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范文1

一、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干警思想政治素质和为民服务能力

队伍建设工作中,我们坚持重实效、求进步、谋发展,坚持以提高思想素质、完善工作机制、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能力建设为目标,立足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共同协调发展。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效,使干警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1、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支部会等形式,组织干警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丛书和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干警集中观看《的四个昼夜》、《焦裕禄》和《刹“”戒贪欲》等系列群教影片,进一步加深了广大干警对“为民、务实、清廉”的理解认识;我局组织全体干警参加了8次全省“政法大讲堂”专题教育讲座,集中学习了多位知名教授专题电视讲座,进一步强化了司法行政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武装;局政治处在群教活动中遴选出1名先进个人,送报市司法局组成了“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典型”报告团。于5月22日在我局作了“市司法行政系统践行群众路线司法为民先进典型报告”,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全系统干警干事创业的激情。

2、扎实开展“转变作风司法为民”活动。①结合政法系统开展的“交心谈心”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间、各基层司法所长及干部职工充分发表了个人看法,交流了心得,并结合自身工作的具体情况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认为在活动中一定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努力转变自身工作作风,实践“枫桥经验”,做人民满意的司法行政人,为营造良的的法治工作环境作出贡献。②认真组织开展了四项专题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惨痛教训,深刻领会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我局实际,要坚持不懈抓好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认真查找、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排除思想干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开展好载体活动,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深化雷锋精神系列教育活动,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要边学边改,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2014年1月6日组织干警认真学习了省政法干警违法违纪典型案例选编,切实筑牢“不敢违、不愿违、不能违、不必违”的思想防线。通过开展四项专题教育,使队伍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结合“走基层”扎实搞好五项集中整顿。组织民意调查组,由纪检组和政治处带队,采取随机现场走访群众、电话随机抽访群众、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乡镇、街道开展明察暗访,调查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听取对平安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开展以来,已开展明查暗访3次,走访群众56人次,收集意见、建议7条,发放调查问卷50余份,群众满意率达到95%。对所有警车驾驶员进行了一次教育谈话。使机关干部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两支队伍在深化服务“八件实事”,在提升司法行政队伍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的工作水平有效大改善。一是干部作风得到改善。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有了新突破,法律服务行业展现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新面貌、新气象。二是窗口建设成果显现。我局三家司法所、横山司法所等部门作为示范窗口在制度、服务、管理各项制度建设和硬件建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做到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法律援助服、法律服务行业的工作特点、队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四是服务群众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积极探索法律服务行业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在为民服务中不断拓展法律服务工作新思路、新领域,服务群众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得到提高。五是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无一例违纪违法事件发生。

4、扎实开展好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今年2月群教活动开展以来,该局党组高度重视,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紧密结合区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谋划,全面部署,迅速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发了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层层深入,稳步推进,切实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①以“三有”为标准,深度研学,打牢根基。一是量化学习安排,做到学习质量有保证。细化明确了学习内容,并精心准备了学习资料,据统计全局已开展专题学习23次,形成心得体会36篇。二是丰富学习形式,做到学习方法有讲究。先后组织干警观看了8期全省“政法大讲堂”专题讲座及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的系列讲座宣讲片;举办了2场“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等等。三是开展交流研讨,力争干警心灵有触动。组织党员干部从区委群教办指定的十专题讨论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全局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讨论2次。②以“三听”为内容,开门评风,广纳谏言。一是走到群众中间听取意见,做到“深听”。局党组班子率先垂范,主动“走上门”、“沉下去”,依托党员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深入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机构、联系点社区(村、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二是征求不同群体的意见,做到“兼听”。活动中全局党员领导干部调研走访走访基层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服务对象45人,召开专题座谈会2场,向区直各单位和前来我局窗口单位办事的群众发放教育实践活动问卷调查函30份,认真听取不同群体提出的意见建议。三是运用多种渠道征求意见,做到“广听”。畅通群众提意见的“绿色通道”,将传统方式和新媒体方式相结合,在一楼设置意见箱,在官方微博和门户网站上开辟征求意见平台,广泛征求办事群众和网民的意见。③以“三严”为尺子,查摆问题,逗硬批评。一是严格对照群众意见,保证查摆问题不跑偏。针对各种渠道汇总的12条原始意见,局党组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分析每一条意见建议,深刻剖析每一条意见所指向的思想根源,梳理归纳出党组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5类共计9条。二是严格进行对照检查,保证剖析问题不走虚。局班子和党员干部对照工作实际,对照“”表现,深挖根源,确保对照检查材料剖析认识到位。材料严格经过五轮把关,其中局班子材料反复修改了4稿,局长蒋艳平同志对照检查材料修改了4稿,其他班子成员也分别修改了3-4稿。三是严格开展谈心批评,保证提出问题不落空。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领导干部做到“四必谈”,局班子、各支部分层分类谈,推心置腹地沟通思想。8月13日,局党组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8月22日,局党支部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干部以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敢于揭短亮丑、维护全局团结的觉悟,把缺点和不足讲透,把问题和意见谈开,仅局党组成员间就相互提出批评意见47条。4、以“三全”为要求,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一是坚持“”导向,整改问题“全动员”。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和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问题,制定了《市区司法局领导班子问题整改方案》,提出切实整改措施8条。二是坚持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全方位”。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了《“”问题整改台账》、《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整改台账》等共计五本台账。针对省委提出的解决政绩观不正确、执行不力等“9个突出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制发了《深化正风肃纪工作切实解决“”突出问题9+6专项整治方案》,定时、定责、定人进行专门整治。三是坚持活动长效,制度建设“全覆盖”。按照“废、改、立”三种类型,全面细化了机关管理制度、规范了议事决策制度、创新了业务管理制度、强化了风险防控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以制度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据统计,建章立制环节梳理全局制度共计44个,其中废止制度3个,继续有效制度24个,修订完善制度9个,新建制度8个。

二、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

1、做好队伍建设与稳定工作。2014年,我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用编及考录工作,对考入我局的两名人员进行政审,完成了下半年考录用编的申报。目前,我局编制由38个增加到40个,在编人员由36人增加到38人,同时做好了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使干部队伍能保持稳定,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2、强化业务能力培训,提升队伍战斗力。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选派干部参加各类专项业务知识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干警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认真做好干部集中教育培训工作。今年以来,组织局内中层干部和司法所长培训6期,共计180人次;人民调解员骨干培训3期,共计54人;法律服务人员执业培训2期,共计37人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业务知识培训4期,共计144人次;1人参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主题培训,同时选派干部参加了省市司法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确保干警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完善了教育培训奖励机制,鼓励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在经费和时间上给予保障和支持,今年,我局1名干部通过了司法考试。

三、深化纪律作风建设,树立队伍新形象

充分履行司法行政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全面落实“畅通工程”导办员制度,开通了“148”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利用“12345”政府热线平台做好了法律援助咨询。强化党风、行风、队伍、业务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司法行政事业健康发展。一是抓好了党风与行风建设相结合。坚持抓党风,促政风,带动行业作风建设。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爱岗敬业,以党员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头联系群众、真抓实干,带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带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促进政风建设,带动全系统行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加强。二是抓好了行风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队伍建设方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素质,树立行业良好形象。三是抓好了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各级各单位都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业务指标,狠抓措施落实,圆满完成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以出色的工作促进了行业作风建设。逐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和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

四、存在的问题

1、专业人才和法律业务骨干短缺。司法行政机关肩负着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管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与法律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工作职能,决定了司法行政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的法律队伍。然而,我局法律专业人才考入少,其他非法律专业人员多的情形比较突出。

2、基层司法所条件较差,人员配备较少,少数人员工作缺乏动力。随着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转变,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基层司法行政干警普遍感到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加之职级待遇难解决,一心想调离到党政机关等容易解决职级的部门。加之近两年干警因人员借调、调动等原因频繁流动,绝大多数是基层的一线司法助理员,造成了部分基层司法所人手不足,对司法行政的业务发展和便民服务带来了一定困难。

3、工作主动性有待提高。少数干部对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地位和职能作用认识还不够充分,认为司法行政工作属于“软职能”,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工作热情不高,进取意识不强,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对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缺乏研究和探索,开展工作还习惯于老思维、老办法,缺乏新意。

五、明年工作打算

1、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立足全区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建设。

2、进一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局内活动开展的宣传报道,加强先进典型的塑造。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范文2

刚才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做了很好的发言,这来自于大家精心的准备,更是来自于大家共同的努力。

我们今天的工作会议,比以往又有了创新和突破,上午我们听了市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作的专题讲座,这个报告内容实、信息量大,对我们人事人才工作很有启发,听了很有收获。下午,我们又在这里开个工作总结会,也是人人发言。各位科长对自己科室的下半年工作都做了很好的思考和部署,每一位科室成员也将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和自己的工作相结合,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今天的会议效果很好,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个优良的传统,每年两次工作会议的形式是我们带头、带班、带队伍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是我们领导班子与大家沟通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我们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的团队的很好的方法。

总结今天下午大家的发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准备充分,集思广益。每一个人都准备得很充分、很扎实,研究得很仔细、很透彻。

二是思想活跃,富于创新。每个人都围绕目标管理考核工作,确定发言的主题,大家围绕自己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新思想,既务实又具体,体现了开创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三是突破难点,勇于探索。科长们都总结了上半年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并积极探索下半年如何去突破难点。每位同志的发言也都很深入、很有用,为今天的会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今年上半年,局党组继续坚持全局的每周五学习制度,抓学习、抓规范、抓纪律,统一全局思想,为做好上半年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这次会议之所以开得很成功,我们局领导班子带好头、带好班、带好队伍是前提和关键。

带头,领导亲自参加了每一次的活动;带班,领导班子深入到各个分管科室的科务会进行讨论;带队,每次活动都是全员参与,人人发言,锻炼了每一个人的能力。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体现了党组带头严于律己,务实创新的精神。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今天的会议开得很成功。

下面,我就20*年上半年的工作回顾、和20*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上半年工作的回顾

今年上半年,我区的人事人才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为切入点,狠抓思想领先、规划领先两个环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强化了人才工作由“一家做”向“大家做”、由“体制内”向“体制外”、由“人事管理”向“人才开发”进行拓展的“三个拓展”意识,确保了各项工作目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人才工作

1、举办人才工作干部培训班,提升人才工作干部综合能力。

围绕人才工作怎样对接“四个走在前列”,怎样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5月中旬,会同区委组织部举办了一期“人才工作干部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参观学习和分组讨论,引导人才工作干部加强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学习,不断提升人才工作干部参与、指导、开展人才工作的能力。会上还下发了《*区人才工作信息报送及重大人才工作事项报告制度》文件。

2、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掌握第一手人才工作资料。

为了进一步贯彻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区域内“四大资源”单位走访与联系力度,共走访高校与区域内重点企业30多家,各类企业及服务机构120多家。我们会同区委组织部,对32个人才工作签约部门进行了督查调研,着重检查了各个部门《人才新高地建设责任书》中签定的人才工作重点项目推进落实情况。另外,还配合区委组织部,开展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

3、优化园区人才发展环境,成立“*园区人才服务中心”。

为真正构筑企业与政府、*园区沟通交流的平台。经过园区与区人才服务中心多次商讨的基础上,成立“*经济园区人才服务中心”,依托区人才服务中心*分部现有的人员、资源等优势基础,配合园区开展人才服务工作。在具体运作上,我们人才中心提出了“七联动”的运行机制,即资源联动、工作联动、服务联动、育才联动、“三区”联动、活动联动以及爱心联动,将紧密围绕园区企业和人才所需,全方位开展人才服务、培训、交流等活动,竭力促进企业和人才的共同和谐发展。5月底,人才中心在*园区召开了虹桥*园区企业人事总监联席会。来自园区的神州数码、北大青岛等数十家中外企业人事总监参加了会议,共同就园区企业人才服务工作进行研讨。

4、重视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

今年3月,在区人才工作会议上表彰*区数字产业十大领军人才、29名第一届领军人才后,我们会同区委组织部、区科委、教育局、卫生局和工商联等部门全方位走访、慰问领军人才,共发放领军人才科研资料费64.5万元。并及时了解领军人才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情况,对领军人才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另外,继续以引进博士后为抓手,帮助高科技企业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今年,我们在先后为无线通讯等5家企业引进10名博士后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需求,又帮助睿智通等公司引进了3名博士后,使我区博士后达到13人次。到目前为止,我区的博士后总数仍然列全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第一位,得到了企业和市人事局的充分肯定。

5、积极协助国资委为国有企业招聘人才。

为解决国资委下属国有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短缺、知识结构不合理和年龄偏大等问题,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新*、九华、万宏、上服集团和中山实业分别推出了财务总监、企业管理等32个岗位,共67名各类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为协助国资委做好此项招聘工作,区人才服务中心及才俊、许泰和悦才等多家专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或猎头公司积极参与人才招聘工作。5月底,人才中心为九华集团举办了人才专场招聘会,招聘会当天就吸引了600余人次前来参加,有200余人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目前,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人才推荐工作已完成,从6月下旬开始,这项工作将进入面试和录用阶段。

6、推动“蓄水池”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区新一轮人才蓄水池建设实施意见》,20*年,我们以人才派遣的方式,共招录了130名“蓄水池”人才进机关和事业单位。目前,在这130名“蓄水池”人才中,有11人通过公务员考试被我区录用为公务员,10名较优秀的人才经考核提前进入事业编制,11人因不适应工作要求或其他原因已解除了合同。从走访调研情况看,各用人单位对“蓄水池”的做法及“蓄水池”人才都是比较满意的。今年9月合同期满前,我们将通过考核,对“蓄水池”工作进行一次总体评估,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完善措施,放大功能,克服以往招人“半小时面试定终身”、能进不能出的弊端。

(二)重点工作

1、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管理

一是为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加大招考公务员工作的力度。今年上半年,我们根据全区公务员三年内集中退休人员比较多的实际情况,共推出74个岗位进行招录。这次招录公务员,是本区有史以来招录人数最多,也是各区县招录人数比较多的一次。通过这次招聘,可以缓解今年公务员缺口比较大的矛盾。在这次招录工程中,我们牢牢把握了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在数量上重点向街道(镇)倾斜。共为十个街道(镇)招录了28人。二是注重招录专业相应对口的硕博士研究生,在第一轮录用57名公务员中,硕博士研究生为24人,占总数的42%。(目前,机关公务员队伍中的硕博士研究生为133人,占全区1737名公务员总数的7.7%。)三是优先考虑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这种对象,为35人,占招录总数的61%。

二是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上半年,按照市实施公务员法工作小组的部署和要求,根据《公务员登记实施方案》,协调解决难点问题,顺利完成了我区七大类公务员登记工作。

2、改革完善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工作

按照区委区府的要求,针对原有考核制度中存在的内容不够量化、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结果运用不够理想等不足,我们组织力量,对完善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进行调研,通过大量走访、座谈,经历几上几下的修改,经过3个月的努力,编制了《*区机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试行办法》。新的考核办法具有从定性考核向定量考核转变、增强考核的社会参与度、趋向规范、合理、科学的特点,下半年,要进一步细化各项考核内容,落实好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工作,通过严格考核来强化对机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

3、加强编制管理工作

一是深入基层、加强调研。上半年先后走访了二十一个部门,完成了6份调研材料,为区委区府领导决策提供依据:1、关于虹拓办、中拓办、*办机构情况的调研;2、关于外经委挂招商局牌子情况调研;3、关于区环保局增加放射源监督管理职能和人员编制问题调研;4、关于区卫生系统地段医院增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调研;5、关于6个执法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情况调研;6、关于街道(镇)工作人员情况调研。

二是严格管理,实事求是地解决有关部门的机构编制问题:1、根据市有关文件精神,在区府办地区科基础上建立了*区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和*区人口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2、根据上海市“三医联动”改革的指导意见,将我区卫生局系统下属8所地段医院更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强对本区放射源监督管理,进一步改善我区环境质量,做到增加环保局放射源监督管理职能,不增加内设机构,增加的一名行政编制从区总的行政编制调剂解决;4、为进一步梳理职能,理顺关系,加强对招商工作领导,将招商局从协作办划转到外经委,外经委挂招商局牌子;5、为加强我区婚姻登记管理工作和规范化建设,成立了*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与*区服务管理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6、根据新颁布的《上海市绿化条例》精神,将*区园林管理处更名为上海市*区绿化管理局。

(三)基础工作

1、做好工资福利工作

工资方面:上半年,按照市有关政策要求,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难点,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初步完成了全区*年机关事业单位15514人的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全区*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晋升工作。

福利方面:完成发放*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奖1*9万元和“引大引强引实”奖392万;完成*年年收入12万以上人员个人所得税补缴统计测算工作;配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制定,制订了《*区街道(镇)*年3%目标管理专项超额增发调节办法》并完成了8个街镇的申报增发工作;起草了*年*区经济发展共享奖励方案,福利方案、共享费方案,报区委常委会通过;切实做好关心机关干部工作,分三批组织机关人员80余人次赴汤山休养。

退管工作:举办了*年*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劳模、专家、干部迎春团拜会共200余人参加;完成了*年冬送温暖慰问款的发放走访工作,累计发放慰问金20.6万元,慰问1026人次;妥善解决40余人的85年工改前原工资大于或等于82.5元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并接待、上访十余人次;初步建立退休人员(总共11000余人)信息库。

2、积极推进人事局信息化建设

上半年,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信息化调研工作。会同信息委、区府信息中心、河络软件开发公司,先后走访了市人事局信息中心、宝山、虹口等人事局,学习人事信息化工作,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路,为下一步局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3、加强公共人事服务工作

4、强化班子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范文3

一、总目标:通过培训,力争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成为师德好、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复合型教师。

二、具体措施:开展“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年”活动,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X、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完善政治学习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以集中、分组学习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从而有效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X、加强对新《纲要》的学习培训,通过开展班级环境创设和活动区材料检查评选活动,进一步更新教师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X、根据教师自身特点,为教师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与条件,使教师在共性中显个性,全面发展中显个人特长,更好地显示其教育才能。

X、拓宽教师文化视野,充实教师文化内涵,不断积淀文化底蕴,倡导教师读名著、专业理论书,注重吸纳社会各行业信息,使教师具有宽广的视野。

X、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对教师教育技能,专业技能及特色课程的培训,并充分利用本园教育资源,搞好园本培训。

X、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争取培养出X—X名园级骨干教师,力争更多地涌现出州、县幼教队伍中较有影响的教师。X、创设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加强教师对实践活动的操作能力。

X、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

X、加强对省编、多元智能和建构课程教材的学习和研讨,对其内容、组织、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学习和研究,鼓励教师通读新教材,熟读新教材,提高教师灵活运用新教材的能力。

X、继续发挥教研活动这一最基本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主阵地,变教师被动型接受为主动型参与,积极研讨,大胆发表见解,采取发言等形式开展研讨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X、进一步提高教师生成新课本的能力,在课程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及爱好点生成新的课程内容,并能较好地把握课程内涵,在实践中更好地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

X、继续开展好课题“加快幼儿园教师幼教专业化速度”的研究工作。按照计划扎实有效地进行课题的研究,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归类、整理工作,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X、各教研组开展园内观摩研讨,外出观摩学习,听取讲座等各类活动,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搞好对县城四周幼儿园进行实地指导和帮助。

X、充分发挥行政领导、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班组长的作用。行政领导参与每组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骨干教师至少完成X次园级以上的讲座与开课活动,教研组长引领组员在培训中逐步提高。通过各个层面的学习,不仅促使教师获得更大的提高,还将使我园进一步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

X、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X、积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随笔、经验、总结等理论文章,争取年内在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三、具体安排培训计划方案

二月份

组织新教师学习《纲要》

全体教师进行一日生活标准化流程考试

三月份

X、组织安排好第一期培训、汇报工作和及园本培训。

X、组织教师进行全园优质课评比

四月份

X、教务主任和X名教师到幼儿园就档案治理进行学习。

X、园长、教务主任对园内教师进行艺术类的培训。

五月份

组织安排好园本培训工作及个人成长记录。

六月份

组织园内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工作。

七月份

X、参加X年度第一学期总结会。

X、开展班级教学成果汇报。

八月份

组织园内教师到其他幼儿园参观学习。

九月份

X、选派教师到市幼儿园参观学习。

X、参加全市教师“教玩具制作大赛”。

X、举办全园活动设计文字方案的评选活动。

十月份

开展“如何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培训活动。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范文4

连云港市有组织地参加“教海探航”征文活动始于2002年,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精心组织下,青年教师“探航”的队伍逐年壮大,尤其是近五年,青年教师“探航”的热情高涨,每年获奖的论文篇数更是直线上升,一直稳居全省前列。特别是近三年来一等奖获奖论文篇数分别为7、12、23篇,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从中可以看出连云港市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的足迹。

一、“教海探航”的“连云港现象”的成因探析

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的专业引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连云港市小学青年教师在如此大的赛事中屡创佳绩,在全省一直保持高位领先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市―县(区)―校”三级宣传网络的构建确保了“教海探航”宣传路径的通畅。

在历届“教海探航”征文活动中,市教育局领导都非常重视。按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市教科所每年都下发《关于组织小学青年教师参加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的通知》,各县(区)教育局教科室接到通知后,又在第一时间内将通知转发到学校,学校迅速将通知精神传达给每一位老师,确保了每一位老师都能深入了解当年征文活动的有关精神,并有充足的时间去酝酿和撰稿。目前,已建立起“市―县(区)―校”三级宣传网络,确保了“教海探航”宣传路径的顺畅。在通过下发文件和专题会议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的同时,市教科所还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积极宣传“探航”成果,在连云港电视台、《苍梧晚报》、连云港教育网等媒体上刊发获奖简讯与喜报,并深入学校为获一等奖的老师发送喜报,召开座谈会,做到电视有声音、报道有文本、会议有激励,应该说这些做法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青年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与激情。

二是“教・研・写”三级培训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论文写作的水平。

在做好宣传的同时,市教科所还对每年的征文活动进行精心的组织、策划与指导。尤其是在论文指导方面,更是下了大力气。我们知道,青年教师的热情是有的,实践经验也是有的,但是缺乏理论的支撑与引领,在这种情况下,市教科所召开县、区及直属学校教科室主任会议,先通过会议对教科室主任进行“一级培训”,再通过他们对各学校的教科室主任进行“二级培训”,最后由各学校教科室主任再对本校的教师进行“三级培训”。在做好这“三级”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围绕新课改、“教海探航”征文等主题,邀请省内外专家为青年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做讲座、开展学术研讨以及举办“教海探航”论文比赛培训会、“教・研・写”系列培训会等活动。每年的4月至7月,市教科所都组织多场次“教海探航”论文比赛培训会,从论文选题、论文初稿论证、论文修改等环节入手,将论文指导真正落到了实处。特别是6月、7月,他们不停地奔波于各地各校之间,深入到青年教师中,组织骨干教师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文稿,开展专题沙龙研讨,进一步拓宽了老师们的思路,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也致使更多的论文有了冲击“教海探航”的机会与实力。

三是教育科研评价机制的建立拓展了“教海探航”良性运行的空间。

为了点燃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激情,提升全市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我们还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教育科研评价机制,每年都对各县区、直属学校的教科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与评议考核,并通过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和《教育信息参考》,对在考核中表现突出的县、区、直属学校进行通报和表彰。而考核中的重要一项就是“教海探航”,获得“教海探航”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10、6、2分,这项举措促使各县、区、直属学校对“教海探航”加以高度的重视。此外,市教科所还把各县、区、直属学校每年“教海探航”的组织发动、获奖情况等作为“优秀教科室”“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评选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些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拓展了征文活动的良性运行空间,这也是近几年连云港市“教海探航”征文活动成绩持续攀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是论文写作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搭建了“教海探航”交流展示的舞台。

为促进教科研与课堂教学的密切结合,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我们还经常开展一系列的专题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如举办“省‘教海探航’论文竞赛成果展示暨教科研论坛”活动,组织获得“教海探航”一等奖的老师上示范课,做论文写作经验介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施展舞台,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向他们学习,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可以说,这一激励措施无论对获奖教师本人,还是对参加活动的青年教师都是非常有震撼力的。在每一次研讨会上,都能看到许多的新面孔。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走上了研讨会的舞台,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不仅如此,我们还大力提倡与号召各县、区、直属学校积极开展相应活动,力求让每一位获奖者都能零距离地和周围的老师们交流“教海探航”获奖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与影响作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必然产生连锁反应,这也是连云港市这几年在“教海探航”活动中屡创佳绩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五是“名、特、优”教师的打造扩大了“教海探航”示范引领的效应。

在连云港市教科研队伍中有一批钟爱教科研的“痴迷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教学追求和理想,他们笔耕不辍,俨然把教科研当作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无疑,“教海探航”征文活动为这样的一批人提供了舞台。于是,他们的智慧与思想就被一次次地激活与凝结,并逐渐在市、省的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如今,他们中已经有很多人成为我市教育科研的中流砥柱,引领并带动了周围一大批新生力量的加入,如灌云县伊山小学的侍作兵校长创下了教海探航“五连冠”的记录,师专一附小的汪燕、王金涛、张礼霞,师专二附小的李卫、穆传慧、孟庆甲,新浦区解放路小学的张红等,他们不仅自己对教育教学无比钟情,还影响了身边很多人。可以说,今天我市能有如此庞大的“探航”队伍与他们的榜样引领是分不开的。

二、“教海探航”的“连云港现象”背后的思考

如今,“教海探航”已经成为推动连云港市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平台,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唤醒了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吹响了响亮号角。

对教师而言,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以前,很多教师对教科研漠不关心,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专利,自己把书教好就行了;如今,很多青年教师在经历数届“教海探航”活动的熏陶后,更好地认识到了教科研的重要意义,揭开了教科研神秘的面纱,同时也意识到搞好教科研是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成长中研究、在反思中研究、在读书中研究、在问题中研究、在选题中研究、在合作中研究……这些都在唤醒着广大青年教师投身教科研的意识。近十年来连云港市“教海探航”获奖的总数一年比一年多,论文质量一年比一年高,这也折射出青年教师教育科研意识的增强。可以说,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养成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深层探究的品质,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之源。

二是提高了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最大作用,就是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实践证明,提高教师素质,光靠读书不行,光靠实践不行,光靠思考也不行。只有把读书实践和思考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和探索,才能切实提高教科研水平。而青年教师参加“教海探航”活动本身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这是因为:要搞科研,就要学习理论,掌握思想武器,提高理论水平;就要查阅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就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就要进行分析思考,把搜集的材料进行梳理提炼;就要实施研究方案,在实践中检查方案的真理性……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是我省基础教育论文评比中最具权威性的评比活动,接受此项活动的洗礼与锻炼,必然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海探航”论文写作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智慧提升,是从已知探索未知的智慧超越,开展这样的活动对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思想水平、教育行为水平以及他们的学习自觉性都是很有帮助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看得远,才能做得更好。而“教海探航”征文及颁奖活动就为骨干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高瞻远瞩”的平台,教育科研的能力自然也就在不断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历练与提升。

三是打造了一支名特优教师队伍,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

“教海探航”征文活动营造了一个“崇尚学术、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有力地助推了师资梯队建设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在连云港市开展的“333工程”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青年骨干教师都在积极参与每年的“教海探航”征文活动,骨干校长中的侍作兵、吴继桃、于通元等,都曾多次参加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333工程骨干教师”中的王金涛、张永虎、金凤、张礼霞、张兴百、袁亚敏等老师还作为获奖选手多次参加颁奖典礼并做大会发言,孙焱、侍作兵、李卫、张礼霞、黄海莹等老师还受邀在大会上执教观摩课。在职的特级教师队伍中,徐鹤春、刘、文萍、陈红、汪燕、吕恒来、郭有吉、杨海波等,都曾是当年探航的“老水手”,都与“教海探航”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可以说,在历届“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引领下,我市的“名特优”及骨干教师正在一批一批茁壮成长起来。实践证明,这项活动的开展对于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是催生了一大批青年教科研新人,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

面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应该深入了解青年教师,研究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学习、辅导、组织活动、强化实践等手段,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内在潜能,使他们成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成为在校内、市内乃至是省内外有影响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唯有这样,学校教育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我们把加强教育科研、培养教育教学骨干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教海探航”活动,组织全市广大青年教师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开阔眼界,更新教育观念,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观念,把他们引领到教育科研的大路上来。而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也必须逼迫自己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力争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将实践与理论有机联系在一起是个人专业成长最好的方式,对此我们常抓不懈,每年在“教海探航”活动中都有“新人”出现。武海虹、姚海玲、卞小丽、蔡亚、徐亚琴、杜廷云、王美欢、卞凯文等,都曾在当年的“新人奖”中脱颖而出。可以这样说,“教海探航”活动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科研新人,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增添了新生力量。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范文5

一、教学合作共同体的内涵及实践价值

教学合作:指教师为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而采用的教学互动、项目合作、同步教研、资源共享等研讨方式与合作机制。从教学合作的学科载体来分,可以是学科内合作与学科间合作。学科内合作即同一学科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的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学科间合作即不同学科教师间的教学合作,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与启发使得学科教学能够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从教学合作的活动区间来分,可以是校内教学合作与校际教学合作。校内教学合作即本校范围内教师间的教学合作,强调发挥校本资源的引领作用;校际教学合作即不同学校间资源共享、互动研讨,建立校际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包括教研专家引领下的教师合作。从教学合作的参与对象来分,可以是师师合作与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即教师间开展教学合作,师生合作即师生之间为实现教学相长而进行的合作。

共同体:指人们基于共同的目标追求与合作共识,在稳固的合作联盟与实际合作项目中,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实现多赢而结成的团队或集体。

教学合作共同体:指教师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基于共同目标追求与合作共识,通过因学科载体、活动区间和参与对象不同而形成的多种形式,结成的研讨方式与合作机制。

建设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就是要立足校情,通过促进教师开展多纬度、立体式、全方位的教学合作实践,构建行之有效的研讨方式与合作机制,强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实现思想碰撞,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增强教师之间的尊重感、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而加速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科学、健全的学校运行机制,凝练积极、向上的学校办学文化。

二、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1.同学科教研组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我校按“课程教学部―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分层管理模式,以学科教研组为核心单位,推进教师“钻研教材、个体自备;中心发言、集思广益;修改预案、二次备课;重视反思、总结经验”的四步备课机制,保证了备课质量。推行同课异构式教研,提高了教师钻研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保证了常规教学研讨的热度、效度。同时,进行学科特色课题研究,如小学语文组的研究课题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组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等。

2.跨学科教研组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这主要是结合学校课程建设状况和学科特点,进行的跨学科合作。如我校小学音体美“大教研组”建设进行的相关探索。以安塞腰鼓进课堂为试点,体艺结合,拓展了小学“体艺2+1”项目。初中政史地、理化生大教研组开展跨学科教学合作,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学校开展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同班级任课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不同教师针对具有各不相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合作可以更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4.不同学段衔接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我校有学前教育、小学、初中三个学段,在坚持长程意识的前提下,学校在幼儿园至小学、小学至初中衔接上作了许多有效的尝试,下一步还将做好相邻年级段的衔接教学合作。

5.校际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研究

作为新办学校,我校与市内外名校、同类学校之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如名师送培,青年教师代培,校际“同课异构”教研、校际教学研讨、教学资源共享等,有效地拓展了教师合作的视野和思路。

6.基于师徒结对形式下的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青蓝工程”是学校一直坚持的一项工作。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每学年都搭建平台,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学校定期召开“师徒结对经验总结交流会”,推选有成功经验的结对教师师徒作示范,针对师徒听课、研讨、重建等工作进行经验总结交流,以便其他结对教师吸收反馈。学校对在结对活动中考评优秀的师徒进行培养规划,打造优秀教师。

7.非行政性组织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这主要是基于教师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结成的合作团队。如学校在小足球基地校建设中成立的校园足球队,以各种QQ交流群为载体的沙龙式教研等。

8.主题研讨式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我校开展了“学习与分享”研学活动。如本学期开展了全校同读一本书活动,书目是《有效教学》。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讨等形式,引导教师主动发展,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分享意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三、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目前,学校的教学硬件和师资来源都很有优势,但人的发展、学校文化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在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上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学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师资的问题:教师队伍融合不够,缺少骨干引领

新教师间的人际交往一般会因年龄、学科、个体差异等原因,形成较为松散的“非官方小集体”。再加上学校作息时间和教师走教等条件的限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够,工作上、情感上的融合不够。而且这样的教师群体,主体是年轻人,对教学内容尚不熟悉,对学生也有一个适应过程,主要精力还放在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教研的意识、合作的意识、竞争的意识相对淡薄,备课上课还普遍存在“单干户”状态。教研组、备课组中缺少学科骨干,缺少领军人才,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要假以时日。

2.制度的问题:制度建设滞后,实施细则不明

很多时候,由于学校新建,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简单化倾向,许多学校采取了年级组管理方式,重行政色彩,淡化专业色彩,学校对教研组功能认识尚不到位,制度建设显得滞后。很多制度是“拿来主义”,没有切合学校校情,没有出台可操作性很强的实施细则,让广大年轻教师无所适从。而且,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明朗,需要学校从制度层面,对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典型形式的教学合作机制进行统筹规划和保障实施。

3.管理的问题:过程性督查评价不到位,且缺少改进指导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还习惯于用“考试成绩”这一结果性评价标准来评价教师教学,并与教师的经济收入挂钩。过程性的教学质量跟踪管理不到位,很多检查流于形式,重数量轻质量。评价标准存在主观性、随意性。由于缺少专家,在日常教学合作中就缺少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于是屡查屡有类似问题出现,教学得不到实质性改进,很难实现突破和发展,教师也难以通过合作获得大的进步。时间一长,就会出现为了合作而合作的问题,形式与内容相去甚远。如在学科集体备课督导和“推门听课”中发现的备课、上课“两张皮”现象就是一例,教研材料中有大量的网上下载修改件,缺少原创性素材。当合作成为负担,流于形式时,合作就难以为继了。

4.资源的问题:学科教学教研的校本资料缺少,且校际、网际信息交流不足

在依托学校自身资源进行的校本教研合作中,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很多新办学校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教学参考书籍、录像光盘资源、网络资源等都明显不足。教学研究资源、新课程培训资源、教育技术培训资源、学科通识性资源更是很少。而且,校际之间的经常流机制尚未建立,这使得许多名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还不成熟,基于网络的信息收集、教学合作也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这让教师的教学合作缺少资源支撑。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范文6

一、完善机制,唤醒和强化教师的发展意识

学校机制是唤醒和推动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发展的“外因”所在。在控制式或经验式的学校管理中,学校机制的制定通常是为管理的顺畅服务的;而道德领导式的学校管理,是将教师视为学校共同体中的一个主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以调动学校中所有人的积极性为标志,为有效推进学校和学校中的人的发展而服务的。本着“让每个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让每个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可为空间,都能主动发展、自我实现”的宗旨,我们建立了以下机制:

1.“领导就是服务,管理重在引导”,建立学校管理的引导、服务机制

我们在领导层提倡“领导就是服务,管理重在引导”的理念,要求管理者多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决策。当然在决策中难免会出现教师个人利益和学校利益不一致甚至有矛盾的情况,我们从不采取上传下达、强制执行、高压政策等简单做法,而是本着公正、坦诚之心,尽力做好教师的思想引导工作,推心置腹引导教师换位思考,以学校发展大局为重,在沟通交流中赢得彼此的理解与支持,从而达成共识。我们深知,只有领导和教师形成思想与理念上的共识,工作才能产生合力和创造性。因而,在洛小,学校决策的过程往往也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广泛认同、聚心合力、致力创新的过程。

除了管理上讲人本、重引导之外,洛小的领导更有着为教师的发展倾力服务的意识和习惯:教师教科研文章的修改与推荐外发,教师教研课题的选题与方案制定、过程实施,教师校内研讨活动的反复磨练,教师外出赛课迎接挑战等,从来不会“单兵作战”,总有学校领导毫无保留的悉心指导,甚至是全程陪同、嘘寒问暖。在学校分量最重的年度人物评比中,领导不列入参评对象,而是认真负责地为获奖教职工写、读颁奖词,为他们授奖。洛小领导甘愿为教师成长当好人梯、做好服务的行为深深激励和打动着教师,增强了教师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2.“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个好教师”,健全多样化的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是“风向标”、“导航仪”,学校评价激励机制的确立,更是其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的集中体现。在洛小,除常规的教师年度考核评优、骨干教师考核等机制之外,学校又推出了以“个人争创年级推选事迹报告公示评选年度颁奖获奖通报和颁奖词载入校史”为基本操作流程的“感动洛小年度人物”评选机制。学校把对教师的目标管理考核分成基本项和嘉奖项两大块面:“基本项”重在考量教师基本的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质量状况,“嘉奖项”则鼓励教师因人而异,从“合作敬业”、“学习交流”、“特色争创”、“教育研究”、“特殊贡献”等方面作出努力,取得成果。在绩效工资实施之际,我们进一步完善考评方案,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做出实绩,以成就学生,成就学校,也成就自己。多样化评价机制的确立,为教职员工积极进取、主动发展、体验成功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3.“多一个舞台,就多一份施展空间”,建立项目认领机制

在洛小,承办教师例会、主持教研活动、改革课堂教学、创新班队管理、开发校本教材等,被设计成一个个研究项目。其中,教师例会由年级组申领并轮流承办;教研活动由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年段特点及各自的研究主题自主申请,并全程参与到相应年级的课例设计、听课研课、展示主评的过程中去;课堂教学、班队管理、校本教材开发等研究项目则既可由教研组、级部认领,也可由教师跨年级、跨学科组队认领。项目研究聚焦了教师的学习思考与探索实践,为教师搭建了锻炼交流、施展才华的舞台,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视野、思考力、表达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发展感与成就感渐渐生成。

二、改革创新,引导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任务。发展教师专业的关键要着力提升教师实施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的业务水平。我校坚持以教师、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师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的改革策略是:

1.改变教学行为先从转变观念开始

在“改课”前期,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开展对生本理念解读的沙龙和专题研讨,组织骨干老师去杜郎口中学、广州等地学习,感受生本课堂的形态、氛围,分析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的学习和充满自信的表达背后的原因,老师们真正理解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等“生本”核心理念的内涵,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学生,真正相信孩子的潜能,老师们对“以学定教”、“教是为了不教”等过去早就耳熟能详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感悟,观念上的转变为行为的改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构建“学研式”教学模式,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革新课堂教学,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以教师的“教”为主线,体现不出“学力”的增长。我们觉得惟有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着力体现学生“学”的线索,呈现“学”的过程,凸现“学”的空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我们建构了“学研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生“课前先学――课堂研学――提升内化”为基本操作流程的课堂教学结构,并高度关注了学生的先学过程,相应开展了先学案的设计、先学方法的指导、先学材料的合理使用等研究。

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引发了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双重变化:学生在先学中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实践和思考,为课上高质量的交流发言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老师的教也是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进行,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生学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对老师提出了挑战,老师们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了,需要加强自我学习以适应教学的需求;课堂上对老师的应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们认识到这种能力必须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锤炼。

3.骨干引领,加强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要革新几十年形成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要求老师齐步走是不可能的。我们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多的优势,让骨干教师先行一步,首先在骨干教师层面进行培训,帮助他们理解模式的要义,把握操作流程中的关键要素,集体研讨备课,然后上研究课。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其他教师也很快悟到了“学研式”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逐步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施中体现。我们还改变了原来考核教师课堂教学的形式,由原来只有学校领导参与的教师考核课,变成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教研为主、考核为辅的评研课:教导处确定执教内容,平行班教师在集体议课、独立备课基础上分别执教,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及平行班教师相互听课,再由分管领导评课,这样的评研课让全体教师全程亲历,并获得备课设计、上课执教、听课比较、集体评议、反思提升的深度体验,从而使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更深刻到位,对教师的帮助提高作用十分明显。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少了行政的命令,多了观念思想上的引导;少了统一的规定,多了教师的自主参与和独立思考,提高了老师的参与热情,提升了教师的思考力,“课改”在教师的成长中深入推进。

三、优化管理,激励和推动教师的持续发展

人的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动力支撑,这种动力来自于人的内在心灵,但外因也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渴望进步和被人肯定的心理会激励人在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中获得发展,但惰性和希望过舒适轻松的生活也会阻碍人的发展,学校要通过管理去激发人的上进心理,遏止人的惰性,从而推动人不断进取,我们强化了以下几项管理:

1.强化教师工作的规范性

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已成为许多学校提升内涵的有力抓手,其关键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的标准和工作的质量,而人在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工作的过程中,也养成了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我校让教师明确各项工作的规范要求,并通过加强对教师工作的检查考核,确保教师都按照学校的规范要求做好工作,不仅使学校工作在规范有序高效中运转,也转变了教师工作的态度。教师会上全神贯注的神情,出操时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学工作中一丝不苟的作风,充分反映了教师们在规范工作中素质的提升,这些既构成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外显特征,又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

2.强化教师发展的规划性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师生的共同发展,而教师发展又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为引导、推动教师持续发展,我校出台了《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教师发展纲要》,要求教师编制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学校领导认真阅读教师的发展规划,并逐个提出修改意见,使教师认真对待规划的编制,使制定的规划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可检测性。学校要求教师每年对照规划作出调整,领导分工对教师规划的达成情况组织评价,并列入教师绩效考核。三年发展规划引导着教师争做有个性、有思想、有行动、有实绩的魅力教师。我校还建立“洛小教师发展报告册”(成长档案袋),让教师在明确的方向感与目标感中,不断地自我提醒、自我约束、自我鞭策、自我积累,从而获得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