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数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数意见范文1
关键词:气烧 石灰竖窑 工艺技术 优化
一、前言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焙烧厂现有150 m3气烧石灰竖窑17座,其中1#~9#窑是2003年前建成投产,在焙烧厂老厂区内,俗称旧窑;10#~17#窑是2005年以后建成,在韶钢北厂区内,俗称新窑。8座新150m3气烧石灰竖窑,主要配套用于韶钢5#、6#烧结机的灰粉供给。新窑借鉴了同类型的1#~9#旧窑的技术经验,经过原料筛洗工艺的优化改进,原料入窑自动上料系统的改造完善和双预热工艺的合理应用,使气烧石灰竖窑的生产得到进一步优化,并且具备了较为先进的工装水平。新窑工艺流程图如下图1:
二、原料筛洗工艺的优化改进
韶钢石灰生产所使用的石灰石原料全部由韶钢供应部从周边的私人小灰石矿采购,矿点多达十几家,且装备落后,大多是人工作业,因此石灰石的粒度波动较大,特别是碎石、泥巴粉多。基于这种现状,原料石灰石在入窑前必须先进行筛洗。
1.改进前工艺流程
2.改进后工艺流程
3.筛洗工艺改进前后的效果分析
3.1改进前载重运输汽车直接进入料场造成石灰石的二次辗压,致使石灰石的碎石含量由18%增加到25%以上,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3.2改进前料场石灰石的运输主要由天车工负责作业,工作劳动强度较大且料场的运作比较复杂,交叉作业多安全隐患大,不利于减员增效和安全生产。
3.3改进后载重汽车直接倒料入原料仓,通过皮带输送入圆筒筛及石灰石仓,整个过程采用电脑PLC系统集中自动控制,利用摄相头监控技术实现了作业现场无人操作化。
三、上料系统的自动改造
1.卷扬机上料控制系统的改进
2003年以前韶钢1#~6#石灰窑卷扬机上料均采用人工机旁操作方式,由于不同的人对料斗振料浅满的控制差别很大,加上实行两次装料制度后,工人作业频次增加,现场作业噪音也比较大。2003年开始1#~3 # 石灰窑实施自动上料改造,新建8座150m3 气烧窑采用了此技术,卷扬机上料控制系统示意图如图4:
上料系统采用了旋转编码器、松绳保护装置和PLC控制。编码器直接与卷扬机滚筒连接,松绳保护装置在滚筒的下部,当卷扬系统出现故障钢丝绳变松,松绳保护装置即刻断开线路,PLC断开信号,电机停止运转。料斗在斜桥上运行时,同步带动编码器旋转,反映到PLC的是一系列的编码,料车在斜桥上整个行程中的位置可以在电脑监控系统上实际反映出来。
2.PLC自动上料方式及参数的设定
卷扬机上料系统采用了PLC自动控制,上料时主要是通过电脑监控系统和现场摄相监控录像来实施操作的选择和参数的设定。上料方式分为车次方式和料车方式两种情况。
2.1上料时间和料车限位的设定
2.2上料采用两次装料制度,以车次方式上料时,时机设定在整点出完灰后(即螺锥出灰机停)进行第一次低料位补料,45分时进行第二次上料;以料位方式上料时,出完灰为低料位,第一次补完料为补料料位,第二次高温压料后为上料料位。
四、石灰窑料位探测工艺技术的优化改进
2001年以前,焙烧厂1#、2#、3#气烧石灰竖窑料位探测基本上采用人工手拉探尺进行探料,后来7#~13#气烧石灰竖窑也仍然沿用此方式。2006年以后实现了全部淘汰。2000年,焙烧厂在4#、5#、6#气烧石灰竖窑上首次使用了激光料位计,2004年又在1#、2#、3#气烧石灰竖窑上进行了推广应用,由于成本原因2008年以后基本上全部淘汰。
2006年,焙烧厂开始进行机械探尺的研究,先是在10#~13#气烧石灰竖窑上实现了探尺的机械化运行,取代了劳动强度较大的人工拉探尺操作。2007年将机械探尺信号接入PLC控制,从而实现了与卷扬机上料系统的全自动化操作,成功研制出机械式自动探尺。机械式自动探尺主要由电液推杆、变径滚筒、编码器、探料尺、PLC上料系统等组成。
1.机械自动探尺工作原理
机械探尺在硬件方面就是比手拉探尺增加了一个传动比为1:2的变径滚筒、电液推杆和编码器。机械探尺的动力部件为电液推杆,当需要探料时,电液推杆伸出,探尺从顶端下降,当探尺探测到料位后,停止运动,电液推杆继续伸出,到达最大量程后开始收回,带动探尺回到顶端,此为一个周期。电液推杆行程为60cm,因为变径滚筒的传动比为1:2,因此探尺的行程为120cm。因为气烧石灰竖窑每批料的料位变动大概100cm,因此量程足够。机械探尺探料全过程由PLC自动控制。当气烧石灰竖窑出灰时,电液推杆开始动作,反复伸缩,每次时间间隔3秒,由PLC设定,进行料位探测。而探尺所移动的量程经过编码器将数据传递给PLC,经过运算后在电脑上以曲线图的形式显示出来。机械探尺原理如图5。
因为编码器是精确仪器,因此为了防止在探料时钢丝绳滑动造成的误差,在滚筒上方安装一个制动机构,使每次电液推杆伸出探料时,探尺到达料位顶端时钢丝绳停止滑动,将准确的数据传送给PLC。而电液推杆每次探料完毕自动收回,将探尺提到顶端,防止探尺被石灰石埋住。机械探尺除了自动探料之外,还可以在电脑操作系统中设定出灰线的数据,在气烧石灰竖窑出灰时,料位达到了所设定的出灰线位置时,系统自动停止出灰。
机械探尺在卷扬机上料过程中也在动作。卷扬机每上一斗料,倒料完毕,单斗开始下降后,机械探尺就开始动作,每次动作一个周期,然后自动停止,等待下一斗料倒料完毕再动作。每次探尺探料的数据由编码器记录。编码器将数据传送到PLC,经过运算后将数据以曲线图形形式在电脑上显示出来。料位趋势图如图6。
2.机械式自动探尺应用后的效果分析
2.1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机械探尺能够准确、真实的传送气烧石灰竖窑内料位的变化情况,因此对气烧石灰竖窑产品冶金石灰的质量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石灰产品的质量和气烧石灰竖窑的利用系数明显得到了提高。
2.2消除人为因素,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由于机械探尺增加了编码器,实现了PLC控制,因此能够实现实时数据传送,并形象直观的在电脑上显示出来。使操作工能及时的发现窑况问题,并及时处理。
相比手拉探尺,机械探尺通过自动控制,消除了人为因素,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操作工由一人负责一座窑改为无人操作,使每批料都真正实现了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并且做到了数据图形的统一性。从而达到了气烧石灰竖窑窑况的稳定、顺行,石灰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2.3降本增效,大大提升气烧石灰竖窑自动化程度
机械式自动化探尺替代激光料位计大大降低了氮气消耗量,是气烧石灰竖窑生产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采用电液推杆为探尺驱动装置,推杆行程大小可反映探尺在窑内的升降高度,利用编码器将行程量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PLC控制系统,从而实现气烧石灰竖窑料位的自动探测。
五、双预热工艺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炼铁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炉煤气热值不断降低(约为750×4.18kJ/m3),成为石灰窑优质高产的制约因素。韶钢焙烧厂在国内同类型气烧竖窑上首次设计采用了金属管式换热器,于2000年12月在4#~6#气烧石灰竖窑上研究应用了双预热工艺技术,并分别于2002年底在1#~3#旧石灰窑系统进行了应用性的技术改造,新建8座气烧石灰窑也继续采用了这种工艺比较成熟且较为先进的技术。从投入使用到现在各窑热交换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无故障运行,效果良好。
1.双预热工艺技术
1.1管式换热器设计和原理。空、煤气换热器为带“麻花插件”的金属管式换热器,采取串联整体安装,顺排逆流设计。温度较高的石灰窑烟气经窑顶烟囱连接管引至旋风除尘后,进入换热器,与引进的冷煤气、冷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烟气则通过多管陶瓷除尘器除尘后,经引风机达标排放;热交换后的热空气和热煤气通过管道、烧嘴进入石灰窑进行混合、燃烧。增设管式换热器,大大提高了煤气燃烧温度(石灰窑煅烧温度由950℃~1080℃提高到1000℃~1200℃),进而提高活性石灰质量与产量。
1.2 配置声波吹扫器。用氮气作介质,实行定时、定量吹扫,及时清除粘附在金属管壁上的粉尘,确保换热器保持良好的导热系数,换热效果好。
2.双预热工艺技术的应用效果
2.1双预热工艺系统运行技术参数如下表4所示:
2.2应用双预热工艺前(旧1#~3#石灰窑)后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如下表5所示:
六、结束语
少数意见范文2
邵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初兴趣,来源于童年从姥姥那里听来的那些故事;那些关于旗人生活、服饰、礼节的故事,就像一捧种子,埋在了他的心里。与此同时,因为父母都是知名的油画家,邵帆从可以握笔开始,就向油画的路子发展―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受国内艺术圈子以“油老大”为尊心理的影响,邵帆基本上都是在学习、创作油画作品。
接近而立之年的时候,邵帆心里深埋的,那些对于传统文化兴趣的种子逐渐萌芽。他有意识地收集一些旧物件,包括老家具及木作残件,用绘画作品表现老家具和旧建筑相关的题材:“接触多了,又觉得光是绘画还不过瘾,这些都是可以把玩的好东西,除了看,还可翻转,可拆卸,所以我尝试把这些东西,做成一系列新作品,另类材质表现手法的作品。”
判断一件作品,属于设计品,还是艺术品的明显界限,在于作品是否具有实用性。起先邵帆没有考虑要做设计,只是想从雕塑的角度出发,打破雕塑传统,扩大雕塑原有的视线范围:既是保留雕塑的观看性,也有实用赏玩的可能性。由于这种探索思路的实践产生,邵帆的很多作品被归入设计行列,他也顺势从设计角度打量、创作作品。
“从大的维度看,无论设计,还是艺术,终极目的都是赋予人们幸福感。好的艺术作品,都是有设计目的的;好的设计,也一定是有艺术感的,比如说,很多明式家具堪比艺术品;二者联系紧密。”
邵帆是中国最早探索视觉艺术领域,和设计领域之间关联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创意,很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物件,这种风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非常罕见。邵帆说:“最初只是试图寻找雕塑和设计之间的平衡点,所以选择寻常使用的物件入手。寻找平衡点并不容易,虽然,我是想体验艺术与设计之间的东西,但是往往完成之后,‘非此即彼’,很自然地,被受众划归到自己熟悉的领域。”
问起邵帆对当今设计师、设计专业的学生所做的那些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的设计作品观感如何?他坦言,很多设计者,只摘取传统文化中表面的符号作为设计语言;形式流于简单化,真正值得探索的传统文化的精神被忽略了,这也是教育缺乏灵魂传承的具体表现。
少数意见范文3
关键词:民间艺术;面具;陶艺;剪纸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0-0082-01
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是通过变形而来的图形来表现物体的,这些变了形的图形各具奇特之姿,常常被人们所赞叹。同时,民间工艺美术中呈现的色彩稳定、浓重、典雅,形成既绚丽多彩,又统一平衡的效果,不仅受到民众的喜爱,同样也受到少儿的青睐,少儿常常被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吸引。
少儿美术教育是少儿启蒙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把民间艺术与少儿美术教育相结合,让少儿在学习各类知识,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得到民间艺术美的享受,受到民间艺术美的教育,进而陶冶少儿的情操,增强少儿的民族自豪感。
一、创造富有民间艺术的教育环境,萌发少儿对民间艺术的初步感受和表现情趣
我们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应能创设环境,激发起少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把民间艺术渗透于环境布置中,创造与美术教育相适应的富有民间艺术气息的环境,为少儿提供感受民间艺术和表现民间艺术的机会与条件。我把少儿美术工作室里一块大面积墙面上布置为中间是一些穿着民族服装的少儿,他们手执彩绸正敲着鼓,扭动着秧歌,欢庆节日的大型套色刻纸,在少儿的周围衬着一幅幅手拿贵州苗族蜡染图形与造型的肚兜、手帕和风筝的蓝印版画,用五彩皱马铃薯绳纺织的杯垫、小草包,以及独具奇妙色彩与图案的染纸,这些无不透出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整副墙面装饰极具动感和装饰性。当这些东西布置展现在小朋友而前时,他们不由得连连赞叹道:“啊!这些东西太好看了,太好看了!”,这是少儿对美的感受与自然流露,也是民间艺术的感悟与赞美。
我们应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打破过去美化教室环境由老师包揽的习惯,充分发挥少儿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参与教室美化。一幅幅形象生动、色彩纷呈的绘画,一幅幅美妙的刮画,一幅幅奇妙的染纸、剪纸,一幅幅有趣的拼贴画,像一朵朵奇葩盛开在他们自己的画苑中。而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泥塑,一只只有趣的旧物做成的玩具展现在作品的展示台上,展现在少儿们的面前时,使他们又一次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多姿多彩,进一步激发起少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兴趣,从而增强少儿的民族情感。
二、结合民间艺术开展少儿美术教育,引导少儿对民间艺术的进一步感受和创造性的表现
(一)把民间艺术中的图形艺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少儿感知事物离不开具体生动的形象。根据民间艺术图形具体性和直观性的特点,把民间艺术蜡染、印染、刺绣中呈现的鸟、鱼的变化图案,花卉、蝴蝶、花果图案,成人围腰少儿的围兜、头巾、手帕、背带和背带心等具有优美、朴实精致纹样的图案,加以简化、整理并运用于少儿绘画教育中,通过指导少儿对点、线条和图形的认识,提高少儿形式美的感知能力。特别是对于我国传统艺术的感知和体验。
(二)把民间艺术中的脸谱艺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脸谱是中国戏剧曲有的化妆造型艺术。随着戏曲艺术的孕育成熟,脸谱艺术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更加国际化。中国戏曲脸谱的美的形式,突出的装饰性,富有想象力且夸张的绘制手法,非常符合少儿的年龄特点,少儿乐于接受和学习。通过指导少儿绘制富有装饰性图案的简化脸谱造型,培养了少儿美化物品的能力和对民族戏曲文化的热爱。
(三)把民间艺术中的印染制作工艺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我到我们湖南湘西写生考察的时候,随处可以看到精美的蜡染。在深蓝色的布上,密密麻麻的白点,白线,像“蓝色的宝石”。我在当地看了传统浆染的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地道的印花蓝与白色相结合的色彩是中国民间图形、贵州和湘西苗族蜡染的特殊色彩,我们而且可以从中吸取其制作工艺并加以改变,并运用于少儿版画的学习中,少儿尝试了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版画学习后,对版画学习起了极大的兴趣,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把民间艺术中的染纸画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染纸画极具变化和韵味,且变化无穷的图形和色彩极易激起少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结合染纸画的艺术特点,根据少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染纸画的基本技术简化指导少儿学习染纸。少儿在染纸活动中,通过对图案的设计、色彩的选配,以及对操作程序的掌握,其审美情趣,动手动脑筋能力和创造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此时,也更激起少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五)把民间艺术中的剪纸技法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优秀遗产。把中国民间剪纸工艺中“黑影”、“镂空”两种主要的剪纸图形设计手段与少儿剪纸相结合,使小朋友在原有剪窗花的基础上学习剪出蔬菜、瓜果、小动物、小孩、器皿、脸谱等多种图案。我在少儿美术班经常开展剪纸活动,如欧阳立言、周睿宁两位小朋友合作剪出的主题为《舞蹈的小朋友》、《收获季节》两幅大型剪纸,为环境增添了民族艺术氛围。剪纸活动培养了少儿创作的兴趣,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发展了少儿的想象力,提高了少儿审美的意识和高雅的情操。
(六)把民间艺术中的面塑和陶艺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民间艺术面塑和陶艺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也深受少儿的喜爱。我们可以选用既经济又方便,色彩鲜艳的自制面团为材料,运用与少儿泥塑相结合的团、捏、压、搓、修饰、粘接等技法,指导小朋友制作出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小动物,如兔子、乌龟、青蛙、蛇、鲸鱼、章鱼等。
在开展少儿面塑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探索着把民间玩具古朴简炼的造型艺术与少儿的陶艺活动相结合。指导少儿塑造出一只只古朴、简洁的笔筒、杯子、小碗、花篮和泥娃娃。少儿在面塑、陶艺活动中、用自己的双手,可以表现出民间艺术的美,面塑、陶艺活动不仅开发了少儿的智力,增强了少儿手掌、手指的灵活性和敏感性,更促进了少儿手部小肌肉协调活动的能力。
对少儿开展结合民间艺术的美术教育,不是向少儿传授民间艺术的技能,也不是向少儿灌输传统的工艺,而是利用少儿生活中感兴趣,看得见、遇得着的富有民间艺术的事物,在少儿看看、说说、画画、做做、玩玩的活动中,积极启发、引导少儿发挥想象,让少儿在老师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出对民间艺术美的感受力,萌发少儿对民间艺术的情感,激发少儿对民族的情感。
三、加强理论学习,调节自身知识结构,更好地开展少儿美术教育
少数意见范文4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木卡姆;麦西来甫;赛乃姆
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129-01
新疆离汉族腹地遥远却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不同的民族各自创造了本民族的灿烂文化,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目前,新疆仍然保留着九种语言、六种文字,那些分别来自绿洲、草原和山林文化的民族根据不同节气和环境的需要,创造出了只属于本民族的民间文学艺术。这种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是原生态的,也是深具特色的。这些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为自己的历史勾画出了一幅异彩纷呈的画卷。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在经历了数代人的修改和演唱之后,更加具有跌宕起伏的英雄气概,成为了全世界不可忽视的优秀文化艺术。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在持续进行中,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举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此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受到了大众的关注。
一、《新疆木卡姆》的保护现状
《新疆木卡姆》流传于民间近千年之久,主要在新疆的维吾尔族流传,其次还流传到了与我们相邻的中亚地区,甚至在中东地区都有流传,影响力可谓广泛,中华文明的灿烂之光又一次照亮了全世界。
《新疆木卡姆》作为新疆维吾尔族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往往是通过口耳相传这一途径实现的,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自然也借用此法。在民间,人们通常采用举办聚会的方式来互相传递音乐和舞蹈带来的活力。虽然面对面的交流具有极大的有效性和便利性,但是如果只通过口耳相传,那么那些丰富的优秀文化技艺则很容易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这种方法实际上并不可靠,优秀文学艺术中断或者失落都是经常发生的事,为此文字书写的存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的了,通过书籍把那些原本只在口头上流传的优秀文化和技艺实实在在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不用担心优秀文学艺术会失传或消失。
《新疆木卡姆》已经被国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务之急就是要相关的人员来传承它的优秀文化,否则就失去了保护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只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使之魅力扩散开来,才会逃脱被束之高阁或者失传的命运。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了防止音乐瑰宝最终失传的命运,在1950年,我国相关部门让万桐书、刘炽等著名音乐家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并且对相关的资料开始了艰辛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他们将十二木卡姆的唯一演唱者找到了,就是维吾尔族的著名老艺人吐尔迪・阿洪老人,并且仅使用一台老式钢丝录音机就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内容。接着通过6年的时间,将十二木卡姆相关的曲谱和歌词整理完毕。经过整理和编辑,在1960年正式发行了《十二木卡姆》。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我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非物质遗产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通过的项目。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为此,新疆乌鲁木齐有专门的《新疆木卡姆》研究中心,还专门设立州级、县级研究中心。
二、《麦西来甫》的保护现状
《麦西来甫》是维吾尔古典木卡姆的渊源,属于维吾尔人民的创作型艺术作品,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完善并传承到当今社会的宏伟艺术遗产。主要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递。维吾尔麦西莱甫根据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凸显其艺术魅力,是最具民族特色、内容最为丰富、最具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木卡姆和民间乐舞为基础,集民间音乐、民间歌曲、谜语、说唱、演讲、神话传说、议论经书、空中走人、杂技及各种民进游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维吾尔民族的生计方式发生了变化,职业化的艺人人群开始萎缩。近年来一批老艺人相继辞世,“人亡歌息”的局面已经出现。麦西来甫受众群正在缩小,这种传统的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保护工作必须立即展开。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2005年开始,麦西来甫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麦西来甫入选联合国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急需保护的项目,人类代表作这个名称是顾名思义。急需保护的条件不一样,这个项目面临的是濒危的,所以才能进入急需保护
即使国家在努力保护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艺术,但迅猛的城市化依然使得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如何改变这些困境,保证文化原生态都是一个艰难的考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怀和集体温暖。”
三、《赛乃姆》的保护现状
《赛乃姆》的主要发源地在南疆各个绿洲,那里的民族比较聚居,文化也相对发达。赛乃姆和古龟兹乐舞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维吾尔古典舞蹈中,它是内容最丰富的且具有较高的完整性。赛乃姆的伴奏乐器有很多,包括热瓦甫、沙塔尔、弹拨尔、都它尔和手鼓等。其中手鼓的应用更为普遍,在伴奏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既能掌控音乐的节奏速度,还能通过响亮的鼓声对气氛进行渲染。赛乃姆的舞蹈特点和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主要包括生活习俗、服饰、性格等方面。在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如果遇到比较令人开心的事情,他们会不由自主摇动头部和颈部,赛乃姆将这些贴近生活的动作收录后,更容易通过它对外体现出维吾尔民族的风趣乐观。赛乃姆的音乐是在各地区的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的曲调比较优美,富有饱满的感情态度,节奏也相对比较鲜明。赛乃姆音乐都由数量不同的歌曲组成,演唱时可以增减但不能将顺序颠倒,必须和音乐节奏紧密配合,和舞者情绪发展相适应,其节奏基本由慢到快。
维吾尔族《赛乃姆》在艺术和文化上都有着较高的美学价值,探讨维吾尔《赛乃姆》的美学价值,对于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维吾尔族《赛乃姆》的美学价值首先表现为,它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民族情感和文化心理的艺术再现;其次,维吾尔族舞蹈还表现为一种文化价值;再次,维吾尔族舞蹈表现了它的自身的艺术价值。
《赛乃姆》的保护不仅仅要政府出面来维持它的存在,更加需要民间艺人的传承。
四、结语
新疆,一个美丽的神圣之地。"新疆在历史上曾经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头堡,也是文化贸易的集散地"。保护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需要每一个爱好历史传统和文学艺术的人的努力,不能只靠国家和机构。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在保护着,也在流失着,逝去的是那英雄气概,不变的还是那大山。
参考文献:
少数意见范文5
关键词: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读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任何人都离不开阅读,尤其是对处在成长阶段的少年儿童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少儿部作为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少年儿童学习的第二课堂,对少年儿童进行阅读指导工作,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赋予的永恒使命。
少年儿童在小学阶段,正是心里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学生该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形成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可以说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图书馆少儿部主要是围绕阅读来开展工作,怎样利用一切资源,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这是图书馆少儿部读者工作的永恒主题。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图书馆少儿部开展导读工作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1、少年儿童阅读存在的问题
绝大多数的少年儿童读者几乎没有自己的阅读计划,基本上都是凭兴趣。面对馆内浩如烟海的图书,学生不会选择,只是别人读什么,自已也读什么,大多数少年儿童难以从目录、期刊和主题索引中查询所需信息,对现代化的电子媒体终端检索、网络查询等知之甚少,加之图书馆的图书推荐、新书介绍对少年儿童读者的针对性不强,也在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们的阅读。
2、围绕少年儿童阅读开展工作
目前,老师家长越来越重视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他们喜欢孩子们利用图书馆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图书类型多样化,正是少年儿童所向往的,也是家长所期待的,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兴趣广泛,视野开阔。科幻、小说、童话、动漫、文学名著等读物正是少年儿童所需。可我们发现少年儿童到图书馆阅读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少年儿童阅读习惯欠佳,阅读内容需要进一步调整,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学生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图书馆工作都的课外阅读指导。
2.1营造阅读氛围,激发读者兴趣
环境是影响读者阅读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小学生受环境因素影响更明显。图书馆少儿部要努力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利用色彩、摆放装饰造型,将少儿阅览室由外到内造就成色彩明亮,充满童趣的空间,使他们产生好奇,有进去一探究竟的欲望。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书架有序排列、桌椅舒适、阅读氛围浓厚的阅览室,一定能起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2.2调整图书摆架结构,适应少年儿童读者阅读需求
把握儿童喜欢看新书的普遍心里,把新书按他们关心和熟悉的主题,陈放在阅览室明显的位置上,把美观醒目的新书封面直接面对读者,会更抢人眼球。少年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童话、动漫、侦探、科幻、科普、校园文学、人物传记、文学名著和教辅读物等领域。因此,新书上架可按上述主题进行分类排放,并设置明显的类别标识。只有让小读者们能在图书馆里找到喜闻乐见、有所企盼的新天地,自然就会感到亲切,受到感染,满足内心的需求和情感。长此以往,图书馆自然而然成为他们的家了。
2.3多管齐下,激发阅读兴趣
抓好新书好书推荐和导读工作。利用宣传栏、板报、网上推荐等平台,向儿童推荐新书好书。做好主题书展,如漫画书展、民间故事书展、儿童文化作品展等,还应尽量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使校内外阅读内容相互促进,以保证阅读质量效果。图书馆要大力开展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形式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的阅读活动,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在童年时读书的趣味。
2.4与时俱进,指导网络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建立少儿专用电子阅览室,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来开展阅读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来进行新书好书推介。组织网上读书活动,并在网站上开设论坛,发表读书心得,展示读者读书的成果,馆员和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相互交流的一个园地。
2.5确保藏书质量,是读者长效利用图书馆的关键
要把读者留住,最根本的还是图书馆本身所持有的图书。如果图书种类稀少、新书奇缺、图书破旧,容易使读者觉得图书馆没有我想看的书了,从而放弃利用图书馆。要想把读者留住,就必须在图书上下功夫。采编人员可通过流通、阅览、咨询等了解读者的借阅;通过书架上图书的新旧程度了解图书的利用率;利用计算机借阅系统,统计出读者借阅数据;设置读者购书意见箱,使所购图书真正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以达到读者长效利用图书馆的目的。
了解少年儿童阅读情况,改善少年儿童阅读状况,同时也为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提供真实、详尽的素材,为共同探讨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把去图书馆阅读成为学生业余活动的最爱选择之一,在倡导阅读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熊萍,浅谈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何做好阅读指导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
胡曦光,谈少儿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服务,图书馆学刊,2008(1)
少数意见范文6
青少年艺术团发展建设人才培养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总书记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代表着民族希望与未来的青少年,必然是未来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生力军和接班人。但是,作为培养青少年艺术情操、造就青少年艺术人才、倡导青少年艺术追求主要载体的青少年艺术团。近年来,在众多的中小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却面临着种种困难,如办团思想不明确、定位不准,艺术专业师资贫乏,青少年艺术培训市场竞争激烈而无序、市场份额不断非良性细分,学生课业负担重、无暇训练,团员流动性大、怕吃苦,运作经费不足等,导致较多青少年艺术团综合实力薄弱,影响不大,只能苦苦坚守,夹缝求生,前途堪忧,与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构想不相适应。
一、公益性定位
青少年艺术团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青少年艺术人才,是青少年艺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塑造“明日之星”的舞台。艺术团在注册成立之时,文化、民政等政府行政部门是定性为民办非企业类机构,属非营利性质。由此可见,青少年艺术团的办团政策、方向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
青少年艺术团只有正确定位为公益性质,才能真正遵循教育规律,根据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按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循序渐进地开展教授和训练。由于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全面发展阶段,艺术团在培养孩子艺术能力的同时,还必须融贯全面素质教育的各方面要求,促进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全面提升。只有坚持了社会公益性、坚持育人为本,才能真正确保履行青少年艺术团的职能,赢得孩子、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由此,艺术团才能取得立身之道。
二、专业性发展
艺术是一门有很强专业性的学科,艺术团的建设发展,其专业水平的高低,无疑是影响团的生命力的根本所在。纵使是业余性质的青少年艺术团同样如此。
青少年艺术团在专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没有现成适用的训练教材、中小城市(乡镇更不用说)里缺乏专业师资、艺术交流氛围淡薄等。所以,要提升艺术团的专业性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增强专业教材的整合能力。现行的青少年艺术专业教材普遍一种是以专业院校训练教程为参考体系,但专业难度太高,不适合各层级孩子的教学;另一种是不同编者的零散著作,彼此间各有着眼、没有连贯成体系的,只是各地专业老师凭个人艺术审美“拼凑”使用,受到各种限制,如书法、美术、声乐、民乐等。因此,老师要对不同层级孩子的学习内容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实现层级间知识、能力的有效衔接;训练中明确前期的知识点掌握,要为以后打基础、做积累,避免“为教而教”;在成书的正规教材基础上,可大胆创新,融入一些青少年喜欢的流行元素,如中国舞课堂可加入爵士舞、现代舞等,适当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整合教材还要结合当地和团员成长的客观背景,抓准“专业”与“业余”之间的平衡点,避免太专难倒了学生,太业余又误人子弟。再博取各种教材、教辅中适合之处,为我所用。整合出来的教案,经年积累,修改完善,就可建册成为“团本”教材。这套自行整合的教材,无疑比书店里装订精美的那种更实用,因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教材何尝不是呢?
其次,提高师资的专业和教育水平。艺术团的指导教师一方面要“教什么”,同时还要“怎么教”,否则是“筒子有豆倒不出来”,二者缺一不可。青少年艺术团面临一个突出的师资问题是专业院校毕业生大多非师范类,缺乏教育方面能力;师范类毕业生艺术能力往往泛而未专,进入艺术团教学岗位的老师,许多都要从以上两方面进行“互补”。其中,非师范类的毕业生,除了要补修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理论知识外,“教”方面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不熟悉如何备课,须逐步引导他们不仅要准备好教的内容,还要准备好不同年段的团员分别要用什么思维、语言、事例以及恰当的容量来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所教内容,要尽量避免一般艺术教师容易触犯的对小孩教学过于成人化的毛病。所以,需建立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等全面的备课观念,改变“备课”就是准备上什么内容的单一思想。有科班的专业底子,再加上用心正确备好每一节课,则艺术团的专业教学环节就能得到良好的保障。
第三,要增强专业的教研和评价力度。艺术团要系统发展,提升学科内涵,加强教科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建立长期有效、合理的教研活动制度尤为重要。艺术团里通常专业较多,但每个专业的老师却较少,难以在同专业内开展交流。有对比才有进步,我们发挥了团队的作用,探索按大专业类别分组方式开展教研和评价工作,分别设立了舞蹈、声乐、民乐、键盘乐、书画等多个教研小组,各组设教研员,全团设总的教研组长,各组坚持每周固定时间举行教研活动。教研小组内,各专业间的交流探讨本着的原则,互相交流看法、借鉴和促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专业间的隔膜逐步消除,开放、合作的思维明显增强,如不同专业间的组合节目显著增多,使表演的形式更加丰富和活跃;又如拉丁舞的老师从民族舞老师处吸取了更多的形体训练的方法等。在这个交流平台上,彼此的优劣也得到了深入的对比,没有人愿意认输,大家不断为自身设定一个个更高的目标,从参加市赛到省赛、全国赛,从综合性节目表演到专场演出、到个人师生展演,实现了专业的深化发展,提高了艺术团的专业含金量。
三、表演性展示
表演性是艺术团的价值和意义的直观体现。能在舞台上表演,无论对团员,还是家长,无疑是莫大的兴奋和满足,而这也是吸引他们学习艺术、争取进入艺术团最大的源动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要的满足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激发个体动机,使积极因素处于支配地位。正是这种满足,使他们克服各种困难、战胜训练中的痛苦和劳累。如没有了表演,他们的积极性会明显下降。
要建立明确的表演目标和制度。青少年艺术团的表演应以本地为主,远近结合;普及为主,精品与普及结合的原则。统筹策划制订各个阶段的表演计划,既有各级参赛的,又有交流展演,还可以“送戏下乡”“文化进社区”等,推动各艺术专业以演促练,形成常态,展示艺术团的无限活力。
要注意让不同水平的团员都有表演机会。小团员都还处于全面成长阶段,个体差异和可塑性、好胜心都较强,按照教育要注意全体性的原则,要对全体团员充满爱心、充分鼓励、善待个体差异,从孩子实际出发,利用不同场合构建多层次舞台,统筹安排节目和角色,使每个团员能扬长避短,让他们在不断克服缺点、弥补不足中增强自信心,激发不断进取的热情,勇于在不同的演出舞台上展现自我,锻炼成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要时刻把握节目质量是演出的核心。每一次演出既是艺术团的宣传展示,更是家长及社会对艺术团成绩的检验,演出可以为艺术团“贴金”,也可以给艺术团“抹黑”。业余青少年艺术团节目排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老师把节目排出来、“拉完”就当完成,在节目各个环节细扣到位上欠缺耐心和目标。常言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节目的一些不到位,对观众的感染力、冲击力就逊色很多,有时甚至完全没感觉,引发不出共鸣,这样的演出无疑是不成功的。再者,老师这种排练习惯将令他们逐步形成惰性,逐步降低自身的专业追求,难以产生激情,结果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每一个舞台,铭记“细节决定成败”,严把每一个节目质量关,从主题到节目内容、音乐、形象服装及道具等,都要一丝不苟,不应马虎应付。当老师、演员能在每一次演出中享受到成功的美和愉悦时,他们对下个目标的追求便油然而生,进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四、兴趣性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团一定要注重点燃和不断激发孩子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培养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俗话说:吃草的骆驼莫喂肉。在专业选择上,家长最好蹲下身子,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能硬要孩子干什么,那样只会变成孩子的苦差事,最后家长也生气。
另一方面,要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团员的兴趣度。表演是增强团员专业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我们注意到,大多数青少年都有心中的偶像,可以用他的偶像来做榜样,加深其专业的兴趣:如练钢琴是一件单调枯燥的事,但不少孩子都喜欢周杰伦,我们就以周杰伦为榜样,学习过程中加插一些周杰伦演奏的片段欣赏,精选如《青花瓷》等合适的曲子做练习曲,结果非常有效地增强了团员练琴的兴趣和主动性。
要强化团员的兴趣,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指导老师对团员要用好“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即发掘团员的闪光点;“反光镜”,即去掉团员的缺点;“显微镜”,即彰显团员的艺术个性。
当孩子不断受到及时正面的肯定和鼓励,而非屡受批评和打击时,他的兴趣发展就会源源注入正能量,并成为张扬团员艺术个性的催化剂,成为推动团员远航的风帆。
五、归属性管理
归属性亦即艺术团的稳定性。由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业的不停变化,青少年艺术团队伍的不稳定,成为了影响艺术团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刚打好基础没多久,正见成熟,孩子就升学离团了,这种现象在中小城市尤为突出。
为了促使艺术团的稳步发展,首要一点是要建成清晰、科学的团员发展组织框架,健全预备团、正式团、高级团的组织制度,帮助学生和家长建立明确的艺术成长路径,强化意识和树立信心。在实践中,要紧紧把握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制定各团分层的教学目标和管理要求,合力推动团员实现从兴趣到爱好再到特长,最终形成专长的理想愿望。
要加强艺术团的品牌建设。目前的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市场可谓五花八门,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的激烈竞争状态。因此,艺术团要立稳脚跟,成就发展,树立品牌建设便成为势在必行。因为艺术团的稳定性其实是团发展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关系到团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只不过各种主、客观的负面影响最后归结表现在团员的流失上。要增强团的归属性,就要在品牌战略的指引控制下,强化我们的管理系统,创造专业的名师团队、丰富的表演机会、贴心的沟通服务以及创意的策划宣传,当环环相扣、精雕细琢之下,铸成艺术团的闪亮品牌之时,也就是成就艺术团良好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