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染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污染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污染论文

工业污染论文范文1

1.1企业平时对治理设施疏于保养

企业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下配备了治理设施以后,出于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设施大多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一些起沉淀作用的主要药剂材料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处理或更换,如石英砂、斜管过滤设施等,这样的做法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从而配备的治理设施也形同虚设,当作上级部门监督检查时的摆设而已。再加上有些工业企业环保意识欠强,存在偷排、直排现象,治理设施得不到正常运转,生化设施中细菌因缺少营养而死亡,生化完全失去作用,从而也无法保证出水水质。

1.2企业水污染治理人员主观责任心不强

企业治理效果好坏不与治理人员经济直接挂钩,再有些企业治理人员不是尽力钻研治理方面的业务知识,而是整天想着如何变着法子偷排和应付环保部门的检查,平时不熟练掌握水污染治理设施的要领,等到环保部门监测时,手忙脚乱,药剂乱加,设备阀门乱开,水污染治理设施不能得到有效的运行。

1.3治理人员操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些企业治理人员,本身文化素质比较低,虽多次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治理设施培训班,但由于每次培训时间较短,又注重理论,再加行业较多,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培训效果欠佳,导致这些治理人员无法真正掌握治理方法,并且得到长足运用,技术不精的治理无法发挥治理设施的最佳效果。

1.4工业企业职工水污染防治意识有待加强

为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厂时通常都自配有水厂,生产时使用自己水厂出来的水。因而企业职工基本没有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冲洗地面之事也司空见惯。每逢检查,企业职工都习惯用水清洗设备、冲洗地面,导致清污不分流。即使不应付检查,当有物料泄漏在地面上或在上下班交接时,有些职工也还是习惯于用水来冲洗地面。水管一冲固然省事,其结果是既浪费水资源又加大了污水处理场污水处理量。有些冲洗废水甚至直接从雨水管道排至江河湖泊,污染水环境。

2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者认为,要切实有效的做好水污染治理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排污收费依法征收

排污收费必须完全按污水排放监测结果征收,并实行“浮动制”,每季甚至每月随时调整,坚决杜绝协商收费的现象,同时各级部门不能单凭排污费的收缴情况衡量监察部门的工作好坏,相反,应以各企业的治理情况及周围水环境状况来评价监察工作。

2.2督促企业做好治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环境管理部门应对管辖区内的每个企业的治理设施建立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账,并经常检查治理设施的保养情况,对一些治理设施破损严重且污水超标排放的企业,应限期整改,必要时实行重新验收,督促企业做好治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2.3对企业治理人员实行奖惩措施

对辖区内所有企业的污水治理人员加强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在建议企业本身对治理人员实行治理效果实行奖惩的同时,环保部门也应对治理人员实行管理,对一年内有偷排行为及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且连续多次排水超标企业的治理人员实行警告、严重警告,甚至吊销治理人员上岗证;对每次排水都达标的治理人员,环保部门给予精神奖励和一定的物质鼓励.并且建议企业本身对治理人员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的激励制度或者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制度。

2.4治理人员培训注重实效

首先加强对企业员工水污染治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节水和减少水污染的意识要从每个员工抓起,要将节水和减少水污染工作落到平时工作的实处,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配合性。平时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职工中全面普及节水、减少废水排放量的意识。只有提高每个职工的节水意识,才能将减少废水排放量落到实处。其次加强行业内治理人员的对流,请治理效果较好的企业治理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使治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原注重理论的情况下,逐步转变为理论和实践并重,并注重实践,使企业治理人员的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5注重污染前的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加强对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有污染的项目,防患于未然,坚决不采取危害环境与资源的建设政策,不进行建设危害环境与资源的项目。二是尽快着手进行水污染源防治的研究和实践,并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投资。三是政府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大力鼓励和采用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的废水处理技术,不要照搬外国的方案和技术。四是工业污染的治理应从末端处理改变为源头控制,以达到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的目的。

3结束语

工业污染论文范文2

[关键词]工业气体污染物;高斯烟羽模型;控制变量;气体扩散规律引言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迅猛发展,尤其是21世纪以来工业发展更是驶入了快车道,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工业污染。工业废气是工业三废中的重要一环,废气直接排放至空气中,随着其不断扩散,会对生活在工业区附近居民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国家现已予以重视,在2012年出台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引入了更为严格的AQI空气质量指数对环境进行监控。但是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区却经常曝出空气质量问题,如全国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天气等,治理大气污染依旧迫在眉睫。本文在高斯烟羽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优化,以求探寻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规律及影响范围,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一、工业气体污染物的危害

1.影响人类健康

工业废气在离开排污口后,会在风的作用下不断扩散,生活工业区在周围的居民会因为长时间呼吸污染气体浓度过高的空气而引发各种疾病。烟(粉)尘中主要含有铬、锰、汞、铅等重金属物质,吸入后不易被身体排出,在肺部聚集后易引发肺炎等肺部疾病,严重时还会引起肺癌;二氧化硫是具有刺激性的气体,在达到一定浓度时,如果吸入人体,会灼烧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粘膜破裂,严重时有危及生命的风险。[1]

2.影响植物生长

在工业废气中烟(粉)尘是其主要的污染气体之一,它是工业加工过程中燃烧不充分的细小颗粒,其中包含人们熟知的PM2.5和PM10,烟(粉)尘中其他较大的颗粒会在扩散过程中先沉降下来,因为其颗粒较大、质量较重、不易被风吹移,故当落在植物叶面时,在自然条件下难以清除,长期积累在植物叶面会导致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抑制植物生长。

二、工业气体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因素

1.排放的气体种类

工业气体污染物的成分众多,每一种成分的扩散方式都不一样,例如烟(粉)尘主要为空气中的颗粒悬浮物,体积质量较大,易向地势低洼的地方扩散,而氮氧化物为纯气体,易与空气混合移动。

2.污染排放源类型

工业气体污染源自身的属性对气体污染物扩散起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工业污染源,大多采用烟囱排放为主要的排放方式,烟囱口距地面的高度、管内气体排放速度、排放浓度等是影响气体扩散的重要指标。同时,污染源为长期连续排放还是短时内瞬间排放,也对气体扩散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工业废气排放来说,多数为长期连续排放,只有发生爆炸等事故时才会涉及到短时内瞬间排放。

3.天气因素

天气也是影响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气体污染物都是随着风向呈扇形扩散。简单来说,风速过小污染物无法迅速扩散;风速过大污染物易被吹散。

三、气体扩散范围的估算

1.模型的选择

高斯烟羽模型是一种广泛适用于研究持续排放点源条件下中性气体扩散的模型。[2]我们研究的气体污染物多为中性气体,且工业污染多以烟囱点源形式排放,并属于长期持续性排放气体,非常接近于高斯烟雨模型研究的对象。

故我们选用了可以最大程度考虑工业气体污染物扩散因素的高斯烟羽模型作为研究模型。

2.计算模型

首先我们将工厂气体污染排放源当做一个点源,并将其置入坐标系中,并设污染排放开始的时间为t=0,时刻t在空间中任意一点(x,y,z)的污染物浓度记作C(x,y,z,t)。

、与两个因素有关:当地的大气稳定程度和检测地与污染源的水平距离x。其中大气稳定程度是通过帕斯奎尔(Pasquill)稳定度分类法用A、B、C、D、E、F表示大气稳定程度,分别表示其程度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型、较稳定和稳定六级。[4]在确定大气稳定程度后对应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根据相关实验数据推荐的高架源扩散系数公式的数据确定相应地扩散参数。

3.应用举例

根据实际工厂气体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影响,以上模型进行气体污染物浓度估算。(1)城市地区一工厂烟囱高50m,主要污染物排放为氮氧化物,其排放强度为0.56kg/s当地平均风速为2m/s,大气稳定程度为C级,计算结果见下表;(2)农村地区一工厂烟囱高100m,主要污染物排放为一氧化碳,其排放强度为0.24g/s,当地平均风速为4m/s,大气稳定程度为D级,计算结果见下表。

四、结果分析

首先观察应用举例中实际工业气体污染物扩散范围的计算结果,总体上气体扩散呈现出随着距离的变化浓度先增加再逐渐减少的趋势。运用高斯烟羽模型计算出的数据与现实中的扩散浓度基本相符,数据显示污染源附近100米至3000米的空气质量最差。在低高度、低风速时污染物浓度的峰值出现的较早且更为集中,主要聚集在200米到400米的较小范围内,显示出在这种环境下污染物更难扩散开,从而在污染源较近的地方沉降下来;而在较高的排放高度和风速下浓度峰值则出现较晚,主要分散范围也更广达到了400米到3000米,反映出在较高高度、风速情况下污染物更易扩散。

但是由于两种气体的排放环境、影响因素不同,导致其浓度变化也有一定的差别。综合上述数据以及公式,可以得出当排污口的高度越高、风速越大、大气稳定度等级越低,越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消散,地面污染物浓度就会越小;相反,如果排污口的高度越低、风速越小、大气稳定度等级越高,气体污染物越难以迅速扩散,易堆积在排污口附近,造成排污口附近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影响大气环境。

五、对工业区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工厂气体污染物主要集中于100m至3000m,当距离达到5000m时空气质量指数已经到了优级,也就是工业废气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除。并且气体的主要是在风的作用下扩散,在污染源的下风处气体扩散的范围最广、浓度最大。结合这两点,故建议将工厂统一安排在固定的工业区进行生产,该地区选址最好可以远离城市居民生活区5km以上,并处于该地区常年风向的下风处,使得气体污染物飘散至居民区时污染物浓度已经达到安全值,这样可以最大化的避免工业气体污染物对城市居民造成影响。同时希望国家进一步制定更为严格工业排污企业排放标准,严禁超规格排放。

参考文献

[1]夏枫.空气污染我们向你说不[J].沿海环境,1999,(5):8-9.

[2]邱奎,庞晓虹,刘定东.高含硫天然气井喷的扩散范围估计与防范对策[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2),114-118.

工业污染论文范文3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环境权是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发环境危机的出现而提出的。环境问题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工业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虽然在自然界,它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导致环境状况的恶化,但是学者们一般都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导致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

【关键词】环境权是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引发环境危机的出现而提出的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国家级期刊征稿

【正文】

环境权是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发环境危机的出现而提出的。环境问题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工业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虽然在自然界,它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导致环境状况的恶化,但是学者们一般都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导致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在优胜劣汰的自然进化过程中,人类改造大自然的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生存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人口逐渐增加,要维持更多的人的生活,就需要更多的资源。而且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是不会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的,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他们只是想到怎么样维持自己的生活需求,还处在盲目利用环境的时期。在我们今天看来,他们那些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无疑是不科学的,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可以说早期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当利用资源引起的。18 世纪工业革命后,工业污染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工业化生产使得生产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消耗更多的资源;人类发明的交通工具、武器以及其它对科学技术的滥用行为都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我们已经熟悉的臭氧层空洞、海洋污染、沙漠化、核污染、酸雨等环境问题都与工业的发达有着密切联系。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有名的“公害事件”,①可以说环境危机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联合国资源研究所、环境署和世界银行共同编写的一份报告称,环境因素是导致人类生病和死亡的主因。每年有大约400 万儿童死于空气污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与环境有关的传染病,如疟疾,每年有造成1700 万人死亡,每年约有500 万人由于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而中毒,在整个工业化世界,哮喘病的发病率20 年来上升了50%。专家们称,艾滋病、埃博拉病毒和疟疾等新老疾病是人类破坏环境——毁坏森林、灭绝动物物种以及污染水流的直接结果”。②面对共同的环境危机,人类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愿望愈来愈迫切。各个学科都针对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就法学研究而言,则主要从“公民权利的保护的立场把握环境问题的实态,将重点放在环境损害责任的所在及因果关系的认定等方面的实际处理上。”③“以法律的手段来规范人类的行为,保障环境保护的经济、行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④由于环境问题的跨国性,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展开合作,不仅在致力于运用技术手段治理污染,同时还在法律领域对解决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自“20 世纪60 年代,在联合国的组织下,西方国家展开了关于公民要求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的法律依据大讨论,引起世界瞩目。1966 年,联合国大会第一次辩论人类环境问题,在各成员国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大会取得共识,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共商环境保护大计,这便是1972 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由来。70 年代初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国际法学者雷诺·卡辛向海牙研究院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要将现有的人权原则加以扩展,以包括健康和幽雅的环境在内,人类有免受污染和在清洁的空气和水中生存的相应权利。卡辛认为,环境权具体应包括保证有足够的软水、纯净的空气等,最终保证人类得以在这个星球上继续生存。1970 年3 月,国际社会科学评议会在东京召开了“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指出:“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其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的权利和当代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从而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环境权的要求。而后,欧洲人权会议吸收了这些观点,并将环境权作为新的人权原则。

【文章来源】/article/44/214.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工业污染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涅水六价铬(Cr6+)污染现状及污染源。方法将涅水源头区的哈勒涧河上游设为对照点,按涅水流向将A泉、涅海渠、哆吧水源地、扎马降、酉钢桥设为调查点,于1996-2003年采集上述地区的水样并对Cr6+含录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3年A泉Cr6+平均含录为45.192mg/L,涅水上游涅海渠、下游扎马降、酉钢桥断而水中Cr6+含录逐年上升,哈勒涧河上游至2003年为i1一仍未检出Cr6+,2003年哆吧水源地首次检出Cr6+(0.007mg/L)、结论A泉附近的青海海北化下厂是涅水上游Cr6+污染的主要来源。

湟水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是青海省东部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1996年以来环保、水利等部门在涅水的多个段而检出六价铬Cr6+,部分时间段其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003年西宁哆吧水源地水井内又检出Cr6+。为摸清Cr6+的污染来源,为下一步污染源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消除饮用水源地的Cr6+污染威胁,我们对湟水上游主要段而及相关水源地水中Cr6+含量进行较长时间的监测和污染源分析工作。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范围

根据涅水各段而历年监测结果、湟水水系状况分析和工业污染调查背景资料,将湟水上游的海晏县、西海镇和哈勒涧河上游段至涅水小峡口确定为木次调查的区域。按水流方向将A泉、湟海渠、扎马隆和西钢桥作为主要调查点,将位于湟水源头区的哈勒涧河上游段作为对照点,见图1.

1.2Cr6+的监测方法

采用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的一苯碳酞一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Cr6+的含量[1].

1.3工业污染源调查范围

根据湟水各段而Cr6+监测值和工业分布情况确定处于涅水上游的西海镇为起点。起点以卜沿涅水流向至西宁小峡口的汇入湟水的各支流所包括的流域范围内的各工业企业,特别是将有可能生产和外排含Cr6+的有关企业列为本次调查的重点对象。沿湟水涉及调查的州、市、县为海北州、湟源县、湟中县和西宁市区。

2结果与讨论

2.1湟水各段而Cr6+含量

表1显示,湟水源头区哈勒涧河上游段而,即木次调查的地表水对照段而,水中均未检出Cr''''6+,表明到目前为止对照段而及其上游尚未受到Cr6+的污染,河水处于清洁状态。位于青海海北化工厂西侧约800m处

的金银滩草原A泉受青海海北化工厂铬化合物的污染,其Cr6+含量范围为25.0081.20mg/L,平均超出GB/T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三类标准(蕊0.05mg/L)的900倍以上,最高超标达1623倍,说明该泉水己受到严重污染,并呈现逐年升高之势,沿河而下的扎马隆段(该段而为国家控制清洁对照点)和西钢桥段而也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枯水期,扎马隆、西钢段而经常出现水体Cr6+含量超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11类标准现象,说明涅水己经受到Cr6+的污染。1997年以来水利厅每月1次的水质监测资料显示,受青海海北化工厂铬化合物污染的影响,涅水西宁段地表水Cr6+浓度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尤其在涅水枯水期Cr6+超标史加严重,超标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1997年全年仅有1个月的监测值超标,而2000年达到9个月监测值超标。2003年5月,6月连续两次在西宁哆吧水厂靠涅水岸的1号井内首次检出Cr}+,浓度分别为0.007和0.006mg/L,虽均未超出GB3838-2002标准,但己对水源地的安全构成威胁。2003年5月与1号并同时采样监测的涅水哆吧段地表水Cr6+浓度为0.159mg/L,超出GB3838-2002中Cr6+III类标准(0.05mg/L)的2倍。

2.2污染源的确定与分析

污染源调查显示,涅水西钢段以上涅水流域内除原青海海北化工厂外,未发现其它可能对涅水有Cr6+污染贡献的排污单位,即原海北化工厂是调查区内涅水上游段唯一有含Cr6+污染物外排的污染源。我们对该厂的详查也说明了这一点。该厂位于海北州涅水源头区金银滩草原上.基上为卵砾类上1989-1999年生产红矾钠过程中,因管理不善、治理污染设施未投入使用等原因,造成大量含高浓度Cr6+生产废水、部分母液直排外环境;临时堆渣场、该厂破产后丢弃的工业含铬原辅材料和留存于厂区的生产废弃物经淋、渗等方式极易进入地下水,因为该区地下水位埋深为0-9.5m,表而为砂卵砾石层而无隔水层分布,极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含Cr6+化合物随地下水流向山东向西,在距厂区以西约0.8km处周围形成泉群(主要以A泉为主)外泄,经沼泽约以12.7x104m3/d的流量排入涅海渠和哈勒涧河。该泉水的多年监测显示,泉水中Cr6+超标平均在900倍以上,己成为排入地表水体的主要污染源。我们根据生产工艺及可能的污染途径对该厂排放的Cr6+进行了平衡测算,结果显示现滞留于金银滩含水层中的CT''''6+量约为978.61t。调查还显示,该区域的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哈勒涧河是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涅水的源头;哈勒涧河下游的东大滩水库是饮用水、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涅水下游的哆吧水源地又是为西宁市供水的主要水源之一,均属环保敏感区域,对水质要求较高,属于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取水于哈勒涧河的的涅海渠Cr6+浓度为0.188mg/L,而对所灌溉的农田、农作物、生态灌溉区和灌溉区内人群的污染影响也不可忽视。原青海海北化工厂留存于环境中大量含Cr6+污染物就是随水流经以上涅水区域对涅水干流和水源地造成污染的。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原青海海北化工厂受Cr6+污染的厂房及土壤和已渗入地下的Cr6+化合物是造成厂区周围地下水、涅水上游段地表水和西宁哆吧水源Cr6+含量升高的直接原因,其对环境的威胁极大。防止Cr6+对水环境污染的加剧,治理污染源已显得十分迫切。只有加快对海北化工厂的污染治理,彻底铲除Cr6+污染源,才能有效扼制Cr6+污染在涅水流域的持续发生和确保饮用水源地的安全。有关部门还应对此继续子以高度重视。

工业污染论文范文5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环境;现状;污染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 A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区域,具有城市和农村环境的双重性[1]。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对于优化城市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2]。从生态学角度看,城乡结合部既具有自然系统的资源、能源等物质来源的功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维持城镇居民的生存,也具有人工系统的生产、生活、经济开发活动等功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区空间不断扩张,城乡结合部成为城市扩展和蔓延的主要地区,也是变化较快、问题较多的地区[1]。因此,充分了解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现状,对于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治理与控制措施,实现城乡结合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城乡结合部环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 城乡结合部环境的基本特征

城乡结合部环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受人类活动干预较强,虽从乡村演变而来,但在结构和功能上又异于一般的乡村。随着城市中心人口不断膨胀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导致中心区的人口和工业企业向城市边缘疏散,因而城乡结合部环境有着明显的空间递变特性,既有城市环境问题的转移和延伸,同时又受自身发展所导致的环境问题[2],因此表现出独特的社会空间分异特征。

1.1城市化特征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边缘地带,表现出城市初期发展的过渡性特征,社会、经济活动频繁,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和交通相对发达,由城市膨胀转移而来的工厂企业较多,环境压力大,污染严重。

1.2农村特征

城乡结合部环境具有显著的农村特征,仍以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等产业为经济主体。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结构和经营形式多样化。受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1.3复合型多源污染

城乡结合部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物质保障和经济的有力补充,时刻进行着物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加工[2]。工厂企业生产活动产生的“三废”的排放、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农药和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以及交通运输产生的尾气排放等使得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由过去单一性的生活型污染转变成工业、农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等复合型污染。

2 城乡结合部环境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中心区及农村人口向城乡结合部聚集,城镇化倾向日益明显[2]。相对城市完善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城乡结合部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后。此外大量工厂企业的兴起、工程建设、种植养殖业的发展等在推动城郊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致使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和突出[3]。

2.1资源短缺

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资源的投入和产品与服务的产出[3]。在城乡结合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会对城市化进程造成一定制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要以高度的工业化为基础,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土地、矿产和能源的投入;另一方面这些地区房价低廉,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来此居住,从而加大了对土地、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的需求,使原本紧缺的资源问题更为严重[3]。

2.2生态破坏

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郊区,原为乡镇或农村,其原有生态系统主要由自然植被、土壤、水域及生活于其中的生物组成[4]。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大量建设居住和工业等项目,导致大量的农田、草地、林地、湖泊被现代建筑所取代,从而破坏原有的土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而地下水超采或过分集中开采,又会导致水质污染、地面下降、地裂缝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制约这一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3环境污染

城市地域的不断扩张,使位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它除具有农村的环境问题外,还同时具有城市环境问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2.3.1水体污染

城乡结合部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由于城乡结合部人口的急剧增长,日常生活中产生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大部分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了河流、湖库等水体;随着城乡结合部地区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污染物种类增多、成分复杂,净化处理较为困难;农药、化肥的大规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然而只有少部分农药和化肥被植物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降雨又将残留的化肥和农药渗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饮用水源的污染。同时城乡结合部排水体制不够完善,雨污分流系统尚未普遍,污水收集率低,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2.3.2大气污染

城乡结合部环境大气污染物质来源广,组成复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燃料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含大量烟尘和烟气等污染物质的排放;二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设备的落后引起的具有致病性的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三是城乡结合部繁忙的交通运输引起的粉尘和汽车尾气大量产生。这些大气污染物严重影响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同时容易引起呼吸道等多种疾病,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

2.3.3固体废弃物污染

城乡结合部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是造成当地环境状况恶劣的重要原因。由于这些地区普遍缺少处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的专门场所和设施,导致一些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低。这些未经处理的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堆放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长期堆存产生的有害气体通过空气传播,以及附着在固体废弃物表面的有害物质通过雨雾淋溶侵入到土壤和地下水源中,从而引起二次污染。

3 污染防治对策

城郊地区污染防治,重点是防,其次是治,因此需要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对策。从污染源头进行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的双结合制度;加快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立法,建立健全环境监控体系;加大城乡结合部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3.1控制污染源,保护城乡结合部环境

3.1.1工业污染源的控制

对于工业污染物的控制,首先应调整城乡结合部的生产格局,优化产业结构和和工艺流程;建立生态工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逐步实现生产工艺的闭路化和无废化。其次应加强重点工厂企业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完善企业的排污设施,大力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使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5]。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基础,严格执行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排污许可审批制度,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源对城乡结合部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1.2农业污染源的控制

农业污染属于非点源污染,涉及范围广,污染组成复杂,治理相对困难。首先应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其次推广科学的施肥方法,避免使用残留量大、毒性强的有机农药;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1.3居民生活污染源的控制

居民生活污染物以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为主,主要是难降解的塑料制品类物质和含N、P等有机营养类物质[2]。对于生活垃圾的控制,首先应改变居民传统的生活习惯,提倡使用绿色环保的日常生活用品,减少一次性餐具和塑料制品的使用;其次应加快统一规范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对生活污水的控制,应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增强城乡结合部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脱氮脱磷能力;其次可以引入污水处理市场机制,实行排污付费政策,既可抑制居民生活用水的浪费现象,也减少居民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量[5]。

3.1.4城市垃圾及固体废物转移的控制

对于由城市转移而来的生活垃圾及固体废弃物,应按照“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从城乡结合部的自然环境和废弃物特性及成份进行综合考虑,划分垃圾吸纳区;严格区域管理,实行废弃物有偿倾倒,杜绝城市垃圾转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难降解和降解后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固体废弃物必须采取预处理措施,防止或减少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致病性、传染性及放射性物质,切实控制和减少由外源性污染引起的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

3.2加快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立法,建立健全环境监控体系

近年来,我国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法》等。但从总体上看,保障自然生态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原来以法律责任为支撑推进环境法进步的立法理念对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来说适应性不强,法律中确定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力度不适应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6]。所以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还是要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和强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对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突出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的法律地位,以确保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保护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6]。

环境监管作为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是进行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加强监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尽快在污染严重的区域设立环境监测点位,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结合部环境预警监控体系,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环保部门要尽快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研究监测网络建设问题,逐步建成城乡结合部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土地质量监测体系、农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等[7]。

3.3加大城乡结合部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从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的经验可知:“要使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环保投入须达到GDP的1.5%,要使环境改善须达到GDP的2.5%”[2]。目前,我国除了个别创成国家生态市的城市达到这一标准,大部分城市都远远不能满足,而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的边缘地带,环保投入则更少。所以,应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的环境保护资金投人,完善建设各类环保基础设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路。要将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进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走一条经济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发展道路[7]。

3.4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要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改变和提高人们对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运用教育、经济、法律等手段来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尤其是要加强管理决策层的环保意识,要正确处理城乡结合部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知识传播、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通过图片展览、录像、画册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普及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4 结论

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层次和跨区域的复杂系统工程。政府和管理部门应起主导作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效的城乡结合部污染治理综合管理机制,大力宣传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同时作为企业和个人,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城乡结合部环境,实现城乡结合部环境与经济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洪霞 等.城中村环境问题与对策之探讨[J]. 科教文汇, 2008 , 3:118-118.

[2] 张小君.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基于温州瓯海区梧田街道个案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张明莉.大力推进城乡接合部环境保护[J].生态经济, 2009 (1):183-185.

[4] 鲁鑫 等. 北京城市拓展区社会环境问题初探[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36(1):20-24.

[5] 顾成友. 皖江城市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工业污染论文范文6

关键词:雾霾天气;概述;成因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的提升,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带来环境的污染,雾霾天气开始席卷各大城市,引起了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和科技学术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雾霾天气,对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详尽的分析,从而能够在根源上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空气质量。

1 雾霾天气概述

雾和霾是大气中漂浮的粒子,在雾的形成条件中,大气结构相对稳定,风力条件有利于颗粒物的聚集,进而形成了霾,在多数情况下会出现雾、霾共存的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形成雾和霾的相互转换交替,形成了所谓的雾霾天。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的雾霾天数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北京、武汉、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都受到雾霾天的严重影响,并且雾霾天也正在向各大城市蔓延。以一月份为例, 2013年1月份北京的雾霾天气长达26天,正值采暖时期的长春雾霾天持续多日,雾霾天影响了交通的便利,损害了城市居民的健康,对于雾霾天气的治理成为我国当前最为严峻,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以下,我们将对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2 雾霾天气成因

在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两个方向,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是内因,气象条件的干扰是外因。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雾霾成因:

2.1 城市交通尾气排放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乘用车的销售量和私家车的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不仅加大了城市交通的压力,汽车尾气的排放更是加重了空气的污染,尾气污染几乎成为了大型城市首要的污染源。以长春为例,近年来,长春居民汽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2011年9月份,百户居民的家庭汽车拥有量高达16辆,辅以刺激性的消费政策,长春市私家车的拥有量大幅上升,汽车密度升高,尾气排放增加,空气污染加重,由尾气含量构成的烟尘微粒、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成为雾霾天的构成主体。

2.2 工业能源消耗和燃烧废气排放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逐步加快,各类工业、企业和事业单位都产生了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的消耗必然会加重城市大气污染。例如石油和煤燃烧后会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汽,影响了城市上空的空气扩散,降低了空气质量,燃烧不充分的石油和煤更可怕,会产生粉尘、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成为了雾霾形成的主体。雾霾的气象条件一旦形成,就会存留重度污染的腐蚀性气体和重金属的污染物,影响空气扩散,形成恶性循环,加重雾霾污染。

2.3 城市生活废气排放

上图是我们通过总结2003到2011年度,安徽以及周边城市和部分省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绘制出的。结合本图我们分析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城市人口密集,生活污染严重,废物丢弃,食物残渣等腐烂后造成的空气污染本就十分严重。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城市因工业比较发达,导致二氧化硫、粉尘、烟尘等污染物大量排放,加大环境保护的负担。主要生活污染源的排放虽然因科技的进步逐年减少,但是历年的生活污染仍然会接近20%的工业污染,从整体上看,生活污染也同样是构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

2.4 悬浮物沉积污染 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行业如日中天。伴随着建筑扬尘和灰尘等等颗粒状污染物的产生,悬浮物沉积也成为了构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新城区的开发和旧城区的改造,大批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灰尘、粉尘、扬尘等颗粒污染对城市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抑制了空气的扩散,加重了雾霾天气。各类建筑器械在工作过程中,排放处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周围的空气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各类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农地占用、开发区竞争和企事业进驻还有商业住宅等的迅速崛起,更是增加了城市空气中的建筑扬尘和灰尘等大颗粒悬浮物的沉积,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当悬浮物沉积到一定的量,气象条件也相对适宜的时候,就会出现恼人的雾霾天气。

以上分析的都是雾霾天气产生的内因,对雾霾天气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下面要分析的是雾霾天气产生的外因。

2.5 气象条件影响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出现了清新晴朗的气候或者是严重的雾霾天气,都是由气象条件直接控制的。大尺度的环流形势、高、低空环流配置都会对雾霾天气产生影响。温度、湿度、逆温层都是影响因素。当低湿度、强日照并且伴随静小风的时候,雾霾天气就会容易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无一例外都是在边界层产生强逆温的情况下产生的,我们如果将逆温层比作一个锅盖,那么物质就被限制其中,无法扩散。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下垫面,使得城市大气的边界层发生了物理结构的变化,构成了雾霾天气的形成条件。

由此看出,雾霾天气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结果,无法将原因归咎于某一个主要的方向,只能够尽量地全面寻找出雾霾天气的各类成因,进而分析出雾霾天气的整治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雾霾天气出现的问题。

3 结束语

综合上诉研究表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的全面改善,工业企业的大兴大建,交通工具的只增不减,都导致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日趋明显。无论是雾霾天气的污染指数还是雾霾天气的出现次数都随着时间呈现出了增强增多的趋势,而且,这种恶劣的空气环境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我国目前对于雾霾天气和细小颗粒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篇论文分析了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和颗粒物主要的污染成分和来源,使人们更加科学地了解雾霾天气,对大气环境保护和污染环境整治具有现实意义。这更是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关注雾霾,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进而科学有效地进行雾霾天的预测、整治和动态调控,有效减轻环境污染,全力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呵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赵普生,徐晓峰,孟伟,等.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