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准则及会计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准则及会计规章制度范文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煤炭中国煤炭企业 资金管理一、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分类的相关概念和过程
中国煤炭企业破产和倒闭,煤炭企业运营产生问题都与会计准则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无论是经营效益好与差,煤炭企业都应该时刻注意会计准则,只有这样才能稳定煤炭企业发展和长久的竞争优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逐步增加,这对财务核算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会计分类关系到未来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会计标准规则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新的会计准则时,一定要按照科学的设计程序,要重点分析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分类中的要点。会计准则需要不同部门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需要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保证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由于新会计准则对中国煤炭企业的资金管理有很重要影响,使得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了资金的浪费程度,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分类实现了全部运行过程的监控,起到了良好的财务监控效果,通过对各个部门的会计监管以及集中核算增加了资金的合理运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分类减少了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
总之,目前是会计准则的初级阶段,处于初级阶段的新生事物,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首先要设定一个关于会计准则具体实施过程,把握中国煤炭企业的现状,与设定的会计准则相对照,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使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
二、新会计准则对中国煤炭企业资金管理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很多大型煤炭企业的突然破产和倒闭,暴露了新会计准则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同时也揭示出新会计准则对中国煤炭企业资金管理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缺乏监督管理。
安全监督起的作用在新会计准则中尤为重要,因为个人的行为往往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失去监督时,个人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会得到进一步的放任,违规、违章的几率增大,导致犯错放错误的几率也随之增大。如果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集于一人之身,行为便处于一种不可控状态,新会计准则工作也将偏离轨道。有效的监督,可以纠正财务管理人员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减少和避免犯错误。在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抓好企业各级财务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便,可有效地减少和避免新会计准则出现的问题。
(二)本意识是推动新会计准则的前提。
新会计准则对中国煤炭具有重要作用,新会计准则的动力来自于中国煤炭企业内部经验管理的需要,它可以使煤炭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煤炭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煤炭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树立煤炭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一些部门对新会计准则的意识还不够强,办事效率还不够高,因循守旧,缺乏改进工作、强化服务的实际行动;在一些部门,推进行新会计准则的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不高、疲沓拖拉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部门之间还缺乏良好的沟通配合,工作中常出现推诿扯皮、议而不决,致使本应很快办结的事情受阻;有的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办事中还存在拖、压、推的问题等等。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则是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阶段所涉及的,新会计准则需要不同部门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因此需要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最后保证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
三、新会计准则所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新会计准则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资金管理产生于一切管理活动中,每一环节,每一时点,每一员工都是资金管理可能产生的地方,都应有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措施,通过"对症下药",提高新会计准则下的资金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中国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长久发展。所以,新会计准则不仅有着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焦点。推动新会计准则的前提是本意识。资金管理的有效进行,必须首先使煤炭企业所有员工对新会计准则有足够的重视,把新会计准则意识、新会计准则观念贯穿到企业的各个领域,让新会计准则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让每个人都懂得切实贯彻新会计准则才能实现企业增效、个人增收,让更多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准则有更深的理解,以维持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二)完善新会计准则的规章制度,促进资金管理的有效进行。
要加强安全监督,防止不必要问题的发生,煤炭企业的安全监督岗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监督岗位不但要有关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还要做好煤炭企业监督的现状资料的积累等等,让企业在安全监督部门的努力下,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煤炭企业资金管理的正常秩序。如果制定的规章制度无效,就会使煤炭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也失去了企煤炭企业抵御各种风险强有力的手段。
四、总结
通过对新会计准则过程的详细描述,发现新会计准则下中国煤炭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高新会计准则,维持煤炭企业的资金管理有效进行,需要不断完善新会计准则的规章制度。新会计准则对于煤炭企业的资金管理以及对于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切实的贯彻新会计准则,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中国煤炭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跃,郭永强.浅析新会计准则对金融总量及计的影响[J].
金融会计,2007,(2).
[2]项有志,庄世虹,马.新会计准则对银行计核算的影响
[J].金融会计,2006,(7).
[3]孟凡利;周经昌.会计信息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6.
[4]王世定.我的会计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黄世忠.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7,(01).
会计准则及会计规章制度范文2
一、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提出新的挑战
国内外会计舞弊案件的层出不穷及其危害之大,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其危害之深远,会计监管不力难逃其咎并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会计监管的思考。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各界一方面忙着寻找罪魁祸首;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应对危机的举措。人们从次贷危机追溯到衍生金融产品,追溯到市场及市场信用,进而牵扯到会计准则和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成了金融危机的原凶之一,会计准则也成了金融危机的救“市”主。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进而政府如何规范会计信息、是否修订会计准则成了金融界与会计界在危机拯救中的一个争议热点。到底会计准则与金融危机甚至与全球经济危机有何关系成为我们不得不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时至今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对于政府规范会计信息规则的必要性普遍赞同,特别是在本次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日益漫延的现实情况下,对会计准则的质疑和加强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特别是企业风险信息的披露的呼声日渐增强。但是对于如何规范以及规范的范围、规范的强度则众说纷纭,仍无定论。特别是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并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开始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执行三年的实践,是否如各界所望规范了会计信息、进而避免了或减少了资本市场上大量的财务舞弊或盈余管理行为就成为一个现实研究课题。同时,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刚刚实行一年多,即遭遇一次全球性的金融以至经济危机,危机对新会计准则提出了新的挑战,会计准则如何应对?这一系列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无论从理论研究出发还是从现实需要出发,新会计准则的完善与会计监管模式何去何从值得人们探讨,而且迫切性日渐增强。因而,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学分析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性质的规范经济学分析
有关会计准则的性质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论述,本文认为有关准则性质的观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技术规范观
该观点流行于会计准则产生之初,认为会计准则就是一种客观标准。持“技术观”的学者认为,会计准则是纯粹的技术性规范手段,是客观的约束机制。如杨纪婉(1992)认为,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行为的规范化要求。葛家澍(1996)也指出:我们已经明确,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从这种观点的出发,会计准则制定者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一致的会计原则,并据此设计出合理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他们相信,只要借助科学合理的理论和有效的制定程序,会计准则就应该或能够达到完善,并发挥理想的规范作用。
(二)政治程序结果观或分配标准观
“经济后果”作为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一个实质性问题,是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开始引起人们关注的。该观点认为会计准则安排直接形成资源配置状况,或影响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按照曾任美国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成员的泽夫(Zeff,1978)教授的理解,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这些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又可能对其他团体的利益产生影响。后来的学者将之称为“经济后果”。简单地说,就是不同的会计准则和不同的会计程序导致各个主体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
(三)产权安排观
该观点认为,“会计准则属于产权制度范畴,它是产权制度的一种或特定社会产权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会计准则作为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规范,其基本结构是产权经济模式的自然反映,产权关系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进而出现了不同的会计准则规范,以维护其特有的企业产权关系。“显然,会计准则作为会计行为的规范与制度,它是以产权理论为基础的,并且,其运行是否有效、作用发挥是否正常,也有赖于其产权界定恰当与否。”因此,可以说,任何一种会计准则都体现了对某些特定主体产权(财产权利或经济利益)的保护。
(四)公共合约观
“从公共选择理论看:会计准则是一种公共物品”。该观点是把对会计准则性质的认识建立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之上,认为会计准则是一种公共物品,是调节社会利益集团经济关系的会计行为规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由于其公共物品性,政府在其制定与执行过程中要考虑各个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最终成为多方博弈均衡的产物,在性质上也就表现为企业利益关系人共同“签署”的合约的一部分,是一份关于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公共合约。它的产生是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缺陷,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制定权以一种公共的合约安排来替代原先的单个企业的私人合约安排以节省社会交易成本。
上述四种观点各有所长,都有可取之处。本文认为,第一种观点是将会计准则看作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只是看到了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所呈现的技术规范这一外在形式,而没有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及实施后果给予足够的关注,但是它是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性质。该观点由于其目标的单一性和明确性,更易用于指导准则制定并能突出准则制定者在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地位和独立作用,但由于其忽视了准则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和政治程序的影响,往往会导致过分夸大准则的作用而影响对准则功能的客观评价。第二种观点,强调的是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该观点比较客观地揭示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必然是一个政治性的过程,任何一种会计准则都体现了对某些特定利益主体的保护,但该观点更多地是对准则制定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博弈的关注,而非准则的实质反映。第三种产权安排观主要从产权的视角分析了会计准则背后的产权诉求,强调了会计准则对产权主体的保护,实则是准则功能的体现;而第四种公共合约观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在会计领域的运用。它所依赖的核心概念是“交易费用”及“公共物品”等,即会计准则是一项节省交易成本的制度创新的结果。会计准则这一公共合约是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而进行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创新的结果,是对准则性质的较为宽泛的认识。
本文认为,对会计准则性质的理解应建立在上述四种观点的融合之上:正由于技术规范观强调准则应该客观有序,因此我国新会计准则应从技术规范的角度考虑构建具有逻辑一致性的概念框架指导下的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而经济后果观的直接推论就是准则制定程序的政治性,该观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在准则制定过程中一方面应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另一方面又要看清各方背后隐藏的不同利益集团利益角逐的本质,尽可能维护多数主体的利益。从产权安排观出发,可以使我们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改时充分考虑社会产权制度的稳定和对产权的保护。从公共合约观出发,我们知道政府拥有一般通用会计准则的制定权,这种准则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公共合约之所以得以达成是由于政府强制力的作用和其能节约交易费用,但如果出现政府“创租”或“寻租”,或者由于公共合约的强制性执行而带来的交易费用的增加超出了交易费用的节约,那么就将是对市场的扭曲而得不偿失。
三、结束语:新会计准则的性质分析
本文认为,在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性质问题时,应该遵循一个由核心向逐步拓展的思路:
首先,新会计准则是用来规范现实会计实务并指导会计实务的行为规范。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各种规章制度对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形成了复杂的、相互交错的规范体系。不同市场主体通过财务报告对外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规范或标准,而是各行其是,则信息使用者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表达将会无所适从。因此,必须有一套统一的规范或标准来指导和约束市场不同主体的信息表达方式。也就是说,会计准则首先应当是一个纯客观、技术性的约束机制,是用来指导和检验实务的标准,这是会计准则的基本职能体现,是它的核心特征。正是基于此,当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之中,当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之时,种种新的经济业务要求有新的会计规范和标准进行指导,我国财政部适时修订并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作为对企业会计实务的指导和行为规范。
其次,新会计准则是一种公共规范,具有权威性。会计准则要能普遍被接受和认可,还必须有一定程度的权威性的支持。所谓权威性支持,即国家政府强制力的介入。因为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性,使得信息的提供者必然有所保留,从而影响信息的透明度和完整性,使得流传于市场上的财务信息容易失真。然而,公共物品的利益属于社会大众,不当的公共物品将有损于公众的利益。因此,为了避免因会计信息的误导而发生大的市场波动,推动社会经济秩序正常有序的发展,政府必须通过一定的强制性手段,促使企业提供“公允恰当”的公共物品,以维护财务信息的质量,确保公众整体的利益。可见,会计准则应当是规范各利益方行为的公共规范,应具有强制性。新会计准则正是我国政府基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秩序的立场而主导制定的,要求市场经济体系利益各方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和威慑力。
会计准则及会计规章制度范文3
【关键词】银行 会计 控制 解决措施
本文根据对我国现在商业银行正处在一种会计内部控制状态,总结归纳出了一些现在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规章制度方面,还是人文方面。并且小结出来一些解决措施,希望有所帮助。
一、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一)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上还存在问题
在2007年,新的会计准则正式颁布与实施,至今为止也已经有6个年头了。但是,现在我国商业银行在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新的会计准则在一些业务的要求上做了一定的更改,而落后的规定会使得一些操作不能进行或者说是盲目进行,这样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因为银行行业的特殊性,对待规章制度要求也更加的严谨,虽然当前的会计内部控制规定也在业务监督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控制作用,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商业银行制定的各个规章制度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虽然在针对单个事件时十分有效,但是,归纳到一起后有时会出现相互抵触的情况,使会计内部控制存在巨大的隐患。
(二)实质的会计内部控制与现在商业银行中的内部控制
会计内部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的主要作用是:志在管理和约束银行内部所有员工的规章制度,上到经理、下到员工。它是一项可以对银行的资金与财产状况进行有效保障、使商业银行当在运营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风险时进行规避、在根源上杜绝会计信息中的错误和弊端,来保证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规章制度。但是,可能是受到我国在银行行业的一些不良传统影响,使得许多的会计人员在思想上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认知,从而使得我国的会计内部控制出现如今的情况,在许多的商业银行领导层认为,把有关于会计工作的相关规定和在业务上的规章制度进行良好的汇总,就是很好地完成了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完全的没有体会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也只是在做“面子工程”,完全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完成会计内部控制规章的有关规定,从而使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失去大半的作用,这是需要我们的从业人员认真改正的根本性问题。
(三)会计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中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已经完全是信息时代了,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覆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应用,也使银行在处理业务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银行员工的办公效率,但是问题也依然存在,计算机的应用十分的成功,它可以快速而准确的完成业务操作,可是如何对操作本身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却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没有对操作风险设定相应的管理控制系统,这就是在会计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中缺少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国家商业银行在计算机管理上的技术问题和其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普及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需要我们去解决。
(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组建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其实就是根据银行的相关业务流程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来找出业务操作的风险点,并对其加以注意,从而使得业务在到达相关的工作人员手中时进行重点检查和控制,重点就在于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化。所以在商业银行中会根据业务需求,在每一个环节进行定人定岗。可是,目前因为编制和人员的问题,有一些是因为银行本身的问题,会在工作中出现兼岗的现象,这样就使得一些岗位之间的分工情况出现模糊,出现跨岗作业的几率十分高,而且,因为人员分工的问题,可能还会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情况,这样就造成了财务内部控制规章的无效化。
二、针对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更新内部控制的方法,提高灵敏性
能够尽早的发现和得知在操作中的风险项,就能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损失,对风险的重视不单单可以体现在平时的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在计算机系统内,通过网络技术加入风险项的检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可以在硬件上提高内部控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内部控制规章的实施率,解决可能出现的隐患
规章制度的制定不应该局限在某一类业务操作上,而是对工作进行总结,根据在现实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来制定,这样的规章制度才会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且,规章制度在制定后,也不要盲目遵守,要随着银行行业的发展来进行更新,当然也不能朝令夕改。在规章制度的实施中,银行会计要学会灵活运用,标准实施,切忌机械性的按照一字一句的去执行。但是一定要做到规章制度在工作中的落实,不出现空制度,建立完整的责任体系。
(三)合理的加强内部的稽查和监督审核制度
把合理的内部稽查和监督审核工作作为保证会计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门。不要让审核部门成为一个花架,放在那里,只是完善公司的组织部门的构成。而是要把这个机关部门运作起来,树立其在银行内部的威严性和权威性。稽查部门必须是一个独立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稽查作用,稽查部门要在会计对业务的操作前后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操作的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核,审核人员的素质和品德要是在公司内最好的一批,这样才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这也是解决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结束语
人是企业的根本,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其他的行业。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办法,完整且灵活的制度和人与人之间交流式的沟通审核,可以很好地解决在会计内部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再加上硬件上的锦上添花就更加完美了。
参考文献
会计准则及会计规章制度范文4
会计作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经营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本质上是体现企业经营状况、收支情况、各项经济指标的一个信息系统,是对企业的资财和外界对这些资财所持有的权利,以及对企业经营所得和所用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计量和传输以使人们了解管理经济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企业实现其最大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关于“质量”这个词应用非常广泛,不管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学术中都离不开质量一词。著名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经说过:“质量是表征实体满足规定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这个关于质量的定义全面的阐述了质量的本质,简单来说质量必须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然而会计信息质量不像其他实物产品一样有明确的技术检查或核查标准,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监管,但其结果一样关系到是否能达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会计信息质量自有一套既定的行业规定或特征,即真实、可靠、相关、有用、合乎标准。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只有真实可靠并且合乎标准的会计信息,才能体现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帮助领导者或投资人迅速客观的了解企业债券结构,状为企业领导者指出明确的发展思路。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造成的危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存在很严重的失真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发展,还直接影响了国家的财政税收。很多中小企业利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漏洞,投机取巧,偷税漏税,损害了国家利益。第一:会计信息失真会成为一些人谋取私利的手段,通过做假账或者修改会计信息,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公正性。这不仅仅会造成管理者决策失误,投资人投资失误,不利于公司健康有序的发展。账实不符,人为调节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影响公司内部管理决策的实施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一旦被国家监管部门查出来,也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第二:从国家层面来说造成国家税收损失。我国中小企业为偷税漏税采取做假账的方式,谋取利益,损害了国家利益。同时这种违法违规的情况也会造成、收受贿赂的情况,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
1、会计相关制度、准则不健全不完善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存在混乱无序、会计质量失真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我国不断出台会计制度准则和实施细则,包括《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等,对规范会计行业制度和流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会计质量。但是由于这些规章制度都是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制定的,并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国情,不符合现在的经济环境。另外由于会计本身的特点,在核算记录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情况,很难制定一套统一细致的实施细则。很多会计制度或准则都存在内容空泛,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问题,这就导致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空间,并存在诸多漏洞,进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比如在会计准则中规定可以对应收账款进行计提坏账准备,但是并没有进一步从质和量两个维度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计提坏账准备,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转销。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会计行业秩序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后期会计审核困难的原因之一。
2、对计算机财务处理方式不熟悉或存在漏洞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在会计记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计算机记账可以更快、更便利、更准确的核算会计账目,减少错误。首先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对计算机操作不熟悉,不能灵活运用财务软件。很多会计员工年龄比较大,没有经过系统的计算机培训,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弱,采用计算机记账方法会出现很多问题。他们尽管对会计记账流程比较熟悉,但是不能很好的和计算机软件结合起来,容易在会计信息处理上出现问题。其次各种财务软件尽管使用方便,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第三:会计电算化是近十几年才刚刚兴起的,在处理流程和方法上也存在诸多漏洞。某些会计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利用该漏洞钻一些法律或公司内部审计的空子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损害公司利益。
3、外部审计监管制度不完善尽管近几年我国不断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加强会计行业的外部审计的监管制度,比如《证券法》、《注册会计法》、《公司法》等,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制度整体来说还是不完善,很多制度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章,在外部监管上还是存在很多漏洞。另外对违法违规的会计人员惩罚力度不够。国家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处理仅仅局限于经济制裁,处罚力度不大。会计人员衡量预期收益远大于预期成本和风险,自然更倾向于获取利益。尤其国家监管部门进行制裁时很少具体落实到责任人,对个人惩罚措施较少,也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我国监管部门负责的企业众多,工作重点都放在大企业上,对中小企业关注度不高。这也加剧了中小企业有恃无恐、有意篡改会计信息的情况。
(二)主观因素
1、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很多中小企业的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很好的起到内部监管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审计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公司管理层人为干预现象严重。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资格没有达到要求,并且人员分工不明确。会计部门内部制度混乱,岗位牵制机制严重弱化,不能有效遏制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企业领导为了自身利益妄加干涉会计人员工作,施加压力,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2、会计人员工作水平不高我国会计人员人数众多,但同时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很多会计人员尽管专业技能合格,但没有受到系统的职业道德的培训,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律意识。另外有些会计工作不负责任,核算时马马虎虎,不是账目计算错误就是财务核算出现偏差。社会舆论对会计诚信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会计人员缺乏社会大众的舆论监督。做假账的会计人员对自身的行为没有深以为耻,反而因其能获取利益而为荣。会计电算化的兴起和发展也给很多年龄比较大的会计带来巨大的挑战,很多会计人员不会使用计算机和财务软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错误频发。
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企业改革步伐的会计信息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会计体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基础,也是保障会计行业有序进行的法律基础。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现首先根据社会当前政治、经济现状,完善会计制度细化条款,减少模糊条款,细化处罚及量刑依据。目前很多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用“情节严重”、“数额巨大”等比较模糊的描述作为量刑的依据。在实际案件审理中操作性不强,存在很大的争议,也极易造成审查机关主观意识过强,现象的发生。第二:明确问题责任人,将责任问题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上,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和监督力度。对导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件,造成社会影响恶劣,损害国家利益的案件要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对责任人的惩罚措施。近十几年我国经过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政治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受到历史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行政命令干预会计制度制定,影响会计制度“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造成会计制度不适应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会计行业必须要不断适应新时期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合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然而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制度的滞后和漏洞,阻碍了企业有序健康发展,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制定会计行业法律法规的时候一定要适应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形势和企业改革趋势,并适当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只有完善健全的制度保障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企业改革步伐和发展进程。
(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压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选择空间相关部门在制定会计准则体系的时候一定减少操作不确定性和定义模糊性问题。在选取制定制度的机构人员时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听取具有不同立场的人的建议。在制定具体规则的时候要明确责任界定、惩罚措施,避免实际操作中的不确定性。另外制定会计准则的时候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会计电算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其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我国很多会计准则具有很大的会计变更空间,给会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可调整空间,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制度漏洞,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因此制定会计准则体系一定要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实际可操作性,最大限度的压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空间,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调整空间。
(三)加大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作用可以行使社会审计监督作用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会计审计监督的中介机构、政府税务部门和社会舆论。能起到会计审计监督作用的中介机构主要有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师、税务师税务所等独立的财务监管机构。这些中介机构都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独立企业法人。中介机构受企业委托,对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情况、特殊财务指标进行审核。根据会计法律法规出具符合要求的财务审验报告,上交国家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中介机构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不顾职业道德,与企业同流合污篡改企业经营状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会计审计中介机构的监督,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造成企业会计失真的事务所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健全对事务所的刑事追究机制和民事赔偿机制,加大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管力度。国家税务部门也要加强其职能监督作用,对不同企业的财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检,严厉打击虚报会计信息的会计事务所和中小企业。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营造知法守法的氛围,打击为谋取私利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四)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教育力度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尽管表现在具体的财务报表上,但最终责任人还是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不管是受到企业领导的指示还是自身利益的诱惑,都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操作者。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虚假的会计信息或者信息失真情况不可能出现。很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系统学习新的会计知识,对新的规章制度认识不全面,也是导致工作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理论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首先管理层要意识到对会计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系统的培训体系,组织好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流程。培训一定要结合最新的国家会计制度和准则,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也要鼓励会计人员自学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调动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审核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在现行企业管理制度下,会计人员还是依附企业管理者而存在的,受到领导的制约。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受到领导的命令和指示,为了公司或个人的利益,很难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办事,全面如实的反应企业经营成果和各项经济指标。会计人员很难独立于企业,摆脱和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关系和从属关系,客观公正的反应企业财务状况,毕竟作为管理者的下属,要想在法律规章制度和公司领导的利益中取得平衡是很难的事情。这就促使企业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并且促使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变以往受制于企业管理者的情况。另外中小企业内部也要改变内部管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管理。很多中小企业会计部门职责不明确,人员工作混杂,不能很好的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完善明确的组织结构,会计部门和审计部门独立区分开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确实达到监督的作用。
五、总结
会计准则及会计规章制度范文5
一、新会计准则对对煤炭企业的财务会计影响
1.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此规定显示了我国财务报告有两个目标,一是反映受托经营企业的管理当局的业绩及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二是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当前大多数煤炭企业尚属国有及国有控股,财务报告目标仍然是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提供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及业绩,为其实现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奖惩及人事调动提供依据,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将逐步改造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资本市场将成为煤炭企业融资的重要场所,为投资人提供翔实、相关的决策信息必将成为煤炭企业财务报告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2.对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和折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第八条特别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的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众所周知,煤炭企业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重约为5O%至60%。固定资产大多位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井下,磨损、锈蚀等严重,加之煤矿机械更新换代周期较短,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必需的。由于煤矿固定资产台件多,摆放场所经常发生变化,使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工作和折旧的计提工作复杂而繁琐,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必将杜绝部分煤炭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为煤矿企业提出一个全新的课题,即如何快捷、方便、准确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折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对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
企业会计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因采矿而被破坏的土地超过6万km2,并以300km2 / a的速度增加,其中因矿山开采而沉陷的土地总面积已达60万公顷,因此,地区土地塌陷赔偿和矿山环境污染支出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大支出,其实际支出时间大多出现在矿井的衰退期或资源枯竭期。新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现行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单纯按直线法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定摊销方法应当与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相关联,为煤矿单位采矿权等无形资产按工作量法摊销提供了理论支持。所谓工作量法就是按照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摊销采矿权的一种方法。实务中,煤矿企业的实际服务年限普遍短于矿井设计年限,无形资产改按工作量法摊销后,缩短了摊销年限,加快了无形资产资金周转,减少了煤矿单位的当期盈利。
4.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就彻底改变了原准则下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处理方法中任选其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对煤炭企业纳税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很多新的会计政策,煤炭企业在纳税时,应当考虑这些政策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下加强煤炭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配套措施
1.完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
首先要完善煤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从煤炭地勘单位的实际出发,针对实体多、规模小及管理松散等现状,重整资源,培育在行业内相对有竞争力的法人实体。其次要建立内部结算中心,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再次是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使财务管理的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监控型转变。第四是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各种管理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加强经济活动分析,规范内部报告体系,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控制。
2.优化配置财务会计资源。
煤炭企业财会人员既要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法规和企业制度,又要执行煤炭企业专业会计制度,煤炭企业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会计工作十分复杂,核算、分析、管理、监督的工作量很大,必须合理分工,科学配置人员。建议下属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可按企业要求分设财务组、成本组、材料组、工资组和综合组,实行科目责任制,分别承担货币资金核算工作、材料核算工作、资产核算工作、成本核算工作等,这些岗位与企业形成契约关系,工作如何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
3.改革和创新财会制度。
按照新时期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需要,煤炭企业要以会计法为基础依据,结合新会计准则与《煤炭工业成本管理办法》等,对煤炭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按照现代公司制的要求创新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明确权责关系,履行会计各岗位与企业的契约关系,提高预测、决策、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功能。同时要从实际出发,严把关口、堵塞漏洞、挖掘潜力,合理地利用资源,加快会计岗位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深化会计电算化等先进运营手段。
4.不断完善和加强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是管理制度化的重要措施之一,财务监督条例应当体现群众监督、组织监督和法律监督相结合的原则。设立财务总监、实行财务委派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等都是有益、有效的措施。其中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有利于对单位的财务实行垂直领导,可以避免因个人利益而受制于本单位领导,从而减少财务违纪违规的现象,因此可以考虑将目前的财务委派制结合岗位轮换办法将其进一步制度化、常规化。
5.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准则及会计规章制度范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收集提供的有关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与结果的全部会计资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在于它是否能全面、真实、快速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而重点在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它所记录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金额的真实性。自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以来,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新会计准则的特征
(1)新会计准则主要包含了基本与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三个方面,它们之间互相关联、分工明确,包涵了各种类型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该体系不但有常规的指导准则,还有具体实际的操作指南,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该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并不冲突,但又保留了那些在我们国家切实可行的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
(2)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更加统一、协调,更加科学合理。该体系整体上和国际会计准则间有着较高的统一协调性,展现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统一并有所突破的创新思路,获得了IFRS理事会的赞许,表明我们国家的会计准则有着高标准严要求。
(3)新会计准则体系展现了同时具备可靠性以及实质性的原则。该体系的关键原则是展现了经济业务的实质性,实质性原则涵盖了该体系的所有范畴。并且该体系也更加注重可靠性的原则,把可靠性放在会计信息质量条件的首要位置。
二、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新会计准则体系是在一定的主观与客观条件以及经济环境下确定的,难免具有一些主观性以及滞后性。所有事物均处在快速变换与发展中,免不了会产生其它新的不相适应的情形,也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新会计准则体系并未使会计管理机制的所有问题得到解决。会计法明确规定,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的负责人、会计主管的人事任免应获得主管部门的同意,不能随意调动或者撤职。然而,当前会计人员绝大多数只接受本单位(或企业)的管理,在聘用、升职、报酬等自身利益均受制于本企业或单位领导。要求会计工作者真正起到会计监督的作用实行起来是非常困难。
(3)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于审计工作中产生的相应问题无能为力。基本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监督队伍尚需扩大。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企业的数量快速增长,当前的审计队伍无法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难以应付快速增加的审计工作以及业务量。第二,监督的力度尚需要加大。目前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大部分仍然依赖于企业内部的审计以及社会中介机构来实施,内部审计仍属企业内部的事务,还是没有使得审计工作真正独立进行,无法从本质上扼制会计造假行为。第三,监督市场的无序竞争。大量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现造成了监督市场的恶性竞争,这些机构很有可能充当会计信息失真的帮手。
(4)新会计准则体系无法处理好法律层面的相关问题。对于违反会计法律法规案件中、人们难以明确企业负责人的相关责任。这也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针对会计造假的执法力度还不够,使得企业会计的造假问题被查处的几率非常低,有的时候就算被发现,企业的领导者也可以利用各种公关手段,将事情摆平,而得不应有的处罚。
(5)新会计准则体系无法处理好人为因素。新会计准则从制度的层面尽量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然而体系的具体执行还是由人来完成,不一样的人有着不一样的主观客观状况,体系也无法对全部的情况作详细具体的规定,真正在执行时难免会出现偏差。
三、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信息失真的预防措施
(1)不断改进会计管理制度。企业应该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核心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会计管理相关制度;改变会计人员相关管理机制,全面实行会计委派机制,不断完善会计有关的岗位体系,建立互相制衡与监督的合作分工制度。
(2)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审计监督工作既包括了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包括了外部机构审计其中,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不可或缺的制度保证。首先,它可以确保会计资料的准确、真实、可靠,确保资产的安全;其次,利用它对经济行为实施时常、全面、快速的监督工作,可以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断完善。
(3)必须加大对会计违规的执法力度。企业的负责人必须对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负首要责任。根据新的《会计法》中规定,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的会计工作以及资料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完整性负责,对企业负责人所负会计以及法律应该进一步强化,针对那些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企业的负责人要严肃追究他们相应的法律责任,使得会计信息的造假人员的付出个人成本超过造成的社会成本。
(4)进一步强化会计职业的道德培养。强化会计职业的道德培养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强化政治思想的学习,增强对会计工作者对会计职业的道德培养必要性的意识。第二,提高会计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他们的职业操守。
参考文献:
[1]陈淑芳.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