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商业银行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商业银行现状范文1
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于上世纪90年代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的,由于体制约束、管理水平低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城市信用社在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风险。为了化解风险,国务院决定在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的方式组建城市合作银行,其服务领域是依照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于是自1995年9月7日国务院《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起,在中国35个大中城市分期分批组建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的地方股份制性质的城市合作银行。1996年6月和1997年12月,国务院先后两次扩大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范围。1995年6月,深圳城市合作商业银行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城市合作银行。此后,上海、北京、南京等地区相继成立了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3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名发出通知,将城市合作银行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2004年年初,银监会提出审慎重组和改造城市商业银行的基本思路与原则,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入股,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同年6月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工作会议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上,银监会再次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Y者,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原则实施联合重组,实现跨区域发展。在“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下,对于满足各项监管要求、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业银行,将逐步允许其跨区域经营。城市商业银行深入贯彻执行监管层的意图,2006年4月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首家跨省市分行――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正式开业。2009年4月《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商业银行在相关地域设分支机构,不再受数量指标控制,同时放松对分支机构运营资金的要求。2011年4月银监会在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严格要求,主张审慎推进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把城市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作为重点检查项目。目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大幅增强,资产质量不断优化,市场份额稳步提高,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成为金融系统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稳定发展,资产规模迅速增长,各项指标逐步改善。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从发展到现在,已经演变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反,给金融业带来了新的竞争,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据银行业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出于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注意的,具体变现为一下几个部分:
(一)风险控制力薄弱?
早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规模小,盈利能力低,而且资产质量比较差。由于各城市商业银行是由本地所有城市信用社联合组成,因此,它承接了大量城市信用社在不规范经营时期所形成的不良资产。截至2003年末,按五级分类口径,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64亿元,不贷款率15.0%;截至2004年末全辖不良贷款余额1061亿元,不良贷款率11.7%。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些不良资产规模近年来在逐步降低,截至2011年四季度末,城商行平均不良贷款率由2010年四季度末的0.9%降至0.8%,低于全部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0%和大型商业银行的1.1%,但高于股份制银行的0.6%和外资银行的0.4%。其中,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不良贷款比率均为0.2%。不良贷款余额连续下降的趋势在2011年一季度结束,2011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333亿元,较2010年四季度末增长7亿元,2011年四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339亿元,较2010年四季度末增长13亿元。
(二)核心业务单一
城市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推出的业务品种相对单一,业务范围面比较窄,一般无法满足高端客户快捷多样高效的金融业务服务需求,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都在大力开拓业务规模,扩充目标客户,在业务数量上有一个比较可观的的规模,但是没有新的业务模式。虽然在近些年中,不少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进行业务创新,例如挖掘私人银行业务市场,理财产品开发,建立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等,但是在深层次的衍生金融产品发掘方面受到人才和技术资源匮乏的限制,短期之内也很难获取显著成效。
(三)经营管理制度单一
自从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其经营活动就被限制在所在城市。当然,从当时的金融环境和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单一的城市制度的经营模式是必要的。但是随后,单一的城市制度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首先,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分散风险。对于某个城市而言,往往是某几个或某个产业或行业发展较好,可供开发且前景较好的项目也是有限的。其次,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现在,很多企业往往是跨地区、甚至于跨国开展经营活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企业的地理布局为其提供存贷款和资金清算等服务。
三、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策略
(一)通过市场并购,重组等手段实现跨区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追求成长有两条途径可以走,一时寻求内部增长,即在内部增加投资,扩充资产总额和金融产品生产规模;二是追逐向外扩张,通过并购迅速提高资本和资产规模,并借助协同优势提高竞争力。城市商业银行一直苦于经营机构网点太少,开设新的分支机构不仅投入大而且业务走上正轨需要时间,至于跨区设立新机构更由于监管部门设立的门槛较高而难有一个理想的发展趋势。随着金融业竞争力的加剧,城市商业银行属于银行业的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大多数的城市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资本和资产重组的方式实行资源整合,这也就进一步壮大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力量,使得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进行银行信用体系的建设
银行信用体系建设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各城市商业银行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想办法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重视,建立了相应的信用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来约束。通过信用部门的带动,进一步增强了客户的信用意识,还可以建立信用评级模式。一方面可以增加银行的信用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信用资金的流入。
(三)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依法执行,从严治行”的管理理念,积极倡导“公平竞争,合规经营,诚信廉洁”的现代银行企业文化。推行诚信规范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念,建立良好职业行为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强化员工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激发员工的内在活力和工作积极性。
(四)逐步建立和完善研发机构,加强对新产品的开发
城市商业银行现状范文2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改革;调查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4-0074-04
内蒙古辖区共有4家城市商业银行―包商银行、内蒙古银行、鄂尔多斯银行和乌海银行。截至2010年末,4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稳步增加,信贷结构控制良好,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城市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机构发展不足、规模偏小,内控体系薄弱、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信用风险较为突出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一、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基本情况
近年来,内蒙古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势头强劲,金融总量占比逐步上升。截至2010年末,辖内4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847.51亿元,比年初增加503.71亿元,同比增长37.48%,占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4.07%,负债总额1726.99亿元,比年初增加461.33亿元,同比增长36.45%,占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的13.57%,各项存款余额1560.94亿元,比年初增加419.15亿元,同比增长36.71%,占全区银行业金融人民币存款余额的15.19%,各项贷款余额624.23亿元,比年初增加117.4亿元,同比增长23.16%,占全区银行业金融人民币贷款余额的7.88%,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整体盈利情况良好,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2.95亿元,比年初增加13.7亿元,同比增长71.17%。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双降”,不良贷款余额4.31亿元,比年初减少1.1亿元,同比下降20.29%,不良贷款率0.69%,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平均流动性比例50.28%,高于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平均水平2.89个百分点。
二、城市商业银行改革进展情况
近年来,内蒙古4家城市商业银行改革进展步伐加快,为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优化股权结构,均进行了增资扩股,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步伐也在不断快速推进,目前,4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区内外设立了200多家分支机构。包商银行、内蒙古银行已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由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到全国性商业银行,鄂尔多斯银行、乌海银行已经由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为区域性商业银行。 截至2010年末,4家城市商业银行机构总数由上年的198个增加到223个,新增机构25家,从业人员由4678人增加到6433人,增加1755人。2010年,包商银行通过股利转增资本和增资扩股,股本金由上年的16.13亿元增加到25.12亿元,其他3家城市商业银行未发生变化。
(一)包商银行
目前,有包头分行、赤峰分行、呼和浩特分行等9家区内分行,有宁波分行、深圳分行、成都分行3家区外分行。2010年筹建包商银行北京分行。包商银行还成立了达茂旗包商惠农贷款公司,发起设立了固阳、鄂温克、宁城等8家区内村镇银行和北京昌平、大连金州、四川广元等9家区外村镇银行。
(二)内蒙古银行
目前,包头分行、乌海分行、呼伦贝尔等9家区内分行已经开业。区外哈尔滨分行的筹建工作已获得批准,北京分行的申请筹建工作正在进行。
2010年末,内蒙古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共42家。其中,区内32家,区外10家。其中已批准开业9家,批准筹建10家,涉及自治区12个盟市和全国9个省市地区,已向12家村镇银行拨付资本金1.93亿元。内蒙古银行目前在区外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力争打造3个农村金融圈。“十一五”期间,内蒙古银行经过三次增资扩股,到2010年末,实收资本达到15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13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28.4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25.3亿元。
(三)鄂尔多斯银行
2010 年末,鄂尔多斯银行下设法人机构分支机构36 家,小企业信贷中心1 家,并在呼和浩特市成立了1 家分行。2010年末,鄂尔多斯银行发起设立的山西兴县汇泽村镇银行、山西吕梁汇泽村镇银行、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村镇银行均已正式营业。同时区外的山西柳林县、河北唐县、上海宝山区村镇银行和区内乌拉特后旗、兴和县、正蓝旗、鄂托克旗等地区村镇银行筹建工作正在进行。鄂尔多斯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金为3.1亿元,2009年10月增资扩股3亿元,目前注册资本为6.1亿元。
(四)乌海银行
2010年末,乌海银行共有23家支行,从业人员297人。2010年末,乌海银行在海南省文昌市、琼海市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4家村镇银行相继开业。
三、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情况
近年来,辖区城市商业银行在支持自治区中小企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双降”,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等各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但由于其历史发展基础、法人治理结构、风险防控水平以及发展规模和实力等因素的制约,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相对于大型银行比较突出,总体抗风险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方面主要是贷款行业集中度和关联度较高,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截至2010年末,包商银行信贷投向的前五大行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78.42%,鄂尔多斯银行贷款五大行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53.52%,在这五类行业中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比例为73.35%,乌海银行贷款前五大行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2.73%,最大十户贷款余额的增速高达314.15%,贷款增速明显偏高,同时,2010年末,内蒙古银行全部关联度为20.47%,虽然较上年末下降5.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平均值11.91个百分点,各家行的贷款集中趋势仍在持续,集中度风险需持续关注。
(二)操作风险
2010年,辖区4家城市商业银行均无重大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未形成重大损失事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办理业务时,逆流程操作,违规违章办理业务,对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等。
(三)融资平台风险
2010年末,辖区4家城市商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26.34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1.71%,占比较小,4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担保结构单一。从担保结构来看,“土地质押”或“财政担保、土地质押”占比较高。二是资金使用缺乏监督,贷款风险缺乏制约。由于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融资平台介入信贷,使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相比,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不仅银行对于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资本金难以监控,对资金的运用难以监控,而且难以全面掌握政府的总体负债状况和偿还能力。三是财政还债压力大。由于政府背景融资的还款方式绝大部分为“财政还款”,以小财政撬动大城建的现象普遍存在,地方政府将面临巨大的还债压力。加之地方政府项目贷款多为中长期,偿还期限长,此间如有政府换届或政策不连续,将会加大贷款风险。四是银行间存在不正当竞争。由于政府背景的融资平台多为政府全资公司,融资项目可以得到政府信用支持,因此项目贷款大部分是由财政直接担保,有些虽然不是财政直接担保,但大多都有政府财政潜在担保的性质,因此各家城市商业银行纷纷进入该领域,且信贷业务竞争日趋激烈,部分银行弱化了风险防范措施。此外,财政部等五部委相关规定要求地方财政不得对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因此项目担保的合法性问题也普遍存在着风险,单家平台公司从多家金融机构贷款的多头授信风险也值得关注。
(四)其他风险
一是包商银行负债结构不均衡。与其它商业银行相比,包商银行存在着企业存款占比大,储蓄存款占比小,存款稳定性较低的特征。包商银行2010年末企业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为43.94%,比包头市国有银行高18.31个百分点。企业存款相比储蓄存款,更易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市场变化情况影响,从而稳定性较低。二是乌海银行信贷资金外投趋势强劲。2009年以来,随着跨区域机构设置趋势的增强,乌海银行信贷资金外投倾向日益明朗。2010年末,乌海银行投向区域外的贷款余额8.13亿元,占其各项贷款余额的14.62%,高于上年末9.3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73亿元,增长238.75%;外投贷款新增额占其新增贷款的54.78%。随着跨区域机构的逐步设置,乌海银行贷款外投趋势更加明显,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减弱,不利于乌海市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在资本构成方面,整体来讲,单一资本金来源状况得到改善,但资本结构依然不均衡,表现为:一是资本金绝大部分都是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占比较小,二是在核心资本构实收资本占比高,而留存收益占比低。
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经营区域过于集中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实现了跨区域发展,但主要还是在当地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服务,而经营区域的集中限制了企业扩张的信贷需求。
(二)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目前,通过为广大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顾问等中间服务,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但城市商业银行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靠存贷款利差来创造利润。中间业务缺乏,不能满足客户高效、快速、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必然降低竞争力,制约业务发展。
(三)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城市商业银行未能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在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造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业务拓展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另外,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职责不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等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在跨区域经营后,业务的发展和监管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地域环境、市场环境、客户关系、监管环境和管理模式等因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控能力受到了新的挑战。
(四)信贷规模限制影响发展规模和收益水平
如鄂尔多斯银行2010年1-4季度的存款余额分别为214.13亿元、218.14亿元、226.29亿元和247.31亿元,贷款余额分别为79.79亿元、84.64亿元、86.35亿元和94.59亿元,存贷款比分别为37.26%、38.8%、38.16%和38.25%,远远低于监管指标75%上限的规定。2010年末,鄂尔多斯银行非信贷资产中,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同业、投资和买入返售四项资产总额为159.14亿元,占非信贷资产的比例为99.22%。由于存款存量大,贷款增量不足,资产收益水平下降,导致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不断增加,造成该行非信贷资产占用过大,形成资金闲置,减弱了资金的创利能力。
五、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合理把握市场定位
在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应根据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结合自身经营优势,合理把握市场定位、制定发展战略。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联系密切,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地缘优势以及决策快捷优势,大力开发特色产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对本地中小企业比较熟悉,易于了解其经营状况,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增长较快,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在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应该提前做出跨区经营、谋求上市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做强做大,发展成为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区域性商业银行。
(二)引入战略投资者,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无论是城市商业银行还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战略投资者合作都已有成功范例。引进战略投资者也将会成为辖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一方面要借鉴先者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引入。资本越充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张的可能性就越大,盈利增长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但是,在带来这些好处的同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需明确引入的目的,采取灵活的方式,谨防盲目扩大股本总额。并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人员的监督作用,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
(三)切实完善各项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及市场风险管理
首先,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正确把握贷款投向,实行差别化的产品准入、客户准入和区域准入策略,在加大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其次,加大对信用风险的事先预警工作,有效地防范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
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坚持业务品种多样化原则,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五)加强负债业务管理,保证存款的稳定性
各项存款余额的大幅波动对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指标造成直接影响,应重点加强负债业务管理,逐步提高储蓄存款占比,以保证存款余额的稳定性,预防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六)调整信贷规模控制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措施。目前,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品种不是很丰富,收入渠道比较窄,主要的经营利润来源于存贷利差。因此,监管部门应对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控制改为存贷款比例控制,这样才有利于夯实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基础,增强抗风险能力。
城市商业银行现状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统计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理,针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增强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提供一些参考。
经历了萌芽、扩张、整合和规范四个阶段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所占的市场绝对份额仍然较低,但其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体现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倡导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的新世纪,竞争对手的改革与发展、市场竞争环境与竞争规则的变化、行业内竞争与合作的深化、监管政策的调整、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的相互影响、城市商业银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构成了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而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成为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1.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内部状况。
(1)公司治理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普遍实行了股份制,并按照《公司法5的相关规定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等相互制衡和协调的组织架构。但由于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的所有者缺位,委托关系不明确,各城市商业银行实际被控制在少数政府资本人手中,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这种相互制衡的制度并未产生实际效果。
(2)资本实力较弱,资本充足率不高。近半数城市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在1亿~5亿元之间,远不能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并且城市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渠道过于单一,这将在长时间内阻碍其发展。
(3)市场定位发生偏离,品牌形象不突出。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应当鲜明,即服务于地方经济、地方市民以及中小企业,并就此开展特色业务,打造品牌优势。但在业务经营中,这种市场定位却难以体现,与国有商业银行争项目、抢户头、搭车挤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导致市民的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中小企业客户不断流失,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品牌优势难以建立。
2.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
(1)城市商业银行会受到地方政府的约束,无法真正实现自主经营。地方政府往往直接或间接控制城市商业银行,其经营受到地方政府投资活动的影响。另外,城市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仍为行政式而非市场化,从而约束了市场主体的进一步发展。
(2)缺乏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城市商业银行成立较晚,自成立之日起就面临国有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垄断、客户资源不足等不利局面。
(3)城市商业银行在政策倾斜中处于被动地位。目前实施的优惠措施更多地关注改制中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发展相对缓慢的农村信用社,而对城市商业银行不够重视。
二、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方面,构建的指标体系应包括影响竞争力的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应分析各指标项目之间的因果关系,系统地、相互联系地对城市商业银行做出全面的评估。
2.系统性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内部的各指标之间应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而不应杂乱无章。
3.可比性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具有国际可比性和历史可比性,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力的可比性。
4.动态性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要有预见性,即不仅能够体现当前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各种因素,而且可以反映未来可能会影响其竞争力的因素。
5.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为了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应通过对每项因素设置权重值,实现对定性指标的定量分析;同时,应对定量指标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实现对定量指标的定性分析。
三、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分析,参考美国的骆驼体系评价法、穆迪评价方法和标准普尔评级以及有关专业报刊的评价,构建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见右上表)。
四、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1.建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体系内各指标对评价总目标影响和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这一事实,我们引人权重的概念。权重是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权重的合理分配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科学性。基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会发生变化。运用专家打分或问卷调查的方法,将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分为5个等级。每
级竞争力的统计评价指数为:。其中,SCi表示第i种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指数;Yj表示第j种竞争力要素指
标分值;aj表示第j种竞争力要素指标权重。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为:。其中,SC表示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Bi表示第i类竞争力评价指数权重;∑sci表示第i种竞争力指标分值。SC的数值在1—5之间,依次表示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弱、较弱、一般、较强、强。
城市商业银行现状范文4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发展战略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组建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临当前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大变迁,城市商业银行何以有效应对,是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处境
“双轨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绩效显著的主要原因,即在保持国有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放松国家垄断,使新兴部门进入,利用竞争所形成的“鲶鱼效应”,提高国有部门的效率,带动经济增长。与此相似,我国金融业改革同样走了“双轨制”之路,即在原先国有银行框架内引进中小商业银行,利用“长出”的新体制推动旧体制的变革。
尽管从量的角度,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实力还不是很强,然而,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在经济、金融各个层面上仍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影响:首先,促进了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其次,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再次,有效地化解了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最后,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存在着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率不足等问题随着以往存在问题的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程度严重失衡
当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差异较大,发展程度严重失衡。这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的限制。
(二)经营区域过于集中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和吉林银行外,其他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单一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服务。
(三)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目前,通过为广大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顾问等中间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却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没有把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收入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再加上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
(四)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其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多,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这就导致了城市商业银行被少数人控制,其贷款受政府意愿的影响很大。另外,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职责不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等问题。
三、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欧美中小银行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兼并、重组和联合
城市商业银行应兼并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以及寻求同级之间的兼并联合。通过兼并和重组,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能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还能减少不良资产的比例,增加资产实力。统一内控制度建设、统一科技电子化建设、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业务凭证、统一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社会信誉度。
(二)加强内控机制改革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的产权约束,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地引进人才,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三)正确的市场定位
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成功经营经验的总结,城市商业银行应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及地方人民银行;为地方中小企业和市民当家理财;参与地方经济改革,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简而言之:服务地方、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
(四)政府的政策支持
首先,央行应允许城市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的贷款对策和贷款种类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其次,中央银行应扩大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渠道;再次,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处于组建时间不长且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兼并和重组,政府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对并购实行免税优惠;最后,政府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多种业务,并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提供支持,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一种国民待遇。
(五)加强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业务品种多样化原则
各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品种全而精。
2.市场营销高效化原则
要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问业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3.营销策略针对化原则
要了解辖内企业和个人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在市场调查中制定营销策略和使用国际惯用营销手段和方法,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使开发的中间产品能有效地进入市场,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扩大市场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家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徽商银行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城市商业银行现状范文5
关键词:风险;财务质量;管理;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财务质量分析是以银行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进行的质量评价和剖析,反映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既是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财务质量评价是从财务风险入手,那我们就首先了解一下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
一、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及规避
银行是高负债的企业,本身财务风险很高,决定了银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同时,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会向银行集中,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银行危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也不断走向成熟,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和领域将会不断地扩大,随之而来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丧失偿债能力,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则是指对在商业银行信用活动中各项资金和财务收支活动不合理而承担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熟悉财政、税收、会计法律法规的专业优势,熟练运用和遵守相关财税政策,规避财务风险,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规避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财务风险规避观念所谓防范于未然
要意识到财务风险是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有两种认识:
1、财务风险属经营风险的一种,它不同于一般的经营风险它特指股份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风险,包括筹资、融资、投资和用资等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2、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要培育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观念,让这种观念在心中扎根,并适用于日常的工作中,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岗位上存在的风险点,形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第一道屏障。
(二)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1、应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主体虚拟使得很多至关重要的问题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一个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保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使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得以优化,这是让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
2、改变会计核算体制,现行会计核算体制多是分级分散的,可以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核算新体制,即在总行统一核算,统一会计管理的前提下,全行设置若干核算中心,一个中心负责处理若干个基层分行的会计数据。
3、重要岗位人员轮换制,实行重要岗位人员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是防范银行操作和案件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定期地让重要岗位人员离岗一段时间,对其经手的业务进行审核,问题、疑点很容易暴露出来,进而可以避免存在更大的风险和隐患。
4、会计主管人员委派制,商业银行应建立财务主管委派制,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由总行派遣,确立会计主管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并赋予委派会计相应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其薪酬、福利由总行统一管理,受总行领导,对总行负责。
总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呈现一定程度的规模效应,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好于中型城市商业银行,中型城市商业银行又强于小型城市商业银行,不过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财务一直是贫困性增长,这是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二、银行财务“贫困性”增长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财务一直是贫困性增长,近年来,我国有大部分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存贷款总量一直在迅速,且达到一定的规模,但其最终效益却呈下降趋势: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在交税前已出现亏损;有的帐表上盈利可观,但纳税后净利润已为负数,其实为亏损,有的缴纳所得税后所剩无几,根本无法满足股东的分红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在外因方面,经济增长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规模随之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地方经济增长率偏低,但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规模的增长率却达增长率的好几倍。在存款方面,竞争激烈的存款市场将城市商业银行也卷入其中,过高的营销费用、实物奖励、不良的以贷引存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显现,造成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成本提高,加大了经营风险。在贷款方面,由于贷款业务一味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甚至放松条件发放贷款,使得计息资产与付息负债严重失衡,造成连年虚盈实亏,最终导致资产状况进一步恶化,不良资产大量增加,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受到挑战。另外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和风险规避。财政、货币政策不协调,导致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存在盲目性。企业改制也影响城市商业银行收益。
(二)在内因方面,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责、权、效,利得不到有效结合,权力过分集中,调查、预测、分析、评估与决策相脱离。对扁平化管理理解不够准确,有些城市商业银行对扁平化管理存在认识偏差,由于机构的扁平化,造成基层人员紧张,使城市商业银行不得不增加人员,这就造成人力费用的不断攀升。营业费用大幅度增加,影响了城市商业银行的收益。未能充分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金融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的员工素质低,人才资源匮乏,造成竞争乏力,隐患四伏。考核分配机制合理性不够,许多城市商业银行高管人员的经营理念还处在传统的以单一存款指标考核员工薪酬的阶段。这种考核体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资产结构单一,抵御风险能力不够,由于受历史原因以及传统习惯的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基本上反映为贷款单一形式,贷款向重点行业、企业倾斜,贷款集中、贷户集中导致风险集中。再加上负债业务成本高,增收创效、开源节流不够,这是都是致使城市商业银行财务贫困性增长的内部因素。
在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下,城市商业银行的掣肘运行,发展缓慢尴尬,要解决这种贫困性增长的现状,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法人结构的治理是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各项制度科学合理的前提保证,更是走经济资本运作之路的关键所在。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应尽快完善法人结构的治理,吸收战略投资者,使股权结构多元化。
2、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用人机制,才能形成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这就要求改变传统行政定级制,积极推行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确定各岗位的认定资格和薪资标准。城市商业银行只有确保在相关业务和管理上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要开拓经营思路。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的是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业务经营偏重于数量、指标、规模,追求速度的发展,但这种经营模式导致不良资产沉淀,银行经营效益滑坡,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起内涵型、效益型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在确保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的前提下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争取最大的赢利。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多次动用宏观调控手段,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短期时间内是弊大于利,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面临最直接的考验和挑战,尤其是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将陷入风险增大资本不足的困境,现阶段保守做法是调整资产结构,控制风险资产的规模,同时要有选择性有规模性地引资,以补充资本金。商业银行必须全局统筹,会计财务部门更要认真严格把关,将资金、经营、市场、投资各方面的财务风险都考虑全面,将风险降到最低,以保证城市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现状范文6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变化趋势,那就是各个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都在逐年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这说明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成效非常明显,其效率都在稳步提高。
首先,在经营地域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各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在改制后非但没有大幅提高,反而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尤以东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更为明显。这说明各城市商业银行自改制后都开始关注本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有选择地关闭了一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分支机构。
其次,员工数量保持稳定甚至在下降。从2000年到2003年,东部省份各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平均规模大致上升了近3倍,但其员工平均数量基本上保持不变,其他省份的情况也非常类似。这说明自从各城市商业银行实行公司化运作之后,普遍开始注重“减员增效”,各城市商业银行单个员工所对应的资产、负债数量都在逐年提高。
第三,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如果不考虑城市商业银行的历史亏损及坏账准备不足的情况,所调查的三个省份的城市商业银行在目前基本上都实现了盈利。
第四,其他各项指标也逐年向好的方向变化。首先是各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绝对额和不良贷款率都在下降。其次是资本充足率在不断提高。
虽然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自1995年开始组建以来都在逐年改善,但是,其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整体资产质量依然较差;资本充足率问题还较突出,权益性资本融资渠道狭窄;贷款集中度高,风险过于集中;盈利能力未得到充分释放,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分红比例偏高;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较大缺陷,部分城市商行经营活动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等。
由于中国银行企业长期缺乏稳定的权益性资本融资渠道,再加上近几年银行资产规模扩张迅猛,因此,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几乎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个通病。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各城市商业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二是各银行之间(包括各地区之间)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三是单个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各年之间存在巨大的波动。有些城市商业银行虽然上报的资本充足率较高,但如果将它们在过去所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考虑在内,其真实资本充足率将大大缩水。
城市商业银行另外一大突出问题是贷款集中度过高,风险过于集中。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最大客户贷款额占净资产的比重(单一客户率)和前10位客户贷款额占净资产的比重都远远超过风险集中度管理的要求(警戒线分别为10%和50%)。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集中度过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的风险管理制度都异常落后。目前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设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体系其实是在不断“复制”监管部门所出台的各类风险管制条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监管。
二、城市商业银行基本上由地方政府控股,内部治理结构有很大改善的空间
根据调查结果,各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直接持股比例是24.2%,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通过其他企业或机构间接持股的数量,应该说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仍拥有绝对控制权。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度;(2)股权过于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大股东之手;(3)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所持有的股权比重也很大,而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
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必然会导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处于控股地位,因此,它们在决定董事长和行长人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力,从而无法保证最优秀的专业管理人员进入管理层。一般情况下,银行的主要管理职位都是由政府推荐并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个别情况甚至是地方政府直接委派,并且董事长和行长职务由一人担任的情况比较普遍。(2)尽管各城市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并且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的所有人缺位,委托关系不明确,因此,各城市商业银行实际被控制在少数政府资本人手中,董事会(或理事会)、监事会等权力部门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对银行人形成有效的监督。(3)目前各城市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设计并没有完全体现商业化原则,仍带有很强的行政性激励色彩。
三、东西部城市商业银行在公司内部治理方面的差异不大,但在外部治理环境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
1.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我们采用以下三个指标来大致反映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地区性差异:(1)单位员工的资产规模;(2)盈利性指标;(3)不良贷款率。结果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呈现出从东至西依次递减的地域特征。
2.外部治理环境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经济绩效有重大影响
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对银行的持股比例越高,则银行的内部治理越没有效率。但从总体上讲,东西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政府持股比例上相差不大。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东、中、西部省份的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持股比例分别为22.3%、28.9%和21.9%.
调查显示,各地城市商业银行都依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理事会)、监事会等权力制衡部门,且都明确规定了董事长、董事、行长的选举程序,各自的权限、任期等,所以说,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之间的差异并不很大。
因此,如果仅从银行的内部治理出发,我们将无法解释中国东西部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绩效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进一步地分析表明,决定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差异的关键不在银行的“内部”,而在其“外部”。
调查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在外部治理环境方面要大大好于中西部地区。其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充裕,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较小;东部地区民营经济一直都很发达,由国有企业转制等因素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小;产业布局合理,中小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且盈利能力强;能够向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机构多,城市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意愿强;居民人均收入高,信用文化发达;地方政府对私有产权的保护意识较高;等等。
我们对所有已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29个省市的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和其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进行了简单的线性回归,结果发现各省市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和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地方财政收入作为一个反映城市商业银行外部治理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相当大的影响。
虽然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优劣是决定企业经济绩效的最根本原因,但是,当内部治理机制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外部治理环境的差异对公司经济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优良的外部治理环境有时甚至可以弥补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因此,我们认为,在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总体内部治理结构没有实质性改观的情况下,外部治理环境的优劣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地区性差异。
四、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经营绩效存在明显两极分化的现象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两极分化不仅表现为城市商业银行在地区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而且表现为各个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后一种差距的扩大不仅发生在地处不同地区的两个银行之间,而且出现在同一地区的两个银行之间。
单个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虽然和银行外部治理环境的优劣有很大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金融当局针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各项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结果造成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管理者个人意志的影响,以至形成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参差不齐的现象。
五、城市商业银行整体规模扩张迅猛,但各行、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我们对三省20个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结果,从2000年到2003年的四年时间内,中部省份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扩张了1.58倍,西部省份扩张了2.15倍,东部省份更是扩张了2.75倍之多。
六、城市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应当很好反映其作为市民银行的形象
金融管理层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目标定位是“市民银行”,即它们主要面向城市居民和中小企业提供零售金融服务。但是,根据此次对三省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充当市民银行的角色并不是很充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贷款对象过于偏重大型国有企业,过于偏重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地商业银行都为地方政府预留了很大份额的授信额度,用于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按照部门划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其比重大约占到贷款总额的27.3%(平均值),其次分别为服务业和建筑与不动产业。这种贷款结构和其他类型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构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2.城市商业银行在提供非传统金融服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有很大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没有能力提供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在受调查的银行中,只有4家能够提供家庭组合投资和网络银行服务,能提供国际支付、融资租赁服务的银行也都只有4家,分别仅占被调查银行数的22.2%;而对于那些收费较低的业务(例如代收款项),大多数银行都能提供。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增值服务并不是某些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它们或因业务量有限、或因缺少软硬件条件而彻底放弃不做,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予以肯定。
3.收入和支出结构不合理。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利息收入是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大约占营业收入的53%左右;而非利息支出(包括金融机构往来支出和营业费用)则构成了它们的主要经营成本,两者合计大致占总费用的71%.这样的收入和支出结构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城市商业银行与“现代市民银行”的定位还有很大差距。
4.在提供中间服务的方式选择上存在不足之处。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是自行提供中间服务,这说明城市商业银行在与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方面还开展得很不充分,这使得许多零售业务无法开展。由于受制于经营地域的限制,城市商业银行也无法很好利用国内已经成型的软硬件资源来扩展自己的非传统业务范围,以此提高为当地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
5.负债业务过于偏重大客户。我们还对城市商业银行所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各商业银行反映最强烈的是对“客户存款”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一些大的存款客户的竞争(与大客户协议存款利率有浮动的余地)。
6.信用卡业务开展得不够充分。在回收的20份调查问卷中,竟有一半(10份)银行未对信用卡市场的竞争程度发表意见,其中有该行没有提供信用卡服务的情况;有虽然开展该项业务但对市场竞争程度缺乏直观了解的情况。从回收的问卷还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在做出答复的10份问卷中,来自东部省的7份调查问卷有6份对信用卡市场的竞争情况发表了意见,且大多为“积极”的意见。由此可见,在经济和信用文化较为发达的东部省份,信用卡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使得该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常重视这块业务的开展。
七、城市商业银行分红比例过高
调查显示,如果不考虑城市商业银行的历史遗留问题(高比例的不良贷款和低比例的坏账准备),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大多在账面上实现了当年盈利。调查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分红比例远远超出正常的范围。2002年和2003年这1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25亿元净利润中有大约20亿元被用于分红,分红比例高达80%以上。
分红比例过高说明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东有很强的短期行为动机,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商业银行不合理的产权结构。首先,国有资本在城市商业银行占比过大是产生高比例分红现象的主要原因。其次,私人股东也有很强的分红动机,这是因为他们不希望过多的资源长期被一些国有资本的人所掌控。
八、城市商业银行关联贷款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要引起关注
调查显示,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中国目前发生关联贷款问题最为严重的一类银行。近几年,各地城市商业银行频繁发生因关联贷款而陷入困境的案例。在我们此次调查的样本银行中,关联贷款违规现象比较普遍。
城市商业银行发生关联贷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由地方政府指派的人(或内部人)制造的关联交易,其中包括向政府提供的项目贷款和向“关系人”或“关系企业”提供的带有很大“寻租”色彩的关联贷款;调查结果显示,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数向当地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提供了超量的授信额度;(2)由大股东向关联企业或关联企业集团提供的关联贷款。
九、由城市商业银行的共性特征所引发的思考
1.各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是由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是一个普遍现象,各地区并无明显的差异,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在地区间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基本上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无关,外部治理环境的优劣成为决定城市商业银行经济绩效地区性差异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它有时甚至能够部分弥补因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所造成的效率损失。
2.决定城市商业银行外部治理环境优劣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指标是民营经济在一个地区所占的比重。
其内在逻辑关系如下:如果一个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民营经济占比很高,那么,实行市场化改革之后,该地区的经济就会借助自身的比较优势(即民营经济的效率优势),率先实现起飞,从而更进一步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当地区经济实现起飞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会大幅提高。由于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最为稳定和合法的资金来源,因此,地方政府为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往往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植本地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以改善它向地方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短期内由地方政府控股对于其发展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相反,对于那些民营经济不发达、国有经济占比较高的地区,由于地方政府无法摆脱财政收入的困局,往往会采取干预和控制本地城市商业银行的做法,来为财政赤字和本地国有企业融资,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信用文化一般也较发达,这是因为民营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实际上已经把自己的财产抵押给了银行(如不能归还贷款,将对其实施破产清算),因此,它们在作贷款决策时会更谨慎,在使用贷款时会更有效率,而在还款方面也会更积极。因此,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信用文化这种具有很强“外部性”的公共产品,节省大量的信息成本和风险成本。
同时,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商业银行还可以充分利用该地区经济增长率高、经济规模大的优势,来扩充自身的实力,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
3.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劣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两个侧面来证明这样的判断。首先,城市商业银行自1995年开始组建之后,各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经济绩效都普遍得到了改善,这说明,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劣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是超越外部治理环境的;其次,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重要现象是,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银行企业无法在外部治理环境优越的地区实现很好的业绩,而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的银行则相反;虽然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银行企业无法在外部治理环境差的市场中取得良好的业绩,但是,一些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的银行企业却能够在外部治理环境很差的市场中做出很好的业绩。
4.正确认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多元化。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多元化并没有取得事先预期的经济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商业银行的产权仍不是很明晰,而且很多法人股东的产权本身就不很清楚,内部治理机制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2)地方政府仍然在各城市商业银行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它们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干预仍然很频繁,从而大大抵消了股权多元化改革所带来的好处;(3)城市商业银行外部治理环境对经营活动的限制也使得股权多元化的利益无法充分释放出来,以至于城市商业银行外部治理环境的优劣成为决定城市商业银行经济绩效的最重要的因素。(4)中国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还不是很到位,这使得一些民营资本缺乏长期的声誉激励,短期行为严重,通过套取关联贷款把银行变成圈钱工具的现象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