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财务报告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财务报告准则范文1
关键词:新财务准则;财务报告;改革创新
财务报告是体现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所有者权益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财务报表能够对企业经济业绩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盈余能力和偿债能力予以评价,在企业经济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增强,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行业风险、信息风险不断提高,人们对会计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面对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探索解决的策略,满足时展的要求。
一、新财会准则制度视角下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财务报告对长远发展考虑不足。企业会计以确认其主体完成的交易项目作为核算标准,轻视了未来各种交易事项带来的影响,财务报告不能同时具有预测未来和总结过去的功能。
第二,财务报告比较重视法律形式。财务报告在反映经营状况时应该重视实质、轻视形式,减少或杜绝轻视经济实质而重视法律形式的现象。如果两者间在经营交易和其他事项中出现偏差,在会计处理里要以经济实质为主体。如果财务报告强调运用法律形式记录交易事项,利益群体就难以了然和掌握经济实质信息。
第三,财务报告中轻视很多重要的信息。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要具有可靠性的相关性,企业管理者以信息为基础制定各种决策。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决定着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资料要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检验性。但实际上资产担保、销售退回、票据贴现等内容没有体现在会计报告中,也没有完全披露出会计增值信息。
二、新财会准则制度视角下改革企业财务报告的原则
第一,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重的原则。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相关性和可靠性。部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好而相关性差,部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好而可靠性不足,相关性和可靠性未必总在同一方向上对会计信息具有影响。将相关性和可靠性相结合,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度。片面的改革任何一方,都会降低信息质量。
第二,定性和定量指标结合的原则。目前财务报告中提到的定量指标大部分是财务货币化数据,没有反映出定性指标,使用者在分析报表后进行判断和预测,经常会出现盲目决策的现象。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兼顾的原则,要求在新财务准则的制度下,以体现历史数据为前提,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经济信息,在报告时要兼顾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兼顾定性指标的分析和量化指标的分析。
第三,报表灵活性和统一性兼顾的原则。财务报告以报表为主体,运用统一的格式在汇总、编制、计算机加工以及分析和处理数据等环节提供方便。不同企业因为实际情况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造成信息披露方面的限制。要打破格式的约束,对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所以报表应该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
三、新财会准则制度视角下创新与改革企业财务报告的策略
1.对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进行编报和考核
现金流量能体现出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实力、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得到使用者的重视。目前的现金流量表以年度报表的形式出现,其编报比较单一,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因为现金流量表在编制中有随意性而影响报表的质量。提议用月度报表审核代替年度报表,对考核指标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现金流量中盈利额、营业额的比重,此方式不论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改进中期报告,提高分部报告的质量
一般方法是将一年以内当作是中期报告的范围,便于企业管理者及时准确的了解经营效果,由于可以连续性的披露信息,为使用者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又能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性,适度调整投资和信贷政策,降低由错误预测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编制科学合理的中期报告,其相关性比较强,为报告及时性不足的问题提供妥善解决的措施和策略。对于股份制企业信息披露的问题,分部报告梳理和整合资料,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快速的发现需要的信息,更全面的发挥出报告的功能。分部报告能公正及时的披露信息,是妥善解决我国企业信息披露不全面的有效方式。
3.增强财务报表的附注说明
在西方发达国家,财务报告的附注内容比报表内容多是经常出现的事,在附注上最大限度的体现出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为使用者正确判断并运用信息提供关键性数据。现在企业对信息附注比较轻视,也出现附注的内容和书写模糊的现象。管理部门要制定并推行合乎实际情况的附注准则,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增强附注内容和形式的质量。不但要反映出财务数据,还要注明历史信息、预期信息、未来效益、重点投资事项、风险等附注情况。
四、结束语
财务报告为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会计信息,但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它的缺陷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企业要对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细致的分析,积极创新和改革,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各种便利。财务报告的改革和创新要与时俱进,推动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海虹,花双莲.财务报告变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12(03).
[2]于栓友.新企业会计准则对煤炭企业影响的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2).
企业财务报告准则范文2
[关键词] 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15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021- 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由于我国始终顺应时展的潮流,特别是在企业会计准则上,积极走上国际化道路。在新的环境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时,必须要结合中国实情,处理好“国际化与国家化”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 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必要性
1.1 发展国际贸易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的双边、多边贸易活动也随之普遍增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各国需要得到国际社会对其“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从而有效防止成为“反倾销受害国”的牺牲者。但是,很多的西方国家以“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较大差异”为理由,拒绝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有些国家的企业因为无法提交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符的会计账簿,国家的国际贸易受阻。此外,任何企业想要从事对外贸易,对客户信息的了解大多是借助财务报告,比如风险、资信、资产实力等。因此,企业会计准则必须走上国际化道路,逐渐消除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才能推动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
1.2 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上的跨国公司日益增多。如果一家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不一样,就会严重影响跨国公司内部报表的分析和制作,甚至还会进一步增加跨国公司的经营成本。因此,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中,必须要有相对比较统一的会计制度,能够有效消除国家差异,提高跨国公司的管理水平,为其在不同国家、地区间开展经济活动提供重要保障。
1.3 降低成本的需要
在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环境下,国际筹资活动越来越多,比如比较常见的跨国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在这样的资本流动中,资本的供需双方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必然要求对方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如果资本供需方的会计准则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为了实现投融资的目的,企业就必须要调整会计处理方法,这个过程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仅降低会计的时效性,而且还会增加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当今的形势下,各国的会计准则必须走上国际化道路,从而不断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路径选择
2.1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
2.1.1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
就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来看,既满足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同时又有效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主要由以下4个方面构成,具体如图1所示。
2.1.1.1 基本原则
这个部分一般又称为指导性准则,它是整个准则体系的第一层次,所以对整个准则体系都具有指导作用。它主要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内容进行确认与计量,其中包括基本前提、会计要素、一般原则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对财务会计报告做出相关规定。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以及较为广泛的覆盖面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因此,它的作用既体现在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方面,同时又能指导实际工作。
2.1.1.2 具体准则
这项准则又称为应用性准则,它是在遵守基本原则的各项要求的前提之下,对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活动做出具体的规定,比如会计处理必须遵循的原则问题、会计处理的具体程序和方法。因此,这项准则具有操作简单、针对性强两个方面的特点。
2.1.1.3 准则应用指南
这个部分主要是对会计准则内容的细化处理、难点解释,而且还涉及会计准则的其他内容,比如报表格式、应该设置的会计科目等。为了使人们能够理解每项具体准则的内涵,它都会有详细的应用指南。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它更加注重规则化的表述。准则应用指南作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帮助我国企业和相关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各项准则。
2.1.1.4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这个组成部分主要是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的深入实施,随着企业的发展,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做出相关的解释。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为了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国际财务报告理事会经常会一些新准则,或者是修改之前的相关准则,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必须要结合具体国情,既要巩固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已有成果,又要保证其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国财政部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它与具体会计准则具有同等的效力。
2.1.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的构成
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的构成来看,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具体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个部分主要是对会计实务进行指导而制定的相关规范条例。解释公告,指的是对会计准则的应用做出的相关解释,便于人们理解。在这个准则体系之外,其实还包括其他的辅助说明,比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前言、IASB问题解答等。
2.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历程
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发展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的发展。
2.2.1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到了2005年,出于中国国情的考虑,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关于会计准则的相关意见,想要在我国建立新型会计、审计准则体系。这一意见提出之后,我国广泛组织各方,展开积极的讨论,财政部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决定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经过多方的讨论,我国财政部最终于2006年2月了企业会计准则,这一准则最先在全国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这一准则的,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基本实现趋同,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具体准则方面,还存在极少数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其中包括关联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比如我国存在比较多的国有企业,或者是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这些企业如果遵循国际规定,应该要将其归为关联方,所以其交易披露就由关联方交易。但是,我国将这些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存在,所以就谈不上投资等关系,最终就没有将其归为关联方。此外,具体准则的差异还表现在资产减值的转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政府补助3个方面的内容,这里就不一一说明。总之,这些差异都是基于我国具体国情来考虑,最终的目的是既能满足国际趋同的要求,又能结合我国的国情。
2.2.2 会计准则等效
为了实现我国企业既能“走出去”,同时又能“引进来”的战略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必须实现等效。国际等效,它指的是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时,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地区的会计准则是等效的,从而利于双方的合作。
2.2.2.1 中欧会计准则等效
随着中欧贸易的发展,到了2005年2月,中欧开始讨论会计准则等效的相关问题,并将其作为中欧资金对话的重要议题。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到了2007年,中欧双方都认为应该实行会计准则等效,从而促进双方贸易的发展。欧盟委员会于2008年12月12日,最终承认中欧企业会计准则等效,这是国际上首次承认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有效提高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
2.2.2.2 中美会计准则等效
美国与我国的经济合作关系日益密切,两国的合作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并且还建立了联合经济委员会和双边对话机制。2007年,FASB宣布了一项政策,允许在美国上市的外国企业,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编制财务报告。这一政策就表明FASB与IASB会计准则实现等效,为中美会计准则等效提供重要条件。随着中美贸易的持续发展,刘玉廷司长率团于2008年4月,与FASB签订了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双方在会计准则方面达成了相关协议。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中美会计准则等效还没有确定具体的时间,但是双方已开始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2.2.3 持续全面趋同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持续全面趋同。
2008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做出了相关的修改,比如在《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中,删除了成本法,与此同时还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做出了相应的修改。我国为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结合我国国情,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都得以充分体现。
IAS 24的修订方案中,还参考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的相关规定,表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非常有效,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于2009年、2010年前后,积极走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道路,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是时展的必然,我国必须要充分结合本国实情,实行持续全面趋同的策略,为我国开展国际贸易,推动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燕飞.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黄波.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
[3]廉艳绒.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
[4]秦晓宇.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企业财务报告准则范文3
关键词:高质量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理念
中图分类号:F626.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143-02
近些年来,国际国内财务舞弊案时有发生而且形势愈演愈烈,一方面使经济发展遭受重大损失,另一方面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其中利用虚假财务报告与财务报告粉饰手段造假是财务舞弊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修订
1.1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了修改
原准则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规定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新准则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报告目标的修订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1.2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体系进行了调整
原准则中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附表及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准则在保留了原准则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附注的基础上,作了如下修改:(1)将“附表”改为“其它财务报告”,使其包含的内容更多,比如在原来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股东权益变动表,并规定企业可根据需要增加相关报表,形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动态体系。(2)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因为财务情况说明书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等内容,不同企业存在各不相同的生产经营情况,不宜通过会计准则作统一规范。
1.3 新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财务报告的计量基础
旧准则中会计确认和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以此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不论物价如何变动总是按照业务发生时的成本计量,降低了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质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重视公允价值的使用,我国新会计准则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于继续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同时,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各项会计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改变了财务报告单一的计量属性,使财务报告计量基础更科学、合理。
2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财务报告职能过分强调为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服务
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是国家实行财政、税收和物价政策等的主要手段和重要依据之一,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应当为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服务。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采用的核算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因此报告内容也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计量属性,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时期是适应的。但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主管理的经济实体,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投资主体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2.2 不能客观地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业务
知识经济时代所出现的一些新的资产形式、经营方式、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以及潜力巨大的无形资产等无法在现行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预测的需要,也势必会使投资者转而寻求其他的信息来源,从而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和信息风险,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仅将重心放在硬性资产上,对一些前瞻性、不确定性的信息,因为不符合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可靠性原则等而无法包括在财务报告内。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类信息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应用,企业的网络化使会计不再是个封闭的子系统,它除了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外,还可以提供非财务信息、经营管理信息、分析性和预测性信息。
2.3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随着竞争的加剧,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经济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企业的经营类型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随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提供“实时”信息。为了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者提供企业的经营情况,现行财务报告采取了定期报告的制度。然而,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要求,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过时的信息往往无助于决策甚至有害于决策。
2.4 侧重企业历史经济活动而忽略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
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历史交易信息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正在日益减少,有些甚至毫无用处。而现在人们完全可以而且很容易从电脑数据库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着眼于提供预测数据的信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的汇总表。会计要素的定义应该包含现在和未来这两个时间点的交易和事项,事实却并非如此。在经济环境变化不显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反映企业过去经营结果财务报告及其因果联系去推测企业的未来,但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不可能直接用过去的财务报告去及时推测企业未来,这就导致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大大降低。
3 完善企业财务报告的一种新理念:高质量财务报告
3.1 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提出的背景
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是宝罗B.W米勒与宝罗R.班森两位教授提出的,此理念的提出并不是要替代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而是对现有财务报告体系的完善。我国目前的财务报告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报出的,这种最低报告标准一方面无法满足广大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与债权人的要求,另一方面为许多造假者利用现有财务报告不完善之处蒙蔽欺骗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有利之机,使许多投资者与债权人遭受了损失。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是一场变革,它鼓励企业抛弃对投资者和债权人旧有的态度,通过高质量的全面的财务报告与他们建立一种密切的、公开的、真诚的以及彼此信任的新型关系。它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只有提供资本市场需要的信息,才能够获得经济效率。相反,如果企业提供的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不需要的信息,那么他们就无法获得经济效率。
3.2 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对于传统财务报告的完善
(1)补充披露,补充披露为突破传统财务报告的限制提供了最大的机会。这种突破必须是在反映事实的条件下才能够进行,企业需要揭示使用者认为重要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以减少报表使用者的猜测和从间接渠道获得的估计信息的依赖,而这些信息往往会增加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应该:①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②增加物价变动信息披露。③增加对研究与开发信息的披露。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大量投入是推动当今技术进步与经验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④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⑤前瞻性信息。企业应披露未来价值趋势信息,应在表外尽可能详尽地披露与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⑥背景信息。作为一个企业,其所处的地域、行业、经营的业务范围、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改造、市场上的经营氛围、远期近期发展目标、公司的资产结构、过去的盈利水平、主要竞争对手等状况,都应在财务报告中反映。⑦简明信息。编制简明信息,便是对那些为绝大多数信息使用者共同关心的重要信息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这样更能扩大财务报表的效用。
(2)报告的频率,当前,企业面临的现实是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衍生工具不断涌现,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日益显著,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大大缩短。而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在时效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因此,首先必须建立一套能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一方面,定期报告仍要存在,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另一方面,编制实时报告作为有效决策的依据。为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我国中期财务报告可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在时间上采用季报编制形式,在内容上要重点突出,避免“小而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会计数据能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的处理与反映,会计人员账务处理一完成,计算机就可以自动生成报表。这就大大缩短了报告输出的时间间隔。其次,必须建立和完善实时财务报告系统。通过互联网企业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企业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手段。网络会计使会计信息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大大拓宽,减少了会计信息产生、传播与利用的时间间隔。
(3)独立的审计,在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下,独立的审计很重要,因为审计师就是通过减少投资者的不确定性来创造价值,如果没有审计师,那么市场对于财务报告的信任会很低,不确定性非常高,后果就是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成本的升高。有了有效的审计,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是总体水平会下降很多,所以建议企业任用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来提高财务报表的价值,在高质量财务报告体制下,审计师将以“财务报表对决策有没有用”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使披露的信息更有用”做为审计的目标,试想这样的审计报告对于决策者会是多么的不同啊。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告诉审计师他们是唯一通过第三方的证明来创造可信性从而增加财务报表价值的人,只有他们维护自身的独立性,不跟客户妥协,这样才能使他们增加的价值最大化。
当企业意识到现存财务报告的不足和高质量财务报告的优点,相信他们将会以三种方式改变他们的行为。第一种方式,他们会在会计准则的标准下将财务报告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报告不仅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最低标准,而且更加有用。这种方式只需要改变管理层的态度就行了。第二种方式是编制高质量财务报告的企业经过长期的努力来产生有用的信息披露,以满足目前对更多数据和信息的需求。第三种方式就是更快更广泛的公开财务报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企业财务报告准则范文4
关键词: 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知识经济
财务披露是指企业对外的有关其财务状况、经营绩效或发展前景的信息。它既包括历史数据,也包括本期数据和对未来的预测;既包括定期披露,也包括所有的非定期披露,比如兼并、巨额合同等重大财务事项的单独披露。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在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信息披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现状并不十分令人满意,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问题。为此我国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在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上仍需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披露的信息不真实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在当前证券市场中树立良好形象,在披露会计信息时,有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甚至粉饰绩效,虚构利润;一些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致使利润预测数和利润实现数相差甚远,给投资者带来误导。有的是内部自我约束功能不强,对统计数字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检查手段,即使是审计部门也只能是对一个部门或单位进行数据真实的检查,而对合并统计数字无法进行全面检查。
(二)缺少知识资本信息的披露
在知识经济时代,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不再单纯是企业物质财富、企业规模大小的竞争,而是拥有的知识资本在质与量方面的全面竞争。现行财务报告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的局限性已日益显示出来。将知识资本披露排斥在财务报告之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类信息却是最重要的信息。
(三)缺少信息披露的前瞻性
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是历史交易信息,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会计事项进行的总结,这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正在日益减少,这固然可以作为信息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依据,但以历史性信息为主的财务报告仍局限于历史数据及其相关说明,没有考虑信息使用者需要全面了解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需要,缺乏前瞻性的信息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相关性的要求。
(四)忽视了对社会责任的披露
目前的财务报告主要侧重于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而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主张,人们对企业的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而是综合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目前的财务报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几乎没有涉及,这就容易造成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社会效益。不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目标。
(五)缺少对社会贡献的披露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服务主体主要是投资者和债权人,所披露的内容主要是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和信贷决策相关的盈利能力与财务状况,在这些报表中不能反映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额,即企业所提供的增值额或增加值,更不能反映贡献额的分配状况。在政治经济日趋民主化的今天,传统财务报告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日益凸现,货币资本的支配力逐渐减弱,人力、知识资本的贡献比例却日趋增长,这就要求财务报告要为这些信息使用者服务, 政治经济民主化的趋势要求货币资本的支配者公布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额以及贡献额的分配,以利于社会对企业的监督。
二、创新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方式与内容的措施
(一)加大对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
为了防止企业披露虚假信息,我们应大力推进《会计法》执法检查,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监管职能。财政部门应根据《会计法》的授权重点检查各单位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及会计制度的实行。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从制度上为财务信息披露提供事前监控。强化证监会等部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在加强上市公司事前审查的同时,重点加大对上市公司事中、事后的监控,加大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对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尤其是定期报告中暴露出来的违反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和信息披露规范的问题,要明令公司纠正。
(二)加强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一条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生产的品牌、报刊名等,引起成本无法明确区分,不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目前允许进入财务报表表内的无形资产项目,仍仅限制在大家所熟悉的、可辨认的专利权、特许权、版权、著作权、商标、技术所有权等,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为大家所重视的人力资源、顾客满意度、供应链、组织制度、策略管理等被认为可以创造公司价值的无形资产仍未包括在准则之内。如“长虹”商标权价值为30 多亿元, 其注册申请费仅数万元, 二者相差达数万倍, 不能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为企业带来的未来收益。而且,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4 年末资产总额仅156.5 亿元, 但“长虹”商标权价值30 多亿元,高达近六分之一的无形资产却没有在该公司财务报告中反映和揭示。因此, 这些无形资产在不能准确计量列入会计报表的情况下, 应通过其他方式, 如在资产负债表下的补充资料中进一步披露其有关信息。因此,本文认为,在计量问题无法迅速解决的前提下,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的反映可以通过编制附表的方式说明。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为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年末余额等。
企业财务报告准则范文5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局限性;展望
会计报表是以日常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加以汇总、整理,用来总括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文件。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财务情况说明书是为了解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提供的书面资料。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和问题
(一)信息的不完整,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完整性。这是由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大大增加,除了企业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还有政府、顾客、社会伙伴、社会公众等。而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由于在向使用者提供时通常不会报告与交易无关却于某方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因此对某方面信息的缺乏,即时不会影响与之相关的利益方,但是对企业日后的经营决策,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有着消极影响,因此无法满足各利益方的需求。
(二)非实时性。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大多侧重历史数据的统计,因为是一种非实时性的记录,因此其时效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周期较长,时限过宽,年度报表要求年度末四个月报出,可想而知这样的信息的滞后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及相关方面的快速决策、投资评估等经营组织的需要。基于这样的信息所做的决策的可靠性也就大大降低。
(三)信息不确定性,可靠性较低。另一方面,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的业务素质。因为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表现在现有技术的发展,还不可靠的计量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这样的软资产;另一方面,财务报表项目内容中本身就存在估计判断的成分,难以确定数字准确表达其涵盖意义;再者,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还有粉饰的成分存在,虽然会计提供单一准确数字的报表,但是不同使用者根据自己需要对之进行的不同再分析,再加工,再粉饰,进一步降低了报告的可靠性。
(四)侧重总结,忽略分析,缺乏预见性。正如我们所知道,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侧重于历史数据的总结,大多只是各种报表,数字的罗列,虽然经过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但是这种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报告无法具有对未来企业发展决策状况的分析,缺乏预见性,无法预见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对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工具,无法呈现及时的预警,致使监督管理部门或者企业造成决策失误等严重后果。
(五)过分强调利润分析,忽略其他信息。因为企业自身对盈利的渴求,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过分强调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也就是最终利润的分析,忽略了其他重要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一方面包括资产负债的分析,企业实际现金流量状况等财务信息,一方面也包括企业的社会声誉、社会责任、以及货源,销售等渠道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说从现行报告上看,使用者无法通过这些方面的信息展示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也是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
(六)会计行为缺乏规范和制约。会计行为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不言而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推行,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行为规范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目前一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着粉饰行为甚至是弄虚作假,这是谋求企业短期利益或者私人利益,忽视长期利益,国家利益的行为。实际情况是,目前存在的会计规范得不到遵循、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大多与领导行为不当、缺乏外部监管具有紧密的联系。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新的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的建立,核心是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数据更加真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其中具体准则中关于财务报告的准则,规范了各类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列报要求,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更加趋同国际标准。新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但是公允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限制比较多。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修订了若干业务核算准则,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使得企业利润的虚假可能性降低。另外,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更注重企业的经济实质,主要体现在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合并报表基木理论的变革、以及金融工具准则的变革等方面。
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规范和完善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着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国际经济融合,给我们的经济环境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风险,使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面临着规范和完善的迫切形势。
第一,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需要规范。为了使从根本上规范财务会计工作以及经济行为,我国于2001年1月1日实施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这个条例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和完整,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不是会计人员个人行为,企业负责人也应该对其质量负责。双管齐下,才能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行为。第二,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还需进一步完善。由于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流于形式,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不够深入,因此应该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不仅是一个体系,更是一个创新的体系。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首先,应明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定位于为国家、企业、债权人、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财务信息。其次,完善现行的财务分析的八比率指标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创新深入的分析指标和方法,建立起适应新经济形势下比较通行的指标模版。另外,完善财务会计报表中的信息披露,增加财务报表的批注,取消无用信息,增加有用信息,如无形资产的相关分析;金融衍生工具、企业风险等相关信息;企业货源及销售渠道分析;企业社会声誉及信用评估等。再者,尽可能缩短报表的提供期限和周期,及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保证所提供财务信息的及时性。最后,除了通用的规范化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以外,增加专项报告,提供特殊指标和财务信息分析,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企业财务报告准则范文6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表现出的局限性
1.财务报告无法反映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非财务因素
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等因素与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财务报告所列示的信息是企业的经营成果,但经营成果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现行的财务报告只能使报表的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形成这种状况的各种因素,尤其是表外非财务因素缺乏必要了解。
2,现行财务报告主要是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这一特点限制了其披露内容的充分性
首先,历史成本原则使得财务报表只反映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性信息,但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不确定性信息比以前更多、更突出,而目前的报表却无法披露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不确定信息。
其次,近几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以小搏大”,所以企业一旦参与交易,就会承受很大风险,而且这种交易可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极大影响,衍生金融工具又无法用历史成本计量,导致其有关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此外,历史成本没有确认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收益的概念是以维持货币资本为前提的,在通货膨胀时期,报表上的费用项目并不包括维持实物资本所需要的部分赔偿金额,从而使利润虚增,信息失真。
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为主的财务信息,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因此,目前的财务报表普遍缺少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而许多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恰洽是事业的前景状况。历史信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未来,但决不能等同于代表将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展示着过去辉煌的业绩,但随后经营状况却直线下降,此时投资者也往往受财务报表的蒙蔽而遭受损失。
3.现行财务报告滞后性严重
按照会计期间假设,财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披露的。我国《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规定,中期报告于每个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结束后的两个月编制完成并披露,年报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编制并披露。试问,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这样长的时间间隔内,企业的财务状况会发生怎样大的变化?最典型的例子是巴林银行,1994年底其帐面净资产为450亿一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由于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原因。企业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因一笔交易而使财务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目前财务报告的披露水平来看,这种变化是无法及时使决策者获悉的。
除以上几点外,财务报告还有其它几点局限性,譬如它只能列示以货币表现的项目,经常把重点放在法律形式上而不是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上等等。、综上所述,种种局限性的成因可分为两种:一是由财务报告本身内在属性所决定的;一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赖以发挥作用的条件有所变化,使财务报告的质量有所下降。对于前者,我们不应过分指责,相反的,应考虑用其它方式宋弥补。我们考虑的是在第二种情况下应怎样对财务报告进行改进,使其逐步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进一步满足信息披露要求的未来财务报告模式
为进一步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财务报告应考虑到投资大众的广泛信息需求,将企业经营面临的机遇、风险、前景、背景等信息更全面地揭示出来。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目前的财务报告体系必须在内容、体系等方面做相应改进,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1.财务报表的改进
(1)不再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基础
前文已列示了采用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财务报告显示出的种种局限性。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末来的财务报告将同时采用多种计量方法,譬如针对新金融工具的出现,可采用公允市价来计量。在选择计量基础时,随着对信息相关性的日趋重视,将来市场价值或现行价值有可能作为一种计量基础形成一套独立的会计报告模式,但就短期来看,由于可靠性等原因,似乎现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一时不能被取代。
(2)更多的披露不确定性和风险信息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营与财务风险不断提高,不确定性信息大量增加,企业需要加强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控制,财务信息使用者也迫切需要更多了解这方面的信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7年发表了《风险与不确定性特别工作小组报告》,专门对重大风险、不确定性和财务弹性的披露问题发表意见。因此,财务报告将更多的披露有关企业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信息。
(3)更多增加分部信息
跨国经营的大集团公司的经营业务及分支机构都比较复杂,提供分部信息显得日益重要。分部报告的目标是:就企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提供多种标准的补充信息,因此分部信息是全面分析企业所面临机会和风险的重要依据。有关分部信息的确认与披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改进财务报告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4)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将日趋增加
前文中指出许多影响企业经营状况的非财务因素无法披露,类似的这种信息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因财务报表的复杂化,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某些必要的说明又必须加以补充,所以要在附注中说明。另外,还有一些采用与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等内容将更多的扩充到表外的附注中去,以便使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多地获知企业各方面的信息。
2.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
财务信息披露的严重滞后不仅给信息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有时也为某些别有动机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人们迫切要求及时获得可靠的信息,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建立实时报告系统成为可能。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将取代传统手工的财务报告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相可靠性。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后,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都将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使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变动情况及其它主要事项,虽然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给传统财务会计及报告理论带来冲击,但相信它是会计改革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三、我国企业财务报告改革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因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很不规范。在证券市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国企业财务报告改革仍稍显滞后。财务报告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与我国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无关联。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财务报告改革应特别注重完善财务报告规范体系。这也是我国目前“财务披露不规范”问题亟待解决的一个方面。
1,协调各项会计政策,规范信息披露
我国会计规定可谓政出多门,关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规定,主要有两个部门来制定:财政部和证监会。前者通过会计准则及具体准则对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后者主要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和《财务报表附注指南》进行规范。两者尽管分工较默契,但协调性不够。应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使各项会计政策协调起来,以便更好的指导信息披露工作。
2,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加快具体准则制定工作
我国目前已发表的具体准则只有很少一部分,在我国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会计改革和财务报告的改进都需要具体准则的尽快出台。而相应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定位和具体内容等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完善
3,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发挥审计鉴证作用
充分发挥审计的签证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体系对财务报告的改进和信息披露的规范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菲·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探讨[j]·财会月刊,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