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创作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创作论文

艺术创作论文范文1

在艺术的整个创作过程中,灵感起到积极地作用,但它并不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灵感是在各种心理因素的恰当组合为最佳心理状态时产生的。这些心理因素只是处于持续的运动与调整之中,才会忽然出现适合于特定创造要求的恰当的组合。灵感的情况很复杂,它的奥秘也未完全揭开。这种“瞬间的顿悟”到来也是可以培养和追求的,这种培养并不能确定无疑灵感就会出现,只是有助于它出现的一种方式。

二、灵感的来源与培养

杜工部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所说的“下笔如有神”中的“神”就是灵感,而“读书破万卷”是需要下功夫。就他而言,灵感是从功夫中出来的。灵感是在潜意识中的思想突然出现成为意识。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它虽然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的。如画家只会出现绘画的灵感,而不会出现戏剧表演的灵感;因为画家只是持续进行了绘画的实践,而未进行戏剧表演。由此我们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味着读书只有读透书,再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不过灵感的培养不必限于读书,以下通过三点来分析。

1、明确的创造动机和要求。灵感状态是各种心理因素的协调配合,无论是吟诗作画、编剧谱曲,其灵感模式都需要一种模式的心理因素组合,而任何模式的组合都是各种心理因素根据特定的创造动机与要求不断运动与调整而自然出现的。

2、刻苦持久的创造劳动。俄国画家列宾认为灵感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有了强烈的动机要求就需要体现到行动上,再去进行的实践活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思维的灵活性来摆脱僵化的惯性,突破狭隘的范围。

3、潜意识适当的情绪状态。情感活动能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大脑的认识功能都会因为情绪的积极催化而活跃起来。艺术创作的灵感是来源于众多方面,这种思维活动需要无意中的触碰才能产生突然间的顿悟,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创作者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各门艺术的意象都是触类旁通的,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味。要善于观察善于挖掘,当累积的知识到一定程度我们头脑中就会闪现与大千世界触发所得到的各式各样的灵感,并使之转化为艺术品。

三、结语

艺术创作论文范文2

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他们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在于借物托情。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是我很喜欢的一首借物抒情的诗,可能了解于谦生平的人都知道这位解救明朝于危难的清廉一生的大臣却因为荒唐的污蔑而冤死,借“石灰”来抒发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的后人。同样,中国的山水画是借描写自然景物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的创作形式。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思想感情是主观认识,中国山水画就是客观世界的景与主观世界的情结合的产物。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形式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对于宇宙观的认识——“天人合一”。正是在中国古代独特的哲学思想的滋养下,中国画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哲学精神。南宋马远的《汉江独钓图》,整个画面上只有一艘孤零零的小船以及船上独坐垂钓的老翁,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这样寂寥、空旷的画面,给人一种难以言语的意趣,却蕴含着画家深厚的文学修养已经自身情感的抒发。这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的结合,是一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中所提到的“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这样四季的神态、表情,都是“自然”与“人”的融合统一,是人性化的自然,旨在凭借对客观景物的描绘,寄托人的主观情感。写景是为了“寄情于景”、“借物抒情”、“缘物寄情”。意与景汇,景与情通,情景交融才能产生中国画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中国绘画中传统题材四君子: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四君子代表着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种人格力量。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和人格追求。“四君子”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清代的郑板桥,因其出生没落士大夫家族,幼时生活窘迫,科举也不顺利,曾一度在扬州卖画为生。这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性情直率、作风狂放的性格特点,他把自己情感经历倾注于它的书画当中。他的兰竹,不仅表现孤高超俗,更是借题画诗发泄自己的抱负和牢骚。如《衙斋听竹图轴》题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蒋兆和的《流民图》,每每看到,心灵都会被震撼到。他朴素的笔墨语言,严谨的造型,生动地描绘出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这幅鸿篇巨制向我们展现了抗战时期的北平,中国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画面中他们痛苦的表情和殷切的眼神,让我们这些年轻人看了就感觉身临其境。蒋兆和走在北平的大街小巷,亲眼目睹了中华民族蒙受的耻辱、灾难与悲剧。也正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他的亲身经历、感受、体验和对人民的同情,促使他完成《流民图》。把在沦陷区每日每时身受的苦难和人民日夜盼望抗日胜利的急切心情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这种情感的指导下,创作出《小子卖苦菜》、《轰炸以后》等作品,以抒发对胜利的企盼。只有这样痛苦的情感经历才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人物形象,让观者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当时人们的疾苦。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没有创作者情感的倾注,就无法创作出动人的作品。情感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拥有着世界最丰富、最富饶的土地,5000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孕育了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华夏民族。也正是它历经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才留下了无数的精神瑰宝。而中国画这特有的绘画表现形式,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留下了最绚丽的一页。中国的历史在不断的演变发展中,而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历经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的变化而发展至今,正是因为它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精神。中国富饶的自然万物以博大的胸襟哺育中国画家,满足着他们对于绘画题材的攫取和需求,并赋予以智慧和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中国画不是单纯的表现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而是借助于“景”抒发自己的“情”。中国画创作离不开情感因素。可以说中国画是艺术家表达审美感受和抒感的一种方式。所有名留青史的中国画作品无不充满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色彩。中国画这一东方特有的艺术语言以其真挚的情感,一代代的传递下来,成为人类绘画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作者:美术学院单位:西南大学

艺术创作论文范文3

国内数字媒体制作手法仍然处在一个摸索借鉴的艰难转折期。依赖直接的计算机编程手段来实现,许多逼真的三维动画角色的设计、动态网页设计的Java语言、Xml数据库语言、Maya角色动画设计的Mel语言等都要运用到计算机编程。由此来看,目前的数字当然也可以利用“艺术家+程序员”强强合作的方式来实现。随着计算机高度智能化和程序员对自然语言的深入理解,未来的计算机说不定可像人造机器人、变形金刚一样在艺术家的指导下从事“自主开发”的艺术创作活动,那时,数字艺术手段将会实现质的飞跃。

二、时下最流行的三种创作方法

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交互式数字媒体艺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媒体艺术,构成了时下最基本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数字媒体艺术在操作方法、作品的内容形式、普及程度和影响面上均有所不同。

(一)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是指用某一公式或算法

这个公式或这个算法中带以不同的参数,来直接产生一个系列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此类作品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主题比较抽象、图案赏心悦目,可在服装设计和工业品设计等领域大显身手。这种方法的使用者主要是一些对计算机编程语言较为熟悉,具备理工科背景的艺术家所采用的方法。分形艺术和非真实感绘画渲染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分形(Fractal)”这一术语其实最初是源于数学范畴,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对于这个词,巴洛克的解释为不圆的珠子,分形指的是无规则、几何所不能描述的无规则的几何对象。比如,复杂的生命理解、流光溢彩的都市霓虹灯,与几何图形相比,显得如此不规则和支离破碎,这些极不规则的对象简单来说就是分形。分形艺术展现着无穷变化的抽象图案,蕴藏着宇宙的奥秘,可通过计算机编程产生,许多数学家、几何学家和艺术家沉迷其中。这些图案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有很大的价值(如说明宇宙的演化和生物有机体的特征),而且可以直接应用到服装、印染、喷绘和装饰设计中。

(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借助软件来实现

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已为创作活动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光电鼠标等外设工具,操作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艺术家借助这一界面和程序,进行更加专业化、更直接的应用。中国对3D很感兴趣,但是观望的居多,愿意真正大胆尝试的却不多,而整体技术经验也很欠缺。数字影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既要能熟练操作各种软件设备,又要能研发各种人物形象。

(三)人工智能化的数字媒体艺术

所谓智能化,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不借助人机界面控制,计算机可自行根据带有反馈功能的软件,自主完成视觉艺术的创作。计算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不需要操作者给出提示或是不给任何提示,或编程人员加以部分操控计算机绘画过程,或不需要任何人工指令输入,完全是计算机的自主行为,是人工智能的产物。

三、结语

艺术创作论文范文4

(一)数码技术多角度运用

数码技术从陶瓷艺术品的设计加工和运用多个角度,[3]对陶瓷工艺品进行科学详尽的规划设计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生产,数码技术从设计方案、艺术品外观、艺术品绘色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和数据计算,采用信息化手段,将正在设计和生产的陶瓷工艺品与其他相似的陶瓷工艺品,进行对比研究,高科技数码技术可以为陶瓷工艺品的设计加工人员,迅速采集大量信息资源,快速整合大量资料图纸,并以合理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出明确清晰的设计加工方案,在数码技术对陶瓷工艺品领域信息资源的总结基础上,凭借陶瓷加工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传统工艺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对陶瓷工艺品进行整合加工。也可以对陶瓷艺术家的理论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和科学的理论依据。可以采取3D打印技术对陶瓷制品进行制作,3D打印技术具有喷色和挤压等多方面技术优势,对陶瓷制品的颜色绘制和外观形状构建具有重要作用,3D打印技术可以是陶瓷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对陶瓷工艺制品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3D打印技术在陶瓷领域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为陶瓷领域的技术研发和艺术创作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

(二)为陶瓷艺术创新交流提供平台

数码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陶瓷工艺品加工制作和陶瓷艺术设计理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数码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欣赏空间,也为陶瓷艺术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性支持,同时,创造了巨大了艺术交流借鉴的空间,为许多陶瓷艺术品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交流机会。

(三)高科技数码手段提高陶瓷加工过程技术含量

数码技术可以在虚拟调价下制造出陶瓷艺术作品效果图,可以使传统陶瓷设计与加工工作,图片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高科技手段带动传统陶瓷工艺品创作思维的革新。新型数码技术,可以使静态的陶瓷工艺品呈现出动态的效果,这对于艺术家审视工艺作品的艺术理念,完善陶瓷工艺品艺术加工手段提供了可能。采用高强度技术手段,对陶瓷工艺品进行外观的改造与加工,将数码技术所具备的视频,图像等条件充分发挥,为陶瓷艺术品加工人员提供新型创作平台。利用数码技术,对艺术品加工提供改造的机会,工艺品加工环节中的任意部分,都要用数码技术加以更改,以数码技术的视频图像优势,为陶瓷工艺品加工提供更正机会,不断地拉近陶瓷工艺品与设计规划方案的距离。

二、结束语

艺术创作论文范文5

1、直接写生的方法

直接写生主要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完全不同于古代中国画的写生方法,中国画的写生受环境以及作画工具的影响,很难达到写实,所以古人在写生的过程中加以主观的感受对景物有虚实、繁简的处理。正如李可染所说:客观事物千遍万化,以山水画的表现对象来说,有春夏秋冬,风晴雨雪,朝霞暮霭,变化无穷。如果写生只勾轮廓,怎能画出彼时此地,千遍万化的山水精神面貌?中国画写生是一个对客观事物的反复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要把写生作为最好的师造化的学习过程。不要把自己完全了解造化—描写对象了。最好把自己作为别的星球来的陌生的客人,对景物一切都要重新认识,一切都充满新鲜感觉。写生,首先必须忠于描写对象,这就是忠于生活,生活气息是写生中很重要的一面。现在的画作里经常会发生“笔在意先”的状况,这也是由于心中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执着于笔法,墨法。全然忘记了笔墨当随心意。不是简单把技法搬于画面,也不是全按照素描方法绘制画面,而是心里有一个关于画面整体的感觉,一个模样,随着画面的渐渐生成,这个模样会有所变化,这时候就要改变你的笔墨了。如当你达到百分之七八十的光景,笔下活跃起来了,画的本身往往提出新的要求。这个时候就按照画面发展的需要和自己的想法,加以补充,加以发挥,不能再以描写对象做主,而是由画面本身做主了。“意在笔先”就是这个意思。这样才可写生出有灵气寄托了作者情怀的山水画来。

2、写生整理的创作方法

山水画不是一个写实的画种,是对于自然景物的提炼概括。而概括了自然景物的写生作品们和留下的心理印象,则成为了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经验铺垫。写生整理实则跟创作方法大概相同,一就是将自然景物通过画家主观感受跃然于纸上;二是根据之前收集的这些素材进行艺术创作构思。写生整理目的是为了能在主要创作的保留画家更多的对自然地感受,又具体的表现对象和更加直观的生活感受。

二、山水画的创作

艺术创作论文范文6

富商大贾都拥有巨大的宅邸,为了装饰宅邸他们不惜重金求购各种奇珍异宝,“楼台亭舍,花木竹石,杯盘匙筯,无不精美”。这些奢侈的生活需求体现的是他们在物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对精神财富的极大渴求,当时流传着“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的说法。书画作品作为重要的精神产品被当时人们所追捧,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扬州这个庞大的书画消费市场自然吸引来产生了许多画家前来。根据《扬州画舫录》的记载,本地画家和各地来扬州的画家中稍具名气的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并且还有许多是当时的名家,其中声名最显著着当属“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也就是后来的扬州画派,其作品风格受人们审美趣味的影响无论题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明末清初绘画受保守思想的禁锢,推崇一味地“摹古”,“八怪”不愿意完全摹描古人,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发展创新,当然他们的这种创新很大一方面也是由当时的商品经济所促成的。

二、绘画商品化的发展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作为绘画商品化最大的需求方商人尤其是盐商,他们虽然处于“四民之末”的社会地位和形象却是希望按照文人士大夫的“儒雅”来改变自己,特殊的社会环境使得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面对“喜新尚奇”的社会风尚,绘画商品的需求方对作品个性的推崇以及绘画艺术市场严酷的规律性,使得这些凭借绘画借以谋生的画家们只能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艺术的变革。正如薛永年先生所云:“新经济因素的滋长与由之而来的绘画供求关系是导致八怪艺术新风尚形成的根本原因。”画家们从艺术观念、绘画题材以及绘画语言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来迎合聚集于扬州的大量儒商的审美趣味。

1.受市场化影响在艺术观念上更具创新精神

绘画作品作为商品在市面上流通一定程度上一定要遵守商品的特质,同样都是画家用劳动力创造出来的作品,为了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画家就需要让自己的作品从内容和风格上更加新颖、独特来吸引消费者。例如金农尤擅墨梅,作品有《墨梅图》等,他还有一个独创的隶书体,自谓“漆书”十分有代表性;黄慎以草书入画,多以神仙佛道和反映社会贫困人民生活为题材,作品有《醉眠图》《苏武牧羊图》等;郑燮他对绘画创作颇有创见,能做到以诗出画诗画相通,擅画竹、兰,他还创造了一种六分半书体既集真、草、隶、篆于一体,代表作品有《墨竹图》《兰竹图》等。扬州画派中除了上述提到这几位画家还有李方膺、汪士慎、华嵒、李鱓、罗聘、高凤翰、高翔、闵贞、边寿民等诸人,他们每一个都以其极具创意个性鲜明的作品吸引着购买者的注意。

2.受市场化影响绘画题材及创作手法的转变

受盐商和大众审美的影响在绘画题材选择上多是寻常之物,在传统的梅、竹、兰、菊四君子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花鸟以及身边常见的瓜果蔬菜鱼虫为题材;人物方面则多以神仙鬼怪及下层人物为对象;画山水则以一些残山剩石片水进行勾染皴擦,既能表现出文人画的逸趣情怀,又能让盐商及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这便导致了扬州画派在画面的审美表达上更加个性化和现实化。扬州画派多用写意作为创作手法,不像古人那样“五日一山,十日一河”的精工细琢,绘画题材多为写意花鸟,他们当中也有擅长人物和山水的,但几乎都是运用写意的手法,用笔潇洒流畅透露出大写意的酣畅淋漓感。画家这种快速作画的创作手法实际也是由于绘画的商品化为了更快的获得物质资料。在作品的展示上,扬州画派中多数画家都是诗、书、画、印兼善,他们把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绘画格局从演进推向成熟。扬州盐商大贾对画家们的个人修为也有全方位的要求,如“扬州二马,以文会友,凡文人来访,进门须先做诗一首,待审定后再决定接待等级”因此画家还必须提高自己的诗书画综合能力,在客观上也造就了扬州画家诗书画兼善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