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范文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日益推进,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并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三农”的发展具有深化和推动作用。农村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一类重要的涉农金融机构,近年来,其发展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和传统金融理论,首先分析了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对于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而针对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现状;改革;三农经济
引言
小型商业银行的概念,主要是指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外的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近年来,由于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逐渐占据商业银行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小型农村商业银行”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从成立至今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但它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支持所在农村经济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治理机制、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问题,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现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客观、辩证地看待这些发展问题,才能为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准确的思路。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两大焦点问题,而解决现代农村(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农村金融问题,同时,农村金融的改革也可以作为我国金融行业在新形势下整体改革的一个切入口。
农村商业银行是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而产生的。2001年11月29日,全国第一家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式成立。此后,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在我国逐渐扩展开来,但相较于其他商业银行而言,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分析如下:
(一)不良贷款率较高
过高的不良贷款率已经成为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沉重的负担,贷款无法收回等问题日渐成为影响小型农村商业银行业绩和效益的阻碍因素。笔者认为,“不良贷款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当地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等因素引起的。
(二)金融创新不足
创新产品的开发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关键。目前,主要的外国商业银行和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凭借某些较为成熟的金融创新产品在金融市场上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农商银行展开竞争,如汽车等产品的消费信贷领域,而小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信社改制而成的商业银行,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初期,创新机制尚不完善,面临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产品更新慢等弱点。
(三)资本充足率很低
资本充足率,也被称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国家调控者跟踪一个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来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风险。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然而,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很低,距《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标准相差很大,这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素,同时也给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营增加了风险。
(四)发展过程存在严重分化现象,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分化现象”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要引起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前,少数农村商业银行不仅发展速度较快,而且资产质量也比较高;而另外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效率低下,而且不良贷款率很高,严重阻碍了银行业绩的发展。不同区域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间极不平衡,存在严重的分化现象,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农村商业银行自身能否合理地运用当地优势进行自我发展也是影响其业绩的关键因素。
(五)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
风险控制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授权分责以局部风险控制为目标的风险控制执行还不严;以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具体的信贷风险管理监控和交易风险管理监控手段还比较缺乏;有关风险管理的制度和评估方法也不完善。贷款发放、资金交易、债券买卖还未实行风险度管理,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对计算机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和考核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和标准。
(六)风险集中度高,而风险防范能力又严重不足
“风险集中度高,而风险防范能力又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中长期贷款与中长期定期存款业务的比例明显偏高,中长期业务的开展降低了资本流动性,增加了风险;(2)关联贷款问题比较严重,农村商业银行一般会优先满足对政府重点项目和当地的重点企业的贷款,而对与之相关联的大股东贷款的条件也比较宽松,由此引发“关联贷款问题”。
(七)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
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事关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其发展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目前国内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以下情况: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培训效率低。当前的员工培训机制没有考虑到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没有形成专门的档案管理。
二、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探索
根据以上分析,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属性、发展阶段的限制,在发展上存在诸多障碍,对于新形势下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根据以上现状分析以及经典金融理论提出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现有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改革
要解决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并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首先要从深化改革入手。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完善治理机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完整的规划”两个方面。
1、完善治理机制
治理机制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所以,好的治理机制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高效率运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完善治理机制,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解决制衡机制,首先,要依法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充分尊重股东大会的最高决定权。同时要提高公司业务透明度,使股东大会按照银行的真实状况作出决定。其次,要逐步健全董事会、银行管理层和监事会之间的制衡机制,当前首先要认真解决在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监事会形同虚设的问题。(2)逐步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激励机制,包括要正确划分银行各级机构的权限。建立起有进有出,有升有降的人才流动机制。这样才能够使银行始终保持充分的活力。(3)尽快完善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使股东和相关利益人能够对银行加强监督,使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符合其利益。
2、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完整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对自身实力进行准确的衡量和定位,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源能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在实现发展之前,必须先立足本地,这是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解决好自身的各种问题之后,对经营范围所在区域进行认真调研和详尽分析,研究发展的可行性,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这是十分复杂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循序渐进,通过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将可持续发展向纵深推进。
(二)适当发展新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
在提高现有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素质的同时,有计划地适量地发展新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是十分必要的。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从现实情况看,要解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发展乡镇企业所需的资金,主要还是依靠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来解决。目前这一任务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承担的。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太弱,历史包袱沉重,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事实证明难以很好地承担这一任务。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商业银行可以立足于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贷款业务,通过自身业务与三农发展的有效融合,实现双赢。
三、结论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地方财政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从成立之初便把“立足本地,服务中小”作为自己的经营战略,在全国性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转移投向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企业大集团的时候,众多的农村商业银行担负起发展地方经济、扶持中小企业的重任,为稳定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趋于多样化、金融市场的强势发展、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挑战在于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货币政策频调加大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难度和客户需求变化。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系列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主要在于客户优势、信息成本优势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劣势在于新型产品和业务收入低、营销观念薄弱、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
农村商业银行为了取得可持续发展,应该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在本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在本省其他市地设立分支机构;实现跨区域经营,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和网点;在经济条件发达地方的农村商业银行考虑引入国内外其他商业银行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启动上市申报程序,力争上市。农村商业银行应从客户和业务方面进行定位,并从科技技术管理系统、渠道发展、会计结算服务平台、企业组织文化等方面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婷.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范文2
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是快速前行的强大引擎,是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所在。近年来,金融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改革提升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发展模式、经营理念都和过去了有了明显的不同。商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经营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型试下的新任务、新困难,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和四大银行、众多商业银行鼎足而立,企业文化建设堪称一条捷径。
二、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现状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已经使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而言,依旧不容乐观。事实上,企业文化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1.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农村商业银行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仅仅停留在银行的建筑、装潢、设施等表层的硬文化,没有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层文化以及企业精神这一核心层面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2.管理存在局限性。受制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这一不利因素,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简单地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印发有关书面材料就是宣传了企业文化,只要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就是管理好了企业文化。3.措施存在局限性。企业文化的实施,既要求员工遵守企业规定的各种工作守则、规章制度等,又要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当前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体时,实施路径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存在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匹配以及考核方式传统落伍等问题。
三、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撑和推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对外形象展示的平台和介质。企业文化构建的是否完备充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印象在市场领域、经济环境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外部形象的塑造与提升。银行从打造企业文化入手,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一线柜员服务、网点形象以及各类广告媒体,充分展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员工精神风貌,既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客户的肯定,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2.企业文化是凝聚共识、汇集认识的抓手。优秀的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用人策略,可以提升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忠诚度和荣誉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用于银行发展的目标上,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涵。金融行业,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因而人才的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而培养人才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唯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才能够构建起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迸发出强劲的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一旦拥有了更好更强大的企业文化,就有资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全面认识、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表层的硬文化到中层的制度文化,再到内层的企业精神这三个层面详细理解企业文化,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2.不断完善、逐步扩宽企业文化的涵盖范围。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同样是文化制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要制定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制定、管理办法、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结合金融行业特色和服务三农的定位,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企业文化。3.全面宣传、大力渲染企业文化的发展氛围。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内刊、板报、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达到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
五、结束语
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发展
一、引言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依托其自身具有的技术、机构、人才、资金等方面优势,向客户提供委托事项等各种服务,并同时从中收取一定金额费用的服务性业务。依据相关文件的表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构成银行的表内负债或者是表内资产,是银行一种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间业务是银行除了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之外的第三大业务,其特点是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同时也有很高的灵活性、较低的风险度、较多的收益度等。
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中中间业务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历史短暂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同国外商业银行的同类业务还有较大差距,综合水平较低。当前外资银行逐渐转向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为此我们需要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步伐,在充分认识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之后,分析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做出进一步的改进,以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分析
在分析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运作状态之后,认识到进一步发展银行中间业务是进行市场竞争的一个客观要求。进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银行业务中的存贷市场基本上是形成了稳定的局势,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想有较大利润增长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中间业务的出现和发展使得银行获取利润增长成为可能。现在各大银行间的竞争不仅仅表现在资本价值和资产规模的比拼,更多的是服务以及中间业务的竞争。发展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商业银行初期的业务中,中间业务只是作为辅助业务并占很少的规模。在新经济到来之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朝阳业务,同时逐步成为各大银行核心发展业务。一个银行其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已经作为判断商业银行整体实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中间业务取得的利润越来越多,但我国的发展程度还较低。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不可否认,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目都有了较多的增加。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已经有260多个,但是各个银行在中间银行的种类、档次、规模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从中间业务上取得的利润同国外银行相比相差甚多。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占总收入比重很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清楚认识中间业务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银行都在发展中间业务,我国的各家银行业在探索中前进,不过从实际情况分析,我国还有一部分人不能清晰的认识当前整个金融环境,没有充分的意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同时对如何开展中间业务也没有详细的看法。从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在工作时没有着手的地方,而且中间业务本身就是非常复杂、不易协调的服务,这些都会对中间业务的开办提前设下畏难的情绪,进而会影响中间业务的服务质量和发展程度。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业务量较少
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快速的发展,并且逐渐成为各银行的重点盈利方向。有数据显示,美国花旗银行的中间业务利润占到总收入80%以上,德国银行是60%以上,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平均是在8%左右,其中农村的商业银行盈利仅占1%。
3.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尽完善
我国颁布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相关文件中的定价、收费等方面条款没有足够的可操作性。各商业银行业没有市场的调节作用,缺乏定价权。中间业务收费环节也存在了优质客户同普通客户间的差别,优质客户的收费受到银行无序竞争的干扰,普通客户的收费又是比较低廉,不能进行合理的定价。同时也存在着难以收费等问题。
4.业务层次较低,规模较小
当前商业银行提供的中间业务有基金、证券经纪、资产管理等,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农村的主要工作在代收支付业务、保险箱业务、银行卡业务、担保类业务、交易类业务等劳务性的一般项目上。这些业务是赢利性较低的种类,但是却占有了很大的比重。其他赢利性较高的业务却没有充分的发展。即使是一些银行具备了理财等中间业务,其业务扩展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5.中间业务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
做好做强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需要很多的高技术人才,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问题。金融业的电子化发展趋势已经是很明白的了,其是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技术依托以及力量推动。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人员需要有较好的证券、保险、金融等知识,也要有能够灵活运用的能力。商业银行管理制度不灵活,有时不能适时地为银行筛选、培养有用人才,也不能充分调动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及其创造精神。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6.中间业务的工作环境分析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工作环境包括了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等宏观环境。从市场环境角度分析,我国的中间业务存在失信严重现象,农村商业银行开展的信用类业务需要面对很大的风险,同时许多农村企业没有形成建立依靠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投资理财、信息咨询等服务的思想认识。从竞争环境的角度看,我国商业银行间中间业务的竞争没有良好的竞争秩序,不时出现恶性竞争事件。从政策环境的角度看,相关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利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飞发展,不能做到有法可依的状态。
四、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1.提高对经营管理的认识,从战略高度分析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意义
中间业务是当前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的银行需要提高对经营管理的认识,不要把重点仅仅放在存贷上,确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同表内业务共同发展的道路途径。可以中间业务理解为新的业务品种和新的服务手段。丰富经营管理理念、提高认识才能将中间业务发展壮大。
2.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加强外部监管
对农村商业银行来说,需要把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重视起来,设置相关的管理机构来负责中间业务的开拓与研究,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来进行统一的管理、核算。商业银行应该健全组织机构,实行岗位职责,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确保业务收益。在建立自身的约束机制后,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努力做到规范、合法经营,将经营和监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保证中间业务良好的发展。
3.谨慎开发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的开拓受到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分析农村经济结构的特点之后,循序渐进,可以先经营比较简单的品种作为初探,对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更深度的开拓。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中间业务的种类,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
4.利用积极的营销策略
在农村经济结构中,把客户分为大、中、小客户类。工作重点放在大中企业上面,同时也要大力培养具有较强稳定性的中小型客户。相应的营销制度必须进行整改,可以采用捆绑营销等方式。把资产业务作为引路标准,进而带动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充分发挥出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的联系功能。
五、小结
商业银行的发展表面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体现的巨大作用,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可以反映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业务创新力。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归根到底银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银行只有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才能保证业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策略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5(2).
[2] 张淑英.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与建议[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2).
[3] 李少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透视[J].经济论坛,2004.(7).
[4] 陈杰.发展中间业务大有可为[N].中国证券报,2001,3.
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范文4
处理好“支农”与“盈利”的关系
农村信用社改革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农村商业银行也应该坚持这个方向,但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农村商业银行必然还应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因此,如何将“支农”和“盈利”有机结合就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村商业银行“支农”要有新的市场观念。在农村商业银行“支农”的问题上,不能片面地强调其“支农”的政策性属性,而应该根据当地“三农”发展的现状和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综合考虑,以求两者的“双赢”。虽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的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传统农业所占比重偏低,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仍然不能动摇,因此,农村商业银行“支农”不能仅仅局限于支持传统的农户种养业,应不断寻求支农新路径,例如支持种养业大户、支持农民外出打工、支持农村民办企业等等。总之,这些新路径要以支持农民创收为中心。
其次,要打造农村商业银行在广阔的农村市场中的竞争力。农村市场既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业务的基础,也是其最有竞争力的市场。随着国有银行基层机构的大量撤并,使得县域金融主体缺位,更凸显农村商业银行“支农”的重要性。一般来说,成立农村商业银行的地区市场化水平相对较高,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兴起,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空间,而这恰恰是各大银行竞争力最薄弱的领域,是农村商业银行最易争取和有待发展的空间。同时,农村商业银行要在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培养和吸收高素质人才、协调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联系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在农村市场的优势,增强其竞争力。
第三,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不在规模而在质量。作为“小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具体业务开展上,一是要创新金融产品,向农产和农村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并着力研发适合当地经济需求的信贷业务新品种,建立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和支农激励机制,将信贷支农业务做活、做强;二是发挥自身贴近农民的优势,在确保各阶段农业生产资金需要的同时,着力培养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是注意支持和培育有市场、有效益的优势企业、“成长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依靠这些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商业银行新的盈利空间,达到“支农”与自身效益的统一;四是要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建立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畅通高效的结算体系,解决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地域限制问题。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的支农业务只要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积极寻求政策和市场的最佳结合点,通过支农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地促进支农业务的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一种自身经营管理和支农业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就可以实现支农的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双赢”。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基础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刚刚起步,但在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已显现出来,例如部分小股东股权虚置现象、“内部人”控制现象等等。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归全体股东所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农村商业银行产权所有者的小股东往往缺乏行使权利的动力和能力,部分股权虚置现象十分普遍。股东的决策权大小取决于出资额占总股本的比例,农村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归众多小股东所有,每个小股东的产权比例微小,小股东无意识去行使对农村商业银行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而且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看,国家长期依靠行政权力强行干预信用社的正常经营,实际上替代了农村信用社社员对信用社行使的经营管理权,加上社员对金融及管理方面知识的缺乏,也使其缺少管理经营农村信用社的实际能力。农村信用社这种事实上的产权主体缺位,法人主体虚设,导致的结果就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责权利关系不清。结果,这种旧体制的惯性必然影响到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受到质疑,其独立法人地位及股东的权利也就无从谈起。
与小股东部分股权虚置共生的是管理者及大股东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目前在已经成立的苏南三市农村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参股甚至执掌最大股份。由于政府持股,没有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因此也难以避免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非市场化行为。可见,进一步明晰产权,建立决策、管理、监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真正意义上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商业银行行长的职责功能,这些是农村商业银行成为独立、健康的市场主体的根本要求。
由于观念、体制等原因,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但必须认识到,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决策不应受政府的干预。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农村商业银行应着力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农村商业银行“三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完善高管人员的聘任制度。在增资扩股中,尽可能吸引满足条件的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依法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同时,我们可以考虑引进战略投资者,这样不仅能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而且有利于改善其法人治理结构,使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能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运作。
苦练内功完善管理是关键
人们常常将农村商业银行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归咎于外部环境,殊不知,内部管理的薄弱使得农村商业银行更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切实提高农村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和员工素质、加强农村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第一,培养和吸收高素质人才。人力资源是决定一切的资源,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各项管理制度能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管人员的素质。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具备任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而由于原来农村信用社人才准人渠道狭窄,高管人才更为短缺,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经济基础和经营效益较好的地区,这一问题所造成的矛盾更为突出。农村商业银行的一般员工,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也是廖廖无几,绝大部分只具备高中或中专学历,无论是业务技能,还是实际工作经验、经营管理水平,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需要都有较大的差距。
为此,农村商业银行一是要在改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加大引进高素质金融管理人才的力度,打造一支精通农村商业银行业务、政治素质过硬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要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培养一批熟悉宏观经济、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要建立以业绩为评判标准的机制,对农村商业银行的高管人员实行任期目标管理,经营业绩与任期挂钩,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拔任用机制;四是将个人收入与贡献挂钩,强化激励与约束,建立薪酬与业绩挂钩的分配机制,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经营活力。
第二,建立和健全内控制度。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制度设置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等。这些都关系到农村商业银行能否实现稳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范文5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的特殊企业,在面临着我国经济大市场的竞争化大背景下,要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就要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然而,从总体上看,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现状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现行需求也不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现阶段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管理模式不恰当
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经历了几个阶段,逐渐形成了现状,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主要采用直线职能模式,是一个最传统的线条模式。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总分行支行,一条线下来,不是一种全能的。在以往管理中往往出现银行信息传达不及时,难以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及时反应。在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管理中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创新要求,造成企业运转经营困难甚至陷入困境。银行的运作要求就是快速和高效,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由于业务多,类似银行比较少,所以工作繁琐,如果不能改良管理模式,就会堆积越来越多的问题。
2.管理战略的意识薄弱
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但战略管理效率不是很高,有时会滞后;农村银行企业普遍重视市场运作、偏好多元化、对长期发展考虑不够全面导致管理意识欠缺。由于农村的资金观没有城市那么先进,所以资金应用不活跃,也就形成了农村商业银行长此以往的战略意识薄弱。新型农村资金实行县(市)级统筹,因此需要很高的执行成本。一方面使得资金管理本身的行政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人员冗余,部门和单位之间没有做好相关职能的有效定位,引发的组织管理成本上升也过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侵蚀新型农村农民对于资金的实际效用。
3.银行管理理论与内容不适应决策需要
在我国以往的传统经济管理时代下,经济增长方式来源于旧式的机器、传统的技术,偏离了在创新管理形势下的知识经济时念,银行管理企业也是以最基础的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以比重较大的趋势不断提升,可是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理论与其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甚少,传统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和内容已不适应投资决策所需要。
4.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总体指导思想发生偏差
在总体管理上看,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总体指导思想发生偏差,导致银行内调受阻,内部监督力度弱化等问题相继发生。自从银行趋向市场经济化改革以来,农村商业银行也在这个趋势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市场定位,可是在调整的过程中,“重发展、轻调控”、“重业绩、轻管理”、“重激励、轻管制”的不良现象频频出现,各地方分行的一级人很容易和总行之间形成“尾随其后”的现象,忽略稽核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减弱稽核体系在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职能与作用。
二、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创新的新对策
1.完善管理体系,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督力度
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督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内部的机构。为保证董事会对内部稽查系统的有效监管,还需在董事会的基础上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同时完善监事会的结构,加强监事会成员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作用。
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管理创新能力
管理创新能力的加强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思考,需要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银行经营活动离不开员工培训的开展。针对创新思路开展员工培训是始终坚持的原则。在继承和完善已有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方式,广泛引入现代培训手段,是培训能否取得效果的根本要素。
3.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创新
企业银行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本身应注重提高对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全新认识。要不断的加快企业农村商业银行信息化的步伐,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企业资源计划等计算机的创新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创新的管理水平;加快发展信息化电子商务,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创新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创新型的大转变。
4、加强宣传力度,让管理创新得到巩固
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财务风险 原因 对策
随着我国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我国的农村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作为农村基层的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在整个三农工作中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财务风险。面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对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原因进行探究,寻求解决财务风险的手段。
一、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银行自身的管理比较粗放
农村商业银行目前身大多都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改制后,变成现在的农村商业银行。而农村商业银行的领导和组成人员大多数仍然是原企业的员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员工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对于新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接受过程比较漫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为财务风险的发生留下了隐患。
(二)镇乡比较偏远,信息传递不畅
我国幅员辽阔,乡、镇、农村在地域上分布比较广,有些地方的经济比较落后,信息传递的流通性受到一定影响。而“三农”问题本身的市场信息就具有比较复杂的特性,如果服务于广大农村的商业银行不能够对信息及时传输和把握,那么必然会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发生财务风险。
(三)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足,控制能力薄弱
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而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还处在改制初期,各方面制度还有待完善,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显得比较薄弱。首先,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资产以贷款为主,而贷款对象均为最基层的农村、农业、农民,即中国社会中相对文化程度低、信用条件差、经济形势不发达的群体。因此资产不良风险相对较高,从而影响财务效益引发财务风险。其次,农村商业银行人才缺乏、科技落后的现状,影响其在客户管理、产品创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从而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带来较大难度。另外,随着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的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在内部公司治理、管理会计建设、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其对风险预警能力较差,市场竞争力薄弱,业务发展在量与质的把控上不强,最后必将引发财务风险。
二、农村商业银行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改变粗放管理模式
在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中,人的管理是最基础、最根本的。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现有员工的培训与培养,通过专业、集中、分层培训等方式,尽快提高各层级员工在业务操作、风险防控、创新思维、管理规划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通过请与聘等方式从外部引进一批专业的、熟练的高端人才,加快人才培养速度。通过人才培养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有效提高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二)找准市场定位,加强信息流通的时效性
在如今快节奏的金融市场中,金融环境的复杂性,金融工具的创新性和多样性,竞争的残酷性都和以往的市场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农村商业银行要对自身做出清晰的市场定位,密切结合农村经济的特点,推出符合农民特色的金融产品,拓宽业务范围。同时加强高新技术的运用,并对高新技术通过很好的培训,进行熟练的掌握,对最新的国际国内金融政策多做了解,保证金融信息传递的流畅性和时效性。
(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上面已经分析过了农村商业银行主要的财务风险,面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控制。首先要注意控制信贷风险,建立科学合理的的风险预警机制,依据风险、成本和资本等方面的约束,对业务进行严格筛选,处理好发展和质量的关系;运用国际上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建立风险的辨别和控制模型,对隐蔽的风险增加关注,同时对风险的滞后性引起警觉,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对风险进行测量,从而达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其次,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进行调整,创新拓展盈利渠道。在这方面主要通过两个措施来实现,首先对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运用引起重视,在整个农村商业银行中,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要认识到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对整个银行的自我平衡、风险控制、成本约束等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农村商业银行要在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风险预警与防控能力。
三、结束语
“三农”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也离不开农村基层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而在如今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工作的时候,农村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加大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改变粗放管理模式,明确市场定位,加强信息流通,增加对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积极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银行服务等手段来有效控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亚飞.江苏沭阳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