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战略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企业战略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企业战略规划

光伏企业战略规划范文1

1.1国际竞争加强导致企业贸易摩擦增多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既面临着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也面临着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一方面发达国家试图重塑国际贸易规则,抢夺中国对新国际贸易规则的话语权,设法将中国排除在国际贸易环境外;另一方面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日益明显,激烈的竞争导致中国的贸易摩擦逐年上升。

1.2成本上升导致传统产业外移

贸易体量世界第一时,想获得快速增长已经不现实。而生产成本又逐年上升,影响了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中国出口产品的一半以上,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与治理、社会保险上均承担着极大的压力,粗放型的发展很难持久。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但其增长和上升幅度已高于许多其他新兴经济体。随着国内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尤其是外资企业转移趋势明显。从国际竞争力看,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华转移已大大减少,国际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将企业的整体或者部分转移到其他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产业转移的加剧会降低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极大的影响进出口额的增幅。

1.3政府引导与企业市场化不统一

市场自身的淘汰和转型与政府的引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企业需要政府的扶持,政府也在逐步的引导和支持,着眼于贸易便利化,减少贸易限制和一些繁杂的手续,希望做到服务型政府,期待实现接近于自由贸易的良好环境,让外贸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为企业提供好的市场环境和平台,更好和更长时间地生存和发展。两者目标的不一致会导致一些外贸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境地。

1.4出口企业比较优势相对减弱

一直以来,我国外贸企业凭借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较多的加工贸易订单,进而在加工贸易中积累了巨额贸易顺差,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也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起点和核心竞争力之一。但近年来低成本优势已出现明显逆转,国内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资源价格改革等因素导致出口成本大量增加,挤压了盈利空间。产品提价空间有限,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直接降低了出口竞争力。

1.5国际市场和传统业务依存度过高

我国外贸企业过去一直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贸易多元化并未形成,产能过剩使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钢铁、纺织服装、轻工、有色、建材等产业持续大规模投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生产能力大多处于过剩状态,在国内需求无法消化的情况下,就对外需形成了很强的依赖。在金融危机作用下,国外市场的急剧萎缩使产业结构中的矛盾显现出来,一旦外部环境不利,我国外贸企业在产业、金融、就业等方面就隐藏着难以控制的巨大风险。

二、西方国家战略绩效管理在实际公司管理中的应用经验

2.1欧美企业绩效管理模式概述

欧美的跨国企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成熟度较高,形成了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目标管理(MBO,ManageByObject)的原则较好的贯彻到了欧美跨国企业的绩效管理中。这些采用传统的MBO管理法的企业,其绩效管理往往简单而易于操作,他们根据各级人员的岗位描述来确定员工工作的完成情况。受其传统文化和管理风格的影响,他们只注重工作的结果,而对于员工获得这个结果的过程并不注重。然而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人性假设的转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产生最早、发展最完善的美国,产生了许多具有革命性的管理思想。在绩效管理方面也有了许多创新,出现了新的绩效管理模型和管理工具,如KPI绩效考评模式、BSC平衡积分卡管理模式、360绩效考评模式等,促进了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绩效管理中,欧美企业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即严明的制度和成熟的操作方法。在企业成熟的操作方法的指导下,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将企业目标能更好地细分到各个组织、部门和岗位,这样在绩效评估时也更容易将绩效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使绩效评估更科学、更可行。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名目繁多、分类细致,例如绩效管理的基础—岗位说明书,在界定岗位权力和职责时,不仅详细描述了岗位的工作内容,也界定了岗位相应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使得岗位工作说明书成为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有效依据,这样企业严明的制度能够详尽地指导企业的绩效管理。

2.2优秀跨国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特征

1990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的数量逐渐增多,由于企业员工的多元化带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各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出挑战。尽管由于历史差异和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各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许多差异,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强大冲击下,跨国企业的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在要想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取胜,必须相互借鉴和学习,跨国公司绩效管理研究提升公司竞争力。从通用公司、索尼公司等世界优秀的跨国公司来看,尽管他们在文化上、管理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但他们在绩效管理上,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这些共同点是高绩效的跨国公司所具备的,也是值得各国跨国经营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三.我国外贸企业在经济转型期利用战略绩效管理的建议

3.1贴合外贸企业实际,将绩效管理理论很好的融合到企业的战略绩效管理实践中。在波特五力理论的实际应用中,外贸企业在转型期对产业的力量要素进行很好的研判,可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在PEST理论的实际应用中,外贸企业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需要及早布局,对外部环境有充分的了解,抵御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冲击。在CSF理论的实际应用中,外贸企业要很好的审视企业内部,看清优势和短板,对企业的战略要素进行很好的梳理,扬长避短,让企业发展壮大。在关键业绩指标(KPI)理论的实际应用中,外贸企业需要将日常企业经营的全流程分析后,设定各个量化的分项战略目标,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贯彻执行。在平衡计分卡(BSC)理论的实际应用中,外贸企业在应用BSC理论时,平衡计分卡理论对财务层面考虑较多,要将财务层面和非财务因素结合起来,设计适合企业本身的绩效管理体系。在EVA(EconomicValueAdded)理论的实际运用中,外贸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因素,对员工的内在需求很好的研判,制定合理的规划。在学习曲线理论的应用中,外贸企业在实践中,需要逐步扩大附加值高的产品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关于ERP系统的绩效管理理论实践,外贸企业将ERP系统作为辅助工具来作为参考。在杜邦财务理论的实际运用中,外贸企业需要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3.2为了提高绩效管理体系的环境适应性,需要设置外贸出口企业的浮动区间绩效管理体系。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转型期,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的严峻形势,需要通过科技的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利用技术创新、自主品牌培育和开发国内消费市场等综合手段来进行应对。企业的外部环境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自然和社会等因素,外部环境一直在持续变化中,管理者需要及时的审视外部环境的变化,设定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有效的通过绩效考核不断修正,并确保不偏离大方向。通过对企业目标的分解,与员工共同制定绩效提升的计划。内部环境包括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文化等因素,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转型期下的出口企业内部环境的多变性,需要企业实行弹性的战略规划。3.3明确外贸出口企业的战略规划体系,特别是使命和愿景。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整体战略是以生存战略为前提,在此前提下明确企业的使命和责任,并让企业良性发展并壮大。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转型期,企业战略规划要充分考量谋求企业技术、产品和服务乃至产业升级,将同行业竞争战略提升到产业上下游价值链的竞争战略,在深度和广度上良好布局,谋求广阔的发展空间。出口企业的生存战略目标在相关部门和全体员工中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层层传达、落实,引导全体员工为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通过绩效管理驱动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使绩效管理系统真正成为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并得到切实的执行。3.4构建浮动区间的绩效目标体系。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转型期,符合出口企业战略的绩效目标设置前提是员工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因此,设置两级或者三级的浮动绩效目标制,拉开绩效目标设置区间,对应不同目标值完成相应的难度,从而设置不同的考核分数。设置最低层次的目标是在绩效水平左右的目标,对于分项目的设定,保障了员工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够实现设定的目标。员工在完成基本目标的情况下,可以有更多的激情完成更高目标,这样的弹性绩效目标体系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潜力,同时又做到了赏罚分明。企业的每个员工根据绩效目标能够自觉有效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按职业化要求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共同度过艰难的时刻。浮动区间绩效目标体系还要注意目标的明确性,目标范围扩大并不意味着目标不清晰。3.5双向绩效沟通和反馈机制。在绩效考核的过程和结果考察中,双向的沟通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循环。沟通的渠道是双向的,改善员工及企业的绩效是沟通的出发点,沟通的重心在探讨分解目标的具体应对之策。双向沟通是外贸企业绩效管理得以顺利开展和良好实施的保障。目标设置时的沟通能够有效的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管理的达成;同时也能提高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减少绩效考核过程中的阻力,保证考核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外贸出口企业通过持续的绩效管理循环来适应复杂多变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形成良好的浮动区间绩效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作者:刘冬霞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参考文献

[1]郑丹青.于津平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微观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

[2]郭熙保,陈志刚.论后危机时期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基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3

[3]姜姝,李庆四.从光伏拉锯到风能之争-中美新能源合作的博弈解读[J].国际论坛,2013

[4]张莉.中国外贸:大考下的抉择[J].今日中国.2014

光伏企业战略规划范文2

1.资源:河北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对于风电产业来讲,以张家口为例,其属国内优质风能资源区,具备建设世界级大型风电场的良好条件,坝上地区已被国家列为风能开发重点地区;在太阳能方面,张家口和承德属于太阳能可利用的二类地区;在生物能资源方面,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秸秆资源达到4000多万吨,,可以利用新技术将这些有机物转化为生物能源,变废为宝;同时,具有有潜力巨大的地热能资源。但是河北省新能源开发利用不足,除陆上风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形成一定规模外,光伏发电刚刚起步,核电、海上风电等开发尚属空白,农林生物质能利用率不到20%。

2.基础设施:河北省给予大力支持,保定“中国电谷”是我国唯一的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张家口、承德、邢台、沧州等地新能源产业建设也初具规模,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支持不足是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对国家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和节能产品的政策方针落实不够,政府缺乏对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成果转化与工程化的宏观调控力度,激励和支持措施不足。

3.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河北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生产总量小,集中度不高,骨干核心企业少,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弱,总体设计技术全部依靠引进,市场销售不足产能的40%。

4.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河北省风力发电产业发展迅速,位居全国领先地位,但新能源项目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却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上游生产能力、研发水平较低,与下游的建设运营不匹配,上下游发展无法良好衔接。5.国内外市场。目前国内新能源产业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国外市场象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新能源研发较早,已掌握许多核心技术,而且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支持体系也较为完善,设置专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而我们的90%出口国外,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很容易由“制造大国”成为“库存大国”,面临着较大的行业风险。

二、提升河北省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职能,优化能源产业发展环境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引导密不可分,政府部门要及时掌握集群内各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产业发展的趋势,提出培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制定具体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措施。各级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河北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和重点建设条件的新能源产业项目,可优先列入相关计划,享受既定优惠政策,优先配置各项生产要素,对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省外境外生产基地、营销网络,提升我省新能源产业竞争力。

(二)强化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建立集群企业战略联盟首先,新能源产业是一项关联性较强的产业,政府应积极建设好太阳能、风电能等的产业链连接工作。如保定高开区依托“中国电谷”的风电、光电、节电等重要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能源设备产业与新能源辅助产业的全方位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形成区域内或区域间的配套企业集群;其次,重点龙头企业应在专注核心业务的同时将自己的其他业务外包出去,与集群内的其他企业达成分工协作,建立合作机制。最后,应通过某种形式将集群内各企业聚集起来,使大家形成“荣辱与共,携手共创未来”的理念,化竞争为协作,形成“战略联盟”。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河北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内虽然存在一些行业协会,但总体规模很小,影响力有限,致使集群企业不能把力量凝聚成一股绳,阻碍了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应该强化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避免恶性竞争竞相杀价,处理和协调企业与政府、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的关系,为集群内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建立公共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