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会计实习目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习会计实习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习会计实习目的

实习会计实习目的范文1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摘要:本文对信息时代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还对应用会计电算化技术如何实现会计目标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帮助,更好地实现会计目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目标;影响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1.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磁盘的存储量一般比较大,可以存储电脑程序,还可以存储企业的数据信息,所以,企业的会计人员一定要保管好磁性介质,避免磁盘中存储的数据丢失或者损坏。数据存储介质具有磁性化的特点,便于保管与存储,在保护的过程中,为避免数据丢失,需要做好数据备份工作,还要防止数据损坏,要通过保护措施,实现会计数据的妥善保管。

2.数据的规范化

在会计工作中运行电算化系统,可以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包括多项内容,会计人员要保证会计数据整体的规范性,要保证会计程序的规范化管理,还要保证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会计电算化可以简化会计人员的工作,可以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及时处理数据,其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可以减少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以及精确度。

3.会计数据处理集中化

应用电算化技术,可以将会计数据集中在计算机内进行处理,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在会计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数据的控制,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查与校验,还要降低数据录入错误的概率。在电算化程序中,一般都设置了审核校验的模块,这可以简化录入员的工作,可以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还可以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合法性,有效降低了操作失误的概率,是保证会计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

4.实现了组织与人员的协调性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技术后,加强了人机之间的交互,但是由于技术有限,所以,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实现自动化运行,需要借助手动操作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会计电算化有效的将会计人员以及计算机软件结合在一起,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会计知识,还需要掌握电脑知识,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1.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会计核算方法很多,其主要是对会计信息进行计量、核算以及记录时使用的方法,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方法有着较大的影响,其对传统的手动核算方法进行了优化,还提高了会计审核的力度。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科目的设置有着一定影响,由于采用了新的核算方法,所以需要适当的增减会计科目,在对会计数据进行录入,或者进行会计信息进行对账时,可以用代码代替科目名称,这种查询方式更加快捷,也更加简便。会计电算化还对会计审计凭证有着一定影响,在对会计账簿进行编制时,需要按照一定格式,在填制与审核的过程中,会工作的方式也产生了影响,由于单据承载的信息比较大,所以,数据输入的速度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数据录入的效率,利用计算机核算软件,可以对会计凭证进行补充或者修改。

2.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在会计工作中,财务报告的质量会受到会计人员能力的影响,会计人员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则会限制财务报告质量的提升。传统的财务报告是由会计人员编制的,其局限于企业的财务数据,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利用的效率都提高了。手工会计信息处理很容易出现失误,会计人员由于时间有限,无法对信息进行整理与审核,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大大降低了。在电算化环境下,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实现对会计信息的记载、抄录以及编制,这样可以节省会计人员的时间,可以加强对数据的审核,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利用会计电算化技术,还可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可以利用网络对会计数据进行传递,实现信息的共享。

3.对会计审计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审计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对会计信息进行审阅,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必须熟悉计算机知识,要熟练操作会计审计软件,采用电算化的方式,可以提高会计审计的效率。在会计工作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会计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要学习新型的会计软件,还要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充分发挥出会计软件的功能。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对软件的功能进行优化,在应用审核软件时,有时会发现数据接口缺失,无法进行数据转换,所以,会计人员必须通过手动的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还增加了失误出现的概率。

三、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目标的建议与措施

1.控制会计系统的风险

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而且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差错的概率大大降低了,但是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会增加会计系统运行的风险,企业必须制定相关制度以及措施降低这一风险,要加强对会计系统风险的控制。企业内部可以制定会计组织的控制制度,通过内部分工的方式,可以使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之间互相牵制,可以起到管理与约束的作用。会计电算化加强了对会计软件的开发,在对软件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软件的功能,可以实现对会计系统合理控制的效果。

2.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加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是令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途径,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制度,首先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操作程序,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

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如果会计人员连日常会计事项都处理不好,那么就很难充分利用计算机开展日常工作,所以会计人员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求财会人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还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会计电算化是未来会计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应用会计电算化技术,可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可以降低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审计的效率以及质量。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还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其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的会计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的会计软件。

参考文献

1.李淑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初探,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4).

2.姜明.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及需注意的问题.商业经济,2005(10).

3.王纪纲,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实习会计实习目的范文2

关键词:电力项目建设 会计财务管理 工程造价

只有合理分配在电力项目建设中使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才能够为电力建设提供一个成本节约、质量有保障且高效的建设平台。电力项目建设中必要的工程建设计划是需要会记财务管理来对资金进行严格的核算并监督的。核算的严谨性为电力建设项目建设计划以及考核计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依照计划管理相应的工作项目,加强电力项目建设期间的财务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一、电力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财务核算中的问题

目前,在电力项目的建设中,建设单位多注重项目建设工期管理,并没有对工程财务核算予以重视,致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征地及索赔涉及财务的状况问题不断,并以工程的按时竣工为首要目标,而财务核算管理则存在隐患问题。电力项目工程建设中的财务管理能够提高各方面的管理效率,如基建项目建设的管理效率、投资管理。这样在具体的投资中能够增大投资效益。有些电力企业在项目建设财务管理上,并不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仅根据以往经验做出评断,并采取主观经验为依据,循规蹈矩,致使工程财务核算中的许多问题存在。会计的科目设置并未按照工程预算书中的单项工程来规范,专项核算的设置能够使单项工程的成本费用和具体的工程施工建设一一对应,却对工程的成本控制和查询造成诸多不便。再有就是会计核算不清楚,单项工程的核算并没有进行归集来核算工程成本,致使账目中多重复混合核算,从而导致批复工程预算不与工程现场的实际成本相符,成本归集口径也不与预算书相符,会计核算不清晰给资产管理以及工程后续的决算带来很多问题。电力企业的会记财务人员虽然在会记方面的专业素养很高,但是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了解不足,而且对工程造价方面的管理能力有限,会计财务人员多数不了解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工程预算编制的相关知识缺乏,使工程的财务管理进展受限。

(二)造价控制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企业的项目建设中,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一般是针对建设部门,财务部门作为管理企业中资金运筹的关键环节,应该对项目建设中的资金支付和后续工程决算进行严格把关,发挥在企业项目建设中的财务监督管理作用。

电力项目建设的工程造价控制上,主要问题有:由于会计财务人员对国家的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了解不足,导致了在签订合同中对合同的审核不过关,有招标不合规范的合同以及合同模板不符合上级公司给出的合同,财务人员都未能进行严格审核,合同签订因为管理方面的疏忽导致风险。由于会计财务人员对工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了解不足,在对工程款支付申请进行具体审查核实时,并不能对具体情况进行应对,致使对工程进度的鉴别只能从资料上来审查。工程结算审核中,财务部对呈交的工程结算书审核不严,而且监督力度不够。

(三)竣工决算环节中的问题

竣工结算是电力项目工程最后的一道关卡,项目竣工结算报告对接下来的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以及资产管理权的移交都有直接的影响,电力企业对项目竣工结算的把关和严格审核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加大力度。工程费用在项目工程投产后并未按时进行结算,导致竣工决算表不能随工程实施的进度按时编制,资产入账时间拖延。由于会计财务人员的素质存在不同,编制的工程竣工决算表质量也相差甚异,使得资产管理移交困难重重。

二、加强电力项目建设财务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工程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对国家财经法规的具体承接以及对公司管理的全面要求进一步知悉了解,这是电力企业财务部门对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的具体要求,只有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才能够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对资金有效使用,所以制度的健全和规范是电力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于各部门对具体工程进度的盘查以及各项费用的具体使用情况的结算,都要根据财务管理制度来依章行事,并根据资金的具体来源对资金的使用制定合理计划,安排预算,而后经过企业领导或者是预算小组的批准后,再予以执行。

(二)工程进度款的支付

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是根据施工合同的具体协议来实行的。每个月的具体工程施工量,要经过监理部的审查和认可,再进行上报,再通过基建处的审查,批准,再经由基建处进行上报具体工程量的情况,通过企业主管领导的认可同意,才可以支付工程进度款。

(三)工程决算

工程决算要有经审计制定的决算书,并必须通过工地代表和预算人员的签字,再经由各部门和领导的逐级审批,才能够进行支付。合同中具体规定的工程设备及材料款的支付规则,施工企业以及项目建设的驻工地代表必须严格遵守合同中的具体协议规定,来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基建处长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设备的安装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逐级审批,予以付款。

(四)质量保证金

质量保修合同中具体规定的质量保证金约定比例,应该按具体协议进行提留。质量保证期满时,财务部门应该根据公司相关部门出示的合格证明来进行支付。

三、电力建设造价控制

(一)树立先进建设造价控制理念

正确树立先进的造价控制理念,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能够实现电力建设的质量、工期、安全和造价等管理目标。争取以最低建设成本来取得电力项目建设的最佳质量水平,以给定的最低成本取得电力项目建设的最高质量水平。不仅要实现项目的质量最优,而且在电力项目工程建设中要研究其可行性、以及建设后的运营等功能性价值。要树立这样的观念,谁建设谁运营,建设便是运营的观念,来提高建设造价的控制理念。成本的有效控制应该争取在到在花第一分钱时开始。在对电力建设的成本控制上达到最低最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实行业主负责制

业主负责制度的实行,对建设项目的前期成本、项目工程的建设成本、以及运行成本、工程建设中的建设质量保证、生产安全等进行综合控制,以此来降低建设环节的成本投资风险。如在建设项目公司成立总工办,并由项目公司对各个参与建设的单位进行调和在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矛盾等问题,并监理工程程序性工作。在电力项目的安装运行阶段,培训人员积极参与到工程部的项目建设共同管理中,并将业主、参与建设的相关部门以及基础建设单位与生产管理环节相融为一体,在财务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发挥人在项目建设造价中积极主动控制作用。以此来保证各个参与建设的部门利益最大化,并为建设成本的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开展全方位的建设造价控制

优化工程设计,优化工程设计对建设造价控制的贡献远远大于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对建设造价控制的贡献,以此在实施具体的造价控制措施中,优化工程设计是首当其要之选。项目公司计划部门的执行概算,执行概算运用工程的管理软件,将合同中协定的付款条件、执行概算编码会计核算明细科目、最后到固定资产需要登记的入户对象以及对象类别进行相对应的编码,再具体进行总核算。

(四)缩短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期间的工程成本控制,有效缩短工程建设工期中能够实现控制。通过制定合理的建设工程具体施工计划,尽量做到同类机组的工期最短。工期的缩短并提前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工程成本为之缩减,同时还能有效发挥机组的经济效益。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计划来使资金依计划有效使用,既能够在资金缺乏的关键时刻提供资金补给,又不会在用不到的地方闲置资金,资金计划的制定能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使工程建设在动态的资金运转和有效控制下达标,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胡祥.电力企业基建期财务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外资,2012,21

[2]郭学琴.当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A].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2008

[3]吕飞.浅谈电力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和监督[J].财经界(学术版),2011

实习会计实习目的范文3

关键词:双目识别 上机管理系统 人体工程学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078-02

人类是靠眼睛来实现视觉的。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单个人眼只能形成二维的图像。人类之所以能够产生立体的视觉,全凭我们同时使用了双眼来接收图像。若仅使用单个眼睛时,人们只能知道物体的形状,但无法判断物体的远近和大小。这个现象及其原理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例如3D电影。本文就是结合了双目识别的原理,改进了常规的人脸识别技术,并将其与传统的学生上机管理系统相结合,开发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管理系统。

1、双目识别的理论基础

1.1 相机成像原理

一般来说,不同的数码相机成像规律不同,且光路较为复杂,但原理基本一致,如图1所示。其中,O点为光学中心,ABC为物,A'B'C'为物ABC在数码相机中CCD(电荷偶合器件)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所对应的像。点A'、B'、C'分别由点A、B、C过点O的连线,与像平面相交得到。由几何关系得:

故本文将该光路图简化为图2。此光路图将O至像平面的距离等效处理,等效距离随焦距变化而变化的,其值可由实测标定。

1.2 人脸曲面的逆构建

1.2.1 坐标系

由等效光路图易知,为了建立满足几何关系的方程,需要建立像平面坐标系和系统坐标系。

本文采用的像平面坐标系是像素坐标系,像平面是一个矩形区域,坐标系的 图2 简化后的等效光路图

原点位于像平面的中心位置,像素坐标的最小刻度是单位像素(pixel)。像素坐标刻度与像平面实长之间成一个线性比例关系

在像素坐标系上,目标点坐标值的测量误差限为0.5像素,故对应像平面实长的测量误差限即为厘米。在实际应用当中,比例系数的值并不一定需要进行标定。因为参数可采用像素单位进行标定,从而简化了运算过程。

系统坐标系的建立是为了便于系统的构建,以及结果的运算处理,其构造相对于像平面坐标系要复杂的多。文中所建立的系统坐标系是一个三维的笛卡尔坐标系,三个坐标轴的方向分别对应于:像平面中心连线方向、相机观测方向,以及与前两者正交且过光学中心的直线方向。

此外,像平面坐标系的横坐标是与系统坐标系的x轴重合的,这样便于坐标的运算处理。目标点的识别结果将以系统坐标的方式进行表示和存储。

1.2.2 特征点及其定位方法

在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中,为了进行有效的人脸识别,需要寻找若干个特征点,以便提高识别精度。常用的脸部特征点有眼睛、嘴、鼻子等。在本文当中,特征点除了能够进行位置标定外,还能够组织形成三角形网格,用插值的方法来进行结果的估计。

由于特征点选取和识别的技术已经达到十分成熟的地步,故对其具体原理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的是双目识别系统观测某点时的等效光路图。其中,是两个像平面中心的距离,和分别是两条光线在系统坐标系xz平面上的投影与x轴的夹角。

实测中,夹角的计算公式为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双目系统的两个像平面坐标系是关于y轴对称的,因此在两个像平面中的坐标也是对

称的。此外,由于在实际应用当中一般 图3 双目识别系统的等效光路图

使用的是两部相同的图像采集设备,故有

测距结果即为所测点的系统坐标系下的z轴坐标值。此外,要将测点在系统空间中进行定位,还需要计算出x轴和y轴上的坐标值。

通过测定坐标定位公式,我们可以定义人脸面部上的各个特征点。特征点取的越多,对人脸曲面的描述也就越具体。由于所取特征点是一组离散的点,因此应用插值算法可构建出完整的人脸曲面。

1.2.3 结果判定

本文所述的双目识别检测技术,共含有三个子项,包括平整度检测、图像识别、曲面识别。平整度检测项目主要用于判定测试对象是否是真人,而不是平整的图片等物;图像识别项目采用的是常规的人脸识别方法,用于二维人脸图像特征的检测;曲面识别项目则是用于检测三维人脸曲面的几何特征。

结合以上三项,可以进行较传统方法更为可靠的人像识别。

2、双目识别模块的设计

本文提出的学生上机管理系统的双目识别功能是通过双目识别模块进行实现的,这是实现该系统功能的关键一环。

2.1 设计思想

双目识别模块主要进行对象的识别,同时通过与主机连接进行实时通信,一方面向主机上传识别结果,另一方面接收主机的指令。

由于本文所述的双目识别模块是用于学生上机管理的,因此在设计思想上应该要根据设计对象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创新。设计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双目识别模块应满足实时进行学生身份识别的基本要求,以便识别成功后进行登录操作或维持登录状态。这也是系统开发的基本要求。

(2)硬件模块应采用柔性设计,具备自动调节功能,使设备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3)利用人体工程学原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2.2 结构功能

如图4所示,识别模块的图像采集设备使用两个分辨率较高的摄像头,可以保证系统能够获取较为清晰的图像以进行人像识别。

识别模块上安装有伺服电机,用于自动调整摄像头的仰角,以配合用户的身高。摄像头的焦距是固定的,各项参数已据此标定,从而能够保证用户头部与屏幕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设计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能够使用户以良好的坐姿与距离来进行上机操作,培养用户良好的操作习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视力,维护身体健康。

此外,图像数据的分析处理是通过集成于模块中的ARM处理器进行实现的,而模块与计算机的通信接口可采用目前较为常见的RS232接口或USB2.0接口,使设备能够实现较好的兼容性。

3、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解决方案

3.1.1 系统架构

如图5所示,机房的计算机分为管理员用机和学生用机,且均需要连接至局域网。在机房入口处,设置一个刷卡机,用于学生上下机的登记。刷卡机连接到管理员用机,在管理员用机上可查看管理界面。管理员用机与学生用机之间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管理员用机通过局域网与远程数据库通信,学生的人脸信息均存储于远程数据库中。

系统的软件部分使用VB作为开发平台,选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作为数据库。

3.1.2 主要功能设计

(1)客户端。

登录:学生在刷卡机上刷卡上机之后,即在管理员用机中保存上机信息。已刷卡学生可于任意一台学生用机上的客户端界面输入学号和密码,若学号与存于管理员用机上的上机信息相符,则开启双目识别模块的人脸识别功能,识别通过后即可登录,并向管理员用机报告学生当前的机位。

定时人脸检测:自学生成功登录开始,每隔5分钟进行一次人脸识别,若不能通过,则自动将计算机锁定,并向主机通报识别结果。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无故离开座位,便于机房的管理工作。

设备连接检查:每隔10秒(或在进行定时人脸检测时),自动检查网络连接和与双目识别模块的连接,若连接中断,则自动锁定计算机,甚至强制关机。

(2)服务器端。

监控管理:具有对机房各学生用机进行强制下机和远程开关机的能力;查看各学生用机的屏幕画面和各学生的实时人像;了解学生的上机状态。

统计查询:按个人或按课程统计用户的上机总机时、上下机时间等信息。

(3)远程数据库。

远程数据库由教务处进行管理,由网络中心进行维护,主要功能包括:添加删除学生用户,修改学生信息,设置用户名和初始密码;为数据库做备份或恢复操作。

3.2 关键技术

本文所述系统是传统的上机管理系统与双目识别模块相结合的产物。由于传统的上机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故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点:

(1)开发成本较低、识别能力较强的双目识别模块。

(2)系统需要建立软硬件通信协议,用于识别模块与上位机的数据交互。对于使用USB2.0进行通信的情况,还另需开发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

4、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装备有双目识别模块的学生上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在传统的上机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具有双目识别功能的人脸识别设备,用于增强系统功能,减轻机房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此外,该系统还能够督促使用者在上机时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用眼习惯,保护使用者的身心健康。

本文所述的双目识别模块不仅能够用于学校机房的日常管理,还适用于各种上机考试当中,防止替考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袁健.学校机房上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12:127-129.

[2]李外云.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

实习会计实习目的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引言:大数据时代,能否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键或相关信息,进而获得客户,成为企业盈利的重要环节。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是管理会计的职能之一。传统管理会计重视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应用,忽略了海量非结构化的业务数据,与业务脱节严重,管理会计报告质量不高。2016年,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提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推动基层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推动会计工作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并“密切关注大数据、“互联网+”发展对会计工作的影响”。这表明管理会计信息化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管理会计信息化成为企业的基本要求,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如何构建大数据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应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大数据对管理会计的要求

1.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

自媒体和多渠道电商平台的兴起,产生了海量大数据。大数据是指与目标群体相关的存储类型多样化的海量数据,具有短时间体量巨大、类型多样化、价值密度低、时效性高等特征。大数据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两种。结构化数据是指能够以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呈现的数据,通常指以文字、数字和表格形式存储的财务数据、人事数据、供应商和客户数据等,这些数据便于使用者运用传统技术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非结构化数据是指不能以一定的结构呈现,以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样化存储形式存在的数据,这些数据难以使用传统技术方法提取有效信息,且产生时效短,数量巨大,因此,需要大数据技术及时对数据进行挖掘、清洗和分析,才能提取经营决策有效信息。

大数据技术包括大数据信息平台构建、数据挖掘和清洗、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技术。大数据挖掘是对数据的全覆盖式搜索,通过关键词的精准和模糊搜索,全面搜索含关键词的字段、图片、动画、网页、音频、视频等数据,按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描述、分类,归入数据仓库。数据清洗是依据一定规则对分类数据提取关键信息,清洗无用数据和信息,归集至相应的数据库。数据分析和处理是指运用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决策树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数据的变化趋势,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佐证。

2.大数据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

大数据的发展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共享云平台,提高了会计信息化处理效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化成本。应用大数据技术数据,能够做好市场预测帮助企业抓住先机,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提升了管理会计分析预测的精准度和效率。同时,大数据对管理会计提出了大数据思维、分析能力、工具应用能力等更高的要求。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助力管理会计实现增值目标的应用工具,其构建的原则和框架,不仅应基于项目单位的建设需求,还应符合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搭建,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全面搜索,归集到基础数据库中,采用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和清洗、分析处理形成可视化数据库,提供专业化、可视化的数据处理报告、专项报告、项目决策报告。

二、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原则和框架

1.构建原则

(1)安全性原则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多部门协同建设和使用的数据系统,应从用户级别和使用权限、信息搜集和处理、跨库数据提取等方面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首先,建设单位应依据管理层级和权限设置用户级别和权限,确保在用户登陆和使用范围的安全性;应设置信息的重要性等级标准,便于数据读取部门能够依据数据等级标准判断数据来源的重要性。其次,管理会计为了做出战略决策、财务决策、项目决策,需要从内外部搜索、接收大量数据。信息搜索过程面临较大风险,应建立高标准的防御措施,抵抗病毒和黑客的入侵。最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内部跨库数据的访问和提取环节,是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应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跨库访问和提取的速度。

(2)开放性原则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按照开放性原则,建立开源云平台,架设开放性结构,满足大数据处理的需求。未来的税务征管系统、银行系统、工商系统等平台都将实现数据开放查询。架设开放性结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满足外部环境和信息复杂多变的管理需求,多端口设计可以为企业后续扩容提供便利。

(3)统一性原则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供应链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多个数据库。各个数据库相互独立,具有不同的数据代码和标准。要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整合各独立数据库的序号、代码、标准和转换规则,按照统一性的原则,实施整体统一代碼规则。只有依据统一性原则建设,各独立数据库才能实现跨库搜索和查询,形成统一的数据库资产,才能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提供数据支持。

2.构建框架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由多个数据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依据系统论的理论,多个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开放性、自组织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等共同特征。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按照基础设施层、基础数据层、分析应用层和综合报告层进行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构建框架见下图。

(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系统的平台,是数据存储的媒介,由互联网、服务器、云服务器、计算机软硬件等组成。企业应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实际财务状况,系统化设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明确项目建设预算,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基础设施层的构建不仅要满足现有的系统管理需求,还应保留足够的可拓展空间,便于未来的开放性结构扩容。

(2)基础数据层

基础数据层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层,分为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其中,结构性数据由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研发部门等分别在相应系统端口输入源数据;非结构性数据则由系统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从外部获取,包括从政府网站、工商、税务、银行、电商平台、论坛等多渠道获得实时数据。基础数据层存储各种类型的源数据,为分析应用提供数据依据。

(3)分析应用层

分析应用层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预算管理、战略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等管理会计工作任务;第二部分是大数据技术工具和管理会计工具。分析应用层的职能是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管理会计工具,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完成管理会计工作任务。系统运用大数据挖掘、清洗技术,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网站信息进行描述、归类,挖掘有效信息;并通过聚类分析、决策树分析、回归分析等技术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为管理会计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投融资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等职能管理提供清洗后有效信息。管理会计应对结构化和转化后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才能做出精准的决策。

(4)综合报告层

综合报告层是管理会计经过分析处理后提供的可视化报告,包括预算报告、战略报告、经营管理报告和绩效报告等。综合报告层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其机密程度、访问权限和修改权限应为最高级。综合报告可以不设置固定汇报格式,依据管理层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报告。

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在阿米巴经营理念下,每个业务部门都是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各独立核算主体按业务类别划分项目制进行运营。每个业务部门或每个项目配备一名业务伙伴(以下简称BP)。企业设置BP岗位,是对业务的支持。BP是将财务职能提升到业务前端,与业务同步,为业务提供预算编制和调整、风险识别和防控、资金结算与费用控制、财务分析和评价等管理会计服务和支持。BP的职能,一是辅助业务部门跟进全流程,为业务提供专业的财务建议和服务,二是为管理会计提供全过程链的分析数据。BP岗位能力,除了具备管理会计能力和信息系统使用能力,还需要掌握宏观经济基础、行业生命周期、产业链、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策略、采购模式、生产工艺流程、营销模式等信息。本文以项目管理中BP的工作流程来介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中,BP的工作主要分为事前预测和服务、事中控制和支持、事后评价和反馈三部分。BP进入项目组,需要掌握项目实施区域环境和风险评估、项目业务流程、主要竞争对手、项目预算等情况,才能为项目提供全流程专业预测和支持。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BP快速掌握项目情况的优质工具。项目阶段BP和业务的工作成果表如下。

1.事前預测和服务

事前,BP的职责是对项目区域宏观环境、法律规章、行业生命周期、项目竞争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完成项目预算计划。BP可以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搜集项目实施区域最新的政策文件、税收优惠条件、项目实施最新规定、同类项目案例文书等资料,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层;通过对比分析,生成该区域项目实施的外部环境可视化报告;结合企业过去存储的同类或相同区域的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生成本项目的可视化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项目流程图和风险识别点标识,有利于项目业务执行的风险防控。BP编制项目预算,应在公司年度总预算内控制项目预算额度。BP编制项目预算计划,应依据项目执行方案,按照时间序列和项目进度,填制预算资金支付计划表,并按预算调整因素确定预算调整金额幅度。经项目负责人调整和确定后,确定项目预算计划。

2.事中控制和支持

事中,BP的职责是对项目执行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提供财务支持和服务。BP的风险识别和控制主要体现在对项目合同的成果交付和支付等条款议定,以及财务结算风险控制。项目按产品和服务类型可分为常规项目和新增项目。对于常规项目,BP可以通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获得以往期间同类项目的风险评估报告和项目风险控制表,可对同产品项目的风险点识别和控制有清晰认知。对于新增项目的风险识别,BP可以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搜索项目风险评估因素,并通过与项目负责人的沟通,明确项目风险识别和控制环节,提升项目风险防控水平。BP对项目的财务支持主要体现在对结算票据的核算处理环节。BP将票据扫描录入后,系统调用合同库数据,自动比对开票人、票据金额、产品名称、发票号码、发票专用章等信息要素。通过比对审核后,项目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进入相应分析应用层的专项管理系统。资金流信息进入资金管理系统,完成资金收付和会计记账等核算工作。业务流信息进入项目管理系统,动态显示项目进度。供应商、客户、产品工艺、产品流程、采购费用等信息流信息进入信息管理系统,丰富项目信息数据。

3.事后评价和反馈

事后,BP的职责是对项目绩效、人员绩效和往来单位进行评价,并完成项目绩效报告、员工绩效报告、往来单位评价报告和项目总结报告。项目绩效报告不再是过去对项目的经验总结,而是依据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预算计划、执行、调整、项目盈利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科学评价。员工绩效报告,依据项目方案,按进度和时间节点,对员工完成项目任务的质量和进度进行评价,既利于项目员工成长,也利于项目管理。往来单位评价报告,从信息管理系统导出基础数据,按照项目评价标准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级别评价,并列出评价依据。评价依据应按照往来单位规模、管理制度、人员能力、预算执行、合同议价等因素进行客观列示。项目总结报告是从财务角度对项目方案、预算执行、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进行总结。

综上,可以看出,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和管理会计技术进行大数据信息处理、财务支持和风险防控,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能够有效降低项目的风险水平,提高项目执行效率,提升项目盈利能力。

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

实习会计实习目的范文5

关键词: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北块);特大型公共建筑;空调水系统;循环冲洗;实施成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 K826 文献标识码: A

1 系统概况

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北块)位于上海市西部,北至崧泽高架路南侧红线,南至盈港东路北侧红线,西至诸光路东侧红线,东至涞港路西侧红线,已运营的地铁2号线由东向西贯穿整个施工区域。笔者所在集团公司中标负责一标段的施工,一标段总用地面积约5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属于特大型公共建筑。

本标段空调冷热源来自能源中心,进入建筑物分为6个用户热力站,水系统采用直供方式,各分支基本无板式交换器,仅在办公及酒店大堂区域设置小型板式交换器。本标段空调水系统由A0\B0\E1\D0四个用户热力站供应,其中A区热力站水泵总计29台、B区台、E区36台。

E1圆楼、E2 钻石楼和商业街的空调水系统采用四管制,冷、热水系统分别独立设置。其余展厅和办公区域均采用两管制。各楼垂直管路、各层风机盘管机组和供暖水系统的水平环路均采用同程式,其他空调冷、热水系统均采用异程式。A1、B1、D1 展区自动扶梯区域冬季拟辅以对流散热器,供暖设计负荷分别为 110kW、150kW 和 150kW,热水供、回水温度拟设为 60/48℃。 A0、B0、办公楼的办公大堂等冬季拟辅以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暖设计负荷均为 50kW,热水供、回水温度拟设为 53/45℃。E1 圆楼和 E2 钻石楼的贵宾区、VIP门厅等冬季均辅以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采暖设计负荷约为 200kW,热水供、回水温度均拟设为 53/45℃。

2 施工初期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在施工初期及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确保系统的循环冲洗、运行顺利进行。

由于空调水系统管网分布区域广,管道的分路支叉管道多,空调水系统相关设备机房布置点多。按照原有设计施工图施工,会对管道后期的循环冲洗、运行施工、管理和进度,带来众多难点。主要产生的难点有下面几方面:

1)设计单位在考虑空调水系统末端支管管径时,可能对设备的具体型号参数和口径暂未收集到具体详细的技术要求,故末端支管的干管口径设计设置偏小(设计图纸上最小管径为DN20),笔者认为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a. 末端支管干管口径设置过小,在管道需要运行时,管道内产生的异物(如丝口填料、焊渣、铁锈和水垢)等难以排除,会堆积在管道内,形成管道堵塞或降低管道的流量,降低末端区域空调设备的运行质量和效果;

b. 末端支管干管口径设置过小,造成施工过程中管道的支架设置过密,难以满足在展厅等大直径风管布置区域下的支架设置要求;

2)在循环冲洗阶段的临时管道设置、拆除施工时,笔者认为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a.临时管路在连接和拆除施工中,管路施工、排水放水会对相邻机电管线设备和装饰产品会造成损坏等现象;

b.临时管路在连接和拆除施工中,容易对自身管道的保温产生损坏等现象;

c.临时管路设置、拆除的施工周期,对施工总进度计划可能产生影响;

d.临时管路设置、拆除施工,会带来管道连接材料及人工的消耗;

3)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施工初期及时与设计单位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a. 末端支管干管口径的设置,最小管径宜为DN40;以满足管道的支架的布置和支干管的循环运行时的清通效果,减少管道末端产生堵塞的现象。

b. 在空调水系统各路支管的末端增设连通阀,在A、B、D、E各区干管的末端处,设置旁通阀。

c. 在深化设计施工图中,利用各空调机房内设置循环冲洗连通阀部位的空调箱进水管道作为检查口(在开通、循环冲洗阶段,必须封闭与空调箱连接口),拆除过滤器开启进水阀,进行排放检查。

d. 在空调机房内,确保在不少于空调箱数量50%的供回水末端加装连通阀或临时连通管,同时对连通阀的设置点位进行合理布置,以满足循环运行的流量要求。

e.所有部位增设的连通阀,在系统循环冲洗结束后关闭。

3空调水系统的循环冲洗

3.1空调水系统的循环冲洗、开通运行的施工步骤

1)由于在施工初期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取得设计和业主方的采纳。在施工后期的循环冲洗运行施工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材料和劳动力消耗。

2)为了保证工期,由于本工程水系统采用直供方式,各分支基本无板式热交换器,故在空调水系统的循环冲洗时,工程的热力交换机房间水系统施工完毕一个,随即开通、循环运行冲洗一个。

3)各系统分别独立进行水系统的开通、循环运行冲洗,确保了系统的冲洗效果。

4)各单体空调水系统循环冲洗采用的施工流程如下:

a. 首先,均从热力机房经主管弄井到屋顶层环管的主干线作为冲洗第一段,采用重力流冲洗;

b.然后,联通屋顶层主环管,利用热力机房的泵组,进行主要水平管线以及主要垂直干线的冲洗;

c.其次,将各垂直支管线并入循环冲洗;

d.最后,将各末端管线并入循环冲洗;

e.冲洗完毕,验收合格后,将末端设备并入冲洗管网。

本文以D1区为例,图示施工流程如下:

3.2空调水系统的循环冲洗、开通运行的组织准备

在具体施工管理过程中,建立空调水系统的开通、循环冲洗施工和调试工作领导小组,由各项目组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专业施工员,协同管道专业施工员组织施工班组进行前期的施工准备和空调水系统的开通、循环冲洗施工。由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日常的空调系统开通、循环冲洗的施工。同时要落实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协调配合。

3.3空调水系统的循环冲洗的开通准备

3.3.1“人”的准备:施工及调试负责人应熟悉各系统的管线布置及设备布置,了解热力交换站房各管线和仪表的作用,特别是对系统的运行原理有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全面了解各板交机房服务区域及相应水系统开通、循环冲洗施工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方法,组织施工。

3.3.2“机”的准备:配备相应有效的通信器具(对讲机),相应的检修工具、登高活动架和梯子、手电等器具,确保系统调试安全、正常开展。

3.3.3“料”的准备:对已经安装到位的主要设备:循环水泵、板交、空调箱、风机盘管和机电控制系统、控制柜等,进行清洁保养、外观完整性检查工作。空调箱电动两通阀在管网冲洗阶段和全系统管道循环运行冲洗时,必须全部利用电动两通阀组的旁通管(打开旁通阀)进行。系统开通前必须全数检查电动两通阀前后的控制阀门,确认全部关闭时方可进行。

3.3.4“法”的准备:对参与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产品保护和技术措施交底工作。交当天系统空调系统开通、循环冲洗施工的范围、主要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和产品保护教育。对各步骤的检查做详细的记录。

3.3.5“环”的准备:冲洗管道应使用清洁水,冲洗时管内流速应不低于1.5m/s,连续进行直至系统排出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水目测一致为合格。

3.4空调水系统开通与循环冲洗

由于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北块)整个空调冷热水系统管道的分布范围较大、管道分支管道较多和空调设备数量多、分布广;板交机房冷(热)循环泵所服务区域可利用空调系统内设置的冷(热)循环水泵做动力进行。

3.4.1空调水系统管道的循环冲洗技术措施

1)空调水系统在循环冲洗前,将不允许循环冲洗的设备应该隔离(板交设备供、回水口设置钢板封堵、关闭供回水阀门,空调箱关闭供回水阀、开启排水阀,风机盘管关闭供回水阀门)。同时将系统内的仪表、流量计等拆除或采用开启旁通阀门,进行水系统的循环运行。同时做好各个管道阀门、仪表等附件拆、装等记录,待循环冲洗结束后恢复安装,再进行全系统开通、冲洗运行。

2)配合能源中心进行空调水三次泵前的管线调试:由于在室内各热交换机房内,涉及需要配合能源中心局部水系统管路进行调试,即泵到三联供入户段,数量很少;施工时在热交机房内泵前总干管段上也增设了循环冲洗用临时连通管。所以在能源中心承包商空调水系统开通与循环冲洗运行时,利用开启的临时连通管,就可分别进行泵前管线循环运行冲洗。

3)各单体三次泵后的管线调试:由于室内各热交换机房所服务区域内,空调二次冷(热)水系统中,已分别在平面管网系统供回水管道中设置了循环冲洗用连通阀,热交机房内空调冷热水水系统在泵前总干管段上也增设循环冲洗用临时连通管。所以在空调水系统开通与循环冲洗运行时,利用开启系统设置的供回水管道连通阀和冷(热)板式热交换器前的临时连通管,就可分别进行空调三级泵后的水系统管道循环运行冲洗。

3.4.2空调水系统循环冲洗运行过程控制

在空调水系统开通与循环冲洗进水前,各分区项目组负责空调水系统开通与循环冲洗施工员会同施工班组负责人和施工人员共同实施安排了以下工作:

1)在空调水系统开通与循环冲洗进水前,按照上述3.3条所阐述的“人”“机”“料”“法”“环”等五部分主要准备工作。关闭空调水系统所开通与循环冲洗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空调器和风机盘管的供回水阀门,并且在设备的供回水进出口端加设盲板保护,防止管路内的杂质进入设备的表冷器内。

2)在空调水系统开通与循环冲洗进水前,按照各区段空调水系统所开通与循环冲洗区域范围,检查与其相连系统管网的切断阀门,确认已经关闭后进行。同时在进水过程中,加强巡视检查,防止漏水现象发生。

3)在空调水系统开通与循环冲洗过程中,在进水前,检查系统各分区切断阀、透气阀的切断阀门(自动排气阀在循环结束后安装)、立管排水阀及设备进、排水阀门,按照要求全数检查,确认已经关闭后方能进行。系统在进水时,分别按进水部位,打开系统中的排气阀门(自动排气阀,应在系统冲洗完毕后安装),排气阀按先低后高的顺序开启排气点阀门,在系统排放水时,也应按先高后低的顺序开启排气点阀门,以利系统的进水和排放。

4)在系统进水或排放水时,各排气点阀门的启、闭排气,必须派专人操纵执行。系统在注水或排放时,排尽系统内所有空气和排放水时防止产生抽空现象,保证系统管道灌水和排放畅通。

5)在空调水系统开通与循环冲洗时的进水

调试用水利用生活供水水源,接通膨胀水箱与系统连接的膨胀管进行系统灌水。如系统进水速度不能满足系统进水与排放水要求时,特别是本工程的三级泵冷冻水系统,也可以采用临时连通机房内水系统中的流量计(流量计应在冲洗结束后安装)接口,加快系统进水速度。

3.4.3空调水系统开通与循环冲洗的顺序

1)空调二次水系统的开通,按照各个热交机房二次水空调水系统的设置分别进行。系统开通供水:按照先总管、后支管(立管)、再楼层平面系统管道的顺序进行。系统开通供水时,打开各区段设置的排气阀,排尽系统管网内气体。排放水时,应由高而低的打开各区段设置的排气阀,以利系统管网的排放。

2)空调水系统的循环冲洗,按照各个热交机房二次空调水系统的设置,按照总支管分路系统大小分区、楼层进行。冲洗好一段后再进行下一分段的冲洗,以确保系统循环水的流量和系统循环冲洗的效果。

3)水系统的循环运转冲洗,在管网已经满水、集气已经排除后进行。施工时,先进行1小时左右的循环后进行边补水和边排水运行,排放时水量不宜过大(超越补水);通过1-2小时的边排水、边补水操作,来检查系统内的运行时排放水的质量。然后系统进行排放换水,同时留样并且记录所留样的时间,以备对比检查。

4)空调水系统内的循环运转冲洗水,排放至机房内排水沟内,由集水井排水泵或排水管道排放至室外排水管网。通过几次循环运转冲洗、换水冲洗直至水质排放检查,以水中无颗粒状态杂质时为合格。

5)利用系统中加设的末端连通阀门或临时连通管,进行各区热交机房区域内空调冷热水系统管道的循环冲洗。

6)热交机房区域内空调冷、热水系统管网冲洗合格后,将本系统中的末端连通阀门关闭、临时连通管拆除,将临时拆除的管道、仪表等附件恢复安装到位。将系统内的水进满,放尽各段管路系统及空调器、风机盘管内的空气,分别进行热交机房区域内空调冷、热水全系统的开通、循环运行冲洗。同时再次进行冷(热)二次水系统的边补水、边排放水检查,以排放的水中无颗粒状态杂质时为合格。

7)空调水系统开通与循环冲洗验收合格后,将系统处于待运行状态。之后进入全系统化学冲洗、加药和镀膜施工阶段。(注:本工程化学冲洗、加药和镀膜业主交由另外分包商实施。)

3.4.4板式热交换器、空调器和风机盘管的开通注意事项

1)空调二次水系统的设备在开通时,检查被开通设备已安装完毕、设备与管道水系统管道连通,外观检查良好后才能开通。

2)在空调水系统进行全系统循环冲洗运行时,关闭连通阀、拆除临时连通管。在全系统循环冲洗运行过程中,加强巡视检查,确保运行安全正常。

3)空调二次水系统的设备在开通时,严格按照如下操作要求进行:

a.循环水泵、板式热交换器的开通进水时,先缓慢地开启进水阀门,待该设备管段充满水检查无泄漏现象后将进水阀门开足,再开启回水(出口)管阀门与系统贯通。

b.空调箱在开通和循环冲洗时,利用空调箱连接的回水管调节阀组段的旁通管(打开旁通阀)进行水系统的开通和循环冲洗。调节阀两端切断阀必须关闭,防止开通和循环冲洗时,水中污水、杂质损伤调节阀。

c.进行空调箱与风机盘管在开通进水时,开启设置在空调箱与风机盘管管路或设备上设置的排气阀排气,缓慢地开启进水阀门,在系统充满水检查无泄漏现象后,将进水阀门开足,然后再开启回水阀门与系统贯通。

3.3.5空调水系统循环冲洗过程中注意事项

1)在空调水系统循环冲洗运行时,需要密切注意系统供回水的压差值。发现压差增大时,及时清通循环水泵前的过滤器,确保空调水系统循环冲洗运行的流量和流速。

2)在空调水系统进行全系统循环冲洗完成后,及时对系统设置的过滤器进行清通、检查,确保系统管网畅通。在风机盘管进行开通、过滤器冲洗时,同时做好风机盘管的水平度、凝结水管道通水检查,确保风机盘管安装完好、凝结水管畅通及管道安装、坡度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3)空调二次水系统的循环运行冲洗验收合格后,系统正常运转2h无异常情况,即可投入系统负荷调试工作(现场施工根据三联供能源供应商的进度进行了相应调整)。

4实施成效的分析研究

由于空调水系统在施工初期的采用了一些合理化建议―空调水系统末端管径最小为DN40、末端增设连通阀等技术措施,使得在施工后期的空调水系统的循环冲洗运行便捷,并且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施工环节。

在施工后期的空调水系统的循环冲洗运行施工中,管网内设置了许多的连通阀、空调机房末端干管设置旁通阀、不冲洗设备设置隔离板、三次泵前及三次泵后分段冲洗等技术措施,免除了管网需要在多处设置供回水临时管线,以及后续的管线连接和拆除过程中对人工和管道连接材料的耗用,减少了施工环节也就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进度节点的完成。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材料和劳动力消耗。

5 结束语

以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北块)为实例进行空调水系统循环冲洗的实施成效的探讨,对今后类似会展项目和其他同类型特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水系统冲洗来说可以提供一些技术上的分析和实践经验的分享。针对这类项目使用面积大、使用单位多、空调水系统的管路错综复杂的特点,冲洗工作面对极大的困难。如果采用普通的冲洗方式,不但施工面广,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耗费高,往往还不容易达到理想的冲洗效果。而笔者提出了采用分段循环冲洗等工艺,不仅达到了最终的冲洗效果,而且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材料和劳动力的消耗,取得了不错的实施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应生,周坚.循环冲洗在空调水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 暖通空调2007,37(12).

[2]余琳,唐志伟.中央空调水系统清洗工艺探讨[J].北京 清洗世界2008,(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243-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北京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北京2010.

作者个人信息:姓名:江源出生年月:1982年9月籍贯:江西

实习会计实习目的范文6

一、引题

在2006年度春季北京召开的人才招聘会上爆出这样一个信息,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应届毕业生,而乐于聘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较之前些年,我国急缺大量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显然,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需求形势的变化,会计专业必须将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套路进行调整和创新。首先,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尽管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区别,但是培养或首先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又是二者共同的目标;其次,在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下厂真正实习几乎是办不到的,而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则是主要的实践教学手段,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再次,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控制和提高。如何加强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这是国内高校会计教育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二、现状

在目前的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会计模拟实习室,作为校内实习基地,设施和条件与企业单位相差甚远。二是模拟实习资料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实习过程中学生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不健全,未将走进实习室视为到单位上班;存在一人做好,他人照抄的情况;学生抱有“模拟实习是作业”的观念;学生怕出错,使用铅笔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四是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仅凭结束时递交的实习报告给出学生实习成绩。五是指导教师对学生疏于指导和管理;整个过程为粗放式的实习,“主要靠学生自己”,“按期完成即可”。六是学校对模拟实习的监督管理较松散,部门对指导教师缺乏指导和监督;指导教师自定一个实习方案,方案的合理与否无人问津。七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尽合理。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毕业学生到单位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动手能力低。

三、目标

会计模拟实习是在会计教学中,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处理实际业务能力,在学校建立会计模拟实习室,把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中,学生运用会计凭证、账簿、表格和运算工具,通过写、算、做等基本功的独立操作,以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巩固及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技能,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能力,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缩短“适应期”,尽快胜任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的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制度和措施健全可行,控制到位,提高质量,实现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目标。

四、构想

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加强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既是学校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又是具体指导教师的责任。因此,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应分为两个层次:学校的全面质量控制以及实习项目的质量控制。

(一)学校的全面质量控制

学校的全面质量控制,即学校为合理地确保实践教学,能够达到目标要求而采取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学校应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如下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1.建立会计模拟实习室。为了满足会计专业开设会计模拟实习课和进行直观教学的需要,要建立学校会计模拟实习室。由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协助,按照大、中型工业企业财务部门设置布局,设置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建立模拟财务科;把工业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之中,使之“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学生到这里,如同来到企业财务部门,身临其境而成为企业职员,进行情境操作。

2.专业胜任能力。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应构建教师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努力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资格考试,鼓励其走出去“打工”;在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

3.完善教学计划。依据技术性、技能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增设实践教学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策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会计模拟实习分为分步模拟实习和综合模拟实习,并将综合模拟实习分为单学科综合模拟实习和多学科综合会计模拟实习;做到综合实习与分岗实习相结合、手工实习与会计电算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从学习《基础会计》课起,就进行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以配合专业会计课的教学,进行各专业核算的模拟实习;毕业前夕,进行多学科综合会计模拟实习。

4.制定会计模拟实习规范。会计模拟实习规范,具体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规范的制定,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思维的习惯。规范的制定,还应规定每个会计模拟实习项目应达到的标准。

5.制定技能量化考核标准。将会计模拟实习规范进行指标量化,实现对每个学生实习运作全过程的成绩考核,实现学校、部门、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实习成绩的多层次考核,包揽职业道德、动手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实习结果等多方面内容。

6.工作委派。选择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明确其责任和任务,明确对其工作考核标准,制定对其奖励和惩罚制度。

7.督导和监控。建立分级督导制度,要求各级督导人员对各层次的实习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从会计工作的一线聘请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人员进行协助,并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督察督导组的作用。督导和监控人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学督察督导组、部门负责人和负直接责任的人员。构建事前审核、事中辅导与事后检查相结合的监控体系,确保会计模拟实习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二)实习项目的质量控制

实习项目的质量控制,即会计模拟实习指导教师,应当执行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中适用于实习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作为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实施如下控制政策和程序:

1.指导。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帮助其理解实习方案和业务内容,解决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进行“真刀真枪”的实干。

2.监督。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履行监控职责,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学生按照实习规范和要求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