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计划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蹈教学计划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蹈教学计划总结

舞蹈教学计划总结范文1

关键词:蒙古族民间舞蹈;教学;蒙族文化

1、前言

蒙古族民间舞蹈来自于游牧式的蒙古族草原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于草原文化的影响,蒙古族人民性格以勇猛剽悍、刚毅质朴为主要特点,因此蒙古族民间舞也具有浑厚、豪迈和舒展等特性,舞蹈动作柔韧、刚健,以腕、肩和,马步的动作为主。蒙古族民间舞体现的是圆韵的思维表达,表达的内容与草原生活密切相关,以肩部动作丰富和形象生动的马步为主要动作特色,反应出蒙古族人民不同时期的生活面貌[2]。

2、蒙古族民间舞蹈简介

2.1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发源和发展

蒙古族民间舞的主要来源是几千年的草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和汉文化的融合。蒙古族民间舞蹈同时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正是由于这些文化特质形成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蒙古族民间舞。

蒙古族民间舞主要是从蒙古人民的草原生活为基础,在生活当中产生并且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对蒙古文化和性格相对固定的舞蹈表达[3-5]。比如《木马舞》的起源就是从牧民的平常生活发展而来,成功的塑造了牧民的豪迈形象。蒙古族民间舞是不断发展的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将时代的精神与民族情感融入其中,形成特有的蒙古族民间舞蹈的新发展。蒙古族民间舞也随着时代在发展,在现代审美中发展出时代的要求,成为能够展现蒙古族文化和符合现代审美的民族舞。

2.2 蒙古族民间舞蹈风格的表现

蒙古族舞蹈是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舞蹈构成的,比如马刀舞、盅碗舞以及筷子舞等舞蹈都以节奏轻快、舞步轻盈为主要特色,表达出蒙古人民热情淳朴的气质。在蒙古族民间舞中,男子的舞蹈主要展现的是英武与刚劲,动作以抖肩或翻腕来表现。而在蒙古族民间舞的娱乐性舞蹈中,动作简单明了,并且队形以圆圈或是横排为主,以增强节日的氛围。

蒙古族舞蹈都是蒙古族人民情感上的表达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要表现出纯朴豪放、欢快明朗、粗犷豪放、机智果敢、典雅含蓄物种风格特质。因为蒙古族文化表达以豪迈为主,所以蒙古族舞蹈主要展现的是蒙古人民快乐积极的心和淳朴美好的感情,筷子舞就能很明显的表达出蒙古族民间舞明快的风格。同时蒙古族民间舞蹈中也展现出温柔和礼节的一面,盅碗舞的形成就是蒙古族宴会的舞蹈,表达出庄重典雅的氛围。

2.3 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动作风格

蒙古族民间舞蹈是草原文化的代表,表现出明显的草原风格,舞蹈魅力通过肢体语言展现出来[6]。蒙古族民间舞硬肩硬腕是基本功,具有发力较快、瞬间静止等形态,展现出民间舞蹈中的圆润古典之美。而且由于蒙古族民间舞来源是草原的挤奶、骑马等生活活动,所以肩部有柔肩、弹肩等多样动作。所以必须在练习基本功的情况下对韧性和灵活度进行练习,以展现出蒙古族民间舞圆润的动作特点。除了肩腕的表达之外,蒙古族民间舞的胸背也能流露出完整的情感,展现自由放松的精神境界。在蒙古族民间舞胸背练习的过冲中,必须在呼吸的引导下,融合胸背屈伸等动作进行练习,以达到呼吸与胸背的动作协调,气息引发感情的目的,完美的展现胸背的表达力[7,8]。在蒙古族民间舞蹈中,除了肢体语言外,还会借助道具来表现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展现英雄的特质。蒙古族民间舞中所使用的道具是与历史结合的产物,与舞蹈中的人物情感、舞蹈动作和舞台效果息息相关,能够将肢体表达的内涵扩大。

2.4蒙古族民间舞蹈风格的意义

蒙古族民间舞的学习能够更加了解草原文化的内涵。蒙古族民间舞蹈具有流畅优美的特点,因此在修习的过程中能够将女性的优雅表现出来,从而塑造出文雅的女性气质;同时蒙古族民间舞展现的粗犷豪放,也能够塑造男性的豪迈气质。除了对人的气质进行塑造之外,蒙古族民间舞能够培养出开阔辽旷的心境,展现出草原的豪放特质,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出心灵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心境。

3、蒙古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

3.1 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计划制定前期,需要寻找具有鲜明的蒙古族文化气质的蒙古族民族舞蹈教材。因为蒙古族舞蹈特有的文化氛围与动作特点,所以必须对舞蹈动作进行详细深刻的讲解。

蒙古族民族舞的教学目标应该表现在首先能够了解蒙古族的文化特点与性格特征,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蒙古族民族舞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讲解每一个阶段学习的重难点之外,还能够使学生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产生兴趣。

蒙古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计划需要保持训练性以及系统性[9]。教学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的训练得到,所以教学计划必须要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技巧训练、乐感训练来对学成进行提高。而且教学的过程要依据科学性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来保持系统性,保持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的教学计划。

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在不同的阶段表现不不同的方式。在教学开始阶段,需要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提问训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然后后期通过观赏舞蹈以及对所学的舞蹈动作进行编排设计,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2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中专艺术院校教导蒙古族民间舞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总结出下列四种教学方法。这三种教学方法以组合教学为基础,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教学方式,同时传授舞蹈动作的同时对蒙古传统文化进行讲解,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蒙古族民间舞[10]。关于舞蹈的教学不仅仅要从老师的示范出发,还需要经过学生的刻苦训练和学习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

(1)元素教学法。元素教学法是将舞蹈动作进行分解,然后对基本的舞蹈动作进行单一重复性练习。

(2)短句教学法。短句教学法是将蒙古民族舞的技巧动作与风格串联起来编排成短句,加以音乐伴奏进行训练,以避免单一性元素训练产生枯燥的情绪。比如筷子舞的编排就可以利用短句法进行教学。

(3)表演组合教学发。将各种技巧融入到相对具体的情节中去,把所学习的技巧和情感进行融合,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4)视觉图像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方式,使学生听到音乐和看到生活风貌感受蒙族文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蒙族民族舞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结论

蒙古族舞蹈是我国重要的舞蹈之一,具有很高的训练价值。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较为有效的训练方法。在蒙族民族舞到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到蒙族民族舞的技艺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蒙族文化的特点。(作者单位:无锡文化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赞等.论中国民间舞艺术 [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2]王景志,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论[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

[3]赵国纬.舞蹈教学心理 [M].中国舞蹈出版社,1989。

[4]佚名,草原文化与游牧民族民间舞蹈[J]. 舞蹈者之家,2005年。

[5]徐英,论蒙古族舞蹈的宗教渊源[J]. 内蒙古文学报,2003(5)。

[6]文华,论蒙古族舞蹈民俗文化意蕴[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3)

[7]罗雄岩,蒙古族民间舞蹈文化探析[M]. 舞蹈者之家.2006年。

[8]伊敏娜,浅谈蒙古族英雄史诗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M]. 2005年。

[9]汪以平,舞蹈艺术通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J],2006(7)。

舞蹈教学计划总结范文2

作者:宋晨霞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

教师首先考虑的是确定实践时间、主题和主体,之后依据这些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具体到每组、每人的具体实践要求。制定实践计划。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实践计划是实践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实践计划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个实践工作的全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计划的制定工作。在制定实践计划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计划须以实践内容为依据,具有严肃性的实践要求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让学生认真研究分析实践内容,使计划充分体现实践的目标、内容,要强调计划的严肃性;(2)计划要符合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具有科学性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掌握技能的过程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不熟练到熟练的逐渐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螺旋上升的,不能急于求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实践计划时,必须符合实践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分析能力,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实践内容也必须遵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不熟练到熟练的逐渐发展、逐渐完善的规律。实践实施。实践实施是整个实践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实践的实质性阶段,必须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拟订的实践计划实施。首先,全体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实践幼儿园或实践区域,教师与负责人接洽,联系学生的实践事项,确保实践的顺利进行。实践工作开始,全体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熟悉整个环境,然后分小组工作。各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分工和工作计划,分组展开工作。接下来按小组分工整理各自采集到的材料,整合修改形成完整的实践报告初稿,以上过程均有各组组长负责,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实践成果评估展示。时间结束回校以后,各小组要分头总结并撰写实践报告,包括文字资料、录音录像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整合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最后的实践汇报。评估展示与评价,全体实践人员参加。各小组分别汇报各组的实践成果,并结合实践进行动作模仿展示。其他组的成员可以提问或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这样既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实践成果得以提升。最后教师分析总结,肯定学生实践成果的同时,启发学生将实践成果升华为舞蹈表现,再集体进行展示。

明确实践的主题和地点。不同地域不同风情、不同条件,幼儿的情感表现不一样。如:城市、农村;抑郁儿童、留守儿童等。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活动,不可能将所有层次的园或幼儿都考察到。因此,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时间的主题和地点。只有依据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水平,选择教学计划内的儿童舞蹈内容作为实践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其次,实践的地点和层次也要从学校所处的环境和接受实践的幼儿园条件等方面进行选择。做好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由于幼儿园实践活动是集多种能力的学生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是接近独立状态下的活动。掌握相关技能很有必要。比如:实践提纲的拟订、与幼儿的交流技巧、幼儿动作和表情分析能力、拍摄、动作速写等技能都需要在准备阶段第学生进行培训。

总之,实施幼儿园实践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她们运用课堂上学习的技能技巧,去挖掘儿童舞蹈的动机与素材,进而创作出更多、更新、更贴近幼儿生活、贴近时代、积极向上的舞蹈作品。

舞蹈教学计划总结范文3

一、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各自的教材内容要求,制订出个人的教学计划、科研课题计划,及本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并在日常教学中严格执行。全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工作,认真完成各自所承担的工作。

二、积极参加音乐教研活动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认真按照“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头上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

三、兴趣小组的组织与训练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艺术教学不了缺少的内容。舞蹈兴趣小组学期初能制定计划,定时定点进行基础训练,学员能认真刻苦的参加,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带动了学校艺术氛围的形成!本学期,舞蹈节目《金龙飞舞》在参加市运动会颁奖晚会上表现突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美术兴趣小组参加县艺术节也取得了多项金奖。

舞蹈教学计划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25-01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舞蹈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舞蹈教学的不断发展。但就现阶段而言,国内的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着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模式单一和教师专业素质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了舞蹈教学的水平有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找到更好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1 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资源有限

学校的教学资源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所以为了进行重点学科的发展,学校只能将大部分教学资源用在重点学科上。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并不突出的高校舞蹈专业无法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因此限制了舞蹈教学计划的实施。此外,有限的教学资源也无法保证舞蹈教学的质量,并可能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学资源缺乏,使得高素质舞蹈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影响。[1]

1.2教学模式单一

高校舞蹈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教育,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手法缺少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教学,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学模式的转变就是为使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尝试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发。

1.3专业教师缺乏

教师个人的素养会影响到教学水平,高校舞蹈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的直接原因在于专业教师的缺乏。就现阶段而言,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师并不具有专业的素质。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教师缺少自我素质提升的机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一些教师也比较缺乏主动进行自身能力提升的动力,从而导致了一些教学计划难以得到实施的同时,也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发展需要。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味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从而造成了课程内容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此外,即使是进行授课模式的创新,专业素质不足的教师也只能进行照搬照抄,从而导致舞蹈教学水平难以得到真正的改进。[2]

2 高校舞蹈教学的改进措施

2.1注重因材施教

想要进行舞蹈教学的改进,就要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还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技巧,并做好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学生在进行舞蹈学习时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动积极的进行舞蹈知识的学习。教师还要遵循着人文关怀的理念来进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进行舞蹈知识的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潜质。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此外,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引导,并逐渐进行训练力度的强化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舞蹈的编排,从而进行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3]

2.2关注实践教学

首先,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演练,并利用真实舞蹈来使学生体验到舞蹈的艺术价值,进而使学生融入到舞蹈动作的学习中。其次,学校还应该定期进行经验丰富的舞蹈教师的聘请,从而通过为学生示范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学生进行舞蹈技能的掌握。教学实践环节应与课堂理论知识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系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来加强学生的基本功,教师应通过标准的示范动作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其学习舞蹈的自信心,此外,还应引导学生理解舞蹈的内在魅力,在理论知识基础上试探性编排节目,在实践中进行艺术创新。

2.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只有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手段的实施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下舞蹈教学。舞蹈的很多肢体语汇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比如在教师进行舞蹈动作讲解或学生进行动作模仿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集动作与音乐为一体,进而进行动作要领的突出。此外,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从而使教学的效果得以提升[4]。学校应该进行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培训,从而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以提升,进而更好的展开教学。

3 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舞蹈艺术属于美育教育的范畴,所以需要格外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舞蹈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来使学生进行舞蹈知识、技巧和能力的掌握。而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重视“身授”的重要性,而不仅是重视“口述”。各大高校应该通过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教学实践和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进行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舞蹈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荔.论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高考(综合版),2014,18(9):123-125.

[2]陈芳.浅析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及改进的对策[J].商,2013,16(7):348-350.

[3]孟慧.论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文艺,

舞蹈教学计划总结范文5

关键词:舞蹈学本科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舞蹈艺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到各省市艺术院校、综合院校都开设不同规模的舞蹈学本科。而且办学方式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招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此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凸显出重要意义,关系到教学怎样达标、人才能否合格的问题。

一、高师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总体内涵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敬业乐道、勇于开拓创新。

2、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达到“一专多能”。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规定的等级要求。

4、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重要内容

1、课程设置

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士学位课程是第一位的,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起到瓶颈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舞蹈学的基本原理、舞蹈教育理论,获得从事学校舞蹈教育所必备的演示能力以及初步的舞蹈研究能力。以下粗列几门学士学位课程。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主要进行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旋转练习、技术技巧练习,主要为学生学好民间、身韵、排练等专业课服务,适合全程开设。学生将从中获得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具备从事舞蹈教学和舞蹈演出的基本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以藏族舞、傣族舞、蒙族、彝族舞、朝鲜族舞、维族舞、秧歌、花鼓灯、云南花灯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授课内容。旨在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毫不混淆地表演出各类民间舞的律动,获得较强的辨析能力、示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这门课程也应该全程开设。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以元素训练(提、沉、冲、靠、拧、倾、曲、圆)、步伐训练、技巧训练、短句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为主。目的是掌握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手、眼、身、法、步、形、神、动、静、刚、柔、气息协调一致的运动审美规律,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所在,增强身体进一步的开放和表现能力。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既可以服务于其它专业课程,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下完整的示范和表演能力。

剧目排练课选取单、双、三人舞、群舞等优秀舞蹈剧目为教学内容,于二、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和不同角色的舞蹈艺术形象,增强舞蹈表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舞蹈语汇的表达能力。

舞蹈编导课主要是理论与实践交叉,于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编导理论知识,能大胆的进行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等舞蹈教学演出和一些群众辅导和编排工作。

中外舞蹈史纲以中外古代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为基本内容。在二年级全年开设,加强对中外各少数民族舞和文化的介绍,简介外国舞蹈的文化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史,深刻理解舞蹈艺术的真谛,树立起正确的舞蹈历史观,并能学以致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概要地、系统地阐述艺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积累,适宜在三年级开设。其宗旨是全面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能够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和感受舞蹈、研究舞蹈;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各种不同风格的舞种、流派及舞蹈的基本创作原理;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舞蹈艺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表演创作能力进人更高的层次。

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懂得基础乐理,才便于深入学习音乐。视唱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练耳发展音乐听觉及记忆力,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节奏和调式、调性。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一个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所必备的视谱、听音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开设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解剖学、舞台化妆艺术、自娱性舞蹈、地方特色代表性舞蹈组合等课程。各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体现办学特色,又要与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至于师范性问题,在当代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可以不断探讨。但是,至少要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安排六周左右的教育实习,并且与艺术实践(采风或者舞台表演)相互交叉进行。

2、专业素质评价机制

从微观上,每一门必修、选修、限修等课程,无论期中、学期末考核,都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比如

科目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备注

芭蕾基本功训练

一、基本完成动作元素,30分。

二、准确把握节奏、规范地完成动作元素,30分。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肢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40分。技能

编导常识与舞蹈赏析一、能够自己自编结构完整的教学训练组合或者简单剧目,30分。二、能够基本把握教师的意图以及舞蹈音乐的情绪以及结构,动作元素发展具有一定主题性并有较合理的舞台调度,30分。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所编导剧目较有创意以及较高的思想性以及表现力,40分理论与技能

其他专业课程均有如上所示类似的评分标准。

从宏观上,毕业生要获得学士学位必须有具体的要求。比如1、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最低毕业学分145学分。2、学生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150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学分51学分、专业必修课学分80学分、专业限选课学分10学分、专业任选课学分最低4学分),并完成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且外语、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1、完善课程建设。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突出专业基础课的能力特点。增设专业选修课,按照舞蹈学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按照学习规律进行调整,重点是能力的形成,明确每一门课程应该达到的具体能力,各课程群应该形成的能力单元,注重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3、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4、努力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促使全体教师把教书与学习相结合,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多渠道交流探讨的机会,建立学习制度及学习共享系统。

5、教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推进校本教师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多搞科研,尽量把教学问题列为科研课题。

6、建立导师制度。给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7、加强形成性评价,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成绩记录在案。

8、完善终结性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考试采用表演式技能考试、笔试、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把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9、开展特色活动,发展学生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

舞蹈教学计划总结范文6

关键词:舞蹈高校;钢琴艺术;课程设计

在我国,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和学科,在教学实践中,钢琴艺术指导的概念、作用以及发展方向,尚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实践中,很少有专业的舞蹈院校把钢琴艺术指导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及研究,甚至简单地将钢琴艺术指导与钢琴伴奏混为一谈。这种认识的误区,极大地阻碍了钢琴艺术指导的学科建设及发展,也必然会给舞蹈院校舞蹈教学理论及实践带来制约,认真、科学、深入地审视钢琴艺术指导理论,搭建有利于教学的钢琴艺术指导学科架构,是值得学界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钢琴艺术指导学科建设的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著名钢琴家萨穆埃尔•森德斯(SamuelSanders)率先提出了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对钢琴艺术指导与钢琴伴奏进行了区别,强调了钢琴与其他合作者或合成乐器的平等地位以及艺术作品的团队创作属性而另立的名称,他的理论被北美及欧洲广泛采用,钢琴艺术指导遂逐渐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波士顿大学、法国高等师范音乐学院等欧美国家的高校,为此设置了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层面的专业教学。近年来,我国的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高校,也开始设立了本科及硕士层面的专业教学。钢琴艺术指导的学科建设以及理论研究逐渐开始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然而,由于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实践观念的局限,我国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发展仍显稚嫩,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认识上的不到位。作为新兴的学科门类,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在我国各音乐专业院校中仍然处于和钢琴伴奏界别不清,重视程度不够,科研力量薄弱等问题,高校师生对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认识,尚游离在伴奏与指导之间,科研力量和经费的投入差强人意,不适应新兴专业的发展要求,制约和阻碍了学科建设的科学、规律地进行。专业特点不明晰。在已经设立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高校,或多或少地仍然存在实际课程与专业设置发生错位,知识结构不自信以及视阈不广等现象,国内高校钢琴艺术专业处于特性不突出,指导功能不强等浅层次的低位徘徊的状态,与国外的同类学科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国内高校的钢琴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以伴奏艺术和合作艺术为主,钢琴仍旧处于从属和配合的地位,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系统、独立的设计,专业教材极度缺乏,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尚未形成专业的教学体系。社会调研不全面。笔者认为,高校的专业设置最终目的是需要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检验,促进就业和实现学科发展以及服务社会,三者缺一不可。但就目前的高校钢琴艺术专业的设置,普遍存在“欲设还羞”的半遮半掩的状态。这是由于对社会需求的调研程度不够造成的,没有把握住社会对钢琴艺术专业的关注点和需求点,从而造成高校专业设置的固步自封,逡巡不前。

二、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教学原则

早在1949年,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中就提出:课程开发是基于社会的需求为导向,社会对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要求的增高的基本维度,必须立足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以及学习者自身需求的层面上。使得传统的舞蹈教学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舞蹈和音乐(节奏)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姐妹,离开任何一方,都不能完美地展现艺术的魅力,艺术表达也会显得界线不清。在舞蹈教学中,钢琴以其交响乐般的多层次声部、超广音域等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广泛地应用在舞蹈课堂教学中。这为舞蹈院校设置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提供了基础与可能。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课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和舞蹈的艺术特点,结合钢琴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有效认知,对舞者能更加完美地塑造和表现特色鲜明的舞蹈艺术形象,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惟其如此,也才能使舞者不仅仅是人体关节技能的节奏型劳动者,更是有综合艺术修养的复合型艺术人才。笔者认为,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课的组织和实施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同一原则。坚持同一性原则,首先在舞蹈基训课上,要彻底摒弃钢琴单纯地只是为舞蹈教学伴奏的观念,将钢琴艺术指导与舞蹈基训课同设计、同实施、同教学,在课堂上将钢琴所展现的舞曲,不仅从节奏上,更要从音乐内涵和音乐表现上进行分析,使舞蹈基训课真正体现“音为舞之声,舞为音之容”的舞蹈艺术形式和艺术状态,以课程体系为目的,以钢琴教学和舞蹈训练为主要的内容,构建起科学实用、目的明确、有机统一的课堂模式。交际原则。舞蹈是一种肢体艺术的表演形式,但又不是纯粹而机械的肢体动作的组合,舞者通过舞蹈语言与受众(欣赏者)进行交际,同时又是对音乐内涵的深刻诠释,从这一方面来说,和音乐也进行着交际。而掌握舞蹈艺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交际实践。形式为意义服务,工具为目的服务。舞蹈艺术的交际能力包括准确接受信息和发出信息的能力,这里的接受信息,显然是接受音乐所传导出的内涵信息,舞蹈艺术交际能力的培养意味着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音乐表现能力。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则应以交际原则为目的,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文化原则。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者不仅需要熟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舞蹈文化,也应该对该民族和地域的音乐特点、节奏风格、甚至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都应有相当的了解和熟悉。另一方面,一首音乐的旋律、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的不同,甚至倾向性上的差异,都会影响音乐的内涵意义和表现张力,如果舞蹈习练者没有对音乐背景知识、相关历史时期的文化准确的把握,显然是很难通过舞蹈准确表达音乐的深层含义的。这就要求在钢琴艺术指导课程设计中,须刻意强化文化理论知识、音乐以及舞蹈的背景、风格、历史和专业分析能力。认知原则。在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课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舞蹈基础知识,有意识地强化钢琴伴奏与钢琴艺术指导的异同,加深学生对新的专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策略和记忆习惯的作用,比如有的学生认知特点倾向于场依赖型,有的学生倾向于场独立型,而且,不同思维习惯、动作习惯和记忆习惯的人对同样的学习任务有不同的学习策略。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培养学习方法和习惯。

三、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课程设计

目前,我国大部分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并没有专业的教材,多是按照一般钢琴演奏专业,必修和选修部分课程,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均显得不专业,特点也不甚突出。以武汉音乐学院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课程指导为例,该专业的必修课为乐理、视唱练耳、曲式、和声、音乐史论等,选修课为钢琴合奏、合唱、键盘和声、即兴伴奏、钢琴伴奏艺术、复调音乐分析基础、钢琴演奏赏析等课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更多地体现在伴奏艺术、合作艺术教学方面,仍然没有走出单纯地为声乐和少部分器乐学生伴奏服务的定位,艺术指导的特点仍旧不突出。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突出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则是摆在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让我们先看看国外的情况,就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来说,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课程大致有钢琴课程、歌曲伴奏、总谱改编、数字低音弹奏、不同历史时期歌曲学习等。法国高等师范音乐学院的课程有器乐与声乐伴奏、总谱改编、和弦低音发展、移调、作品风格赏析等。两家音乐学院都把总谱改编纳入了专业课程,同时也重视钢琴技巧和文化内涵以及背景知识的设置,这为我们国内高校也带来一些启示。以笔者所在的舞蹈院校为例,舞蹈基训课上普遍存在钢琴伴奏教师仅仅是为舞蹈教师和学生,提供一段合适节奏的音乐,而舞蹈课上,似乎对钢琴伴奏教师的要求,也仅仅是一个带有音乐节拍器。纵观全国舞蹈院校,舞蹈课上钢琴伴奏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科学的设计、没有规范的钢琴伴奏音乐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当歌剧总谱摆在教师面前,如何在不改变总谱上钢琴织体的基本面貌的情况下,编配适合舞蹈课堂教学的伴奏音乐,其实是钢琴老师的二度创作,这也恰恰就是总谱改编课研究的问题,换言之,这也应该是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专业课程设置之一。美国杨伯翰大学舞蹈系教授黄嘉敏提出:“舞蹈教育应肩负起通识和精英教育两方面的责任。两者之间虽然有不同,但也不能完全对立。”教育部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课程综合化是当今教育的主要教改问题。”明确表示,未来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理念,是多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际专业教学之中的不断融合渗透。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是集舞蹈与钢琴艺术为一身,具有较强的综合艺术特点,因此,这一专业的课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专业特点以及各门学科的特性,科学设置,合理设计,充分展示这一新兴学科艺术魅力及实用价值。Candlin认为,课程设计(coursedesign)主要是对学习的性质、目的、过程、评估和学生的作用等问题作出一般的阐释。Nunan则提出,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教育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和行政工作。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的课程设计,同样应该遵循这一概念,合理地设计课程,以达到培养复合型舞蹈人才的目的。笔者认为,舞蹈院校钢琴艺术指导课程设计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调研阶段。即对影响舞蹈艺术实践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调查,其中主要包括:社会上舞蹈从业者的基本情况及工作和生活状况;社会对舞蹈的需求方向,舞蹈学习背景、社会和个人对舞蹈从业者的认知态度,以及国家政治环境和民族环境的调查等,调查的结果可以帮助确定钢琴艺术指导教学的基本环境;确定目标阶段。课程设计者在对舞蹈的社会及个人需求进行分析后,结合课程要求和大纲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制定大纲阶段。教学计划是教学目标的具体细化,教学目的和内容,是教学计划的主要构成,对教学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做出选择,就是大纲制定的具体内容,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分级,则是大纲制定主要任务。编写教材阶段。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准备教学材料,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专业教材。教材编写显然需要与一定的教学目标相结合,选择恰当的材料,再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方式等因素,对材料的编排顺序和方式进行控制或者分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以及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艺术指导的课程设计过程,也是基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计划,同时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的过程。Bell指出,调节式系统(adaptivesystem)是一种理想的课程模式,其实质就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进行调节。显然,这种调节的过程,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反馈内容影响课程设计方案再次修订、完善的过程。下图中“输入”表示教学材料、素材的选择以及学习者的选择等;“过程”表示实际教学实施和培训过程;“输出”是指经过此次培训后的学习者;“接受系统”是指社会及目标用人单位。“测试1”通过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信息反馈,包含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和实际成绩情况。“测试2”通过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主要包括应用性程度以及社会影响。从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不难看出,有两种测试向课程设计者提供反馈,课程设计者通过这两种测试的反馈信息,不断修正和改进组织模式。因此,不断总结已有的经验教训、借鉴新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的每一个环节,是优秀的课程设计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科学态度.显然,这种调节过程绝不是自我完善的,自我修正的。从输入到输出再到接受系统,经过理论及实践的测试,又会反过来影响课程设计的目标、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内容。这种循环过程不断地重复和完善,最终为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课程设计既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素材,又具有了较高的理论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和个人对舞蹈表演艺术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课程设置切忌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教育管理者不但要做大量的有关课程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还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课程设计审查制度,惟其如此,才能使舞蹈院校的钢琴艺术指导专业走上内涵化、学术化、实用化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祝炼坪.对钢琴艺术指导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的新思考[J].武汉音乐学报.2015.2.

[2]周慧.高校舞蹈专业钢琴课的艺术特性及课程整合范式[J].河池学院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