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建议
职称评聘工作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系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虽然经过多年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但至今仍是一项相对复杂、矛盾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本人结合职称评聘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提出改进职称评聘工作的几点建议。
1、评审条件不切实际
目前的职称评审标准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科学评价的理念不太吻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造就。现行各系列职称的评审条件几乎都包括学历、资历、著作论文、业绩成果等方面的要求及外语、计算机考试等项目,而针对具体行业、专业及具体岗位的考评还缺乏客观的标准。致使一些业务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而缺少论文和科研成果的专业技术人员达不到评审要求。而一些为了评职称把主要精力放在学历教育、或科研成果上,对本职业务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尽管可能业绩平平,实践能力一般却可能较早获得任职资格,这样必然会挫伤部分优秀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岗位管理办法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主要采取结构比例和最高职务档次控制的办法,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只能按照上级规定的设岗比例实行岗位总量控制,难以真正做到“以事定岗,因事设岗”。各单位的规模、任务、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状况等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按照统一的结构比例设置各级别岗位职数,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在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密集的科研、教育等单位,一些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可能受到岗位职数限制,不能及时评聘相应职称资格;而在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的单位,一些技术、资历等条件一般的技术人员因指标富余却较早评聘了职称,这样必然会给职称评聘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评价机制不适应激励人才辈出的时代要求
一是评价方法相对落后。目前职称评审中实行的量化测评、评审答辩难以准确地考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工作创新能力;二是评价考察的内容僵化单一。按现行职称评审政策,统一要求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才能参加评审,这一要求限制了部分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评审高一级职称;另外目前职称评审中对专业知识及能力的考试仅在会计等系列开展,造成各专业技术系列之间评审条件差异很大;三是评价标准相对落后。比如晋升职称资格条件,明确规定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任职年限等要求,从充分激励人才的角度看,这些限制条件,就成为限制有突出贡献人才、积极上进人才、致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依据。
4、后续管理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虽然按照政策规定专业技术职称已实行了评聘分开,但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不少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一聘定终身、聘约管理弱化、竞争聘任力度不够、任期考核简单等现象,致使竞争聘任机制未能真正形成。
5、政工职称评聘政策缺乏连续性
河北省自2009年始,除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外,其他事业单位政工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已经停止,对于多年从事党群等政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转评其他系列职称自然处于劣势,即使能顺利转评到其他系列,晋升高一级职称也比其他同等条件人员晚了一年,这样不可避免地将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改进职称评审方法,调整评审条件和标准
实践证明,职称评审工作实行单一的考试或评审,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局限性,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使评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可以参照会计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考评结合的办法,在对申报人员进行统一的业务知识考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审,这样既可以从一个侧面检验和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申报人员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最大限度的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另外,制定评审标准和条件,要突出工作业绩和实际能力,并将其客观量化,使职称资格能真正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成就、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等情况。
2、严格实行评聘分开,科学设岗、竞争上岗
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的有关规定,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事业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任务,科学设岗,合理定编、定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制,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对岗位和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优化人才资源,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使专业技术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
3、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新机制
建立新形势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围绕能力和业绩两个方面,结合各系列、专业间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要求,特别是能力方面的要求,以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申报2个以上职称,促进复合型人才成长。
4、加大聘后管理力度
专业技术人员聘用期满要实行严格的考核,考核内容必须结合岗位工作目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品质、业务能力水平、业绩成果等进行客观量化考核,考核标准、程序、结果要全面公开,形成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实施续聘,废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同时,考核工作要正确处理四种关系:一是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统一,以量化考核为主;二是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统一,以平时考核为主;三是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统一,以领导考核为主;四是考核现在与引导未来相统一,以考核现在为主。根据考核结果对专业技术职务进行重新聘任,从而达到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目的。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 食品工业 政策建议 河北省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提高为食品工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河北省应抓住机会,发挥农产品原料丰富的优势,把食品工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工程来抓。推动河北省由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向“加工基地”转变,扭转“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弱省”的被动局面,是我省在新阶段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飞跃的战略选择和重要措施。
一、河北省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快速。到2005年底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97万个,其中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企业有13000多家,食品工业增加值2115亿元,同比增长16.62%。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河北省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其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产品资源丰富,食品加工原料充足
河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不仅肉、蛋、奶、粮食、蔬菜、果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而且还有多种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如沧州小枣、迁西板栗、泊头鸭梨、涉县核桃等。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资源为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食品加工基地不断壮大,产业集群格局逐渐形成
从2004年以来河北省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11个。从产业布局来看,已初步形成了一批生产企业密集区和多个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隆起带,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的特色和较为合理的区域布局。如冀中南平原,形成了面粉加工、淀粉加工、方便食品加工等粮食加工优势产业集群;环京津、环省会形成了两大牛奶加工优势产业集群。
3、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初步形成,食品安全水平提高
“十五”以来,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省财政投入1.2亿元用于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和市场信息的建设。制定了《河北省菜篮子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实施了省级农业地方标准568项、市级标准1000多项, 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二、河北省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还很大,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
目前,河北省27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中仅有21家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中,其中食品工业只有12家,占2.4%。据统计,2005年河北省食品工业销售收入为914亿元,仅相当于河南省的3/5,不及山东的1/3。世界食品50强前三名企业年销售收入都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我国销售额最大的食品企业年销售收入为160亿元,而河北省最大的仅为80亿元。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也只有9家,其中品牌或名牌比例量小势微,企业竞争力较弱。
2、食品加工总量小,转化增值能力较低
河北省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资源丰富,但是以这些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转化增值程度偏低。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已经达到90%以上,而河北省不足30%。其中,加工成食品的粮食占总产量的25%,发达国家在80 %以上;经过商品化处理的蔬菜加工量不足总量的10%,而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占90%以上;果品加工率为16%,发达国家在90%以上;肉类的加工率仅为6%,发达国家在70%以上。
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食品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外农业总产值与食品工业产值比一般为1:2~1:4,我国平均水平为1:0.43,河北省仅为0.27:1。
3、食品加工层次偏低,品种结构比较单一
目前,河北省食品工业仍以初加工产品居多,精深加工产品较少,二次以上加工不足25%。以玉米为例,吉林省企业加工已达8个层次,而河北省绝大部分用作饲料、淀粉一次加工,加工层次最高的企业也只达6 个层次。另外,在品种结构方面也不尽合理。如肉产品结构“四多四少”的现状依然存在,即:白条肉、冷冻肉多,分割肉、冷却肉少;生肉制品多,熟肉制品少;高温制品多,低温制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仅香肠一项,法国就有1500多种、瑞士750多种、日本200多种,而河北省仅有几十种。
4、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仍然较低,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河北省的食品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食品工业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制造,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种植业、养殖业的源头污染,食源性食物中毒事件屡有发生;食品生产加工存在隐患,一些企业违法使用非食品原料、违规滥用添加剂;食品储运、包装等环节技术落后,使用不合格包装物、过量使用保鲜剂等现象普遍。
5、科研投入不足,关键技术创新率低
河北省食品工业关键技术及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整体研发能力不高,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率低。全省90家大中型食品工业企业中,仅有21家拥有技术开发机构,其中技术开发人员不足1000人,用于开发新产品的用款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0.2%。一些关键领域对外技术依赖度高,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部分重大产业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进口。
6、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宏观环境不理想
从资金扶持上看,省财政虽然每年对龙头企业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但扶持力度还不够。从大中型食品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收支情况(2005年)看,来自政府的资金仅占经费总额的6%,远低于广东和山东等省。从信贷上看,当前食品企业反映最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流动资金困难。这是因为食品企业的原料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企业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在短期内集中购进原材料。而资金来源主渠道仍是从各商业银行信贷,但贷款条件苛刻,审批程序繁琐,使企业难以得到足额贷款。加上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投入大、风险大、利润低。省政府只对龙头企业提供税贷方面的扶持,致使多数中小企业常年资金缺口,难以获得及时解决。
三、河北省食品工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1、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
食品工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依赖于企业的实力,而扩大实力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大企业,只有做大才能进一步做强企业,才能增强其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发达国家的食品加工业,通过走集团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因而河北省食品行业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大市场、大流通,引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资金为纽带,组织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向高科技、高效益、集团化方向发展。
2、建设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开发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现有的农产品品种不能满足加工需要,缺乏食品工业发展需要的专用、优质原料,加上原料生产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规模受到影响,从而限制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能力。因此,应鼓励食品生产企业以“公司+(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专业化的加工原料基地,逐步实现加工原料的专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保证食品工业优质专用原料的有效供给。在建设好农产品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实现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
3、优化产品结构,培植行业强势品牌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体系的融合,食品行业的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只有以创品牌、创名牌为立足点,才能抵御国外食品的冲击。因此,政府要把打造知名品牌放在重要位置,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战略意识,整合和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为品牌产品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力度
以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在已建立的食品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补充和调整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开展重要标准的宣传、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的标准意识和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并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展ISO9000、ISO14000、HACCP以及GMP认证工作,大力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5、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食品工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的力度,不断提升食品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规模较大的食品生产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以多种形式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技术推广等部门进行联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的技术研发体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品种。广泛开展食品工业科技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国际科技资源,提升我省食品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6、推进制度创新,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1)增加财政、金融、税收方面的扶持力度。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的贴息资金要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倾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商业银行要将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和完成国内外订单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对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优先扶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
(2)积极参与WTO双边和多边谈判,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地位,争取有利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各项条款和规定,降低技术壁垒的风险,为技术引进和食品出口创造条件。积极组织食品加工企业参加博览会、廊交会等各类大型商贸洽谈活动,为农产品加工业走向市场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 龙梅: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91).
[2] 河北经济年鉴(200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 韩家增等: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05)[Z].北京:中华书局,2005.
[4] 王强:我国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6).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范文3
经过前几年的招商引资及县内原有老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部分企业已初具规模,集群(聚)效应已初步显现。但还有很多企业,由于自身在人才、资金、发展思路等方面的原因,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甚至有相当部分小企业人走楼空,这是目前现有工业企业存在的一种现状。存在的另一种现状又正好相反,有些好的项目,好的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最后业主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造成这些企业发展困难的原因,既与社会的服务配套体系不健全有关,又与政府的政策和支持力度有关。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有专门的机构及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包括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等。中国是一个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市场缺位的地方很多,在这种状况下,更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出台相应的政策,为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给与长期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此建议:
1、在政府内建立一个高规格的领导机构(组织),并安排足够的工作经费,让该机构(组织)真正肩负起支持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任。
2、政府牵头,聘请企业管理、金融、财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组成一个高规格的资讯服务班子,为企业服务。
3、加强对现有企业的调研。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支持的项目及企业。在支持上一定要讲究实效,要真正去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关于铜梁工业发展的产业定位问题。
在谈这个问题前,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叫新型工业化,给新型工业化怎么定位的问题。我认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不同的地区应该有不同的定位。例如在上海,因为资源、劳动力、各项生产成本要素的制约,必须走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的工业发展之路。而我们铜梁,由于区位优势较差,既缺人才,又缺资金,就不能走上海那样的工业化道路;但我们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各项生产成本要素优势也很明显,所以我们只能走传统工业发展的道路。结合目前铜梁工业的基础状况和铜梁的资源优势,建议今后重点发展铜梁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鞋制造业,特别是食品工业的发展将直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又能解决大量农民就业。我们县有各种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能为食品工业长期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原材料。目前我们县的食品工业已有一定基础,但做大做强的很少。究其原因,一是业主的资金实力较差,二是对产品宣传、创品牌方面做得不够。如果我们把支持“三农”和支持食品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政府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在产品宣传、创品牌上由政府牵头,统一实施,打包宣传,这样既节约产品宣传、创品牌费用,效果也比单个企业去宣传自己要好得多。
三、关于招商引资的建议
1、组织专门班子,调研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受各项资源制约性较强、生存已经较为困难的行业及所在地区,对那些地区的行业实行定向招商。例如江浙地区的高能耗行业、广东地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等,这既符合工业发展梯度转移的必然规律,又充分利用了我们在能源、劳动力及其他各项生产成本上的优势。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食品工业;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进展;分析
生物技术是一种对生命有机体进行加工改造、利用的重要技术,也是新时期国际上食品领域的最具前沿的关键性技术。随着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满足了人们对食品的客观要求,不断推动食品这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向前发展,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不断发展壮大,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1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
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基因工程技术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是分子遗传学、工程技术作用下的产物,可以有效改良微生物、动物的基因,为食品工业提供多样化的动植物原材料,价格低廉的酶制剂,增加食品功能,不断促进新功能食品的开发。以改善食品原材料品质、加工性能为例,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动、植物都是重要的基本原料。在生产植物食品原材料方面,基因工程能够改良品种,促进新品种的开发,促使原材料增产,比如,耐除草剂植物。基因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食品原料的种类,优化了食品资源的品质特性,大大增加了食用以及营养价值。比如,充分利用反义RNA技术,把不同类型的基因结构顺利转移到番茄植株上面,延缓了番茄的后熟、老化,具有更长的架货期,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此外,基因工程的应用促使谷类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比例发生变化,提高了谷类物质的营养价值。就细胞工程而言,以细胞为基点,按照相关规定,有计划地改造生物的生产性能、遗传特性,来获取所需的新生物体、细胞成品的一种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细胞工程的应用和细胞培养、细胞融合技术紧密相连。在植物细胞作用下,生产出各种功能性食品、食品添加剂,比如,天然香料。就我国而言,充分利用胡萝卜细胞,生产出大量的胡萝卜素,其繁殖速度相当快,周期也非常短,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1食品保鲜:
从某种角度来说,酵属于生物催化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较高的催化剂率,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工业中。在食品保鲜方面,生物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根据不同物质中酶的种类,选用适宜的生物酶,有效抑制食品中不利于保质的酶或者减慢其发展速度,实现食品保鲜。比如,在瓶装饮料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氧化酶,能够有效吸取瓶隙存在的氧气,适当延长食品的保鲜期,避免食品坏掉,增加生产运营成本。对于溶菌酶来说,能够有效溶解革兰氏阳性菌,主要用于这些食品的保鲜,比如,干酪、水产品;而对于细胞壁溶解酶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取代了有毒化学防腐剂的地位,食品具有非常好的保鲜贮藏效果。
2.2食品加工:
在酶工程作用下,传统食品工业发生了质的转变,比如,玉米在酶作用下实现液化、糖化等,能够生产大量的果葡萄浆,取代了蔗糖的地位,作为饮料、食品重要的甜味剂。就日本而言,推出了谷氨酞胺转胺酶,具有催化蛋白质分子的特点,转移分子内部的酞基,能够改变低档次面粉中的蛋白质,具有较好的口感,面食具有较好的弹性、持水能力。对于玉米面来说,它的口感比较粗糙,运营效益并不理想,在酶工程作用下,改良后的玉米面深受社会大众喜爱,具有很好的销量。
3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在食品领域中,发酵工程技术是应用最早的生物技术,在该技术作用下,能够有效改造传统发酵食品,不断加快现酵产品的研发,涉及到不同食品工业领域,比如,食品加工催化剂、饮料稳定剂。以“开发功能性食品”为例,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很多真菌中都含有多糖成分,比如,冬虫夏草、猴头菇,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力,更好地抵抗各类疾病。更为重要的是,有些的真菌还具有较好的抗肿瘤能力、抗衰老作用。而这为发展功能性食品提供了关键性的原料。就传统生产方法来说,主要是依靠人工,采摘或者种植,但其规模大都比较小,产量较少极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无法满足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在发酵条件下,可以实现真菌多糖的工业化连续生产,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还提高了真菌的质量,为更好地研制功能性食品做好了铺垫。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食品工业发展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重自主创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优化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寻求新的发展出路。而生物技术企业也需要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自身规模。以此,在促使现代生物技术优化利用的基础上,不断促进新时期食品加工业走上长远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范文5
随着央企改革呼声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民经济主力军-央企,开始反省本身存在的问题,开始进行积极的调整;与此同时,随着国资委对央企完成国民经济重要任务和指标的明确,一大批央企正面临主辅业分离、突出重点业务的选择。央企投融资体制的不畅和监管不力也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许多重复和浪费,应运而生的是各种体制试验性的重组和结合,就是所谓的“国退民进”。
中国食品工业集团的前身是轻工部食品局,担负着国家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指导工作,由题词的中国食品集团匾牌至今仍挂在集团总经理办公司的墙上,可见国家的重视。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食品工业集团的发展也历经波折,当年代表国家可口可乐谈判,并提出50%股东的中食集团资产曾经一度比当年商务部中国食品及中国粮油规模还大很多,中食集团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中几经沉浮,由于自身历史原因沉积的包袱经过近年的不断调整正近消化完毕。中食集团正以新的面貌近接改革开放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占GDP的30%,总产值在3万亿以上。但是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等大量的食品工业企业面临机制调整、资金不足、市场萎靡等严峻现实,大量食品出口企业产品常年被压低价格,不出口不行,出口更难受。
中国食品工业集团此番采取增量式重组方式,经国资委批准成立的中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基础上对外开放,结合社会资源更好地为中国食品工业企业服务的一种创新举措。
中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几个月来,建立了大量的项目库,对众多的中国食品行业领军企业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整和评估,公司聚集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极大的补充了原来中食集团投资体系?中的现状,极大的整合了广大国内外市场和资本资源。为中国广大的高速成长的食品企业搭建了一个与资本市场对接的专业平台,而中食投资依托中食集团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广泛参与大量中国食品工业的相关活动,也从中不断物色发展了一大批效益好、成长快的企业并培育支持他们走向资本市场,解决了自身发展的瓶颈和资金的难题,已经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如果说以前的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战场的补充力量和组成成分的话,以中国食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一代国字号民企正在越来越多的补充和完善着国民经济的重要结构,更加有效地共同促进中国经济向又好又快发展。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问题;措施
近年来的“食品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我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面粉中的增白剂、大米里中掺的石蜡……这些食品安全隐患使得我们现在想到“剂”就不寒而栗,其实“剂”本身没有那么可怕,可能消费者在认识中存在误区。到底何为食品添加剂,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密切。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1 食品添加剂的涵义
食品添加剂是什么。经过笔者查询的相关资料显示:食品添加剂就是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物质,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防腐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由此可见,一方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种类和口味的丰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过量或者是滥用就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2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业的关系
现代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目前,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在给工业食品作出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相伴就发生了。
1)食品添加剂延长了食品的保藏。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防止了由于微生物的肆意蔓延引起的食物变质,大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抗氧化剂又可以推迟食品氧化变质,使得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大大的得到提高;
2)食品添加剂改善了食品的色香味。有些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有色、味的改变,这就需要一些添加剂来辅助,比如:着色剂、漂白剂、香料等,这样一方面改变了食品的风味和质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
总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方便加工操作的同时也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在我们看到食品添加剂给我们带来方便性的同时,一些不够理想的食用合成因素例如:亚硝酸胺和亚硝酸盐却具有致畸致癌的作用,这些食品添加剂自身存在的危害不容我们忽视。
3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的行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的食品工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种口味的需求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但是食品添加剂的“双刃剑”的性质,使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它在满足我们的食欲的同时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较大的伤害的。
3.1 非食品添加剂被一些企业违法使用
非食品添加剂一般属于工业使用的添加剂,是国家卫生局所明令禁止使用于食品行业的添加剂,因为这类添加剂已经被证实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低价或者是可以更好的改变食品的某一性能所以就被一些企业非法使用,并流通到市场,是消费者食用后中毒或者导致死亡。2010年8月份以来,惠氏、雅培、多美滋、雀巢等洋品牌奶粉被查出奶粉中含有香兰素、乙基香兰素等违禁添加剂。卫生部《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明确把纯乳、原味发酵乳等20种食品列为禁加食用香料香精范围,可是洋品牌集体违规让消费者再一次无所适从。
3.2 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各种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种类和范围,超出这些范围和品种就是不合格的产品,常见的比如:甜蜜素、糖精钠等在膨化食品中或着甜点中经常使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同样是违法的,经常见到的比如防腐剂的使用,虽然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这样超限量的使用却是违法的行为。2010年7月据媒体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在江苏进行风险监测时发现,金浩茶油等一批公司生产的茶油中含有超国家标准6倍的苯并芘,部分茶油更出现严重超标,金浩等企业选择了秘密召回。后金浩公司公开发表致歉信承认42t茶油致癌物超标,并宣布赔偿已购买金浩茶油消费者的损失。
3.3 用伪劣添加剂
如果说合格优质的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改善食品的某些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消费者的健康也不会造成威胁,但是劣质的或着是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含有的汞、铅、砷等此类有害的物质,对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危害。
食品的质量问题除以上之外,还有就是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卫生条件不达标,造成这样的原因无非是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采用非食品级的食品添加剂。
最后还有一种问题是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残余量的控制问题,一些材料同时使用到某类食品生产中,虽然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某类添加剂却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出来了,这是由于材料中含有的添加剂带入了食品中,从而导致了食品的质量问题。
4 我国食品行业添加剂行业现状改善措施
整个食品添加剂行业虽然存在着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有的无法避免但是有的却是人为造成的。
4.1 权威食品安全信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为了保证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就要加强添加剂的管理措施,首先政府应该高度的重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关于食品的卫生安全法、管理办法、规范等条例等内容要做到统一规范,被迫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其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模式,做到生产、使用、管理科学规范。
4.2 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建立食品安全营养评价体系
医学院校对于食品卫生、食品营养等都有研究,而轻工业院校注重食品的加工工艺和食品设备制造等方面的知识,二者应该注重交际,如果可以联办食品卫生专业,那培养的食品专业的人才将是更加全面的。
食品添加剂自推广以来,许多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使大众的神经一直绷得很紧,这与食品的生产企业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只有足够的自律,我国的食品添加剂行业才可以走上健康的轨道。
《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环节的监管作出明确的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
2010年,《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立法听证会在北京召开,“规定”要求,拟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应当补充提交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复合食品添加剂名称、组分及各组分含量的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