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

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范文1

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持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良好发展业绩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增速,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创造了大量的贷款需求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多年来坚持“防火墙”建设,较好杜绝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并按照“三法一指引”贷款新规要求,注重从源头上防范资金被挪用风险,促进了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再放眼同期的美国,在百年难遇的危机中,百年老店雷曼兄弟破产,雄踞一方的美林、贝尔斯登被收购,业界翘楚高盛、摩根斯坦利被迫转型,这些“巨人”的厄运,无疑是由金融脱实向虚所导致。

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得益于薄弱领域的需求。特别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小的规模,使其能够灵活地调整经营战略,在实体经济中不断寻找发展空白,与实体经济互生共荣、相辅相成。比如,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改原来只根据各地方经济数据和金融总量的简单指标设立分支机构的做法,近年来纷纷开始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方设立机构,避免与大型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进行同质化经营,它们调整了发展规划,使其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强调自身的经营特色和综合效益,加大了对中小民营企业、零售客户、县域经济、绿色产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逐步推出“商贷通”、“消费易”等40余种新产品,较好满足了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理财等多层次金融需求,发挥了大银行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在提供这些服务的过程中,扩展了自身发展的深层空间。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需要获得银行客户的信任和认可。商业银行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存款客户的资金支持,广大金融消费者的需求是所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必要基础。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于如何赢得客户信任和认可都有着敏锐的认识:唯有首先赢得客户,才能在与其他各类银行竞争中占优。今年银监会《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下发以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即迅速响应,通过规范服务收费和保护消费者来提高自身软竞争力。比如,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全行服务收费进行全面梳理和规范,共取消17项收费,保留的项目整体收费水平也有所下降。再比如,在山东某地,有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承诺开户不交任何费用,通过减少收费来赢取客户信任。

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

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指挥棒”,股份制商业银行既然无法独立于实体经济而生存,也就无法与产业政策相隔离。

一是离不开对产业政策的深刻理解。股份制商业银行欲在各类银行竞争中胜出,必须对国家产业政策有很好的理解,而不应采取“漠视”甚至“敌视”态度,将其视为套在身上的枷锁。只有通过认真学习,真正领悟“条条框框”背后的积极意义,才能帮助自己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也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两高一剩”是什么非常清楚,但对什么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就未必清楚。今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这为贷款营销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股份制商业银行唯有及时跟进国家政策,加强战略规划,改进营销行为,才能实现自身更进一步的发展。

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范文2

关键词:非利息收入;ROA;ROE;VAR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6)03-0065-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3.14

一、引言

随着金融监管的逐步放松,大量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同时,以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民营银行将进入金融市场。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互联网与金融业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要营收来源的模式将不得不面临转型。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非利息收入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看中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非利息收入的增长一定会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吗?尤其对于股份制银行而言,其与国有银行相比存在很多方面的劣势,单纯依靠非利息收入量的增长会对其经营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基于兴业银行2007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3季度共35个季度的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发现非利息收入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内在关系。

二、文献回顾

国外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开始较早,可能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体系比较成熟有关。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并在这两个方面产生一些争议。一方面是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波动性的影响。De Young and Roland(2001)基于1988―1995 年的数据,研究非利息收入对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利润和利润波动性的影响,发现非利息收入将显著增加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波动性[1]。De Jonghe(2009)认为,非利息收入的提高将导致银行净经营收入产生较大的波动性[2]。有些学者却得出一些相反的结论,Rosie Smith(2003)等基于1994 ―1998年欧盟银行体系的数据实证研究指出,尽管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较大,对利息收入产生显著的负影响,但欧洲的商业银行通过非利息收入获得了额外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稳定收益的作用[3]。另一方面是非利息收入对利息收入的影响。Lepetit(2008)等对1996―2002年期间欧洲的602家商业银行进行研究,发现非利息收入和净利息收入之间呈现负相关,并指出其原因可能是商业银行通过降低传统业务的收益如贷款收益来获取非利息收入[4]。而某些学者得出的结论并不一样,如Stiroh(2004)基于1997―2004年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对非利息收入依赖性更强的银行的ROE并不比其他银行高,非利息收入和利息收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原因可能是非利息收入是从利息收入业务中衍生出来的[5]。

国内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主要是关于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王勇、张艳和童菲(2006)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来源,进一步对所处的困境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6]。郑荣年和牛慕鸿(2007)指出信用风险高的银行更加愿意开展非利息业务[7]。张羽和李黎(20

10)基于1986―2008年的数据从整体层面和银行层面考察了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有利于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但过度依赖非利息收入可能会恶化商业银行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关系[8]。段军山和苏国强(2011)基于2004―2008年我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影响非利息收入最显著的是国债指数,并指出非利息收入是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9]。

国内相关文献关于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三种不同的研究结论。迟国泰、孙秀峰和郑杏果(2006)采用随机前沿和数据包络法,分别对我国14 家主要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效率、非利息收入效率和总收入综合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能显著提高总收入综合技术效率[10]。盛虎和王冰(2008)基于我国14 家上市商业银行2003―2007年的数据研究发现,非利息收入能显著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11]。与此相反,王菁和周好文(2

008)基于我国12家商业银行1999―2006年的数据分析得出,非利息收入与股权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定的负相关关系[12]。魏世杰、倪旎和付忠名(2010)采用Robust 标准误差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得出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影响[13]。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朱宏泉、周丽和余江(2011)基于2000―2007年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的ROE并没有显著的关系,并指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构成,且国有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与股份制银行存在较大差异[14]。姚文韵(2012)基于2000―2010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进行研究,指出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的ROA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15]。

国内外已有文献对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大多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来研究,即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也就是一种单向的关系,没有考虑银行的经营绩效会不会反过来影响非利息收入。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两个VAR模型来实证研究非利息收入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内在关系的双向影响。

三、VAR模型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经营绩效指标:国内已有文献选取经营绩效的变量大多是ROA(总资产收益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本文也选择ROA和ROE作为经营绩效的变量。

非利息收入指标:目前国内外对非利息收入的定义有所不同,国内很多的研究对非利息收入的定义为: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本文也采用这种衡量标准。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非利息收入进行对数化处理,记为lnNII。

鉴于数据可得性及样本代表性的双重考虑,本文选取2007年第1季度(2007Q1)至2015年第3季度(2015Q3)的共35个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所有数据均根据兴业银行官网季报、半年报和年报计算得出。

(二)平稳性检验

首先对变量ROA、ROE和lnNII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选用最常用的ADF单位根检验。分别描绘出ROA、ROE、lnNII的时间趋势图,发现ROA和ROE有截距,但没有时间趋势,lnNII有截距和时间趋势(见表2)。从ADF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变量ROA、ROE和lnNII都是平稳序列。为了稳妥起见,本文又对三个变量进行PP单位根检验(见表3),PP检验结果与ADF检验保持一致。变量ROA、ROE和lnNII都是平稳序列。

(三)VAR估计

平稳性检验之后,对变量进行VAR估计,分别用变量ROA、ROE与变量lnNII建立方程进行VAR估计,见表4。

VAR模型中对变量滞后期的选择非常敏感,滞后期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VAR估计的结果,我们要慎重对待。本文通过LR、FPE、AIC、HQIC、SBIC五个指标选择模型的最佳滞后期(见表5)。除了AIC原则是5阶滞后,其他原则的滞后期都为4阶,因此两个模型的最佳滞后期都选择4。

最佳滞后期确定滞后,我们要检验两个VAR系统是否稳定。检验结果显示,两个模型的特征值均在单位圆内(见图1),两个VAR系统是稳定的,进一步说明滞后期选择合理。

(四)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是指VAR系统对其中一个变量的一个冲击所做的反应,一个变量的冲击会通过模型的内在联动传导给其他变量。模型一的正交脉冲响应结果见图2-1、图2-2;模型二的正交脉冲响应结果见图3-1、图3-2。

从图2-1可以看出,ROA面对lnNII的冲击,会产生持续较长时间的波动。在第8期(2年)之前正效应的震荡幅度大于负效应的振荡幅度,但正效应的持续时间要少于负效应的持续时间;而在第8期之后,无论是负效应的持续时间还是振荡幅度都要明显大于正效应。因此,对于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总资产收益率的提高。

从图2-2可以看出,ROA的冲击对lnNII产生持续的振荡作用。在第20期(5年)之前,无论是振荡幅度还是持续时间,负效应都大于正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负效应的振荡幅度逐渐减少,正效应和负效应大致相等,且交替出现。但总的来说,负效应的持续时间要多于正效应的持续时间。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的提高对其非利息收入产生一定的负影响。

模型二与模型一的脉冲响应函数几乎一致,本文不再赘述。

(五)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可以用来说明VAR系统内其他变量对一个变量的贡献程度或解释程度。

对于模型一,从图4可以看出,一方面,lnNII对ROA的贡献度非常高,从第1期开始就有约57%的贡献度,之后贡献度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时候其贡献度达到了约84%。另一方面,ROA对lnNII的解释程度非常低,甚至在第40期的时候ROA对lnNII的解释度仍只有约5%。lnNII的波动主要依靠自身过去滞后期的数据。

类似地,对于模型二,从图5可以看出,一方面,lnNII对ROE的贡献度非常高,从第1期开始就有约47%的贡献度,之后贡献度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时候其贡献度达到了约76%。另一方面,ROE对lnNII的解释程度非常低,甚至在第40期的时候ROE对lnNII的解释度仍只有约7%。lnNII的波动主要依靠自身过去滞后期的数据。

从两个模型的方差分解结果可以得出,非利息收入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反过来,经营绩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影响比较有限。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兴业银行35个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VAR模型实证检验,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检验非利息收入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相互关系,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非利息收入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产生负影响,即非利息收入的提高非但没有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营效益的增长。其原因可能与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太高有关。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能盲目跟风一味地追求非利息收入的增长,更应该注重非利息收入的内部结构。

2.无论是总资产收益率还是净资产收益率,对非利息收入的波动非常敏感,且波动一旦产生,便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保持非利息收入的平稳增长非常有必要。

3.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对其非利息收入也会有一定的负影响,尽管其贡献度不高。

(二)政策建议

1.注重非利息收入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构成绝大部分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以兴业银行为例,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6.8%、96.9%、97.1%、92.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非利息收入结构存在严重不合理,非利息收入几乎等同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因此优化非利息收入的内部结构才是关键,而不能盲目追求其总量的增长。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相对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时间更晚,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优化非利息收入的结构。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占比并没有我国这么高,各种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均衡发展。因此,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发展一些比较高端的非利息收入,如投资收益、咨询业务等,这样才能促进其经营绩效的增长。

2.加强非利息收入相关业务的产品创新。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进非利息相关业务的产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产生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丰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产品种类,加大对创新性和独特性金融产品的投入。我国中产阶级群体规模越来越大,他们对于如何使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比较旺盛,因此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往理财业务方向研发独特性、创造性的产品;另外,随着金融监管的放松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看中的新领域,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成为客户眼中的香饽饽。因此,紧跟时代潮流推出创新性产品更容易抓住更多的潜在客户的心,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从而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De Young,R.,Roland,K. Product mix and earnings volatility at commercial banks:Evidence from a degree of total leverage model[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1(10).

[2]De Jonghe,O. Back to the basics in banking? A microanalysis of banking system stability[R].Working paper,National Bank of Belgium,2009.

[3]Rosie Smith,Christos Staikouras and Geoffrey Wood. Non-interest income and total income stability[R].Bank of England Working Paper,No.198,2003.

[4]Lepetit,L.,Nys,E.C.,Rous,P.,Tarazi,A. The expansion of services in European banking:implications for loan pricing and interest margin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8(32).

[5]KevinJ.Stiroh. Diversfication in banking:Is noninterest income the answer?[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2004(5).

[6]王勇,张艳,童菲.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困境与对策[J].金融研究,2006(10).

[7]郑荣年,牛慕鸿.中国银行业非利息业务与银行特征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7(9).

[8]张羽,李黎.非利息收入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吗?――基于中国银行业的数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0(4).

[9]段军山,苏国强.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非平稳面板协整模型的经验证据[J].上海金融,2011(5).

[10]迟国泰,孙秀峰,郑杏果.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与收入效率关系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6(6).

[11]盛虎,王冰.非利息收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J].财务与金融,2008(5).

[12]王菁,周好文.非利息收入负向收益贡献度的实证解析――基于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模型检验[J].当代经济研究,2008(11).

[13]魏世杰,倪旎,付忠名.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国40家银行的经验[J].未来与发展,20

10(2).

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范文3

关键词:无风险清偿能力指数;风险;银行资本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6-0015-03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

从本质上讲,商业银行的风险是其作业、产品和客户遭受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最终需要用权益资本来支撑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并最终弥补损失。无论商业银行风险表现形式如何,一旦风险带来的损失超出商业银行自身承受能力,都会表现为商业银行的亏损和倒闭,竞争失败最终被市场淘汰。从法律意义上讲,当商业银行权益资本不能弥补因承担风险而带来的损失时,商业银行也就不具备清偿能力,失去持续经营的可能性。

一、关于商业银行风险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对于影响商业银行风险大小的因素,McAllister和McManus(1993)认为银行拥有风险性放款的比重越高,其风险也就越高。Avery和Berger(1991)发现高风险性资产的比重越高,银行的风险越高。Avery和Berger(1991)认为银行贷款质量的优劣,会使银行的信用风险产生变化,并将催收款的数量或其占总贷款的比例,作为银行营运绩效的指标。Gallo et al.(1996)发现银行投资于证券的比重愈高,其风险愈大。由于证券市价变动很大,投资行为稍有不慎,亏损可能危及银行资本。此外,银行本身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银行多样化放款和投资的能力。银行的规模越大,投资组合就越多,分散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规模大的银行除了能够分散风险外,也有能力进行比较多的财务分析。而存款人也相信政府对于大型金融机构的保护会比较多,因此银行的规模越大,风险就越小。Saunders et al.(1990)的研究发现,银行的财务杠杆及银行的规模大小会影响到银行的风险;此外,银行所有权结构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股权越集中,银行的风险也越高。银行的自有资本可以视为保障银行安全的基础;自有资本除了可以供作银行扮演资金媒介功能及提供其他服务的基础之外,还可以作为发生意外损失时的保障。Saunders et al.(1990)及Gallo et al.(1996)的研究均预期银行的自有资本比例越高,其财务杠杆越低,财务状况越佳,银行的风险会愈低。但是他们的实证结果却显示银行之自有资本比例与风险间的关系正负未定。台湾学者张人寿(1993)将自有资本比例和资产组合风险两个函数作系统方程式的估计时发现,提高自有资本比例将可降低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但台湾学者陈俐君(1994)在研究资本变动量与风险程度变动量的关系时指出,当政府进行资本管制,要求银行提高自有资本,会因此而降低银行杠杆风险。然而财务杠杆下降可能会造成银行资产报酬率下降,为了要提高资产报酬率,可能促使银行选择高风险性的投资组合,以提高其资产报酬率,因此政府提高对银行资本要求并不一定可以降低银行的总和风险。

二、商业银行风险变量的选择

在商业银行风险变量的选择研究中,Hannan和Hanweck(1988)以税后资产报酬变动来衡量银行风险。Furlong 和Keenly(1990)参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以资产报酬率的标准差来衡量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Avery 和Berger(1991)在探讨新的资本管制标准对美国银行表现的影响时,发现银行净收益的变动和银行倒闭的概率有关,并以之来衡量银行风险的变化。Hughes and Mester(1993)在估计经过风险及资产质量调整的成本函数时,将净收益变动视为风险的变量。Berger和Mester(1997)以不良贷款比例为指标衡量风险因素如何影响银行绩效。

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投入产出变量的变动情况来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水平。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大小对其经营绩效和风险承担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理论上讲,资产规模越大的商业银行,其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就越明显,而且它分散风险和化解风险能力也较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及范围经济效应过程中,规模的扩张往往伴随资产质量的下降,本文以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变动率LNASSET来衡量商业银行规模扩张对其风险水平的影响。商业银行总资产中投资证券所占的比重SECURITY越大,商业银行因承担证券价格波动而带来的收益波动影响就会越大。与非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具有显著的高金融杠杆特征,权益资本占比小,但权益资本起着维持市场信心、最终弥补经营损失和抵御市场风险的作用,银行权益资本比率越高,说明其资本充足性好,对银行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本保护力度就越大,银行的市场信誉就越高,因而其发生破产倒闭的可能性也就相对较小。我们以股东权益比率KA来衡量商业银行的权益资本状况对其风险的影响。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和风险状况。我们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总贷款比例NPL来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此外,我们在模型中加入OWNERSHIP以衡量国有产权对国有银行提供的国家信用支持,因反映其对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我们还引入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B以探讨当前商业组织结构调整中,机构扁平化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

由此,风险变量R以下列变量加以解释:

R=g(LNASSET,SECURITY,KA,NPL,OWNERSHIP,B)①

其中,由于d1nASSET/dt衡量资产规模增长率,我们以LNASSET表示商业银行规模的变动,SECURITY表示投资证券金额占总资产比例,KA为权益资本占总资产比例,NPL为不良贷款占总放款比例,OWNERSHIP为银行产权类型虚拟变量,OWNERSHIP=1表示国有商业银行,OWNERSHIP=0表示股份制商业银行,B表示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目。

由于每家银行每年因管理及投资策略不同, 其所面对的规模变动LNASSET投资证券比重SECURITY不良贷款NPL权益资本占比KA、产权形态OWNERSHIP及分支机构数量等差异,会影响其风险水平R。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其存款及以服务费为基础的中间业务不需要占用其资产,而是需要其资本的支持,所以,资产收益率指标不能准确测度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水平,本文使用权益收益率的变动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指标。进一步,我们将Liang和Rhoades(1991)及McAllister 和McManus(1993)提出的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IR做出修正,以权益资本收益率的标准差替代资产报酬率的标准差,作为测度商业银行面临风险大小的指标,将该指数的定义为:

②式分子为样本期内权益资本报酬率的标准差,分母则为资产报酬率加上相关股东权益的比率。当资产报酬和股东权益的水平使盈余产生更大波动时,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便会升高。反之,若资产报酬率提升,则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便会降低。从该指数的定义可以看出,给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股东权益比率,当银行的收益水平出现较大波动时,银行的无清偿能力风险便会升高;而在银行收益波动率固定时,收益水平的上升会降低银行的无清偿能力风险,同时银行股东权益比率的增大也会降低银行的无清偿能力风险。进一步分析,在分母或分子不固定时,银行收益率的变动对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惟一可以确定的是股东权益比率对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影响,即银行股东权益比率上升,其无清偿能力风险就会下降,反之,其无清偿能力风险就会增大。从理论上讲,银行股东权益比率越高,说明其资本充足性好,对银行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本保护力度就越大,银行的市场信誉就越高,因而其发生破产倒闭的可能性也就相对较小。

三、对我国十四家商业风险水平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出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分析对象,全部数据来自1997-2005年《中国金融年鉴》及各银行年报公开数据,对以修正的无风险清偿能力指数衡量的商业银行风险水平进行测度,并使用面板数据(Panal Data)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因素进行检验。

从图1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以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衡量的十四家商业银行风险状况除个别商业银行外,在变动趋势上具有整体一致的特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风险水平要低于十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其中,四大国有银行中,中国银行的无清偿能力风险水平最低;而中国建设银行的风险水平则在四大银行中处于较高位置,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水平自2001年以来,呈现上升趋势。在十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业务上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扩张速度较快的状况伴随着其风险水平的整体上升。其中招商银行2001-2002年风险值的显著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2002年上市的影响,招行上市使得其2002年资本充足率得到极大提升,而上市之初的不良资产剥离也使得上市后的招商银行不良资产率极大下降,反映在图形上表现出2001-2002年风险值的较大波动。另外,从图形上我们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深圳发展银行及中国光大银行风险值较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明显较高。

从图2可以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风险水平最低,而中国建设银行所表现出的平均风险水平则相对最高。1998年国家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注资充实了国有银行资本金,使其整体风险水平显著下降。

从图3可以看出,1998年国家对四大国有银行注资以后,虽然国有银行风险水平仍表现为波段上升趋势,但其风险水平始终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规模扩张过程中,风险水平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除了国有产权因素的作用以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规模扩张过程中伴随了不良贷款的迅速增加,同时其权益收益率水平波动较大,使得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呈现较高水平。风险资产存量的不断上升使得商业银行不能通过资产总量的快速增加而降低平均风险水平。

我们将使用公开统计数据计算出的IR数值,①式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对①式回归结果如表:

从对14家商业银行风险值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统计结果上看,商业银行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值与其规模变动呈正相关关系,商业银行规模扩张速度越快,则由此引发的风险会更高;商业银行风险与不良贷款占比呈明显正相关,与权益资本占比显著负相关,表明作为最后承担风险的权益资本比重越高,商业银行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会越强;另外,商业银行风险与所有权的回归关系表明,国有独资银行与非国有银行相比由于国家信用的存在,所面临的风险会更小;随着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的减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趋于下降,这一点与现行各商业银行所开展的机构扁平化意图具有一致性;商业银行投资证券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商业银行所面临经营风险呈负相关关系,这一点与理论分析相悖,但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实际情况出发,商业银行由于受到《商业银行法》的限制,其投资的领域仅限于国债,由此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几乎不存在。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修正的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来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股份制银行的平均风险水平在整体上高于四大国有银行。国有产权对国有银行的保护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和收益水平波动性的增大是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从实证结果来看,权益资本占比、资产规模变动率等因素对我国十四家商业银行风险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国有产权所带来的国家信用保障是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承担上具有显著优势。

尽管在统计上我们发现国家注资和国家信用对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保障效果显著,但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及银行业改革的深入,真正实现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大势所趋,因而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更应在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上努力,合理降低不良资产,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追求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控制不良资产的增加,资产总量增加的同时并不能降低平均风险水平,以增量资产来降低存量风险的做法只有在合理控制不良资产增加,提高风险管理和处置能力的前提下才会有效。

商业银行投入产出变量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必然要通过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发挥作用,因而,控制风险更主要的是改善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防范因治理不完善而造成的风险生成机制。

参考文献:

[1]Avery,R.B. and A.N. Berger,Risk-Based Capital and Deposit Insurance Reform,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5:847-874,1991

[2]Benston,G.J., et al., Perspective on Safe and Sound Banking:Past,Present,and Future,the MIT Press,p.1-35,1986

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148-02

1 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银行资本是银行经营的基础,是吸收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损失的保证,是维持公众信心的前提。现阶段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规模扩张冲动和业务结构不尽合理并存

近几年,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快速扩张,纷纷扩大市场占有率。规模的扩张主要是依靠贷款来支持,结果使得资本充足率逐年下降。而西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40%-50%左右,有的高达70%,中小银行一般在20%-25%。

1.2 股东持续注资能力不足,资本补充途径有限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东基本上都是国有大型企业,没有能力持续的向股份制商业银行注资,而商业行始终面临着资本的约束,从而导致了其资本充足率的逐年下降。另一方面,资本补充途径有限。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途径主要是:首先,通过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问题是,国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绝大多数已经成功的引入了海外战略投资者,而银监会规定:单个外资机构投资者在一家中资银行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一家中资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总和不得超过25%,因此再采用这种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效果并不明显;其次,通过在香港上市筹资。最后,提高银行自身盈利能力。但是,以目前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来说,依靠保留利润来弥补资本金不足的局面,难度较大。同时,一些银行通过增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来补充附属资本,这种方法对于补充资本的作用很小,不能满足银行业务对资本需求的增长。

1.3 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不重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信用风险领域,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很不完善。但是,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银行应关注的核心。这种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要求为各种业务配置更多的资本,并将三大风险整合于最低资本要求这一监管要求下。

2 提高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对策

2.1 重构银行组织构架和业务流程

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型是全球银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商业银行要以利润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产品、市场和风险管理三条主线重新构建组织构架和业务流程。比如,在组织构架上,除设立传统意义上的分支机构外,还可以在有些地方单设零售业务部门,作为与分支行平行的独立的机构集中开展零售业务。在产品创新上,从总行到一级分行都可以设立研发部门,创造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市场营销方面,逐步变“小总行、大分行”为“大总行、小分行”,同时设立一系列专业化的作业中心和经营中心,对资金清算、大额贷款、离岸金融、资金市场业务等进行集中化、专业化运作和管理。

2.2 确立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并重的发展模式

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既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的经验,也是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约束下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日益受到“脱媒”的影响,这些变化要求商业银行转变对企业融资的服务方式,逐步从单纯的贷款业务过渡到为直接融资提供服务的综合业务经营,达到贷款业务与直接融资服务并重,逐步实现业务和收入的多元化,降低业务发展和盈利增长对资本的过度依赖,重点发展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贸易融资、资产证券化和现金管理。

在重视中间业务发展的同时,不能弱化资产业务。虽然近年来直接融资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与间接融资相比,仍然相对落后。在这一大背景下,更多的企业仍然要依靠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支持,因此,资产业务仍将是我国商业银行今后较长时期的重要的利润来源。

2.3 建立以RAROC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与资本配置体系

商业银行要建立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量化管理为基础、以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统一、优化的风险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经济资本配置水平。通过风险体系的建设,使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从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转变到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中来。改进传统单纯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考核方式,建立以RAROC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完善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及时真实、全面、准确地披露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

2.4 提高银行盈利能力,扩大资本补充来源渠道

商业银行的新增核心资本主要依靠利润留存,这样的资本补充方式不依赖于市场,成本较低,是银行补充资本的第一来源。因此,努力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是提高其资本充足率的现实选择。与此同时,发行长期次级债券补充银行附属资本。发行次级长期债务补充附属资本是国际上商业银行通行的做法,一些实力雄厚的银行利用次级债券进一步优化了其资本结构,次级债务利息支出也可以免税,减轻银行的财务负担。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股本扩张融资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发现长期次级债务,既可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可以丰富我国债券市场金融产品,克服产品单一的问题。

2.5 加大对问题资产的处置力度,降低风险资产总额

问题资产不仅使银行风险资产增大,更降低了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现阶段,虽然股份制商业银行问题资产的比例在下降,但与国际性大银行相比,仍然比较高。因此,加大对问题资产的处置力度,因户施策,分类清收是提高其资本充足率的现实要求。对不同种类的问题资产采取不同的回收措施,分别采用变卖抵押物,追究保证人的保证责任等措施,既可以挽回部分损失,也可以使风险资产总额下降,改善其资本充足水平。

2.6 完善信息系统的功能,建立覆盖银行所有业务的信息系统

首先,要根据新资本协议的要求,确定规范、合格、一致的内部评级数据库标准,明确数据定义,建立数据质量管理规章,确保业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其次,以实施内部评级法数据库标准为基础,规划建设全行统一的数据平台。

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范文5

摘 要 本文就银行业的范围经济进行了分析,在阐述商业银行范围经济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范围不经济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应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开展混业经营,拓展业务范围,降低其风险,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混业经营 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在各类企业之间会考虑到有无范围经济,是否适合兼并。它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

一、范围经济的发展

范围经济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潘扎尔和威利格在1975年定义,是指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这些产品单独生产的成本总和,强调生产的范围经济。1990年钱德勒将范围经济定义为:联合生产或销售经济,是利用单一经营单位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强调的是生产和销售的范围经济,比生产的范围经济更进一步。2005年丁晓正认为范围经济是由于投入要素、生产设备的联合运用,或联合市场计划,或共同管理,企业在生产两种 以上产品时拥有的成本优势。这一定义说明了范围经济可能来自生产、销售、管理或资金使用等各个过程,拓展了生产、销售意义上的范围经济。

尽管范围经济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企业必须生产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第二,产品的单位成本由此而降低。范围经济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多产品企业生产经济性的来源――成本的节约,开启了一个从成本的角度研究企业最佳经营范围的视角。

范围经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范围经济指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是范围经济的内在经济性,或企业的范围经济。王永将企业的范围经济分为企业和行业两个层次。广义的范围经济指同一地区范围内多个企业生产多种相关产品给单个企业带来的益处,即聚集效应,是范围经济的外在经济性,或区域的范围经济,这是对范围经济理解的延伸。

范围经济具有可度量性,国际上普遍采用潘扎尔和威利格提出的范围经济程度(SC)来计量。

假如存在两种产品,若 ,则表示范围经济, 越大表示范围越经济;而 ,则表示范围不经济。范围经济产生的原因有:投入要素的共享,即不同商品的生产会使用相同的设备或其他的投入;统一管理的效率;生产过程的互补性。

二、银行中的范围经济

1.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界定

银行虽然不能生产类似工商企业的产品,但可以将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看作金融产品。银行的范围经济是指随着银行经营产品品种的增加或者业务领域的扩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的下降或者边际收益提高的现象。银行业的范围经济主要表现在由银行生产多种金融产品的成本要大大低于一些专业化机构分别生产相同金融产品的成本,它包括产品多元化所带来的经济和地域扩张所带来的经济两个部分。

2.范围经济对银行的影响

范围经济与联合生产有关,对银行的效率和成本都会产生影响。从成本方面来看,联合生产具有可以分摊固定成本的优势,并且可以获得信息共享的好处,提高银行的效率。范围经济存在于生产多种产品的单家企业生产这些产品比每种产品由单个企业生产更为便宜时。银行是特殊的厂商,向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并且属于多产出的厂商。

西方学者认为银行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度技术进步具有密切关系,且影响着银行的效率和成本。有关银行效率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探讨银行规模及产品组合对成本的影响,即所谓的规模经济及范围经济;另一类则是探讨银行实际的效率与效率边界的差异。由于衡量的方法不同,对于银行是否享有范围经济的结论并不一致。既有认为联合生产并不能降低成本,规模较大的银行已有多元不经济的现象。也有相信银行联合生产可以节省成本。

银行的监管需要成本,银行业的监管成本一般分为四类:一是监管者支付的成本,包括立法成本、执法成本和危机救助成本;二是被监管者支付的成本,包括服从成本和福利成本(抑制成本和生产者的福利损失);三是消费者还必须支付的消费者福利损失;四是监管失灵成本。

商业银行需要监管,以保证其安全性,但一方面监管会引起直接的资源成本,包括监管机构在实施监管行为的过程以及被监管方在执行监管条例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另一方面监管会引起间接的效率损失,银行实施监管条例可能会使被监管主体采取更为激进的经营策略、妨碍金融中介的创新、削弱银行的竞争力,进而导致银行业的低效率,其监管行为会干扰市场机制对资源的自动配置作用,又限制了充分竞争,从而这些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个社会福利水平。而范围经济一方面则可以减少监管所引起的直接资源成本,另一方面不仅可以使被监管主体采取更为稳妥的经营策略、促进金融中介的创新、增强银行的竞争力,从而提高银行行业的效率,增加银行内部的资源自动配置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体的福利水平。

3.国内学者的研究及一些启示

杜莉、王锋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1994―1999年的范围经济状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存在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现象,并且范围经济系数与银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规模较大的银行在扩大经营范围时更容易获得范围收益。王聪、邹朋飞对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大部分商业银行规模不经济而范围经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范围经济系数与其资产规模没有必然的联系。刘宗华、邹新月对1994―2001年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规模经济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轻微的规模不经济;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存在总体范围经济。杨大强运用广义超越对数函数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1995―2005年的范围经济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出现范围不经济,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出现范围经济。窦育民,李富有运用商业银行的二次成本函数方法,通过对中国14家商业银行1994―2006年的范围经济状态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果显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所选样本期限的绝大部分时间内表现为范围不经济,少部分时间内表现为范围经济;而中国l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样本期限的绝大部分时间内表现为范围经济,少部分时间内表现为范围不经济。在中国14家商业银行出现范围经济时,股份制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系数的总体水平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中国14家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分别与其固定资产和存款总额的自然对数呈负向相关关系,而与银行的产权制度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三、结论

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本质是其成本效率问题,范围经济对银行的效率和成本都会产生影响。通过分析说明银行的产权制度是我国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关键因素。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产权不明晰,结构人员冗繁,无法建立其良好的激励机制,造成银行效率更为低下,缺乏竞争力,没有真正发挥优势,进一步导致范围不经济。因此,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真正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实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

另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范围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与多元化经营即综合经营联系在一起的,实行综合经营更容易出现范围经济。发达国家银行混业经营下,其业务综合化,资源共享和品牌效应,成本节约都产生了范围经济;相比较下,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下由于业务种类少,技术水平不高、职工素质低,利率管制造成范围不经济的状况。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而混业经营载体的最高形式――全能银行,可带来明显的范围经济,并且全能银行是范围经济的最佳表现形式,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不仅表现在产品的综合化和全面化经营上,而且在监管模式选择上也同样带来显著的范围经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范围经济资产专用性低,进入成本低,可以改善银行的内部资金结构,拓展资金的运用渠道,降低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只有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开展混业经营,拓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才能真正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田苗苗.范围经济研究述评.问题研究.2009(3):89-91.

[3]徐文彬.全能银行监管模式选择的范围经济分新.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8):73-77.

[4]窦育民,李富有.中国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7):87-91.

[5]马祥振,王文平.银行业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技术进步.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34-36.

[6]杨大强.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研究.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51-56.

[7]郭艳玲.我国商业银行通过业务范围拓展实现范围经济探讨.金融视线.2008(9):22.

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范文6

香港中文大学的郎咸平教授在“病急不能乱投医”一文中分析了78个国家958家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和经营利润。郎教授认为银行的经营利润和股权结构没有显著关系,他说“银行改革是一个次于法制和经济改革的一个课题,和产权结构无关,也和监管无关”。他还说,“我们的结论是外商和民营银行股权的大小和银行的经营绩效无关,因此我们否定了民营化和引进外商行的必要性”。当前在中国金融改革中,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官方都强调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中需要通过股权多元化达到清晰产权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显然,郎教授的判断与经济学主流针锋相对。无论如何,我都非常钦佩郎教授的反潮流精神。

全世界大部分银行都是股份制银行,或者说是民营银行,例如著名的花旗、汇丰银行等等。按照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分类,只要国家控股的比例低于50%就称之为民营银行。因此在许多学术刊物上把银行上市称为民营化。银行上市过程就是产权多元化的过程,只有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才有条件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如果依然保持着国有独资或者国有控股,就很难实现政企分开,很难在金融机构中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国有商业银行。最近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给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争取上市,吸收民间和海外资本等等都是为了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单一的股权结构。

世界银行金融市场发展局从1998年开始,用了3年时间系统调查了107个国家的银行。截止2000年底,民营银行占全球银行资产的比重已经超过了70%。这个比重在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而国有银行的比重持续下降。在发达国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比重从40%下降为20%,在发展中国家由60%下降为40%。国有银行比重最高的国家有中国、东南亚和前苏联国家。如果不包括转型国家,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几乎都是穷国。在北美和澳洲,国有银行比重低于10%,在欧洲和日本低于20%。世界上几乎所有经营绩效较好的银行都是民营银行,而国有银行在排行榜上几乎都忝居末位。[1]

倘若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一些著名的外国银行相比:从股本回报率(ROE)来说,花旗集团为38.8%,美国银行为30.6%,汇丰控股24.8%,而中国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只有7.6%,工商银行3.7%,农业银行2.2%,建设银行3.8%。

从资产回报率(ROA)来看,花旗集团为2.08%,美国银行为1.97%,汇丰控股1.27%,而中银行的资产汇报率为0.38%,工商银行0.14%,农业银行0.10%,建设银行0.14%。[2]

相比之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和国际大银行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怎么能够说,银行的绩效和产权没有关系呢?

在拜读了郎教授的英文论文(BankOwnershipStructureandEconomicPerformance)的数据结构之后发现他在数据处理、回归分析和逻辑推理上似乎有些失误,结论来得过于唐突,实在不敢苟同,愿意就此题目向郎教授请教。

二、银行经营绩效的数据处理

郎教授文章采用股本回报率(ROE)来评估银行的经营绩效。不过,这样做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须符合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旦银行在经营中出现不良贷款,银行具有足够的清偿性,能够凭借自身的资金冲销坏帐。倘若不遵守这条规则,采用股本回报率来评估银行经营绩效可能误导信息。显然,银行资本充足率越低,股本回报率越高,可是,他们遭遇金融危机的概率也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这些金融机构的股本回报率比较高,也不能称之为好银行。世界上主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高于8%,例如,美国银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04%,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平均资本充足率都高于11%。其中,花旗集团的资本充足率为11.25%,汇丰控股13.3%,而中国银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只有4.27%。有些农村信用社只有2%左右。[3]这是中国金融改革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2004年动用450亿美元向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注资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资本充足率。因此,如果用股本回报率来分析银行绩效,应当删除所有资本充足率低于8%的金融机构。倘若一定要把那些资本充足率达不到标准的银行包括在内,也应当对他们的股本回报率打折计算。这样一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本回报率就更低了。三、该研究没有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导致缺乏针对性

在郎教授的数据中,中国金融机构只用了3家股份制银行,而没有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迄今为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有银行金融资产的65%,其实际影响远远大于他们占有的金融资产比例,在许多领域中甚至处于垄断地位。由于郎教授的样本中没有包含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因此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特别是在讨论产权改革时文不对题,欠缺说服力。

在郎教授文章中引用的3家股份制银行的产权结构为:国有股为0,民间股(WidelyHeld)为0,国内资本控股(DomesticFI)97.27%,外资控股2.728%(详见Table6,OwnershipStructureAcrossCountries)。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推敲。事实上,除了民生银行基本上以民间资本为主之外,其余股份制银行的国有股的成分都相当高。如果仅仅把国有股的定义限制为财政部拥有的股份,那么,地方政府或者国有企业持有的股份应当划归哪里?如果按照郎教授文章所说,中国股份制银行中的国有股为零,当然不再需要什么产权改革了。

四、国有持股比例并不等于产权结构改革

郎教授分析的958家银行全部都是上市公司。其中,“大众持股的银行比例非常低,只占所有银行的15%,而国家持股银行比例最高占28%”。在这里没有弄清楚郎教授所说“大众持股的银行比例”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般股民持股比例超过50%的银行数目,还是指一般股民在银行中持股的比例?从数据来看,郎教授分析的是国家持股的比例和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郎教授的结论也许可以比较明确地阐述为:“在上市银行当中,国家持股的比例对于该银行的绩效没有明显的影响。”倘若如此,我同意郎教授的结论。因为在上市银行中,国家持股的比例有多有少,并不能说国家持股10%就一定比20%要好一些。郎教授的结论并没有错:在上市银行中并不是政府占的股份比例越小其绩效就越好,但是,这并没有说明国有独资银行是否需要推进股份制改革。

五、推论的可逆性

郎教授的推论缺乏可逆性。

回归分析往往具有不可逆性。例如,闭关自锁一定落后,但是对外开放不见得保证高速经济增长。我们可以用数据来证明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未必一定和它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全世界各国当中,除了石油输出国,从低收入国家行列中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只有亚洲四小龙。他们全部实行对外开放的出口导向政策。有许多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国家,尽管他们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但是至今还很穷。这说明对外开放只不过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必要条件,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开放政策误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好像只要一打开大门就自然而然会富起来。要实现经济高速增长需要许多条件,对外开放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在上市银行当中,经营绩效未必和国有持股比例显著相关,但是这并不能反过来证明,国有独资银行的绩效一定差,民营银行的绩效一定好。在民营银行当中有好的,也有差的。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在印度尼西亚表现最差的恰恰是一些由皇亲国戚开办的民营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西方各国已经绝迹。只有在那些比较穷的发展中国家,或者那些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当中国有商业银行才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因此,比较可行的分析方法应当是拿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来和其他银行做个比较,然后才能看出产权改革的重要性。世界银行已经就此课题做了很好的调查研究,看看他们的报告就可以了。

六,打破垄断,改善竞争环境

如果要讨论中国的金融问题,无论如何也不能绕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这四大银行全部是国有独资。在动用外汇储备给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之后,这两家银行的股东由财政部变成了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实际上,无论名义如何变化,并没有改变这两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性质。等到这两家银行上市以后,性质才发生了变化,可以称之为股份制银行。如果将来国家持股比例低于50%,我们可以按照国际惯例称其为民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