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优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优点范文1
【关键词】核电工程 大宗物项采购 多项目管理 资源配置
引言
核电发展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成分。由于核工业的特殊性,核电建设力量还远远达不到核电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关键资源,包括技术和管理等因素方面,还十分缺乏。随着核电项目的不断增多,在多项目管理基础上,针对当前核电项目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1、核电工程多项目管理基本理论
多项目管理是指针对组织中进行的多个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形象地讲,就是指在企业中同时管理、协调多个项目的选择、评估、计划、控制、执行,以及收尾等各项工作,使所有项目的综合执行效果达到最优的项目管理方式。
1.1 核电工程大宗物项采购的特点
核电工程大宗物项采购自身的特点使得它有很多不同之处,因而决定了其在管理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需求量大;②覆盖面广,几乎涉及核电项目所有系统;③部分标准化;④供应商多;⑤供货批次多;⑥紧急采购多;⑦部分供货周期长。
1.2 核电工程多项目管理资源配置与优化
核电工程项目所需资源众多,关键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安装设备、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等。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的流程如下。
(l)拟定资源计划。可以借助项目管理中的WBS(工作分解结构)工具完成资源计划。
(2)确定项目优先级。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多项目的管理者,必须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统一计划、调配企业资源。
(3)动态资源配置。随着进度的推进及环境的变化,项目对资源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或者说最初的潜在需求变成了现在的显性需求。此时,资源配置计划应该依据需求的变化而做出实时的调整。另一方面,为减少动态变化带来的管理成本的上升,应该对项目计划的实施进行合理的过程控制,争取将变化对资源计划的影响降到最低。当变化的程度超出了补救和掌控的范围时,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资源计划。
2、核电工程大宗物项采购主要问题分析
核电工程大宗物项采购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项目进展。
2.1 多项目进度计划方面问题
多项目计划管理缺乏动态性和灵活性低:多项目的进度计划无法及时调整,需求响应慢,缺乏动态性和灵活性低,造成“计划赶不上变化”。
生产计划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供货商管理问题及产能问题,使得计划控制力度不够。
2.2 多项目资源计划方面问题
在多项目之间的综合协调方面,对多项目计划安排过程中,必须从企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对多项目进行计划安排,企业面临着如何解决从整体目标出发对多项目的计划进行规划,平衡企业中多个项目目标、资源和利益,以保证所有项目目标的实现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多项目间存在资源冲突方面,企业多个项目的同时进行,可能会在某一时间同时需要某种资源,造成资源的相对短缺。因此,如何合理计划和安排多项目,减少企业的资源冲突,也是企业多项目进度计划需要解决的问题。
3、改进策略
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优化是企业多项目管理中的关键因素,从多项目进度计划和控制、资源平衡管理等采取相关改进措施。
3.1 对多项目进行优先等级排序
首先考虑优先级高的项目,满足优先级高的项目需求,然后考虑优先级低的项目,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创造最大的收益,实现多项目管理目标,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关于多项目优先等级,主要从项目财务、项目执行情况、项目影响等角度进行考虑。
3.2 实行滚动式项目计划
影响企业多项目计划制定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也有企业外部环境引起的,主要有企业资源供给能力、利益相关方对项目影响情况,项目变更状况、项目实施不利因素和不利的条件。
采用滚动式动态计划运作管理模式,走一步看两步,增强计划的预见性和计划间的衔接,提高计划的应变能力。
3.3 提高项目计划协调管理
项目管理部负责企业项目运作综合协调管理的职责,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经理作为双方唯一接口联络人员,对外负责与客户的信息交流、文件传递、协调管理等;对内负责协调公司内各部门工作,实时监控项目进度,保证项目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3.4 加强资源平衡管理计划
(1)多项目资源需求平衡
根据项目优先等级、项目滚动计划、保证项目计划顺利执行,提高计划较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各环节的资源水平,项目计划调整在均衡水平。
在考虑资源平衡时,应当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角度进行权衡,如:相似点较多的项目,在设计方案、风险控制、项目管理方面可以相互借鉴,将两个项目合并到同一项目组可从总体上提高工作效率。尽管项目合并必然会延长某个项目的周期,但从资源平衡的角度来看,只要不影响项目交付物的交付期限,适当延长某个项目周期可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进而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
(2)动态资源管理模式
在考虑资源平衡管理,采用动态资源管理模式,在多项目运作过程中,能独立承担项目的人员有限,按照正常工作负荷或考虑合理超荷进行任务分配,人员指标必须增加30%左右。为解决人力资源缺口,应指派专门人员负责总体协调,安排机动人员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项目紧张阶段动态参与执行。
财务共享优点范文2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有机融合;重要意义;具体对策
在企业当中,会计账或者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以及运营状况,并且对一些工作数据资料进行重新的组织和整理,进行记录。企业的领导层会从财务会计收集财务数据,从而作出科学的规划。如果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别处于不同的独立状态,就导致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开放的思想,对于自身工作没有过多的创造力,从而促使工作不够灵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一、新形势下,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有机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取长补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结合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的各自优点和缺点,进行综合的分析,从整体上创建一种全新的会计模式。两种不同的会计不能够单独作用下进行工作,如果进行单独操作就会存在问题,这说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性,必须进行有机的整合。因此,创建全新的会计结构,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对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整体分析,保存各自的优点,进行互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最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相关管理水平和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共享信息资源
通过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财务数据资料进行整体分析,不断地加工整理,便可以增加一定的信息数据量,这对于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工作人员的预测以及进行方案的设计。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更全面地角度看到财务信息,从此便可以进行信息资料的共享,有利于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信息的掌握。
(三)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在企业当中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融合,将各自的优点充分的发挥,并且避免缺点,能够更加积极的进行企业管理工作,在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当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根据财务信息数据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从而知道企业的不同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将两种会计形式进行有机融合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企业获得长远的利益。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具体策略分析
(一)逐步稳定实现融合,不能急于求成
将企业当中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融合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必须逐步地循序渐进地完成,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对两种会计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之上发挥各自最大作用。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当中,对于会计有着一些比较传统的观念,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建立更加晚上的符合时代特征的会计体系,将两种会计进行融合。从不同方面进行整体的调节和规划,在具体经营过程当中无论哪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做好各个环节的衔接,便能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更好的融合。
(二)设立独立的组织机构
想要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融合必须创立一种特殊的组织机构。在目前阶段,企业当中没有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对于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财务部门负责。管理会计工作内容是包含在其中的,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除此之外,导致管理会计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不利于整体工作的进行。因此,创立独立的组织机构,将管理会计工作从财务部门当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部门,这样便非常有利于企业的经营。
(三)改变传统观念
对于两种会计系统的融合,首要工作就是相关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念。在我国的一些企业当中,企业所进行的经济活动都是属于会计的工作和职责,但是对于会计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改变传统会计观念,发挥会计的真正作用。对于会计工作人员也要有足够的正确的认识,会计并不仅仅是记录工作,还应该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掌握,处理不同的工作问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因此,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的完善自身。
(四)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完善企业当中的会计制度有利于各种信息的应用,促使相关工作人员有着更加牢固的理论依据,因此,企业必须完善会计制度。将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确定,合理的应用企业信息资源,帮助企业做好科学的决策,并且制定合理的方案。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应该充分的应用,从而促使两种不同的会计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的共享。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会计数据分类,有利于工作当中提取数据。除此之外,促进会计工作的网络化,有利于相关工作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工作类型选择不同的类型的数据信息,促使管理工作更加方便。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上文已经分析了在我国企业当中融合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两种不同的会计体系,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必须改变自身观念,促进两种不同会计体系的融合,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玉.浅析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国企研究,2015(6).
[2]赵伟.浅析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商场现代化,2015(9).
[3]闵锐.浅谈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营销,2017(6).
[4]李婧娴.浅析新形势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经营管理者,2015(36).
财务共享优点范文3
【关键词】 集团公司;财务共享;误区;战略要点
近几年来,出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等长远目的,中石油、中兴、华为、物美等国内集团型公司和许多跨国公司在华机构都实施了财务共享。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表明,财务共享至少在节约成本方面,显示出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财务共享的意义
综观几家国内公司,他们从财务共享中得到的收益至少有以下方面 :
一是由于财务工作采取集约化形式,财务信息的采集、辨别、加工、输出等工序都因规模化生产而提高了效率,并因此降低了全集团的财务类薪酬。
二是财务处理流程一致、规则相同,减少了对经济事项判断的差异性,实现了集团对会计政策执行标准的统一把握,提高了信息质量,进而降低了集团总部对下属单位财务检查的工作量。
三是由于财务共享集中会计作业、费用支出集中审批、资金集中支付,集团公司对政策执行得以有效监督和直接控制,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集团整体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四是财务共享使业务单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分离,也实现了管理审批和执行审批的分离,使内控的职责分离真正落到了实处,使得原本需要特别设计和重视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更易操作。
五是剥离了会计核算职能后,业务单元的财务部门得以充分专注于财务管理工作,更致力于财务分析和对决策的支持,从而提升了对业务单元的财务支撑。
鉴于以上优点,很多尚未施行财务共享的集团公司也对财务共享产生了兴趣,开始探索适合本身的方案、模式。相信在未来几年,我国会有更多的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以提高公司综合管理能力和效率,促进在不同地域的广泛商业布局。简言之,对于某些大型、特大型的集团公司而言,财务共享是势在必行的。
二、财务共享实施中的几个误区
虽然财务共享给集团公司带来以上效益,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个别的误区。
(一)集团公司必须迅速财务共享
和其他共享业务一样,财务共享是大势所趋,是跨国公司和集团公司的财务模式革新的必然目标,是公司经营优化的表现。但集团公司并不是必须迅速实施财务共享,更不是越快越好。有些集团公司往往拥有不同的业务单元,行业跨度很大,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特色鲜明,各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人力、财力、精力都未准备好。在此条件之下,强行求快,会遇到重重阻力,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除了会计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是财务共享的基础性条件之外,公司文化和治理特色也是必须事先考虑的要素。如果集团公司正在推行重大的投资、融资、重组等关键行动,则财务共享是能与这些行动相配合、相辅助,还是对这些关键行动起到阻滞作用,都需要预先研讨,多方位、多角度考虑细节,选准财务共享时机,使之在推行中阻力最小、革新成本最低、见效最快。
(二)所有的问题都等待财务共享解决
有些集团公司,一直想采取控制性措施,但至今也没有控制成功的业务环节或模块,大约有:统一采购,或者叫集中采购。集团公司出于控制成本起见,意图将下属公司的大宗采购权收归集团总部,但由于种种技术或者历史原因,一直未能收回;财务共享后,可以将采购审批权收归中央,对不符制度的采购拒绝支付,以此严格规范采购行为。资金统管,就是把全集团的银行账户集中到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以便掌握头寸,监督支付,同时也避免此方面的舞弊;财务共享后,势必将银行账户统管,否则无法做到集中核算和支付。会计委派,即由集团总公司向下属单位派出财务人员,以防止会计政策的执行偏差,以及资金的控制失误;财务共享后,核算权上收到集团总部,可以回避强推委派制的困难,在实质上却达到了控制目的。以上问题涉及采购、资金、财务各方面,均需集团公司严管严控,有些集团公司设想在财务共享方案中将其列入,以达到策划良久的公司治理目的。但是,财务共享本身是为提高管理效率进行的优化活动,而不是为达到某一控制目的的专设措施。上述几点,完全可以在财务共享之外另寻解决途径,而不必在集团公司信息化水平不具备的情况下,强推财务共享。
(三)财务共享只会降低成本,不会增加成本
实施财务共享的最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降低财务核算成本,这一点有权威研究机构的数据,也有具体公司的切身体会,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财务共享后,相关成本会毫无疑问地直降。事实上,财务共享是一种优化,更是一种变革,任何变革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而且,为变革付出的一次性成本,有时比新系统新模式在初期节约下来的成本还要多。集团公司高管对此必须有心理准备。这里,财务共享增加的成本不仅有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所必需增购的软件、硬件,远程传递纸质单据的费用,还有财务共享后增加的沟通成本。
财务共享之前,财务信息的轨迹、加工、查询使用都在基层,财务共享之后,会计核算提升到集团层面,基层如需获取常规报表之外的会计信息,如无专门的解决方案,则较财务共享之前并不便利,如果业务人员所需此类信息数量大、频次高、类别多,则此类沟通成本也很大。
三、集团公司推行财务共享的战略要点
财务共享对公司财务、人事甚至业务的影响较大,应积极策划,做好战略安排。
(一)选好财务共享实施时机
战略安排,首先要决策做还是不做,然后才是何时做。本文前述观点表明,并非在短时间内快速推荐财务共享才是有成效的,应择准时机。集团公司最好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下推行财务共享,否则,很容易徒有虚名。这里所说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不一定是拥有完备的进口ERP系统,但一定要满足电子版单据的及时传递要求。以某公司为例,把原本分散在各地市的核算权收归省公司,但该公司的核算系统还在使用全套的纸质单据,仅有财务总账和明细账使用电子账,也不支持银行统一支付,这次共享的结果是,地市公司的单据被打包邮寄到省公司,而邮寄时间,视山路的远近、崎岖程度不同而定,导致地市银行付出的资金根本不能在省总部及时入账,而省总部的单据比此前多了几倍。
财务共享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财务系统信息化水平,但也绝对不能以推行财务共享为目的,强制大幅度升级财务系统。因为财务系统的升级,本身就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如果和财务共享的优化成本叠加,则对公司管理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二)选好财务共享范围
初次实施财务共享,一定要视集团公司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共享范围。业务方面,不重要或者特别不易集约化处理的业务,可以暂不共享。有的公司琐碎的费用类的报销是次要的,被排除在初次财务共享之外,但另外的公司会由于此类日常费用数量多、分散核算的成本较高而成为初次财务共享的主要业务。同样,有的公司认为其下属单位成本核算较为复杂,要求在初次共享时必须保留下属单位的成本备查账务,而另外的公司,又会因成本核算非常重要,特意将其纳入初次共享范围内。对海外业务的处理也有此类差异,有的公司因货币和税务差异原因,将海外公司业务的共享时间放在最后,而别的公司会以削减派驻海外的财务人员为目的,要求海外公司业务必须首批纳入财务共享。
(三)考虑共享之后下一步管理目标,做好软硬件的战略性准备
上文已经提及,不可以财务共享为目的大幅度强制升级财务系统,但在初次实施财务共享时,必须顾及财务系统的未来前景。财务共享的初期是核算共享和支付共享,在未来不可避免会涉及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共享,因此,现有的财务软硬件除了支撑初次财务共享的基础性需求之外,还要为这些未来的需要做好战略性准备,必须有较好的升级前景,甚至预留未来业务模块接口。
(四)高风险业务必须采取新的控制措施
虽然财务共享能使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个别问题,如集中采购等,得到搭车式的解决,但尚需注意的是,财务共享只是普通常规财务模式的优化,而不是财务管理特定环节的强化。公司所属行业不同,高风险领域也不同,比如有的公司持有大量衍生金融工具合约,有的公司储备了大量贬值机会很多的存货,这些都不能要求财务共享对其进行常规模式下的管理,而必须依照公司内控制度和高风险业务的特性,专门为其设置能与共享流程衔接的控制措施。
我国集团公司管理模式一直在持续发展,财务共享只是其中一个台阶式的环节,而非终点。目前我国已经实施财务共享的集团公司,在这一管理模式上,为其他公司做了表率,开了先河,同时也引发了效仿。展望未来,财务共享的实施必将有更新的发展、更成熟的模式、更高效的结果和更低的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柯明.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34).
[3] 陈虎.未来之路―财务共享服务[J].财务与会计.
财务共享优点范文4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进步,财务共享服务成为跨国企业集团广泛关注和采用的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企业集团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分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优势与风险,并提出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财务共享服务 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示码:[J]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企业纷纷依靠立子公司来扩大自身经营规模,而子公司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企业自身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正是规避这一风险的良好途径。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由美国福特公司研究并应用于自身的财务工作改革,并于20世纪逐渐引入国内企业。
根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以来,中兴通讯、长虹集团、中英人寿保险公司、物美超市等国内企业陆续开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并逐步投入使用。”根据ACCA与德勤管理咨询的一份联合调研结果显示,在所有的我国被调研的企业集团中,目前有31%已经实行了财务共享服务这一模式,其中,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比例较高。
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财务共享服务具有规模性。它是通过整合企业集团内部或子公司间重复建设的财务部门和重复进行的财务工作来优化组织结构,以此来形成规模经济,进而降低企业成本的一种模式。
其次,财务共享服务具有规范性。它通过整合手段来节约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建立了统一化和标准化的模式、流程、操作规范以及执行标准。进一步说如果企业集团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规范性管理存在漏洞,会大大提高自身的经营风险,甚至危及生存。
最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也具有技术性的特点。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是以逐渐完善的信息技术(即ERP,管理信息系统)为背景的,也就是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须依托于信息化财务管理,而非传统手工的财务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涉及到对专业软件的操作,也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相应的工作。
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原因及风险
(一)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Sehulman对世界500强企业中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发现福特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通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分别将财务人员降低30%和25%,可见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企业成本降低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二)提高财务信息通明度,实现信息共享
调研发现,各级集团子公司不仅担任扩大整个集团经营规模的角色,还使集团面临比较大的风险。具体体现在:子公司虽然在组织结构上属于集团,由集团进行战略与发展管理,但是财务工作仍然相对独立,但其大部分融资需要由集团提供担保,这便是集团所面临风险的根源。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子公司多数以月报的方式向集团汇报财务、业务状况,此模式下集团得到的信息必然存在滞后性,无法及时的发现子公司的财务隐患;此外,由于月报这一形式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以及集团本身的管理措施存在漏洞,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舞弊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可以缩短各子公司与集团之间的沟通时间,一方面子公司能够及时向集团提供有效的信息,使集团对子公司的决策更具实时性;另一方面集团能及时监控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及时把控子公司的发展方向。
(三)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
集团在新地区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他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马上为这些新建的子公司提供支持。同时,子公司管理人员更集中精力抓公司的核心业务,而将其他的辅助功能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成,从而使更多的财务人员从会计核算中解脱出来,为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和高层领导的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支持,促进核心业务的发展。
(四)极易造成核心人员的流失
财务共享模式下人工成本的降低同时也意味着公司的裁员,裁员对公司员工信心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会使员工出现忠诚度降低、安全感缺乏以及消极工作等现象。而核心人员忠诚度降低就将导致跳槽现象的发生。核心人员的离职对集团自身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虽然集团可能在短期由于人工成本的减少而出现利润的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将缺乏发展的潜力与新鲜的血液。
(五)极易造成巨大的税务风险及税务机会成本
一方面财务人员不再直接接触子公司所在地税务局,对税务风险的敏感性极大的降低。同时,为了满足税务人员的约谈、询问、审计等工作而疲于奔命。另一方面由于税务人员与各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沟通不畅,导致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申请的困难程度不断加大,使得公司失去大量税收优惠机会成本。
三、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议
(一)采用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进行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集团不应盲目的期望一步到位的变革,引入这一模式难免出现对模式局部特征理解不到位的问题,而强行进行整体的变革,必然会使没有预料到的问题集中的暴露出来。这样一方面使集团短期内的发展呈现倒退的趋势,另外会使相关人员无法看到这一模式的优势所在,丧失信心。为此,应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这一模式,先从部分变革做起,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集团全面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都必须同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由国外企业率先研究并实施的,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体制等诸多差异,这一模式并不是完全适用于国内企业的具体情况,管理者不能对这一模式全盘接受,在认清自身情况的前提下,选择性的接受,并在实践过程中积极的发现问题,将这一模式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充分结合,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实行财务管理制度标准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的基础就是整个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首先,在集团层面制定标准业务规范,并经过评审,以此作为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其次,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使各地的财务组织全面掌握新的标准,为正式施行奠定基础。最后,标准化的顺利实施要靠持续不断的监督执行。
(四)注意从分散管理模式向集中管理模式转变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典型的集中式组织模式,它通过将服务端(共享服务中心)和客户端(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分离的方式,重新定位集团和基层业务及子公司之间的业务界面和业务关系,并将从事标准化财务工作的财务人员从成员单位分离出来,归属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实现财务人员的集中化。这样使原来基于整个集团按照成员单位进行的财务部门构建就转变为基于业务类型的财务部门构建,并将基于业务类型的财务部门剥离出来,集中归属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五)要熟练、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建立了一个IT平台,将一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制定的一切财务制度都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包括财务作业流程等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统一设定,成员单位不得随意修改,从而保证集团的战略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中兴通讯的实践表明以网上报销模块、票据影像模块、过程绩效测评模块和综合管理模块为核心的共享服务系统平台为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奠定了强大的信息系统基础。
总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降低公司成本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许多国家企业竞相效仿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ACCA,德勤.财务共享服务现状与展望[J].首席财务官,2013(5):82-85.
[2] 张庆龙,董皓.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探讨及其选择[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2):66-69.
[3] 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J].会计研究,2010(7):57-64.
[4] 修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总会计师职能转变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4(7):247-248.
财务共享优点范文5
【关键词】 大数据; 财务共享服务; 大数据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9-0123-04
一、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以云计算及数据挖掘为代表的各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审计手段(下文简称大数据审计)逐渐成为各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人员的主要审计方法。企业业务作为被审计的对象,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对被审计单位与全部业务相关的所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再到最后的审计报告输出,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有效利用财务信息系统对企业资产安全、经营效率等作出了充分的安排。大数据的4V特征(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决定了“大数据”审计的与众不同。
同样,在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也使很多企业的财管模式发生了改变,目前较为流行的是基于云计算、数据挖掘及移动互联等技术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利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集团总部、子公司及分公司等各内部财务流程进行重新评估,把集团内各种日常、标准化、重复性的财务流程独立剥离纳入一个统一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此平台系统即集团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会计系统(下文简称云平台系统)。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可以统一处理,将打破传统内部各子、分公司及职能部门为代表的管理模式,最终围绕业务中心重塑企业管理流程。该模式让集团企业的所有财务相关数据集中在平台系统上,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子、分公司可以适时动态地根据自身经营需要获取各种信息[ 1 ]。
大数据时代,既改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改变了传统审计方法,两者的有效结合或能为审计带来更多的便利。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可以定义为:以平台系统所涵盖的所有的企业业务作为审计对象,然后利用大数据审计手段对其中相关的数据进行审计,以形成审计疑点,同时在审计过程中获取审计证据,最终在得到审计结论的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
有关学者对大数据审计作了研究。程平(2013)在研究中指出审计环境、审计证据、审计对象等因素都会对审计产生不同的影响。丁璐(2015)从地税征管审计角度探析了大数据在数据的获取、分析等方面对审计产生的影响。顾洪菲(2015)从数据的量、结构及处理方式三个角度阐述了大数据对审计的影响,更进一步站在使用者角度描述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方法选择。对比有关学者研究不难发现,以往研究虽然集中转向大数据审计,但是该审计方式仍旧基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而基于笔者所述的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目前仍处于真空地带。
20世纪80年代中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产生于美国,随后引入中国,得到了中国有关企业的积极关注与应用。对于大数据审计来说,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基于此平台方能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的优点。本文尝试性地阐述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大数据审计,并对大数据审计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各种大数据的预处理作出分析[ 2 ]。
二、大数据在财务共享服务下的预处理
(一)大数据流向
大数据审计的前提是能够充分获得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与间接相关的各种大数据。在对大数据预处理之前需确认大数据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流向问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必要的条件是云平台系统的建立,该系统实现了对集团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及各子、分公司ERP/SCM等系统的有序关联,能有效区分于传统财务核算模式。具体相关流程参考图1。
大数据审计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有效解决了传统财务核算模式下大数据审计面临的以下问题。
1.数据收集工作量巨大
传统财务核算模式中集团企业及下属各子、分公司的相关财务信息独立存储于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当集团企业作为被审计单位时,需要将各个子分公司的会计信息归集到集团的审计数据中,无意中加大了各项数据信息的收集工作量。而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中,集团总部审计人员可很简单地通过云平台系统收集各种与审计相关的直接或间接数据,无需耗费大量的资金及人力成本[ 3 ]。
2.数据整理工作量巨大
由于传统财务核算模式中集团企业与各子分公司的有关财务信息系统未能有效链接,数据接口及标准化等差异存在,使得审计人员在采集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各种数据的清洗工作,大量清洗工作无疑增加了审计成本,影响审计效率。而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中,云平台系统实现了各种财务数据的标准化,并与相关的业务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在系统中采集标准化数据的同时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大量清洗,提高了数据质量。
3.难以有效利用外部数据
传统财务核算模式中审计人员想获得与审计相关的外部数据时,考虑到子分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业务系统相互独立,想要从各个业务系统获得各种与审计相关的外部信息难度较大。而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云平台系统建设有效地将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进行管理,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该系统采集与审计相关的外部数据,降低不必要的数据采集成本。
(二)大数据预处理
在明确大数据流向的同时可以知道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将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工作相关成本。后续主要做的是大数据的各种预处理。
1.大数据采集
基于云平台系统的各项数据收集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第一个路径也是最主要的数据来源是云平台系统,包括与审计直接相关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及企业的各种战略数据等;数据来源的第二个途径是与云平台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的企业其他业务系统,比如ERP,该部分数据源主要揭示与企业生产销售直接相关的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流程中涉及的各项数据;第三个途径是来源于企业外部的各项与审计相关的数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标准化财务数据为审计人员的数据收集工作提供了便利。
(3)形成审计疑点
所谓审计疑点,是经过上述大数据分析及中间表对比后查找到各种潜在问题的信息汇总。审计人员对于审计疑点形成后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进一步获取各种审计证据,以验证审计疑点是否真的是由于各种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错报,根据验证结果得出最后审计结论。
查证审计疑点的主要工作是对各种财务、非财务及各种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减少的一项工作便是实质性程序里的函证工作,其可以由审计人员通过云平台系统及各ERP为代表的业务系统实现对外部数据直接的验证,无需函证等复杂的审计程序,在降低成本、节约时间的基础上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5.审计程序的执行
按照审计计划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展开执行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全面、全过程地监督各种审计大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存储。审计人员在根据第三方专家对云平台系统及各业务系统的可靠性专业综合测评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云平台系统及业务系统形成的审计疑点去获取尽可能的审计证据,以便最终得到审计结果。对在大数据审计过程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反馈,同时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复核和评估。
6.形成审计结论并出具审计报告
在根据审计计划形成审计疑点的基础上获取了各种审计证据,基于此得到审计项目组的审计结果,在考虑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同时需要结合此前制定的审计目标得出审计意见。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错报问题需要及时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沟通,必要的时候给管理层及治理层提出各种意见,最终在取得管理层相关回复或建议的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
四、结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各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审计变得愈发重要,同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企业管理方式被大量企业引进,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实现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日益成为业界所关注的焦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问题本文进行了试探性的分析,在简述该模式大数据流向的前提下对大数据的预处理流程作出描述,最后介绍了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的基本流程,以为企业开展相关业务提供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璐,刘康.大数据环境下的地税征管审计实践[J].审计月刊,2015(8):15-16.
[2] 陈伟.电子数据审计模拟实验室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7):26-28.
财务共享优点范文6
【关键词】XBRL,财务报告,应用
目前网络财务报告如HTML、PDF格式,不过是印刷版的翻版而已,都存在抽取数据困难、数据交换繁琐、经常需要用户重新输入数据等缺陷。而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解决了编制者使用者的难题。
一、XBRL介绍
XBRL的技术基础是XML。XML具备一些极具价值的优点: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让XML应用于各个
不同的领域;内容与形式的分离,使数据的存储不以表现形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简单的文件格式使XML的编辑和分析几乎被全部现有计算机系统所支持,实现了跨平台跨系统。XBRL都继承了这些优点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应用规范。
XBRL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1)XBRL技术规范:是XBRL技术的总纲,定义了XBRL的各种专业术语,规范XBRL文档的结构,说明了如何建立分类标准以及实例文档,并对XBRL标签做了一个统一的规定。(2)XBRL分类标准:是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或团体根据XBRL规范和自身的会计行业准则以及条件定义的适用于本地区本行业的词汇表,是生成实例文档的关键,也是XBRL的核心。(3)XBRL实例文档:是一个企业根据XBRL技术规范和XBRL分类标准做成的财务报表。
二、XBRL应用优势
XBRL的应用主体既涉及财务报告和商业报告的提供者,也涉及其接受者和使用者,主要有企事业单位、投资者、债权人、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管机构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
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应用XBRL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系统与其它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整合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地分析判断运营状况与薄弱环节,更好地支持经营管理决策。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被审计单位应用XBRL之后,从客户信息系统中提取数据进行转换的过程会大大简化,将提升审计信息获取效率。同时注册会计师需要审查XBRL数据生成过程的合规性,从而扩展了业务范围。对于政府监管机构而言,利用XBRL可以将被监管者纳入统一的监管系统,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能。同时,能够实现跨平台的数据传输与交换,打通不同监管系统、不同监管部门间的数据屏障,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对于投资者与债权人而言,XBRL的应用使数据信息的获取更为便捷快速,便于及时形成所需要的个体、行业等各类信息,利用分析工具进行对比与深度分析,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对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而言,通过获取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中介机构的实例文档,借助兼容XBRL技术的应用软件进行分析,可以掌握和监测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XBRL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我国运用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的主要是在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在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的框架下,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地把XBRL应用到了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摘要,以及2004年一季度报告、中报摘要、年报摘要和年报全文披露中。深交所也于2005年1月正式推出改版后的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2010年10月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将按照统一分类标准的规定来报送相关信息。为了解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的实施情况,我国确定了首批试点先行的13家企业名单,其中包括11家上市公司,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华能国际、中国联通、中国人寿、中国铝业、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广深铁路、充州煤业和中兴通讯,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这些企业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同时国家鼓励其他上市公司和一些具有技术实力的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2011年10月,通用分类标准石油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研发工作正式启动。从2012年1月1日起,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实施通用分类标准。
四、XBRL未来推广应用的展望
(1)监管部门:在监管部门扩展应用中,根据各监管部门推进情况,财政部计划以银行业监管和证券监管为重点。中国银监会己启动了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的XBRL报送项目,准备在通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考虑银行监管的要求,扩展制定银行非现场监管分类标准。
(2)企业扩展应用:根据首批实施单位的经验,财政部将在进一步完善通用分类标准,初步计划是用3—5年时间,在所有上市公司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大型国有企业内实现报送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