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行为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德行为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德行为教育

道德行为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途径

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多年来,甘肃煤炭工业学校一直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对从业者个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升个人素质和事业发展的前提。因此,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提高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入职员工综合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合格员工的必备条件。一个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应做到爱岗敬业,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以胜任岗位职责。

第二,促进事业发展。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是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重要保证。从就业者职业关系来讲,工作目标就是为从业者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高质量的服务,取决于从业人员能否严格履行事业行为准则。

第三,抵制不正之风。中职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法规,积极认真地完成岗位任务,履行职务职能,从而抵制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不正之风。

二、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情感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职生渴望爱与尊重,教师应对他们进行关心和爱护。以行育情,培养高尚的职业情感。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明确了社会对人才的职业道德要求,陶冶了职业情感,也培养了学生的正义感、责任感、荣誉感。

第二,课堂教育是保证。课堂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信念的主阵地。职业理想、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所以,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职业道德的要求,加强职业岗位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操作,让学生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第三,组织学生实践活动教育。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以学生容易融入的方式进行职业道德渗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职业道德内化。立足“小而近、低而实”的目标,开展“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合理安排学生专业实训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要走上工作岗位,如何让他们能正确地处理好与单位同事以及他人的社会关系,体现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职业岗位教育是未雨绸缪的好办法。除了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外,还要计划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学生校外参加社会实践、工学结合等,让学生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检验能否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信念外化为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三、提高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实效的途径

第一,个案教育。为全面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需建立学生操行档案,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比如甘肃煤炭工业学校实行的学生德育量化制度,尤其对“问题”学生,实行个案管理。“联网”互动,综合评定,全员管理,形成合力。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量化”自己的行为并加以改正。

第二,激励教育。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激励教育有着很大优势。尤其对品德“问题”学生,激励所带来的愉悦心情会形成动力,从而引起学生更强烈的愉悦体验,进而自动“软化”其隐性抵触,提高其服从集体行为规则的意向。

第三,暗示教育。明示法是直接通过教育者有意识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而产生影响的方法,暗示法则是间接内隐地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产生影响的方法。中职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暗示法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受教育者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心理实际,让学生在校园中积极寻找“校园十大文明现象与十大不文明现象”,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这种方法要比说教效果好得多。

第四,劳动教育。很多中职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就业后承受不了企业的劳动强度而出现频繁跳槽,为了让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就必须把已被遗忘的或忽略的劳动教育纳入管理。比如通过每周的公益劳动,班级辛苦一周打扫校园和教学楼等,在劳动中树立中职生劳动光荣的职业道德理念。总之,在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过程中,采取多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并进行有效组合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把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渗透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总之,通过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学生的行为在改变,素质在提高,职业道德在养成。

参考文献:

[1]陈颖.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2]邓晓丹,孟桂云.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瓶颈与职业素质养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5):120-123.

道德行为教育范文2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131-01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初中生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苦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还得主要依靠学校的教师来完成。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对开展这一教育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为人师表,班主任要率先垂范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班主任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块打扫卫生;教育学生要相互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随手拾起地上的一个纸团、把讲桌上的粉笔盒摆好,以饱满的热情出现在学生面前等,从事班主任多年,我逐渐悟出教育迫切需要教师“蹲下身子”看待学生,教师不要“俯视”学生,要“平视”学生,要快速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二、贴近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1.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近三年来,为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着重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我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了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几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2.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诚者,物之始终。”《周易·乾》中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意为君子说话、立论诚实不欺,真诚无妄,才能建功立业。做事,首先是做人。诚信对人才成长、事业成功有很大作用,也是一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原则。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如果离开组织的培养支持及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法实现的。“人之所助者,信也。”一个人在群体交往中是否讲诚信,直接体现了他对群体、他人的基本态度。不讲诚信就是对群体、对他人不尊重,当然也就不可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帮助。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实现相互交流与理解,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依赖的良好关系,为个人的成长进步创造融洽、和谐的环境。

诚实守信、老实做人乃是成才之本。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面对自己,能自律自强,虚怀若谷;面对他人,能真诚相待,团结协作;面对事业,能勤奋拼搏,执着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事业有成。因此,诚实守信、加强品德修养是学生实现个人理想的关键一步。在教学和其它教育活动中,我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开展“诚实守信”教育,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创建文明诚信学校等活动,大力倡导推行诚信作业、诚信考试,坚决杜绝学生考试作弊,替代作业等不良现象。

3.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初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将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都不同,所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

4.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学生的心态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第一,社会上及校园里各种不正之风、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对他们的直接侵蚀,道德滑坡,个人主义思想膨账;第二,近年来一些学生在自我价值的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拜金主义较为严重;第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不少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他们看法偏激,对前途忧心忡忡;第四,教育和管理的软弱无力,法治在某些层面的缺位,有的学生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既要肯定中学生思想主流健康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矛盾的一面。因此,必须要把握青少年心理特征,有针对性抓好法制教育。教育青少年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做起,从爱祖国、爱社会、爱集体、爱他人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做起,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教育学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逐步树立法治意识、法制观念,用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同时要充分发挥教育活动这个载体的作用,采取各种形式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受到启迪,使学生在接触社会中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用社会公德、法律意识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是合法的,怎样做是不合法的,体现中学生的良好风范。这样就可以把违法犯罪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教师任重而道远。

三、要有实施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具体办法

作为班主任,要有对本班级学生实施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具体办法。主要工作有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①按学校要求上墙。②印发给学生,逐条讲解。③利用网络,捕捉信息,扩大学生视野。④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讲座;二是开展“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活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①成立《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编辑部,对好人好事,不良习惯公布于众。②组织学生社会调查,积极拓展教育渠道。通过以上这些工作,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道德行为教育范文3

关键词:教学管理;思想道德

一、教学管理和思想道德行为的内涵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管理人员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遵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等的全面管理。教学管理一般划分为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其任务包括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运转;建立和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明确职责范围,发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作用;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管理;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学工作改革;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强检查指导,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方向性的特点。

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能集中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例如,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勤俭节约等行为都能很好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状态。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应符合社会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能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如热爱祖国、吃苦耐劳、维护完整等,而且又能与时俱进代表着时代精神,如锐意进取、奉献大众、实是求是、科学发展等。当下思想道德行为的最大实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思想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思想道德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对于当地大学生来说。

1.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虽然学生在中学期间曾受过思想道德行为教育,但因各种原因未能进行深度教育,只是泛泛而谈。对于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大多是从很高的层面说教,使学生感觉到空泛。在大学生群体中研究思想道德行为,是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具体实践出发,用现实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作为高素质人才,必须使自身的思想道德行为被社会认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引导教育的认识要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即从教师课程灌输的被动教育转变到认识自身可持续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层面上来。

2.约束大学生行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因各种原因受到不同的诱惑,如考试成绩与奖学金的关系、学历学位与英语四六级的关系、学科竞赛与毕业的关系等。正是因为存在各种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利益,部分学生因此出现违法违纪行为。通过思想道德行为引导教育,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对自身道德行为的再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从荣辱观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约束大学生的不道德行为。

3.提高大学生精神层次。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一般经过行为顺从、认同和内化的过程。顺从阶段思想波动较大,行为的表达主要来源于外力,为能达到教育目标而改变自己思想态度和表面行为。当原来因外力而执行的行为带来良好的外界认同时,学生自身思想上就会认同,最后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在这过程中,大学生不断自我完善,高尚的人格得到了塑造,精神境界明显提升,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信念会更加坚定。

二、教学管理与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关系

高校中教学管理与思想道德行为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管理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经过大学的学习能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专业人才。思想道德行为也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1.教学管理为思想道德行为的引导提供载体。由于教学管理的特点、教学管理与思想道德行为引导的内在联系以及思想道德行为教育的发展,决定了教学管理是思想道德行为引导的重要载体。

首先,教学管理活动的“无处不在”为思想道德行为教育提供了外在条件下的载体。教学管理普遍存在于大学生活动的各个领域,上课、实践、学科竞赛、实习、实验、就业等。学生每天的活动都与教学管理密切相关。思想道德行为教育在大学生中体现出广泛性的特点,其对象包含了高校中的所有大学生,因此与之相对应的载体在高校中必须也要有广泛性,这样才有利于思想道德行为引导的广泛传播。由此可知,教学管理具备思想道德行为引导载体要求,其广泛性为思想道德行为引导作为其载体提供条件。

其次,学校教学管理“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为思想道德行为引导将其作为载体提供内在根据。教学管理的教育本质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主体是在校学生。对培养对象进行思想道德行为引导,培养其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坚持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规范,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道德行为引导的主体也是广大在校学生,在这一关键点上,教学管理与思想道德行为的引导对象有着高度契合,其“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是其成为思想道德行为引导载体的内在依据。

2.教学管理扩充思想道德行为引导内涵。教学管理通过制度规范各个教学环节。教学管理制度中相当一部分是为规范学生在校的各种行为和激励其积极进取而制定的,如“大学生考试管理办法”“大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奖学金奖励办法”等;另一部分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师树立良好教风的目的是使教师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做到正确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如“导师制”“教师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教师教学管理办法”等。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将各种教学管理文件汇集成册,如《大学生手册》《实践实验工作手册》等。手册的作用是方便学生了解在校期间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如考试不能作弊、贫困认定诚信、学术研究不造假等。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让大学生在遵守公民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同时也遵守各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3.教学管理促使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运用教学管理手段有利于这一目的的达到。教学管理客观上有养成习惯的外在教育功能,通过规章制度约束、规范和协调学生各种行为,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管理相结合,强化了教学管理的教育功能。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将制度、纪律的外在要求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生的行为就会与制度要求相符合。通过教学管理进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即将思想道德行为教育寓于严格的教学管理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4.教学管理提高思想道德行为教育效果。教学管理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由学习而引起各种思想认识问题最多,且比较复杂,而这部分问题首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得到反映。例如,学习适应问题、专业学习问题、考研留学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资格证书考试问题、毕业证和学位证获得问题等。

教学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各种学生思想上的认识问题,能从实际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解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且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顺利开展教学管理提供思想基础。若等问题扎堆出现时才发现,就有可能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降低了教育的效果。

教学管理作为思想道德行为教育的载体,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更为细致的思想道德行为教育,提高教育效果。例如,教学管理在要求大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辅之以爱学校、爱班级和尊师重道的教育,就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把要履行的各种规范以及观念内化,使广大学生从“要我做”升华到“我要做”。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课题组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道德行为教育范文4

一、上下齐心努力,争创“人人做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只有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对策,工作才会有效。为此,我校强调要以教师的师德风范,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根据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一定方向的引导,使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学校领导经常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各种各样的渠道、多种方式组织教职工学习,加强师德修养,强化教师的榜样作用。全校教职工以端庄的仪表,勤奋开拓的精神,谦和礼让的态度,为学生做出了高尚道德行为的示范。

二、高目标、低起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我校的德育除通过德育课、职业道德课教学和各门课程渗透外,还特别强调日常深入细致的行为规范教育。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所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是作好基础道德教育的最好切入点。所以每年从新生一入学,我们就坚持天天抓、时时抓、反复抓,一天一通报,一周一反馈,一月一考核,一学期一评比的做法,从小事做起,逐一达标。比如,本学期早晨入学我们抓了四件事:进门和老师问好;校卡和校徽的佩带;仪表仪容;迟到。校园内我们抓了环境卫生;文明休息;课堂纪律;早操的进退场等方面。这些虽然都是一些所谓的小事,但我们深知对于德育工作,做与不做不一样;力度大与力度小不一样;认真不认真不一样。

教育的针对性,不仅要求我们从本校学生的整体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的规范和思路,而且还要求我们在注意针对性的同时,注重教育内容的层次性。针对我校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情况,我校采取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不同的行为规范的训练目标。

我们不仅在行为规范的要求上要有层次,在教育的内容上也要有层次,比如一年级我们着重作业、上课、待人接物等养成教育环节的强化;二年级则注重于技能操作、就业指导、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的强化。

三、加强管理,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学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内容涉及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全员参与,展示全程管理。因此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

第一:建立“分级管理、层层把关”责任制,以此加快学生由“他律”到“自律”转化的进程。

(1)政教处重点负责对全体学生面上的养成教育与训练、评比与检查、对特殊学生进行正面疏导,综合治理。

(2)各年级组针对本年级学生实际,着重进行“养成良好习惯”的培养,逐步拉平班级之间的差距。

(3)各班对照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树立良好班风,并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要求每位学生对自己的任何一个行为均要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二:立体值勤,全方位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动态。

(1)设立学生文明服务值勤岗,发挥其示范、管理、监督、执法四大功能作用。

(2)组织团委、学生会干部进行行为规范检查,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

(3)学校领导班子、科任教师组成值勤队伍,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围。

第三:开展各项评比,将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1)分四大块,即班级管理、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规范、奖惩情况对班级工作进行全面量化考核。

(2)开展纪律、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

(3)建立校文明班、市区先进班集体的评比制度。

四、突出职教特点,加强劳动观念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在职校中,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方法的多元化又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为了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促进他们良好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正确人生观的确立。

学校成立了一支勤工俭学队伍。同时也帮助了这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减轻了家庭负担。这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决不仅仅是让学生干了点活,更重要的也许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

道德行为教育范文5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会计教育;行为导向教学法

一、引言

行为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以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内核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使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以突出学生为主,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的特点受到教育界的推崇。主要包括:媒体使用技术、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二、中职院校会计教育引进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模拟公司的新型课堂

通过研究证明:我们的学习途径一般有视觉、听觉以及听和视和自己的一些实践动手等,这些的学习影响分别为:视觉30%、听觉20%、听和视50%,自己实践动手则占了90%。由此可见,只有通过“手脑并用”的实践,才可获得更好的效果。F.C.巴特勒在《教与学的过程―一个统一的相互作用的模型》曾对学习效果或学习效率进行研究,研究证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境、动机、组织、应用、评价、重复、综合等因素。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就是人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直接的角色扮演和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将抽象间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我们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建立一个模拟公司内部运作的新型课堂。情境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设置情境,把学生带入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目标。情景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的任务项目设置不同的情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工作各个职位的不同工作要求,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的联系。角色扮演法是在课堂教学中让中职学生扮演企业会计角色,把经济实务设计成一个个实际的企业经营决策的问题,请各位“会计”来思考、分析、决策。强调课堂中没有“学生”,只有为企业谋最大利益的能干“会计”,这样可引导学生进入经济实务角色,领悟会计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新奇感,又可改变许多中职学生把学习当做任务的劣习。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到其它角色的心理状态,这对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无疑是一种全方位锻炼。

新型课堂把教室和实训室结合在一起,前面一部分和普通教室一样,有讲台、黑板、课桌;而教室的后一部分则是模拟企业内部财务部的构建,岗位的设置包括有会计,审计,出纳,以及税务方面等会计职业岗位,同时也有相应的会计凭证,这些凭证可以是模拟企业自行编制的凭证,也可以是直接借用企业的原始凭证。同时也包括各类票据、印章。这样的设计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可以直接来到“公司”中,直接进行操作,这种直接的操作可以让同学们更易接受。比如就填制票据的注意事项,教师可以直接操作一次,或者是直接由学生填写一次,再根据学生所填写的票据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最终突出要点和注意事项,通过这种及时直接的教学,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票据填写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可以将全班同学分组,让各小组的学生分别担任会计,审计,出纳等进行职业岗位模拟练习,并且定期实行岗位的轮换,以企业的真实情况为背景,以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通过从建账到日常会计核算、期末会计事项处理。再到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全过程的模拟操作,不仅使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能够亲身体验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等个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关系,这样可以补充学习理论教学上没有讲到的实践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分析实践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种新型的课堂,营造了与实际会计工作相仿的实训环境,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通过对全班进行分组完成任务,利用了学生的比较和集体荣誉感的心理,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机学习内在动机,包括爱好、志趣、好奇、求知欲等;学习的利益动机,又称功利动机或物质动机,包括前途、奖酬、发展条件等;同时,由于是团队完成任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表达自身观点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培养学习型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到企业实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检验教学安排得当与否的一个标准。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及时地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也可以暴露教学的不足。学校可以就会计这一职位联系当地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室,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学校和企业可以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针对企业实际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同时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真真正正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账簿,凭证。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从原材料到产成品这一过程中,会计核算的问题,如果仅凭课本的文字表述,学生很难形成一个具体的印象,掌握相关的核算流程。如果学生有机会到企业的生产车间参观,那就可以很自然的答出包括原材料的入库登记,出库核算,产品直接成本的登记,制造费用等间接成本的摊销,月末在产品和产成品相关成本的分摊等这些会计核算流程,这样的做法事半功倍,学生理解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实操技巧。到企业实习让学生接触到会计最实际的做法和业务最贴近生活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实操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基础会计》这一课程中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魅力,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通过多媒体的展示,项目任务的布置,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听课时趴在桌子上睡觉的少了,上课走神说话的少了,相反,记笔记的多了,踊跃提问的多了,积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多了。二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由于在参与的过程中需要亲自动手,动脑,有时需要讨论,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以前仅凭听讲而学不会的东西。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同学会帮助他(她)搞清不明白的东西。学生作业的质量比以前提高很多,在单元小测中大部分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了。通过这样的课程,同学们之间相互了解多了,沟通也多了,学生之间不再像以前那么生疏,班风和学风也变好了,其他各方面也有了比较显著的改变,变得积极和上进了,在学校的综合考核中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通过这样的课堂实践,我们看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优势,同时也看到了现在中职院校在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这样才可以让行为导向教学法这一新型教学法更好地服务于中职会计教育中。

参考文献:

[1]吴迅.关于高职会计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的思考[J].资治文摘,2009(04):157-161.

道德行为教育范文6

【关键词】行为引导型 自主 参与 开放 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49-02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界于20世纪70年代为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所开发出的一种行为引导教学方法。其总体思路是:在职业院校创造开放的、一体化的学习环境,按照职业生涯所需要的思维和行业要求组织教学,学生根据总体教学目标独立地进行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与中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咨询者。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自己的特点:

重自主: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一互动的核心所在,在以往的教学中,人们过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课堂更多地成为了教师展现个人知识和风采的舞台,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能动作用,老师台上讲,学生座下听,学生实际参与很少,充分阅读的时间、质疑的时间、表达的时间都被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剥夺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研的兴趣与热情。因此,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充足的参与机会与参与行为,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独立思考、感知、理解、提高,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多种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给学生做指导、提看法。简而言之,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使教师由传统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者、监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而且是共同的学习者。

重过程:行为引导型教学法需要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即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每一个问题在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很自然地就会和已学过的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所以学生参与过程的本身也就是独立思考、感知、理解、提高的过程。学生是积极参与还是消极接受或回避,不仅影响学习的效能,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发展。语文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短时间内可能感受不到学习的效果,看不到学习带来的显著变化,但学生提问、表达、交流、倾听、操作本身,也就是所追求的结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具体知识和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比如说,通过课前自学,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通过查找资料、课外观察、实验、阅读和利用现代化手段收集信息等等,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重开放: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一改以往教师绝对占据讲台的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黑板擦、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的授课方式,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开放态势。通过采用形式上较为直观的现代化的展示技术,如多媒体、投影仪、黑板、卡片等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活动,激发其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其观察、想象、思维等综合能力。通过小组活动、野外实习、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让知识生活化、实际化,使其产生对学习的需要,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学习,没有开放的学习是僵化保守的学习。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要求教育者面向社会,不囿于一方讲台,一本教科书。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内容、教学目标亦是开放的,它鼓励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个体的不同,必将激发、点燃众多创新的火花。

重问题:不管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展开的。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的目的是为了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把学生带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索性的思维活动。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般来讲,老师结合背景让同学们理解“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同学们作更加深入的探究,答案可能会是五花八门的。但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答案,更在于质疑本身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学生为了寻找答案,需要去查阅很多资料。所以,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扩大知识视野,获取、掌握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