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审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审计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范文1

《萨班斯法案》的出台,让内部审计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内部审计大幅增加了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费用,而且其与则一务报表审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将目光投向整合审计,即将则一务报表审计与内部审计整合实施。对于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是单独审计还是整合实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看法基本一致地倾向整合。其基本理由大致从审计成本出发,将两者的相同流程和程序整合。本文认为这种形式上的整合如无源之水,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因此,揭示整合审计的本质、分析为什么要进行整合审计和如何做好整合审计显得非常重要。

二、整合审计的实施

(一)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的选择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应该聘用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担任整合审计鉴证业务。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的历史较短因而熟悉内部审计的人才欠缺,同时能具备执行两类鉴证业务能力的人才就更紧缺了,在理论和实践都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不同项目组合作进行整合审计则可以解决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问题。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同项目组在相同的管理章程、质量控制制度、企业文化下,团队合作的默契程度也应该较高。此外不同项目组进行整合审计应责任划分明确也能对提高整合审计的效果起到制衡作用。

(二)审计计划阶段的整合

1.业务约定书的签订

承接鉴证业务首先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承接则一务报表审计业务的前提条件是:一、确定被审计单位则一务报告编制基础;二、就管理层的责任达成一致意见。而承接则一务报告内部审计的前提条件是:一、判断被审计单位采用的内部控制标准合规性;二、管理层认可并理解其责任。在整合审计过程中,可以同时评估自身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一并确定两种鉴证业务的承接前提条件。这样能有效减少注册会计师的初步活动时间和与管理层的沟通时间。

2.审计计划

合理的审计计划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流程和风险控制具有作用非常重大。按我国目前审计准则要求,两类审计都需要起草计划方案,而且二者之间具体要素还存在众多共同点,如审计方法、重要性水平、计划要素和对舞弊的考虑等,这为整合审计计划提供了契机。

在审计方法上,两类鉴证业务均采用“自上而下”风险导向型以将重点资源投向重点风险环节以高效的实现审计目的。而在制定审计计划是所需要确定的重要性,国内外一直的看法是采用了同一重要性。

(三)审计实施阶段的整合

1.风险评估

了解被客户环境是审计业务的必要环节。我国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内控审计中,应“自上而下”地实施风险评估。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通过了解客户环境并作出初步风险评估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明确审计方向和制定实质性程序。整合审计过程中,风险评估的关Ei}整合点在于如何了解与判定企业层面风险及控制和重要账户及其等要素。

2.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也是整合审计中的关键锅合点。在则一务报表审计中只有两种情形才实施,而在整合审计中内部控制测试必须执行。内部控制测试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首先,通过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可以决定对认定层次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方向和程度。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则可以减少相应的实质性程序进而提高审计效率并降低审计风险;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则注册会计师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以考虑相关控制缺陷是否导致其他为发现的潜在错报。其次,内部控制测试为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是否正确执行内部控制标准发表审计意见,使投资者了解治理层和管理层的受托情况。

3.对舞弊事项的整合考虑

舞弊是一种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在历史上众多的则一务审计失败案例中,多数因审计师没有发觉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而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管理层由于职权原因往往利用权威串通舞弊,因此这类舞弊的风险一般大于员工舞弊风险。我国审计准则规定要求审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前必须考虑管理层舞弊风险并获取充分适当证据。因此,从开始考虑接受该项鉴证业务到审计期间结束,注册会计师都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时刻考虑管理层舞弊的风险。

4.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相互参照

我们知道,则一务报表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结果的反映,对其审计是为则一务信息的合法公允提供合理保障。则一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对影响则一务报表信息的经营活动所实施的控制措施,是对经营活动过程的反应,对其的审计目的是为则一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提供合理保障。整合审计的动力之一就因二者在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均具有重大关联性,因此,在整合审计证据获取和结论评价时需相互参照以提高审计效率和降低审计风险。

(四)审计报告阶段的整合

内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规定程序并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后,依据内控缺陷情况和审计范围受限程度发表恰当的审计报告。在则一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证据对则一务报表出具恰当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论文范文2

一、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英国自11—12世纪起就存在行会,每个行会一年要召开1—4次总会,议事内容包括选举产生理事和审计人员。理事会是行会的执行机关,它必须在召外总会之时将行会账户提交出来供审计人员审查。审计人员审查的重点是作为受托人的理事在处理经济业务方面的诚实性。

英国的现代内部审计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1948年英国在伦敦成立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分会,即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大大促进了英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截至1991年2月止,已有3640名会员。

相比之下,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国家审计署成立之前,国务院于1983年7月曾发文提出建立和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问题。1985年8月29日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同年12月5日,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此项规定成为我国开展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198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大大加快了内部审计机构组建的速度。199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将内部审计以法律形式予以肯定,明确了其法律地位。1995年审计署又《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作了进一步具体规定到1999年底,我国共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9万多个,配备内部审七十人员24万之多,形成了包括由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

可以看出,中英两国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动因不同,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初期是国家要求企业建立审计制度,企业处于“要我建”的被动状态:随着内部审计的作用逐渐被认识,企业从“要我建”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建”的主动状态。相比之下,英国有25%以上的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已有30年以上的历史,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动因主要来自政府的要求,公营及半公营企业受政府要求的影响比一般企业要大得多。此外,董事会所属的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的要求也有重要的影响。

二、内部审计机构

英国内部审计的形式有三种:由公司内部设置的审计组织进行审计、联合市计和由社会力量进行审计。这三种形式各有其优缺点,但仍以第一种为主,其优点是:能够保证审计人员对组织的忠诚,维护整个组织的利益,熟悉组织的目标和需要等。联合审计虽较好地体现了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但在忠诚、保密等方面存在问题。

为了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英国还就各类人员的职责加以规定,这些职责包括:内部审计师或经理的工作职责,内部审计师职责,合同审计师职责等等。

由于我国把内部审计部门定位于本单位、本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赋予了内部审计部门较高的地位,但由于主要负责人并不是一个很具体的概念,因此,在实践中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就出现了多种形式。

1、对审计委员会负责。采用这一形式的企业都设有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审核年度审计计划,决定重要的审计事项等。这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多采用此种形式。

2、对董事长或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受董事会的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这种形式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大多被股份制企业采用。

3、对总经理负责。此种形式的独立性相对第二种要差一些,内部审计—部门只能从事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而对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和经营行为缺乏有力的地位,并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

我国内部审计的地位是法规所确立的,组织地位较高,独立性较强;英国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与我国不同,是在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一差异主要与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有关。另外,英国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还要为CEO,董事长以外的其他经营管理者报告,企业营业收入的规模越大,对内部审计报告对象的分歧就越大,大多数企业将内部审计视作企业的管理顾问,认为其具有管理咨询的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都会征求业务管理部门的意见,并且会从事审计准则规定之外的工作,有四分之三的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有密切的业务关系。

三、内部审计的内容

英国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公司审计,其目标是保证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包括:内部控制的广度和深度是否恰当,成本耗费是否有效,是否合理运用内部控制。具体内容有:公司计划、资本成本、现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股票交易。公司审计是英国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业务。

2、财务安全性审计。其首要目标是保证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控制。内容包括:资产确认及符合性测试、债权审计、流动负债审计、长期负债和或有负债审计等。

3、经营审计,英国的经营审计是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经济性是衡量投入的标准;效率性是衡量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标准:效果性是衡量产出的标准。

其余还有制度评价与遵循,合同审计,信息管理审计和计算机安全性审计。由此可见,英国内部审计所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泛、全面的。

我国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有:

1、财务收支审计。其目的是对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会计记录和报表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出判断。所涉及的内容有:检查会计资料及其有关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合规;检查财产和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检查会计控制的适用、有效与健全:检查经济业务、经济合同、财务收支的合法与合理。

2、经济效益审计。它是指评价所审项目是否经过慎重的选择,并评价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提供措施和办法,以提高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其所涉及内容有:检查和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适用、健全、有效;检查、评价和监督各部门、单位履行其职责,提高效能,实现目标;为企业领导反馈信息,提供咨询,协助决策。

此外,我国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开展了形式独特的经济责任审计、它是对企业的经营者向企业的投资者承担的责任,以及生产经营负责人向企业承担的责仟的履行情况的审计。这种审计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审计实践中,中英两国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具体审计内容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1、英国强调检查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是否适当、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实现特定的经营管理目标、方针和政策,并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调整,来纠正或防止错弊的发生。我国因基础较差,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尚未充分开展。

2、在财务审计方面,英国侧重通过对财务、会计及有关报告的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评价,来测试财务报表及其他报告资料是否可靠。我国内部审计则侧重以直接方法来确定财务报表及其他报告资料的可靠性。

3、在经营审计方面,英国以对有关经营业务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为重点,来提高经营业务的有效性。我国内部审计一般不以内部控制系统为重点,而是以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分析为线索,对业务事项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

四、内部审计的职业组织和内部审计人员

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是英国和爱尔兰的一个专业机构,成立于1948年,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分会。该协会对促进英国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曾经制定了一套普遍运用的内部审计准则和自己的考试制度以及会员注册程序,还成立了EDP协会,从而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及时适应新的环境。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和培训非常重视并有明确的要求:内部审计师主管应建立一套能付诸实施的录用和培训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程序。这些都为内部审计组织的发展和内部审计人员适应新的审计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促进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我国于1987年成立了内部审计学会。迄今为止,十多个省市和二十多个行业、部门成立了内部审计学会。1987年我国内部审计学会加入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并在97年与IIA签订协议,把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引入我国,这将有利于我国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内部审计队伍。

内部审计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形成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其产生的真正动因是企业管理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内外部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内部审计其职能也随之从最初的监督延伸至咨询领域,它对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起到再监督与再管理的作用。

内部审计形成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其产生的真正动因是企业管理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内外部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当前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内部审计扮演怎样的角色,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如何,本文愿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及职能拓展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

2001年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对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我们不难发现内部审计最终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而企业的目标就是增加价值,结合两者,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增加企业的价值而服务;其次,它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保证和咨询,这里的保证服务是一种为了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或治理过程进行独立评价而客观地审查证据的行为,而咨询则是提供建议以及相关的客户服务活动;再次,内部审计应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企业治理结构为工作范围,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它们;最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以独立、客观的工作态度完成其职责,其中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在确定活动范围、实施审计及报告审计时不应受到任何因素的干扰,客观性要求内部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对他们的工作结果秉持诚信的原则,不与任何方面达成重大质量妥协。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参考了IIA定义后,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于2003年在公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师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个定义明确了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设的机构所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使组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尤其进步意义,但是与IIA的发展相比,还是有局限性。尤其是面对全球化的影响,将内部审计主体封闭在一个组织内将难以满足企业决策的信息需求。因此,笔者将按照IIA所提出的理念进行后续论述。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

在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早期,以查错防弊为主的监督职能是其主要职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内部审计所承担的角色的增加,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包括四个递进的职能:监督、评价、控制和咨询。

1.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首先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那么监督职能也应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监督职能是指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等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会计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反映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有无违法违纪和浪费行为,从而督促被审计对象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2.评价职能。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包括评定和建议两部分,也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基本职能。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全面了解部门、单位的真实的经营管理状况,并以此来来评价经营决策、计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其规章制度设置是否健全完善,是否正常运行,评价其经营管理水平及效益的优劣。

3.控制职能。现代企业已越来越多元化,层级化,跨国公司业务遍布全球,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随之而增加,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对每一项业务进行监督,必须委托一个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单位进行控制,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因其受企业高层的直接领导,对公司的决策层负责,能够站在企业发展的全局来分析和考虑问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活动可以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并检查控制程度和效果,提出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4.咨询职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ERP系统及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面资料的错误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为内部的管理、决策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已从监督评价向咨询方面延伸。另外,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复杂且多变,经营风险增加,市场竞争激烈,这些导致包括各管理者层尤其是高级管理层迫切地需要有人以“顾问”的身份,对其制定的目标、决策、计划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整体情况,且独立于公司的其他部门,使内部审计人员较其他部门更易于提出较全面、客观、可行的建议。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承担了专业的咨询服务。咨询职能更能适应内部审计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的发展,促进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关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审计学家钱伯斯认为,内部审计所拥有的一套管理理论需要以内部控制概念为中心。1977年美国的《国外反贪污行贿法》确立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定职责。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产物。审计学家布林克在回首IIA50年时指出,内部审计最应该关注的是“内部控制”。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框架中“监督”要素的要求,企业的监督可以分为持续性监督活动和内部审计定期的、相对独立的评估两部分。那么,可以将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业务发生部门严格按照企业内部设计的要求,相互牵制开展业务活动,建立起第一道监控防线;第二个层次,经济业务最终的流向都必将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去,因此财务部门就要在事后建立起第二道监控防线;第三个层次,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起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独立地按照法人要求,有选择地对内控的各方面行使检查功能,发现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和风险,提出改进措施,并能够将这些评价结果反映到高层,高层同时也要赋权给内审部门督促改进措施的落实,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对于风险较高的组织如金融机构来说,第三道防线更是必不可少。从监督职能来说,尽管内审监督检查的频率要比其他部门的自我监督检查和财会部门的管理监督要低得多,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在组织内应有的权威性,再加上直接由最高层领导,赋予该部门对内控具有再监督和再评价的特殊而又重要的职能。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者,为了强化内部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许多西方金融机构都成立了独立于经营管理之外的内审稽核部门。

当然,从组织结构上看,内审检查部门并非独立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之外的,它也属于控制的一部分,本身也需要对自身的各种内外部风险进行管理,和经营管理部门一样,也要采取自我控制措施,须注意自我检查和批评。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关于风险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威廉与汉斯在1964年出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中所提出的,他们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减到最小程度的管理方法。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控制。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实现目标,其管理者应该确保其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过程,且这些过程发挥了应有的效用。高层决策者和审计部门应该在确定企业是否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过程及这些程序是否有效运作等方面起监督作用,在此,内部审计人员作为高层机构下设的独立机构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工作。正如本文开篇介绍的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中指出:内部审计需提高风险管理、控制与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使企业达到预定的目标。《IIA实物标准》(2001)实务公告2100-3中描述到: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评价并帮助改进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我国著名内部审计专家王光远认为:“内部审计人员是风险管理潜在的重要利益相关人和参与者。”“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国内外许多审计实践表明,对风险管理审计的报告更容易被管理当局所接受,管理部门也容易理解内部审计存在的意义,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内部审计度过正在影响企业的价值危机。

那么,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有几何呢?

1.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审视风险。企业是一个由各个单位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每一个部门之间要么直接相关,要么间接相关,只要有一个单位发生风险就会或多或少传递至其他部门,并经常危及企业整体。而各部门都站在本部门的立场上处理风险,难免会一叶障目,考虑不周,内部审计则与之不同,它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部门,使得它可以从全局出发、客观地管理风险。

2.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内部审计部门处于董事会、总经理和职能部门之间,可在企业风险策略和各部门决策之间进行协调,通过这种协调,内审人员可以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内部审计虽然可以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或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但是它并不参与风险管理的设计和实施,而是管理层负责ERM的设计,所有员工协助贯彻实施,董事会监督管理层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设计与实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检查、评价、报告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管理层、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而不是履行风险管理的受托责任(Bailey等,2006),否则将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作者单位:深圳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Bailey,AndrewD,AudreyA.Gramling,SridharRamamoorti:内部审计思想,王光远等译[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5)

[2]RobertMoeller,SOA与内部审计新规则,刘霄仑译,[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1)

[3]张庆龙,内部审计价值[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10)

内部审计论文范文4

(一)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审计起源于经济责任关系,所谓经济责任关系是指现代公司在公司所有权以及公司经营权相互分离的前提下,公司的所有者与公司的实际经营者基于委托形成的责任关系。由于公司基于经济责任关系形成,而公司的所有者并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公司的实际经营者便需要承担向公司的所有者报告真实、准确的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财务运营状况的责任。而公司的所有者则需要基于所有权对公司实际经营者提供的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进行审核监督,以此保证公司的合法性、合规则性以及良性运营。于是,公司的所有者和实际经营者便需要第三方,对公司的财务报告以及会计信息进行核查和审计,从而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公司所有人、公司实际经营人、公司审计人形成了现代审计关系。我国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在近些年发展迅速。随着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审计法》的颁布,我国审计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联系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都是审计方基于经济责任关系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的行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都需要在审计过程当中运用财务审计技术,而内部审计得出的审计信息与外部审计得出的审计信息可以相互借鉴。但是,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也存在着区别。其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最直观的区别在于,外部审计是由注册会计师对公司整体财务数据的审计,所以需要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审计报告。但是,内部审计则是财务监督管理机构的对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方法,对公司内部运行每一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所以一般可不出具审计报告。其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不同。外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审查公司财务运营状况的合法性与合规则性。而内部审计的目的则是管理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评估公司的财务风险、优化公司的资本配置,从而改善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提高公司效率。其三,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不同。外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尽职调查等业务。而内部审计是以企业经济活动为基础,拓展到以管理领域为主的一种审计活动。总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存在着联系,同时也有诸多差异。

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协作

(一)协作的动因和必要性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动因有如下几点:其一,在外部审计的过程当中,审计方无法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审计信息。相比于外部审计人而言,内部审计人掌握着被审计企业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对被审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了解得比较详尽。但是,外部审计人在进行审计时在获得审计信息上,往往没有内部审计人便利。其二,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部门之间存在隔阂。由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设计目标以及部门利益方面存在冲突,所以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部门难以达成合作。其三,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缺乏机制支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同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内部设计与外部审计可以通过协同审计共享审计信息、降低审计服务费用、提高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工作效率方面。同时,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还可以提高公司的财务运营水平和公司治理水平。所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是非常必要的。

(二)协作基础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作基础在于建立适合现代公司发展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机制。首先,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部门应当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在企业审计过程当中,应当建立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内部审计部门在平时对企业各个机构的审计中所获得的审计信息应当与外部审计部门共享。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与外部审计部门建立审计人员交流机制。虽然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不同,但是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部门所运用的审计方法是相同的,这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基础。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进行人员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专业水平,而且还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对双方的工作方式和流程更加熟悉,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性。其三,在审计工作中,应当确立以内部审计为主导的原则。审计工作出现不协调的重要原因在于,在审计工作当中没有确定审计工作的主次顺序。而内部审计部门相对于外部审计部门而言,内部审计部门更加了解公司审计的流程和安排,所以应当在审计工作当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审计信息共享机制、审计人员交流机制以及内部审计主导原则是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同的基础所在。

(三)协作途径

内部审查与外部审查的协作主要有以下途径:其一,建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作平台,保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信息沟通、人员流通以及审计流程畅通。其二,通过企业后期职业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当中,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审计能力,制定内部审计程序的合理方法,提供准确可靠的审计信息。其三,公司管理者应当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外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全力为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便利。其四,政府部门应当完善审计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流程,实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程序统一,以上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途径。

(四)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建立在企业管理层、外部审计以及内部审计有效协作的基础之上,其中内、外部审计的协作关系是一项重要内容。当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可以互相接受对方的审计工作结果时,不仅可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审计效率,而且可以共同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共同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共同保证企业信息披露真实可靠,产生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联合审计的效果。因此,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审计范围上相互协调,在审计过程中相互合作,在确保审计范围的前提下,能提高企业整体审计效率,降低审计费用,并提高公司的治理质量。

三、事务工作中的问题

在审计事务当中,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公司管理层对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重视,甚至少数公司的内部审计处于空白状态。其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分工不明确,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部门在审计工作中无法协同一致,造成审计信息不准确以及审计资源浪费。其三,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导致外部审计部门在对审计企业进行审计时,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审计信息存在错漏,审计方法存在缺陷。

四、政策建议

内部审计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医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举措。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单位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具有不同于外部审计的特征,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医院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只有科学掌握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1.制约、防护作用。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医院利益。披露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

2.鉴证和促进作用。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强化医院内部监督机制。促进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

3.建设性作用。审查评价医院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审查评价医院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医院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1.审查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首先理清医院资金来源渠道,分清收入款项,审查其收入来源是否正确;其次审查其是否区别经营性、非经营性、专项资金等资金性质,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隐匿收入,设置账外账等违法行为;再就是审查有关收入完税情况。

2.审查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对于医院各项支出,应重点审查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有关手续是否完备。支出项目是否真实,是否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果如何,有无挤占、挪用或损失浪费情况;其他支出中有无为了逃避监督的模糊项目,是否非法支出。审计本部门的效益性应从实际出发,特别要抓住本单位的大额资金支出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这两个突破口,必要时应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审计资金的预算是否合理,是否按任务情况安排到位,资金物化结果如何等等,通过审计避免经济损失。

3.审查资产、财物管理的安全性。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处置等情况进行审主要查其账物、账账是否相符,查,有无非法处置资产情况;处置资金有无不按规定入账,而是转做“小金库”随意挥霍等问题;资产处置手续是否完备,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4.审查债权债务总体情况。主要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有无责任人员或部门负责;债权债务形成的依据、原因、用途及形成过程;有无呆、死账,有无利用债权债务的问题;有无借债乱发钱物,随意改变借款用途等问题。

5.审查内部监督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医院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的会计核算应该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财务准则,根据本行业适用的国家财务规定,制定相应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根据医院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单位或部门应当遵循的有关规定,判断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内容是否齐全,方法是否可行,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其次应对单位已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适用于实际情况,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6.开展对外采购审计。对外采购是维持医院运行的重要经济活动,是医院资金支出的重头戏。对外采购每节约一分钱,就意味着单位增加一分钱的净收入。因此对其进行审计,规范医院对外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促进医院加强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是国家以法规的形式赋予内部审计的职责。

7.审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主要审大经济事项决策是否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有无独断专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有无重大遗留问题。

通过内部审计应该达到为医院领导提供可靠、真实、准确的经济活动监督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内部审计还要不断健全审计责任制,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约束,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公正、充分、有力、到位,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作用。

三、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举措

当前,在医院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认识,一些单位尚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审机构的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发挥审计事后监督作用,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更好地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效能和作用,应实施以下举措。

1.必须设立医院独立的内审机构。只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2.完善内审制度建设,加大审计建议和意见执行力度。根据国家《审计法》等相关法制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内审机制,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医院以书面的形式授权内部审计特定的职责,避免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在执行过程中的人为意志的干扰,使审计真正发挥作用,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

3.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为适应现代形势的需要,医院内审人员在数量上需要扩充,在素质上需要提高。应该吸引技术、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必须注意更新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发挥好内审作用。随着单位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内审必须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要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把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具体环节。开展内控制度审计,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帮助医院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度;开展基建工程审计,节约建设资金,促进医院加强基建管理;开展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从而保障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玉;关于医院对外采购审计的探讨《会计文苑》2006年09期

[2]郑阳晖;浅谈医院内部审计实施策略《现代医院》2005年第11期

[3]李刚;浅谈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会计文苑》2006年09期

内部审计论文范文6

甫瀚咨询连续多年持续对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开展调查。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及数据分析的重要性都得到持续的关注,成为内部审计职能亟待提升的五个主要领域之一。内部审计师有意加强其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以及持续审计和监控技术方面的知识水平。同时,内部审计职能部门也打算充分利用一些更高级的数据分析工具来支持风险管理及企业整体业务目标的实现(见图4)。

二、如何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

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逐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一是逐步实现审计管理工作从手工转变为系统化;二是逐步实现从手工查账的审计转变为运用计算机对电子信息数据的审计;三是逐步实现从财务数据的审计到对包括财务和业务数据同步审计,以及信息系统的审计;四是逐步实现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以在线监控为主,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审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将重点关注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两个热点: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使用。

(一)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

1.系统选型和设计原则。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内审工作从手工化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过渡,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业务运营、风险管理与防范反舞弊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在进行系统选型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并结合国内外成熟的IT技术及项目经验。建议考虑的两个基本原则如下:一是业务系统尚不完善时暂不考虑通过系统支持审计持续化。对于信息化程度相对不成熟的企业,如果业务系统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业务流程和运营的支持力度有较多的提升空间,或者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将发生较多和较大的变化,建议在审计信息系统选型和设计时优先考虑实施审计流程管理系统,而暂缓考虑系统对审计持续化的支持。否则,一方面业务系统可能无法提供审计工作持续化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另一方面,业务系统未来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将导致审计信息系统需要不断变化并与之适应,带来巨大的成本。二是业务系统完善并且审计职能有需要时可考虑通过系统实施审计持续化。如现有业务系统环境允许,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实施成熟的GRC系统或开发设计完整的内审系统。一些ERP厂商提供了风险管理、内控和内审相关的产品,例如SAPGRC,它能够与SAPERP系统整合在一起,方便地实现对业务流程控制的及时监控和风险防范。对于已经实施和使用SAPERP系统的企业来说,实施SAPGRC可以实现与ERP系统的无缝集成,并极大地减少系统开发和定制的工作量。而对于其他一些企业,如果使用的业务系统种类繁多,可能会需要开发和设计与自身业务系统接口的内审系统以支持持续性审计。2.审计流程管理系统。在建设审计流程管理系统时,应与现有内部审计业务工作进行无缝对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各环节需求。根据审计业务工作流程,通常审计信息系统至少具备以下基本功能(见图5)。3.与业务系统集成的持续审计系统。在设计与业务系统集成的持续审计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前瞻性、战略性、可拓展性、具有商业智能,使其向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便捷高效、具有强大分析及决策支持功能的、覆盖内审工作各环节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对于其功能可考虑如下方面:一是实现与现有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自动抽取和实时交互,利用先进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内部审计数据来源自动化、实时化、可视化;二是建立拓展性强、部署灵活、配置便捷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更好地适应企业内审实践的逐步优化、变更和完善,打造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解决方案;三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商业智能工具,打造具有高度智能的、多维度分析与报表展示及决策支持功能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见图6)。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CAAT)的运用在建设与业务系统集成的内审信息系统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内审部门也可借助CAAT的运用,对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内审工作的效率。使用CAAT的好处包括:一是在审计的样本测试时可选择全部样本而非抽样进行测试,使审计范围覆盖面更完整,测试结果可靠性更高且提升效率;二是可以用来进行趋势分析、异常分析和对比分析,有助于发现舞弊的危险信号;三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为管理层提供更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常用的CAAT工具有ACL、IDEA、MicrosoftAccess和MicrosoftExcel等。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