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恶化的现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恶化的现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恶化的现象

环境恶化的现象范文1

 

近年来,鲁西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但随着招商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正逐步恶化,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鲁西南地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鲁西南地区人口密集,传统农业占很大比重。同时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当地小企业迅速增加,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重。本文通过调查,归纳出当前鲁西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农村土壤、大气及水环境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近年来,农业生产中频繁、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仅导致地表土壤污染,同时也带来了大气环境的恶化和地下水的污染。鲁西南地区作为我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区,防治农药、化肥污染既是保障安全粮食生产,更是保障当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近年来,鲁西南地区招商引资步伐加快,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在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也产生了工业废水、废气排放等问题,一些企业无视环境恶化,污水处理设施不达标,甚至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坑塘,严重污染当地的水资源、土地及大气资源,带来农村生存环境的恶化,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

 

(三)农村养殖业无序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养殖业由于进入门槛低、投入资金少成为农民创业的重要选择。在鲁西南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气及土壤、水资源污染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养殖业中产生的家禽、家畜粪便等导致当地大气环境恶化,同时由于一些养殖户肆意排放废弃物,导致禽畜粪便随着雨水的冲刷进入土壤河流,进而污染当地的土壤、河流,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农村环保意识淡薄导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容乐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农村社会的繁荣和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在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也日益增多,白色污染正在农村不断蔓延。同时由于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乱倒乱扔垃圾的现象不断发生。

 

(五)农村环保制度缺失加重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上日程,相关立法机制也不断完善。但在目前,针对农村环境保护还缺乏相应的工作机制与制度保障,农村环境保护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生态环境工作没有进入有序发展。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措施。针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本文在立足鲁西南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合理发展农业,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化学污染。根据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思路,农业生产要构建高效、协调的生产模式,逐步淘汰破坏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措施,科学种田,控制化学物质污染。一方面大力倡导生态农业,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体系,通过优化土地资源组合、规模化农业生产、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开展对农民农业生产知识的培训,鼓励新生代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开展对农民科学知识的培训,鼓励农民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科学种田,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建立高效农业生产模式,防治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尤其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蔬菜、粮食、畜产品的监测,预防重大农药污染。

 

(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完善对工业生产污染的监测与控制。防治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要积极发挥当地政府的管理作用,明确责任机制,加大对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水排放的查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对工业生产中的污水等严格监控,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源,根治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要健全相关组织机构,充实环境保护部门力量,使环境保护工作提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保证相应的工作条件,同时责任到人,严格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和对不符合环保规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乱排乱放的企业严格处罚,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应关闭取缔。同时严格环境准入机制,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农村适用的环保技术。由于鲁西南地区目前农村发展较发达城市落后,没有应逐步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监控体系,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合理控制农村农药化肥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养殖业污染等污染源。当前针对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要尽快研发出消除农业污染的相关技术措施,形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撑。一方面加快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控制生活垃圾的乱倒乱放现象,同时合理利用有效资源,防治土壤及水资源、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建立农村环保和科技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农村适用的环保技术,合理处理牲畜粪便、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形成协调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

 

(四)加强环保宣传,形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针对当前鲁西南农村地区的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该积极发动群众,通过电视媒体、报纸、村喇叭等渠道广泛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创造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强烈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以来鲁西南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农村地区更是如此,没有建立现代生活方式,人民群众对于生活垃圾没有合理的处理方式,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极为普遍。同时由于近年来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针对这种社会现实,更应该从农民思想层面入手,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农村生态环境更是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环境恶化的现象范文2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意识;生态道德教育;低碳经济;绿色消费;环境伦理法制

中图分类号:B82-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13)02-0031-08

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集聚地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着人类巨大的创造力与智慧,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与文明。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发展阶段。1800年,世界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1950年时则迅速攀升到了29%,而联合国《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有5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而在未来20年内,全世界人口中近60%将是城市居民。”联合国人居署:《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2页。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蓝皮书也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6.91亿,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常住人口。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潘家华、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迈向城市时代的绿色繁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1页。由此可见,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工业文明浪潮的必然结果,城市作为人类未来的主要聚居地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城市和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联合国人居署的报告指出:“虽然世界城市面积只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但却消耗着75%的世界自然资源,产生着占世界总量75%的废弃物。特别是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往往以人口大量集中、资源大量消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主要特征,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发了一系列不可低估的环境负面问题。”联合国人居署:《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2页。城市环境恶化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对现代城市建设的深刻反思。在此基础上,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是为了解决城市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必由之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生态环境的衰败只是问题的症状而非根源,而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价值观念。因此,生态城市建设不能仅仅依靠物质、技术和资源手段,最根本的是对人类的价值观念进行转变,以期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主导思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从研究人与自然深层关系出发,通过转变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而为城市环境问题提供解决策略,对当前的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说环境伦理学是理论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则是其引导下的具体实践,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视角下建设生态城市,必然会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一、传统的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其伦理内因

城市最早起源于农业文明时代。经过不断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聚集地。在农业文明社会中,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城市数量少且规模小,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也十分低,城市化现象并不显著。农业文明社会中的物质条件、技术手段都十分简单,人类依托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居住,对自然十分敬畏,顺从和适应大自然的安排。在城市建设方面,传统的农业城市建设以自然为本,遵循“自然本体论”的城市发展模式。因此,农业文明时代的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小,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较强,城市与自然处于原始的小农经济的和谐统一。

尽管城市起源于农业文明时代,但人口大规模的向城市迁徙则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促进世界人口加速向城市聚集,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数量和规模都开始剧增。工业文明社会的现代城市,一方面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城市也给城市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众多问题。正如联合国人居署所指出的那样:“城市呈现出人类最好或最坏的一面,它们是历史和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各种革新、产业、科技、企业精神和创造力的孵化器,城市是人类最崇高的思想、雄心和愿望的物化形态,城市通过创造财富可以推动国家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并提供就业机会,却也可能成为贫困、社会歧视和环境恶化的温床。”联合国人居署:《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2页。

环境恶化的现象范文3

关键词:耕地保护体制 改革 法律制度 完善 研究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23-01

耕地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农村稳定的基础。耕地问题处于民生问题的首要位置,因此必须要重视耕地问题。农业的发展与耕地的使用效率息息相关,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耕地问题抓起,实施有效措施进行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质量和人均耕地的占有量,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1 我国耕地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耕地数量下降,人均耕地减少。近几年来由于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使得我国耕地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同时在草原方面,农民的过度放牧和草原耕地化造成土地荒漠化严重,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其次是耕地地力减退,耕地使用率降低。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依靠生态平衡制约病虫害的条件不复存在,各种化学杀虫剂不断使用,使土壤生命活性和地力下降。长期滥用化肥的后果是使土壤的有机物丧失、土壤硬化,最终引起土质破坏;最后是耕地生态环境恶化,耕地生产水平降低。在生产活动中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剂的超标使用,污染了我国土壤和水资源,同时随着人类的对自然的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特别是露天开采,陡坡种植,耕地高强度利用等不合理的耕地利用也造成了耕地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水平也随之下降。

2 解决我国耕地现状的方案

我国的耕地存在着耕地面积不足、耕地使用率不高以及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够等情况,为解决我国耕地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改革现行耕地保护体制和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两方面突破,达到提高我国耕地质量的目的[1]。

2.1 改革现行耕地保护体制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发展,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地沙漠化在扩散,而造成耕地恶化的原因的滥用化肥农药、矿产资源开发、过度放牧、城市化进程过快等等。但我国现在的耕地保护体制存在缺陷,导致无法真正地解决耕地问题。所以必须解决耕地可使用能力下降的情况的问题,对农村耕地保护体制进行改革,提高耕地的质量。

耕地保护体制是指参与耕地保护的相关主体在耕地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进行耕地保护体制改革,第一要改善农民与耕地的关系。农民是改善耕地质量的关键力量。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农民为了过上更好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常常出现农村抛荒现象,因此要在耕地保护体制的改革中,提高对农民种地的鼓励,促进耕地的使用效率。第二要改进村民委员会与农民的关系,我国村民自治制度不够完善,监督机制不齐全,农民维权能力过低,导致一些官员为了谋取利益而不惜,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打击了农民致力于耕种的热情,因此要促进村民委员会与农民的关系的改进,提高农民对耕地的信心。第三是地方政府要对耕地进行多加保护。地方政府经济熟悉当地的耕地情况,有直接管理耕地的能力,拥有比较便利的条件进行耕地保护。但是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常常让工商业占用耕地,甚至有私卖土地的情况出现,因此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管理,促进地方政府对耕地的支持,才可以更有利地保护耕地[2]。第四是提高中央政府对耕地的治理力度。面对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不足的现状,中央政府应该要加强对耕地的治理,但中央政府距离过远,耕地情况不熟悉,对耕地难以进行有效的治理。由于管辖范围太大并且距离遥远,导致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耕地资源基本情况不够熟悉,对全国各地发生的土地违法现象往往也难以有效治理,因此要加强中央政府对耕地的调查,出台有利于耕地保护的规章制度。

2.2 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储备不足的问题日益明显,迫切需要解决耕地的问题,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必须完善农村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健全耕地保护法律制度就是对耕地相关的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改,以促进耕地保护体制与耕地现状相适应,要在法律上确定中央政府在进行耕地保护的职责与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方面的责任,同时也要确定村民委员会与农民保护耕地的权利和义务。其耕地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方法是:第一在中央政府方面要对耕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对耕地进行科学划分,做好耕地生态保护工作,对危害耕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出台一系列耕地保护的规章制度,从实处促进耕地的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二在地方政府方面,要配合中央政府的决定,根据本地情况进行土地使用规划,杜绝工商业随意占用耕地和农民随意在在耕地上进行建房,对农民的耕地保护情况进行监管;第三在村民委员会方面,要仔细收集耕地的情况报告上级并配合上级的耕地保护工作,对农民耕地保护行为进行监管;第四在农民方面,要正确使用耕地,不要随意将耕地抛荒,要爱护和保护耕地,对政府的耕地保护制度进行支持,提高耕地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高对农民的耕种补贴,提高农民的耕种的积极性。

3 结语

面对我国耕地存在的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面积小、水土流失严重、耕地生态环境恶化、耕地质量下降与耕地保护体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革现行耕地保护体制和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而改革的进行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农民的支持。要从思想上提高耕地保护意识,防止建筑物占用耕地,支持农业的发展,从行动上要进行保护耕地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中春.城镇化过程中耕地资源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3):12-56.

环境恶化的现象范文4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10-02

1 引言

自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昌吉州积极相应“再造一个山川秀丽的西部地区”的伟大号召,并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遏制生态恶化,推进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遏制荒漠化等。结合昌吉州的实际情况,把生态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与区域经济等发展相结合,争当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排头兵。但是,昌吉州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在发展林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2 昌吉州林业实际概况

据统计昌吉州荒漠化面积占37.7%,是个典型的少林区域。昌吉州森林覆盖率也只有5.8%不到,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以及一些河谷地带,其中沿天山一带的林区因其位于新疆的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地带,生态效益十分重要。新疆原有的一些森林和荒漠植被,由于历史原因和经营管理的问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质量下降、数量减少,加之原有生态系统的脆弱,出现大量的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这些退化生态系统面临如何恢复?依靠什么来恢复?是个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3 造成昌吉州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

主要原因

森林与人类息息相关,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世界上没有那种自然资源能够像森林在人类活动与发展中具有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回顾自50年代初以来新疆的开发建设前期走过里一条“重农、轻林、毁林”的弯路,人为的毁林毁草开荒的后果造成了昌吉州北部几百万亩野生荒漠生态林永久性消失,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在南部山区和平原地区,对天然林和人工林的过度采伐,造成环境恶化加剧,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沙漠化危害日益加大,灾害天气增多,农牧业减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也真正认识到“要把林业的生态效益放在首位”的重要性,没有任何问题比林业更重要。

4 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林业投入大、见效周期长,林业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林业缺少资金投入,社会不关心、不重视林业发展。对林业资源进行掠夺式经营,而忽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量的森林资源由于种种原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质量下降,数量减少,加之原有生态系统的脆弱,出现了大量的退化生态系统,这就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林业。现代林业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为前提,实现林业资源生态环境和产业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绿色产业。在政策优惠和法律制约上,要利用一切可以的政策和条件,积极发展植树造林事业。对征占林地进行严格控制,对滥砍乱伐、毁林开荒进行严肃查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林业发展的不利局面。从而实现农林并举,协调发展的局面,使昌吉州经济得以持续稳步快速发展。

但在新疆这样一个地大物薄而各地自然条件和发展程度都有相当差异的地区,一定要科学规划,选准实施重点,集中财力、物力,不能搞一刀切。对于新疆昌吉州来说,应集中在基础状况较好而生态效益影响大的天山北坡一带,但同时也应鼓励一些企业自主开拓发展,跳出林业认识林业,走出林业发展林业,开拓视野发展多目标经营,处理好与社会经济结构相联系的协调关系,对于全疆的生态环境建设及天然林保护工作都将是意义深远的。

林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要引起全社会重视,让全民参与进来,积极治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没有林业各族人民的生存条件将不复存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必须走生态第一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5 结语

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共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环境恶化的现象范文5

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顺差”是中国外部经济的最典型特征,但中国也曾出现过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1998年,中国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63亿美元,此后若干年也出现过个别季度的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1998年出现的资本外流主要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强烈贬值预期的影响。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当亚洲金融危机国家货币与美元脱钩并大幅贬值,市场产生了对人民币贬值的强烈预期。当时,“人民币不贬值”的政治承诺和外汇管理的加强,对抑制资本外流起到了关键作用。

跨境资本再次出现大规模的波动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国际金融环境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非居民为主体的国际资本流向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2008年美国雷曼公司破产后,美国国内出现信贷紧缩,迫使跨国公司集中将资本搬回母国,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减少;反过来,当危机国家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形势趋稳、人民币升值预期回归、中外利差上升时,国际投资者又回流中国。

与2008年的情况类似,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恶化造成国际资本对美元的需求增加,国际资本陆续撤离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因此在亚洲市场普遍出现了一个现象——投资者抛售当地货币购买美元,当地货币贬值。在香港则出现了抛售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这一波动传染到内地外汇市场,人民币升值预期转向,美元需求增加,大量资本流出中国。

2012年第一季度,由于中国放宽了QFII等资本流入的限制,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中国再度吸引全球资本内流。但是,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却因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而恶化。加上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放缓,消费价格水平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下降,通缩风险概率上升,“稳增长”再次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人民币贬值预期明显上升。内外经济环境恶化导致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投资信心下降,开始再次转移资本。

非居民为主体的资本外流大部分是短期行为,待经济形势逆转,还可能回流;但以居民为主体的资本外流往往具有长期性,对中国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影响是长远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众多难题——资源与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经济过度货币化、收入分配不公、教育质量下降、社会保障不完全,等等。资源与环境的恶化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下降;房地产市场的下滑、产能过剩、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和外部市场萎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风险。长期问题和短期风险的交织导致了一些富裕家庭出于安全和财富管理的考虑,通过移民、对外投资、子女教育,将本币资产变现为外币资产,向外转移资金。国内一些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激励和追求更好投资机会的驱动下,投资国外市场。

当前,无论是非居民为主体还是居民为主体的资本外流都将使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状态“被迫纠正”。这将会进一步影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

环境恶化的现象范文6

近几年来,全国住房价格一直在呈现上升的态势。2007年上涨速度又逐渐加快。一至三季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累计平均上涨6.7%,其中三季度上涨9%。深圳和北京分别以15.7%和北京10.1%的速度占据前列。此外,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国内物价指数CPI的持续上涨,以及房价的历史新高,使得人们对于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快速健康增长提出疑问。

就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等民生问题,《新世纪周刊》2007年10月25日专程采访丁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通货膨胀

目前我国对外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并且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对内物价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房地产和资本市场都急剧膨胀。有网友说,目前一切不好的经济问题,都是由于3。年的高速发展累积下来的问题开始逐一暴露。请问这个评论是否正确?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评论,网友所看到的例如货币升值只是一小部分,更可怕的是透过金融和银行改革来达到他们的目的。更严重的问题是欧美各国不再给中国经济喘息的机会,会进一步透过国际金融战打击我国经济的主体。

“更可怕的是透过金融和银行改革来达到他们的目的。”您能否具体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2000年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指出,如何改革银行目前还无定论。那我们匆匆忙忙地将银行上市,就能够成功进行银行改革吗?

对美国而言、只要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就等于为全世界美元滋生的超量流动性找到了泄洪阀。有人说,如果中国不能坚持自己的思路处理好人民币汇率问题,被人的风险一夜之间就可能变成中国的风险。请问中国的汇率问题实际土有这么大的重要影响吗?

什么是人民币的汇率?不是货币的价格,而是各国政府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金融战不是简单的汇率战,而是没有烟硝的悄然进行的大战。

升息解决不了泡沫问题

最近半年以来,特别是07年5月份以后、全国房价又出现大幅度上涨,有些地方甚至比年初涨幅达到60~70%,您是否认为中国楼市因虚拟资本而有很大的泡沫?

存在很大的泡沫。由于中国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大量应该投资而不投机的虚拟资金被挤压出来,进入楼市或股市,进而造成泡沫现象。因此楼市热、股市热并不是经济变得更好,而是经济变得更差。

目前中国采取利率上调的措施来进行宏观调控,你是怎么看待这一手段的?

升息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受益。但是,要看到升息的副作用。宏观调控的问题是利息的不断调升,将使得全国的金融风险不断加剧,万一个人还不起房贷怎么办?企业还不起贷款怎么办?那就是金融风险大幅上升。

除上述问题外,持续升息会使民众按揭负担上升,小企业投资融资成本加大,引发国外套利资金的涌入。利息上升并不能解决楼市股市泡沫,因为目前中国经济不是流动性过剩,而是虚拟资金过多。虚拟资金的来源是投资营商环境的恶化,并且会造成恶性循环的结果。利息越上升,投资环境越恶化,虚拟资金越多,楼市投市泡沫越严重,但是金融风险却由于利率上升而大幅恶化。

调控不行,不调控更不行,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是由于投资营商环境的恶化所挤压出的虚拟资金所造成的。今天中国的经济现象是一种二元经济体系,也是过冷和过热同时存在,而且由于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误导资源进入了过热的部门,也就是和建设有关的部门,以及替其融资的金融部门,而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部门却是萧条部门。二元经济体系之下,宏调必然失效,通货膨胀必然产生。

中国这种以出口导向为主体的经济本来就是风险极大的,而宏观调控的冲击以及汇率的上升,会使得这些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就算没有美国的冲击,这种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也是举步维艰的。

该如何去化解这种恶化的金融风险?

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并没有对症下药,因此不但泡沫存在,金融风险也随之大幅上升。

解决经济问题要跳出经济圈

都说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快、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收入很低,买不起房?很多人每天都是为了生存在奔忙,获得的报酬却仅仅只能够维持生活。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也就是经济成长无法普及老百姓。那么我想反问,你认为这么高的经济成长,到底进了谁的口袋呢?希望你可以仔细思考,我就不点破了。

最近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比如提高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提高贷款利息,请问这些措施有助于房价的下跌吗?

造成地产泡沫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投资营商环境恶化,挤压出大量虚拟资金进入楼市,第二是腐败黑金进入;第三是国际热钱进一步推动;第四才是老百姓真正购房的钱。目前这个政策所针对的是最不重要的第四笔资金,也就是老百姓的钱,因此对于房价的影响力有是有,但肯定是收效不如预期。

那么,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中国目前经济领域所出现的问题呢?作为最普通的老百姓怎样才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怎样才能使明天的生活比今天更好?

中国的经济问题必须跳出经济圈才能解决。以中医为例,治疗肝炎必须用大凉,但如果病人体质不好,一用大凉,就把人搞死了。所以真正的解决之道,必须用温补来固本,而后才能够治疗肝炎。今天中国的宏观调控,就是用大凉治肝炎的现象,我的解决方法就是用温补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