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技术论文范文1
1.1培养基准备
基本培养基为PP,添加6-BA0.05mg/L、白砂糖20g/L、琼脂粉4.5g/L,将各种物质混合后定容,pH调节至6.0,分装到350mL广口瓶中,每瓶装50mL,在压力0.1MPa、温度121℃下灭菌15min,冷却后备用。
1.2材料采集和消毒
本试验取尚未木质化的亳菊茎尖作外植体。选取长2cm左右的嫩芽,去掉外边叶片后,用洗衣粉水浸洗1~2min,然后用流水冲洗30min。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30s,再用0.05%升汞溶液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6次,用无菌纱布把材料表面水吸干后,置于已消毒的烧杯中备用。
1.3茎尖剥取和培养
在解剖显微镜下,左手拿镊子将芽夹住,右手用解剖针逐层剥取外层叶片,直至留1~2个叶原基。将茎尖迅速切下,接种到茎尖生长培养基PP+6-BA0.05mg/L+2%糖上,每瓶接种1个茎尖。为确保茎尖的成活率,整个剥取过程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茎尖培养分2个过程,先置于温度23~25℃下暗培养3d,再在光照强度2200~2500lux的培养室中培养,光照时间12h/d。培养10d后,茎尖开始长大,并逐渐转绿,30d后长成小植株,每个成活的茎尖单独建系。
2增殖培养
亳菊组培苗增殖采用2种方式。第1种方式是采用芽繁芽的方式进行增殖,将启动培养中获得的小芽接种到培养基PP+6-BA0.1~0.5mg/L+2%糖中,在温度23~25℃、光照强度2200~2500lux、光照时间12h/d的条件下培养30d,增殖比例达1∶4以上。这种增殖方法使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相对较高,极易出现弱苗,且玻璃苗的比例较高。第2种增殖方式是通过单株切段的方式进行微扦插,将培养的单株切割成1cm左右的顶芽和茎段,茎段带1~2片叶,接种到培养基PP+6-BA0.02mg/L+2%糖中,顶芽和茎段分开接种。顶芽接种7d后开始生长,30d后芽生长至5~6cm;茎段接种后10d左右,侧芽开始生长,培养30~35d后,侧芽生长至4~5cm,然后进行重复微扦插,平均继代增殖比例可达1∶3.5以上。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取第2种增殖方式。
3生根培养
将顶芽或茎段接种到生根培养基PP+IBA0.05mg/L+2%糖中,接种后10d开始陆续长根,同时芽开始生长,培养30d后,长至高度4~5cm、根3~5条、根长2~3cm,生根率可达100%。
4脱毒组培苗移栽
将长好根的试管苗取出,洗掉根部的培养基,再移栽到装好基质(泥炭和珍珠岩以体积比3∶1拌匀)的50孔穴盘中。组培苗移栽至穴盘后浇透水,苗床应搭小管棚覆膜,保持80%~90%的空气湿度,并覆盖防虫网。7d后逐渐掀开薄膜放风,然后浇1次透水,15d后完全除去薄膜,并视基质的干湿程度浇水。30d左右完成组培苗的驯化过程,使成活率达90%以上。
5病毒检测
生产技术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针对涡阳县主推优质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选用良种
主推皖麦38、烟农19、皖麦50、周麦18、西农979等5个品种。
1.1皖麦38
该品种属半冬性,抗寒性强,中熟,全生育期230d左右。株高80~85cm,较抗倒伏。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籽粒卵圆形,白粒,角质,千粒重38g。中感条锈病(慢锈)、白粉病、赤霉病,中感纹枯病。蛋白质含量14.2%,湿面筋含量36%,沉降值51.8mL,吸水率60.9%,稳定时间9.7min。
1.2烟农19
该品种属半冬偏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窄长,叶色深绿,苗壮;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5~90cm;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寒性好,耐瘠耐渍;后期活力好,熟相好;中抗白粉病、纹枯病;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小穗排列紧,每穗结实30~35粒;籽粒饱满度好,角质,千粒重40~42g,粗蛋白含量13.8%,湿面筋含量37.5%,属优质蒸煮类小麦品种。
1.3皖麦50
该品种为半冬性的中筋小麦品种,生育期235d左右,比对照皖麦19早熟2d。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叶片宽厚,抗寒性较强;苗期起身略晚,两极分化快,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3cm左右,茎秆坚硬抗倒,产量三因素协调,落黄性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中抗纹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1.4周麦18
该品种为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苗期长势较壮,叶细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型半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0cm,根系活力强,耐旱、耐渍,抗倒伏;长纺锤形穗,小穗排列较密,大穗,结实性好;籽粒均匀、饱满、有黑胚;成穗数570~600万穗/hm2,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5~50g;丰产性好,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高抗叶锈病,中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枯病,感纹枯病。
1.5西农979
该品种属半冬性,早熟。幼苗匍匐,叶片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高75cm左右,茎秆弹性好,株型略松散,穗层整齐,旗叶窄长、上冲。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较饱满,色泽光亮,黑胚率低。越冬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能力稍弱,抗倒伏能力强,不耐后期高温,有早衰现象,熟相一般。中抗至高抗条锈病,慢感锈病,中感赤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田间自然鉴定,高感叶枯病。
2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耕深20~25cm。并耙透耙匀,特别是旋耕的地块,一定要耙实,做到上虚下实,以利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同时对于地下害虫较多的地块,要采取土壤处理的方法杀灭地下害虫,可用40%辛硫磷或40%的毒死蜱4.5kg/hm2,拌干细土300kg随犁撒施。
3种子处理
播前要精选种子和晒种,并进行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每50kg种子可用40%的甲基异柳磷或40%的辛硫磷100mL,对水2.5~3.0kg拌种,拌种后闷3~4h,再拌20%三唑酮乳油75mL,阴干后即可播种。
4平衡施肥
施肥原则: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平衡配比,氮素化肥在保证总氮量的基础上,注意落实前氮后移。高产田块底施有机肥30t/hm2以上,纯氮225~240kg/hm2(尿素487.5~525.0kg/hm2,其中70%作基肥施用,30%拔节期追施),五氧化二磷112.5~135.0kg/hm2(普钙937.5~1125kg/hm2),氧化钾90~135.0kg/hm2(氯化钾150~225kg/hm2),硫酸锌、硫酸锰各15kg/hm2,也可根据各乡镇取土化验结果,确定各乡镇肥料配方。
5适期早播,足墒下种
皖麦38、烟农19适播期10月1~20日,皖麦50、周麦18、西农979适播期10月8~20日,在适播期内尽量早播。播种时一定要做到足墒下种,保证一播全苗。
6精细播种
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皖麦38、烟农19播量90~135kg/hm2,皖麦50、周麦18、西农979播量105~150kg/hm2,晚播适当加大播量,行距23~25cm,播深3~5cm,切忌播种过深。
7科学管理
7.1适时灌溉
适时浇好越冬水、起身拔节水和孕穗水。遇到连阴雨天气田间积水时要及时排涝。
7.2防冻保苗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采取追施腊肥、灌水等措施,防止越冬期冻害和倒春寒的危害。
7.3控旺防倒
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5%的烯效唑525~600g/hm2,或15%的多效唑750~1050g/hm2对水喷雾,防止旺长和后期倒伏。
7.4化学除草
小麦越冬前或返青至拔节前开展化学除草,药剂可选用75%杜邦巨星15~18g/hm2、5.8%麦喜150mL/hm2、40%快灭灵30~60g/hm2等,对水450kg喷雾。
7.5防病治虫
重点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穗蚜、麦蜘蛛、吸浆虫。防治纹枯病,可选用20%的井冈霉素375~750g/hm2或30%戊唑醇悬浮剂150mL/hm2对水喷雾;防治赤霉病,可选用80%的多菌灵超微粉1.125~1.500kg/hm2对水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可选用30%戊唑醇悬浮剂150mL/hm2对水喷雾。防治穗蚜,可选用10%的吡虫啉225~300g/hm2,或24%的添丰225~300g/hm2对水喷雾;防治麦蜘蛛,可选用40%的氧化乐果1125mL/hm2对水喷雾;防治吸浆虫,蛹期可用40%的辛硫磷3.00~3.75kg/hm2,或40%的毒死蜱3.00kg/hm2,拌干细土撒施,成虫期用40%的毒死蜱1.125~1.500kg/hm2,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750g/hm2对水喷雾。
7.6追肥保优
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追施拔节肥尿素150kg/hm2左右。无灌溉条件的,拔节肥应根据雪雨情况,适当提前。
7.7叶面喷肥
小麦灌浆后进行叶面喷施,用尿素7.5kg/hm2加磷酸二氢钾2.25~3.00kg/hm2或麦满仓600~750mL/hm2对水750kg叶面喷施,每隔7~10d喷1次,连续2次。
生产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机电技术;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在煤矿机电技术的创新与安全管理中,要结合传统管理理念与安全模式的应用基础上,创新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方式,尤其是在机电技术与实际运营的结合中,打破传统的高风险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注重机电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综合作用,对于提升煤矿的综合管理都将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应用存在的相关问题
1.1机电技术管理体系有待加强
在煤矿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严格执行中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因此,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整体运行都有很大的推动性。其中,在当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机电设备管理体系不健全,煤矿安全运行与管理机制不科学,没有制定出现场安全管理的综合模式,也没有形成现场管理的综合管理机制,在机电管理体系的运行中,没有全面落实到实际安全生产之中,从而导致机电技术与煤矿安全生产运行秩序上的混乱[1]。
1.2机电设备综合管理不到位
在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中,没有充分考虑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因素,尤其是在矿井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对于机电设备管理的综合措施没有严格执行,机电基础管理的效率也相对较差,在注重煤矿地下采掘现场的设备管理中,没有形成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由于机电设备运行不规范、安全措施不到位产生的事故相对比较多,其中,在运输设备的安装、运行以及检修与调试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人员触电事故,因为没有严格进行设备的检修,也没有做到详细的综合管理。
1.3机电管理技术人员素质不到位
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是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过程,因此,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煤矿企业要注重对人员素质的整体培育。但是,有一些机电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全面,管理水平也不是很高,煤矿企业也没有组织专门的培训,因此,在整个技术管理与运用中就会出现与实际管理相脱节的现象。同时,在坚持相应的考察抽查管理中,也没有对整个管理形成科学化的模式,因此,在机电设备操作路径中,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能力对于整个管理都将有很大的反作用。在多种机械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有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技能不强等影响,就会给整个安全事故的发生带来不同程度的误差,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2]。
2构建机电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方式
2.1加强管理,突出机电设备的综合运用效果
在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中,要形成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在全面构建规范化的管理路径中,严格执行相应的法律条文,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相关政策,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中全面落实管理机制的相关责任,解决现场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一是要落实责任。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奖惩分明的管理机制,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机制,通过奖罚等机制,对于安全意识强、机电技术强、责任心强的员工,要给予积极的奖励。二是要加大对设备的综合投入。在不断加大对机电设备的投入过程中,形成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等方面的费用开支,对于机电设备的主要维修以及相应的改造,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形成设备更新管理模式,并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三是要结合实际需要更新设备。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注重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并加强对新技术的管理,增强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效益。
2.2提升素质,加强对人员的综合培养
在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过程中,要进行定期培训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培养。因此,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全面实现机电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在进行岗前培训、岗中培训的基础上,更好的为机电设备技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帮助。因此,煤矿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在注重综合培训的基础上,定期选拔优秀的人次进行技术培训,在全面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整个专业技能以及基本业务素质训练,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构建多样化的培训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将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不断转化为成果的运用。在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的路径中,强调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同时,为了更好的拓展整个技术工作思路,在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与指导的基础上,形成讲座、现场指导等培训模式,并加强与高校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沟通,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注重好宣传,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采取积极有效的绩效评定方式,形成相应的奖励管理机制,更好的调动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出更多的技术骨干人才,更加有利于提升煤矿机电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综合作用[3]。
2.3落实制度,形成全程跟踪管理模式
首先,煤矿企业要制定出技术管理针对性考核文件,并严格落实该考核文件中所规定内容,使机电技术管理操作更具规范性,从而提升整体管理质量,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其次,针对机电设备相关检查制度方面,可采取上岗检查制,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重点定位于各关键岗点及要害场所,当岗位轮换之后,需实施全方位检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此外,煤矿企业还需制定严密的管理计划,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所有工序均要编写安全管理计划与具体管理流程,并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实施跟踪全程管理,而对于部分重点生产区域,还应由相关领导深入到现场进行指导与监督,确保所有的生产工序都与相关流程标准相符合,以此方式提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整体质量水平[4]。
3结语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路径中,要注重对煤矿综合管理效能的全面运用,在注重机电设备综合效能的基础上,形成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注重将安全文化注入到每一个管理之中,同时,对于整个管理的综合应用,要搭建有效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好的推动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
作者:苏飞 单位:山西兰花同宝煤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帅彪.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4,(03):237.
[2]马国庆.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05):40.
生产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春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
青海省的气候条件很适合甘蓝型优质油菜的生产。生产的油菜产量高,平均产量可达3750kg/hm2,最高产量达到5250kg/hm2;产值高,每生产1kg油菜籽的产值,比生产1kg春小麦的产值高2~3倍;品质优,需用量大。
甘蓝型油菜生产全机械化技术包括整地、播种、育苗移栽、植保、收获、秸秆还田、脱粒等环节,核心内容是机械化播种、育苗移栽和收获。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油菜生产技术装备,是提高油菜生产技术水平,实现甘蓝型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必由之路。
1栽培技术要求
油菜直播通常采用条播和点播,要求下种均匀,无明显断条,行距相同,行向笔直,播种深度2~3cm,播量5.25kg/hm2,行距25~35cm。
2整地技术要求
耕地深度应在20cm左右,深浅一致,翻垡良好,地表植物残株覆盖严密;整地平整,土壤松碎,墒性好,上虚下实,底肥覆盖严密。
3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要求
一般采用育苗装置,将种子播入营养钵内,在一定条件下集中育苗,然后将育好的钵苗用移栽机移栽到大田。育苗移栽的种子必须进行精选,经过包衣处理,制钵机制取营养钵时,需按要求配制好营养土。根据不同品种和耕作制度,按一定的株距和行距,移栽油菜小苗,用土压实,不产生萎根、伤苗现象。
4油菜机械化直播技术要求
播种前3d喷施除草剂,播种机进行播量、行距调整。播种量按5.25~6.00kg/hm2,与22.5kg/hm2尿素、5.25kg/hm2二铵和37.5kg/hm23911颗粒剂混合调匀,使总播量达到97.5~105.0kg/hm2。其调整方法可按不同类型播种机的调整要求进行。
5农艺管理措施
甘蓝型油菜种植区的气候特点表现为苗期气温低、蕾薹期干旱、花期以后气温升高,进入雨季。往往造成苗期生长缓慢、营养积累量小;蕾薹期以前花芽分化水平低,无效枝和无效果多;花期以后,枝叶徒长,打乱生殖生长过程,造成落花落果、秕粒率高、千粒重小。应根据高原气候影响状况,用农艺措施调节和控制。
早期开始争取获得较多的田间生长时间,增加油菜对外界水、肥、气、热资源的吸收量,播种、松土、间苗、定苗、防治病虫害、追肥、浇水要提前,实行秋耕、秋施肥和冬灌栽培措施。
重点促根、促叶,前期增水、肥,中期控制水、肥和中耕,减缓生长速度,延长花期分化发育时间,保证后期落花落果少,无效果比率降低,角粒数增加,无倒伏,实现丰产丰收。
6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
6.1病害防治要求
选用抗病品种,采用休闲轮作制,同时注意种植密度适宜,灌溉恰当,施肥量科学合理。
6.2虫害防治要求
甘蓝型春油菜的苗期害虫主要是黄条跳甲成虫和茎龟象幼虫。一般用22.5kg/hm23911拌种或进行毒土处理,能防治上述2种害虫。若处理效果不好,可在盛花期前用药剂喷杀。
6.3草害防治要求
甘蓝型春油菜的苗期草荒治理,主要是针对野燕麦、香薷、微孔草、灰绿黎、荠草等杂草,一般用48%的氟乐灵乳剂2250~2550mL/hm2,以尿素或砂土为稀释剂,进行混合拌匀,于播种前撒于土壤表面,立即用圆盘耙或旋耕机将药剂带翻入表土下6~8cm处可以基本防治苗期草害。
7油菜收获技术要求
7.1分段收获
在油菜80%角果呈黄色时,用割晒机收割铺放田间,边割边捆,即时堆垛,以防裂角落粒。放置7~15d,待油菜后熟干燥后,再用联合收割机或脱粒机脱粒。用收割机拣拾时,应将联合收割机割刀部分换成拣拾器,同时更换凹板网筛,调低清选风扇的风速,调小脱粒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拣拾脱粒。
7.2联合收获
采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时,油菜成熟度需达到90%左右,要求收割脱粒干净,总损失率小于5%,割茬高度在10~30cm,秸秆可粉碎还田或收集再利用;收割前,要更换凹型筛网,在割台左侧装上分禾板和立式切割装置,适当调低清选风扇的风速,调小脱粒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
生产技术论文范文5
基因工程的发展促使它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学科。一般高校都将基因工程这门课作为专业必修课在大三的第二学期开设,其先修课程为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基因工程的课程内容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基因工程不仅与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内容相互联系、交叉重叠,同时又与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工程等应用性课程相互呼应与衔接。二是内容涵盖面广,更新发展快。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由基因组时代进入到后基因组时代,单纯的基因测序以及基因工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对生命信息的探索与追求。后基因组时代到来的标志就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兴起。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涉及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等多个方面,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使其发展迅速。综上两个特点,为了避免课程知识上的教学重复,同时又能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将基础知识与最新、最前沿的研究信息最大程度地传授给学生,笔者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对应的教学课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往的基因工程教学内容共有11章32学时,可归纳为4个部分:第1章,基因工程学发展历史概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4课时);第2、3章,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主要围绕基因工程的基本构件载体和工具酶(12课时);第4~10章,基因工程实施的三大步骤,包括DNA体外重组、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后扩增和表达以及基因工程后处理(12课时);第11章,基因工程的应用与前景(4课时)。笔者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合理的取舍与增加,做到突出重点,加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列举实际应用研究来介绍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同时整合课时分布,在原有的32课时中拿出8课时介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知识。其内容主要围绕克隆与表达后的目的产物(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纯化与鉴定的方法、原理以及技术。调整后的课程安排如表1。通过此番改革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以及功能基因组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领域;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基因工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良
传统的基因工程教学方法在水产类高等学校中多以板书结合多媒体的方法来讲解概念、原理以及性质等内容,其过程相对机械、枯燥,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所学内容。对此,笔者通过多媒体教学与自制模型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取代原有的传统教学。由于基因工程的很多内容相对抽象,仅仅通过文字、图片和语言来表述是难以讲解透彻的。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图文声像随意组合、灵活多变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功能强大的各种计算机软件把一些很难理解的内容做成动画影片,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对上课产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同时,利用自制的模型讲解课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例如:在介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时,让学生手持模型,分别角色扮演限制酶和基因序列,在排列位置的互换中了解3种切口的方式以及位置。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形象,也让学生在互动中快速、深刻地记忆知识要点。另外,通过当下研究的前沿话题为例,先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其他课程所学过的或者自身所积累的知识来联想、分析、讨论,自己设计解答此问题的方法或实验流程。然后老师再参与其中,在讨论和修改方法以及实验流程的过程中,引出所要讲授的新的概念和知识要点。
例如介绍表达物质(蛋白质)的鉴定时,老师会先提出问题:基因克隆表达出的物质是什么?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鉴定这些物质可以使用什么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学中心法则,得出基因表达物质为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等所学过的知识,由此学生可归纳出氨基酸测序法等鉴定蛋白质的方法。最后老师再在此基础上补充出WesternBlot法、生物质谱技术等新的鉴定方法。这样的讲课方式让学生回到课堂上的主角位置,在复习了以往的知识要点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基因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实验课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好与理论课相配套的实验课程,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因工程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对此,各大高校均在基因工程实验课上进行了改革创新,但有一点总被忽略,那就是实验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基因工程实验课所使用的研究对象均为果蝇等无脊椎模式生物。这种情况对于普通高校而言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拥有特色学科的水产类高校而言,研究对象也应具有其专业特点。所以本实验课所使用的研究对象是斑马鱼这种海洋模式生物。研究对象的改变虽微不足道,但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色,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所属专业的热爱。
3成绩考核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产生了“高分决定一切”的迂腐思想。随着国家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否,已经不能仅从一张考卷成绩的高低来反映,考核成绩的结构应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基因工程的最终考核成绩主要包括两部分:平时成绩占40%,其中课堂出勤率10%、课堂讨论10%、课堂小考10%以及实验报告1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样的考核体系改变了过去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做法,让学生在平时将知识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同时,也让授课教师能够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4结语
生产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稳定和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水稻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效,应大力推广应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1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国家“863”科研成果,为国内首创,属原始创新,达到国际同等领域先进水平。DL-2型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采用高压电弧等离子体与交变电磁场相结合,在机器内部形成宇宙等离子体环境,种子通过自由落体运动垂直流过机器,接受光辐射、电磁辐射和臭氧的共同作用,种子的生命力被激活,病菌被杀死,离子交换能力增强,酶的转化加速,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增加,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苗期提前1~3d,增强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根瘤菌增多,有效促进作物后期生长。植株粗壮,生长旺盛,增加有效分蘖,促进早熟,改善品质,可提高产量8~12%。
水稻种子采用DL-2型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时,应采用电流强度为1.0A,连续处理2次。处理后5~12d内播种。等离子体处理种子作物的后代不能做种子。处理后的种子超过播期不能重复处理,不能处理已经萌动的种子。
2简塑盘育苗技术
2.1床土准备
最好选用山地腐殖土,其次是水田土和旱田土;用土数量:根据育苗数量决定用土量,一般每盘床土4kg;水田土和旱田土做床土应加入适量草炭,土与草炭以4∶1的比例均拌[1]。
2.2床土配制
加入营养土,根据比例要求均拌,每盘床土含氮、磷、钾各l.0~1.5g。床上调酸,pH值以4.5~5.0为宜。床土结合浇水进行消毒,用敌克松1500倍液每盘浇0.7kg,敌克松数量每盘不得超过0.5g。提倡用“水稻育苗营养土母剂”,按说明拌匀。
2.3机械化播种
用2SB-500型自动播种机,或用2BD-840手推式播种机机械化播种,保证芽种2.3粒/m2;底土厚度为2.0~2.5cm,覆土厚度为0.5~1.0cm。
2.4秧苗管理
出苗至1.5片叶时,应保证白天温度28℃,不能超过30℃,夜间不能低于5℃,1~2d浇1次透水;1.5~2.5片叶时,白天棚内温度应保证22℃,防高温徒长;2.5~3.5片叶时,白天棚内温度20℃,夜间不低于10℃,可昼夜通风炼苗;1.5~3.5片叶时,每天浇2次水。分别在1.5、2.5叶和插秧前期,结合浇水每盘追纯Nlg之后水洗。
3水田机械化旋耕技术
水田旋耕可一次性完成水田机翻、机耙,降低机械作业成本,减少作业环节,省工,省时,省油,而且节省泡田用水,可节水30%~50%。其旋耕作业碎土能力强,地表平整。稻茬覆盖严密,工效高,油耗低,一次旋耕能达到一般犁耕和耙地作业几次的碎土效果,耕层透气、透水性好,有利于根系发育[2]。其技术要求:一是水田旋耕,一般在当地插秧前(5月)20d左右进行,待水灌田后,加以平整即可插秧;二是耕作时,尾轮内管伸出处管的长度不能超过100mm,同时操作时应站着手扶扶手架,使犁刀离地过田埂或过沟,以免内管弯曲;三是操作时,勿使杂草在旋耕刀上缠绕过多,否则将消耗拖拉机的功率和增加零件的磨损;四是清除杂草时,需关小油门,将离合、制动手柄放在“离”的位置上,将变速手柄和旋耕刀操作手柄放在空档的位置,然后清除杂草[3]。
4机械化整地插秧技术
田块要耙平、耙细,水深2~4cm,一般沉淀1~2d,视不同土壤而定。土壤要耙细、整平、泥烂、无杂物,水深2~4cm,耙后需沉淀一定时间,一般为1~2d;插秧的行距为30cm,株距根据品种调试。插2~4株/穴,后期插5~7株/穴。插秧深度以2~3cm为宜,不能过深,以免影响分蘖。
5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
东方红牌抛秧机可一机多用,既可抛秧,又可施肥和喷药,达到防病、虫、草害等效果[4]。
6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
水稻机械化收获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一次可完成收割、脱粒、清选等工序。与人工收割相比,水稻机械化收获。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收获损失、节省费用,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生产条件。
7参考文献
[1]杨文,王春生,苏勋利,等.高寒地区水稻机械化栽培不同盘播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垦殖与稻作,2006(5):27-29.
[2]项霞.浅析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2006,3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