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的企业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的企业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的企业案例

财务共享的企业案例范文1

关键词:某大型发电集团 财务共享中心 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68-02

一、财务共享中心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

财务共享源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当时美国、日本、欧洲等跨国大集团出现大规模重组兼并潮。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业务单位分散、行为规则不统一、服务不标准、管理成本增加等都给管理者带来挑战。一些企业开始开展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共享服务应运而生。财务共享中心就是将企业财务进行流程梳理、再造,将同质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通性业务交由共享服务中心完成,例如应收、应付、总账、固定资产、工程管理、费用报销、资金集中支付、档案集中管理、财务报告统一出具等业务处理,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自该理论建立以后,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理论研究方面,在国外,众多学者如MOLLER、SCHULMAN、BERGERON等等,从财务共享服务概念、财务共享服务优势、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而国内对于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研究,则侧重通过案例研究财务共享服务的适用范围和作用、模式选择、实施步骤、关键因素、障碍及风险等方面,例如,张瑞君等人通过对中兴通讯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财务公司服务模式选择、财务共享服务优势、流程再造等理论。侯锐等人通过对中国电信的案例,介绍了中国电信构建财务共享服务过程和实施的成效。

在实践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企业集中式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上的升华。从福特公司第一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至今,美国《财富》500强中86%的企业己经或正在建设共享服务中心。而在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或正在建设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例如中兴、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宝钢集团、海尔、长虹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探索、应用和变化,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准共享制下的财务共享服务”。

总的来说,相对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国外的较成熟运用,在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仅有少量的大型企业在不同程度上试行,未有适合各类行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完整介绍,企业还缺乏相应的实践指导。

二、发电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关键问题

无论从国内外实践经验,还是从项目管理经验出发,顶层设计尤为重要。首先诊断企业存在哪些问题,确定企业的项目建设目标,然后围绕目标,确立要实施的项目范围,再根据现有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建设规划以确立实施路径。唯有这样从全局、顶层管理者角度出发,全盘规划,才能尽可能避免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复建设、工程返工等不可逆转的事情发生。

(一)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是财务共享中心的灵魂,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路径、业务流程设置、人力资源、运营管理等等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从国内外的实践看,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提高效率、加强管控、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财务转型,并且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选择的目标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欧美一些跨国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更多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因素,而国内企业则更多考虑集团管控、核算效率、会计信息质量等因素。

自2003年电力体制改革后,A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分、子公司众多,地域分布广泛,层级复杂;业务也已经从原先单一的发电业务,向煤炭、金融、工程等多板块业务延伸。在财务核算与管理方面,已经逐渐不能适应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基层单位核算工作重复度高、工作量大,现有业务流程零散,同质化业务的核算方法、会计处理结果不尽相同,核算质量差参不齐;在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制度标准不一,执行力也有所欠缺;财务数据须通过层层汇总至区域公司、集团总部,信息处理不及时,使得区域公司、集团总部管理者很难监控基层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导致资源配置协同难度较高,弱化了财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因此,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主要目标是统一规范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效率、加强管控,促进财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二)实施范围

一般地,选择哪些实施财务共享业务内容和范围已经具有共识,即应选择那些重复性高、具有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财务业务。但具体选择哪些财务业务进行共享,则应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宝钢集团根据其钢铁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其成本核算和信用管理就没有纳入财务共享;而海尔集团除了成本外的其他财务核算和资金管理均纳入共享,他认为成本管理只有贴近业务才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还由各基层企业进行成本核算,而不纳入共享;而资金共享则充分反映了其作为白色家电行业注重现金与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

对于发电企业来说,收入较单一,成本项目也较一致,因此,围绕共享建设目标,可将实施范围定为收入、成本、往来、费用、资产核算、总账及报表等业务,对于资金,则暂不纳入共享范围。

(三)实施路径

定下财务战略、财务共享建设目标后,就要围绕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路径。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哪条道最可行,就要结合各个分、子公司地理区域的广度、业务的集中度、财务的成熟度等进行统筹考虑,确定采用一步到位或是分步推进的实施方式,在分步推进的方式下,是对业务进行分步集中还是统一集中,也需要结合企业现有的财务信息化系统、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在实施步骤上,一般采取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由点及面推广方式,但具体选择哪个单位进行试点,则要精心选择。从实施成功经验看,一般选取有代表性的、业务系统较为完善的基层单位先行试点。例如选取已有燃料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PMIS工程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资产(采购)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单位,这些系统中基本涵盖了财务核算所需要的业务数据,这样做到目的是能够在试点阶段充分暴露问题、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进行推广;在试点运行至少半年后,经过详细的论证与优化,再将共享项目向其他同业务板块单位推广,最后向其他业务板块推广。

(四)信息系统问题

信息系统对财务共享中心的高效运作非常重要,一般包括ERP系统(财务、人力资源、采购、报销等功能)、企业门户、网上支付、银企直连、影像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的运用,尽量减少手工作业,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动化运行,并且支持业务协同工作,使得各项资源发挥最大效应。但在实际中往往没有建立起统一的ERP系统,不是所有单位都有业务系统,各业务系统功能也没有有效整合,使得协同效应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难以发挥作用。这便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系统规划和整合工作。

A集团财务系统有SAP、ORACLE、远光等软件,业务系统也五花八门,既有集团统一部署实施的营销系统、生产系统、燃料系统等,也有各分子公司为生产管理需要而自行建设的系统(如物资系统、人资系统等),还有些新收购的、小单位只有少量的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如何与财务系统集成、与哪个财务系统集成、没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如何接入财务系统、还要建设哪些系统以支持财务共享系统等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后期的实施问题,影响到实施效果,都要结合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在顶层做好设计。

(五)人员问题

在财务共享中心实施过程中,人员因素是个重要问题,同时也非常敏感。既要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岗位梳理,充分评估工作经验与知识背景,实现各尽其能;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在后期的持续运营中,财务人员的职业生涯通道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培训,保证各类人员能很快熟悉新的业务、人际关系氛围和企业文化。

在财务共享中心实施初期,人员一般从基层单位选配。在国有企业中,人员编制和薪酬问题是个特殊的问题,要考虑到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社会效果。从已经实施财务共享的几个国有企业经验看,如果共享中心初期人员采取从基层借调的方式,将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是借调人员任务分配问题。因为不是长期工作,期限一到,共享中心就要重新考虑分配工作问题。二是借调人员的家庭问题。发电集团的基层单位一般在比较偏远的县市,如果财务人员长期借调到共享中心,可能会影响其对家庭的照顾。三是不利于财务人员的职业规划。因为在不是长期工作,所以可能会影响职工在基层单位和共享中心的职业规划。因此,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方案阶段,就要对人员做好统筹规划,做好岗位说明书,考虑好哪些职位由基层单位选聘,哪些职位可以外聘,做好招聘、安置、培养工作,避免因转型带来的风险。

三、相关建议

我国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在持续发展、不断创新,财务共享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发电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对公司财务、人事、业务的影响较大,应做好战略安排、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协调,结合发电企业的特点,选择好实施范围和时机,稳步推进,将财务共享的优势融入到企业管理中。

参考文献:

[1] 张瑞君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6)

[2] 陈虎,孙彦丛.财务共享服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 张庆龙,彭志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要点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

[4] 杨方平(导师:陈明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我国集团企业应用问题探讨.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6

财务共享的企业案例范文2

(一)模仿操作,缺乏主动性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一般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电算化课程,多采用畅捷通T3软件教学和练习。教学方法一般为教师讲解演练、学生模仿操作,学生被动地接受电算化的流程,并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流转,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于未经过大脑思考、加工的知识,理解层次浅、记忆时间短。

(二)案例陈旧,缺乏真实性

畅捷通T3教材中的案例未能随着会计准则、财经法规的变化而变化,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有效性和真实性。教师仍然按照书本案例教给学生会计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学生来讲电算化课堂就是学一些简单的操作流程,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是过时的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软件单一,缺乏综合性

畅捷通T3是由用友财务软件简化而来的教学用软件,学生学会了畅捷通T3里的所有流程,并不代表就会运用用友财务软件,更不等于就会运用其他财务软件(例如企业常用的金蝶、管家婆等财务软件)。因此,单一软件的学习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将来毕业也难以适应新的会计工作岗位。

二、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一)培养师资,提升教学水平

名师出高徒,要培养优秀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优秀的师资。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专业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熟悉先进的教学理念,倾听优秀电算化教师的教学经验,观摩兄弟院校电算化教学软件和硬件设施。职业学校应鼓励会计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提升专业教师的会计工作水平,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二)创建平台,鼓励自主学习

职业学校要创建教学平台,搭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把简单的电算化操作流程按模块录屏,根据最新的会计政策和法规编写案例、优秀教学资源等,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自主登录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教学平台中,可以实现在线测试、在线评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难题,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三)财务共享,实现真账实操

职业学校要努力打造财务共享中心,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真实的经济业务,根据纸质的原始凭证或者扫描的原始凭证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在财务软件中分岗位进行操作,实现真账实操。财务共享中心可采用企业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有切身的职业体验,为今后的会计职业道路做好铺垫。

(四)优化软件,打造业财融合

人工智能环境中,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知识,还要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税收筹划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等。因此,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软件应增加财务决策模块、纳税申报模块,通过电算化课堂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要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同时,电算化课程还应借助ERP实训软件,开展ERP沙盘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运营模式,熟悉业务到财务的全过程。

(五)校企合作,感受真实情境

校企合作的单位是会计专业教师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参观不同的企业,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工作岗位,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促使职业学校不断完善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改进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模式。职业学校也可聘请企业财务经理作为客座教师,为学生讲解自身的工作经验、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技巧,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职业学校要一直保持教育的先进性以及职业的敏感度,不断思考和探索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以及会计学科的教学模式,为会计专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峰.人工智能对未来会计的影响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9(04):166-167.

财务共享的企业案例范文3

关键词 网络 会计 资源 共享

一、会计资源共享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适应经济管理和会计管理的特有经济信息,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的信息资源。具体介绍即以会计特有的处理方法为主将交易和事项数据进行原始数据处理的有效方法。相同的会计信息资源被不同的需求者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使用,且这些使用者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这能使得获取的数据更为全面,从而节约更多的数据核算时间。电算化基础上开展的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即相同信息资源的电子数据形式能被不同的需求方理解和使用。

从同一会计主体的角度考虑问题,能获悉会计资源的共享不仅要有自己的信息资源分享、他人的信息资源共享,还应该有已经被分享和利用的信息资源。根据当前的信息处理系统能了解到,共享资源包含的内容分别是:原始资料共享、中间结果共享、最终信息产品共享这三大类。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会计资源的信息共享内容可以被细化为如下几个方面:经济信息中不同主体中各个职能部门信息资源的交流与使用;财务数据在上级财务部门和下级财务部门中的具体应用,如下发、上报等;收集的社会范围内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情报等。

二、现状分析

互联网时代,部分企业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使用电算化会计,这能让会计核算的时间缩短,效率提高。但结合当前的使用状况能获悉,会计信息只能在独立的系统中进行应用,很多使用电算化会计的企业较难将会计信息纳入到会计系统化平台中,以进行资源共享。基于此能说明,部分企业在会计共享信息方面还存有不足,对会计信息共享的关注度不够。分析会计资源共享信息的发展现状能获悉,会计信息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单位、不同的社会权益方之间还存有问题,甚至在会计信息相对闭塞的环境中,信息资源共享的推行都难于手工会计核算资源共享。譬如,人事劳资数据管理系统中资源不能有效共享、报表部门与核算部门两者沟通不利,导致数据传递不及时,致使报表和核算出现脱节的现象。另外,输入期间由于人员工作疏忽,导致数据重复输入,这也在核算时无形中加大工作量,浪费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且数据的反复输入让数据的差错率大大提高,进而会影响数据的整体准确性。

结合社会大环境能获悉,随着信息技术的强化,网络环境的发展,使电算化会计的水平逐年提升,但由于人们的意识和行为还没有与之相适应,所以在主观上依旧排斥电算化会计中的信息资源共享的使用。如,相关的阶层还是对电算化会计的信息意识缺乏足够认识,他们还没能意识到电算化会计使用中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更没有考虑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真正内涵。人员对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仅限于本部门或者本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很少有相关人员能意识到了解到他人会计信息资源,能指导本部门和本企业的发展,从而能为经济决策提供更好的数据参考,进而借助会计信息资源共享能少走部分弯路。正是由于会计信息资源共享上相关人员不能从大局着眼,放开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格局,致使会计信息资源共享上出现盲点,使本应发挥出的作用不能发挥出来。

三、促进资源共享的策略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共享意识

会计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优化财务工作。通过会计资源的网络共享,企业会计工作相关人员可以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经验。通过资源共享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其他企业在财务工作中遭遇到的困难和失败案例做出综合性的分析,在得到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对本企业内部的财务相关人员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工作,使其能够在其他企业失败的经验中得到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以及更加健全、有效的工作方法。通过积极的参考网络中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能够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用更加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避免了盲目行为的产生。以韩国的大宇集团为例,大宇集团的财务工作并没有积极利用网络共享的能力,对于网络中丰富的会计资源信息并没有合理地加以利用。这就导致了其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时无法得到更加准确和详细的财务报告,从而导致决策者在资本扩张过程当中出现了盲目行为,最终导致了企业资本结构的全面失衡,资金链也随之断裂,最终走向破产的道路。

在积极总结其他企业失败案例的同时,管理者也必须要积极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财会工作中通过对先进经验的积极总结,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先进经验引入工作,这样可以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顺利,减少走弯路的可能。管理人员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可以更好地加强管理工作,使企业的战略决策更加准确。所以,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会计资源共享方面的意识,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工作。

(二)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

会计资源共享面临着很多问题,譬如企业财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并不重视资源共享的作用、共享软件的开发商在得不到足够的利益的情况下,对开发相关软件的意象非常薄弱。因此,政府以及其他的权威机构应该共同努力,为会计资源共享创造出更加合理的条件和空间,对会计资源共享上的事情要提供便利,同时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工作。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规范的制度和政策以达到促进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资源共享的意识的目的,使相关人员能够真正意识到会计资源共享在当今这种信息化时代,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权威机构应该积极制定行业规范通过行业的约束对会计资源共享进行推进,使共享工作在法律和规范的框架内合理地进行。

(三)相关软件要注意前瞻性

软件开发商在进行相关软件设计时要注意软件的使用性能是否符合资源共享的要求。因此相关软件应该向兼容型和开放型发展,向管理型和决策支持型软件进行转变。

第一,产品的定位要符合要求,要将传统的内部使用的封闭型软件转化为财务工作者所需要的共享型,要使软件产品真正有利于信息化共享,而不仅仅局限于在企业内部的小范围使用。

第二,在进行功能设计时,要使企业对数据使用以及资源共享工作更加方便和快捷,要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在软件功能上必须保障通用性,使其能够很好地与其他软件产品进行对接。

第三,要在软件行业内部开展交流活动,通过交流进行经验互换,并积极开展软件兼容工作,形成同类软件的通用标准,从而方便内部数据的有效性传递,使系统资源的共享更加高效、方便。

第四,软件开发企业要宏观整个市场的动态和需求,要认识到会计资源共享对企业和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认识到各个行业对会计资源共享所拥有的共同要求,从而根据目标客户对相关软件的功能要求,针对性的设计软件,从客户需求的角度看问题才能够在市场当中抢占到足够的份额。这样的市场审视将为软件企业的发展带来好处,同时也能够为其他企业的会计资源共享工作提供最大的帮助。

之,网络的发展,一方面能然信息资源的实效性大大提高,另外一方面也会为会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带来新的困难。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的深入,致使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资源的问题日益凸显,所以企业在此背景下需要保有清晰的意识,了解自身经营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发展现状科学的制定能为企业做出正确导向的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策略。

财务共享的企业案例范文4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挑战;应对

1会计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1财务管理体制是否适应会计信息化

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以及财务内控的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已经逐步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流程转变为规范化的系统操作流程,那么财务管理的体制以及财务人员就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依托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特点来重新构筑企业的财务内控体系和财务管理的流程,但是很多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还是简单地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认为企业只要引入一个财务软件就行了,引入财务软件的目的也是方便财务会计进行核算,并未对财务管理方面起到太大的作用。这揭示的是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领导以及财务的知识体系正在遭遇挑战,最突出的就是单纯重视财务软件,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并没有与财务软件进行信息上的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对财务分析的支持力弱。仅就航空公司的结算业务来看,民航同业结算业务是一个难度非常高的业务,假设一名旅客从旅行社购买了北京转洛杉矶再转墨西哥的机票,从北京到洛杉矶航段,由国内航空公司承运,从洛杉矶到墨西哥则由美国航空公司承运,一张普通的机票涉及三重结算关系,即商与国内航空公司的结算,国内航空公司与国外航空公司的结算,航空公司与中美政府之间的税费结算,如果旅客使用第三方支付渠道或者是购买一些其他的产品服务,则会进一步加大计票结算业务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决定了仅仅依靠一个财务软件是不现实的,而且管理上也很难,所以需要会计信息化来改造财务管理模式,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通。

1.2财务人员是否适应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我们固有的思维中,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权益、收支等进行核算,并且对核算结果形成财务报告并进行财务分析,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从业务能力的角度来说,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会计可以从财务报告中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但实际上能够具备这种能力的财务会计并不多,而且即便有这样的能力,企业不重视,财务会计也会陷入各种凭证、数据处理工作当中,工作中除了核算还是核算,只按规定定期做一份报表,这样财务的工作也就完成了。一些高级会计师并且是处在管理岗位的,会对财务报表所呈现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以此来帮助企业领导作决策,对一些并不处在管理岗位的高级会计师,虽然是财务管理当中的骨干,但还是会陷入财务核算或者是财务结算当中,当然这些高级会计师可以进行财务分析,比如用SWOT分析法来明确企业的竞争态势,但是领导重不重视就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了。从会计信息化的角度来讲,要求业务和财务一体化,如果在会计信息化下会计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展开工作,必定会被淘汰,即便是电算化都能淘汰一部分只会核算的会计,因为这一类会计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被机器取代核算或者结算这种重复性的工作将成为必然,即便以后进入智能时代,机器也不会完全取代人,但是机器会取代那些低价值的重复性劳动。进一步讲会计信息化突出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不仅仅包含财务信息还包含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应当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对于会计而言,其必须要从单纯的支持者转变为企业价值创造的赋能者,即财务分析,但是很大部分的会计习惯于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去处理业务,尽管这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然而却限制了会计的思维。

2财务管理应对会计信息化的思考

2.1财务管理应对会计信息化的思路

会计信息化并不是单纯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最重要的是数据,且是海量的数据,作为财务会计就需要在确保财务管理分析预算体系准确以及及时的基础上做到赋能,即做到对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变革,流程优化将财务会计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企业的价值创造。(1)基于会计信息化重组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会计信息化推动了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并且财务要前置于业务,用于控制业务,这才是财务的价值所在。而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催生出了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从战略层面或者是价值创造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这里相当于财务分析,海量的数据为财务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但财务会计有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财务分析值得考量。会计信息化让财务人员从重复性的计算当中解放出来,并从战略上来考量企业的发展。因此财务管理方面必须要进行流程重组优化,按照当前的形式,笔者认为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理想的方向。所以企业要致力于实现业财融合,企业应当成立一个责任中心,该中心应涵盖财务、研发、生产、营销、信息等有关部门,财务在其中应当具有核心地位,该责任中心下辖一个跨部门的团队,以该责任中心机构为依托实施业财融合,引领财务内控。管理会计就应统筹企业的业务发展和财务安排,通过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以及资源配置等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引领和控制企业业务的健康发展,实现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笔者建议可以依托ERP来重组财务管理的流程,一般可以依托ERP环境下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来进行分析,看哪些流程有增值,哪些没有,哪些流程与企业的业务相匹配,采取SWOT分析等方法来重新梳理企业的内外部情况,进而基于价值链的角度来整合有增值的流程,并最终形成标准流程。(2)业财一体化建设业财一体化建设最基础的是信息化系统,要打造数据集成和交互的信息系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现阶段有很多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当然基本的是要解决数据格式问题,可以利用原有的数据库、共享组件以及中间件,加以适当改造,进而使其符合网格对数据封装、映射以及集成的规范,集成到网格平台上,这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可以随时利用现有系统中的数据来更新中心数据库的数据。要对所有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的元数据描述,并用网络平台来管理,同时建立快速访问索引,解决数据查找和定位问题。按需提供数据服务,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单独操作界面,提供经过筛选的数据,帮助用户直接使用数据而不是筛选数据,因而要有信息和访问信息的机制。通过构建WEB页面来实现逻辑集成,形成页面数据采集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打通民航系统中各业务子系统、应用子系统,形成数据的网络集成,为不同场景提供所需求的核心数据,从实时以及历史数据当中进行可视化的大数据分析。页面设计遵循HTML5标准以及JAVA基于WEB客户端开发的脚本语言,数据库接口支持HTTP传输协议,REST远程服务器数据调用,支持JSON数据格式,支持UTR8编码以及POST数据请求。

2.2案例分析

某机场集团与某软件公司在财务信息化上进行了长期紧密的合作与实践,经过几年的建设和优化,打造出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形成了核算管理、全面预算、业务结算、资金结算、决算管理的财务管理框架。在该财务管理框架体系中,财务共享平台是中枢,涵盖预算从编制到执行,核算从分散到集中,结算从业务到资金流转,决算从内管到国资报送的整合。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了预算、核算、结算、决算各子系统信息的整合以及高度的协同,形成了一个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并且最大化保障了业财一体化管理。该平台上包含全业务报账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税务管控系统、内部协同系统。通过梳理收入计算规则,建立起成本费用标准体系等管控方式,将预算前置到业务环节,由系统自动转化预算,实现业财融合,建立起覆盖航空主业以及非航辅业的业务板块多维预算体系,建立规范化的预算编制制度,以落实全面预算。并且预算系统与共享系统、核算系统、报表系统形成了数据集成,构建了基于数据分析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面预算闭环流程。财务管控平台整合集团、基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套,集中管理科目等核算的主数据,无缝对接共享、资产、资金、结算等系统,进一步加强业财一体化,并且核算系统加入了凭证追溯单据及影响、自动凭证审核、自动出纳、自动记账对账等功能。资金结算管理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建立资金池,基于账户管理、资金结算、资金归集下拨、资金计划、银企直连、资金对账、支付预警等功能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存贷款银行议价能力。业务结算针对收入以及成本的确认结算环节,在系统中加入业财集成、业务台账、合同台账等功能,实现业务结算数据由业务部门的结算系统提交,财务部门引入确认收入方式,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分工优化,高效衔接,提升了抗风险能力。这个系统具体包含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结算管理、财务分析、账单催收、信用评级、合同管理等功能。以管理会计理念为基准,实施内部管理报表和外部标准化报送报表的一体化管理,一个数据一个源头,一个源头多种应用,根据业务板块、收入驱动、成本分摊等构建多维度的报表管理体系,对外则满足报送国资委、财政部、民航局等报表资料要求。通过丰富的业财数据来实现大数据分析,突出财务分析的价值,并由此以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来实现对企业的决策支撑。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要进行创新,依托现在热门的管理会计体系来构造适合民航结算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发挥管理会计的智能,帮助企业决策。本文所涉及案例中构建的会计信息化体系是当地第一个省级国资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核算、预算、结算、决算的闭环管理,实现了业务全覆盖,吸引到了40余家行业内外企业的参观交流。

参考文献

[1]刘震威.企业会计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9).

财务共享的企业案例范文5

一、财务共享模式的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市场已经是众多国外公司争相抢占的重要市场。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将自身的业务和产品带到世界各地,并成立子公司等。但是,当分散式的财务管理与核算方式运用到众多跨国公司身上,会出现效率低下,企业的运营成本较大,为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增加了难度。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能够将分散管理的弊端予以集中管理。在信息技术日渐发达的今天,注重集中管理、强化流程管理,能够大大提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以及系统运行成本。

财务共享模式为财务核算以及基础财务分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相关核算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明细账、资金管理、财务分析报告等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为企业带来了更为优化的组织结构,对于财务核算等方面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流程更为优化,效率也随之提升,为减少企业成本支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财务职能应当顺应时代变化,从交易处理向决策支持转变,从财务管控向价值创造转变,这不但是企业自我提升的重要契机,还是顺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展趋势重要选择。

然而,有些财务人员对财务共享的认知只是局限于费用审核报销层面,但对财务共享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财务人员的转型等方面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当今财务职能不断转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逐步兴起的大环境下,财务人员应当及时转变理念,提升素质和能力,树立新型的职业目标与标准,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利用新型的财务模式,创造出更加高效的资源配置,提升企业价值。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转型分类

财务共享模式下,基础核算职能集中程度高,这就可能导致之前从事相关分析工作的财务人员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重心,面临着改变工作内容以及职能转型的任务。通过参考相关案例和研究,本文将财务人员转型的类型分为:SSC财务人员、业务财务人员、高级决策人员。

(一) SSC财务人员

SSC财务人员,也就是共享服务中心财务人员,主要有基础操作员、技术维护员、运营管理员三类人员。基础操作员的本职工作是输入相关数据、进行基础性的核算等内容,并不包含复杂的知识内容和计算等。技术维护人员则主要针对共享服务中心的核心业务进行管理和技术支持,包括系统开发和应用测试,程序与核算过程的定义等,是整个共享服务中心的核心力量,需要较为丰富的技术和知识结构。运营管理员扮演的是领导者的角色,对共享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进行统筹协调,对共享服务中心的安全和有序运营负责,这类人员具备较高的管理经验,具备非常丰富、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业务财务人员

大部分财务人员需要向业务前端转型,尤其在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各关键环节,需要培养业务财务人才,设置对应的管理会计岗位。业务财务人员是实际生产与财务核算的桥梁,承担着将业务与财务进行有机整合的任务。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成本管理、预算分析、投资筹资活动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来源仍是大量的传统财务人员,通过更好的实现这些人员的转型,让这些人员更好的融入到业务中,深入认识了解研发、采购、物流、加工等流程,从而使得共享服务功能的发挥拥有更为准确的基础信息做支撑,实现专业知识推动业务决策的合理化、科学化,让财务人员发挥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是这类财务人员转型的方向。

(三)高级财务决策人员

高级财务决策人员大部分是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公司核心员工,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以及完整的知识结构,对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企业决策方面具有很大的话语权及能力,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这类人员还应当具备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营销知识以及战略管理的知识体系,从而进行对财务共享服务的综合管理,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共享服务管理。

三、财务人员转型中素质提升路径

(一)改变传统理念,接受新的环境

传统财务人员应当在已经熟知的财务流程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积极的创新和探索,迎接“互联网+”的时代的到来,积极学习新鲜知识和理念,接受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主动迎接人员与管理模式的升级。

(二)完善知识结构,适应新的环境

财务人员不但要具备新的理念,还要加强对于知识结构的补充。不同岗位人员的转型对应的知识结构也不同,应当有所区别的予以补充。

例如,技术维护人员作为中心的核心人员,他们是财务信息化、核算标准化的专家,他们应该既要精通财务信息化、流程结构优化和核算标准化,又深?O公司决策、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的精髓。传统财务人直接转型到技术维护人员的难度相对大一点,因此,从基础操作人员做起,应当不断积累新经验和知识。

业务财务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工作,业务财务人员需要将业务实施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业务中的纰漏,促进各项业务为企业带来更大价值。因此,他们应该以专业的知识方面为支撑,以财务决策促进业务更好开展为核心,加强经验积累。

(三)形成专业化竞争优势,培养工作聚焦能力

随着财务职能的不断变化,以往的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型判断正在不断走向专业型判断。专业型的判断,不但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丰富而又完善的会计、金融、法律、统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在这种形势下,财务部门应该成为一个通过不同专业人员搭配组合实现复合化的高精尖人才资源池,财务人员也需要做到工作聚焦、专业分层,以更好地融入业务,为经营决策提供更为专业的支持,从而实现复合化与专业化的相辅相成。

财务共享的企业案例范文6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财务管理;企业发展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着眼于大型跨国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的案例,随着企业发展和业务的拓展,我国中小企业也越来越需要考虑建立更有效率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例如途牛旅游网是一家2006年成立的旅游企业,由于旅游目的地的不同和客户的需求企业不断地开拓分公司或加盟店,至今已经发展为国内外180多家分公司,在近两年,途牛渐渐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将会计费用报销、财务报表、税务与资金等财务环节紧密联系并有效结合,旨在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更好地服务公司旅游业务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在以下几点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的依赖性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使得每个财务岗位的人员既独立又彼此联系,各个层级的员工均要通过财务共享中心提供或获取相关财务数据,能够做到跨部门整合财务资源。财务共享服务一般可以分为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专业财务服务三大板块,业务财务与企业的一线业务紧密联系、实时更新业务所发生的财务动态,共享财务提供的更多是标准化的服务,通过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完成大部分的前期工作,专业财务服务是建立在前两种财务服务的前提下,进行非标准化工作,并十分得益于财务共享带来的便捷性。尽管共享财务的工作比较的枯燥,员工流动性也较强,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标准化的财务工作也在逐步交给计算机进行自动化设计,因此财务共享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地革新。财务共享模式的出现让财务支撑工作成为企业运转的加速机器,也让企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财务管理。

(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

首先,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要求所有分支公司都和母公司保持一致的财务流程和标准服务,极大地规范了所有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使得财务作业流程清晰明了,为任何一个分支机构的员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财务服务。其次,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既有合作也有分工,在项目合作之时,清晰的流水线能够直接责任到人,数据的可获得性也变强,有利于员工开展相关的业务;在分工之时,能够互相监督和快速反查每一项财务工作发生的错报。最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财务工作对员工的要求有了变化,对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有了更加专业岗位的归宿,但要求大大提高共享财务的员工在岗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并且由于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单独核算,共享中心本身也会进一步改进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

标准化的财务流程除了使得工作效率提高,同时也能使得运营成本极大降低[4]。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主要给企业带来资金和人力上的节约。第一,在财务共享中心,企业的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调配,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节约资金,流程化的财务作业使得企业信息和数据更加透明和可获得,不断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第二,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时要区分财务工作的类型,将同类型工作进行批量处理,集中安排和培训共享财务的员工,精简了财务部门的人力资源,合理利用每个人在各自岗位的能力。并且从之前的“一单一人”变成“一人多单”,大大缩减了财务所需要的人力成本,因此成本节约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主要目的和益处。

(四)支持知识在全公司共享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重点应在“共享”,因此当企业做出共享服务的决定时,也意味着知识在全公司的共享。在没有财务共享服务之前,不是各个岗位环节的的员工都明白财务知识,更不能将财务知识与业务紧密相连,例如对财务资金的预支与垫付的财务流程不了解销售员工,很有可能会为了达成业绩擅自挪用公款或私自垫付,但缺少合理票据和流程影响其财务报销,进而影响企业的资金发展。

(五)服务更多客户,提高企业竞争力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使得企业不论拓展多少新的业务,都能够及时为新的分支机构提供标准化的、专业的财务支持,不再资金环节掉链子。现今也有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公司内部员工,也包含了供应商、普通客户等,这要求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也要发生变化,能够从客户需求的层面上,提供全面完善的信息,同时立足于客户和企业的发展情况为企业提供发展战略导向,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面临的挑战

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财务行业的发展,乃至企业的发展,我国大中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但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寒”,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挑战。首先,共享财务和专业财务的分工容易导致共享财务处于财务的底端,由于业务的简单使得权限较小,无法真正获得全部的财务资源,因而在财务作业流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无法解决相关财务问题,移交专业财务的员工,造成多余的行政工作流转,难以实现真正的效率提升。其次,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并不够成熟,并不能做到“共享”,只是独立出一个部门或工作组来承担重复性的、技术含量较低的财务工作,也引起了财务人员的工薪两极分化,不利于企业财务员工的自我成长和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5]。最后,“共享”更加依赖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剧了企业信息安全风险,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处理并保护信息和数据,一旦财务共享出现漏洞或被不法分子侵入,无疑不是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