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统计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业统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业统计总结

林业统计总结范文1

【关键词】林业统计;现状;问题;对策

一、林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自建国以来,林业统计工作经过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实现编制林业部门计划和规划而建立起来;第二个是20世纪90年代,为了向新国民经济核算提供数据支持,保障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常运行,林业统计被纳入政府综合统计之中。在不断的变革中,林业统计工作取得了不错的进展,首先是建立并健全了林业统计机构,其次是林业统计工作更加精细化,内容不断完善,地位逐步提高。林业统计不仅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更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国家普查及经常性统计任务,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现阶段,我国林业统计的状况并不乐观,存在专业统计人才匮乏、职业素质偏低、管理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亟需我们找出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

二、林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专业林业统计人才匮乏,统计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国的林业统计人员多为兼职,其专业知识匮乏,很多工作人员不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更加严峻的是这些兼职人员其本质工作并不是林业统计,所以他们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林业统计的专业知识,这对整个林业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与此同时,也导致林业统计队伍的不稳定更是雪上加霜,原本匮乏的人才资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纷纷离职,这样对林业统计工作的持续发展极其不利,阻碍了林业统计工作的进程。

2.统计人员整体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林业统计并不只是简单的统计工作,它涉及到林业业务、林业经济等多个方面,它更需统计人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方面,学过专业的统计学知识、会做各种报表及表格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在实践方面,有过统计经验,在统计部门上过班。但是现阶段许多统计人员在不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及相关实践的前提下,未经培训就开始工作,这极大影响了林业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和统计职能的发挥。

3.工作效率低,管理体系不完善

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完善、人才匮乏是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机制的不健全使各个统计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合作的良好机制,导致丰富统计资源的浪费,政府作为组织、指导及监督各个统计部门的主体,没有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及使命,使得原本就相对滞后的林业统计变得更加举步维艰,更有甚者,有些部门为了绩效或者其他原因虚报数据,使整个统计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这将使得整个数据统计变得毫无意义。

三、加强林业统计工作的相关对策

1.加强教育投入,培育专业人才

人才匮乏是现阶段我国林业统计发展的一个瓶颈,没有人才林业统计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甚至发展滞后,进而影响到整个林业经济、林业业务的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延缓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了解决人才匮乏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教育投入,其次培养专业人才,我们可以在人才培养、知识培训、出国留学等方面加强教育资金的投入,经常组织林业统计人员学习、培训,组织林业统计知识竞赛等,通过系统的知识培训及出国留学来培育专业人才,让他们学习西方先进的统计学知识,为我国的林业统计工作做出贡献。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才不会落后,完善的、先进的、科学的知识体系是林业统计工作持续发展的前提。

2.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统计工作的标准化及制度化

林业统计工作的核心是追求数据的准确性,它的质量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生命。因此,保障林业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但是我们不能只提空头口号,我们需要切实行动起来。首先需完善管理机制,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将所有数据统一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虚报数据、破坏数据库的行为加以制止、惩罚,同时,为了规范统计工作的标准化及制度化,国家还可以出台相法律政策,来实现强硬保护,这样林业统计工作的标准化及制度化将很容易实现,也更利于整个林业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深化改革,建立数据库

改革会带来变化、改革会带来活力、改革更会带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统计工作顺应时代潮流,不断革新并取得不错成绩,相应机制逐步健全,相关制度逐步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需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我们还可以创建一个信息平台,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使信息可以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也便于管理与监督。

四、总结

林业统计工作不仅局限于林业本身,它对整个林业经济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应该提高重视,完善相应机制、健全相应制度、深化改革是使我国的林业统计工作跟上时展步伐的首要工作,我们需要发挥出它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高荷琴.我国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林业调查规划,2005年02期

[2]岳学军,刘才兴.计算机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前景[J].林业建设,1999年03期

林业统计总结范文2

关键词:林业;效率;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5)02-0001-04

森林具有经济、生态与社会等多种效益,林业是国民经济社会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如何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率与生产率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近二十年来,林业生产:的效率与生产率测算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兴趣,他们基于不同的决策单元,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不同的测算方法,得出了一些非常意义的测算结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为方便今后开展测算研究,非常有必要对这些研究义献进行系统性综述。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综述研究方法做了些初步尝试。于明霞等对林业财政投入的效率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内容包括林业财政投入的效率理沦、林业财政投入效率的内涵与类型、林业财政投入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田杰等对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综述,南于他们在综述过程巾并未考虑价格因素,其效率实际上是指技术效率,所综述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技术效率的概念与测算方法回顾、技术效率测算的相关研究总结、林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梳理、提升林业生产的技术效率的对策总结。总体上看,这些综述研究文献在综述性研究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为后续效率与生产率方面的测算研究及综述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文献指引。但是,现有综述性研究文献数量偏小,内容侧重对技术效率及会计视角的财政支出效率,没能涵盖生产率测算方面的研究文献;而且,由于现有综述研究文献关注的主题范围较广,对测算研究文献关注与分析程度不够;另外,投入指标体系虽有所涉猎但未能展开深入讨论。基于此,本文从决策单元、指标体系、测箅方法、测算结果四个方面,对该领域的国内典型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这对进一步开展林业生产的效率与生产率测算研究而言,既能获得决策单元确定、指标体系构建、测算方法选择等方面的启发,又能从中获得测算研究拓展方向的指引。

1.决策单元和指标体系

对林业生产的效率与生产率进行测算研究,首先要界定决策单元。表l是对现有的典型文献进行总结。关于决策单元,从地域空间视角看,林业生产效率与生产率的决策单元包括全国、省份(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县等。现有义献的决策单元选择全国或省份的较多,选择地级市或县较少,尚未见到选择乡镇或村庄的文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数据可得性。目前,中国关于全国与省份的林业统计数据相对丰富,并且埘外公开;关于地级市与县的数据相对薄弱;关于乡镇与村庄的林业统计数据非常薄弱,即使存在也很少进行整理或对外公开。

从利益主体视角看,决策单元包括农户、林业企业(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加工企业与上市公司)、林业部门(机构)与林业经济组织.从各类文献分布看,决策单元选择农户与森工企业的较多,但选择国有林场、加工企业、上市公司与林业部门(机构)的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也是数据右得性,比如,农户数据主要是通过实地调研获得;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每年都有统计数据,并通过《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对外;上市公司的数据是每年对外公开的;国有林场也有一些数据,但缺乏全国性、区域性的统一口径的历史数据;关于私营企业,学者只能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但获取存在诸多困难。

从产业视角看,决策单元包括林业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郑松青等在测算中围造纸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时,将决策单元定为造纸产业与煤矿开采业、木材加工业、服装业、通信设备制造业。

确定决策单元之后,需要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不同决策单元,投入产出指标往往也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从投入指标看,大致可以归为林地、资本、劳动三类;从产出指标看,即可以归为一个价值指标,比如林业产二值,或收入,或利润,也可以归为多个指标,比如森林蓄积与林产品价值。

2.测算方法

从现有文献采用的测算方法看,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DEA)、随机前沿面分析(SFA)、DEA -Malnic[iiist生产率指数及基于C-D函数的生产率指数四类(见表2)。DEA与SFA都是在构造生产前沿面的基础上测算技术效率,技术效率属于相对效率,其效率值在同一样本中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但由不同样本测算的效率值通常不具可比性。在林为生产的效率与生产率测算研究中,DEA构造的生产前沿面通常确定性前沿面,尚未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与SFA相比,DEA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考虑生产前沿面的具体形式,只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数据。目前,各种DEA模型有十几种之多,尤其是随机DEA与网络DFA模型的出现,这使得DEA能考虑随机因素,能考虑投入与最终产出的各阶段之间(尤其是中间投入)的联结关系.但就林业生产的效率与生产率测算研究而言,被采用的DEA模型主要包括三类:处理规模不变G2R,处理规模报酬可变BC2与多阶段的超效率DEA模型。SFA考虑了随机因素的影响,构造的生产前沿面是随机前沿面,采用的生产函数是C-D生产函数或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在选择函数形式时,国内一些文献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实际上,需要通过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来选择具体函数形式,这是一个不断尝试、筛选的过程。

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是DEA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国内学者采用该方法在面板数据基础E测算林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基于C-D函数的生产率指数是测算林业TFP的简易方法,特别适合时间序列数据

从技术效率分解看,主要包括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从全要素生产率(TFP)分解看,主要包括技术效率变化(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与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上述分解均没有涉及配置效率与配置效率变化,其原因是林业投入产出的价格信息获取存在困难。

3.测算结果

国内学者主要采用上述四类方法对林业的效率与生产率进行测算,获得一系列分析结果。从地域空间视角看,在全国层面,田淑英等测算发现:1993-2010年中国林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总体较高(技术效率均值为0.994),但2003-2010年技术效率出现了下滑(技术效率均值为0.932),且年度之间波动加剧。在省际层面,宋长鸣等(2012)测算发现:2002-2009年全国各省份林业平均技术效率差距不明显,其中,内蒙古、辽宁、吉林等这21个省份的技术效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余9个省份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存地级市层面,赖作卿等。测算发现:广东省广州、河源、东莞等9个地级市技术效率等于1,其他12个技术效率小于1。

从利益主体视角看,对于农户,李桦等测算发现,2007-2011年福建、江西省样本农户对林业的纯技术效率有所提高,但规模效率下降幅度较大,导致(综合)技术效率有所降低,并且,总体上看,农户林业技术效率不高,仍倾向于粗放式经营,偏好周期较短的经济林;苏时鹏等测算发现,2004-2009年,浙江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江西增长较慢,福建反而出现了小幅度下降。对于森工企业,李琳等测算发现,黑龙江森工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较低,原因是纯技术效率较低;王玉芳等测算发现,2000-2009年黑龙江森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增长率为12.6%,并且,技术进步的年平均增长率(9.8%)明显高于技术效率的年平均增长率(2.5%)。对于上市公司,李维娜测算发现,在中国13家林业上市公司中,只有“东方园林”的技术效率等于1,其他12家与其差距较大。对于林业部门(机构),邱慧测算发现,中国台湾省林务局8个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东势处最高,花莲处最低。

从产业视角看,郑松青等测算发现,2008-2009年中国造纸产业创新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加57%,增速高于其他四类产业;2009-2010年全要素生产率增幅将为11%,增速低于资源密集型的木材加工业和资本密集型的有色金属冶炼业两类产业。

4.主要结论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

纵观国内文献可知,在林业生产效率与生产测算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从决策单元看,主要采用地域空间与利益主体两个视角,前者文献集中在全国与省份层两个层面,后者文献集中在农户与森工企业两个主体。在确定决策单元之后,需要构建好投入产出指标。投入指标主要包括林地、资本与劳动,产出指标主要包括林产品产量或林业产值。从测算方法看,主要有DEA、SFA、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基于C-D函数的生产率指数四类。从文献的测算结果与研究结论看,无论是全国、省份等宏观决策单元,还是农户、森工企业等微观决策单元,其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均值表现出不高、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的态势。

考虑到林业生产的长周期与林业多重效益的特点以及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特点,未来在林业生产的效率与生产率测算方面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或完善:

首先,从决策单元进行拓展。加强对乡镇与村庄的测算研究,加强对国有林场、林业部门(机构)、林业经济组织、林业行业协会等利益主体的测算研究。

其次,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林业当年的投入带来的产出往往要在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后才能体现出来,如何解决林业投入与产出的非同步性问题是林业生产的效率与生产率测算的关键性难题。国内一些学者把森林蓄积量引入投入指标,但如何对林分森林蓄积量动态监测仍是个技术难题,未来可以考虑运用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各地区各林分森林蓄积量的动态变化。

再次,考虑林业的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效益。现有的文献关于林业产出侧重经济效益,对生态与社会效益关注不多,未来可以考虑增加衡量林业的生态与社会效益的产出指标。

林业统计总结范文3

[关键词] 木材 检验 人员

[中图分类号] S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126-01

木材检验员是指从事木材检验工作的具体人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森工系统取得等级证书的木材检验员有数千人,这是全省森工系统各类产品检验人员中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一支队伍。

一、加强木材检验队伍建设

强化人的因素,提高木材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木材检验是森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工作,是贯彻标准法和计量法,正确决定木材产品数量、质量和品种的一项工作,是森工企业管理和木材产、贮、运、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做好木材检验工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木材检验队伍。木材检验人员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边学边干、开展岗位培训等渠道,使木材检验队伍专业化、管理集中化、责任明确化,使之具有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疑难问题的能力。保证木材检验工作顺利进行,实现木材低消耗、高质量和高产出的目标。木材检验队伍既是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保障队伍,又是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科学管理队伍。

二、木材检验工作的特点

木材检验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工作,综合法律、林业、运输、财会和管理等学科和行业知识,是论述性、实践性和运用性有机的工作、均比较强的专业。,木材检验工作贯穿于林业产业链全,林业企业生产、存储、流通、加工和销售各都里不卡木材检验工作。其三,木材检验工作是指标性工作,林业企业经营和管理木材检验工作做到真实。

三、木材检验工作的作用

木材检验工作提高林业资源的效率,科学的木材检验划分木材的等级和数量,木材资源的。,木材检验工作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木材检验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林业企业木材产品的经济利益,林业企业增效和林业企业职工的增收。,木材检验工作于林业资源的保护,木材检验工作正确区分可开发和待开发林业资源,养护林业资源。

四、木材生产阶段检验工作的要点

1.做好木材开采的准备工作

木材检验员要认真、省颁发的木材检验标准及企业规定,对应造材的采伐原条量材,做好显著标记,以便做好开采作业准备。

2.做好数据的处理工作

木材检验的原始数据应及时与设计上的数据比对,数据的保存工作,这数据硕士论文是财务部门支付生产者劳动酬劳的原始。

3.做好原始数据的采集工作

对经机械或畜力运抵山楞、中楞或装车场流水作业的原条或原木,木材检验人员要认真细致地予以检尺并好数据,统计汇总林场、林班、小班采伐量及集材量的原始数据。

五、木材存储阶段检验工作的要点

在林业企业木材存储阶段检验,为保证木材产品质量的提高,贮木场木材检验人员依照木材标准的有关规定,严格把关,对原木逐根检尺、评定等级,确保木材的商品化集约管理。

六、林业企业木材加工阶段检验工作的要点

木材加工业阶段要求木材检验人员要严格把好检验关,依照木材检验技术手册的有关规定,认真细致地对木材产品质量等级评定,以提高企业经济利益。

七、木材销售阶段检验工作的要点

林业企业木材销售阶段木材检验工作是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企业经营管理的项目。木材产品装车时,对所装的木材产品应做到逐项检验、评等,并按车填报检验野帐,并把检验野账附在货物运单上,以便用户单位按时验收和办理结算。在对木材产品外销检验核算要严谨准确,认真科学的统计浅析,为企业领导层的正确决策,并经常对木材产品商品化管理和木材产品保管工作技术指导。

八、总结

林业企业木材检验工作对于企业的可持续进展和经济效益的作用重大,在木材检验工作中贯彻森林法、木材标准化法、计量法,推动林业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和森林资源,确保林业产品质量和、保证木材商品流通有序的。为此,企业主管领导要木材检验工作,切实加强对木材检验工作的组织领导。要不断强化木材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的法律意识,使远离金钱的腐蚀;要时刻木材检验员的思想变化,关心检验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解决的实际困难,培养的工作热情、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科学的管理,推动林业企业凝聚力和企业文化的形成,为林业企业的长远进展,林区内经济又好又快提高、环境逐步改善奠定坚实的。

参考文献

[1]许传武. 浅谈木材检验人员素质能力提升的对策[J]. 黑龙江科学,2013,10:162.

林业统计总结范文4

为全面摸清全市森林资源家底,掌握资源现状,科学考核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根据XX文件要求,决定从今年XX月起,在全市开展第七次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确保顺利圆满完成本次调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与任务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森林分类经营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搞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准确掌握全市森林资源状况,建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及时、快捷进行信息交流和科学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市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区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其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并逐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考核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以本次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组织完成全市“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实施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

二、调查范围

全面完成XX四县以及XX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任务,总面积约740236公顷。各县(区)区划面积为:XX区1723公顷、XX区1897公顷、XX谱区1204公顷、……

三、技术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地面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面调查采用小班调查和固定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复查),估算总体蓄积、计算间隔期内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并控制和平差小班蓄积;通过小班区划调查,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遥感判读作为补充调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辅助判读森林地类、林种和树种等重要因子,提高小班调查精度。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编制“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切实抓好调查、编限工作,市林业局成立XX局长为组长,XX副局长、XX副调研员为副组长,XX为成员的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政资源管理处,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为副主任,工作人员有XX。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审查调查工作方案,安排筹措调查经费并监督使用,接待上级来人检查,组织专家鉴定调查成果及其他重大问题的决策。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制定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操作细则以及质量管理办法;组织全市调查队伍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和工作程序;组织完成全市质量检查和调查成果材料验收;接待上级来人检查;完成全市调查成果材料的编制汇总、印刷、存档和上报等工作。各县(区)及有关单位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编制“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工作。

(二)组建调查队伍

本次二类调查由市统一组织管理,以县(区)为单位进行调查。各县(区)应成立外业调查工组和质量检查工组,抽调素质高、责任心强、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并参加过森林资源调查、有实践经验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或林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这次调查。每个外业工组,配备2~3名专业技术人员,挑选参加过2006年一类调查或参加过2003年二类调查的骨干任工组长;每个质量检查工组,由调查经验丰富的2~3人组成,组长必须具备林业中级及以上职称。

(三)组织实施调查

本次二类调查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由各县(区)林业主管部门或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城区)组织实施,提交全面、准确的调查成果。驻县(区)中央、省、市属单位的森林资源调查,由所在县(区)统一领导,单位可自行组织调查,也可以委托当地林业部门组织力量调查,调查经费由驻县(区)单位解决,调查数据按属地原则,归口当地县(区)统计上报。

五、工作安排及时间要求

(一)调查工作量

全市国土总面积740236公顷,按平均10公顷区划一个小班、平均每工组日调查70公顷(含小班区划调查和标准地调查)计算,全市共需区划小班74023个,小班调查工作量为10596个工组日;采取系统抽样调查,1×1平方公里布设一个固定样地,全市共需布设7443个样地,按平均每工组日调查2个样地计算,样地调查工作量为3225个工组日;根据省厅质量检查规定,需质检小班2991个,调查工作量为826个工组日;需质检样地986个,调查工作量为治理发愣功个工组日。全市外业调查工作量总计为15257个工组日。

按实际开展调查工作167天(5个半月)计算,全市需组建73个外业调查工组,技术人员219名;组建外业质检工组22个,技术人员66人;组建后勤保障工组15个,后勤人员83人;全市共计需组建110个工组,抽调368名人员参加本次二类调查(全市二类调查工作量、工组、人员统计表详见表一)。

(二)时间安排

1、前期准备(2009年5月中旬)

包括全市二类调查工作方案的制定;各调查单位工作方案的制定、审查;地形图以及有关仪器设备、软件的购置等。

2、技术培训(2009年5月下旬)

组织参加全省二类调查工作启动会、技术培训班;召开工作部署会议,明确调查任务、时间及有关要求;并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省厅的专家对各调查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3、区划调查(2009年6月-10月)

调查单位组建的调查工作组,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文件和规定的要求完成外业调查任务,市、县(区)同步开展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工作。

4、内业计算汇总(2009年11月-2010年1月)

小班属性逻辑检查,面积计算及平差,样地、小班调查数据及代码表输机,数据处理、统计汇总与分析,成果编制等。

5、成果审定(2010年2月1-15日)

完成各调查单位二类调查成果的审定及补充完善。

6、上报成果(2010年2月16-28日)

完成各种成果编制、印刷及上报。

7、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2010年3月-11月)

完成小班图形矢量化和属性数据挂库,基本完成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8、总结表彰

全市二类调查结束后,市局将适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完成质量好的单位和工作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

六、经费筹措

全市二类调查统计单位为14个,参照上期工作情况,预计调查总工作量为15258个工组日,调查总经费预算为444.3万元。其中:准备阶段经费37.0万元;外业调查经费300.3万元;内业成果汇编经费39.7万元;总结阶段经费67.3万元。各调查单位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二类调查经费预算,积极争取本地财政资金支持,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经费预算详见表二)

七、质量管理

1、检查验收工作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及省有关规定执行。

2、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质量管理坚持“实事求是、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执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校审”三环节管理。

3、实行技术质量责任制和分级检查验收制度,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在检查验收中发现质量问题,必须限期改正或返工;对弄虚作假、不按技术规定执行的,要坚决惩处并责令全部返工。工作中的违法乱纪问题,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内业数据录入要坚持背靠背方法,进行数据对比,防止出现录入错误。

5、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制订专项检查验收制度和质量检查办法并严格执行。

八、成果提交

提交成果材料包括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材料;调查成果需经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由林业主管部门行文上报。

1、数据库:以县(调查单位)为单位建立的样地、小班调查因子数据库,乡(镇、场)代码库、村(分场)代码库,小班图形和属性数据库;

2、统计表:按照《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要求编制森林资源统计表(附表1-附表33);

3、报告:包括调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工作总结报告;

林业统计总结范文5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20*年我处共有12项责任目标,目前已完成4项,其它8项正在完成中。

(一)已完成的4项工作

1、完成引进推广林果新品种20个、新技术15项。结合林业生态省建设,通过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推广了一批林果新品种,重点推广了中华红叶杨,红叶石楠,泡桐9501、9502,欧美杨1*、1*,豫刺1号、豫刺2号,豫楸1号,火炬松、金太阳杏、黑李、豫大籽石榴等20多个优良新品种。同时,推广了生根粉、抗旱保水剂、GGR绿色植物生产调节剂应用技术、抗旱造林技术、经济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等15项实用新技术。

2、完成继续抓好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林业科技支撑项目的实施工作,新建*、*、*等3个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围绕林业生态省建设,按重点林业工程类别,突出抓了新县、西峡、桐柏、灵宝、济源、陕县等9个科技支撑示范县(市)建设,对我省2000年以来承担的6个科技支撑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向国家林业局提交了项目验收报告。按照年度工作目标,督促18个省辖市、6个扩权县新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基地60多处。

3、完成了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和送技术下乡活动,培训次数和人数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林业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通知》、《河南省冰雪灾害地区林业抗灾减灾技术要点》,省林业厅选派6名科技专家组分赴南阳、信阳、周口、驻马店等地开展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技术服务工作,全省共选派林业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500人次,举办减灾和重建技术培训200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500人,林农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在全省科技活动周期间,按照省科协、省科技厅的统一部署,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林业科技活动周的通知》,据统计,全省林业系统共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4000多场次,培训林业职工和林农22万人次。

4、开展了“河南省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的调研工作。4-5月,组织专家深入到林州、济源、新县、西峡等地对黄连木、油桐、文冠果等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经座谈讨论和分析,已初步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正在开展的8项工作

1、认真做好各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新争取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研究项目3项,总投资600万元;新争取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行业项目5项,总投资165万元;新取得林业科技成果2项。

2、切实抓好林业标准化工作,新审定林业行业标准1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2个。

3、认真组织实施好林业科技“3386”计划,重点抓了科研、推广、标准化、科普等工作。组织“948”项目中期评估1项,申请验收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948”项目3项,总投资150万元。

4、认真抓好林业科技综合管理与改革,切实加强了对林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严把项目申报、立项、检查、验收关,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

5、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和平安林业建设年度工作任务。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科技成果评定、资金分配、项目推荐等方面,实行“阳光操作”,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6、积极做好“河南林业信息网”科学技术处相关栏目内容的更新工作,达到每月至少更新2次以上。

7、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参加政治学习,制定了《科学技术处20*年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认真落实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注意抓好廉政建设工作落实。

8、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时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强化林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按照组织制订的优先发展的树种(品种)和重点推广的技术,指导各地的林业生产,为林业生态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制订印发了20*年度科技兴林、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申报指南,根据国家林业局要求,对2003年以来我省承担的6个国家林业局林业技术培训项目进行了认真总结,并提交了总结报告。

2、认真做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结合林业生态省建设的技术需求,狠抓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在研的7项科技攻关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2项科技成果。新争取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研究项目3项,新争取20*年度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项。新组建一个“河南省林业厅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使厅级重点实验室达到3个。

3、围绕中心工作,狠抓科技支撑。一是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印发了林业生态省建设《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主要造林模式》、《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与村镇绿化工程主要造林模式》、《山地丘陵区与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模式》、《河南省当前优先发展的优良树种(品种)》等,发挥了很好的指导、引领和支撑作用。二是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林业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通知》,选派两批科技专家组织开展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技术服务工作。三是转发了国家林业《科技服务“林改”行动方案》,使科技更好地服务和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处里人员少,工作任务重,下基层调查研究少。二是随着林业生态省建设的全面实施,科技支撑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由于林业科技投入较少,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不够充分。

二、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根据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安排,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继续抓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重点是认真组织实施好各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

(三)认真抓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重点是组织实施好20*年度国家、省科技推广计划项目,组织申报2009年度各级、各类林业科技推广计划。

(四)做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重点是抓好“国家林业局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河南鄢陵基地项目”的验收工作。

(五)继续狠抓林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是继续抓好科教兴林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林业工程科技支撑工程、科技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建设等。

(六)积极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和送技术下乡活动。重点解决好林业技术棚架问题,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把林业实用技术送到农村,送到千家万户。

林业统计总结范文6

为了顺利完成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县成立了以县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各中心林业站站长、局机关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并从全县林业系统抽调--名森林病虫害方面的业务骨干组成了专业普查队,为了更好、更方便的开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将全县分为--片区、--片区、直属单位3个专业调查组,分片实施。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差旅费、人员补助等。同时印发了《--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为普查工作的规范进行提供了技术依据并于200-年-月底,对抽调的普查人员进行了为期-天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普查人员基本上掌握了调查所需的技术和方法,为全县顺利开展普查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严格按普查内容、方法及技术要点精心操作

(一)普查内容详实

1、寄主植物普查:普查对象危害的森林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花卉、草本等)做到了查到种,对不能确定的种类,采取采集完整的标本送专家鉴定,对同种有害生物危害的种类超过20种时,按照不同科、属列出主要的--种。

2、普查对象分布地点统计:以乡镇(场、所)为单位统计。对新发现的或发生区域小的,记录到县、乡、镇、村、社以及小地名。

3、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及统计标准:有害生物发生的经济林(果园)、花圃、苗圃、温室等,按危害寄主植物的实际种植面积计算;其他各类林木、草地等,以林业小班计算发生面积。发生面积按普查对象分别统计,发生程度分为:轻( )中( )重( )三个等级。

4、对危害木(竹)材的(包括原木、板材、木质包装材、垫脚木和人造板等)有害生物,按种类、危害量(以立方米为单位)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填入危害木(竹)材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

5、对外来有害生物来源进行调查:采用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记录有害生物的传入地、传入时间、传入途径及方式等,以及对当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影响进行调查。

(二)普查线路及方法科学合理

根据省厅安排,普查工作以市州为单位进行,县级参与,我县在-个中心林业站、-个直属单位抽调了--名业务骨干分成--片区、--片区、直属单位3个专业普查组开展普查工作。根据全县森林资源类型及分布特点、地形地势、交通状况、病虫害发生历史、现状、外来引种栽植等情况确定全县普查线路为--至--的--铁路,--至--的省道---线--段;--至--的--公路;--地区;--地区;木材集散地、木材加工场所、苗圃等--条线路。

(三)技术要求规范

1、踏查:按照不同的森林类型(人工林、天然林)设置了踏查线路,踏查线路坚持人工林多于天然林,并在每年的4—5月、8—9月各进行了一次踏查,对部分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适当增加调查线路和调查次数,及时将调查结果填入线路调查表.

2、样地调查: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当发现不明危害症状的可疑性有害生物时,设置样地或样方作详细调查,林地或种苗繁育基地每个样地或样方调查株数为30株,(其中人工林样地累计面积不少于0.5,天然林不少于0.2。调查木材危害状时,抽样率不少于3)在样地内进行详细调查,弄清其种类、数量、危害及损失情况等。同时采集标本(病虫标本及危害状),拍摄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和危害状的照片(包括光学照片),并将调查结果填入样地调查记录表和标本采集记录表。

3、外来有害生物及新发生物种的来源调查:在初步了解为外来入侵物种或不明物种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记录其传入地、传入时间、传入途径及方式、发生原因等,及时将结果填入传入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

4、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性的调查:在线路调查时发现有外来有害生物时,及时调查其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在本地潜在危险性。

三、普查工作坚持六大原则

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坚持了以专业队调查为主,群众参与、社会举报相结合的原则;以历史资料为基础、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以质量优先、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以先行试点完善方案,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外来有害生物为主,本土有害生物为辅,以危险性病虫为主,有害植物调查为辅,弄清发生种类(特别是新发生种类)为主,危害程度为辅的原则;以人工林(特别是引种造林)为主,兼顾原始林为辅的原则。

四、普查成果丰硕

全县共设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代表面积--亩(其中--虫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松毛虫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蜀柏毒蛾调查线路--条,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华山松疱锈病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华山松大小蠹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 核桃长足蟓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核桃举肢蛾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马尾松松针黑蚧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油橄榄病虫害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苗圃-个,调查面积--亩;调查木材加工厂-个,调查木材--立方米.其他树种病虫害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

普查结果表明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为大柏毛虫、马尾松毛虫、蜀柏毒蛾、华山松疱锈病、华山松大小蠹、核桃长足蟓、核桃举肢蛾、马尾松松针黑蚧、柏树普通叶螨、落叶松红蜘蛛、松赤枯病、以及苗圃地的核桃尺蛾等,发生面积--亩(其中大柏毛虫--亩,马尾松毛虫--亩,蜀柏毒蛾--亩,华山松疱锈病--亩,核桃长足蟓--亩,马尾松松针黑蚧--亩,核桃举肢蛾--亩)。共采集各类标本--套,拍摄照片--张。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普查人员的精诚合作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和不足:

1、普查工作经费短缺,普查所需的工具不够完备,人员经费与其它调查必须的药品、车旅费以及内业整理费用均无保障,制约了普查的高质量开展。

2、由于所抽调参加普查的人员,大都缺乏森林病虫害方面的专业知识,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掌握普查技术,从而导致普查质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