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的反射科学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范文1
关键词:生活;实验;资源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好奇心强,往往容易被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的探究活动所吸引。探究活动的重要一环就是科学实验。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根据当时的教学条件,提出“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主张。现在,我们依然可以践行这一主张。我们身边很多资源都可以用于实验,如我们的身体,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生产、生活的必需品等。我们应善于从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带领学生找寻科学实验的方法,感受科学实验的快乐,体验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教学效率。作为科学教师,笔者走进生活,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科学实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身体资源,感受科学的神奇
孩子对于自己的身体,有着本能的热爱与探究的欲望。利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知识来源于动作。”用人体做实验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好方法。如:在学习反射类型时,让学生膝盖弯曲,自由下垂,用手轻快地敲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就会急速地跳起来,笔者告诉学生这就是非条件反射;吃过酸梅,了解酸梅的味道,当有人提及酸梅,便分泌唾液,则是条件反射。再如:我们可以用双手相互摩擦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的学生双手摩擦,通过增大两手之间的压力,感受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也有的学生在手上擦上洗手液,继续摩擦,体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二、利用虫草木石,认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大自然以其丰富多彩的面貌展现于我们面前,利用大自然的石头、木块、植物、动物等物质做实验,更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利用极不规则的石头做实验。让学生先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把小石块放入其中,记下此时水的体积V2,则小石块的体积就是(V2-V1)。这个实验让学生很受鼓舞。笔者又问:该如何测量木头的体积呢?有的学生说,用绳子把两者串起来,木头就会“下沉”。简单的小实验,就地取材,连我们身边不值一提的小石块、小木片都成了实验的主角,科学的魅力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正所谓“科学就在身边”。
又如用水草、螺蛳、小虾、小鱼、小沙粒等自制生态球。在透明的球形容器内倒入约三分之二容积的经过静置的自来水,加入砂子少量(积在底部约1cm厚),然后放入2只小螺蛳,3~5条小虾,3~5条小鱼,水草数根,加塞塞紧。然后将瓶倒置,搁在架子上。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如窗台上),定时观察生态球内的变化。
还有利用凤仙花、牵牛花等颜色鲜艳的花朵做酸碱指示剂,利用银边天竺葵做“探究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等。学生从课堂走向大自然,让大自然服务于科学实验教学,拉近了科学和自然的距离。
三、利用生活物品,理解科学原理
1.巧用食材、食品。利用鸡蛋、面粉、马铃薯、西红柿、冰棍等食材、食品可以做很多实验。例如:在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将一只鸡蛋放入清水中,然后在清水中加入食盐,用玻璃棒小心地搅拌,让食盐迅速地溶解,观察鸡蛋在盐水中是沉入杯底还是浮在水面上?若鸡蛋下沉,继续向其中加入食盐,继续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通过简单有趣的小实验,学生深切了解到鸡蛋在水中的不同状态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发生了变化,导致它的浮力发生了变化。实验延伸:如果将杯内的水换成适量的白醋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到生活中继续实验。
又如用橘子制作水果电池,找一个新鲜的橘子,揉一揉,让它的汁水多一些,但橘皮不至于破裂,然后找一个小铜片和小铝片插入其中,用导线将会发光的二极管和铜片、铝片连接好。简单的水果电池就完成了,此外也可以用西红柿、柠檬等其他水果做水果电池。小实验,却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2.借用文体用品。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因为体育课上可以“玩”。顺应学生爱玩的心理,笔者借用文体课的乐器、乒乓球、羽毛球拍等做实验,能消除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畏难情绪。例如,用乒乓球演示空气流速和大气压的关系;用乒乓球和音叉组合,演示微小的形变;把瘪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使之恢复原状,证明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还可以用乒乓球探究浮力的大小,等等。其他如气球,可以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作有毒气体的吸收装置;羽毛球拍可以演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范文2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会、报告会、交流会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
周
日期
内 容
1
9.3—9.7
始业教育 种子发芽实验(一) 机动
2
9.10—9.14
种子发芽实验(二)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蚯蚓的选择
3食物链和食物网 做一个生态瓶 改变生态瓶
4
9.24—9.28
维护生态平衡 机动
5
10.1—10.5
国庆节假期
6
10.8—10.12
机动 光和影 阳光下的影子
7
10.15—10.19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反射 光与热
8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10.29—11.2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
11.5—11.9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土壤中有什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12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3机动
14
12.3—12.7
我们的小缆车 用橡皮筋作动力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测量力的大小 运动与摩擦力 滑动与滚动
16运动
与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
17机动
18
12.31—1.4
复习
19
1.7—1.11
复习
20
1.14—1.18
复习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范文3
关键词 科学教学;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一、注重课堂教学引入
作为课堂教学各环节之一的引入,设计得好,就会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启迪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新课学习,从而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1.巧借类比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同一类属的不同概念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教师可将未知的新概念建立在已知的概念之上,使之在认知程度上产生同化的效果,从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例如“电容器,电容”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电容器”三个字,待学生注意力集中时,盖住“电”字,然后提问师:现在黑板上是哪两个字?生:容器(齐声回答).师:什么叫容器?生:用来装东西的东西叫容器(部分机灵的学生在回答).师:生活中有那些容器?生:杯子,盘子,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迅速板书:
接着,若有所悟地发问:“有没有装电的容器,有的话,那应该叫……”还未等教师问完,学生们早已齐声高喊:“电容器!”接下来的“概念,构造,充放电和电容”等一系列问题,那就是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的事情了。
2.让学生自己参与
例如在讲测量时,这是简单又枯燥的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用刻度尺量一量科学课本的长和宽,然后让每个学生说出的测量结果,发现结果“五花八门”,从而引入应如何测量,如何根据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值读数。这样,就从发现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新课虽然不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但必须讲究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妙趣横生,使学生一开始就置身于情绪高,兴趣浓,求知欲旺的特定情境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选择相应的引入方式,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科学实验教学
实验,是在人为地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仪器,设备,突出自然界或工农业生产中的科学现象的主要因素,使其反复再现。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它既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起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培养途径。所以说,科学实验是用以探讨科学问题的最适宜的科学环境。中学生稚气未脱,活泼好动,唯物主义思维在他们头脑中占主要地位,因而,科学实验的形象性就很对他们的“胃口”。
在科学教学中,出乎意料的演示结果,对实验结论的深入浅出的解释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将“光的折射”这一课时,教师在凳子上放一个盒子,让同学们在看不到盒子底的适当位置围观。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知识,使你们不用动弹,也不移动盒子,就能看到底部。你们仔细看。”于是教师把清水徐徐灌入盆中,突然同学激动起来,教师问:“看到盆底没有?”“看到了”“是什么”“爱因斯坦像”。教师笑:“都看清楚了,是伟大的科学学家爱因斯坦,你们可得向他学习。”原来教师先在盆底用透明胶贴了爱因斯坦画像,使实验充满情感。这样的演示实验,能使光的折射概念变得直观,有能调动学生情绪。
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善模仿。他们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实验就是把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引向更高层次。但是实验前要明确实验任务,让学生不至于在做实验中偷懒。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数据,分析出结论,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领学生自制一些实验教具,并把他们的作品定期展示.还要注意表扬好的作品,让学生相互学习,好的作品会使学生有极大的成就感,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鼓励,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三、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
多媒体作品通常拥有绚丽的画面,精彩的动画,方便人机交互及简捷的操作等优点,它带来丰富的视觉,听觉效果,增强了科学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了课堂容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能够保持较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对彩虹的形成机理剖析,传统教学往往力不从心,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枯燥,难以理解。课件《虹》通过对不同色光照射到球形水滴上所发生的光的反射,折射过渡到平行白光射到球形水滴上的分析,然后再讨论观察者在同一位置看不同方向的水滴即可看到完整的虹,学生在“眼见其形”,“儿闻其声”的过程中达到“心通其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参加社会实践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劳动,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实践,使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例如让学生参加摄影小组,接触了实际的照相机,那么他们对光的折射,照相机的构造,凸透镜成像等就会有更清楚,更实际的了解,巩固深化了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再如参加无线电小组,先安装简单的二极管收音机,再装直接放大式收音机,超外差式收音机,直到电视机或者无线电测向仪等其它无线电装置,进行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会发现,书本上学的那些直流电的基本定律,电磁感应的知识以及交流电、无线电知识,都会变成非常实际的东西,再也不会那么抽象。学生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课外活动,像科学竞赛,科学晚会,科学故事会,科学报告会,科学专题讨论会,科学展览会,科学教具制作和科学园地等等。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现象。为什么雷达可以追踪飞机?为什么天空中的云彩有时白有时红呢?什么探测器可以检测金属?善于提问的学生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学生,而有了问题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当这些问题经学生思考,老师帮助,最终得到解答时,学生就会觉得科学确实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所有这些,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从而使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五、结论
总之,要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要求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认真去实践,去探索,去总结,努力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 演示实验 物理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大学生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来说,其作用尤为突出。该课程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的领航意义。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仅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演示实验有着特殊且重要的教学地位,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涉及很多,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平台,结合无所不在的网络,深入开展演示实验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势必会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一、更新教学理念
物理学不是只能在“纸上谈兵”的学科,大量的各式习题并不是物理学的全部,很多高中只重视学生在物理试卷上的成绩,而轻视了物理实验的教学环节。而作为高校的物理学教师,我们有义务使同学们对物理学的整体认识加以改变,物理学是整个科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部分,能够对它的整体与发展概况有一个较正确的认识也是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贡献。而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拿出适当的时间强调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比如在某一新章节的导言部分可介绍历史上对于某原理或定律的发现非常重要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科学家是如何的设计实验,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进行必要的讲解,也可以在实验课程的绪论部分多多举出前人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事例。
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实践
(一)利用互联网,丰富演示内容
根据演示实验项目多的特点,在建设演示实验室时,尽量兼顾了物理各方面的物理现象的演示实验。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力学方面。如共振现象演示、圆锥爬坡、龙卷风、科里奥利现象、鱼洗盆、超声雾化、昆特管、摩擦力演示器、直投式发波水槽、重心演示器、角动量守恒、飞机的升力、气垫船、超重失重演示器、简谐振动合成仪、转仪、茹科夫斯基转椅等。第二,光学方面。如普氏摆、反射像簇的动态变换、双通道光通讯、反射式高倍望远镜。折射式高倍望远镜、光琴、光的干涉衍射、人眼模型、激光彩虹、白光反射全息、光控电路演示板、梦幻时钟、薄膜干涉等。第三,电磁学方面。辉光球、手畜电池、运动电荷在磁场偏转、通电断电自感现象、三相旋转磁场、交直流发电机、牛顿摇篮、微电流放大演示表、电子感应圈、磁悬浮地球仪、RC电路时间常数、电子束演示器、磁电式电流表、变压器原理输电演示器、阴极射线管、三相交流发电机、避雷针、雅格布天梯、电磁炮、小涡电流、单向手摇发电机、风力发电演示、愣次定律演示器、安培力实验演示器、高压静电演示、低压高压输电演示器等。第四,热学和近代物理学方面。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演示渠道多方式
物理演示实验室作为全校的开放实验室,实行了多种教学方式,以满足上述不同层析的需求,以期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开放的网络资源,云计算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物理实验演示资源库。
第一,开课方式的选择。演示演示采取全校公选、集中开放的开课方式,列为实践性选修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物理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必须动手。我们采用自由选课,网上预约,让学生有机会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奥妙。其效果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第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由于演示实验项目多,涉及理论广,时间有限。我们采取先让学生以看热闹的形式了解大类实验,如力学类、光学类、电学类、磁学类等;然后再由教师讲解;最后学生自己动手,从看热闹到看门道。教师讲解采用逐项分类讲解和典型演示、逐个实验讲解和粗略演示、概述讲解和启发诱导、重点讲解和总结归纳等。例如:光学可以分为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偏振光学和光的色谱学。对开发和探索层次,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发散思维,鼓励主动积极的实验能力。第三,考核方式。以提交感知报告和观察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学生们熟悉的那些物理现象,并在理论课上也接触过其原理的,针对着具体的实验现象,要求在总结观察物理现象的基础上谈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可能的应用,写出观察报告。
(三)课堂和网络展示多方位
第一,演示进课堂。沿袭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搬进课堂,演示内容与教学同步;以实物、视频与模拟想结合的方式展示物理现象。现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演示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是有较为充足的教学时间进行课堂演示;二是可以将实验现象录制成视频进行播放或采用实时实验转播方式,将实验室的实验过程通过网络传播给每个学生;三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现实验条件不允许的物理现象的演示。第二,多媒体导学。多媒体是当今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频和动画,全范围多视角展示物理现象和原理,全天候对学生开放。这种方式弥补了教材无色彩无动态的缺陷。第三,网络视频展播。我们把物理演示实验的内容及其原理的Flas演示都放在网上,对全校学生开放共享。在演示实验里播放有关物理现象或科学普及的影片,如著名的探索系列,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寓教于乐,扩展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总之,演示实验是让理科学生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良好平台,同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可以改善硬件条件差、教学学时少的一些弊端,更重要的是物理演示则以现象为主,其效果倍受欢迎,大大提高了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宽基础、强能力的培养目标,值得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蒋雅琴;;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开放教学初探[J];物理与工程;2011年02期
[2] 蒋爱华;邵红娟;肖剑荣;王志勇;;西部高校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大学教育;2012年09期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范文5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必须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物理学家们所提出来的理论是否正确,也必须通过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来检验。中学物理就其内容来讲主要是经典的物理学中最基本、最简单、与实际联系最密切的部分,其主要概念、规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实验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通过实例说明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所起的作用。
二、实验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显性作用
(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是归纳物理规律的基础
中学物理中的内容虽然与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有密切的联系,但实际现象常常是复杂的,与许多因素有关。加之中学生尚缺乏有关的物理知识,往往不能深刻的感觉这些现象,更难以找出现象中反映的物理本质。而且有些物理现象似乎与日常生活中给学生的印象不一致。因此有必要通过演示实验把物理现象的特征突出地显示出来,使学生获得丰富、深刻、正确的感性知识例如光现象是大家熟悉的,对光的反射定律也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但是,学生对其严格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入射光、反射光和反射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却无充分的感性认识。在讲解的时候,可以用图1所示的实验进行演示,光线由E侧入射到平面镜M上,转动F平面直到显示出反射光,使学生看到反射光与入射光在同一平面上,且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相同。这样学生不仅容易记住结论,而且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物理图象。
在物理中有些概念、规律比较抽象,或表述较难理解。如楞次定律,在课本中是这样叙述的:“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里出现了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流磁场方向,原磁场方向,原磁通量的变化等,学生很难理解。利用演示实验(如图2)把它们显示出来,并记录下来,使学生有了感性知识,楞次定律很涩的文字表述就会由于生动的物理图象而变得容易理解和记忆了。
(二)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通过对演示实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不仅看到了实验现象,也学习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细致性。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压强的实验。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做大气压实验。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3、做物体的浮沉实验。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不仅认识了现象,而且提高了观察能力。
(三)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内在的动力。可以
得到好的学习效果。中学生持续注意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教师在上课时要采用多种叫方法,演示实验则是物理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学生做演示实验时,一些困倦的、平时注意不集中的学生都神长了脖子、兴趣盅然地观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重视演示实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德国的物理教师除了极少数纯理论课没有演示实验外,一般每堂课要做2~3个实验。美国物理教师普遍都很重视演示实验。在他们上的每一节课中至少要做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这些实验都是他们自己设计,所用器材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日本的物理教学也非常活跃,学生课堂上动手活动量较大,有半数以上的课是在实验室渡过的。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三、实验法在物理教学中的隐性作用
(一)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做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演示浮力的大小,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二)实验使学生学会了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范文6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思维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在实验教学上进行了创新和大胆尝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实验器材选择不当
成功的实验教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具和器材,但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实验器材选择不正确或者欠妥当的情况。
比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同)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这部分内容,通过白醋与小苏打反应有新的物质生成,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化学反应。有些教师用一次性塑料杯充当白醋和小苏打反应的容器。但实际上“酸”和“碱”是不能放在塑料容器中的,应盛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玻璃杯)里。
再如,在《磁铁》的实验中,为了说明“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必须将磁铁悬挂起来做实验。可是有些教师用铁架台悬挂磁铁,有些教师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仪器甚至让学生用手拎着磁铁,这些做法都是欠妥当的。
2.混淆基本的科学概念
对科学概念的误解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即使对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概念,很多人也是一知半解。
有一次在五年级下册《光与热》的实验教学中,有学生问“为什么太阳光照在身上热,而月光不热呢?”有位教师回答“因为太阳光是热光,月光是冷光”。显然月光并非物理学上的“冷光”,是月球反射太阳光形成的。这种错误的解释使学生认为“冷光就是不热的、冷的光”,科学误解就这样产生了。
科学领域中“测量精确度”的概念也是很重要的,它不仅直接关系到科学结果的精确性与准确性,也关系到科学成果交流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有些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忽视测量的精确度,不但质量与重量不分,而且记录数据时也非常随意。
以5.0cm与5cm为例,从数学角度讲它们的数值相同,但在科学上的意义不同,它们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精确度,5.0cm表示十分位数是不确定数值,个位数是确定数值,也就是说它的精确值应在5.0~5.9cm间。而5cm则表示个位数是不确定数值,所以它的精确值在0~10cm之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虽然提倡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进行教学,但是“通俗科学概念”并不等于“科学误解”。教师一定要注意科学概念的正确性,千万不可草率了事,从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演示实验时违规操作
演示实验时,教师的一切操作都应该符合实验规则,并运用熟练的技巧进行演示。绝对不能出现手抓药品、手取砝码、用手或手帕擦拭光学镜头等违反操作规则的现象,否则会给学生带来很坏的影响。
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违规操作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如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有些教师直接将温度计插在水中,不但使玻璃泡接触了容器的壁和底,而且读数时视线也没有和液面相平。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拿住温度计的上端;观察温度计的刻度时,视线要和液面相平;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要插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让玻璃泡接触容器的壁和底,观测时温度计不要从液体中拿出。
再如,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有些教师在转动转换器时,用手指去扳物镜;还有些教师观察目镜时一只眼睁,一只眼闭,这些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转动,用左眼观察目镜,右眼随手进行记录。
4.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强调组内的互相帮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团队精神,是新课标非常提倡的一种教学手段。科学实验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课堂里热闹非凡,但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每个实验小组每次探究活动总是那些成绩较好或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实验,其他人则成了旁观者,有的讲话聊天,有的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有的甚至嬉笑打闹。由于学生在小组探究活动时很难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看似一派热闹的合作景象,实际上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少,实验效果甚微。
走出“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误区,关键在于合理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应尽可能将学习能力、性格、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并明确规定小组内每个人的职责,各职责必须定期轮换,这样才能实现互补长短、互相监督、共同发展的目标。
5.难以应对突发事件
创造一个探究性的、安全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每个科学教师的共同追求,但是学生或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往往会由于仪器失灵或其他原因,使教学和探究过程出现意外。例如,四年级下册《简单电路》的实验教学,有时一个简单电路连接好了,可不知为什么小灯泡就是不亮,有些教师在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浪费了许多时间,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实验中学生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化学物品和带有潜在危险的物品,如酒精、水银温度计、剪刀、小棒、玻璃等,而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加上好动、好开玩笑等心理特征,使他们会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如实验中被刀、玻璃割伤,在奔跑打闹中从椅子上摔下或滑倒等,有些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不得不中断正在进行的教学。
二、问题反思
我国小学科学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2002年才开始在一些高校开设小学科学教育专业,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现任小学科学教师职前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造成知识面狭窄、科学知识匮乏、基本概念模糊。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跨学科性给未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教师带来较多困难,尤其对那些职前教育是文科背景的教师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这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出现“混淆基本概念”的情况,比如什么是溶液?牛奶、豆浆、食盐水、咖啡哪些是溶液?类似很简单的科学问题,很多教师的回答都是错误的,能做到对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非常少。
近年的各种调查更是表明,绝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科学技能训练,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普遍较低,教学中“只会说不会做”现象普遍 ,导致实验教学中违规操作、器材选择不当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根本改变小学科学教育落后的现状,必须做到职后培训和职前培养两手抓,夯实教师的专业知识,加强科学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
1. 学校层面:直面现实,搭建好教研平台,提升在职教师专业水平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科学教师的教学管理,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确定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一方面,学校应当规范现有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制度。首先,教研活动的时间安排要与语文、数学等学科错开,这样才能为兼职科学教师创造活动、交流的机会,进行的教学方法、教学困惑的教学研讨。其次,现行的集体备课往往备、教分离,由于没有统一的备课体系,使备课极为简单,只有教学流程没有教学反思,或者有超前备课却缺乏二次备课。因此备课一定要常态化、务实化,通过说课评课、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勇于、勤于自我否定、自我反思。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针对本学科实际,创新教研方式,通过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来大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技能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强调的是动手操作,有别于传统的校本培训、资格培训、岗位培训等。因此职后技能培训应突破传统的封闭模式,大胆创新,搭建一个由高校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组成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利用这个平台,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到高校实验中心培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能直接参与小学教育人才的培养。小学科学教育专业亦可得到小学名师名家的现场指导,提升专业内涵;同时,小学还能提供教育实践基地,师范生能深入小学,拜师学教,大大缩短上手时间。这必然是一个多赢的发展平台。
2. 教育行政部门层面:立足长远,加强职前培养,为改进师资水平结构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