的合伙人。然而单个合伙人又恰恰是某个审计项目的经营者。这就存在由于合伙人之间的风险偏好不同导致合伙人之间的不同行为。例如某审计事项实际上风险是比较大的,但该合伙人却认为该事项风险可以接受,并私自决断而不提交给合伙人委员会或类似机构讨论,最后该事项却引发了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危机。于是其他非当事合伙人却不得不被动地搭这趟苦涩的便车。

从另一方面分析,单个合伙人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对于其所拥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尽心尽力,尽量避免风险。但从经济学角度上说,合伙人对于自我的行为,作为风险偏好者,只是用效用最大化来替代利润最大化,这种替代收益与费用由他享有和承担。但由于事务所特殊的组织框架,其他合伙人在无形中承担了部分溢出风险。因为,毕竟公司章程或合伙人协议等合约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而且我国很多会计师事务所都是改制而来,起始就可能存在着事业单位遗留下来的后遗症,很多合约签定是利益妥协的产物,这也积聚了非完全合约所致使的审计风险。

第二层委托关系合约是B、C、D,即委托方--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部门经理与方--审计外勤负责人之间形成的委托关系合约。由于审计外勤负责人直接面对客户,因而对客户的经营成果和各种信息的拥有,相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其他人而言,是最完备的。如果审计外勤负责人能力素质低下,或者存在故意败德行为等,甚至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合谋隐瞒重要审计事项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而此时委托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完全不知晓,那么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就存在巨大的控制真空,相应的潜在审计风险就凸显出来。特别是对审计外勤负责人缺乏强有力的刚性契约约束时,他就可能存在逃避责任的机会主义行为,甚至把审计风险成本全部转嫁到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人身上。

可见,会计师事务所非完全合约所隐藏的风险是很大的。其中引起会计师事务所合约的非完全性主要原因如下:

1.人类的有限理性。由于人类在神经生理和语言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外在事物的不确定性、复杂性,虽然从事经济活动中的人在愿望上是追求理性的,但会计师事务所对员工所从事的审计活动的故意消极性不可能全面预见。而且,审计风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即使再高明的管理者也不可能在合约中对员工的审计活动进行完善的细化。自然这就肇始了合约的不完全性。当然,这除了人的思维和行为是有限理性外,还与交易成本息息相关。

2.交易成本的存在。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合约中描述大量外在的随机状况要耗费大量成本。如果把这种情况细化,描述员工在审计时所应遵守的行为标准等特性,或者合约当事人各方为此必然采取行动,都需要花费成本。而且当劳动合约的限制条款太多,可能阻止某些业务精专、品德高尚的人才进入注册会计师行业,就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就可能与初衷背道而驰,甚至阻碍会计师事务所的良性发展。正因为博弈双方完善合约可能要耗费大量交易成本。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员工只好作次优选择,省略与主要情况相关条款,使之处于模糊状态。这种不完备的合约却从一开始就累积了后发审计风险。

3.非对称信息。根据非对称信息理论,市场上买卖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异的,通常供方是有较完全的信息,需方有不完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希望通过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使自己获利,从而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这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合约中其实是内生的非对称信息,即会计师事务所在合约签订后无法完备地观察和监督到审计人员的所有行为。也就是在合约中,无法推测审计人员在合约后的行为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另外,在合伙人之间,正是因为信息的非对称而使合伙人对风险的判断产生差异,直接导致了会计师事务所第一层委托关系的形成。

4.违约成本低廉。由于审计外勤负责人没有签字承担责任的约束,他就有可能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甚至与管理当局合谋增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但他可能获得大量造假收益。如果事件败露,在目前的市场和文化环境中,受到的处罚可能仅是被会计师事务所解雇。可见,合约的不完全性造成违约成本非常低廉,甚至会诱致某些审计人员铤而走险。

5.对合约认识的局限性。绝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签定的合约只是把劳动局所制作的要式合约直接运用,而对要式合约中的可自由发挥的部分视而不见。例如深圳经济特区劳动合同书,其中第九条第三款和第十一条就分别有如下文句:“双方另外约定以下违约责任(空白)、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或对原对条款需要变更重新约定的事项(空白)。”会计师事务所本来可利用这两条弹性款项进一步完善合约,但大部分合约双方都是一叉了事,没有发挥合约应有的作用。正是缺乏对合约效力的充分认识,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先天决定了合约的非完全性。

三、不完全合约所产生的审计风险防范

鉴于在中国目前所存在的经济发展环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门槛很低,行业人员良莠不齐,那么通过合约的完善来对审计人员进行约束就显得很必要了。但在注册会计师实务中,这方面常常被忽略,会计师事务所通常很少关注用劳动合约去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而过多地依赖职业道德。既然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两层风险比较大的委托关系合约,则我们可以根据不完全合约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对于第一层委托关系合约

1.建立审计风险硬性约束机制。会计师事务所各合伙人应统一认识,建立以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尽可能数量化。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应对审计重要性水平,按不同客户、不同资产分门别类的确定重要性金额,以便各合伙人在一个相对固定的重要性水平上确定应提交给合伙人委员会讨论的重大事项。同时,因为审计重要性受到以往审计经验、相关法规、客户的经营规模和业务性质、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以及会计报表各项目金额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各会计师事务所在制定本所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尽量遵循谨慎性原则。对另外一些与金额无关,但性质非常重要的非期望出现的错报和漏报,如管理层舞弊等,则可以采取列举法,把可能发生的性质严重影响审计报告的事项分类列举出来,形成条款,并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与合伙人之间的合约中提及,以便合伙人不因偶然的疏忽而铸成大的审计风险后果。通过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相对书面化,使合伙人的风险偏好形式化,从而更好地规范审计风险控制,而不因个人偏好因子影响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

2.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合伙制。由于有些名义上的合伙事务所实际上工商登记的是有限责任制,使得外部环境约束合伙人的资源减少。真正的合伙制度可以使得合伙人的审计行为更为谨慎,每一个合伙人都有互相监督的意识。因为每个合伙人都要对其他合伙人的业务活动负责,每个合伙人也就有互相监督的内在动机。这种相互监督增强了单个合伙人的风险意识,而承担无限责任的巨大风险更是使合伙人对审计风险更加敏感。因而,如果要降低第一层委托制度的成本,根本的解决方案是实行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第二次改制,把有限责任制改为合伙制,以避免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先天不足造成合约的非完全性而衍生审计风险。

(二)对于第二层委托关系合约

1.完善相关法律。由于目前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不好,因为有必要通过法规对审计外勤负责人的审计行为作出约束,规定审计外勤负责人也需要对其所审计的项目承担一定的相应责任。如果行为特别恶劣,则可以规定已经有该种行为的人为财务审计职位的市场禁入者,当他被解雇后,其再寻找职位的成本无穷大,从而加大审计外勤负责人的违规成本。

2.完善劳动合约。在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人员签订审计劳动合约时,双方可以充分讨论,并尽量挖掘合约刚性约束潜力,以便在风险收益中相互求得最佳平衡点。从而做到合约既可以尽可能降低审计风险,又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