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

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范文1

    【中文关键词】    舞蹈美学.  舞蹈创作.  舞蹈作品.  新时期.  舞蹈生态学.  社会文化环境。.   

    【英文关键词】    Aesthetic  of  dance.  dance  composition.  dance  works.  the  new  period.  c

    horeoecology.  so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硕士论文,备索!] 

    1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舞蹈与社会生活

    2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                 

    3    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研究   

    4    新时期舞蹈审美创造刍议   

    5    浅析高等美术教育观念改变的必要性   

    6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7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育理论研究与模式构建 

    8    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师素质培养   

    9    潜意识与现代美术教育    西北师范大学       

    10    儿童电视美术片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1    写实与现实   

    12    理想与现实:基础美术教育的知识观及课程组织   

    13    不同文化境遇下的审美取向             

    14    液化报告(第一稿)   

    15    幼儿美术创作发展评价研究               

    16    从美术与诗歌潮流的对比中谈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介入性

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范文2

社会经济活动孕育了会计文化。宏观角度上观察,会计文化受到地区文化、科技水平、法律环境的影响。微观角度上观察,影响要素多是企业组织文化和行业性质。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外部因素都会影响到实践主体的意识和思想,并逐步影响实践主体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从而表现出独特的会计文化。会计文化的外部环境若良好,其孕育出的会计文化必然也会优秀、先进。

2会计文化环境中各要素影响会计文化的程度分析

会计文化环境中的各种要素都会对会计文化有所影响,只是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除此之外,环境要素的不同特征和状况也会形成不一样的会计文化。

2.1政治法律环境国家的政体、国体、经济政策,都会对会计文化有所影响。货币、财政、汇率、税收等经济法规,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会计文化,把会计文化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在政治法律环境中,会计为谁服务是主要的问题。世界各国政体、国体不同,其会计服务立法的倾斜重点也不同。利益取向大致有5种类型,即国家计划利益、债权人利益、企业利益、投资者利益、税收利益。根据利益取向程度,会计立法也由此变成了5种。侧重于国家计划利益,会计立法的内容趋向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调整会计关系会先参照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应国家需要制定会计报表。前苏联曾实施过该会计立法。此立法倾向能够在会计制度上体现出来,并引导会计人员形成计划价值观念和实践行为。此会计文化具有极强的倾向性和鲜明性;侧重于债权人利益,会计立法更多的内容是保护债权人,债券持有者决定会计关系的调整,制定会计报表遵循“真实公正”的原则。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文化;侧重于企业利益,会计立法保护企业的利益,企业决定会计关系的调整。制定会计报表遵循“充分稳健”的原则。德国文化便是如此;侧重投资者利益,会计立法保护出资者利益,出资者和股东决定会计关系的调整,制定会计报表讲究“公认”原则;侧重于税收利益,会计立法保护政府税收,政府根据税收情况调整会计关系,制定会计报表讲究“纳税需要”。法国文化具有代表性。

2.2经济环境

每一个经济时期,都会孕育不同的会计文化,各具特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经济活动深度、范围不断扩大。会计领域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扩展。会计文化、精神信念、价值理念不断演化,会计工作人员有了更严格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表现出开放、自信、进取的精神形象。一个时代下,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每一个地区表现出不一样的经济活跃程度。会计文化也因此各不相同。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交易方式和业务多种多样,经济组织形式也有很多,会计服务有着较大的需求量。会计工作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稳定,有着很高的社会责任。因此,会计人员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由此可形成正面、积极的会计文化。

2.3社会文化环境

会计文化隶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深受社会文化影响。通过对现有的会计关系和社会文化分析,会计惯例、实务、制度都和社会文化存在联系。我国社会文化环境有五大特点,即集体主义、规避风险、权距较大、阳刚性强、长期导向。其中,我国社会文化的核心便是集体主体。人们不能很好的规避风险,多呈现消极态度。而因为我国法制基础低,政府过多的干预,人们不愿意参与社会活动。社会振奋文化氛围高,奋斗报效情绪高涨。许多的社会文化都是传统美德。正是由于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从而形成了特色的会计文化。会计人员遵循政府制定的会计准则,在具体、细致的业务规定中,会计人员很少采取会计的职业判断和灵活性。在会计准则中,许多项目需进行认真的确认,有着较高的稳健性。披露会计信息时,多数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产生的风险感到不安,心理上较为抵触,没有较高的信息透明度。在目前的企业中,会计人员更愿意服从,服从单位领导和政府制定的准则。企业负责人领导着会计人员,属于从属性的关系。企业负责人拥有绝对的管理权和领导权。由于这种从属关系的干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深受影响,不知不觉的带上了从属性的影子。企业负责人给会计人员的压力,会使得会计人员做假账。同时,社会大环境中有着各类的不良文化。例如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会计人员立场不坚定,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若会计文化受到影响,会计人员触犯法律的行为也会出现。良好社会风气也会对会计文化造成影响。以政府制度、国民教育散发良好文化,会计人员会因此形成正面的会计精神和价值理念。会计人员文化道德程度高,也会营造出积极的会计文化。

2.4法治监督环境

法治监督环境会影响到会计诚信文化。会计工作的根本就是诚信。但由于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严重。会计造假对社会经济有所影响,阻碍了资源优化和资本市场发展。主要是因为违法成本低,法制环境不够。执法不严,淡薄了社会法制,诚信文化不能够取得发展。倘若违法成本高,独立、诚信的会计文化就会在严格法治监督的环境中显露出来。美国实施的萨班斯法案,便是对不良的会计文化实行很高处罚,以此期望企业构建有效良好的内控制度。完善监督和企业内控,是实现会计诚信的重要举动。

2.5企业文化环境

企业会计文化环境会受到地区、国家的会计文化影响。若从微观角度看,企业会计环境还会受到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企业高层人士若能理解好财务的地位,重视财务工作,那么便可以很好的发挥财务功能,提高财务的地位。财务人员会由此得到激励,工作能力也会有所增强。与之相反,财务职能就会被抑制,严重打压了会计文化。

2.6科技水平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此,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况。社会经济活动离不开会计工作。会计工作中使用的科技工具,会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心理状况产生影响。过去,会计工作用的是算盘,会计人员只在账房中走动。现如今,会计工具已经变成了ERP信息系统,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加,工作内容也更为繁重。不断拓展的工作范围,提升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也充实了其精神风貌和职业理想。所有的会计文化环境中,影响程度最大的自然是社会文化。法治监督环境影响的程度稍次,而经济环境和政治法律环境的影响比较缓慢、稳定。会计内部因素也会影响到会计文化。其中,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受教育程度都会对会计文化有所影响。偏向于会计人员方面,最主要的还是他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需恪守职业道德。只有先开始培养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逐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3会计文化反作用于会计文化环境

在某个国家、地区、组织中形成的会计文化,也会对其会计文化环境产生影响。良好诚信氛围中的会计文化,可以获得高品质和高水平的会计信息。社会诚信体系内,会计诚信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经济活动的核心部分。诚信性质的会计文化,有着榜样性的作用,保证诚信文化不断的形成,积极促进和推动经济活动。如果会计文化中没有诚信因素,便很难构建其诚信文化体系,会严重损害诚信体系。社会也会由此会形成不良风气。会计信息没有真实性、可靠性,不但会丧失其本来价值,还会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扰乱。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受到限制,社会经济也不能更好的发展。

4结束语

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环境因素;环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12-0104-036

一、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眼下是一个高科技竞争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人才的激烈竞争,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各行各业直接面对国际大市场,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一次较大范围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于1999年颁布实行,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陆续出版。人们期望大学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语法为纲”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交际法教学模式,英语课堂也应该更为“互动”。然而,实际中的大学英语课堂并没有发生较大的转变,学生们不能适应强调师生互动的交际教学法,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学习者、师生关系、学习动机等都会对课堂产生影响,然而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即学习环境,本文将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学习环境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英语是一门把语言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能力的课程,它潜意识地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结合在语言的整体行之上,它是一种特殊行为和能力的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愈加感到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交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教师、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但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 教师和学生就如何“教书”和如何“学习”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知识传授与学习,轻能力培养与训练,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精彩,学生充其量只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笔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形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其结果是教师愤然,学生茫然。

2 随着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能力也差。导致了学风方面的种种问题。

3 学习与运用脱节,导致了教学双方的消极互动,使学生经历了学习失败的消极体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难以获得满意成效。

4 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传统单一,抽象化,程式化,缺乏语言学习的氛围,激发不起语言学习的兴趣。

5 教学缺乏研究,“重教学,轻教研”的倾向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他们只注重埋头上课,不重视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总结和研究。上述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当前,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管理五个方面人手深化教学改革。

三、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环境观

社会建构主义是Marion William和iLobe L,Burden在分析和综合了人本主义、认知学说、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论(social interaclaon theory)之后提出来的语言教学过程的理论。他们认为,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有四个相互影响的因素: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这四个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反映自己教学理念的任务:学生选择相对于个体而言有意义的方式理解任务:任务则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连接界面(interface)。此外,学习发生的环境对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情感环境、物理环境、学校环境、乃至更大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可以看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四个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动态平衡,四个因素中间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因素,而打破整体的平衡。他们认为,语言学习所处的环境对个体的学习会产生深刻影响。学习环境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首先是微观课堂物质环境以及课堂人际关系:其次是国家的教育体制及其教育方针;最后是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本文将分别探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体制这两个较高层面的环境因素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四、社会文化环境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任何学习都发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Oxford和An-derson在1995年指出,“学习活动和文化影响同所学的内容密不可分,而学习风格同文化价值观和文化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William和Burden指出,“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偏好与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如能考虑到这一点将会有效地促进学习”。Cook也注意到了文化与课堂的关系,她提出,“就社会而言,学生和教师对课堂的期望取决于他们的文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因文化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社会的特点和适应社会的需要。 李敏在2005年以一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为基础,从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对外语课堂教学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她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第一,较大的权力距离(Large Power Distance)。中国文化中,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父母的角色,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是知识的化身,也是权力的化身。教师具有鲜明的榜样和权威形象,课堂内的等级观念很深,在课堂上,学生习惯于安安静静地聆听,接受教师所传输的知识,并且深信不疑。第二,群体化倾向(Collectivism)。中国属于“集体意识”较高、“自我意识”较低的文化群落,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群体概念和归属意识较为强烈,在课堂上则表现为不愿意“拋头露面”,而更愿意以隐蔽方式回答问题。第三,较强的不确定性回避倾向(Strong Uncertainty Avoidance)。中国文化强调不确定性因素回避,不鼓励冒险或偏离常规。在课堂上。学生喜 欢有组织、有准备的学习,希望问题都有正确的答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注重对词汇、语法等的准确解释,在他们看来,只有掌握词汇、语法等系统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外语。所有的这些社会文化因素,无疑都会影响中国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以及英语课堂教学。

五、教育体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环境观,国家的教育体制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影响。很显然,各国之间的教育体制及其目标与方针各具特点,而处于不同的教育体制之下的学习者的学习及课堂环境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考试一直是教和学的核心。尽管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开始注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也开始尝试一些诸如交际法、视听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进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言产出技能的实践: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项目也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主观题的类型和比例,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英语口试。但从整体上看,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这种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迫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上,使他们“处于一种浅表式的学习方法”。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学习者不会被动地接受传授给他们的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各自学习和吸收那些他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中国的语言学习者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出的诸如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注重细节的学习方式、习惯于正规的课堂等特点都与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六、结语

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管理会计文化环境约束影响对策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进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实务的应用上,还不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没有与我国的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适应我国文化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我国管理会计运作的文化环境对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应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市场条件下,在国有企业框架内所要求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但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实现高效率的上下联动,分层把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企业文化,而当前多数企业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视听说教学;网络选课;生态化环境配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3―0091―04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自主学习的介入,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生态平衡,使物理环境、认知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失衡,认知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以生态语言学及其教育教学观为指导,试图通过选课软件配置生态化视听说教学环境,并结合本校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改实践,分析了视听说教学环境配置平衡状况。

一 生态语言学、生态化英语视听说教学环境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破坏,人类中心主义受到了Goatly等[1]语言哲学家的批判,他们强调过程第一性和“生态平衡”,出现了“生态学”。“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衍生出 “生态语言学”。Fill[2]认为语言、语言使用者以及与之相互依存和作用的环境构成了语言的生态系统。语言、文化多样性与主体多样性也受到了洪堡特、萨皮尔、韩礼德等[3]语言学家的重视。韩礼德从系统的顺序类型概念分析了与语言相关物理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系统和符号系统,构成了语言的物质、认知和社会文化环境。

生态化外语教学观从微观上考察外语教学环境,即把语言使用和外语教学置于一个统一的、能动的、可变的的体系中,师生在这些关系之间有意识的互动中进行教学活动。[4]而生态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就是在完成视听说教学的同时,使师生认知主体、环境和社会语言文化取得和谐发展,构建相互联系、动态平衡的环境系统。

教学环境分为课外环境和课内环境。Stern[5]提出了影响课外环境的六个因素,其中包括语言学的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经济因素;课内环境包括物理因素(时空分布)。另外认知因素和元认知因素是影响知识结构和教学过程的重要方面(如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评价)。

二 选课软件对生态化视听说教学环境的配置

生态化视听说教学关注教学主体、环境的多样性、交互性以及动态平衡性。师生生理变化和文化背景差异需要多样化的物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计划、教学风格、课堂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等个性化要求需要生态化认知环境;教学通过认知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活动实现(师生、生生课堂活动)。为此,以生态语言学及其教学观为指导,依托清华大学《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我们自主设计了选课系统,把网络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对接,形成系统化的物理环境、认知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图1)。通过“消息通讯、课程管理”功能连接网络视听自主学习和课堂口语教学物理环境;借助网络自主学习、课堂口语教学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课程管理、用户管理、统计汇总”实现多元平衡的认知环境;通过“系统相关”功能实现整体系统平衡。

1 物理环境配置

包括不同时空的课堂环境、网络虚拟环境。“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要求课堂时空环境适合教育生态主体的耐受度,为此,听力训练可以在200-300人的自主学习中心集中学习,而口语教学以小班为主,班级选课人数上限设为32人(为读写译班级一半),时间上可自主选择。

2 认知环境配置

知识的获取需要借助一定的认知方式进行,在平衡的认知环境中发生信息交换。选课软件可配置生态化认知群体、认知计划、认知内容、认知方式、认知过程、认知评价体系,实现知识的学习。

通过网络平台测试定级,选课软件可以配置快、慢和一般进度的教学班级和教学计划,配置不同的认知群体和认知计划,形成差异,诱发竞争,建构了个性化、动态的学习通道,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原来低起点的同学经过努力,可以跳到较高级别的群体学习。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学生分级和耐力差异,在选课系统上强度不同(2节课或1节课一次),密度不同(每周上或隔周上)的面授课供学生选择,只要完成固定的学时即可。学生按选好的课程列表(课程号、上课形式、年级、等级、单元、教师、地点、时间)上课(图1),做到自主计划。

认知内容上,通过网络平台配置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材料、课堂面授内容。师生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生产者,除了网络课程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外,师生的教案、课件, 学生作品、作业,发现的学习资源都可以上传到学习平台。如电子词典、普特英语(省略)、普特英语听力论坛(forum.省略)。学生在教室用手机上网可以查询词汇或资料。

教师根据教学风格施教,学生根据认知风格选择适合自身的老师,如分析型学习者喜爱支架式教学范式,中间型学习者喜爱抛锚式教学, 整体型学习者喜爱随机进入式教学。

在教学环节组织和认知过程中,体现教学主体和环境交互的层次性、立体化和序列性,遵循从单一到复杂、输入到输出的语言习得过程。形成从学生与网络交互、学生与文本交互,到生生交互、师生交互,从个体之间的交互到个体与群体交互的绿色生态过程,完成课前、课堂与课后,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教学过程。为此,学生在进入课堂前,首先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完成课前视听力任务和简单的语音、跟读学习,然后才能通过软件“课程管理”选课参加课堂面授。课堂教学通过口语形式完成输出。在内容处理上,教师注意对难点、重点处理,教材的拓展,并布置课后“难题探究”。

为了达到平衡全面的教学目标,避免重知识轻情感发展缺陷,相应的认知评价体系也应呈现多元化、生态化。过程哲学注重过程性评估,学生平时的单元作业和课堂表现通过软件“统计汇总”记录在案,评语库管理是菜单式成绩和格式化评语,每个学生或班级的成绩可以通过统计汇总进行成绩统计。过程性评价包括网络成绩、课堂表现;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的听力和口语考试,四项成绩各占25%。课堂表现评价除了老师主导外,尊重学生和小组的自我评价、互评。

3 社会文化环境配置

社会环境由师师、师生、生生群体构成,通过网络消息沟通和课堂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群体,形成教学主体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

语言文化环境也呈现多元化,不仅教地道口语,也要让中国英语甚至汉语及其文化并存,借助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如“美丽中国”资源)。用多样化文化培养多样化思维方式和个性化学习。

三 生态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环境调查

为了调查总体和具体生态环境配置情况,对我校08级2751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为期二年的视听说教学实践,时间为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网络视听说自主学习使用清华大学《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教学辅助平台,课堂面授使用对应的教材(1-4册),通过自主开发的“动态选课”软件,整合视听自主学习和课堂口语教学环境。对教学环境,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参照《大学英语课堂环境评估量表》[6],内容覆盖了总体环境设置、物理环境、认知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几方面的平衡程度。采用分层抽样法,对13个学院分别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09份,各学院的比例在10%左右,其中男生154人(73.7%),女生55人(26.3%),视听说2级学生为50人(23.9%),1级为159人(76.1%)。问卷记分采用莱科特五级记分制(Likert-scale)。答案ABCDE从低到高分别赋值1,2,3,2,5分,由低到高分别表示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平衡明显变差、有所变差、不变、有所改善和明显改善。通过SPSS13.0描述性统计,计算各题项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各量值的百分比。

调查结果发现总体生态环境平衡值达3.49,有85 %同学认同选课的环境配置(表1):

1 物理环境平衡情况

物理环境的平衡值达3.65,访谈中,其中85.84%的同学认为宽松的选课和多样化的网络、课堂环境使他们感到更舒适、更安全、更具个性化。通过选课,30.6%的同学认为可以选到合适的上课时间,原因是学院经常会有各种文体活动、学术讲座、选修课、考试,有时难以应付,而通过选课,可以全面合理安排时间。学生可以根据生理特点、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上课时间、上课密度和强度。选课出现的一个现象是,选周一(1,2节) 上课的学生不足,原因是周末休息后形成的星期一效应使然。到了周五,选课的人数也减少,可能是周末效应的作用,为此,我们加大其它时段教学密度。

2 认知环境平衡情况

表2显示,认知环境平衡情况良好(3.72),在认知计划方面,82.6%的同学认为通过选课形式,做到了师生之间共同协商教学计划。39.2%的学生选择了每周上两节面授的快进度教学,12.2%同学选择了每周上一节(隔周上)的低密度慢进度教学,15%的学生选择了每次上两节课的高强度低密度教学(隔周上的一般进度),23%的学生选择每周上一节(一般进度)的低强度一般密度教学。但协商程度还有待于增强(3.01)。选择了每次一节课堂口语教学的同学觉得有紧迫感强,上课节奏快,迫使他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否则就没有机会开口,下课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有成就感。而每次上两节课的同学,觉得比较从容,机会较多,表现充分。在认知内容处理方面,55%的同学认为面对海量的网络资源,自我筛选学习材料或素材的能力得到提高。认知风格方面,32.1%的同学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教师,使得教法与学法对接。而出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考虑的学生只占到3.35%和8.61%,原因是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教师任处于主导地位,教法的选择也凭教师的经验而定,学生几乎没有发言权。

在教学环节衔接和认知过程方面,课前、课堂与课后,课内与课外结合较好(表3)。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选课教学,53.1%的同学认为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提高,29.7%的同学认为上课前及时预习、下课后及时复习,学习习惯有待于提高。

原因是课程较多,为了有效利用网络,一次上网自主学习好几个单元,自主学习内容比课堂面授超前,有的同学超前较多。课外作业方面,21.1%同学能按时完成,特别是完成“难度探究”作业的习惯有所改善。但通过外教口语、英语沙龙、演讲比赛、外语电台、英语文化节等课外活动的同学较少,23%同学仍然通过练习增强运用。

生态化认知评价要遵循人本主义学习观,只有在生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利于认知的发展和知识的学习。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认知的发展,情感包括学习动机、焦虑、性格、自尊(自我意识、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自信等。生态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要终结性评价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情感的改善,作为过程性评价,反映教学目标与全人发展的平衡。

生态化认知评价方面,显示较高的平均值(3.72)。其中69.3%的同学认为网络自主学习和选课面授可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原因是网络学习和交流,可以做到自我纠错和自我完善,在自我发展中提高学习成绩,避免挫折感。76.1%的同学认为网络记录能控制学习过程,做到自我评价,增强了自我意识。学生的成绩和评价以积极鼓励为主,因而75.6%同学认为有能力完成学习,因此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动机方面,反映了文化环境对学习主体的影响力,67%同学的反映英语学习既是为了工作需要,同时可以通过看英语电影和文体节目了解英语文化。在归因方面,72.6%同学认为学习成败在于主观努力,19.1%同学依赖于网路,说明应加大网络学习的力度。同时,网络学习淡化了“人类中心观念”,师生之间都看不见,交流过程成为关注重点,避免了课堂中回答不出问题时的尴尬,降低了焦虑。但在激励手段方面,只有31.1%同学通过自我激励方式促进学习,需要软件加以驱动。

3 社会文化环境平衡情况

不同文化形成独特语言,通过媒体传播;另一方面,语言也通过情感、态度和观念实现人际互动,影响文化。通过视听说选课教学,在社会关系和语言文化方面,师生关系、协作学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均值较高(表5)。通过选课,重构了师生间的权势、地位关系。57.2%的同学认为师生之间是探索者和指导者关系,17.7%认为是合作者,重新解释了“师道尊严”观念。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面授创设了较真实的情景,10%的同学认为通过讨论(包括网络讨论)、角色扮演、课堂展示等活动,在训练听说能力同时,建立了良好的师生、生生、主体与媒体关系。当学习遇到困难时,29.7%同学会求助他人帮助(如通过网络平台),或帮助他人,进行协作学习,有16.7%同学通过网络查询解决(或BBS讨论解决),10.5%的同学问老师,21.1%的问同学。

课堂面授时,83.7%同学思考后能参与讨论,75%同学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提高了交际能力,但交际能力均值只有2.41。访谈表明,学生在自我表现方面比较积极,而在倾听和吸收他人发言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陷入漫谈,不利于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为此,教师采取了传话、重复他人意见、辩论等形式控制学生注意力,以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

由于对课堂语言多样性的包容,当遇到表达困难时,允许学生使用中式英语、汉语交际,甚至是体势语言。通过视听说教学,达到了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而语言的多样性,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结果是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口语互动,而非总是几个老面孔出现。

四 结束语

视听说教学具有灵活性特点,网络选课为生态化教学环境配置提供了可能性,这样,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提高了听说能力。另一方面,个性的发展和选课的自由度也须分别对待。对于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增加学习环境自由度,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加大限制或者干脆固定班级,对于中间水平的学生开始的选课限制度要大,随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渐放宽环境。通过分类指导,才能真正做到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22-25.

[2] 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110-115.

[3] 王晋军.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域[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1): 53-57.

[4] 尹根德.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高校英美文学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0,(3):101-105.

[5] 夏楠.英语教学中的环境因素及我国英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 2009,(6):138-139.

[6] 孙云梅.大学综合英语课堂环境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6):438-444.

A Study on the Allocation of 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udio-visual and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ZHANG Li-xin1SU Hong-ying2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 210016,China;2.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16,China)

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幼儿期 亲子关系 文化分层结构说

学龄前教育在当今中国的教育领域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亲子早教机构众多,亲子教育成为家庭中的重要事务。通过与早教机构中的教师进行沟通可知,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存在家长给幼儿施加过重压力,家长对幼儿主要运用训诫式教育方法,家长陪伴幼儿的时间较少等问题。幼儿存在生活上完全依赖家长,模仿父母行为等现象,家庭的交流模式和生活方式影响幼儿的认知。影响着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导致亲子关幼儿期系紧张。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幼儿期

幼儿期主要是指在我国教育中的学前阶段,将年龄定义为3-6周岁之间,属于学前阶段的后期。

(二)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主要是指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需要将血缘作为关系判定的基础,以教育、抚养和赡养为内容,促进了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的统一。

(三)文化分层结构

文化分层结构主要包括中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三种。在这三层结构的基础上,巴登尼玛教授对文化分层结构说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增加了文化制度层,文化制度层又衍生出价值层、行为层和信仰层,其形成和发展既受制于文化的内部层次结构,也制约、维护和平衡着另三个层次的文化现象的正常运行。各层之间既相互影响又密切联系。

二、亲子关系的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选择

本次研究中的样本选择限定条件为:幼儿的年龄需要控制在3-6岁,父母为能够掌握教育权和抚养权的正常小家庭。本文主要是对三家幼儿园的亲子关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样本对象的选择坚持可行性和适宜性原则。

(二) {查结果统计

主要是对3家幼儿园中的10组家庭亲子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信息,调研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表1进行分析,本次调查的幼儿男孩和女孩数量共占一半,各有5名,幼儿的年龄集中在3-6岁之间。从幼儿父母的总体学历上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最多,其次为中学,最后为专科。家长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企事业职员。本次调查除了以上问题之外,还与幼儿的家长进行面对面交谈的形式,更加明确了家庭关系的真实情况。

通过面对面交谈进行分析可知,家长与幼儿的行为层主要表现为游戏、聊天、外出旅游和亲子阅读等,家长将其作为与幼儿互动的主要方式。价值层主要表现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尊重和平等对待幼儿等。制度层主要表现为要求幼儿尊重长辈、听取大人意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讲卫生懂礼貌、独立解决问题等。信仰层主要表现为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追求太多成功或体验、追求多样性的生活体验、享受生活的美好、追求自己与家人的共同幸福等。

三、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建议

(一)更新家庭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家庭的价值层观念和文化信仰,我国的亲子关系长期受“天父地母”和“男外女内”观念影响较大,虽然该种观念能够保证家庭物质收入的稳定和家庭内部秩序的有效维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开始与男性一起承担家庭和社会事务,促使男性开始回归家庭,开始与女性一起承担家庭中的事务,亲子关系的建立成为维护家庭和谐稳定的保证。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需要更新家庭观念。首先,教育专业人员需要带动社会舆论,强调其在亲子教育和亲子互动中的重要性,宣传全新的家庭观念,充分利用媒体在信息时代的作用,引导社会舆论发展、更新社会观念。其次,幼儿园需要肩负起责任,在幼儿园内部举办专家座谈和亲子游园活动,充分发挥亲子关系的作用,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

(二)提高家长素质,构建和谐的家庭文化环境

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家庭的观念和亲子的教育意识。调查分析显示,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父母,在亲子关系的认识上要比学历低的父母更加开明和科学。由此可见家长掌握大量的专业养育知识,对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性。首先,要求家长要正确认识亲子关系,明确亲子关系的特征和含义,在亲子关系建立过程中,父母中的一方不能“教而不养”或“养而不教”,需要对亲子关系有了完整的认识后,才会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次,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要求父母要接受全新的教育邻面,筛选出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正确理解亲子关系,对亲子关系进行正确评价。要求需要不断的调整教养方法和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四、结语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的形式,对我国幼儿亲子关系的文化分层结构学说进行分析,将文化分层结构学说作为主要理论研究工具,对亲子关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家庭会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分层结构学说,与家庭的观念和家长素质有直接关系。要想构建良好的幼儿期亲子关系,需要更新家庭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提高家长素质,构建和谐的家庭文化环境,促进家庭中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琳,李龙凤等.ODD儿童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03).

[2]宗金莎,李雪平.亲子关系对3-7岁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