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小实验的收获与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小实验的收获与体会范文1
【关键词】小实验 物理教学 作用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中的实验教学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小实验”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除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之外,其实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开展得更多的还是小实验。小实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课堂上、课后甚至在家里开展。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和工具,自制各种各样简单的仪器,学生观察操作都比较自由,容易触发其创新潜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这些小实验,许多教师往往不重视,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重视这些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如果离开实验,离开生活,一些学生会对学习物理产生厌学情绪。而小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亲自动手亲自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一些随手可做的小实验来进行教学。用“土电话”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手影游戏”“纸锅烧水”使学生体会到魔术的神奇;“瓶口吞蛋”“叉鱼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让两个学生“模拟平面镜成像”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严谨;用“拔河比赛”的游戏来使学生明白拔河比赛实际上比的是什么;我还让学生在课后用蜡笔或彩笔做“颜料的混合”实验、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来观察“海市蜃楼”、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火柴等等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非常浓厚,所以在课后,学生进行了许多小制作,比如自制了“蜡烛跷跷板”“潜水艇模型”“水果电池”“潜望镜”等。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每一个实验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实验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收获,都会有新的发现,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小实验可以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每个小实验都包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现和再学习过程。通过一些课上课下的小实验,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理解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后,我让学生课下用罐头盒做小孔成像实验,绝大多数同学课后都有制作,而且收获还不小,学生不仅从实验中知道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而且观察到了成像的性质,更让人惊喜的是,很多同学还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了像的大小与烛焰到孔的距离以及盒的大小(屏到孔的距离)关系的结论,为后面的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制不倒翁来理解稳度与重心高度以及底面积大小的关系,明白不倒翁不倒之谜。
小实验和小制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并消除学生对知识的模糊或错误认识,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观察能力是实验操作中最基本的能力。让学生观察指甲剪上有哪些杠杆?观察家里用具和交通工具在哪些地方应用了摩擦?分别用到了哪类简单机械?观察各种家用电器的铭牌来了解它们的额定功率;观察家庭电路和组成;观察灯丝粗细来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等等。通过观察性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真正做到了物理与生活的很好结合。特别是“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耐心和操作技能,而且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科学方法(累积法、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活动中的运用。
四、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在课外实验中,没有现成的器材,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替代品,促使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而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也只能自己单独解决,这必然会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比如学生们用老花眼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分别替代凸透镜(装水的圆形酒瓶亦可)和凹透镜;用自制小天平甚至是测体重的电子秤测质量;用废旧的牙膏皮作浮沉实验;用眼药水瓶和橡皮管做浮沉子;用自制的水气压计测量大气压……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制作并做好一些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创新的能力。
五、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有些实验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如:观察液体的蒸发、扩散和室温变化等现象。不适于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只能在课外进行,这些实验需要进行持续的观察、对比。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耐心、毅力等优良品质是很有作用的。
科学小实验的收获与体会范文2
【关键词】 临床检验学;开放性实验;多媒体教学;PBL实验教学;学习心得
临床检验学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严谨的实验科学态度、分析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检验实验教学是临床检验基础的关键环节,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实验能力和较高科学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是建设与理论教学改革相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 提高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虽然作者还未学习这一课程, 但通过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勤工助学, 在协助老师准备实验, 配血、配试剂、称量药品的过程中, 及每次预示实验时老师的讲解, 作者比其他同学更早的接触这一课程, 更早的得到收获。
1 关于开放性实验
1. 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开放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的一种实验理念, 传统的临床检验实验教学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 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创造, 创新能力被削弱, 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开放性实验则是从有了实验的想法开始都是由学生来做的。开放实验室可使学生体会从实验准备开始直到实验完成的全部过程, 自己可以设计实验和创新实验, 使实验更接近临床实际操作, 培养了学生更好的创新实践能力[1]。在实验室的使用时间上, 开放性实验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外时间去做实验, 为课上没做好实验的同学提供再一次机会, 为能力稍强的同学提供一个做自己感兴趣的有挑战性实验的平台。
1. 2 实验仪器共享 实验仪器共享最大限度发挥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可以使检验医学院各个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优化组合, 共同使用的原则, 避免条块分割和仪器闲置现象, 实现各实验室资源共享[2]。大型仪器设备有专人管理, 各实验室共同使用的原则, 优势互补合理整合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开放实验室使大型的比较贵重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得到了提高, 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作者觉得开放性实验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提高自己实验能力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应该珍惜这次机会, 为提高自己能力而努力前进。
2 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符号、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把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 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显示出来, 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 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 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应用, 能形象直观的展示出实验中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 例如, 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实验技术、阅片方法的技能和技巧, 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以达到社会对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 课前学生自己认真准备、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找资料, 课中有老师细心带教,课后辅助工作对提高学生脱落细胞形态学的技能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3]。
3 PBL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PBL教学模式作为近年来国际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 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环境中, 通过让学生自由分组共同协作解决真实性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的能力, 老师PBL实验教学的引用, 使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分析推理、准确判定等综合能力[4]。
4 学习心得
通过在实验室勤工助学, 通过老师的帮助, 作者比同级同学提早了解到更多有关实验的学习方法及内容。也了解到更多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综合实验技能的实验教学模式, 使自己能更好地跟着老师的教学方法学习, 更好的完成今后的实验课学习, 也养成了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实验的创新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锐,刘莉.开放实验室的初步探讨.中国医学装备, 2007, 4(3):44-45.
[2] 陈华絮,杨素娇.开放实验室模式与管理探讨.重点实验室建设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7,28(3):55-57.
科学小实验的收获与体会范文3
1研究生助教制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与其高等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讲师、助教的比例越来越小,同时,本科生、研究生的人数大大增加。全球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使得研究型大学教师的专业学术研究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繁重的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难以承受。很多原来由讲师或刚毕业留校的助教承担的课程辅导工作被导师们交给自己的研究生来完成。但这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19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创立了研究生助教制度[1],规定研究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协助导师做好教学工作。一个多世纪以来,哈佛大学创立的研究生助教制度在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研究生助教制度是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大学每学期有近千名研究生承担助教工作。在很多院系担任研究生助教工作已成为研究生的必修课。
2研究生助教制度的优势与不足除了能缓解师资力量紧张,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其他主要优点是:为研究生个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良好的条件;为研究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来源。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研究生的执教能力有限,常常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质疑[1]。
2.1优势研究生助教在年龄上与本科生相差不是很多,他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研究生通常对自己在本科阶段学习的体会和经验还历历在目,并愿意传授给师弟师妹们;本科生通常也很愿意向研究生讨教咨询,这样就很容易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融洽关系,并且对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研究生助教经历是对研究生进行多方面培养的一个好平台。首先他们自己要在学生与教师这两个角色中不断转换,这种转换能力的培养需要自身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其次他们要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以及启发与诱导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当今社会人们能够很好生存的基本素质。另外,如果研究生立志毕业后选择教师职业,研究生助教经历则是一次很好的实习与体验的机会。研究生助教工作有助于减轻教授的教学工作负担,并缓解学校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在北大化学院,研究生助教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特别是实验课指导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
2.2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自身要有不断补充、逐渐更新的“一桶水”,才能给学生甘甜解渴的“一杯水”。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尽可能深入理解所要讲授的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心理学知识。对于阅历浅、经验少的研究生助教,独立指导完成本科生的基础实验课教学,不论对研究生助教本人还是课程主讲教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研究生助教的工作态度和表现不仅对低年级本科生的实验课教学质量、甚至对本科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
3研究生助教培训研究生助教工作是临时的,既是为了缓解师资缺乏,也是为了完成学业要求,这是事实。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理解研究生助教制度,不论是对本科生培养还是对研究生培养,在教学质量上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前者的影响可能更严重。能否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调动研究生助教的积极性、加强培训力度,尽量减少上述不足所带来的影响,一直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2]。在逐年总结提炼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力争将助教培训的工作例行化、制度化。下面以定量化学分析基础实验课为例,做简要介绍。
3.1前期准备研究生本人递交助教申请书,经面试获批后,填写调查问卷(不署名),其目的是帮助和督促研究生思考如何做好助教工作,建立责任感。思考题的内容主要是:“你当年从定量化学分析实验课上学到了什么?对你后来的学习和课题研究有什么影响?”“对于这门实验课,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最怕的是什么?你希望你的老师如何做,才能使你在既有压力又有兴趣的氛围中学好这门课?”“现在你作为一名实验课指导教师,你希望你的学生能从这门课中学到什么?你会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教学方式、评分手段来面对你的学生?”“当你发现学生有畏惧心理、信心不足或其他问题时,当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不好意思表达时,你会如何做?”“你认为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认真程度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什么?你会如何做?”等等。几乎每一位研究生助教都能认真思考并填写问卷。他们的想法对做好助教工作非常有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今后不断探讨的问题。如针对“现在你作为一名实验课指导教师,你希望你的学生能从这门课中学到什么?你会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教学方式、评分手段等来面对你的学生?”这个问题,研究生助教们写到:“我希望我的学生通过这门课程,能够对定量化学分析实验、乃至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化学实验有一个切实的、理性的认识,能够将与此相关的知识、技能、信息有机地串联起来,具备完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同学,表扬先进,同时不放弃落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教学方式还是较为倾向于上课少讲,实验过程多提问的方式。评分手段:多增加一些平时对学生操作考察的分数。”“Mind+Hand+Attitude,这是我的指导思想。……结果并不是最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这是我的评分标准。”“……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感觉轻松愉快,但必要时还是要严肃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但对学生要求不能低。”“……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将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受益匪浅。”研究生助教希望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们自己首先要对教学工作态度端正。态度中蕴含着责任心,不同的责任心反映出不同的态度。相信研究生助教在课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接下来的培训、上岗实践做了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在以后的集体培训、集体备课工作中,我们坚持对这些教学理念反复强调并督促落实。除了做好思想和心理上的初步准备,我们还要求研究生助教在集中培训前写出每一个实验的预习报告、思考题。在培训开始时抽查、讲评,并将预习报告相互传阅,互相学习。
3.2集体培训集中一周至10天(因课程学时而定)的时间,对全体研究生助教进行集中培训。以前要求助教把学生要做的实验都做一遍,如果有未知样品,还要集体做数据,求得平均值作为学生实验的“真值”。近几年,我们逐渐减少了做实验的时间,增加了对研究生助教的操作考查及集体讨论的时间。当实验现象出现异常、实验数据有些差别时,及时总结,拟定方案,分别探讨,再通过讨论统一认识。北大化学院的研究生来自全国不同的大学,在本科学习时,不同的学校对同一个具体操作或实验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对同一个知识点可能会有不同的讲解。我们鼓励研究生助教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鼓励他们用实验数据来验证,然后对实验原理、操作原理以及教学理念进行较深入的讨论,集思广益,达成共识。这样的讨论之后,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浅,一般讨论时间约占集中培训的20%~30%。在集体培训期间,我们还请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老师为我们做“作为实验课助教,你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的讲座。
3.3集体备课会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会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讨论两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哪些问题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是否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反复强调,以及哪些教学方案或计划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二是由第一次担任本课程助教的研究生对后两周的教学内容进行试讲(模拟课堂)。最初是由主讲教师事先告知某位助教何时试讲哪些内容;后来改为事先告知何时讲,而不告知具体试讲哪部分内容;现在是一律不事先通知,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的安排,临时“点将”。这样做是为了让新的研究生助教在每一次备课会前都能认真准备。试讲后,大家对每一位研究生助教试讲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讲评和讨论。集体备课会上讨论的议题不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涉及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育心理学、世界观、价值观等。每一次集体备课会都是一次很好的教学准备会和研讨会。实验课开课4周后,再次请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老师为我们做“反思和分享:实验课的教学实践”的讲座,席间,有讲授者与听众的互动,有听众的专题分组讨论,有小组讨论后的代表发言;联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不论是研究生助教还是从事多年实验教学的教师都能感到有所收获。
3.4班前会每次实验课所有指导教师都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岗,由主讲教师或值班教师主持班前会,提示当天教学内容的重点,提醒需着重注意的地方;然后大家进一步熟悉实验室仪器设施及药品的使用和摆放位置,并做好分发未知样品等课前准备工作。集中集体培训、集体备课会和班前会是研究生助教岗前准备的“三步曲”。我们希望研究生助教不仅仅是将既定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对这门课程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实验技能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完成好这门课程的学习,有所收获。实际上,研究生助教也能从中有所收获。大多数研究生助教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不是分析化学,这段经历不仅能通过教学实践复习和巩固过去学过的分析化学知识,而且分析化学学科的一些思维方式和实验手段对他们以后的科研工作也会有所启发和帮助。另外,他们还结交了新朋友,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师哥师姐”。这些都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结果。
4研究生助教制度的评价机制课程结束后,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了解、学生的调查问卷、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意见以及本人的工作总结为研究生助教写出评语并打分。在给出学生实验课成绩之前,研究生助教是看不到学生在调查报告上对他们的评价的,学生调查报告也是不署名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对研究生助教的评价没有顾忌,更加客观和真实。研究生助教在个人总结中写到:“所谓教学相长,很多教给学生的东西其实也是自己需要学习的,而从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平常相处中也学到了很多,相信这些都是我将来科研、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宝贵财富。”“对于定量分析实验的学生来说,我是一名教师,而我本身又是一名学生。所谓‘学’中有‘教’,‘教’中有‘学’。在‘教’与‘学’的结合中,我与学生共同进步。”“在这次实验助教过程中,我想最大的收益者是我自己,我收获了对定量分析的再次和更深入的了解,我收获了一次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责任感的机会,我收获了17位优秀的学生,我也收获了一次特殊的经历。”“做助教的经历让我的实验操作更加规范了。此外,我也更加注意实验记录的规范性。从自己的实验记录本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学期结束前后,实验记录有着明显的进步。今年的助教(经历)对我今后的科研也是很有帮助的。”“有机会成为一名助教,是我的荣幸,一直以来,我就想当一名老师,助教工作无疑给我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责任心———定分助教工作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探索精神———这是我经常要给学生灌输的思想,反过来,也是我的学生在教我的东西,让我感触颇深。……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定分助教工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锻炼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经历这半年,感觉真的进步了很多。我把从实验课堂上的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也逐渐融入到我的科研中,觉得科研实验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实验过程越来越真实和可信,而这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复查以及问题的探究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除了自我评价,研究生助教还很诚恳地对这门课程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反映出半年的助教经历不但培养了他们对这门课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的态度。这些年北大化学院定量化学分析实验课不断取得进步,是与研究生助教的努力分不开的。因此,对助教工作做得好的研究生,应该给予名誉和物质的奖励。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将评价机制(监督、检查、评价)标准化,应是今后必须做的。
科学小实验的收获与体会范文4
一、家庭实验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培养探究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案例】: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乐音的特性》教学目标提出:(1)理解影响音调高低的主要因素。(2)尝试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制作简易乐器,用不同的方法改变其发出的声音。
通常将刻度尺压在桌边改变尺露出桌面以外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拨动尺,要不就是用一把直尺以不同的速度去划另一把直尺的锯齿部分,然后比较发出声音的不同,以此来说明物体发声的音调高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随后,我会补充这样一道探究题:琴弦的音调与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和材料都有关,这道题只是通过讲解来完成。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于是我布置了一项家庭实验:自选器材,用所学知识制作发声体并试着改变其发声的音调。学生的创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用瓶子或碗装不同质量的水来敲击发声;用橡皮筋粗细不同的部分绷在金属铅笔盒上,像吉他一样的发声;用管状风铃改装的小乐器……当我重新提及这部分的知识时,学生就显得异常激动,争先恐后举手谈自己的实验的收获和疑问。
【反思】通过这样一次家庭实验,我发现原来的课堂实验过于简单,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动手了,但表现都不够积极,由于对器材无新鲜感,实验步骤单一,所以学生的反应比较沉闷,交流讨论也很少,没有充分体现实验探究的作用。补充这次家庭实验后,感觉收获甚多:(1)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手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观察力。(2)让学生体会实验过程中的失败、挫折,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以及最终获得成功后的喜悦。(3)强化和巩固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通过实验可以将所学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认识。
二、发挥教师和家长在家庭实验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使之更高效,更科学
【案例】:小孔成像
在小孔成像的教学过程中,我多以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再配以动画说明成像原理,最后给出结论:小孔所成像是倒立的实像。以前总觉得这样已经非常清楚地把该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最后发现在解题应用过程中,效果很差。所以,现在我会在本节课之前布置一个预习性质的家庭实验: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小孔成像的实验,并解决以下问题:(1)观察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2)使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像的大小、亮度、清晰度如何变化?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物体远离小孔,像的大小、亮度、清晰度如何变化?(3)孔的大小对实验有什么影响?(4)孔的形状对实验有何影响?(5)物体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6)物体顺时针旋转时,像如何旋转?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完成这个实验后再来讲解小孔成像时,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明显好转,在课堂提出很多实验问题,由于是学生亲手完成过该实验,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科学小实验的收获与体会范文5
关键词:家庭小实验;作用;选择;评价
初中学生接触化学只有一年的时间,他们要在这一年内认识化学、接受化学,可以说兴趣是关键,新课程的实施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对于化学,实验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理论是苦的,而实验可以把苦变甜。家庭小实验贴近生活可以使学生更感受到学习的甜。家庭小实验生动、有趣,可以很好的把日常生活和化学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平日学生对蜡烛的燃烧、铁生锈、石灰池中的变化、蒸馒头等现象视而不见,通过家庭小实验,使学生懂得了蜡烛燃烧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火焰的层次等知识,知道了铁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锈蚀的方法,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个家庭小实验和制作过程,都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所以我认为每一位中学的化学老师都应该很深刻的认识家庭小实验。
一、先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的学习重点在于与社会联系,贴近生活,而家庭小实验恰恰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参与面广,尽可能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亲自体验事物的变化过程、变化条件和所得结论,体验这些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这一节时,课前布置学生回家试一试点燃小木条和煤块的难易,同时去点燃干棉球和湿棉球,回忆生活中熄灭煤气炉火、扑灭油锅火焰、吹灭木条火焰的经验,从中领悟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小实验,其教学效果远远超出教师单纯从原理上分析或让学生被动地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所取得的效果。
2.利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家庭小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它却能揭示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实质,用化学原理来指导和解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和使用。通过亲身实践,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使孩子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例如,平时学生对蜡烛的燃烧视而不见,通过家庭小实验,使学生懂得火焰的分层,燃烧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发生以及火焰上方的一缕黑烟,熄灭后的白烟等知识,从而合理地作出解释。
通过家庭小实验的实施,使学生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试剂的用量,记录实验现象,科学分析某些生活现象。
二、其次要精心选择,合理指导
家庭小实验内容丰富多彩,各类实验各有自己的功能与作用,在选择其内容时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又要重视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使各类实验交替进行,既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又有所侧重,以满足不同的情境体验。
为了更好发挥家庭小实验的作用,在布置家庭小实验前,要对以下问题作好指导:①实验用品(或替代品)的选择;②反应原理;③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④实验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及时记录。
例如:学了常见酸碱盐的应用后,利用周末,让学生在家制汽水。①实验用品:白糖、果味香精、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带盖的空瓶、筷子;②反应原理: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生成CO2,CO2溶于水,制成汽水;③实验步骤:打开空汽水瓶,加凉开水,再加白糖、香精及少量小苏打,用筷子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少量柠檬酸,立即盖紧盖子;④观察现象:瓶内产生大量气泡,打开瓶盖,气泡冒出。利用同样的原理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制作简易的灭火器,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扩展能力。老师对各类小实验都要进行选择并合理指导,让学生务必做到有的放矢。
三、最后要进行科学的评价
教师评价是整个家庭小实验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态度、情境体验情况、技能掌握情况与能力发展情况作出公正、激励性的评价。
科学小实验的收获与体会范文6
兴趣是人们从事一项活动的内驱力,是入门的先导。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为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感兴趣,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设计一些演示实验,创设出问题情景,利用实验来演示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求知识的情境中去。
二、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观察是学生自己获得物理感性认识的源泉,物理观察包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物理实验探究过程的观察。观察是研究物理的入门向导,没有观察就抓不住现象,就不可能发现规律、深入研究物理规律。例如,没有牛顿观察思考苹果落地,就发现不了万有引力,没有伽利略观察礼堂吊灯的晃动就发现不了摆的等时性,观察的目的在于发现现象、了解现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能否达到观察的目的关键在于能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水平,所以在具体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由表到里、由粗到细、有顺序地去进行观察事物。
比如观察水的沸腾,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让学生观察烧杯底和烧杯的壁,问他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会观察到有小气泡附着在烧杯的器壁上。接着让学生继续观察,学生会发现气泡在慢慢变大,再接着会观察到有的气泡可以离开器壁上升了,再问上升的气泡大小如何变化?气泡最终又怎样了?继续观察,看温度计的示数如何变化?再观察气泡比先前又有怎样的变化?当水沸腾时,让同学们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还变不变?气泡多不多?气泡上升的速度快不快?气泡上升过程中大小又如何变化?上升的气泡跑到哪里去了?问题提出后,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积极地进行观察,通过反复提问、观察,使学生增强了观察能力,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提问和思考。要求学生既能整体观察又能够多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地去观察,而且还能结合物理现象分析其原因。
三、重视分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挖掘学生的合作探究潜力。
教师能否转变教学观念,角色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是学生能否真正实现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做一个“激励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和显在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探究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释放学生内在的探究能量,使合作探究的种子发芽、成长。
在实验探究前,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原理、对实验进行设计,选择实验器材、制订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例如:电学实验还要设计好实验电路图,要用什么器材和仪器,拟出相关实验步骤,并画好记录表格等。实验中,依照电路图连接线路,如果是并联电路,在连线时,应将电路分为干路和支路,从电源一端开始沿干路按顺序进行,其次为支路;干路中必须有开关(先断开)。接线时可用“小技巧”:将导线按顺时针方向绕上,锚紧螺丝即可,学生先检查,再经教师复查后,学生方可进行实验测量。实验后还要进行分析论证,实验交流和评估。
四、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物理中的不少概念、原理都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而小实验的开展起到了使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没有现成的器材,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身边的物品做代用品,既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又让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实验一般是学生一个人在课外或家里完成,实验过程必须一个人组织、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一个人解决,这必然会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如:讲授“电压”一节后布置了学生自制水果电池的小实验,一些学生经过实验总结出影响水果电池电压高低的因素。在学了“摩擦力”后,让学生在家里作筷子提米的实验,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让学生在家里自己自制潜望镜,学习“沸腾”后,让同学们在家里用“纸盒烧开水”等等,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小实验、小制作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情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了提高,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每一个实验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实验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收获,都会有新的发现,尝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得到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