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单位会计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单位会计准则范文1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 联系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公益服务。政府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问题,1998年前后,有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应运而生,不但加快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群众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但随着我国财政预算体系的变革,各事业单位业务的不断深化,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难以统驭现代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变革。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标准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财政部于2012年底,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于2013年1月1日执行新制度。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内容
1.折旧与推销问题处理方法的变化
在新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折旧、摊销的处理方法与财政部颁布的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同时,还特别指出事业单位可计提折旧和摊销资产的范围,除事业单位享有所有权的动植物、文物以及在事业单位摆放的陈列品、图书、档案等资产外均属于事业单位资产核算范围。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和摊销。
2.事业单位财政投入资金核算的变化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财政收入的支出与分配,将“事业支出”的核算内容细分化,增设了以下五个二级科目,即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明确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支账务处理的全过程。其中,结转与结余金额不得参与预算的结余分配,也不得转入“事业基金”和“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部门预算管理科目当中。此项变化,即统一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同时,也有效的区分了事业单位年度财政补助结转与财政补助结余的不同。
3.资产的计价与入账管理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资产的成本应以实际成本或类似或同类资产的成本进行计量。如需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账面价值调整,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调整。但对于即没有有效凭证,市场上也没类似或同类资产,其资产计量口径也不统一的情况下,资产应以名义金额进行入账管理,并要求在当月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出来。这样即确保了资产入账的及时性,也强化了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4.权责发生制将应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
新制度中引进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有效的反应出了事业单位当期收入与支出的真实情况。同时,也明确指出了事业单位应该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而行政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中发生的部分经济事项或业务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即能如实的反应资产与负债情况,也能满足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
5.基本建设投资核算按月并入单位“大账”核算
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发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应当单独建账核算,至少每月并入单位“大账”进行核算。并要求事业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二级科目,核算基本建设投资成本,其核算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处理方法大致相同,此处不做详细说明。
6.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结构的变化
新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和附注构成,其中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项目由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代替,其表内按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进行分类列示。并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账务会计报表应按月度和年度进行编制;附注部分则应当披露事业单位重大经济事项的变动情况。会计报表结构上的巨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报表使者理解和分析事业单位经营情况的速度。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内容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联系
1.会计核算账户趋于一致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资产类账户中的“现金”转变为“库存现金”、“对外投资”转变为“长期投资”。并增设了“存货”账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材料与产成品的管理;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又增加了“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处理固定资产的会计科目,这是本次变化中的一个亮点,而“虚提”折旧与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兼顾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即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预算的口径,又可以反映资产的价值消耗情况。
2.统一了会计核算的目标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在于明确受托人与被受托人的责任。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算目标第一次体现了这一原则,使得企业会计核算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目标上有了一致性,对以后会计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3.账务报告列示内容相一致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采用了企业会计报表的格式,增强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科学性与通用性,同时,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业绩评价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财务数据。
4.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核算制度更加趋同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内容趋同性很突出,其业务处理与财务管理方式都非常的相似。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盈利组织与非盈利组织财务核算划分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在不久的将来,两套会计的准则将有望合二为―,将有利于财政部门综合考虑企业与事业单位规范的问题。
四、总结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后的内容,更加符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需要,使事业单位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使我国的事业单位组织体系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最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企业单位会计准则范文2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亮点;体系
为了使得小企业能够在激烈竞争的潮流中稳步中前行,且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行为。我国财务部推行了新系统――《小企业会计准则》,并且鼓励小企业单位积极对其进行应用,从而使得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管理。本文针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些亮点进行分析总结概述,如下:
一、汲取各精华,独成体系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汲取《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精华,将会计准则体系简化成会计准则,同时,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形成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规范,从而形成现在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了更好地普及《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好地让会计相关人员的执行,因此,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后面加上附录,使得这部准则是由正文与附录两种部分构成,从而更好地发挥《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作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整体是由正文、附录一、附录二组成的,指出确认、计量与报告的基本要求,并指出财务各种表的格式要求以及方法;另外,将我国准则与小企业准则的对照表附录在里面,从而使得相关会计人员更好的应用与了解会计准则。
二、将资产计提准备的要求进行删除,与我国税法趋同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是企业拥有的具有商业或交换价值的东西。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明文指出,将资产计提准备取消,资产应按照成本计量。其最大的特点的就是与我国税法趋同,使得业务较简单,这也是由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从而减小企业的负担以及工作量。另外一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则具有差异性,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违背基本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不完善的地方可以参考其他基本准则执行。
三、为规范企业会计标准的适用性,则应严格界定大中小企业
小企业会计标准需要满足我国境内设立的小企业,小企业需要满足以下几点标准:第一,不能承担社会公众责任的企业,即非上市公司;第二,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第三,小企业不是企业集团内的子分公司或者母公司。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有了适应的对象或者范围,从而使得《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准确的适用于小企业。另外一方面,为了使得小企业发展与壮大,小企业适应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也会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相互衔接,从而发挥《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发展中的政策效应。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的内容,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四、将小企业的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会计要素都要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入账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按照交易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其是会计进行核算与监督的具体对象以及内容,会计要素能反映出企业的会计主体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因此,需要对会计要素进行合理划分,从而清晰认识企业产权关系以及与其他经济关系。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要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并对这些的确认、计量等都做了具体规范。另外一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借款利息统一按票面利率计算,从而使得小企业负债的会计核算得到简化。
五、为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加强核算
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这些生物资产的定义、内容以及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同时,对这些资产的会计核算也进行了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将生物资产做出规定,例如:存货,存货是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正在生产的产品、生产所需的材料等等消耗性生物资产。因此,对生物资产加强核算,从而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
六、将所有者权益内容进行简化,压缩资本公积的核算
所有者权益是指将企业资产中的负责扣除后所剩余的权益,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内容简化为资本溢价部分(如下图所示)。其中资本公积是指小企业将收到的投资者资金投入其企业总注册资本的所占份额而计入收入资本,而超出的部分则为资本公积。另外,如果投资者对小企业进行增资或者减资,则小企业相应的实收资本进行增加或减少,注意的是小企业的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
七、将收入确认标准简化,从减少收入职业来判断情况
收入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活生产经营活动中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部分收益,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收入,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等等,但是不计入第三方代收的款项。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针对收入方面内容进行规定如下:将采用发出货物以及收取款项作为判断标准,将收入确认标准进行简化,同时针对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收入确认的时点。
八、按照相关性原则,制定财务报表体系
《小企业会计准则》综合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按照相关性原则,重新制定了我国会计报表系统,从而使得小企业会计依据新的会计报表系统而编制出符合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另外,《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适当地简化了现金流量表,并且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纳税调整的说明增加在附注里。另外,《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核算内容与税法趋同,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例如:银行、税务部门等,同时,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进行缩小,其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消除小企业会计规范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
九、结语
本文主要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两点进行总结阐述,小企业为了使得其会计准则更好的适用于本企业,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企业划分标准来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从而更好的保障小企业会计资金的安全与管理工作的落实。另外一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小企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保障小企业的经济收益,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大大降低了小企业的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陈雄.浅析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
[2]杨震.有关新医院会计制度亮点[J].财经界(学术版),2011(09)
[3]李珍.基于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
企业单位会计准则范文3
我国企业出于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目的,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力求向国际化会计准则看齐,新会计准则便应运而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电力企业及电力供应企业会明显的受到会计准则的影响,新准则的实施还会对电力供应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莫大的影响。就我国来说,新会计准则自产生到现在并没有太长时间,怎样正确应对新会计准则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出于变革和发展的目的,电力企业要全面分析,当然分析的必要前提和主要依据是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而出台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新会计准则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1.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
1.1新会计准则是有一定原则的,会计职业判断的大幅增加可以说就是新会计准则的应有之义。如何判断一项投资是属于长期股权投资,如何判断非货币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还是属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运用影响电力企业资产计量方式,主要体现在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个方面,在公允价值计价方面,对金融工具、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实行的公允价值有机会操作利润。
1.2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面临挑战。新准则要求投资企业对于采用权益法的投资,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应以享有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该项规定要求企业全面核算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暂时性差异,所得税核算全面引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看似简单,在操作起来实则难度很大,会计核算人员的压力是超乎寻常的。从母公司这一方面来讲,其一,合并财务报表在编制的时候,一贯采用成本法,但是需要向权益法调整,由此不难发现,操作性不强,是很麻烦与繁琐的;其二,不能很好的把握信息的可比性,母公司和子公司在会计制度的执行尚不能够得到完全的统一和一致,不利于调整会计政策。
2.对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方式的影响
2.1公允价值的运用影响。电力企业资产计量方式受公允价值的运用影响,主要体现在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个方面。在初始计量中,企业按照资产要素要求根据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如固定资产、投资性房产、无形资产等,这部分资产取得时都具备可靠的成本计量如销售凭证、运输发票、税费票证等依据。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进行了重新规定,允许符合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条件的,企业按照交易成本进行计量,发生操纵列报的空间较小。
2.2信息与数据的可靠性面临挑战。大量的估计和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会计披露的数据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具有相关性,如果信息的支撑不到位,更是难上加难。第一,活跃市场的资产的公允值很难确定,比如机械设备、建筑物等;第二,对弃置费用进行计算的时候,难点由很多,例如:客观的估计金融参数不容易,折现率的确定也很难,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同样不容易。就目前来说,管理层人员的判断是确定公允价值的主要依据,估值价值被大量采用,这样难免会主观与片面。此外,我国缺乏金融工具方面的法律法规,直接阻碍着供电企业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3.对利润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短期利润受到财务报表的影响,受财务报表的影响,短期的利润发生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新会计准则在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孙雷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30000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实行的公允价值计价方面有机会操作利润。这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来说,可理解为电力企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采取了公允价值模式和账面价值模式,使计量模式具有了可选择的空间。当电力企业处于流动资金借款或工程建设过程之中时,新会计准则规定的允许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从专门借款向一般借款的扩大对于增加工程造价,降低建设期费用化的利息增加建设期的利润能产生重大影响。
三、应对新会计准则的科学措施策略
1.提高对思想的重视度,开展培训
对供电企业来说,新会计准则实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这很长时间之内,电力供应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和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经常会开展大量的培训活动,然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公司公开披露信息的效果,会受到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影响,甚至是决定。除此之外,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会受到不利影响直。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无论是公司高层领导,还是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一旦轻视就很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和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定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培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电力供应企业内的所有工作人员精准的理解新会计准则,在详细的把握了新会计准则的内容之后,促进新准则的顺利实施。
2.确定会计政策,细化会计科目核算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管理层是负责企业会计政策的主要对象,有些人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在他们眼里,负责会计政策的仅仅是会计工作人员。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准确的认识和评价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所以,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为数几遍的测算不仅是极其必要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针对新会计准则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一来,上级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在开展决策的时候就会有章可循。确定完会计准则之后,会计人员要自觉接受财务部门的详细指导,以便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这样就会使本企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得到细化和明确,使用方法及对应关系来细化各科目的核算内容,通常来说财务指标和资产信息二者必须得到统一,科目核算内容得到细化之后就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为了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与良好发展要大力完善企业单位内控机制。
3.提升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提前模拟编报财务报表
现在大多数企业均会计电算化,实行更为高级的ERP系统,要求增加录入模块,修改和补充会计核算信息系统,通过软件升级等进一步明确具体业务的操作方法与操作程序。
四、结语
企业单位会计准则范文4
【关键词】生物资产;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发展趋势
“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正是这一特点导致了对农业活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复杂性。”再加上农业生产的地区性较强,使得不同地区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加之,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单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位众多,而且涉足农业的大中型企业也不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业要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展国际合作,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以消除外国投资者对我国农业财务报表的误解和怀疑。因此,制定既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会计准则已经十分迫切,而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在农业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
由此可见,在当代知识经济时代下,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讨论研究生物资产的相关计量模式将会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
一、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的应用现状
由于生物资产的特殊性,财务会计对其计量研究相比工业企业资产计量处于滞后状态,而且往往企图运用对工业企业资产研究的一些成果硬件套入生物资产计量上,而忽视了生物资产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扭曲了经济实质。目前,AICPA、CI-CA、法国《会计总法案》以及我国行业会计制度等都涉及到有关农业活动、生物资产的会计规范。特别是2000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IAS41)对农业活动及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财务报表列报及披露作了规范。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经过从1998年对公允价值的首次运用到2001年会计准则修订与公允价值的全面回避阶段,再到2006年公允价值对的在此引入与全面推广阶段,在参照国际财务准则并充分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国情下,使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编制的财务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其中包括了对生物资产公允计量模式的初步规范。
二、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模式面临的挑战
公允价值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与运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公允价值会计国际惯例的出现,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已经进入运用阶段而超越了争论阶段经济越发达,资本市场越善,财务会计信息服务于经济决策的目标就越明确,财务会计对公允价值的依赖性就越强。但是公允价值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其可靠性。如果不对其进行合理的规范,公允价值很容易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
从市场本身的发展看,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发育阶段,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十分规范,市场竞争不从分,公允价值难以形成。此外,我国市场化程度不高,在会计准则制定中是否采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反面,我国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做法。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讲,注重历史成本为基础,为投资者和有关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第一位的,对公允价值的作用并未充分考虑。
综上所述,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规范面临以下几个挑战:第一,生物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属性,适当考虑了市价水平,但并未运用公允价值的理念。如何把公允价值理念运用并扩大到生物资产计量全过程将是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第二,生物资产别是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计量所涉及的折旧、摊销等概念,与工业企业的概念相吻合,并未结合生物资产自身的特点来考虑。
三、对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研究的思考
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用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现实中,我国还是更注重历史成本模式。笔者认为,由于公允价值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后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与市场经济要求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是一致的,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观念;而且以公允价值计量生物资产更能够体现生物资产的价值信息,最符合生物资产的特性。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为此笔者认为须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专门的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为系统规范公允价值的使用。该准则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引言:说明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使用范围;2.定义:为生物资产相关项目的公允价值下一个准确的定义;3.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的获取方法:明确规定现行市价法、现行成本法、现值法及期权定价法等,并规定各种方法的使用条件、范围和注意事项;4.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确认和计量:明确规定在公允价值对生物资产后续计量是所产生的业务处理方法;5.公允价值变动的转回:明确规定公允价值反向变动的会计处理方式;6.披露:具体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应披露的内容和方式。
与此同时,我国须加强公允价值理念的推广与教育活动,在国内经济环境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国民素质的提高是改善公允价值计量现状的基础和前提。
在运用上述准则时应结合生物资产以下的特点因素合理运用:1.生物资产价值本身的变化情况;2.企业持有生物资产的目的;3.生物资产不同生长阶段的价值变化情况;3.生物资产组合:如森林、土地、土地改良形成一个资产组合。
参考文献:
[1]徐玉德.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与实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李瑞生.会计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8.
企业单位会计准则范文5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是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企业外部有关方面(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等)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会直接影响到企事业单位中各方面的利益。因此,有必要有效的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其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一些手段加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这对于维护和促进企事业单位的自身良性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国会计业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我国会计法规的不完善。在我国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都是遵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相关的会计法规。由于各种的原因,导致了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存在着一些缺陷。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不完善,给当下的企业单位非法运用这一漏洞,操纵所得的利润提供了空间。综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主要的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法规制定政策的可选择性。第二,会计评估价值的主观性。第三,会计法规制定之后的“滞后性”。
2.我国当下企事业单位业绩评价的不科学。我国企事业单位中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应该既关注企业业绩指标的结果,也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业绩评价只重于对企业在一定的期间所产生的经营成果来进行考核,忽视了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而,不少企事业单位为了能够使考核指标达标,就以牺牲未来的企业利益而一味的迎合监督部门对指标的要求。因为这种不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最终导致了我国企事业单位短视的经济活动行为,这也必然会伴随着会计造假、企业违规交易等一系列违规行为的发生,企业提供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也就大打折扣,失去了其应有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我国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我国对于会计中的信息质量安全所采取的监督一般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由国家的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执法手段来实行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内部审计的部门监督一直无法正常的发挥其应有的职能。首先,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于内部审计持有排斥的态度,他们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通过企业自身对于国家实施的微观方面的经济监督,这种监督对于国家的审计有着实质上的差别,从而对内部审计产生了不认可和不支持的态度;其次,由于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中审计人员受雇于所在单位,并没能真正起到独立地进行内部监督的职能,常常受制于单位的领导,而对于单位之中所产生的各种财务问题有意忽略,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责。而财政、税务、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监督力量,是外部的独立机构,虽然可以有效的进行监督,但是这些机构在管理上没能统一联合,各自监管在家部分,对于企业所产生的财务等违规问题,产生了一个每个机构谁都可以过问,也谁都不可以问的怪圈,无法从整体上去有效的发挥机构的监督职能。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带来长期的经济损失,而且这种经济损失往往是难于弥补的,这使得我国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产生了困惑以及担忧,也给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带来了相当大的隐患和危害,这些问题的危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假的计信息会驱逐真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夸大经营业绩的效果。这样一来,会形成全行业企业平均业绩出现一种虚假的上浮,从而使得企业中的会计信息真实度下降。原本某些企业的经营业绩良好,且企业提供的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能会由于行业的造价会计信息而被劣质企业所淘汰;对于靠虚假会计信息而得名的企业,其账面上的业绩利润很可能会高于行业的平均业绩而得以很好的运营。这样,会出现“柠檬效应”,最终,会产生假会计信息驱逐真会计信息的现象。
2.会计信息的传递错误,会从微观方面对于经济产生误导,会计信息的误导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而从企业运营的宏观角度来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企业错误的对于社会经济政策的判断,并涉及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这回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会计问题。
3.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导致经济犯罪活动的日益猖獗,从
而危害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使犯罪分子获得非法利益的掩体来实行其犯罪。由于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了灰色收入提升,以及企业乱摊成本,偷逃税款,利润截留,企业领导等乱搞小金库等,这不仅会纵容企业单位的腐败行为,给贪污腐化、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提供了环境;而且也会使得整个社会风气败坏,从而增加了社会中财务会计风险产生的不稳定因素。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1.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自身存在许多的漏洞和缺陷,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主要原因,因而应当对于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经行修订和完善。第一,在制定我国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当确定会计科目的内容,尽量减少会计科目中的不确定性。给出对于会计准则中模糊的定义于精确的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可能会产生多种理解,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进行较为详细准确的阐述,来有效的避免准则中某些词语对于使用者所造成误解。第二,应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选择性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尽量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虽然,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当给予企业比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但是对于有效的控制会计信息的失真,应当对于这种选择权的范围进行缩小,以改善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第三,应适时的根据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来相应的补充修订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失真和缺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会不断出现,这就需要对会计准则做出及时进行补充修订,以减少在对准则外会计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时由于无章可循而带来的随机性。
2.健全和强化我国的审计监督机制。审计的是监督跨级失真的有效途径,也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在我国,真个会计审计制度包括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督的一个职能部门,它的监督职能是有限的,因而并不能代表国家和其他政府机构对于企业和企业管理者进行的监督,所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主要还是由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两个方面来实施。第一,注册会计师审计方面。要进一步更好的健全和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督机制,使注册会计师能在日常的审计中保持一个独立地位从而发挥其公正的审计职能,按照法规来开展审计业务;同时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个人道德水平,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监督质量,减少因注册会计师的人为原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第二,政府机关进行审计方面。中国现行的政府审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双轨制”。即在业务上,属于行业实行垂直管理,人事制度和领导干部的任用均由地方政府来进行安排,对于审计所产生的经费则来源于地方财政。这种管理体制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使审计依附于地方的财政,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性、也无法客观、公正的对于企业等账目进行审计。因此,应对政府审计体制进行改革,改革政府审计方法,提升政府对于审计质量把控,强化其政府会计监督职能。
参 考 文 献
[1]蔡宝福.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6(5)
[2]葛志兴.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治理浅析[J].财政监督.2010(2)
[3]金盛华.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J],2005
[4]邵晓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之探讨[J].企业导报.2009(2):121
企业单位会计准则范文6
关键词: 会计职业判断;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独立审计;客观依据
一般来说,在人们的印象里,准则与职业判断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 ① 的《财务报告中的职业判断》研究报告认为,准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职业判断而已。准则与判断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判断程序早已存在于会计实务中,从会计准则建立之日起,对准则的运用就离不开会计判断;而职业判断又是在仔细斟酌会计准则的情形下作出的,对准则和职业判断之间关系的理解是理解准则作用的核心(加拿大准则制定特别委员会报告,1980)。无论是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它的执行都离不开判断程序。“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直接规定了几种备选方案,企业对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可在几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其一;“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因为缺少一一对应的详细会计规则,不但需要更多和更高水平的会计职业判断,同时还需要更高水准的会计监督。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不可避免地为会计职业判断留下了弹性空间。
一、会计准则制定导向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会计职业判断还是一个新名词。目前,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未给予会计职业判断以应有的重视,会计职业判断的总体水平较低。对其认识往往局限于会计人员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对会计要素所进行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的选择,即会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来确定会计事项的入账时间及入账金额,并且决定其应该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这已经成为我国会计人员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规定给会计要素的处理政策与方法留下了可供选择的空间,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政策;存货收发存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净残值率决定;合并形式的选择等等。不同的选择,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结果在不同的时期会对企业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然而,这仅仅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狭义层面上的认识,广义的会计职业判断还应该包括人们(我国当前是通过政府部门)对会计规范的选择,这恰恰是更高层面上的会计职业判断。显而易见,如果没有一个会计规范的正确选择,绝不可能会有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所以,会计职业判断首先应该是对会计准则和制度内容的选择(于长春,2004)。
由于今后我国不再制定企业会计制度,仅制定会计准则,而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由各个企业单位联系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并经本单位权利机构批准执行的会计核算规章,所以笔者认为,制定会计制度也是一种会计政策的选择,也需要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我国的会计规范主要包括会计准则体系,还包括现阶段同时并存的会计制度以及各种暂行规定。
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会计职业判断问题受到关注的本源,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准则的发展密切相关,会计准则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发展水平,会计职业判断影响了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和会计信息质量。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以原则导向为基础,与规则导向准则并存的。在这样的会计准则导向下,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首先是由准则的弹性空间决定的。新准则中新增了生物资产、职工薪酬、资产减值、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政府补助、所得税、外币折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具体准则,填补了不少会计规范的空白,做出了不少规则导向准则下的具体规定。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如何选择计提折旧的方法、如何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如何确认当期费用、如何使企业资产计量更有效、利润更真实,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同时,新准则中金融工具等四个系列的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全接轨,国际会计准则基本是原则导向的,它比规则导向更依赖会计职业判断。目前,我国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日益呈现出复杂的发展趋势,对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尤其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来说,由于它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要求很少,历史成本对其无能为力,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不同于其他计量属性,它所建立的现行交易只能参照市场的当前交易价格进行估计 ② 。准确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够恰当、公允地反映客观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实质,能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公允、相关性更强的会计信息,并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之,不当的或恶意的会计职业判断会歪曲经济业务事项的实质,产生失真的会计信息,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甚至会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一种手段。因此,新准则实施后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十分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二、新准则中会计职业判断对企业的财务影响——对昆百大 ③ 和金融街 ④ 的案例分析
(一)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投资性房地产的披露金额
昆百大(昆明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年报关于投资性房地产采用的会计政策披露为:“本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3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昆百大2007年年报显示,投资性房地产2007年年末金额为156 690 798.53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8.26%;2006年年末金额为13 585 511.82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1.21%,投资性房地产占总资产的变动比率为:18.35%,2007年整个年度新增加了将近1.5亿元的投资性房地产。
金融街是《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执行以来,第一家公告变更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的上市公司。其在2007年年报中关于投资性房地产采用的会计政策披露为:“本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在预计可使用年限内按年限平均法摊销或计提折旧,预计可使用年限超过45年的,按45年摊销或计提折旧”。金融街2007年年报显示,投资性房地产2007年年末金额为1 511 960 000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10.90%;2006年年末金额为55 250 000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0.48%,投资性房地产占总资产的变动比率为:10.42%,2007年整个年度新增加了将近15亿元的投资性房地产。该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出租房产为949 782 873.90元;出租和持有准备增值的土地使用权为562 177 524.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