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纪律教育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纪律教育的内容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人教版;中考;分层教学
一、“统计与概率”考点内容分析
“概率和统计”是每年数学中考的必考题,我市2011至2013年三年的试题均有“概率和统计”方面的试题。考查内容有中位数、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频率、频数、概率计算、综合应用等,每年合计占分比例约为13%。从“统计与概率”的考点分布看,虽然该知识点不是中考中所占分数最多的知识点,但是“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而且从题型分布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趋势:考试的分数比例非常稳定、所占的分数基本固定、知识点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及引导学生迎接中考时,必须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这一课的知识。
二、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的必要性
从近三年考点内容分析中可以看到,在每年的数学中考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分布是具有层次性的,现以我市近三年的考试内容来说明。
1.概念与公式的掌握
从考点分布来看,折线、条形、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数据与概率的计算,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只要能理解该课知识的概念与基本的算法就能拿到分数。它在中考试卷中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教师要引导所有的学生理解、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比如南通市2012年数学中考第12题的题目为:某校9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分别是:163、165、167、164、165、166、165、164、166,求取这一组数据的众数。
这是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中的内容,只要学生能理解基础概念,就能很轻易的得到答案。
2.简单的公式计算问题
在学生牢固的掌握了“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简单的应用这类知识。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够完成这类知识的计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基础知识已经比较牢固,所以通常能简单的应用已经掌握的概念与公式。
比如南通市数学中考2011年第25题为:某中学调查自己喜欢的球类情况,通过调查得到以下的统计图:
该题要求求出参加调查的学生人数;如果学生共计有2000人,则求出喜欢篮球的人数;补出喜欢足球人数的条形图;求出其它球类扇形的圆心角。
这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统计与描述》和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中的内容,这道题学生只要理解统计的概念,统计的公式的应用方法,就能依照公式计算出答案。
3.综合知识应用的问题
过去“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考核有可能只考核学生的概念理解问题与简单的公式计算问题,然而近两年来,中考已经提高这门课程的考核难度,它要求字生能把学过的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三、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的方法
1.理解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好,且思维宽广,他们能迅速的吸收各种数学知识;有些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且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他们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学困生。教师只有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学习。
2.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
对于基础好且思路宽广的学优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去学习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鼓励他们思考更新的解题方法、创造更新的解题思路等;对于基础比较牢固且有扎实的计算功底;而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学习数学仅仅只是学会计算方法”这样的认知,帮助让他们建立起数学思想。
3.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范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如果只划定一个学习范围给学生,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个学习范围不适合自己,从而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用分层次的方法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力。当学生觉得自己可以针对自己学习的现状有选择的学习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比如教师应用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概率与统计》这门课程时,教师在选择例题的时候,要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可以根据目前掌握的知识去巩固课堂中学过的知识、挑战对自己来说稍微有点困难的习题,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对例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概率和统计”的知识是这几年中考的必考题,从近三年来南通市数学中考的题型分布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仅要能掌握这门课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还要求能灵活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教师要针对目前“概率和统计”这门知识的考试现状,分层次的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尽可能的掌握好概念和方法,从而拿到更好的分数。
参考文献
[1]王泮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初探[J].经营管理者,2009(06).
纪律教育的内容范文2
关键词:课程内容;教学改革;军人
《军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军队院校规定的生长学员必修课之一,是对学员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军事职业素质与法律素质,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中国国防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执行者。课程内容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支撑作用,所以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教学内容选取改革
根据军队建设发展需要和完成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精选教学内容,按照军事职业和岗位任职所具备的素质,结合教材体系,序化教学内容。以培养学员的职业素质为导向,并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内课外实践相结合,以项目教学法来推进,从而不仅保证了内容选择上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并为学员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出发,确定了三大板块九大实践专题的教学内容,体现与军校学员成长成才主线的结合。
第一部分:思想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军精武教育,主要提供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员形成一个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正确的人生目的、端正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人生价值标准为基本内容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体系。结合军事职业要求,重点解决军校学员成长成才的长期定位和发展方向问题,使学员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培养其为实现军事职业理想而具有的坚忍不拔的信念,并在职业生涯中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努力创造有价值的军旅人生。
第二部分: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军营美德教育,主要是分析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和价值导向,军营公共生活和军事职业生活的道德规范,以及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对学员进行道德观教育,使其在军营公共生活和军事职业生活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重点结合学员的职业定位,培养高尚的军事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军事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为其在军旅生涯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部分:法制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法律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法律、宪法和其他部门法,重点突出军职犯罪教育,旨在帮助学员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提升其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社会“合格守法军人”的基本素质,初步学会并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军旅生活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提升学员的职业法律素质。
在思想教育部分,我们强化对学员军人职业理想的培养;在道德教育部分,强化学员军人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在法制教育部分,强化学员对军人职业法律和社会法律的遵守。其关系见图1。
二、教学内容优化改革
按照军事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基点,构建系列模块,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
课程组确立了以德育模块、专题教学为主的整合思路。把过去以学科为特征的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优化,以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基点,整合教学资源,内容前后衔接,相互贯通,相应组成了理论模块、实践模块、素质模块等系列模块,涵盖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教育等六大内容。通过课程结构的重组、课程内容的优化,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和缺失。
教学内容优化后的效果:
1.突显各内容模块优势,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建设具有时代性,学员入伍后就深深背负职业的压力,面临着情感困惑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与时俱进构建德育系列课程,开展学员德育工作,有助于发挥各内容优势,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促进了课程整体优化,受到学员普遍欢迎。
在德育系列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既重视课程平台的开发,又着重进行了课程结构的重组和内容的优化。通过模块化、专题化的整合,既彰显出各学科的重点,避免了内容之间的重复,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相互学习借鉴,优势互补,使德育教育更加扎实有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员普遍欢迎。
3.构建了“全员育人”的体制机制。围绕促进学员成长、成人、成才这一中心目标,学院机关、大队、营、教研室四个部门联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既克服了空洞说教的德育模式,又解决了学员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全员育人、共同关注学员发展、实现教育一致性”的要求。具体见图2。
参考文献
[1]郭立峰・信息化与军校的历史使命・光明日报,2009-5-25.
纪律教育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纪律 管理 班主任
体育教学离不开良好的班级纪律和课堂秩序,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教学管理,维持体育教学正常进行是体育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亦是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优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技巧,解决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艺术,都给体育教学带来应有的光彩。彰显出体育教师的教学魅力、人格魅力。和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相比,更多一线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苦于教学纪律,在内心更呼唤擅长管理的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几乎是脱钩的,平时没有工作上的要求,很少联系和沟通。这样势必影响到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对体育教学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都是极为不利的。笔者从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就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班级纪律进行剖析,以引起班主任的重视,为体育教师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体育教学需要基本纪律保障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除了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外,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班级纪律的管理上。虽然说体育教师对维护自己的课堂纪律是很正常的事,但和所带平行班的纪律相比,总有个别班级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管理才能使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体育课和别的学科的课程最明显的区别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思维在活动,而且学生的身体也在不停运动,这和平时的课堂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运动中的学生要完成动作练习必须不停的变换自己的位置,此过程正是学生运动和交流的过程,也是课堂纪律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体育教师若把精神放在对学生练习的指导,很难对其他学生过多的进行管理和关注。体育委员进行小组管理,很难完全掌控绝大多数的学生行动,这就为学生的课堂中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出于种种情况考虑都需要给体育教师一个良好的班级纪律保障。这种良好的班级纪律不仅仅是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要培养的,使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而且更多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二、善管理的班主任更能把握住体育课对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培养
体育学科对学生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一般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一个善于管理的班主任,都会抓住体育学科的特点,除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外,会善于利用体育课,对班级进行纪律教育。优秀的班主任总会利用班级活动,对班级纪律和班风进行教育,促进班级的班风形成。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总会有这样的一个感受,哪班的班主任对体育课重视,其班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课堂纪律则让体育教师非常轻松驾驭课堂教学,并且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只要付出一点精力对班级纪律进行教育,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相反,班主任经常占用体育课或很少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纪律进行要求,其体育教学纪律就会相差很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会费力费心且效果不明显,课堂纪律也很难满足体育教师教学需要和要求,体育教师往往感觉很疲惫。若无班主任平时纪律教育,不管体育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多么精彩,总会有学生在练习和活动中忽视纪律,使体育教师不得不打断正常的教学,停下正常的教学活动,对班级纪律进行管理和教育,耽误了大多数学生的练习时间。
三、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纪律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还要对学生的健康负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表现在日常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的宣传教育,利用大型体育活动形成班级的凝聚力,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上好体育课。好的班主任必须关心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态度,更会看重体育课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更为在乎。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以得到班主任的配合。相反,很多班主任也会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班级纪律严格管理,使学生的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印象,就是良好的班级纪律是学习的基础。班主任对体育教师有意见的时候,总会说这样的话:我天天在班级对学生进行的纪律要求,结果被体育教师一节“放羊课”弄的荡然无存。从班主任的话中,能感觉到体育课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被班主任看的非常重的,如果体育教师和班主任配合很好的话,不仅班主任会支持体育教师的教学,甚至班主任还会身体力行直接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我校六年级有一位非常优秀的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很有一套科学的可行的方法,他经常利用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共同和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堂的班级管理,所以他班学生的课堂纪律非常好,体育教师在班主任的感染下,每一节课都有丰富的内容,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管理,尊重课堂秩序。
良好的班级纪律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德育合格的人才需要,把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一个善于关于班级管理的班主任对促进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也一定是体育教师的福音。
参考文献:
纪律教育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职业素养;企业;纪律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2-02
我校承担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市级课题,“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研究是其中一个子课题。什么是“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就是以两节课为单位(我们学校两节课共80分钟),课前课后分别进行5分钟和3分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道德教育“天天讲、节节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并将企业文化大量融入到“5+3”职业道德教育中,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
一、“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实施后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1.效果:我对已实施了一段时间“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2011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①有45℅学生比较喜欢该模式,有25℅的学生非常喜欢,认为时间还可延长;②该模式是使用视频、课件、录像等将看、听、说融会贯通,学生轻松愉快、感兴趣;③注意力集中,冲淡了本门课程特别是理科及工科的枯燥乏味;④学生收看大量的励志短片,有一定的心灵触动;⑤学生提前了解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企业的制度、员工行为规范、企业价值观、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企业的环境等;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积极参与。
2.问题:①部分学生听完“5+3”职业道德教育后,面对后续课程依然是睡觉、玩手机、讲话、甚至吵架、打架;②部分学生平时的行为规范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如极度自私、不愿参加劳动,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就是“我到了企业自然就好了”;③部分学生说和做的不一致;④真正出于自身内动力的不多,主动性不高,学生的良好行为不能持久;⑤部分教师只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完成“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和教学任务,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在意,对学生未进行严格管理;⑥该模式属于教师利用外在资源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是强化了口头教育,并没有强化学生的行动。
二、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提高“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实效性
实施“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四有”人才,“有纪律”是“四有”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模式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和多媒体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同时通过语言进行附和并且有一定的心灵触动,但并未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因此任课教师必须立足课堂,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从行动上要求学生做到遵章守纪,尊重他人,认真听讲、热爱劳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就有行动的体现,促进学生行为规范,教师要努力将强制性或半强制性纪律转化为学生自觉遵守的纪律,最终形成习惯。否则“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怎样进行课堂纪律管理
1.课堂纪律的管理要灵活多变,对症下药:①预防:在问题行为没有出现以前,有针对性提示、指导和鼓励,增加学生自我调控的心理准备;②提醒: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有些错误行为不予过分理睬,而是正确友好地提醒学生注意当前的学习,告诉他应当做什么;③暗示:教师发现有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讲,不遵守纪律时,最好不要停下来公开批评学生,可以边讲边走到不专心听讲、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旁,或悄悄给他使个眼色,或轻轻指指他的书本,或轻轻敲敲他的桌子,有时也可清清喉咙或小咳一声,或突然停顿并注意他,或摇头示意他;④幽默;教师针对某一违纪行为可适当使用幽默手段,化解课堂矛盾,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⑤褒贬;对某段时间学生的课堂纪律情况略做评论,肯定好的,批评差的;⑥化解;教师顺着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某一话题,对某些不造成大干扰的违纪行为稍加评点,随机引入正题、化解矛盾冲突;⑦激励:这种方式不是着重于责备学生的违纪行为,而是激励学生振作起来,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学习;⑧惩罚:这种方法一般较少使用,除非以上方法和私下思想工作都不见效的情况下,那么就要根据当时课堂的具体情况,是否采取如:扣分、罚站、义务劳动、告诉班主任或家长……
纪律教育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体育课堂纪律 原因 措施
一、前言
众所周知,体育课基本是在操场上M行的,由于空间比较大,课堂纪律的调控就显得比较困难。并且体育课堂干扰因素多,组织工作复杂,加上学生主要是从事各种高强度的身体练习,因此课堂中经常会发生纪律失控的现象,这是令许多体育教师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教师的课堂管理不管多么有效,都会面临着纪律问题。比如体育课堂上学生之间推搡、窃窃私语、交头接耳、随意传东西等现象,都是经常出现的。怎样处理这些问题,成了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研究可以作为体育教师维持体育课堂纪律的一种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堂纪律的概念
根据以往的研究,课堂纪律的定义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教师的外在控制,一类是学生的内在控制。前者关注课堂的当前状况和教师的控制和干预,后者侧重学生的未来发展。本文认为,课堂纪律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为了维持班级秩序、保证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而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它具体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由教师促成、学生参与,间接指向学生学习活动,旨在维护正常课堂秩序和学生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它不仅包括既定的一系列规范,还包括教师在课堂情境中对学生课堂行为的期望和对这些规范的运用。它具有约束性和导向性,在对学生进行约束的同时也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课堂纪律包括四个构成因素:目标、内容、条件和评价标准。课堂纪律的目标指课堂纪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课堂纪律的内容指课堂纪律所指明的具体内容,它标明对学生行为的期望和具体要求;课堂纪律的条件指课堂中学生行为所需要的前提和背景;课堂纪律的评价标准指学生的行为发生后适用的各种奖惩方式,它也是衡量学生行为的基本标准。
三、体育课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学生违反体育课堂纪律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做一些明文禁止的事情,如不听、不看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不听从教师的命令,谈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穿凉鞋上体育课,不完成体育教师规定的任务或练习等。
学生出现以上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学生对安排的教学不感兴趣;教学内容偏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教学内容偏易,学生觉得没有收获,没有兴趣。
教师讲解的声音偏低,学生听不清导致听不懂;教师的示范动作不规范;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威信不高;教师处理问题不当,有偏袒、偏爱或打击报复等行为。
体育教学场地不平整,风沙大,器材布置脏而乱;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学生练习相互干扰;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学生对学校、对体育教师有偏见、成见;学生好动,好表现,好炫耀自己;学生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怕脏,怕累;学生间存在矛盾等。
四、维持纪律的基本措施
(一)与学生共同商讨建立必要的体育课堂常规
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使学生能够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向学生宣布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要求,使学生严格遵守,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比如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不管是一年级还是其他年级,我都会跟学生签订一个《体育课文明公约》,内容包括体育课前、课中、课后师生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及相应条约对应的分数(一年级对分数没有概念,可以用笑脸、五角星等代替)。例如“课前服装”这一条是一分,课前组长检查,符合要求的在记录本上加一分,不符合要求的扣一分。因为课堂常规是师生共同制定的,所以学生都会自觉遵守。
(二)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的重要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有效方法之一。当学生的积极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强化。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非物质性的,如口头表扬,或给一个满意、赞许的微笑,或给一个好的分数以评定,或委以小组长、游戏引导人、比赛小裁判等角色。
为了维持纪律,必要时也可采取惩罚措施。惩罚是指通过让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来影响并改变自己行为的手段。如我就经常采用压腿的方式来惩罚违纪的学生。惩罚的目的是制止违纪行为或预防违纪行为的产生或重犯。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挫折型,即暂时取消违纪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二是否定型,如当众批评、课后留下来、罚压腿等。在运用惩罚时,体育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并非刻意针对学生。教师还应注意: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不要以学生做不到的惩罚手段来威吓学生;坚决杜绝体罚。
(三)因材施教
体育课中师生的活动空间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比如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在最短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名字,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制止。教师在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违纪的程度、持续时间、原因、频率、普遍性(即类似的违纪行为是否在很多环境条件下都出现)、正常性(即违纪行为是否符合同龄人的一般心理特点)和对其他人的影响。只有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采取相应的、合适的纠正措施。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体育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以及体育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为了维持纪律,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素质,以自己的水平、能力和个性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在学生中树立真正的威信。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到教学中,教师的这种情感会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应熟悉、了解和关心每一位学生,并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
(四)严密课的组织,提高练习密度
体育课中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多出现在学生互相干扰或等待练习时间较长的时候。因此,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与练习队伍;安排学生与学生、组与组、班与班的间距与方向。另外,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进行分组,增加学生实际从事练习的时间,减少等待时间。当学生人人有事可做时,违纪现象自然会大大减少。
五、结语
体育教师在维持好班级纪律的同时还要明确,教师权威与学生民主是统一的。
首先,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确定教育目的,安排教育内容,运用教育手段,选择教育方法时,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熟悉和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差异,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次,教师和学生要相互信任。学生要信任教师,信任教师的人格和学识;教师要信任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相信他们经过努力都会取得成功。
最后,教师要有责任、无偏见地为每位学生提供同等的机会,要尽量做到爱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偏爱一些学生,忽略一些学生。
【参考文献】
[1]丁祥干,张俊.“外行人”看体育课[J].运动,2011(01):64-65.
[2]李凤武,王志强.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四步曲[J].考试周刊,2011(34):24-25.
[3]郝少云.激励艺术在体育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1(02):90.
纪律教育的内容范文6
校德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 中学 体育教学 德育渗透《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提出,什么是体育?就学校体育而言,它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品德教育的活动,是对人的身体发展培养和塑造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对受教育者的生长发育、健康、体力、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品德教育和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和运动基础知识一样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是血肉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政治思想渗透,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育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教材,通过体育知识学习和亚运会、奥运会及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的学习,来激发爱国情操和斗志。?体育课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常规执行使学生了解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法制观念。军训、运动会队列队形练习,体育比赛教学,场地器材布置回收能够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和劳动观念,这些也是德育渗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于 在体育教学和练习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勇敢果断等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互帮互助精神。培养乐观豪爽、乐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这些既是体育课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以身立教”“身正是范”是学校体育工作者所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如何教育好学生,作为教师,既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高尚文明的言行,以身作则的形象,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慢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转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德育渗透的前提。让体育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改变教师光抓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等诸育共同发展。?根据教学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地进行教育。明确具体要求,采取有力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制定学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大纲和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结合教材特点,提出每次课中的思想品质教育任务。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球类等。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无疑是最好的捷径之一。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在落实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多样,结合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有效的途径。田径项目能够培养学生英勇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球类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组织和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以及应变能力。艺术性强的运动项目还能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体育锻炼甚至能激励一些沉默寡言、孤辟的学生振奋精神,参加到集体活动中去,更能使活泼好动的学生享受到锻炼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斗志,饱满精神,体育以它这种特有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启迪青少年,丰富人的生活。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课堂规范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规范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德育要求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如,每堂课开始时的队列集合,下课之前的集中总结以及课堂中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就是很好的组织纪律性教育的阵地。通过这一些课堂规范,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