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的优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的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的优势

财务共享的优势范文1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 海外业务 石油企业 经验 思考

二十世纪末,财务共享服务的思想和技术从国外传入我国并得到一些应用尝试,但普遍应用起步较晚。只是在最近五年,有接近一半的我国企业随着经营国际化步伐,开始实施或规划财务共享服务,并积累了一定的海外财务共享经验。我国的石油企业,在国家改革开放和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这几年一直居于国内企业海外并购领先位置,但对于海外财务共享仍然处于规划阶段。那么,我国企业建立海外财务共享中心有什么经验?我国石油企业建立海外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思考?

一、财务共享中心的产生与功能

(一)财务共享中心的产生

一个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集团,在财务职能建设方面遇到的挑战就是重复投入成本高、管控效率低下。为此,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十年时间里,从美国通用、福特等大型企业集团提出推行财务共享服务理念开始,共享服务作为大型跨国公司的一种有效职能运营模式,被广泛运用于世界上企业集团的财务职能管理。如BP在匈牙利建立欧洲区域财务财务中心,在中国建立亚太区域共享这个运行模式就是从节约成本和有效管控的角度出发,将自身处于不同国家、地区和集团内不同分子公司的财务会计、税务、资金业务安排由一个或几个共享服务中心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统一负责处理,实现集团财务在事务性和价值管理方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提升财务服务质量,提高集团综合竞争能力。

德勤2013年全球共享实践调研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中近90%在其财务职能年管理领域应用了共享服务模式,应用的行业主要为电信、零售、金融、能源、消费品、医疗保健。国际上著名的石油公司,如康菲、壳牌、道达尔等公司也都建立有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

(二)财务共享模式的机理

财务共享核心是将大量简单重复的财务工作集中标准化处理,目的是解决集团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财务职能建设遇到的重复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弊端。正如布赖恩・伯杰伦在《共享服务精要》书中所言:“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结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在企业众多职能管理部门,最早实现共享的是财务部门。

实践表明,财务共享业务目前主要集中在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单管理、薪酬计量、费用报销、固定资产等方面。这种模式主要功能是降低成本、统一工作标准、加强财务规范和提升管理效率。通常,一个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财务共享中心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完善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财务共享中心,必须通过完善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快速高效处理集团公司的财务大数据,以保证及时准确出具规范的财务报告。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网络环境要稳定、处理速度要快、数据丢包率要在可接受的财务风险范围内。

2.统一的会计核算政策。企业集团,必须有统一的会计政策、格式规范的财务报告,如会计年度、薪酬政策、差旅费报销规定、折旧年限、结账日期,以充分发挥财务共享中心的标准化运作优势

3.合适的财务人员。海外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层人员要有良好的决策能力、必要的组织能力、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复杂局面的控制能力。一般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国际会计准则,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且人工成本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4.简单的股权结构。对于集团公司复杂的股权结构,财务核算、合并处理流程很难统一规范,因此也就很难发挥财务共享中心的优势。所以,我国很多跨国公司,在境内一般都能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而在海外常常把财务共享中心作为规划展望设计但没有进行具体实施。

二、我国企业建立海外财务共享中心的经验

德勤2013年财务共享服务调研表明,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的中国企业超过70%采用了财务共享服务,基本把握了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运行的规律,积累了一定的有中国特色的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经验。

1.高管层认可是我国企业建立海外财务共享中心的关键。推行财务共享是财务集中与分散的重新平衡,不仅对财务团队的成员有影响,而且需要人事、系统人员的支持配合和影响采办、市场、生产、行政等各种人员的权力分配,这必然涉及利益的重组和冲突。没有高管层的认可支持,财务共享模式就很难在海外实施,即便推行也很容易夭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需要高管层的充分参与和及时的过程方案决策。海尔能够快速发展国外共享中心就得益其高层领导的共享决策理念与推动力。

2.价值贡献是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根本宗旨。企业的目的是为股东创造更多的投资回报,没有股东接受企业经营者的亏本管理行为。华为在140多个国家地区提供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陆续建立了七大区域财务共享中心。依靠这七大区域财务共享中心提供的财务资源保障和风险控制支持,实现了华为过去十年的业务腾飞。我国石油企业要在海外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必须给企业带来价值贡献。

3.合理的组织架构和统一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海外财务共享的重要基石。财务共享是对传统财务组织管理的变革,实现海外财务共享目标必须有一定的组织基础做保障,且这种组织结构要合理。组织结构的合理就是变革前的集团财务组织适合进行海外财务共享,变革后的海外财务共享有利于实现组织效率的提高。集团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即便不能实现全球财务制度、会计政策等标准流程的规范统一,但也应实现一定地理区域内的规范统一。有了这种统一的基础,才可能进行共享服务标准化流程的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

4.持续优化是充分发挥财务共享中心功能的有效手段。从规划设计到具体实施完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横跨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牵涉范围广,需要循序渐进、持续优化财务业务流程中冗余步骤的数据,不断提升会计业务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才能充分实现财务共享对集团战略价值创造的功能。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在海外财务共享领先的企业集团都花费了10年以上时间才实现了从建设到转型的变革。

5.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是实施海外财务共享服务的必要条件。一个集团企业,为了规范统一提高管理效率,势必对政策、制度、规定、流程、知识、经验、信息等进行共享。共享的媒介就是网络信息平台。大数据时代,集团企业必须通过网络信息共享平台跨越地理障碍,进行内部信息快速传输和有效交流,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实施海外财务服务共享,更需要网络信息平台载体进行数据传输。海外财务共享中心,是一种跨国家、跨地区的远程集中运营模式,必须依赖现代先进的科技网络技术,在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载体上进行规划、设计、实施流程标准化管理。

三、对我国石油企业建立海外财务共享中心的思考

我国石油企业大部分在国内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这为其建立海外财务共享中心奠定了实践基础。我国在海外投资的石油企业,按业务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负责作业区域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油公司,二是负责为油公司提品或工程作业服务的油田服务公司,三是负责石油、天然气买卖的贸易公司。基于石油勘探开发投入资金多、技术复杂、风险很大和涉及国家安全战略行业特征,海外石油勘探开发一般由多个国家共同投资完成。因此我国在海外勘探开发的油公司,其股权架构复杂,投资方式偏重于战略联盟和参股投资,很少采用独资或整体并购。较之于油公司,我国在海外的油田服务公司、石油天然气贸易公司因资产规模小、投资不大、专业化强等特点,其股权架构相对简单,投资方式偏重于分公司、独资公司或整体并购。所以,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设立财务共享中心,最好采取分步走策略,即股权结构相对简单的油田服务公司、贸易公司率先尝试设立,而后油公司在条件成熟时,再考虑推行海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不管是负责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油公司,还是为油公司提供服务的油田服务公司以及贸易公司,要想成功设立财务共享中心,充分发挥其功能,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区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遍布多个国家地区,因此,鉴于各个国家地区在法律、政治、经济、会计准则、人力资源等方面规定要求差异很大,一方面,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不可能只建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在每个投资或作业所在的国家地区都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样不利于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功能。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从作业投资地理、政治、经济效益等角度考虑建立区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在马来西亚建立东南亚区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墨西哥设立北美洲区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2.努力夯实海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石油企业在海外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须强化基础夯实工作。这些基础包括整合海外财务组织架构、调整财务组织管理模式、搭建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设计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严格规范一致的核算政策报告制度、规定通用认可的沟通语言等等。比如选择决策信息系统平台时,不仅要考虑软件硬件的兼容性和性价比,还要考虑未来安全维护的可行性。有了好的实施基础,才能充分发挥共享功能。

3.加强海外财务共享中心人员队伍培养建设。海外财务共享中心运行离不开财务人员的具体业务操作和信息系统技术人员的及时维护。重复简单的业务操作和不可轻视的国际语言要求,使得我国石油企业在组建海外财务共享中心时很难聘请到能力优秀但薪酬要求不高的人才加入,能聘用到或安排到海外工作的普通人员一般又难以完成共享中心的工作任务。因此,不论在海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规划阶段,还是实施维护阶段,中心人员队伍建设是我国石油企业必须面临解决的重要课题。

4.循序渐进完善财务共享内容。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个系统工程,工期长技术复杂,要合理设置阶段性目标和终极目标。这个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善维护相关共享内容,从简单、统一、重复、量大、容易集约化处理的业务内容(如税款交纳、差旅费报销、支付供应商货款、收取客户欠款、财务报告编制)入手,由易到难、由低附加值逐步过渡到高附加值业务,分阶段分步骤实现财务业务共享。

5.注意规避海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风险。在看到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机会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带来的风险挑战,如资金汇兑风险、职工薪酬管理风险、税务政策敏感性风险、信息系统管理成本风险和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风险。对于这些风险,我国石油企业在规划设计海外财务共享中心时,必须统筹考虑,事先安排好风险应对与规避预案。

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达到一定的集团规模后,为了有效执行集团财务会计政策和保证海外财务管理标准化、流程化,必须借助海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为集团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分子公司的不同业务单元提供规范高效的资金财务税务服务,促进财务人员转型,提高集团国际财务管理水平,实现海外财务管理升级转型,以及增强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当然,海外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面临比国内多很多的挑战,如税务风险、信息系统成本和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必须统筹考虑、事先策划和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1]陈刚.对中石化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3,(4):56-58.

[2]钟邦秀.跨国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设计与实现[J].会计之友,2012,(7):91-92.

财务共享的优势范文2

【关键词】 国际石油工程; 会计核算; 内账; 外账; 纳税主体; 税收优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日益增多,我国参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竞争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通过多年来的努力,许多公司在国外石油行业已经占领了一定的市场,基本掌握了国际化运作方式。对于国内总部(或总公司)来说,在国外设立的项目部(或分公司、子公司)为非合作制、股份制。项目部应根据总部及国内会计制度等规定和要求建立账套;同时为了满足项目所在国或地区政府以及报表使用者的需要,该项目部也须根据项目所在地的会计制度、法规等建立相应的账套进行核算。在此,须明确两个定义:国际石油工程承包项目会计部门按照国内会计制度,根据其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并上报公司总部(或总公司)的会计核算过程设计并建立的账套,我们称之为“国内核算账套(Domestic Accounting Books)”,简称为“内账”;相对于“内账”而言,项目部会计部门按照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根据其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报会计报表并按所在国或地区税法进行缴纳税金等会计和税务核算工作设计并建立的账套,我们称之为“国外核算账套(Overseas Accounting Books)”,简称为“外账”。立足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在国外很可能以公司的形式或其他形式存在,不仅作为国内总部下属的一个会计实体,而且也是按照所在国或地区会计制度和法规核算的绝对的会计实体。那么,这个具有双重会计实体身份的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何进行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管理呢?

一、国际石油工程承包项目会计核算的方式

(一)以外账核算为主,并在外账基础上调整完成内账

这种方式简单且运作费用较低,但要求中方财务人员能充分了解和掌握项目所在国或地区法律和税收政策,应具有很高的外语水平,能独立完成外账的核算,能直接配合中介机构的审计、税务审查等工作。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没有完整的内账核算资料,内账资料必须依赖外账资料,由于语言的阻力致使公司总部在执行内部审计与检查等监督行为时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以内账核算为主,并在内账基础上调整完成外账

这种方式也不复杂,但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予以支持,并要求中方财务人员能熟练掌握当地会计制度、税收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具有很高的外语水平,能独立调整完成外账的核算。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没有完整的外账核算资料,外账资料必须依赖内账资料。由于内账和外账所依据的会计制度、记账基础、税收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同,而且因为语言的障碍使得当地中介机构的审计和当地政府的税务检查、监督等受阻,很可能被怀疑有作弊行为,不利于项目的发展。由于其特有的局限性,一般不采用该种方式进行会计核算。

(三)分别内账和外账进行核算

分别内账和外账进行核算,是根据不同的会计制度、法规以及税务政策等分别设计并建立符合各自需求的会计核算账套。由于原始单据只有一套,为了适应项目所在国或地区政府部门尤其是税务部门的检查,通常保留于外账。内账则保留使用原始单据复印件或经主管领导审查后的原始单据信息汇总表进行核算。外账的核算通常聘用当地能熟练掌握所在国或地区税务政策的会计师来完成,如果中方财务人员具有外账核算能力并熟悉当地税务知识,也可由中方财务人员自己完成;内账则完全由中方财务人员使用中文来完成。这种方式的优点:两套账不仅能独立核算,而且能完全满足各方对国际承包石油工程项目财务信息的需求;由于当地会计师的参与,使得外账更能经得起当地税务部门的审查。但这种方式需较多的财务人员及相应的资源配备,需承担较多的成本费用。

比较上述会计核算方式,“分别内账和外账进行核算”方式虽增加了一定的开支,但能完全满足国际石油工程承包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要求,增加的开支又在可控且可承受的范围内,因而较多的被国际承包石油工程项目所采用。

二、国际石油工程承包项目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

“分别内账和外账进行核算”普遍被大多数国际石油工程承包项目所采用。因此,就完成项目内、外账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几个步骤作如下论述。

(一)熟悉和掌握国际石油工程承包项目所在国财务会计运作的环境

1.项目运作前期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政策

项目运作前期,熟悉并掌握项目所在国与项目运行、财务会计运作相关的法律、政策,主要包括项目所在国或地区的会计法、税法、公司法以及劳工法等。

2.根据所涉及的业务,有选择地熟悉和掌握项目所在国或地区的会计准则、货币金融政策、外汇管理制度等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制定的原则或准则、制度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必然要从自己的立场和需要出发来制定适合自己的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和外汇管理制度,以维护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合理确定项目外账的纳税主体

有些国家要求外国公民(或公司)在项目运作前必须先设立公司,账务核算及纳税申报工作须以注册公司的名义进行,若不注册公司,则按非居民公司纳税办法缴纳所得税,一般按照结算收入的一定比率(该比率或税率因国家不同而有所不同)由甲方或银行代扣代缴,这样会承担很高的税负压力;而有的国家,如部分非洲国家,则可以注册一个税号,在此税号下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即可。因此,在项目运作前对此要有充分了解,合理确定纳税主体,以便于项目财务运作和纳税筹划工作的更好开展。

4.确定外账核算的会计期间,并与内账尽量同步

内账的核算一般与公司总部的会计期间是一致的,即公历1月1日―12月31日。外账与内账的会计期间尽量要保持一致,便于随时根据项目内账核算情况对项目外账有关核算进行掌控和审核。但是有些国家会计期间不是按照公历年度计算的,如马来西亚规定的会计期间为6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会计年度结束后6个月内完成纳税申报。类似这种情况,可以向项目所在国或地区税务机关进行申请,尽可能得到其认可并按照公司总部的会计期间进行核算和纳税申报。

5.了解项目所在国或地区原始单据收集难易情况

以票管税与计算机管理相结合是我国税源监控的重要手段,发票纸张、格式与印刷均由税务局统一管制,原始单据(含发票)的收集比较统一、规范。但国外很多国家税务管理当局基本没有强制发票统一印制、统一格式与纸质、统一开票方式等行为管制,对获取较规范的正式发票造成障碍。因此,需要会计人员充分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规范财务与会计行为。

6.熟悉并掌握相关的经济合同条款

财会部门必须熟悉并掌握重要的合同条款,尤其是商务报价部分、责任条款以及与财税运作相关的条款等。其中商务报价部分包含发票提交时间、结算价格、结算方式、支付日期以及本国币与外币的支付比例等;责任条款主要关注施工中成本费用承担的划分和责任事故损失承担的划分等。在进行结算时,可以根据责任条款来判断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应由谁来承担,并依此开具或调整发票金额。不熟悉业务合同的基本内容,日常业务的正常开展将严重受阻,这不利于核算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内外账的设置及基础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1.内、外账会计科目的设置

根据所掌握的项目所在国或地区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以及相关制度设置外账会计科目,并确定会计核算的记账本位币和外币。科目设置时,由于内、外账的记账基础可能不同,有的国家采用收付实现制记账法,与我国的权责发生制记账法不同,因此,在设置外账科目时可以适当设立临时科目,如收入科目的设置,外账可以设置“主营业务收入”标准科目和临时“暂估收入”科目。结算和调整发票金额时通过“暂估收入”科目核算,实际收到款项时再将实际收入款项转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期末“暂估收入”科目和“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余额之和应等于内账“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余额,等等。

2.外账(或内账)会计凭证的设置

外账(或内账)会计凭证的设置,除能满足日常的记账功能外,还要设置与内账(或外账)相互关联的索引号,索引号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在内账和外账之间相互查对。因此,外账(或内账)的索引号可以内账(或外账)的凭证号来予以标记,外账(或内账)索引号的顺序与内账(或外账)凭证号的顺序尽量保持一致,不要先后颠倒。设置索引号需要坚持的基本规则是“外设内不设,内设外不设”,该规则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以免引起索引号管理的混乱,给以后的工作带来不便。

3.外账台账的设置与管理

(1)债权债务动态收支台账

有的国家(如埃及)对于债权债务是按照发票逐笔收支和管理的,而不仅仅是分单位按总金额或余额管理,这样更便于双方债权债务核对和分析。因此,根据这个特点,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据此建立相应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和时效控制。对于债权债务,应根据甲方提供的支付清单或向收款方提供的支付清单建制台账,主要包括发票号、发票提交日期、业务内容、发票金额、项目所在国或地区货币和外币的支付比例、汇率、代扣税率、代扣税额、支票金额、支票号、收支日期等。及时准确地完成台账的登记,并与账务随时保持一致,便于年终与甲、乙方核对确认收入和代扣税信息,及时获得或出具相应年度收入及代扣税证明,及时汇算清缴公司所得税。

(2)保函动态管理台账

保函是保证的书面合同形式。在运作国际石油工程承包项目过程中,业主为了避免承包商违约失控而蒙受损失,通常要求承包商提供经济担保,这是买方市场的特点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业主采取的防范措施。因此,承包商必须根据合同的有关规定,向业主提交各类保证金(Guarantee)。

根据担保的用途不同,常见的有投标保函(Tender Guarantee)、履约保函(Performance Guarantee)、预付款保函(Advanced Payment Guarantee)、关税保函(Customs Guarantee),以及为了某种特殊目的而出具的保函等。因此,自保函生效日起至撤消日止,应该建立保函动态管理台账,就其生效、延期、撤消、转移、赔付等全过程相关内容进行登记管理。若管理不到位、信息维护不及时不准确,将会影响到资金的调度使用,甚至会给生产与经营带来不良影响。

(3)取得合法的可在税前抵扣的票据

除了以上需要获取的单据外,项目进口的材料、设备等所有清关手续和资料必须完好收集、管理,在原材料消耗后,相应的原材料清关资料将作为项目税前抵扣真实性、合法性的重要依据;而进口设备的清关手续和资料不仅作为资产管理、折旧摊提的合法依据,而且也是将来返国时的重要证据。

(三)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决不是帮助公司偷税漏税,而是合理的节税,同时处理好项目所在国或地区政府利益和公司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该国或地区税务机关的理解和支持,以降低税务风险。

(四)聘请综合素质较好的会计师或税务师,并对其业务进行审核

项目所在国或地区可能会随时出台或变更法律、政策,中方会计师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和熟知度以及对此信息的及时获取能力很可能不如当地会计师或税务师,因此,非常有必要聘请业务能力强、英语水平好的当地会计师或税务师来负责外账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纳税申报等具体工作。

中方会计师及时、真实、准确地完成内账核算,在此基础上,中方会计师或财务经理对项目外账的核算情况及结果应进行严格审核,特别是项目外账报出或送审前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同时需要项目负责人签批后方可报出。

(五)做好纳税申报及对外账的审计工作

财务共享的优势范文3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办法

中图分类号:F234.3;F2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125-02

过去,我国主要依赖需求侧管理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扩大需求、刺激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方式虽然可短期内快速拉动中国经济,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当前,我国GDP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前所未有、总需求低迷与产能过剩并存等问题日益凸显。在这一严峻形势下,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日渐疲乏,难以实质性扭转当前中国经济出现的困境。这表明中国经济中的矛盾已经不仅仅是短期的、周期性的、外部的打击,而且是中长期的、结构性的、内生性的问题[1]。我国政府研判国外形势,结合当前国内经济现实情况,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审时度势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理念,为中国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

新理念,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在经济学领域,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个概念对应存在。供给侧强调从供给端、生产端切入,通过一系列减税赋、降成本、促投资等改革措施提高企业创新力和积极性,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新兴领域集聚,促使企业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从而使企业对自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自主调整,使之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达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的目的,进而最大限度释放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中长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通过改革换血,提高生产效率,淘汰落后产能,最终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根据国情实事求是提出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稳步推进。国有出版企业作为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一分子,正真切的感受到改革对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对此,国有出版企业应做出改变,实质性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有出版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微观构成部分,首先必须认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分析利弊,才能在改革中谋求发展机遇,更好适应市场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有出版企业产生影响。

国家层面上,相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将陆续出台,国有出版企业运营成本有望降低。为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势必出台相应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政策工具为企业改革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目前,上海市、天津市、黑龙江省等地已陆续出台供给侧改革意见,并从用地成本、税费、用工成本、用能成本等多方面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减轻企业运营负担,为企业转型提供保障。

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要求,企业内原有经营理念、思维方式需作出相应调整。目前,国内市场原有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都面临转型升级问题。对国有出版企业来说,原有中低档图书市场日渐饱和,收藏级图书、精品图书市场却是大片空白。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大量简装图书、内容同质化图书出现明显滞销,而打价格战、利用低价竞争来巩固市场的方式已不合时宜。国有出版企业必须理清经营现状,转换思路,了解市场,真正对企业发展规划进行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国有出版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最大程度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人是生产活动主体,只有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率。当前,图书销售早已进入薄利时代。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加大文创产品生产及技术投入,寻求产品创新,提高利润附加值,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二者相结合,国有出版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水平都将得到优化,技术、智力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将由此提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清理“僵尸”企业成为必然选择。“僵尸企业”是指一些经济效益不佳,长期扭亏无望,主要依靠银行信贷和政府补贴维持生存,且难以顺利从产业内退出的濒临死亡的企业[2]。“僵尸企业”的存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大大降低了国有出版企业的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对国有出版企业调整自身产业结构造成阻碍,拖累了企业整体发展。另外,“僵尸企业”依赖于银行信贷和政府补贴,加剧了国有出版企业的债务风险。因此,国有出版企业必须适时予以清理,甩掉包袱,轻装前进。

合理利用投融资工具,防控经营风险。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入,大批企业将进入改革的阵痛期,短期内出现盈利水平下降的情况。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利用投融资工具盘活企业的资产并保持企业低风险运营,是国有出版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可以预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从多方面影响国有出版企业的发展。认清实际,解决问题,将改革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使国有出版企业化挑战为机遇为自身发展获取先机。而这一切都少不了财务部门的一步步配合。

依据上文可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从多方面影响国有出版企业经营。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范围贯穿了企业经营活动始终。国有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更应在改革中有所作为,积极调整自身工作重点,辅助企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财务管理部门应从思想上提高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财务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注度,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注意比较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种经济环境下财务工作侧重点的不同,从思想层面上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国有出版企业发展的影响和重要性,从而真正将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

财务管理部门应重点强化对成本的把控,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我国国有出版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低、原材料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损失浪费大、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3]。这些问题抬高了国有出版企业生产成本,无形中折损了国有资产,减少了企业盈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对生产成本必然进行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部门需做好相关监管工作。因此,应从传统的以生产过程成本控制为核心内容的成本管理向上游延伸[4]。财务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以业务源头为起点,在保证有效投入和产出的前提下,科学设定各流程成本目标区间,将成本监管工作贯穿全程。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数据库建设,实现企业内部财务信息与企业业务信息的高效整合,消除信息的不对等性,提高信息数据的实时性,实现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平台透明化。此外,国家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会推出配套政策,这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要活用财税政策,合理统筹规划,积极争取相关政府部门支持,在保证企业、员工的利益下,合理避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财务管理部门应重点做好“僵尸企业”排查及后续清理工作,为国有出版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扫清障碍。目前,国有出版企业下属公司依然存在“僵尸企业”。财务部门应按照技术、能耗、盈利等相关指标,对下属单位逐一排查,了解“僵尸企业”的数量并进行评估,分析是否有拯救价值,分情况对待。对于有拯救价值的单位,积极协商谋求发展,利用自身输血、人才输送等方式,尽力挽救。对于没有挽救价值的单位,应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加速清理,使之退出市场,以便为健康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财务部门应做好相关企业的注销、破产清算工作,或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另外,对失业人员需要进行安抚,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经济补偿和技能学习培训,帮助其再就业。

财务管理部门应完善奖励激励措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鼓励企业创新,调动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实现内生增长,从而优化企业自身的产业结构是提高国有出版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办法。因此,财务部门必须完善原有激励奖励制度。一方面,对有技术创造能力的员工予以相关荣誉称号等精神奖励,提高其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从绩效考核入手,提高技术占比,提升技术创新员工的薪酬福利。对有突出技术贡献的员工,可以以智力股的形式给予股权,保证智力股得到应有的尊重。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做好奖励激励制度的调整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助力国有出版企业发展。

活用杠杆,合理投融资,规避经营风险。财务部门要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合理控制企业负债,防止经营杠杆系数不断上升加剧经营风险;要控制固定资产扩大化投资,合理处置闲置固定资产,对固定性费用支出要酌情降低;要在充分考虑企业中长期经营风险承受的能力下,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加快对行业内新兴领域的探索,但要严防低效无效投资。财务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利率变化,了解贷款形势,根据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时间差异,减少资金使用成本。此外,要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活用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实现多元融资,多方筹措资金,维护国有出版企业发展根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下,对国有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部门应分清工作重点,把握主要矛盾,适应新情况,做出新改变,发挥基础作用,成为国有出版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

综上,笔者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入手,分析了改革的原因和其内涵,从而推断出改革将对国有出版企业产生哪些影响,进而从财务管理部门角度提出具体工作做法,为国有出版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浅显的参考。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下为国有出版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曹红辉,熊文.如何认识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内涵[J].人民论坛,2015,(36):25

[2] 佚名.财务人员如何利用“互联网+”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总会计师,2016,(3):143.

财务共享的优势范文4

自1494年卢卡?帕乔利发明簿记以来,会计作为一项企业职能发展已历经520年。这期间,伴随着企业从简单到复杂,从职能制、矩阵制到有机结构的发展,会计职能的发展也日趋精细、直至枯竭和“边缘化”①,以至于现代国内企业集团中的会计基本上仍被视作“账房”。诸多会计观念上的创新和变革,如“CFO的好伙伴”、“价值经营者”等在国内基本仍停留在概念和纸面阶段,直到近年来开始引入财务共享和集约运营才有所改观。

一、财务共享:会计行业变革中的集约运营

随着集约运营的逐渐引入,财务共享对会计行业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再塑造才逐渐显露出来。再塑造的范围不仅包括成本上的,也包括对企业集团组织的。

(一)财务共享、共享范围及其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会计行业的集约运营主要是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国际上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处于“滞涨”阶段的欧美,国内大致出现于21世纪初。财务共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企业集团会计集约运营和规模效应减少集团内部会计等专业职能日常事务处理成本、提升内部处理统一性和标准化程度,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从范围上看,财务共享包括会计与结算过程涉及的应收业务、应付业务、总账和报表,以及资产、税费、资金结算等业务,甚至于会计核算以外的人力资源管理、采购、市场等多项职能②。财务共享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企业集团内部的“去职能化”。这方面可以看一下波特分析中的价值链结构(详见图1)。

企业集团内部横向的企业基本活动(即核心业务处理流程,可理解为企业经营上的“业务流”)和纵向的企业支持性活动(即财务、计划等“职能管理板块”,是实现企业职能管理的“业务流”)纵横交错,在实现互相牵制、加强职能管理的同时又互不相容,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财务集约运营将作为“企业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和管控环节分解成可内置于核心业务处理流程的子环节③,在不弱化财务管理的前提下去掉财务职能对核心业务处理流程的垂直型“管理性”干预和“内耗”。

进一步的“去职能化”实质是企业内部的BPR④,即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和会计等职能围绕核心业务处理流程重组,去掉其垂直型“管理性”干预和“内耗”,并将管理融入核心业务处理流程,使企业集团更加专注核心业务并降低内部处理成本,共享和集约运营则面临更大范围扩充。

(二)财务共享的成本优势及实施

一般认为,财务共享发挥效力的原因在于造就成本优势⑤,成本优势的主要来源是波士顿顾问公司所谓的“总括成本变动模式”的经验曲线⑥――源自“学习、分工、投资和规模的综合效应”(布鲁斯?D.亨德森,1973、1974)。

进一步深入这个问题,学习和投资都是基于规模的投资形式,前者基于人的精力,后者基于资本,两者也都包含了某种过程中的优化和提升含义,但实质优化和提升源泉应该来自分工以及持续不断的再分工,通过分工将原来非标准化工作不断标准化。因此,分工和在此基础上的标准化是实现成本优势的内在原因。而财务共享就是以集约运营方式对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不断重复的基本劳动,即所谓的会计基础工作――重新分工和标准化。

这种再分工和标准化之所以具有可行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撑手段已走向成熟。根据安德鲁?克里斯和马丁?费依的观点,财务共享可能涉及的信息技术包括ERP、工作流程电子化管理、信息数据库、企业应用程序整合(EAI)、电子采购以及企业集团内部交流技术(包括可扩展的置标语言XML和B2B技术)⑦。

实际承担支撑角色的信息技术手段可能远远不止这些。比如各种已经发展起来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交互方式、OTT、大数据等等。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深刻改变着社会整体观念,有力保证财务共享服务完全基于电子化过程实施⑧。

(三)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的标准问题

在国内,尽管新颁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已经开始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的“破冰之旅”,但实施十几年、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影响深远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为基础的“一法两规”体系(详见表1)使财务共享过程中涉及的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面临更多实践及相关标准问题。特别是“一法两规”基于纸质会计档案的管理模式直接导致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的会计信息二元化问题(即在财务共享过程中同时产生纸质和电子两种关键会计档案信息)⑨,应在实践中予以特别关注并进行标准化处理。

有关财务共享实施过程(特别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实施并须与现行“一法两规”体系保持一致的要求下)中需要关注的标准详见表2。

二、行业转型:财务组织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和集约运营是财务组织转型的出发点,为会计行业变革奠定新的基础。

(一)服务与管控:财务共享的再定位

“以集约、规模、标准化、简化为特点的源于西方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下简称“服务模式”)使极富泰勒主义和福特主义的财务共享带上了国内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控特点(以下简称“管控模式”)(张育强、林金腾,2011)⑩,财务共享这一舶来品也带上“主义之争”:服务还是管控?

国内企业集团财务共享的快速发展本身就带有较强的“管理发展”的味道,以支撑其快速的业务发展战略。这个动机差异令国内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发展定位与西方有着先天的不同;此外,财务共享成功实施并不仅仅意味着财务处理成本降低策略,以及财务人员的裁撤和财务资源的转移,也不意味着财务管理的弱化。财务共享的成功实施是有限财务资源向业务管理前沿进一步转移并深化财务组织的“业务好伙伴”或“价值经营者”地位的有利条件。

(二)财务资源节约的再运用

不管怎样,财务共享的成功集约至少会形成财务资源的有效节约和进一步集中,从共享集约本身来说,在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节约的财务资源可用以向业务发生前端环节延伸以强化经济事项内部控制,或对财务共享范围所处理的业务质量进行事后质量检查,以及业务处理流程本身维护等。在财务共享高度发展情况下,财务资源节约甚至可以在流程和信息系统整合条件下协助审计集约过程中的初期数据收集与处理。

(三)企业集团“交易”管理者和价值经营者

根据制度经济学派的观点,企业内外部发生的经济事项都属于“交易”。康芒斯更是直接将企业内外部交易分为“管理的交易”和“买卖的交易”??????。从财务组织角度出发,“交易”管理是企业集团会计基础工作对象的本质,有助于财务组织从“凭证、账簿、报表”这样的基础会计信息体系中脱离出来,转而进入会计信息运用和价值创造为特征的管理过程??????。通过转型交易和价值链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组织又从“交易”管理者走向“价值经营者”,成为业务经营过程的伙伴。

财务共享的优势范文5

(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亳州 236820)

摘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各大型企业纷纷成立典当公司、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当类似金融机构达到一定数量,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风险控制、高效决策方面具有很强优势。

关键词 :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090-03

非银行金融机构指经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区别于银行的各类金融机构,一般包括典当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这类机构放贷灵活、手续便捷,满足中小企业快速融资的要求。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非银行金融业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大型集团,如古井集团、联想控股、宝钢集团、皖通高速等,响应国家金融改革方面的意见,纷纷发展成立典当公司、小贷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当集团内类似金融机构达到一定数量,为有效管理,各大型集团都成立了专门的金融集团进行统一管理,对财务运营支撑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部门不仅要成为企业交易的高效处理者,而且要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和公司的风险管理大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被广泛采用。通过建立集中化的财务共享中心,可以构建更为高效的财务业务架构,推动财务业务向决策支持转型。

一、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很多企业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会设立典当、小额贷款、担保、融资租赁等多个公司,继而组建相应的金融集团。此类企业经营内容较为一致、相关性高,相关子公司达到一定数量,加上类金融业务风险管理要求高,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最佳选择。

首先,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风险高、影响大。

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典当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投入的资本,在吸收公众存款方面受到制约,国家政策对可以从银行贷款的额度也有一定限制。资金来源较单一,实际上都只有投资功能,公司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并付出很高的操作成本。

所面对的客户主要是中小微企业,甚至个体工商户,客户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

其次,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管控能力要求强。

非银行金融机构放贷灵活,对贷款的时间性要求非常高,因此要持有一定量的货币资金,但持币较多导致资金的闲置率上升。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管控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

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作为独立经营者,同其他组织形式的企业一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大败。因此,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财务管控能力要求强,必须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

第三,面临操作风险。

从非银行金融机构人员结构来看,没有银行业那样全而专的人才配备,普遍存在人员少、专业技能弱的问题。大部分从业人员从企业其他产业转行过来,未从事过金融业务,业务知识欠缺,极易产生操作风险。财务人员作为公司风险防范的最好一道保障,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更高。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共享服务中心的基本涵义是企业(集团)将下属单位相同的财务职能集中,将共同的重复的流程,如交易处理、标准的法定报告和管理报告处理等从集团内的各个企业个体中抽出,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采用统一标准的会计核算和报告流程,并通过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使企业获得高效率、高质量和规模经济优势。

(一)优势分析

1、专业化

财务共享让财务人员专注于处理某一方面业务,能够将更多时间集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更为明细的专业化分工,让会计人员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又在各自领域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有利于提升各类财务工作的专业水平,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同时,财务共享将会计核算工作从企业财务部门中相对剥离,使财务部门有更多精力关注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2、控制经营风险

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可以实现对各非银行金融机构子公司财务的事中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将大大提高。通过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化的流程,还强化了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管控力度,有利于降低集团公司整体的运营风险。

3、降低成本

财务共享的诞生源于企业对于提高财务处理效率、节约财务成本的追求。通过把内部不同单位相同的、重复设置的财务职能集中到独立的共享中心处理,实现人员、设备、知识、经验、制度的共享,形成规模优势。

4、加速标准化进程

财务共享中心成立以后,原来分散的职能和资源得到整合;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使业务流程与内部服务得以标准化,从而为管理数据提供了同一平台。

5、增强规模、扩大潜力

财务共享有助于企业更快的建立和发展新业务,同时不必考虑财务等职能支撑部门的成本,使企业经营变得更加灵活,为业务单位提供足够的后台支持。

6、客户信息统一

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及相关软件、硬件设施,可以实现各非银行金融企业客户信息、相关业务档案资料的统一管理。

(二)劣势分析

包括人员更替率的提高、财务与业务部门的分隔。把分散的财务部门重新整合,必然带来人员流失,这一点恐怕难以规避;而将财务部缩至统一中心地点,则会使财务的触角同时回缩,进而与业务部门间产生沟通问题,这点则可以在交流渠道、频率上设法改进。

会计核算地与企业注册地不一致的问题,给注册地监管部门开展会计监督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2014年实施的财政部《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要求实行财务共享的企业为监督机构及时查询和调阅异地储存的会计资料提供必要条件。一是在注册地办公场所要提供能访问到企业全部会计资料的终端,供监管机构查询;二是要根据注册地监管机构的需要及时调阅异地储存的纸面会计资料。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共享中心如何组建

财务共享服务,并非由财务部门主动发起,而是随着业务管理需要而产生。随着非银行金融相关子公司不断增加,多个财务机构使财务人员与管理费用快速膨胀。由此导致财务效率降低、设备投资重复、内控风险激增,总部统一协调财务越来越困难。此时,企业在变革中寻求突破的结果,就是财务共享服务的源起。

共享服务建立之初,必不可少的成功条件是明晰的愿景战略及管理高层的支持,其中整合好多种要素是重中之重。亟待整合的关键之处归结起来,一为IT系统,一为组织架构。

(一)流程梳理

第一,制定服务水平协议。这是以后服务中心与各单位互相沟通及业务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所有的业务流程都会被拆解到最小单元,而这个最小单元就是收费标准的基础。服务水平协议的确认,需要各公司的财务经理、集团财务总监与共享服务中心负责人统一观点,才能得到最终结果。此后,中心的所有工作都将基于服务水平协议,各公司则可根据服务水平协议评估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

第二,在单据归档上,传递凭证时,采用影像系统来进行,把单据通过影像扫描的形式传递到中心,处理完毕后将凭证打印出来整理即可。各子公司超过一定年份的凭证很少被查阅,这些凭证可统一托管到服务中心。这要求服务中心所在地要有相当规模的档案中心,能够为各公司保管大量凭证。

(二)软件、硬件保障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远程财务流程要求建立强大的网络系统以及企业信息系统,将它们作为IT平台。其中,统一的erp系统是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搭建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作用在于,将所有财务制度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由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设定,从而保证总部的战略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相关的扫描影像设备、服务器等硬件设施也需要根据进行配置。

(三)组织架构

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必将带来财务组织架构的深度变革。原本各业务单元的财务部可能仅会被保留下一小部分,譬如负责单据收集整理的人员,而部分人员将迁移至共享服务中心所在地。将形成集中报账、集中收支(内部银行)、集中核算(核算工厂)三条主线。

每个子公司设置出纳一名,负责本公司账务报账工作,包括审核原始票据的合规性,扫描及上传原始凭证,上传本公司有关财务数据,维护当地税务关系,装订及保管原始单据、账簿等。

集团设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对子公司财务事项审核、付款。由系统统一生成相关凭证和报表等资料。共享服务中心将实现类金融子公司会计核算统一、资金统一调度和管理。

(四)制度保障

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修订。需要制订相关财务报账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报账流程、审批权限、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分行报账工作考核办法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资金统一调度,内部资金结算,相关支出与收益的分配,以及共享服务中心对子公司的各项服务收费、考核等相关情况,均予以制度化。

(五)培训

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共享服务中心应制定专门的培训材料,组织对共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各子公司驻地出纳、各子公司骨干业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让各相关公司、部门熟悉今后的业务运作流程。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共享目标

(一)理顺业务功能

对现有财务流程进行重新审视,要求系统提供贴近业务场景需要的各项功能。期望能够通过系统的辅助,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细致化。各个岗位的相关人员能够通过使用系统规范业务,快速掌握业务。

(二)优化系统模式

通过引入工作流,将各项工作整合到待办界面。将业务流程固化到系统流程中,通过系统来辅助业务的规范。这种模式下,用户能快速收到相关工作任务,并在统一界面下进行处理,有效提升业务的处理效率。并大幅度提升系统的可操作性。

(三)支撑跨地域审批

系统建设后,通过支持手工扫描、接口推送、虚拟打印等数据入口,实现广泛的电子信息采集。将原有的依托于纸质票据传递的流程,转变为利用电子信息来实现对于审批、复核流程的支撑,提升跨地域审批的时效。解决审核人员报账平台、纸质双轨造成的效率降低,通过系统的支撑实现保证业务效率前提下的业务规范性提升。

(四)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系统在报账单据影像化的基础上,可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影像资料的调阅、检索,充分利用电子影像信息进行调阅来替代纸质资料的翻找。可有效提升业务的处理效率。

(五)建立影像平台

影像在配合计算机系统方面具有纸质票据不能超越的优势,我们将影像系统实现为影像平台能够为其他的业务系统提供有效的支持。影像系统负责影像的采集和管理,并且向外界提供标准的访问接口,这样其他系统都能够利用影像系统的便利性,有效提高业务效率。

根据项目建设经验,影像平台建设分为多个阶段进行,首批建设建议使用系统标准功能即可,后续根据业务实际发展和管理需要增加扩展模块。

四、总结

笔者成功实施了古井集团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关键因素包括: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企业发展规划、战略紧密结合;创新管理理念,改变思维方式,重组管理架构;妥善处理好实行财务共享服务带来的组织、文化的冲突以及利益的再分配问题;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经理和工作人员给予强有力的支持,集团总部有坚定的推行该模式的决心,以及较强的执行力;强大的系统支持,统一的ERP 系统是保证共享服务平台顺利搭建的关键因素;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本企业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全方位的培训辅导,全体动员;广泛的实地调研,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周密筹划、分步实施等等。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将传统模式下企业内部相对分散的各项业务通过财务信息的串联,有机地整合到一个体系内,通过它能够在分清权责的情况下,将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风险共担的利益相关。在这一体系下,内部信息实现了最佳的传输和交流效果,从而实现对企业运营各种具体职能的监督和控制,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财务共享的优势范文6

【关键词】 企业间财务共享; 供应链; 信息共享激励参数; 利益分配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9-0035-05

2013年3月,英国民间会计组织ACCA与德勤管理咨询的调研成果《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现状与展望》显示:中国近半数的集团企业已实施财务共享模式,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的中国企业中超过70%采用了财务共享服务[ 1 ]。2014年11月,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也鼓励大型企业充分利用信息和专业分工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积极推动会计职能转变[ 2 ]。由此可见,财务共享的理念正被国家大力提倡,被企业广泛采用。目前,学术界对财务共享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优势作用、风险及控制、中心选址、关键影响因素、绩效评价等方面。然而,以往的研究仅限于企业内部,将企业视为封闭的系统,并没有将共享的视角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层面。供应链管理理念谋求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化,强调合作共赢,追求综合收益,因此从供应链角度出发考虑财务共享问题很有必要。

一、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一)财务观念的革新

传统的财务观念强调对财务资源和信息的严格保密,成本管控也仅限于企业内部,忽略了与外部企业的协同,忽略了对供应商、客户等其他供应链成员企业成本的分析和控制。然而,随着企业间经济业务联系的日益密切,企业的边界出现模糊化趋势。杨舟和刘汉进(2005)[ 3 ]提炼出虚拟共享的概念,将原先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共享服务范围扩展到企业联盟层次,企业可以共享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张鸣等(2006)[ 4 ]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企业都很难仅凭借自身的优势来维持竞争力。胡继灵(2007)[ 5 ]指出企业需要彼此不断交换信息、资金、物质乃至人员。张华平(2011)[ 6 ]指出任何企业都需要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进行信息共享,才能够满足战略管理的财务信息需求。陈纬(2015)[ 7 ]认为共享服务令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从而使供应链的财务价值整合功能变得可行。当下,新的财务观念倡导企业将成本管控的工作重心从内部最优化转移到跨企业的优化上,倡导组织间的协同、联动管理。故探索在供应链企业间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财务共享和信息传递机制正是顺势而为。

(二)信息技术的进步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创新性变革。何瑛(2013)[ 8 ]指出,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已经出现了把财务共享服务送入云端、实施财务云服务的迫切需求。高艳君(2014)[ 9 ]指出,我国部分企业已经成功将财务共享服务送入云端,如移动的“大云”、联通的“互联云”等。程平和万家盛(2015)[ 10 ]指出财务共享中心接入云平台后,通过大数据采集、存储、挖掘,人们获取数据的过程将极大简化。在云计算技术背景下,通过建造云数据库,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可以便利地实现财务资源、信息的共享而不会受到硬件的束缚,也不用考虑中心选址问题。另外,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不存在信息量、访问量激增而导致的拥堵问题。所以,建立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机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三)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的优势

鉴于财务观念的革新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广大企业可以将财务共享的视角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宏观制度设计,促进供应链成员企业盈利信息,成本费用信息,预算信息及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等财务资源和信息的大共享。供应链企业间进行财务共享有利于构建并完善包括供应商、客户等供应链成员企业在内的新型财务流程,提升企业的动态财务能力;有利于向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资源、信息,减少搜寻信息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增强企业管理者对内外部环境的预见性及掌控力,实现JIT式的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狄为(2010)[ 11 ]认为供应链企业间互相披露成本信息,利润相互可见,可以有效降低组织间的隐藏成本。刘峥和徐琪(2013)[ 12 ]指出与非合作博弈相比,在合作博弈中,制造商和零售商通过降低零售价格、提高销量可以增加系统的利润,实现供应链成员的共赢。通过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各成员企业可以在资源互补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协同,最终实现单个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效益的增加。并且,原先神秘的成本信息,现在可以互相利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互信度得以提升。

二、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模型的构建

张华平(2011)[ 6 ]在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提出首先要进行组织再造,即成立一个会计协调委员会,举行定期或不定期会议。这样各方才能够充分沟通、商讨相关事宜,企业间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工作才能得到有力推进。本文借鉴这一理念,构建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的模型如图1所示。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笔者认为需要建立一个协调委员会,负责召集供应链成员企业高管以商讨确定各自财务资源、信息的共享范围,努力实现包括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在内的尽可能多的资源共享。协调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统一财务数据标准,解决因不同企业采用不同ERP软件而导致的数据信息在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过程中格式不统一、转化成本高等问题;负责对信息使用者从中央数据库中提取信息的行为进行授权(授权的规则会被嵌入到有关程序中),并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义务履行进行监督;负责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利润进行调控与再分配。同时,也由协调委员会负责建设、维护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中央数据库。在模型中,供应链成员企业(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客户)分别借助云技术将财务资源、信息输入到各自的小型数据库云端A、B、C、D、E中,并最终集成到中央数据库。信息使用者向中央数据库发出获取信息的请求后,授权规则的程序运行,并返回数据。

三、考虑信息共享激励参数的Shapley模型

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之初,各成员企业在软硬件上进行投资,需要花费较大成本。Lee(1997)[ 13 ]研究指出,在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中,两者的获利程度是不等的,其中零售商获益较少,如果缺乏协调机制对新增利润进行再分配,供应链下游企业将缺乏共享的积极性。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会在成本和收益间进行权衡,会更关注自身的利益而非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如果合作利润少于不合作时的利润,那么企业将会选择不合作。所以如何把整个供应链利润公平、合理地分配给各成员企业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关系到供应链联盟的效率与稳定,也会影响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这种跨组织制度的实施效果与寿命长短。只有建立一套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激励各成员企业务实合作,避免联盟的瓦解与制度的失效。

(一)基本Shapley模型

Shapley值法是由学者Shapley L.S.在1953年提出的解决N人合作博弈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此方法在解决合作各方利益分配时有着广阔的前景。当N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时,其中若干人组合的每一种合作形式都能得到一定效益。当彼此之间的利益活动非对抗时,合作人数的增加不会引起效益的减少,这样N人的集体合作就会产生最大效益。Shapley值法就是分配这个最大效益的一种方案[ 14 ]。

Shapley值模型必须满足有效性、对称性、可加性、零局中人等公理。

(二)信息共享激励参数的Shapley模型

在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的模型架构下,成员企业上传财务资源、信息到中央数据仓库中用于共享,信息使用者即本企业各部门或其他供应链成员企业通过相关口令来获取信息,协调委员会扮演组织协调的角色。但是潜在问题也很明显:一方面,每个企业的共享范围由协调委员会确立,另有相关契约进行约束,但执行情况还是取决于企业的自觉性。故相关企业存在“搭便车”的动机――信息共享较少甚至达不到契约要求,或者不当利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财务资源、信息,采取一些自利行为,这最终会损害供应链联盟的整体利益,也会使不信任的情绪弥漫。另一方面,供应链下游企业在财务资源、信息共享中获利偏少,收益激励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所以,如何改良以Shapley模型为基础的利益分配制度,满足各方利益诉求,激励供应链成员企业都能积极参与财务资源、信息共享就显得格外重要。

四、案例分析

假设某供应链上四个成员企业A、B、C、D,企业间可以不联盟或任意进行联盟,不同的联盟状态获得对应的利润。假设A、B、C、D四个企业通过财务资源、信息共享为供应链创造的利润为2、3、4、0,四个企业事前商定的激励参数为25%,伴随着信息共享而来的风险因子分别为4、4.5、6.5、0。根据上述介绍的带有信息共享的激励参数Shapley模型计算利益分配方案。合作联盟的获利指数如表1―表5所示。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调整前的总利润为∑Фi(V)=3.66+2+2.17+2.16=9.99≈10,调整后的总利润为∑Фi(V')=3.66+2.06+2.37+1.90=9.99≈10。可以看出,调整前后的总利润是相等的,只是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动,其中B、C由于积极的信息共享而分得了利润奖励,相反D分得的利润被调控缩减,A的利润基本无变化。这样可起到激励各成员企业进行积极信息共享的效果,使其在共享范围上满足协调委员会商定的契约要求,在质量上提供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

通过案例可以看出,在需要较高程度的财务资源、信息共享的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实践中,信息共享程度是度量利益分配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利益分配机制中引入信息共享激励参数,有利于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政策,确保这种组织间制度更长久稳定地运行下去。

五、结论

本文提出了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的理念,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借鉴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构建了模型。运用Shapley值法构建出一套利益分配机制,引入信息共享激励参数来进行改良,以激励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特别是下游企业积极参与共享,并辅以案例进行说明。

【参考文献】

[1] ACCA,德勤.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现状与展望[R].2013.

[2]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A].2014.

[3] 杨舟,刘汉进.虚拟企业与共享服务的演进趋势[J].生产力研究,2005(9):198-199.

[4] 张鸣,颜昌军.成本战略管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胡继灵.供应链的合作与冲突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 张华平.基于供应链的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研究[D].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11.

[7] 陈纬.财务未来之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5(9):53-55.

[8] 何瑛.基于云计算的企业集团财务流程再造的路径和方向[J].管理世界,2013(4):182-183.

[9] 高艳君.嵌入云计算的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研究[J].会计之友,2014(3):40-42.

[10] 程平,万家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5(8):20-22.

[11] 狄为.基于组织间成本管理的开放式会计运用研究[J].商业时代,2010(34):67-68.

[12] 刘峥,徐琪.“快时尚”服装产业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探索:以合作博弈为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4):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