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范文1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
一、前言
时至今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对市场的干预逐渐减少,经济调配主要依赖市场经济自身的供需调节。市场利率化的出现,将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部分的银行业推向风口浪尖。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在迎来飞速发展高峰的同时,其经营发展的风险也逐渐增加。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稳步发展,商业银行做出何种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1.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风险加剧
利率市场化是由最新的市场供求所决定的,其实质为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供需决定市场利率,是将市场利率的权利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发展预期与现有的资金状况来对金融市场供需动向进行判断,并以此为基础,自主调节市场利率水平。最终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资金存量,由金融机构决定市场利率的发展现状。
此种背景下,商业银行由原本面临中央银行利率调节的风险转变为面对由市场供需变化所带来的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利率水平的逐年升高,我国银行现阶段还处于储备资金短缺型的状态下。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率升高现象及可能带来两方面的消极作用:一是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增高,市场储蓄投资的积极性降低,商业银行储存与贷款规模减小,使商业银行营业额增长减缓;二是利率市场化利率过高极易引起境外游资对国内银行的大规模流入,造成金融市场、银行利率与宏观经济发展不稳定。
2.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加剧,发展体系不稳定
利率市场化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中严格的利率管理机制下与其他发展银行的主要竞争方面仅限于来往客户的存取款数量。存贷款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而当利率市场化的现象出现,银行拥有利率自,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不仅包括存贷款的量的竞争,为保持自身竞争优势,各家商业银行对于大存取额的客户必将调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而对于中小型客户,出于对其风险承受能力的考虑,将提高风险利率标准。在此种竞争模式下,各家商业银行利率不断上升,价格补差加大,商业银行收益将整体缩水,经营不善的银行从此可能陷入经营困难的局面。
三、面临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所采取的对策
1.将以服务为中心的业务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地位逐渐提升。商业银行如何正确处理银行自身与客户发展的关系,如何增加客户的忠诚度将是商业银行是否能获得稳定客户资金来源,是否能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状况下站稳脚的重要途径。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控各行业部门设施与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按照市场需求设置市营销模式,在监管、业务流程、电子商务等方面按职能设置部门,条块结合,减少中间项目与办事流程,根据市场实际状况进行营销,对客户类型细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2.完善的利率风险防范制度
运用科学的统计数据建立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经历了20多年变革,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成立专业的利率研究部门与专门负责利率风险监控的部门,加以新的技术监控手段,对本国以及外币利率如何变动进行信息搜集,为风险资产的负债人提供可靠信息以供决策。成立利率决策委员会,主要职责为根据市场利率变化调节银行利率政策。这些机构的建立,保障了商业银行在面对利率市场化风险时,保持反映的灵敏度与银行对策的及时性。
3.商业银行推出新式服务,促进业务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后,新的经营方式出现,银行传统的主导业务将面临挑战,非利差型业务的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为吸引客户,银行必然会推出新型的金融产品,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金融行业与银行服务体系的创新,在新形势下,通过适应利率市场化后所带来的创新,将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好处。利率市场化后,一方面商业银行所推出的金融产品种类增多,所推出产品定价权加大,商业银行将获得前所未有定自主定价的权力,在客观上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打下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在客观上给予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与产业渠道强大的压力和前进的动力。商业银行在面临强大的竞争的背景下,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能更好的规避风险,为自身资产的提升、产品的增值、商品的保值的创造更好的机会。
四、结语
利率市场化对于急速发展的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市场经济自由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依照自身的资金存储量的基础,对自身经营方式进行转变,推出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机制,建立风险案预测部门。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状态下,在与各家银行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将利率市场化彻底转变为自身经济发展的真正的机遇。
参考文献:
[1]陈岸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J].特区经济,2006,12(03):342-343.
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范文2
【关键词】新常态 商业银行 发展
引言:经济下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实体如何面临新常态下暴漏出来的诸多问题,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农商业银行值得认真关注的问题。随着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但是由于其受“官办”思想及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通过不断地改革促进其健康发展。
1.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受到的挑战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进入了调整阶段,农村金融需求、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金融市场正经历着全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
1.1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农村商业银行获利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率差异化,通过信贷实现银行的利润,而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这就标准着依靠利率获取利润的时代过去了。在加上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是支持农业经济发展,而农业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信贷风险。例如农村商业银行将资金贷款给养殖户,而养殖产业的利润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当借贷者一旦出现收入与预期不符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逾期的风险。
1.2银行的信贷风险不断增加。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国内外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下降,甚至部分企业出现了亏损现象。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主要是面向“三农”产业,经济下行期,农业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断下降,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就会增加企业的违约风险,而商业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必然会采取压缩信贷的模式,这样就会给企业造成资金链紧张的局面,继而形成恶性循环的状态,最终导致不良贷款率提升。另外由于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客户主要是农户,他们信贷的资金相对比较下,所以商业银行投资获利的能力就相对比较小,同时在加上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增加了银行信用风险。
1.3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向农村地区发展,这样必然会造成部分良好客户的流失。例如国有商业银行利用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丰厚的利率将部分优质客户吸引过去,降低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
2.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路径分析
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应该立足于自身发展,积极寻求提升发展的对策:
2.1将“服务三农”融入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全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目的就是服务三农,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存在的价值,将服务三农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首先农村商业银行要将总理在湖北十堰农商银行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坚持信贷资金不外流、支农力度不减弱,不能因为向非农业企业开展信贷而获得较大利润而不向农业产业开展信贷业务;其次创新金融产品。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化发展,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式,因此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及时根据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创新产品,满足农业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例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户选择金融机构的途径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农村商业银行来自于服务客户的原则,为农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2.2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目前我国债务危机比较严重,再加上国外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坚持审慎经营,做好风险防控体系:一是优化信贷结构,保证新增贷款的质量。农村商业银行要发挥资金的导向作用,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新型农业产业,为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特色化的信贷支持业务。例如农村商业银行要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制定特色的金融产品,满足当地企业融资的需要;二是树立风险意识,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树立风险防范氛围,让全体成员树立关注风险的理念,并且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强化合规风险问责制度。为切实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农村商业银行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并且可以通过参加反面教材的方式提高法律意识;三是完善管控体系。针对商业银行所存在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要实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实现信贷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以及制度化。
2.3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本着资金取之于地方用之于地方的原则, 建立县域银行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机制;要紧紧围绕客户需要,加快“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创新,深入企业调查摸底、评级授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发挥金融优势,着力为企业搞好综合化服务。例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要拼弃过去“赢在大堂”的思维定势,积极倡导“赢在线上”的思维模式。要树立不论客户身处何处都是我们农商行的客户,打破城乡、地域的限制,把农村变为地球树。
2.4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队伍素质。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提高等级待遇,对业绩差的通过薪酬手段迫使其主动转岗。通过对全员各流程岗位梳理,尽量精简后台人员,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同时强化客户经理培训,提升学习效果。二要提高薪酬机制激励作用。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客户经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积极营销、扩大贷款总量和覆盖面的基础上,注重控制风险,不断提高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绩效薪酬的比重,按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拉开薪酬梯队差距,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结束语
总之基于经济新常态,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不断适应经济转型要求,完善和提升风险管理手段,提高差异化风险经营能力,在推进转型,谋划创新的同时,始终遵循商业银行经营规律,坚持稳健风险偏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陈军,朱飞燕,在新常态下探寻农商银行发展新引
擎――农商银行发展联盟深圳、福建、厦门三地考察报告
中华合作时报 2016―06-17
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对策在银行经营业务中,流动性被称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商业银行必须基于此来进行一切经营活动。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开放,银行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流动性风险管理已上升到重要议程。银行若面临流动性风险,易引发流动性支付危机,从而关乎到整个银行的命脉,也会冲击到实体经济的发展。2011年,银监会提出比《巴塞尔资本协议III》更为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制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在全面评估现行审慎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基础上,提高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其中流动性监管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促使商业银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由此可见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
商业银行的负债经营和盈利性经营特点导致资产和负债不平衡,流动性风险就这样一直存在于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
(一)表层原因
首先是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方面,商业银行极大吸纳存款,最大发放贷款,通过存贷利差获取收益,这种负债的被动性使商业银行不能确定所放贷款和投资等业务资金的使用流向。向外借款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是商业银行主动负债方式,但资金有效供给风险和借入款项费用风险使得流动性风险存在。其次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方面。商业银行为了赚取丰厚收益,势必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迎合客户需求,这也会带来流动性风险。总言之,资金在时间与空间上交换利用的缺口使得流动性风险难以减少到极致。
(二)深层原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是产生流动性风险的深层原因。追逐收益不但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宗旨要求,而且是其壮大实力,提升信誉,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石。然而,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通过负债经营榨取资金收益,自有资本份额较小。因此商业银行首要考虑的是资金流转的畅通安全性,最大限度地规避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若追求高盈利就会冒流动性不足的风险;相反有较高的流动性,盈利性就会降低。由此可见,高收益和高流动性不具有一致性。商业银行的这种盈利模式必然促使流动性风险一直“潜伏”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
2012年银行所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必须做好应对更大困难、更大挑战的准备:一是实体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业面临主营业务增速放缓、发展空间受限等挑战,银行业利润高增长难以持续;二是银行体系流动性仍然偏紧“存款难”现象依然突出;三是市场格局深刻变化,盈利空间受到挤压。银行传统优势领域面临多方挑战,比如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理财机构等的活跃分流了银行业务资源,负债成本上升导致银行业息差有下行风险,中间业务增速也将由上年的高速增长进入平稳增长期;四是经营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风险防控压力较大。今年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至少放出4000亿资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总体上虽有所放缓,但仍存在以下现状:
(一)“短存长贷”,期限错配现象严重
目前,存贷利息差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源泉,为提高盈利额,商业银行极力投放中长期贷款,吸收短期存款,由此期限错配现象十分凸显。《201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年新增中长期贷款6.95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83.2%,同比上升15.7个百分点。报告还警示,由于银行业的资金来源以短期资金为主,虽然有些短期资金会体现出长期稳定的倾向,但“短存长贷”上升趋势将加剧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另外,由于银行信贷资产大部分是中长期贷款,央行不断加息更会凸显期限错配的隐患风险。2011年的持续加息更是助长“期限错配”。进入2012年,四大国有银行和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普遍上升,有些已经接近75%的监管标准,这样极易诱发挤兑风险,从而也加剧流动性风险
(二)资产结构单一,不良贷款率偏高
商业银行贷款占商业银行资产组成的主要部分,资产结构明显单一。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流动性二级储备,通常一级储备保留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因此对于资金的灵活抽回的掌控性就很差。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回升,资金回笼难度加大,2011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279亿元,较三季度末上升了201亿元。其中可疑类贷款与次级类贷款比重超半;其次由于贷存比约束与存款承压,2012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面临较大现实压力。银监会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存贷款比例为64.5%,比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足以见得存贷比缓和力度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流动性管理压力仍是银行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
商业银行缺乏一套完善的流动性风险内部评估体系,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早期预警、中期监测、后期转移和防范机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整体水平较低;其次现代风险度量模型计量流动性风险时也存在着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规避和转移风险手段单一,几乎没有研发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功能的衍生产品,也尚未形成多元化系统性的可行解决方案;另外多数商业银行没有设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专业部门,因此商业银行在应对流动性风险危机时就显得十分乏力。
三、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以资本约束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银行业内控机制建设”,银监会也出台了新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此,针对上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多管齐下,解决“短存长贷”
央行加息是引发期限错配重要原因,资产证券化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因长期贷款比重过大而带来的资产流动性风险,解决和消除因存贷款期限不匹配而带来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在商业银行资产方面,央行要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证券化试点工作,拓宽非贷款资产的运用渠道,多途径压低中长期贷款比例,大力改善银行资产流动性;对于负债方面,可以视具体情况发行次级债、一般性金融债券、大额长期存单等长期负债工具,提高长期资金存量,增强主动负债能力;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商业银行成立流动性风险管理基金,促进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充实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工具等。
(二)调整资产结构,发展货币市场
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加速,倒逼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目前商业银行单一的资本结构不足以应对流动性风险危机,应当重视扩大流动性二级准备,并设立分层次、分流的流动性准备。同时,应加快发展货币市场,丰富货币市场投资工具,拓宽商业银行融资渠道。比如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并形成转让和交易市场;扩大短期国债的发行规模,增加国债品种和数量等。这样商业银行可以灵活自如地掌控资金变现和投资,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节省了额外成本,利润增幅也会迅速提升。
(三)构建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内控结构
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提出的管理原则标准,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及其专门委员会、以及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及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另外,建立立体网络式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框架和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及时迅速向高级管理层提供数据分析结果;还有就是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规定设定风险衡量指标,实时对整体金融市场风险和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监测、预警、分析和控制。商业银行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资金的流动性做压力性测试,制定流动性应急计划以防患于未然。(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闻岳春,段弈冰.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及对策研究[J].金融论坛,2011,(2):11-15.
[2]巴曙松,袁平,任杰等.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综述(一)[J].金融博览,2008,(12):28-29.
[3]李玉婷.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66-67.
[4]郭少杰,杨洁.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97-98.
[5]吕厚磊.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及控制措施[J].时代金融,2012,(1):86.
[6]徐凯.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1.
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范文4
[关键词]碳金融;SWOT;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118-02
1引言
碳金融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也包括银行的绿色信贷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和污染日益严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被提上重要议程,发展低碳经济的提出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引入碳金融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银行开展碳金融这一创新业务是把双刃剑,既带来机遇又存在挑战。
2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SWOT分析
21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优势(strengths)
211拥有优质客户资源
银行拥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优质的客户资源,具备完善的销售渠道和体系。对于碳金融这一创新产品具有良好的推销能力,能大大减少客户搜寻成本,带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优势。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交易,我国可以将境内减排量按照CDM转换成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据统计,在CDM卖方市场上,中国占据了绝对的比重。如上表所示。因此,依托CDM的“碳金融”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给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带来潜在的商机和巨大的利润空间。
22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劣势(weaknesses)
221碳金融产品种类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时间较短,现有的碳金融产品局限于绿色信贷、低碳信用卡和CDM三种类型,主要以对减排项目提供贷款融资为主,导致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碳金融产品种类单一使得银行的利润来源受限,大大制约了利润空间的扩展。
222综合人才短缺
由于碳金融业务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因素,因此在业务操作中需要具备精通金融、法律、管理和外语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较短缺,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大力开展。
23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机遇(opportunities)
231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提出及首次将“低碳经济”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彰显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有利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践行减排的社会责任,更好的树立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形成符合时展特征的低碳绿色品牌。
232激发商业银行不断创新
我国经济由高碳到低碳的转型给我国银行业的经营转型提供了良好的路径选择,而碳金融业务的巨大市场空间、高成长性以及国际性则成为我国银行业经营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和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银行不断推出新的碳金融产品与服务,有利于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同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分散风险增加收入的能力。
24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挑战(threats)
241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面临多种风险
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将面临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由于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同时我国目前缺少权威的风险评级机构,容易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使商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银行开展的碳金融项目由于缺乏金融衍生品工具,采用外币计价结算时,使商业银行面临本币升值、外币贬值的外汇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
242国内外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京都议定书》2012年年底已经到期,到期后各项制度、规则是否延续尚是未知数。我国是否要承担减排义务以及在碳金融交易中的地位等情况都不确定;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配套的激励和优惠政策措施尚不完善。使我国银行面临很大的政策不确定性。
3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对策建议
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引入碳金融这一中间业务时间较短,银行要更积极的趋利避害,在挑战中赢得机遇,抓住机遇促发展。不断完善银行开展碳金融的配套设施,培养具有专业碳金融知识的人才,创新碳金融服务模式,设计符合碳金融需求的产品。
31增强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意识
通过加大对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宣传力度,提高并加强员工对碳金融的理解,调动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参与碳金融交易的积极性。让商业银行不断提高认识、践行社会责任,同时深刻了解碳金融交易带来的巨大利润和市场潜力。
32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基于开展碳金融业务对综合性人才有较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吸引国内外高素质的人才,组建精通法律、金融、管理和英语等知识且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对其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拓展碳金融业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培育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还可以聘请一些熟悉国际环境的专家或精通碳金融交易规则、操作流程的专业人员充当银行外部顾问,对商业银行参与的碳金融业务给予必要的咨询与指导。
33创新碳金融产品种类
商业银行不仅要在公司业务方面推动碳金融发展,还应在个人金融领域推出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品。如低碳消费折扣优惠、绿色汽车信贷、绿色抵押贷款等,以此来促进低碳的消费。积极开发低碳的投资和理财产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低碳金融的投资。
34拓展碳金融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营销网络和信息优势,开展碳金融项目推荐、项目咨询、CDM项目评估、充当财务顾问、碳交易等中介服务赚取手续费;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挂钩的本外币理财产品、信用卡等零售产品。
35加强碳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业务的特殊企业,在经营中应当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三大原则。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时,也应在尽量控制风险、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郭清马.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J].西南金融,2010(6):65-67.
[2]王晓玲.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对外经贸,2012(5):53-55.
[3]陈游.碳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J].金融论坛,2009(10).
[4]李明,卢爱珍.碳金融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新疆财经,2010(4).
[5]翁清云,刘丽巍.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金融论坛,2010(1).
[6]张璐阳.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创新与突破[J].武汉金融,2010(5):38-39.
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防范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内涵及现状
金融的全球化成为近年来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新经济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业全球化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新兴金融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旧格局,使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扩展到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国际金融机构在全球大量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全球性业务网络。这种趋势既促进了国际金融的极大发展,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的范围,出现债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国际金融组织面对巨大的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显得力量不足,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手段显得特别脆弱。国际金融炒作活动,进一步加剧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建立过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改革开放的进展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和将要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决策风险、管理风险、国家风险、竞争风险、流动性风险、体制性风险等。这些金融风险中,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最突出、最集中、最严峻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信用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其中主要是因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80%以上,贷款的质量决定着银行的命运。尽管《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实施,但银行仍面临着企业不讲信用和丧失信誉、不愿或不能还银行贷款的问题,从而使银行面临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措施
围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力度,引入了金融竞争机制。这对新型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更多的是危机和挑战。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种种挑战,新型商业银行必须适时调整、完善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以实现在集约经营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必须首先从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风险控制,管理立行观念。这是新型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新型商业银行更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防范、规避风险问题,要从关系自身生存发展、维护股东利益和社会安定的角度,花大力气抓好风险控制工作,并常抓不懈,保证各项业务的良性发展。新型商业银行是法人持股的股份制银行,从其股本实质看,同样是大型国有企业,其资产出现大面积风险带来的社会危害将是深远的。因此,尽快出台保全新型商业银行资产的政策法规,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减轻新型商业银行的风险压力,应当引起有关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
1.实行资产负债比率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就是银行根据对资产负债平衡表中的资产和负债每个项目的利率预测,在维持流动性的前提下谋求风险的最小化,收益的最大化。并且通过此来考虑最佳的资产负债的数量和期限的结构。在商业银行进行外部投资中,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可以有效的预测外汇、利率、信用等方面的风险。在国际市场利率,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可以主动性的进行调节。推行资产负债管理,必定使商业银行在平常管理中量力而行,自我平衡,合理经营。对负债促使其致力于筹集资金,自觉控制资产,扭转其超负荷经营状况,削弱其资金依赖性;同时对资产管理有利于其从事投资业务,激发了创造收益的积极性。
2.建立和完善内控监督机制
包括:风险防范机制,即贷款的发放实行审贷分离;二是全面实行贷款抵押、担保;实行贷款风险等级管理,建立坏账准备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即要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营运状况、财务核算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存入信息库,实行客户经理制,对贷款单位实行单个的动态监测。风险分散机制,可以组织银团贷款,同时实行授权、授信制度。风险补偿机制,要建立贷款风险基金,开展信用保险,提高坏账准备金。
3.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首先,要优化配置信贷资产,提高信贷资金整体效益。要按照效益优先和集约化经营原则,制定分客户、分行业、分地区的信贷投向计划,逐步实现贷款向重点客户、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转移,向大系统、大集团、大企业倾斜,扩大基础行业贷款,支持名优品牌生产,支持优势行业、企业的发展和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合并、租赁劣势企业。其次,要严格执行贷款审批操作程序,强化信贷责任人制度。商业银行应制订严格的信贷审批操作程序,并真正落实信贷责任人制度,切实做到谁决策谁负责,并依法追究问题的责任。第三,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加强贷后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制度上制定贷后检查、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结合贷款信息系统确定贷款风险预警指标,及时采取对策,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制定贷后管理质量奖惩办法,正确处理业务拓展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关系。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金融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巨变。就整个外部环境来说,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加剧,买方市场的局面已逐步形成,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争夺市场份额。交行、中信、光大、深发展等全国股份制银行的经营机制完全商业化,资产总额不断扩大,招商银行还与四家国有银行一样进入了世界千强银行之列。除了竞争对象的增多,金融竞争的范围和空间也越来越大,不仅存在着业务上的竞争,而且治理上的竞争、资本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信息竞争、人才竞争日趋白炽化。社会大众的金融投资意识,随着银行多元化的服务渠道的拓展而增强,他们开始选择和享用前所未有的金融产品,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加入WTO机遇挑战对策[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
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传统商业 银行 风险管理 挑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97-02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高、支付便捷以及数据丰富的特征,在诞生之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在线支付为代表的很多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保险、第三方支付以及线上投资等名词层出不穷,在为用户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在此种情况下,传统商业银行要想尽可能降低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获得新环境下的健康发展,需要对挑战做好积极应对。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挑战
(一)盈利方式挑战
在传统商业银行运行中,利差可以说是其获得盈利的主要来源,而在互联网金融中,网络信贷以及第三方支付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优势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具有赎回快、投资稳定以及门槛低等特征,且具有着收益高的特点,同其相比,银行活期存款所具有的利率和其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就使得更多的人们愿意将闲置的资金放在余额宝中进行管理。快钱以及支付宝实现了信用支付业务,对银行信用客户产生了较大的分流。以人人贷以及宜信等为代表的网络借贷,也对银行的个人借贷、中小微企业借贷产生了分割。此外,第三方支付的存在,会对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产生较大的威胁,尤其是阿里巴巴,近年来对金融领域布局显得非常全面,在担保、保险、支付以及小额贷款等方面都有涵盖,并涉及到保险、基金等很多个领域。可以说,上述情况的存在,都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二)融资功能挑战
2005年,全球首家人人贷公司Zopa诞生,该平台是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融资平台,对于资金的贷款者,可以在该平台中对自身可以提供的金额、计划出借时间以及利率进行列出,而对于借款者,则能够通过平台的应用对符合自身需求的利率以及需求的金额数量进行寻找,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自由、简洁的借贷方式。同时,在该平台中,还能够实现多对一、一对多等多种模式,提升了融资效率。阿里小贷以及拍拍贷等互联网融资平台建立之后,无论是用户注册还是业务规模都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由于互联网融资平台具有信息对称、流程便利以及融资成本低的特征,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融资经营模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
(三)支付中介挑战
在资金的在线支付模式中,对金融脱媒起到了加速作用,并对以往商业银行才是支付中介的情况进行了颠覆。目前,财付通、支付宝等很多支付平台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车票代购、水电费代缴、转账汇款、基金保险、网络购买付款等服务,这种多元化功能的存在,都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方式带来了挑战。
三、传统商业银行面临挑战的应对策略
(一)重塑业务流程
在互联网时代,金融模式已经变得越来越高效、越来越快捷,逐渐改变着人们以往的支付、生活以及消费习惯。因此,我国的传统商业银行也需要对互联网技术同以往金融业务的融合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对客户体验指数进行建立的同时对客户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给予满足,将以往银行业务以自身为中心的情况向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向转型。而在业务流程再造方面,则需要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第一,要将以往将目标定位于大型企业的情况逐渐向着中小微企业倾斜;第二,要对现有的业务操作方式进行简化,减少贷款申请、银行卡申请审批环节,使客户能够获得更为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第三,需要打破传统银行部门之间的局限,对客户多账户、多投资、多币种信息实现有效整合,通过数据分析方式的应用对不同类型客户的投资偏好以及消费习惯进行分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重要依据。
(二)创新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的发展,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为客户提供了更具个性化、更为简便的金融解决方案。在未来,功能多元化以及介质单一化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则需要对自身金融产品的设计理念以及初衷进行重新的审视,努力将界面友好以及用户体验等新理念融入到自身的金融产品之中。同时,为了能够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收益,就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新价值网络,重塑关联机构与客户间关系,建立起新的生态系统以及金融服务产业链:第一,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电商平台等;第二,可以同其他企业一起合作开展互联网业务,如“手机钱包”等,通过对新式金融产品的创新获得互联网环境下的更好发展。
(三)加强数据积累
在互联网环境下,数据已经成为了各项业务开展的重要基础。对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则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逐步对交易数据以及客户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放开,通过同工商、税务以及海关等部门互换数据,共享数据资源,使自身的数据库不断完善。也可以同互联网金融进行合作,积极交流双方数据优势,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服务的增值水平以及风险性进行判断;第二,应用云计算社交网络等技术建立起具有分层特征的客户数据运用机制,在该机制中对客户信息实现搜集、积累以及运用,通过对客户数据的掌握不断改进自身的业务产品,更好地同客户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提升同客户间粘合度,使客户同商业银行间能够具有更为密切的业务关系;第三,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对数据整合技术建立起更为细化、具有人性特征的管理系统,更好地实现金融互联网化。
(四)同互联网企业合作
传统商业银行同互联网金融进行合作可以说是双赢的一种方式。两者的合作,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有利于突破瓶颈。互联网金融在信息分析中更加倾向于同客户的交易,而在额度上则倾向于小微。在实施贷款时,往往会通过交易信息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判断,对于该种方式来说,虽然具有着实时处理、实时监控的优势,能够避免企业在借贷过程中出现较大的资金损失。但当企业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提升、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果还是仅仅依靠网络的小微贷款则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仅仅依靠交易记录以及信用情况对企业进行分析,而忽视行业风险以及市场前景,很可能出现风险评估不足的情况,并因此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资金的稳定性安全性产生影响。而通过同传统商业银行的合作,则能够借助商业银行起到拓展自身业务、增加新利润渠道的作用。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能够借助互联网金融企业数据库的信息更好地发挥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发掘新客户群,获得收益,提升效率;其次,有利于提升信誉。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信誉可以说是难度大于技术。很多客户往往因为觉得不熟悉、不信任而不参与互联网金融,在客户群体中建立信誉始终是互联网金融薄弱环节。传统商业银行具有强大的信誉和成熟的运作模式。两者的结合,则能够使更多的客户在银行的信誉号召下积极地参与到金融平台中;最后,有利于服务水平提升。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定的软性制约。目前,互联网金融大量涉足的领域更多的是传统银行的补充,如小微企业信贷、个人借贷等,正是传统银行很少涉及的短板。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不仅具有着充足的信贷资源,且具有着完善的内控机制,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则在数据挖掘、数据积累方面具有优势。通过两者的合作,商业银行则能够获得更多的渠道开展贷前调查以及资金流向监控工作,能够对风险进行积极控制,获得双方的合作共赢。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同传统商业银行的密切合作对金融业务进行创新,扩充自身业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水平。
四、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我国传统金融界来说是新鲜血液,在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要积极面对挑战,在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争取应对措施,实现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首文,代芊,柴若琪.互联网+银行: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J].财经科学,2015(7):22-23
[2] 连耀山.互联网环境下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实践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77-79
[3] 杜聪聪.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其内部控制[J].区域金融研究,2015(1):66-67
[4] 屈援,李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监管原则与监管路径[J].学术交流,2014(8):55-56
[5] 刘丹.互联网理财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J].金融纵横,2014(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