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49-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近几年发生的各类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比如“毒胶囊”、“瘦肉精”等事件让社会关注的目光再一次瞄向了食品行业。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正确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迫在眉睫。

1 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食品相关法律法规、食品标准体系落后

现阶段制定的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各项食品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得以保障的的重要依据。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约有92%都是采用国际标准,而我国国家标准仅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我国自主制定的大部分食品安全标准均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跟实际联系不紧密、内容欠缺、技术水平落后以及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缺乏相关研究等问题[1]。并且,我国在制定标准时往往强调现实中的可行性分析,忽视了对食品安全危险性的评价。如果在制定食品卫生标准时不采用危险性分析原则,那么,即使制定出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也经不起长时期考验。另外,我国没有在整个食品产业链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足;在制定相关的食品具体标准方面也显得不够系统,不够协调[2]。

1.2 我国设置食品监管体制效率低

设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效率低,也就意味着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低下。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相比而言,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部门和体质等都存在较大差距。在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中,涉及的监管部门较多,比如初级农产品是由国家农业部负责的,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由国家质检机构负责,食品流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工商部门负责,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监管及组织协调工作。这样一来,不仅存在着各部门机构职能交叉严重问题,而且还缺乏一个负责我国所有食品安全问题的权威机构部门。这样就出现了我国食品安全“都管,却管不好”的局面,这种不能有效地分配监管行政资源的状况,既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分散了各机构监管力量,又容易在执法过程中导致各种漏洞,极大降低了我国食品监管的效率。

2 对策及建议

2.1 加强生产者的道德素养

在市场经济这个时代背景下,利益最大化是商家所追求的。高额的经济利益诱使生产加工食品厂商铤而走险。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商家首先寻找推脱责任的途径,根本没有真正关注消费者所受到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因此,建立诚信社会,加强生产者的道德素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

2.2 加强第三方监管

我国目前的食品监管是以政府为主,公众和食品行业协会为辅的模式。近年来,虽然食品协会发展较快,但其直接参与食品监管的程度还是不够。我国今后应该加强第三方监管机制,建立政府、人民、市场、媒体“四位一体”的监管结构。重点加大食品行业各个协会的力量;建立人民群众直接参与食品安全问题监管的动力机制,新闻媒体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的力度,确保每篇报道的真实性,建立失实报道惩处措施,食品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保持媒体舆论监督的独立性,使舆论监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2.3 加快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是我国能够顺利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通过从发达国家借鉴有利经验和积极开展食品对外交流等方式,从而建立适用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元化法律体系;建立系统适用我国国情的食品标准体系,并应及时更新,以便跟上社会发展需要。此外还应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应用符合我国国情的HACCP体系;建立食品招回制度[3]。

2.4 建立集中统一、协调有力的政府主管机构

发达国家在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全面、严格的监管经验很值得我国学习。比如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简称FDA)就是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确保食品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对于进口食品而言,美国食药局也是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全面的检验,保证了当地农产品、食品等的质量。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食品监管经验,成立专门的职能监管执法部门,统一负责整个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通过这种措施可以极大改变目前我国各个行政监管部门“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的现象,提高政府部门主导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能力与效率。

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应以整个食品产业链为基础,贯穿于从生产原料到消费者食用前的整个过程,只要一个环节没控制好,都会造成食品隐患,最终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截止到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我们应正视和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积极采用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在公众和政府各部门的关注下,一定大大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王澜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8,20(1):11-14.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原因探析;对策研究;长效机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31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045- 02

从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实施到今天,两年半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期待的“食品安全时代”是否真的到来了,2011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通报了从2008年以来,各级法院审判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相关情况。有关数字证明,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正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1 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食品安全屏障为何屡遭突破,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如何把好广大民众的食品“入口关”,社会各界在纷纷谴责和质疑的同时,也积极地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面寻根探源,以期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1 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并有待综合协调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后,配套的法规、规章建设步伐相对滞后,尤其是地方性食品安全监管法规、规章,存在严重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或者跟风式地出台了部分法律文件,但因不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而缺乏实际的执行力。另外,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级别、各个部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整体综合协调性较差,在执行中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总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尚待完善和综合调整。

1.2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引发监管职能冲突或监管空白

我国的食品安全由多部门分段监管,即在国务院及各省(区、市)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下,由卫生、农业、质监、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段负责的监管体制。部分人认为,中国小农户分散生产、小企业数量庞大的现状,再加上食品生产、流通过程的复杂性,造成食品监管中的“段”难以界定,各监管部门职责难以明确划分,在职能衔接上存在交叉和漏洞;各监管部门可能局限于自身利益,出现争夺监管权或推诿监管责任的现象,造成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错位、缺位、越位或不到位等混乱局面。

1.3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混乱,且总体上偏低滞后

首先,最具权威性的国家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尚在运筹中。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混乱。食品安全标准政出多门,执行中各自为政,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之间,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彼此重复建设且相互矛盾冲突,造成企业和行政部门参照和执行中的困难。其次,食品安全标准水平偏低滞后。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风波,许多都涉及标准之争,且我国许多检测标准仍面临空白。与国际上的食品安全标准相比,明显具有滞后性。再次,部分标准的执行力差,可操作性不强。另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内外标准有别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质疑的焦点。

1.4 食品安全预警机制滞后,问责机制不健全

我国食品安全问责机制不健全。首先在行政执法中,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处罚手段偏软,以罚代刑、以罚代管,企业的违法成本过低,是企业屡屡以身试法的重要原因;在事故处理的结果上看,更倾向于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单方问责,面对“引咎辞职”、“革职”、“停职”等问责方式,失职渎职行为得不到有效地打击。

食品监管预警机制滞后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食品监管重在防患于未然,但食品安全监管者却往往是在问题曝光和披露后才姗姗出场,属于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重大缺失。此外,政府的信息披露也存在着不规范、不明确的问题,没有起到警示和监管作用。

1.5 政府责任缺失、社会诚信失范

(1)食品生产经营者市场观念和法律观念淡薄,为追逐利润违规作业,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生产和使用有害添加剂,贿赂、腐蚀公务人员,致使“人祸”频出,成为侵蚀食品公共安全的毒瘤。

(2)各级政府缺乏大局意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政府业绩,放松市场准入标准;在行政监管上“抓小放大”,对“有贡献”的企业偏私护短,地方保护意识严重;行政执法主体懒作为,不作为,被动行政,失职渎职;假借多种名目乱收费,或以罚代刑、以罚代管,执法为利;重发证、发照、事后突击,轻日常监管,执法不力;,,借职权吃拿卡要、收受贿赂、照顾人情;各行政监管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规避责任,使不法行为在市场监管的盲区内畅行无阻。

另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落后,总体检验检测能力不强,也引发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系列问题

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对策研究

2.1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及相关制度、标准的建设工作

(1)将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的理顺工作推上议事日程。对滞后的法律文件或相关条款及时予以废止或修订;对相互矛盾冲突的条款及时予以调整,统一法律依据。

(2)加快《食品安全法》配套的法规、规章的建设和完善。地方政府在立法时应注重调研,集思广益,因地制宜,细化和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具体要求,确保其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可行性和指导性。总之,国家和地方应将食品安全立法和修订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形成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3)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出台与《食品安全法》相统一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食品市场准入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化建设,促进行政监管部门之间,国家、地方、行业、企业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和协调配套;以风险监测和评估为依据,结合我国公民的饮食结构与习惯,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建立食品安全标准的动态更新机制和食品安全标准复核体系。

2.2 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合力打造无缝衔接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1)各监管部门从大局出发,积极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职能部门分工要求,对监管资源进行研究定位,重新界定各职能部门在监管链条上的地位,以避免职能交叉、消灭监管盲区;同时在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下,恪尽职守,密切配合,形成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统一协调的监管格局。

(2)建立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联动机制。各行政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和技术优势,进行“联合执法”,实现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从制度上确保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性。同时,行政执法部门联手建立“食品违法犯罪信息数据库”,实现“网上衔接,信息共享”,打好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战”,增强监管中的透明性。

2.3 完善食品安全问责制,增强监管中的透明性

(1)重典治乱,通过提高赔偿的额度和处罚的力度,提高不法经营行为的违法成本,以经济杠杆促使生产者由经济人向道德人转变;确立食品溯源制度,促使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把原料关、生产关、包装关、流通关,以便出现问题时及时追溯及召回,让不法行为无处遁形。

(2)完善行政问责机制,确保监管过程的透明性。做好《食品安全法》与《刑法》、《公务员法》、《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的衔接工作,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完整的法律责任体系。在行政执法中做到安全监管责任到人,问题查处责任到人,严厉打击行政执法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实现对不法企业和执法主体的“双罚”,保证问责机制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对食品安全事故中起误导作用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包括广告媒体、传播人、代言明星等, 也要视具体情形追究相应的连带责任。

2.4 建立突发性食品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强化信息披露管理

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和管理,为食品安全信息及时、有效、科学的披露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中央和地方各级监管部门网站应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的局面;建立食品公共卫生平台并科学管理,加强沟通,为公众参与、咨询、投诉、举报提供方便;由合法的权威机构定期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及时提示消费者应注意的食品不安全风险源,杜绝消费高风险食品;定期公布有关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食品安全执法等方面的信息,增加食品监管的透明度;及时曝光问题企业,公布不安全食品目录,使不法企业失去市场份额。

另外,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和行为主体,因此政府必须具备“社会综合治理”观念,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以自律、监督、行政等多种方式介入食品安全的治理,并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加以保障。以推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监督的食品安全新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郭美琴,魏荣梅,刘建芹,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J].特区经济,2011(10):232-236.

[2]丁新正.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有待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1(8): 93-94.

[3]吴海玲.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2):9-10.

[4]王箫,李振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J].中国集体经济,2010(4):113-114.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0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17903

1引言

猪肉“瘦肉精”、幼儿奶粉与鸡蛋含“三聚氰氨”、海南毒豇豆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国内频频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市民讨论的热门话题。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影响社会和谐和安定,影响我国农产品国内国际贸易与国际声誉形象。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的巴中市,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监管滞后,亟待提高。研究、探讨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提高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自2003年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以来,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是巴中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巴中市政府建立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无公害认证和农产品市场监测等项内容纳入对各县区考核内容之一;市农业局把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县区农业局、局属各单位,做到了“目标任务、分管领导、责任单位、保证措施、工作标准”5落实,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提升了考核档次,加大了监管力度,强化了工作责任,有效防范了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的相关规定,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于2009年4月首次通过“双认证”,取得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和“资质认定 计量认证证书”。2011年年初,市农业局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同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统筹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管工作。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4个区县均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与市检测中心相对接。

(3)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工作常态化。自2009年市检测中心通过“双认证”以来,连续3年开展例行监测工作。每年年初制定例行监测方案,共在3县1区的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随机抽检农产品2400个,其中蔬菜样品1910个,食用菌样品460个,水果样品30个。检测项目67200个。总体合格率由3年前的97.3%稳步上升到现在的98.8%。

3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3.1农业污染

3.1.1农药化肥污染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近年来,农药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农药施用不当或滥施,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进而直接危害到人类健康。巴中地处偏远,农民文化普遍不高,耕种农作物科学专业知识匮乏,农药施用方法不科学、违规使用禁限农药的现象普遍存在。

化肥除含有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在土壤中残留并积累,对土壤环境造成长期的污染,进而污染农产品并危害人们生命健康。

3.1.2畜禽粪便污染

巴中是一个农业大市,近年来,农村畜禽养殖业得到较快发展。然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3/4以上未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导致其他微生物死亡,特别是含有抗生类污染物渗入农业土壤,进而通过农作物进入食物链,从而产生“有机污染”。

3.1.3农村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呈多样化,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许多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巴中农村都没有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天然的垃圾排放场,严重污染了土壤、水和空气。

3.2监管机制不健全

3.2.1监管力量不足

市、县区、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总量不多,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仅有8人、多数县区3~5名、乡镇1~2名,专职监管人员更少,面对众多且缺乏规范的生产主体,显得势单力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顾此失彼。

3.2.2监管手段不多

因人力、财力受限,农业部门的巡查、检测等难以全覆盖,尤其对非“三品”生产主体的监管缺乏日常监管手段;由于法律法规不尽配套,在监管实践中对违法违规主体实施处罚难以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情况突出。

3.2.3管理职责不清

当前,巴中市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依然沿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农工商分离,产与销脱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分散在农业、工商、环保、卫生、质监等不同部门,各自都依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多头管理导致了部门职责不清,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管理脱节,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3.3监管体系不完善

3.3.1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滞后

一方面检测机构基础薄弱。由于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2009年才首次通过“双认证”,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巴中这个农业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检能力薄弱。全市的批发农贸市场仅有1家配有快速检测仪, 超市仅有 3家配有快速检测仪。且由于缺乏有力的督管,自检工作时断时续,农产品安全在销售环节上根本没得到保障。

3.3.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缺乏合力

涉及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近10个部门,各部门之间信息不沟通、相互扯皮。这种多头执法不仅使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推诿中消耗掉,而且造成技术标准重叠、交叉甚至技术内容矛盾的现象。

3.3.3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认知度低,流于

形式巴中市农业系统有5个质检机构,只有市检测中心通过了认证,其余3县1区的质检站均未认证。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整体规模较小,认知度低;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在巴中乃至全国都还算属于新生事物,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不高。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汪洲琼: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环境与安全

4提高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4.1提高农户综合素质,严把产地源头关

农户在提高农业与农产品环境质量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巴中地处偏僻,发展滞后,农户受教育水平比较低、难以进行科学的生产。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增强农户的环保意识,提高农户的生产水平。

4.1.1科学使用农药

(1)要注意区分防治对象,有针对性地用药。

(2)要注意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对害虫的防治以虫卵期或幼虫始发期最为有效。

(3)要注意不要随意加大用药浓度。配药时不按比例,不用专门量具,只用瓶盖或其他非标准器皿,没有数量概念,一般都大大超过规定的浓度,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容易发生药害,同时,也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

(4)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单一品种。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让病虫产生抗药性,造成恶性循环。

(5)要注意区分高效与高毒农药使用。目前优质农药正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而不少农民误认为毒性高效果就好,结果往往造成人畜中毒,为此,应正确区分高效与高毒农药的使用,保证用药安全。

4.1.2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科学施肥就是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遵循土壤、作物、肥料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以肥料与综合农业技术相配合为指导原则,产前确定施肥的品种、数量、比例以及相应的科学施肥技术,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土壤培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4.2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严把产品质量关

4.2.1加强建设检验检测机构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是实现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安全生产规程到农产品市场准入等“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是有效防止有害有毒农产品进入市场、防止发生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提高巴中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市、县各级都要充分认识到重要性。

4.2.2提升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巴中市(县)专职检验检测人员中具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5人,仅占总数的16.7%。在实际工作中,凸显出检测知识储备不够,专业不专,同时缺乏深入的专业学习和培训。为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性和适应性,必须对检测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如法律法规、质量意识、检测技术和管理知识水平培训等,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造就一批精干、高效、懂业务、懂法律的农产品质检队伍。

4.2.3争取各部门支持

要积极争取财政、计划、编制、科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尽快完善机构,充实人员,增加投入。

4.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4.3.1积极创建“三品一标”

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虽有其各自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基础,但都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战略选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巴中市需不断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地位,采取召开现场会、出台激励政策等措施,引导申报“三品”认证,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依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行政执法大队开展农产品监督抽查活动,督促“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严厉打击伪造、冒用“三品”包装标识等违法违规行为。

4.3.2建立严格的质量追溯制度

对生产农产品的农户,实现严格的户籍编码制度,一户一码,不管生产任何农产品,都使用政府统一配发的、唯一的编码。每批产品上市,都必须加贴编码及产品采收日期。同一采收日期的产品为同一个批次。对经检验部门检验的,还应附带检验合格证书。追溯制度的建立,一是为了在发现质量问题的同时召回该批次产品而不影响其他批次产品,二是有利于责任追究。

4.3.3严格实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

巴中市虽然启动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但并不完善。需将企业自检与主管部门抽检相结合、快速检测与定量检测相结合,重点检测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经营农产品的超市,严格把好上市关。

4.3.4整合资源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为契机,巴中市争取到总投资1000万元的市级综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可利用该项目充分将农业、畜牧、水产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资源整合后,明确责任,制定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引领行业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发忠.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李善君.关于巴中农业的现状与思考[EB/OL]. 2011

[3]张艳丽,刘东生,徐哲,等.中日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体系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10(11):36~40.

[4]阑多钰.新形势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22):10~12.

[5]农业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EB/OL].[2010-10-25] .

[6]佚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5):5~9.

[7]钱芳.浅谈加快市县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河北农业科技,2008(5):4~5.

[8]崔野韩,许学宏,陈能,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能力调查与对策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5(3):29~32.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 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其刑法治理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原因及刑法规制研究现状 浅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中的缺陷及完善 论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规制 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局限性 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研究 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我国乡镇学校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 关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路径选择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解决路径的信息视角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及问题探析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吴恒.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J]. http://zccw.info/report.

[3]张军,姜伟,郎胜,陈兴良.刑法纵横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熊选国,任卫华.刑法罪名适用指南——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M].北京:中国人名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5]刘青青.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及政府监管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2(3).

[6]张永伟,刘志芳.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法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1-30.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自2016年启动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以来,我区严格落实创建标准,坚持高标创建、高位推进,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为抓手,以打造绿色健康食安博山为目标,创新竞进,凝心聚力,扎实苦干,于2018年3月正式荣膺“山东省食品安全先进区”称号。

但在如此高标准、严要求之下,我区食品安全现状是否高枕无忧,无一漏洞了呢。其实我区食品安全在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仍存在多种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作为监管部门,在取得食品安全先进区称号后的持续作为,要将食品安全问题彻底抓久、抓牢、抓实,都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位监管人的勿忘初心、久久为功。

一、生产加工环节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要问题涉及使用劣质原料,如用病死、毒死畜禽加工食品;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超限量使用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防腐剂“苯甲酸”及甜味剂等;非法使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如二氧化硫、甲醇、吊白块、三聚氰胺等;人为造假,牟取暴利。

监管部门应加大力度控制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严格控制从原料选购到成品的各个环节。监督督促企业建立完善、规范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设立内部食品安全监督制度,严禁使用受污染原料、变质原料、掺假原料;严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严禁使用过量食品添加剂、禁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非食品用化学物质;同时由监管部门人员实行一对一监督,高频次检查,提高安检技术,并严格执行,以监督和防范企业内部少数人的违法行为。

二、流通环节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区流通环节存在问题主要涉及学校周边及农村市场。学校周边小卖部、小超市长期销售来源不明、过期变质、标签标识不规范以及“辣条”“五毛食品”等问题食品,并存在销售环境、条件差,不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等问题。而农村市场主要存在食品假货(假羊肉、假狗肉、假驴肉等涉及食品欺诈的行为);“三无”(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生产许可)产品;劣质(以次充好)食品及超期改期(超过保质期、涂改生产日期)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监管部门应当,一、以专项整治为抓手破难点、督弱点。严格执行整治标准,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食品经营者,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从严从重处罚,对不合格食品要向上追溯,通报上游经营者和生产者所在地监管部门。对未依法备案的校园周边食品摊点,农村市场摊点,要通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城管部门依法取缔。二、以宣传教育为辅助深层次、广覆盖。向学校通报检查发现的问题食品、违法食品经营者信息,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学生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及家长安全消费能力。组织开展“食品快检进市场(大集)”等活动,提升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广大农村居民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增强此二处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三、餐饮环节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餐饮环节存在问题主要涉及节日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各餐饮单位因节日期间就餐人数剧增而导致的原材料质量、卫生问题 ,餐具消毒问题等;以及小餐饮经营单位长期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

针对节日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应继续开展“食安护佳节”行动,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基础上,结合节日特点,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品种加密监督检查频次、增多监督抽检批次。检点单位许可资质、索证索票、环境卫生、原料贮存、加工操作关键环节、餐饮具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以及食品添加剂管理使用等相关情况。 并加强应急值守,妥善应对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对小餐饮经营单位应开展经营者定期培训,增强食品安全专业知识。上门对经营场所布局、卫生环境、硬件设施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找出问题立即整改、帮助整改。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食品检验;技术;存在问题;对策

一、我国食品检验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么所吃的食物是否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关系到一定的社会问题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最最基础的手段就是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因此,食品检验检测在保障和促进食品生产水平、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随着食物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多,加工工艺越来越复杂,食品添加剂也五花八门,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无孔不入,因此,在食品检验中需要检测的项目随着增多。在现行的检测体系中仍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以及一些先进的检测技术尚未得到普及,均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科技瓶颈。本文就目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中仍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检测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大家熟悉的“三聚氰胺”事故的发生就暴露出了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使用手段上存在的问题。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用到的甲醛、双氧水、膨松剂、吊白块等虽然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但目前仍无统一的标准检测法,而现行的检测法大都为定性法,而非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因此在抗干扰和定量准确度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像残留检测方法不足,快速筛选、检测技术不成熟,超痕量分析方法缺乏等。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农药残留快速筛选、检测技术严重存在在灵敏度不高,特异性不强的问题。我国对环境污染物的痕量检测技术及相关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缺乏,对像二英及其类似物、“瘦肉精”、 氯丙醇、激素等的超痕量或痕量检测技术亟待研发。相对于发达国家在对疯牛病阮病毒蛋白及禽流感和猪流感病毒检测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我国尚无切实可用的监督方法和技术。面对这样的现状,监管部门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打破传统检测技术,积极研发新方法、新检测仪器,使检测手段日臻完善,提高分析和检测的能力,从而更好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检测方式不合理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的投入十分有限,监管工作难以做到日常化,全程化。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普遍实行突击抽查,导致难以杜绝有害食品于生产和销售领域流通。加上现行的检测费用一般由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增加企业成本,一方面阻碍了政府监督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控制环节不到位

当前,我国将食品监管的重点卡在成品出厂环节,而忽略了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监管对象也主要是大型企业,对小型企业、家庭式食品监督不到位。加上食品检测实验室在分布上很不均衡,相对于全国的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检测体系相对落后,基层检测机构相对较少,都极大阻碍了我国食品检验体系健康发展。并且,对事物中药物残留方面的检测很不到位,甚至一些地方就忽视农药残留这一项,导致检测环节发生脱节。

(4)、检测设备落后

某些食品检测机构在资金上的匮乏,而直接导致检测设备落后,档次不高。尽管现在普遍采用了HPLC、AAS、GC等设备,但是在国际上公认的设备像HPLC- MS 、GC- MS还没有得到普及。并且,像超痕量分析这样高等的检测手段十分缺乏。在实验技术上,食品检测机构采用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技术含量低,提取净化效果更是不尽人意。

(5)、检验机构设置有重复

检验机构在职能上交叉重叠,而各部门又都倾其财力、物力投资各检测机构的建设,像农业、工业、商业、质检、检疫、卫生部门都具备自己专属的检测机构,彼此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无法促进创新交流和提升。致使低水平检测技术只是简单重复的被复制,却对花样繁杂的有害食品力不从心。机构重设不仅导致了对检测资源严重的浪费,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检测技术水平的提升。

二、我国食品检验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突破口

(1)、提高检测手段

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紧密围绕国际食品检测技术发展导向,加强我们在食品检验检测方面的先进方法和技术。

针对相关安全限量标准中的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尧饲料添加剂、违禁化学品、生物毒素、农药、兽药、植物病原体以及共患病原体,重点研发相关的快速检测技术。与此同时,针对性地研发先进的检测方法以及开发先进的仪器设备。并且选择性借鉴和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检测技术。

(2)、加强源头控制

加强食品出厂的源头控制,努力做到对食品生产和销售整体环节进行监控。利用地方政府采取合理措施对属地进行监管的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对偏远地方食品检测机构技术方面的支持。并加强考核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食品检测整体水平的提高。

(3)、强化检测机构网络建设

强化检测机构网络建设,完善食品质检体系及体系的机构配置。在政府的号召下,建立竞争有序、透明公开的检验、检测市场,促使民间资本的融入,卸掉行业壁垒,进而形成规范合理的竞争机制。并且,民间的检验检测组织机构也可在食品的安全性鉴定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技术服务以及为政府企业生产、销售食品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4)建立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及职能明确分工,促进技术信息交流进步和资源共享,节省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避免各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重复检测。

综上,我们知道食品检验技术是为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进行把关的重要基础性技术措施。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进步,可靠、高效、快速的检验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普及应用。如何确保食品安全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我国在食品检验技术中仍存在诸多重要问题,食物的安全性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关系到一定的社会问题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剖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促进我们为解决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难题找到了明确的突破口,并对于保障全民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志贤.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8(12)

[2]周园园.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海故事博览,2010(9)

[3]康丽榕,郑燕燕. 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J].科技信息,基础理论探讨

[4]关莉莉. 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