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报告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报告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报告总结

财务共享报告总结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管理;路径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国内的各个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都在努力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因为管理会计不但能像财务会计一样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而且能对过去、现在、未来进行分析管理和预测。实现对企业投资的风险预测。

一、财务会计所面临的问题

1.财务会计核算队伍占据大量的成本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运转就得使公司在经营时获得一定的利益,这就要求财务会计相关部门要精准地把握财政支出经费这方面的一个度。可是虽然绝大部分企业的会计财政运算都是电算化,但是这些电算化一般都运用在月结或年结等大段时间内的财政计算。而平日里的财政核算,一般就会让财务会计进行计算。这样就会特别消耗财务会计人员的时间,使他们在工作上几乎就是在不听的做数据的核算,其他的更重要的财务事务就根本就没时间去做,有一点大材小用之感。所以在从事这方面行业的人员一般都不建议大学生从事这个表面上感觉很好的会计专业,这也导致现在会计专业的高精尖的人才的减少。由于“大材小用”致使财务核算的队伍消耗了大量企业的成本。一是因为财务会计人员的工资和在数据核算过程中消耗的费用;二是在数据核算过程存在的隐患导致企业的财政损失,就是财务会计人员在数据核对的时候不够专业、不够认真负责,而造成的核算失误、数据计算错误。

2.财务会计过分注重事后而轻视事前、事中

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分注重在财务管理的事后的分析总结处理上。虽然事后善于总结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能够让人不断进步。但是像财务部门那样只是过分注重事后的总结,而不在事前进行预测分析规划,就会使公司损失大笔资金。因为一个良好的事前的预测就可以使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在设计方面达到一个更好的程度,为后期的整改节约成本。古人云:凡事过程重于结果。我们的不断进步也是从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如今财务部门的做法不仅造成了新产品的设计不走心,根本没有一个好的开头而且不注重过程、过分依赖后期的整改总结,也使后期的总结变得更加形式化,本末倒置,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这样一循环发展下去非常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不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业内口碑都会下降,企业的发展前景也会“乌云一片”。

3.财务会计人员重视报告轻视分析决策

财务会计人员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写事后报告,而不是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分析决策方面上。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受到各方面挑战,在财务方面铺天盖地的数据信息更使企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之中财务部门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之后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其中的有效信息,来使企业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而现在的财务会计更多地注重于形式——重视报告忽视分析,这样就会使数据信息仅仅局限于后期总结,失去了信息本身的价值,所以财务会计必须要改变这个现状。但是要想完全改变现在的局面就要求在企业招收更多的高精尖的会计技术人才,尤其是在信息分析、决策方面的人才或者进行管理。

4.财务会计与业务会计难以实现一致

财务部门是一个企业中相对比较重要的部门,与各个部门都有一定的联系,可是财务会计和业务会计在上数据上却无法保持完全一致。财务会计与业务会计的工作人员为了符合上级的要求,更多地注重于形式,而忽视了自身的潜力,很少参与企业的预算、分析和决策。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主体不同。从名称中我们就能看出其中主体是不同的。财务会计主要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核对计算,一企业为主体:管理会计是对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同时也会数据信息进行核,算整个企业为主体。所以说管理会计要比财务会计约束性小。2.基本职能不同。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企业提供信息,并拥有固定的方法流程来为企业服务能。管理会计是一个在企业会计财务方面中占管理地位的部门。它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单单像财务会计一样只是对数据进行核算,也会对数据信息进行预测、分析、规划以及决策,控制着企业的导向。管理会计不像财务会计那样注重结果,管理会计更多是关注过程。3.信息特征不同。财务会计过分注重事后,这就导致财政会计所有的信息几乎都是过去的。而管理会计所运用的信息时间状态非常丰富,同时信息的载体形式也不限。财政会计的信息载体则一般是中规中矩的财政报表。4.思维方式不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思维方式不同。比如说财务会计更多地停留在对过去的信息的总结。而管理会计则是更关注于“未来”——着重于预测。又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从对比中来进行总结。财务会计主要是与发生过的事进行对比,来获得结论,进行总结。管理会计是要先定好目标,再将实际情况与目标进行对比总结,让企业在下次出新品时能获得更好的业绩与经济效益。而且财务会计只是对数据信息核算的成本;管理会计则会考虑更多,管理会计不仅要考虑数据核算的基本成本,还要对可能获得的机会进行评估预测,看看是否能有机会赢得更大利益。所以由此看来它们之间的思维方式很是不同,要及时进行转换。5.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更综合,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更。注重细节财务会计由于职能的原因更适合为企业提供综合性强一点的信息;而管理会计根据职能方面要进行预测分析,所以给企业公司提供的信息会更加详细具体。6.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主要特点是准确,管理会计则主要具有相关性由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职能不同。财务会计要求信息核算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而管理会计则更多在进行预测分析决策,要求对整个信息进行控制管理,所以管理会计人员更注重信息的相关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选择财务会计更准确的信息还是管理会计更具有相关性的信息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三、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路径分析

1.科学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划分。通过第二小节我们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深刻区分,大家一定就会觉得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着明显的界限,其实不是这样的。相反地,由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会计下面的一个分支,导致区分的不易。因为财务会计的工作人员在某些工作上有着管理会计的影子;而在有些情况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有时也会进行核算,这时候用到的核算方法一般与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大体相同。所以造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界限模糊。而这样模糊的界限是十分不利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方面进行转型的。因为管理会计的侧重点是管理控制而不是对大数据进行精细核算,这样由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界限不清,就会造成管理会计职能扩大,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工作效率下降,无法发挥出管理会计的优势进行分析决策。同时财务会计也不单单要进行数据的核算和报告总结,还要进行为管理会计部门的服务,为他们提供准确有利的信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要相互支持、友好共进。2.财务会计人员转型路径始于共享服务。如今,许多企业都致力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转型的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共享服务。当前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依然主要还在忙碌于冗杂的数据核算和总结报告上,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效率非常低下,也凸现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经验不足。所以转型的进行是非常急迫的。财务部门要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更多地从数据、报表、总结报告中脱离出来,进行对信息的整理加工并提交给管理会计部门,使这些信息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就是所谓的共享服务,将信息资源共享。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之路。3.积极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收编成队。面对财务会计的转型巨大背景之下,企业更应该加强对专业性会计的招收。因为没有高精尖的会计人员,要谈何转型。所以在招进新的会计人员时,一定要对其多方面进行考察。品质要好,诚信有责任,而且要有经验。并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培训。

根据上述分析,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是必须进行的,也是对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起到重要作用的一大重要影响。

作者:欧阳真 单位: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会计网校./kuaijishiwu/cwgl-ni12195335.shtml

[2]会计网.《这就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财务共享报告总结范文2

【关键词】 财务共享服务 实施 企业应用

1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

1.1 实施财务共享的关键问题

财务共享在实施过程前要注意几个关键性因素,这些对于“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中的是否能成功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将这些因素分为软性和硬性两大类。财务共享的关键问题是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每个实施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公司的实施人员应该结合实施的各项进度在适当的时间保证关键的问题得到足够的重视。

1.2 实施财务共享的必要性

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时应当全面意识到财务共享对企业能够带来一定的优势。可以从几点发现实施财务共享的必要性:(l)加速了企业标准化的进程,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及水平。(2)降低了企业的各项运作的成本,大大减轻了人力的负担。(3)加强了企业财务管控的能力。(4)提高了企业的整合能力,确保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1.3 实施财务共享的过程

在企业中一个“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评估、设计、构建、部署和运行这几个环节。在企业实施这一模式过程中,评估是整个环节的基础。通过项目的评估可以确认财务共享服务的中心方向和范围,对企业的运作进行优化。在企业的项目设计阶段,执行人员的沟通和自身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其中具体包括:分析客户的组织结构、组织管理技术人员的聘用、编订的招聘计划及培训计划等。在设计工作完成后可以进行财务共享的构建工作,其中包括:构建管理的框架、创建公司主要的绩效标准指标、集合培训的各项资料等。最后则要进入部署和运行这两个阶段,主要的目标实施任务是:实施在之前设计评估的内容、开展各项服务的培训、执行人员的过渡计划、确定对客户服务水平的协议等,并开展其它改进的项目。

1.4 财务共享服务的注意事项

为了把“财务共享服务”这一个模式能够更好的运用在企业当中。我们应当从几个时期去注意。其中包括:(1)实施财务共享前的前期准备;(2)实施财务共享的建设期;(3)企业“财务管理服务”的稳定期;(4)企业的“财务管理服务”的发展期.

2 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的应用

2.1 某A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案例

A企业是一家在国内规模较大、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分布在全国的一家证券公司。2007年2月,开始对“财务共享服务”这一模式开始准备启动;从7月起,企业开始集中交易、会计核算也集中的处理并开始全面的上线,并且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到11月起,A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打破了以前的点布式财务运作模式,实现了全公司的财务集中管理的目的。那么A企业如何实施财务共享的呢?它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A企业重新组织了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结构。它根据现行的三级链的组织结构:企业总部、各地域的分支结构的管理部门和营业部门。A企业在总部创建的中心和各分支机构设立一个集合点,开始统一的进行监督、查账、记账、支付和审核等工作。在企业总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企业总部财务会计中心,还有管理总部的会计中心,它们三者之间紧密而又不可分离。

(2) 其次A企业调整了财务管理的模式。A企业的各分支机构统一的处理业务,从而提高了企业财务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让企业的总部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分析上面。

(3) 最后A企业优化了财务共享服务的各项程序。

2.2 企业实施了财务共享带来的成效

A企业实施了财务共享后,企业的财务处理流程变得更加流畅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成效。一是强化了企业管理的内部控制,降低了运营管理财务的风险,统一了企业资金的管理监控,降低了企业的支付风险,减免了其中不必要的手续费。二是统一了企业的制度,保证了企业战略的执行。也统一了企业核算规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各项效率与服务质量。三是提高来了企业的管理能力,使得原本复杂繁琐的工作分成几个模块,为服务人员降低了能力,让更优秀的人投入到其它财务发展决策中去。四是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减少了工作量。

2.3 对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提出意见

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一模式在企业中的各个发展期。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去发展,绝对不可以随波逐流,一个创新的管理理念,企业改变思维的方式,各部门之间的团队合作,人员的再分配都是要注意的。在组织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时,一定要配备专业的人员,不能盲目的组织。当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各方面因素,在传输数据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慎重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财务共享报告总结范文3

10月27日,2016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金蝶用户大会在广州举办。当天下午,“财务转型・价值创造――共享经济时代的集团财务转型高峰论坛”与各界企业菁英及学者论道共享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集团企业管控与财务转型之路,探索中国经济新形势下,企业如何“业财融合,价值创造”。

金蝶中国助理总裁EAS事业部副总经理尚惠红从今天的商业环境、财务转型与重新定义财务管理三个方面阐述如何重新认知周边事物、工作与财务管理。她表示,时代与管理工具发生变化,人们要对周边的变化予以清晰的认识,既要划清它们的界限,同时还要打破它们之间的界限,重新定义财务管理工作。

目前,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已广泛渗入了从消费到生产的各类产业,有力地推进了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为共享模式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充分应用共享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共享模式的去中心化使得每个人都可从被动的消费者转变成创造者,个体创造力得到极大的释放。

共享经济是适应时代的新经济模式,也是未来最主要的经济模型之一。未来的智能工厂将拥有采集、传输及处理大数据的能力,使制造业形成工业互联之势,其含义都是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实现人机互联,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进而提高生产率、提升能效、降低成本,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尚惠红表示,企业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背景下,整个价值链的环节中带来新的一种商业模式:产业互联网时代接踵而至。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大量的走出海外,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挑战与价值再造的难题。首先,由于全球化竞争,资源收紧,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如何为全球经营战略提供经营决策支持是企业面对的第一个议题。其次是管控风险:由于跨地域、跨行业分子公司众多,不同公司的财务管理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协调。然后,由于业务复杂,供应链跨度长,客户差异化加大,业务复杂程度不断提升。最后则是人才缺失,财务人员难招聘,流动性强,全球性财务专家培养困难。由此可见,面对新形势下的全球经济新常态,如何有效提升企业价值,有效布局企业财务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金蝶EAS财务转型解决方案将集团企业财务转型总结为“转型的基础”、“转型的手段”以及“转型的助力”三个关键点。

转型的基础

首先,实现规范、统一、可视、可控的财务管理是财务转型的基础,而财务共享是财务管理转型的基础之一。她表示,所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将不同地区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财务业务拿到一个SSC(共享服务中心)来处理和报告。财务共享服务为重塑财务价值结构提供三大基础。首先是数据基础,包括云计算与大数据共享中心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实时、智能的财务信息;其次是管理基础,包括流程制度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制度规范化以及将制度规则内嵌在流程中予以控制和实现;最后则是组织基础;实现财务职能岗位分离:构建交易处理团队、管理控制团队、决策支持团队。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四大关键因素包括:组织人力、流程、运营管理三大方案和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在组建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业务流程及系统基础,设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规划。

转型的手段

管理会计是实现企业战略落地的有效工具与手段,是企业财务转型的重要体现。她表示,管理会计是实现战略落地的有效工具,管理会计有许多可以使用的工具,包含预算、成本、计算分析、资金管理等;在财务管理领域,如果这些工具还没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使用,或者在这一部分管理方面还属于企业较为薄弱的环节,财务转型也谈不上成功。

管理会计是一个深度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规划与绩效管理系统、提供财务报告与控制方面专业能力的专业领域, 帮助管理者制定并实施组织战略。财务转型提供了组织基础,财务转型的目标是价值创造,企业价值创造的目标是让财务从战略财务、业务财务,不同的业务范围之内让企业塑造专业的团队,也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专家去从事更多高级的战略财务。财务转型带来的价值有两种:一种是管理上的提升,一种是成本上的降低,提升管理效益与经济效益。转型的标准则是让企业的业务更加优化,业财更加融合,决策更加高效。

转型的助力

企业财务管理的智能化、移动化、云化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企业人人财务时代的到来。尚惠红表示,今天的财务人员定位,不单单是过去的账房先生,而是从传统实物向价值创造转型。未来的“业财融合”,财务要深入到业务前端,帮助企业业务去优化流程与商业模式,从而管理和监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未来财务人员不再是财务核算,要成为真正的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制定者、战略的执行者,以及生产执行的监督者和管理者。未来的CFO要能是企业战略的参谋长,同时是企业各个业务团队的财务管家,并是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创造者。

未来的财务

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司的总营业收入为276,34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11.5%,净利润也下降了11%左右。从2009年以来,全球500强公司销售收入第一次出现两位数下降。世界500强公司上榜门槛也由2015年的237.2亿美元下降到今年的209.2亿美元。虽然中国上榜企业入围110家,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国内企业也面临着经济下行的挑战。未来企业希望在传统的资金管理上能够上升到司库管理,让管理的职责能够从受训的处理向战略性的财务财资管理延伸,也就是从过去分散式的财务管理走向集中式的现阶段。未来企业将向货币金融化和产业结合的方式处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企业司库成为财务转型的又一趋势。

财务共享报告总结范文4

(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部,广东 广州 510630)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企业财务工作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财务工作本身受到的影响,并指出财务工作所面临的一点新的风险。

关键词 :信息化;信息技术;财务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30-02

从1963年,日本学者梅倬忠夫在《论信息产业》中首先描绘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的前景,预见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引起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并将人类社会推入“信息化社会”;到上纪七十年代后期,“信息社会”、“信息化”的概念开始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再到今天,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应用的不断推陈出新,人类社会正从工业化社会跑步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引领的第三次技术革命,通过改变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带动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并深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深刻改变我们的社会形态。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企业,其经营管理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影响,财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更是首当其冲。

一、信息化社会,外部环境变化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利用现代交通技术,人类可以在以小时计算的时间里跨越千山万水,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远隔万里也能进行声音图像的实时交流。空间、距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制已经被消除,地球村已经形成,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企业的经营活动都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大部分企业开始跨区域、跨国经营,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业务人员、业务机构遍布全球,企业的财务管理、服务的对象随之分布各地,甚至遍布全球,因而企业执行的会计准则,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等等既要执行企业机构所在地国家政府机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也要遵循国际通行的一些标准,以满足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人、债权人、合作伙伴的需要。

另外,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情况不同、税收制度不同,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择企业总部、分支机构的设立地点,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

2、需求多元化的影响。

信息化社会,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需求的个性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因此有着不同的消费要求,另外,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正成为消费者的追求,即使在同一个地方的人们消费要求也是千差万别。需求个性化要求用个性化生产来代替传统的大规模生产,企业没办法再单纯的“向规模要效益”。在耐克的专卖店里,消费者自己设计鞋子的颜色、花形,在苹果的专卖店,消费者可以要求在产品的后盖上刻上自己想要的话语,这都是世界商业巨头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迎合。个性化的需求,使得企业的取得同等经营业务量时,产生的财务数据呈几何级的增长,企业的财务工作量也呈几何级增长,只有借助于信息技术,才能完成基本的核算工作,并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二个方面是需求的多变性。信息化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知识、技术更新速度大幅提高,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的“口味”不断提升,流行趋势不再长久,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幅缩短,技术壁垒所起的作用大为弱化。全球出现生产过剩的趋势,企业随时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曾经的手机行业第一的诺基业快速滑落即是明证。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必须因应这种变化,对市场的变化快速响应,提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意见,以供企业决策者参考。

需求的多元化逼迫企业必须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创新中去,在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的比重在增加,重要性在增加,很多企业更是采取“轻资产”方式运营。

3、金融环境变化的影响。

信息化社会,全球的资本市场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互联网金融体系也正在形成,各种衍生金融工具、虚拟化金融工具层出不穷。一方面,企业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更低的成本进行融资活动,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优质的项目进行投资活动,不用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规避单一品种或单一区域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全球的资本市场复杂程度更大,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投、融资活动中需要掌控的信息更多,市场变化加巨,金融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蝴蝶效应使得任何地方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全球的金融动荡,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重大的影响。

4、社会效益最大化。

信息化社会是个多元的社会,民主法制的概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社会就业、公益事业、消费者权益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来为企业持续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些单纯从企业所有者角度出发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使是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层、员工、供应商、客户,企业所在地区、国家的政府都从企业的发展中获得协调的利益分配,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信息技术直接应用于财务工作中产生的巨大影响

1、事无巨细的财务工作。

受制于计算的能力、成本以及信息存储的能力、成本,财务工作的原则之一就是重要性原则,对发生的业务区分重要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有的甚至直接忽略,不予计量、记录和报告。

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计算能力和信息存储能力不断提升,而单位价格却不断下降。今天,即使是人们日常使用的一台普通PC机,它的运算速度是按每秒亿次计算,存储量是按TB计算。财务的计量和记录已经可以做到事无巨细,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也要求更加详细丰富的内容,重要性原则将逐渐淡化。

2、“实时”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

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原则,要求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及时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信息化社会,一方面,经济活动的节奏加快,全球市场瞬息成变,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对及时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财务信息及时进行计量、报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式终端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业务数据向财务系统传递的速度,业务人员不论身处何方,只要是有通讯信号覆盖的地方,就可以7*24小时在业务发生的同时,将业务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另外利用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实时跟踪物流。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系统可以在业务信息录入之后,立即自动进行计量和确认,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并随时按使用者的要求生成有针对性的财务报告,“及时”正变成“实时”。

3、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影响。

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单机财务软件取代会计人员手中的纸和笔,实现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到局域网环境下,财务软件与erp系统的初步集成,财务系统能根据业务系统的信息自动生成财务信息;再到今天,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系统与ERP、SCM、CRM、OA等系统高度融合,逐渐财务业务的实现一体化,除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工作外,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资金管理工作也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来提高效率,财务人员的职能必然与传统的财务人员不同。

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人员逐渐从简单、附加值低的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等体力劳动中逐步解脱出来,可以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到另外两个方向。一是向业务环节延伸,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高度融合,使得财务人员能够比传统方式得到更加细致、更加规范的业务数据,能够更加深入广泛的参与到业务环节,实现更加及时的财务控制,同时作为各项业务的终点,财务人员也需要更多的扮演协调、沟通的角色;二是向分析决策方向,对内需要利用信息系统,建立各种适合自身、应时而变的分析模型对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对外必须对企业外部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等进行研究,把研究分析结果应用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产品定价、流程设计、绩效评估、制度制定、战略规划中去。

4、云计算、SAAS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为财务管理的未来趋势。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降低财务管理的成本,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会计流程的标准化,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用依赖于强大的信息技术。原有的技术环境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聘请专业的信息人才,构建专用的广域网络,购买大量的IT硬件和软件,因而只有极少量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能够应用这种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的云计算让更多的企业能以极低的成本通过公用互联网按照自己的需要获得可伸缩的计算能力和网络平台,利用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大模式,企业可以以租代买,不必再为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次性支付巨额的资金,也不必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维护庞大的信息系统。

目前的财务外包方式,财务共享中心主要面向高端企业内部,而金蝶的友商网提供的在线会计服务以及用友伟库网提供的网上记账平台等财务模块则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向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功能也只是简单的记账。

可以预见,随着成本的大幅降低,将有更多的企业(包括中小型企业)会选择使用财务外包服务,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其服务对象将从大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向更多中小型企业发展,从企业、集团内部使用向公用的商业化方向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但会提供记账功能,还会提供定制的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业绩考核等其他服务。

5、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

“大数据”是时下最热的词汇,不可否认财务管理也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传统财务管理方式下,那些“重要”的业务、财务数据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预算与控制的需要。财务管理需要“大”而“全”的数据,除了业务、财务数据,还需要人力、市场、研发数据,除了企业内部的经营数据,还需要企业外部的金融市场、法律法规、政策动向、消费趋势等一切可能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既有传统的结构化的数据,也有更多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

三、信息化给财务工作带来的新风险

信息化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财务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也同时带来了更多的风险。

现代的信息系统多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甚至是开放的公用互联网上运行。一方面,财务信息容易获取,也就意味着容易泄密。软件的漏洞、黑客的攻击、病毒的感染、失误的操作、硬件设备的不当处理都可能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当传播,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运作过于依赖网络 ,一旦网络发生故障,就会造成企业的财务、业务工作陷于瘫痪状态,这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瑞君 《财务管理信息化》 中信出版社 2008.

[2] 姚宏宇,田溯宁 《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系统工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3] 卢家仪 《财务管理》(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财务共享报告总结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共享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但是经济体制建设和市场的转型却一直未能赶上经济发展的速度。随着我国经济走向国际化,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财务信息共享管理模式是企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从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对企业未来发展有重要价值,例如财务信息集成化和流程的标准化,可以简化财务核算流程、降低成本、防范风险等。但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信息失真、信息孤岛化、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作用的发挥。因此,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要意义。

一、企业财务共享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价值体现

受信息化时代和企业跨区化、跨国化不断发展的影响下,财务共享模式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例如传统的财务共享模式需要企业在不同的城市,或者地区设立财务分中心,而信息环境下的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只需要设立一个信息共享中心。信息环境下企业财务共享管理具有如下价值:(1)降低财务管理成本;(2)规范会计核算;(3)提升财务管理信息的质量;(4)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

二、信息化环境下财务共享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处于经济发展速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失衡的状态,为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不断的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信息化管理尚且存在着一些问题。

1.信息失真问题

国内众多企业经常会以自身利益需求角度来判断经济事项,从而形成会计记录,所以财务会计核算不准确的问题经常出现,甚至有利用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掩盖真实财务亏损状况的现象。财务信息是一个企业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保障,财务信息一旦失真则会严重的影响到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健康发展。

2.信息孤岛化现象

内外环境的结合是企业规划的正确方式,而我国很多企业在此方面的方面恰恰相反,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管理系统,信息与信息之间无法实现有效对接,业务方面的工作与财务方面的工作无法进行有价值的沟通,这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正确理念背道而驰。信息过于孤岛化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所以需要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手段的方式来无缝联接业务与财务数据,促进企业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

3.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管体系

监管机制和财务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中领导者对下属部门的管理手段,但只能对较大的事情进行针对性管理,财务审核的各方面的功能并不具备。由于企业领导者和财务人员在企业内部监管上有着各自的职责,所以需要通过一个完善的监控体系将其贯通起来,否则将会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三、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对策

1.构建固化财务结算流程

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拥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结算流程,对企业实现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企业实现信息集成化和标准管理具有很大作用。完善的财务结算流程也就是流程的固化,构建一个与其他部门财务信息进行对接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部,让各个部门的信息可以实现统一的规划,促进标准化和规范化财务内部信息控制流程的建造。

2.健全财务组织机构

将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分离构建企业的财兆橹结构是必要的。利用财务共享平台来处理基础的财务会计,借助科技化手段不仅可以减少基础财务人员,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这样的财务组成机构还有优化管理模块的作用,被解脱出来的会计业务人员可以补充到财务管理职能模块中去,从而促进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成本管理等财务核心业务的发展。将财务管理延伸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去。

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内部质检及外审,可以以专业的程序和方法可以审查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那么,加强内部质检与外部审计同样重要,通过制定与执行统一的内部质检流程来提高财会信息的质量,通过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来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3.通过建设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财会信息的可靠性

众所周知,统一信息化技术提高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但由于财会信息的私有性和隐蔽性,企业的披露选择权有很多。要想改造这种现状,提高财会信息的可靠性,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一般财会信息、重大财会信息和特殊财会信息是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的三个途径。所谓的一般财会信息就是包括各种财务报表及附注的财务报告,有它决定信息的规范性和可比性。特殊财务信息是居于重大特务信息和一般财务信息之间,此类信息披露要求包括金额及影响,还有注意事项。而重大财务信息则是指重大财务事项,披露要求包括利用金额和影响程度评论财务事项的重大程度。

四、总结

企业应该紧紧跟随国际以及国内的经济发展步伐,而如今企业自然应该实现现代化建设,但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市场经济制度失衡的情况下,则需要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为基础,不断摸索前行。信息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信息和制度方面的问题,也只有通过解决此类问题才能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欧荣鹏. 基于信息化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浅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9):104-105.

财务共享报告总结范文6

早在2010年笔者曾撰文《数字签名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应用》,对审计报告的电子化进行过理论探讨。如今,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签名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已经进入了实践领域。

(一)北京市社会团体无纸化年检方案介绍。为推进无纸化办公,优化年检服务,提高年检效率,节约办事成本,北京市民政局决定,从2015年起,通过改造年检系统,推行法人单位数字证书,利用电子签章实现申报材料电子化,取消文本材料报送。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年检事务参与方,使用数字证书登录系统进行身份识别,并利用电子签章实现电子版年检申报材料报送。

电子财务审计报告是年检申报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社会组织电子审计报告流程为:首先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社会组织财务审计报告电子版;其次使用数字证书签章工具,加盖单位电子签章和个人电子签章;最后向社会组织提供加盖单位和个人电子签章的电子版审计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因此,采用电子签名方式的电子版财务审计报告,具备了合规性、合法性。

(二)运行效果。北京市社会组织年检无纸化工作分两期进行,首期在2015年6月前完成市级社会组织和试点区县推广任务;第二期将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将成果扩大到全市社会组织范围。首批参加无纸化年检的社会组织包括市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顺义区试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目前该项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利用数字签章功能实现了年检申报材料电子化、年检审查程序网络化、审核行为即时化、年检档案数字化。相关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化,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建议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大力推广。

二、推行电子财务审计报告的积极意义

(一)提高服务效率,便于信息共享。审计报告的电子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可以取消文本资料的报送和传输,节约纸张,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更加环保。纸质审计报告的传输需要邮寄或专人送达,会消耗诸如交通费、快递费等相应的成本,并且在传递过程中会花费一定的时间,最快也要几小时,如果一份审计报告需要提交给不同的部门需要多次邮寄或传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报告通过网络能够快速传达,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节约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在建设支撑系统时,还可以选择将电子版的财务审计报告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系统中备份,来实现备案。这样,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经过授权后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网站查询到相关企业的电子审计报告,实现信息共享。

(二)打击不法中介,保护注册会计师合法权益。目前社会上存在不法中介伪造、变造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等情况,极大地损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声誉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只有具备出具电子审计报告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即:办理过单位数字证书和个人数字证书的事务所才能在审计报告上加盖电子签名,电子审计报告才能是合法的。现代密码技术保证了用户的数字证书和密钥是不可伪造的,所以,不法中介如果伪造、变造审计报告,他们没有合法的电子签名,无法通过验证。

(三)遏制多套账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些企业出于不同目的,会存在多套账的行为,如为了申请某种资质、办理银行贷款,往往会虚增资产和利润,而为了避税目的又会隐瞒收入减少利润,然后聘请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不同目的的多套账分别出具审计报告。纸质审计报告的环境下,由于信息传输不方便,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银行等很难发现这一问题。于是,会计师事务所面临极高的执业风险,同时也会导致国家税款流失,银行的资金安全也受到威胁。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能很方便地实时传输,每一份审计报告可以很方便地查询真伪,从而能够遏制多套账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四)有利于注册会计协会的行业监管。目前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都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报备制度,对于加强行业监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多数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的业务报备,都是对被审计单位名称、收费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签字注册会计师等基本信息进行备案,至于完整的审计报告情况注协是看不到的。在手工签名加盖章的情况下,要实现每一份纸质审计报告都在注协备案显然也不可行。这样事务所就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业务报备,对于某些有问题的业务完全可以略去不报,注协是难以发现的。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审计报告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备案,这样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随时了解各个事务所的业务动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

三、财务报告电子化实施的保障

(一)建立财务审计报告电子化的支撑系统。要实现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首要的保障措施就是建立审计报告电子化所需的支撑系统,包括相应的软件、硬件、人员和相应的策略、操作规程和制度。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使用这些系统制作电子版审计报告,而其他相关方要能够接受和验证这些报告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如果需要考虑审计报告备案存储,系统还需要具有安全存储、检索等功能。

(二)数字证书的申请、发放和吊销。要实现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另一个首要的保障措施就是数字证书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规定,“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 这就是说,如果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签名人必须事先获取一个由权威机构签发的数字证书,以保证文件接收者能够验证他的身份。

具体到注册会计师行业,就应当是全国和地方的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CA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进行数字证书的签发、吊销等管理。数字证书代表了某个注册会计师的身份,注协通过为其签发数字证书(USBKey),表明审核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入会申请,授予其签发审计报告的资格。注册会计师具备执业资格后,就可以使用该证书对经审核的审计报告进行数字签名来完成业务(会计师事务所数字证书的获取过程与此相同)。

(三)人员培训。一旦推行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就要分期分批地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相关培训。由各省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牵头,结合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开展专题培训,详细介绍和现场演示数字证书的使用方法、电子审计报告的签发流程以及网络运行环境的要求等,并且要在培训中让广大注册会计师明确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做到数字证书专人专用,避免法律纠纷。同时,数字证书的制作单位应该提供技术支持和电话咨询服务。

(四)数字证书的日常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规定,颁发给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数字证书,用于表明其合法的身份,在电子财务审计报告上签名时,与实体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要求各事务所建立相应的数字证书使用管理制度,加强证书介质和证书私钥的管理,做到专人使用,确保电子签章的使用与保管与本单位实体印章的使用与保管规定一致。

(五)审计报告的实时验证。当会计师事务所将审计报告发送给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审计报告使用者时,要使用数字证书进行签章,而电子签名的结果就是以注册会计师私有密钥和原始审计报告作为已知数据运算和生成的一段新的数据,没有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制作出电子签名。

审计报告接收者会使用数字证书(公共密钥)对收到的审计报告进行验证,验证该数字证书是否由其声明的CA中心颁发,并会验证其数字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已被吊销。如果这些审核项都通过,就表明被审计单位成功核实了电子签名,证明该报告是?特定的具备资质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审核,并且该审计报告签名以后未经改动。如果在注册会计师签名完成后,审计报告再有任何改动,都会造成签名验证失败,所以,对已签名报告的任何改动都是无效的。验证数字签名的有效性比起纸质办公条件下验证印章和签名的真伪会更容易和直观。

(六)电子审计报告的检索服务。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为不同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电子财务审计报告允许哪些人员或机构来查阅,因为财务信息是企业重要的商业机密。注册会计师协议可以提供电子财务审计报告的存储系统和查询系统,向相关方提供查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