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数据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粮食数据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粮食数据报告

粮食数据报告范文1

据此,我们对加强基层银行国际收支申报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广网上申报,增强申报的及时性。网上申报直接面向申报主体,申报主体随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国际收支申报,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个人。银行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和发送企业、个人的申报信息,解决了基层银行因解付网点少、5个工作日内申报难的问题。同时,银行代客申报业务也可逐渐取消,其引起的诸多弊端也将不复存在。另外,网上申报系统的自动催报功能,能加大银行对申报主体的催报力度。

二、改变数据采集方法,提高申报数据的准确性。改变现有数据采集方法,使国际收支申报数据通过数据接口转换方式直接从会计系统中采集,并自动生成涉外收入统计表、对外付款日结单,减少银行手工录入引起的差错,从而提高申报数据的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考核办法,加强申报信息的质量管理。目前外管部门对银行上报的国际收支申报率考核标准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一些银行为了抓申报率,将统计表与申报单同时录入,虽然保证了申报率,却无法控制迟报、漏报现象。另外,外管局对银行申报工作只有处罚办法而没有奖励措施,不利于调动申报人员的工作热情。外管局应根据各银行业务量的大小制定出能充分调动申报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考核办法。

四、现场与非现场核查相结合,确保申报信息质量的稳定。首先,从非现场核查的国际收支监测系统中导出国际收支申报有关数据和其他信息,做到“心中有底,手中有数”,为现场核查打下基础。其次,到现场进行核对,对疑点问题进行重点核查,做到有的放矢。对发现的迟报、漏报、错报问题,要求银行立即改正,并加大查处力度,以维护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确保国际收支申报数据质量的稳定。

粮食数据报告范文2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工作开展顺利

今年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市场运行监测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加大了人、财、物的支持力度,为切实做好市场运行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制度,明确责任,任务分解到人,积极推进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到2010年10月底,全市样本企业(应急、百县)已达90多家,我们通过积极组织市场运行监测人员业务培训,使监测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落实样本企业数量提高监测信息上报率

截至10月底,全市已落实样本监测企业90多家。我们按照省厅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落实样本企业,不断优化样本企业结构,制定了本市的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确定了考核方式和奖惩办法.定期进行目标考核。同时,加强数据督报,保证了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和稳定性,进入二季度以后全市五大直报系统数据报送率都达到了百分之百。商务预报这一块也有了大的突破。

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坚持搞好日常性的市场监测分析。我们按照商务部的报表制度,对全市城市生活必需品、重点流通企业、重要生产资料企业等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测,重点跟踪粮食、食用油、食盐、食糖、肉类、鲜奶、蛋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销售量、销售额以及成品油、化肥、汽车等重要生产资料的价格、销售量、销售额、库存量的变化情况,依据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加工和分析。二是搞好特殊时期的市场监测分析。为及时掌握重大节日、灾情、疫情等特殊时期的市场变化,我们建立了特殊时期的市场监测分析报告制度。如春节、“十一”黄金周期间均实行日报告制度,以《节日市场动态》的形式,每日向省商务厅和市委督察室书面反映节日市场运行情况,对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掌握黄金周市场运行情况,引导企业扩大假日销售,促进我市假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准确监测,深刻分析,加大信息成果转化力度

为进一步发挥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的作用,更好地向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我们加强了对市场运行情况的分析。对重大节日市场供应及市场监测工作,我们组织周密,抓得紧,抓得实,在保证商品供应的同时,及时监测市场运行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市场分析材料和监测数据,并且认真做好月度、季度市场分析。针对各级领导关心的一些市场热点问题,我们积极组织力量开展专题调研,并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了具有指导作用的调查报告,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

(四)、扩充应急商品,加强重大突发性灾害应急工作

粮食数据报告范文3

包括所有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中央临时储备和临时储存进口粮以及国家临时储存粮,下同)、地方储

备粮(含地方临时储备粮,下同),以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以下简称国有)粮食企业储存的商品粮。

二、检查内容

(一)粮食库存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情况。重点检查粮食库存实物的数量、品种、性质情况,与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对应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的情况,与银行收购贷款挂钩情况,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情况。

(二)库存粮食质量和卫生安全情况。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品质宜存率和各类粮食的卫生安全指标。

(三)储备粮轮换情况。重点检查2009年度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下达和轮换任务执行情况。

(四)政策性粮食补贴拨付使用情况。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保管费、轮换费以及最低收购价粮收购费、保管费的拨付使用情况。

(五)粮食仓储管理情况。一是中央储备粮代储政策执行情况,包括代储企业和仓房是否具有代储资格,资格企业的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等。二是政策性粮食专仓储存、专账记载情况。三是库存粮食储存安全情况,重点检查有无严重虫粮、高水分粮、霉变粮、发热粮等储粮安全隐患。四是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六)涉及粮食库存管理的其他情况。

三、检查时点和进度安排

以2012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结报日为检查时点,检查工作分准备、企业自查、省级复查、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督察、汇总整改等6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根据我市实际,市局制定《石家庄市2012年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方案》,对全市的库存检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稽查分局要对辖区内列入检查范围的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库存检查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工作动员、人员培训。督促企业根据实际业务发生情况及时调整账务,平整粮面,备齐各种报表、工作底稿和器材等。

(二)企业自查阶段。4月10日前,市、县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指导辖区内的承储企业认真做好库存自查工作。所有企业要对实际承储在本库的各种性质的粮食实物库存进行全面清查。

(三)省级复查阶段。4月20日前,省粮食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派出联合检查组,采取随机抽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进行复查。复查粮食的比例,根据全省粮食库存数量的实际情况,按占全省粮食库存总量的10%~15%进行安排。

(四)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督察阶段。4月中下旬,国家有关部门派出联合工作组,对粮食库存检查情况进行现场督察。各地要做好迎查的准备。

(五)汇总上报阶段。企业自查结果按县、市、省的顺序,由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逐级上报。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储存的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中央临时储备和临时储存进口粮以及国家临时储存粮)的检查结果,报中储粮直属库,同时抄送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与中储粮直属库之间要搞好配合和衔接,避免漏统或重复统计现象。

(六)整改阶段。4月底前,各地结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企业进行认真整改。5月5日前,各县(市)、矿区和稽查分局向市粮食局报送库存检查整改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库存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等。

四、相关工作要求

(一)自查结果县一级汇总中,涉及到辖区外单位委托存储的,承储企业所在地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与委托单位进行沟通,对企业自查结果进行核对后交由委托单位报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上报。

(二)各县(市)、矿区和稽查分局报送检查工作报告的附表,重点反映企业自查的汇总数据,包括粮食库存数量汇总表、粮食储存年限汇总表、中央储备粮轮换汇总表和中央储备粮承储分布登统表,相关工作底稿和汇总表格范式参照《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实施方案》的附表执行。有关粮食库贷挂钩、政策性粮食费用补贴、地方储备粮轮换、粮食储存安全及库存管理的其他情况,在检查工作报告中只作文字说明,重点反映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为详细掌握省级储备粮的分布和库存管理情况,省粮食局在国家统一规定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了《省级储备粮承储情况登统表》及工作底稿等6个表格,各地在本次库存检查工作中,要对省级储备粮进行严格检查,认真填写。

(三)粮食质量和卫

生扦样检验工作的具体安排及要求,将结合2012年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省、市级储备粮质量扦样及检验工作将同本次库存检查一同安排。扦样规则按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有关规定执行,分别由省、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具体实施,请各地及省、市级储备粮承储企业做好配合。县级储备粮的质量检验工作由各县(市)、矿区自行安排。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质量。粮食库存检查是巩固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成果,进一步加强粮食库存监管,确保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措施落实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工作质量。一是要借鉴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的做法和经验

粮食数据报告范文4

一、环境质量常规监测

1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1.1监测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硫酸盐化速率、降尘、CO、O3、TVOC监测。

降水监测项目包括:降雨(雪)量、pH值、电导率、SO42-、NO3-、F-、Cl-、NH4+、Ca2+、Mg2+、Na+、K+。

1.2监测方式

PM10、NO2、SO2、CO、O3、TVOC采用自动监测。

硫酸盐化速率、降尘、降水按《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165-)。

1.3监测点位

各项目监测点位见附表1

1.4监测频次

PM10、NO2、SO2、CO、O3、TVOC每日24小时监测。

硫酸盐化速率、降尘每月30±2天监测。

降水逢雨(雪)必测,每天上午9﹕00到次日上午9﹕00为一个采样监测周期。

1.5质量保证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和《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有关要求执行。

1.6数据上报

1.6.1通过VPN上报各类数据,数据上报格式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要求填报。

1.6.2上报时间

空气质量日报(PM10、NO2、SO2、CO、03、TVOC):每日13﹕30—15﹕00前报送日报监测数据;

空气质量每月监测数据:每月5日前(含5日,逢周末顺延),报送上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降水监测数据:每月3日前(含3日,逢周末顺延),报送上月监测数据。

2辖区水环境质量监测

2.1地表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

2.1.1监测项目

河流必测项目:流量、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电导率共26项;湖库必测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透明度、叶绿素a、水位共32项。

2.1.2监测点位:共30个,其中国控点位15个,详见附表2。

2.1.3监测频次

国控、跨省界17个断面每月监测一次,其他断面于1、3、5、7、9、11月每月监测一次。

如遇异常情况,必须加密采样一次。

2.1.4监测时间

每月上旬监测,逢法定长假日(春节、十一)监测时间可以延后,最晚不超过每月15日;没有监测数据的,应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2.2饮用水源地监测

包括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及地下水饮用水源地。

2.2.1监测项目

地表水水源水:月取水量、《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表1的基本项目(23项,COD除外)、表2的补充项目(5项)和表3的部分特定项目(前35项),共63项,即: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生化需氧量、总氮、铜、锌、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六氯丁二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三氯乙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异丙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四氯苯、六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2,4-二硝基苯、2,4,6-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

地下水水源水:月取水量及《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23项,即pH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总大肠菌群、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硝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砷、汞、硒、镉、六价铬、铅。

2.2.2监测点位

地表水水源地为西大洋水库中心和西大洋水库出口2个,地下水水源地为一亩泉。

2.2.3监测频次:每月监测一次。每年6~7月份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分别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进行一次109项和39项水质全分析。

2.3“双三十”重点县(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2.3.1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砷、硫化物共10项。

选测项目:总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共12项。

2.3.2监测点位

县孝义河的万安桥、郝关村东。

县大王排渠的大王排渠北六。

县孝义河的兑坎庄桥。

县漕河的县北独乐大桥、东庄店。

2.3.3监测频次

必测项目每月监测一次,选测项目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监测一次。

2.4生态补偿水质监测

按照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全省七大水系主要河流跨界断面年水质考核目标的通知》(冀环[]1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责任考核的通知》([]保市府办180号)中的有关规定,继续对我市辖区内主要河流跨县(市、区)、开发区断面开展生态补偿水质监测工作。

2.4.1监测项目

省级断面监测化学需氧量、氨氮;市级断面监测化学需氧量。

2.4.2监测点位见附表3。

2.4.3监测时间及频次

每月监测一次,特殊时期根据环境管理需要临时增加监测频次。

2.5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2.5.1监测项目

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氰化物、六价铬、总大肠菌群、浊度、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铁、锰、砷、汞、镉、镁、铅共24项。

2.5.2监测点位

省环保厅认证的点位有一亩泉、电化厂、南奇水文站和尚庄4个。

市环保局认定的点位有市粮食局储备库、宝凯电器有限公司电镀分公司、东明树脂化工有限公司、裕北物业管理公司砖厂、市交警支队车管所5个。

2.5.3监测频次

省认证点位每年1、3、5、7、9、11月各监测一次。市认证点位每半年监测一次。

2.6质量保证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中有关要求执行。

2.7数据上报

2.7.1通过VPN上报各类数据,数据上报格式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要求填报。

2.7.2上报时间

地表水环境监测:每月22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

饮用水源地监测:每月18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9月15日前上报地表水109项和地下水39项全分析数据和水质全分析监测报告。

地下水环境监测:监测月22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

“双三十”重点县(市、区)地表水监测:每月22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

生态补偿监测:每月25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

2.8水质自动站监测

2.8.1水质自动站监测点位6个:磁河的七级桥、西大洋水库出口、府河的望亭、拒马河的码头、潴泷河的砂窝、白洋淀的采蒲台。

2.8.2监测项目、数据上报时间和上报方式按省环境保护厅和市政府要求执行。

2.8.3质量保证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总站水字〔〕182号)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执行。每天查看自动监测实时系统中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声环境质量监测

3.1功能区噪声

3.1.1监测点位:

1类区东风东路224号宿舍区(原卫生路3号),2类区韩村南路楼群,3类区棉纺厂厂区西南侧,4类区东风路环保局和联盟路第二机床厂5个。

3.1.2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一次,于每季度的第二个月(2、5、8、11月)1-20日进行一次24小时监测。

3.2道路交通噪声

监测点位159个,每个测点监测20分钟的等效声级(dB(A)),L10、L50、L90、车流量及相关指标,每年于春季或秋季监测1—2次。

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监测网格209个,每个网格监测10分钟的等效声级(dB(A)),L10、L50、L90及相关指标,每年于春季或秋季监测1—2次。

3.4质量保证

按照《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有关要求执行。

3.5数据上报

功能区噪声:监测月25日前上报本季度监测数据。

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11月5日前报送当年监测数据。

4辐射环境国控点监测

4.1监测点位

市军校广场。

4.2监测内容

瞬时γ剂量率、累积剂量。

4.3监测频次

每年2次。上半年:5月31日。下半年11月30日。

二、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

1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

1.1监测范围

国控、省控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

国控企业按年名单,省控暂按年名单执行。

国控、省控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监测:

国控企业按年名单,省控暂按年名单执行。

1.2监测内容及项目

1.3监测时间和频次

废水和废气均为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若季度内遇到停产情况,则企业开工后增加监测频次,保证全年至少监测4次。自动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测每季度一次。季节性生产企业生产期间至少每月监测1次,总监测次数不少于4次。

2“双三十”重点企业

我市“双三十”重点企业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为国控重点源,按国控重点源监督监测要求进行监测。

3城镇污水处理厂

3.1国控城镇污水处理厂

监测内容及项目按年名单(附表6)执行。于1、3、5、7、9、11月各监测一次。在线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测每季度一次。

3.2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环境监督监测

根据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环境监督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冀环[]4号)要求,每月对市区内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水质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监测项目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并随机监测县域内30%污水处理厂。同时对安装的在线监测设备进行比对监测。

4质量保证

4.1严格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技术规范》(HJ/T373-)的要求,对污染源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按照《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等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4.2监测工作应该在稳定的生产状况下进行,监测期间应有专人负责监督工况,并记录监测期间的生产时间和工况负荷等参数。每季度结束后,调查所监测企业的季度生产情况和平均工况,季度生产情况和平均工况的调查区间可视情况调整为上个季度第三个月11日起至本季度第三个月10日止。

4.3每次监测时,监督性监测每个测点监测一天(连续生产企业)或一个生产周期(间歇性生产企业),废水监测4到6次,在一天或一个生产周期内等时间间隔采样,获得各监测项目的日均浓度和日累计废水排放量;废气监测3次,获得各监测项目的小时平均浓度和小时废气排放量。结合工况负荷、生产时间等以及季度和年度的平均工况负荷计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排工程设施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等。比对监测时,对每个废水自动监测设备手工和自动至少同步采样监测三次,可安排和监督性监测同步进行;对于CEMS,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和氧量至少获取6对数据(可选取同时间段手工和自动5分钟平均值为1个数据对),颗粒物、烟气流速、烟温至少获取3对测试断面平均值数据。

4.4应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执行。

5数据报送

5.1报送内容

污染源监测数据包括污染源基础属性数据、污染源手工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数据。

5.1.1污染源基础属性数据包括污染源的基础属性、废水排放口(监测点)基础属性、废气排污设备基础属性、废气排气筒基础属性、废气监测点位基础属性、废水排放口和废气排污设备执行标准、自动监测设备的基础属性等。

5.1.2污染源手工监测数据包括废水手工监测数据、废气手工监测数据、监测期间生产情况和季度生产情况等。

5.1.3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数据指对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比对试验期间的自动监测数据及同步手工监测数据。

5.2数据上报

采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发的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软件,每季度第三个月的20日前报送当季数据至省站。

三、其它监测

1“城市综合整治定量化考核”相关监测

1.1“城考”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监测

城市水功能区监测点位2个:大车村、望亭。

监测项目: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监测频次:1、3、5、7、9、11月各监测一次。若监测月内遇到断流或结冰等情况未能监测,则具备监测条件后增加监测频次,保证全年至少监测6次。

1.2“城考”机动车环期检测

机动车(含汽车和摩托车)环保检测的车辆数占机动车注册登记车辆总数的80%以上。对于机动车一年中进行一次以上环保检测的情况,按照一次检测计算;按规定免检的机动车数量可计入环保检测车辆数。

1.3“城考”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监测

对市排水总公司银定庄污水处理厂、鲁岗污水处理厂、市溪源污水处理厂3个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水质进行监测,每季一次,一年四次。

1.4“城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监测

1.4.1市无害化处理场垃圾渗滤液

监测项目:色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总汞、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

监测频次:每季一次,一年四次。

1.4.2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水质监测

监测点位:市无害化处理场3眼观察井。

监测项目: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氟化物、镉、铁、锰、铜、锌、粪大肠菌群

监测频次:每季一次,一年四次。

2排污许可证监测、验收监测、监测、仲栽监测、环评现状监测、其它委托监测

监测站办公室接到委托后及时给各监测室下达监测任务单,各监测室按要求完成。

3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监测

年3月底前完成我市土壤调查报告初稿,5月底前完成原始记录归档,6月底前配合省厅完成各类报告的编制和图集的绘制以及报告的会审。

4生态监测

于年8月底前向省局提供年度全市(含各县)、及所辖各县的“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降水量”数据。

5“以奖促治”村庄专项监测

根据年省环境监测工作计划要求,继续对县大册营镇大册村开展监测。

5.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5.1.1监测点位

按年设置点位进行监测。

5.1.2监测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5.1.3监测方法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的要求,采用手工监测的方法。

5.1.4监测频次

在5月和10月各选连续的5天,每天于10﹕00和16﹕00进行小时监测。

5.1.5质量保证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的有关要求执行。

5.2水环境监测

5.2.1监测点位

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位为大册村公用井北井;村庄河流监测点位为漕河出入境断面。

5.2.2监测项目

饮用水源地监测项目: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总大肠菌群、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硝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砷、汞、硒、镉、六价铬、铅,共23项。

村庄河流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表1、表2的基本项目29项。

5.2.3监测频次

9月或10月份开展水质监测。

5.2.4质量保证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64-)以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的有关要求执行。

5.3土壤监测

5.3.1背景调查

社会和自然概况:重点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条件、土壤类型、辖区面积、农业用水资源概况、土壤环境背景值等内容。

农作物种植和生产管理现状:主要包括耕地总面积、作物品种、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使用化肥及化学品种类和用量,有机肥施用情况等。

5.3.2布点与采样

与年相同。共设12个监测点位,分别为大册村北500米基本农田3个,大册村北700米处养鸡场周边3个,于大册村南60米菜地处3个,大册村南200米新宇造纸厂(分厂)北部农田3个。

采集0~20cm表层土壤。在1m2内5点取样,等量均匀(四分法)混合后为一个样品,采样量为1kg。

5.3.3监测指标

土壤理化指标: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

无机污染物:砷、镉、钴、铬、铜、汞、镍、铅、硒、锌等元素的全量;

有机氯农药:根据当地施用农药种类,监测3~5种主要有机氯农药。

5.3.4监测时间

全年开展一次监测。

5.3.5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

分析方法参见《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技术规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文件汇编三)。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评价依据;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外的污染物,参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环发[]39号)评价。

5.3.6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监测结果,依照评价标准,采用达标评价和污染指数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和特征分析。通过土壤环境现状调查监测,提出有针对性的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5.3.7质量保证

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规定的质量保证措施执行。

5.4报送方式和时间

5.4.1环境质量报告为Word文件,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表格式为EXCEL文件,应经过审核,注明拟稿人、审核人和签发人。通过FTP将各类数据上报到省站“常规与旬报”文件夹中,数据名称见下。

环境质量报告文件名为:省××市z

空气质量数据文件名为:省××市a

饮用水源地数据文件名为:省××市y

村镇河流(水库)数据文件名为:省××市w

土壤数据文件名为:省××市s

5.4.2监测数据上报时间

空气质量数据:次月10日前报送上月数据

饮用水源地水质、村镇河流水质、土壤监测数据:10月30日前报送相关数据。

6应急监测

按应急预案执行。

四、编写质量报告

每季第一个月的20日前编写上季度的市环境质量季报,上报市环保局及省环保厅。

3月20日前编写上年度市环境质量报告书简本,上报省环保厅、市政府及市环保局。

6月20日前编写上年度市环境质量报告书详本,上报省环保厅、市政府及市环保局。

五、数据报送

粮食数据报告范文5

有许多鲜明的警示说明水资源稀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不断加剧。联合国估计,截至2025年,世界上2/3的国家和地区将面临给水压力,同时,世界银行指出,世界对于淡水的总需求每21年就会翻一番。

在此背景下,政府和非政府性组织大都已经发声,呼吁更加有效地使用水源,特别是在如澳大利亚和海湾地区在内的极干旱地区。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大部分的私营领域,尤其是食品、饮料和采掘等行业,应减少水的用量。

这个挑战已经被全球数以百计的公司通过某种方式强调。邓迪大学邓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利法、政策和科学IHP帮助中心创始董事帕特丽夏·武泰博士说:“在过去的5年里,我一直惊讶于企业界的响应程度之大。”

这意味着:为出具数据报告,财务部门需要处理额外的数据。武泰教授表示,公司最初解决这个问题的热情源自诸如联合国等在内的组织的驱动。“但3年前,世界经济论坛开始将水作为一个经济问题看待。如今,我们看到很多公司正在应对一系列自己并不完全理解的复杂问题,年报中强调水使用问题的公司总数正在激增。”

与此同时,来自企业界的紧迫感反映出影响水供给的其他因素。极端天气环境,诸如美国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成为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突破顶部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全球水资源的开发,导致生态系统和由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商品及服务的明显退化。快速增长的人口总数以及世界一些地区的快速富裕进一步加剧了组合的危险系数。

水资源最稀缺的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往往最高。比如中国内地31个地区中所谓干旱的11个省份创造了中国52%的工业产值和40%的农业产品。此数据来源于Trucost环境研究小组,该公司曾与运动服装制造商彪马合作,且率先设立经济评估体系,用以评估水资源使用对其价值链的生态影响。

造成用水过量的最大原因在于定价机制,也就是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补贴。“如果水定价能够客观反映其可用性,即使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公司,超过1/4的利润也会被彻底抹平。”Trucost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马蒂森博士说。

市场错位

举例说明,西班牙的果蔬出口商,消耗欧盟最干旱国家及地区80%的用水量,也拥有世界最高的水资源消耗速率。马德里IE商学院客座教授米洛·琼斯博士表示,通过自然方式解决西班牙的水短缺问题相比将水资源作为一种资产定价更为有效。“问题是,对水资源造价会为西班牙蔬果出口市场带来不利影响。”他说。西班牙IESE商学院水专家欧内特·维吉利奥表示:“水资源在西班牙的定价很低,这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欧盟警告西班牙可以收回投资于海水淡化厂的资金,鉴于水补贴政策的存在,资金缺乏竞争能力而未被充分利用。欧盟表示,西班牙未能实现欧盟水框架指令(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WFD)的规定,包括要求水定价在环境成本中有所体现。

此外,也出具其他方案用以限制使用,比如水资源的交易。通过水资源权利的买卖,水资源交易计划已经在美国、智利、南非和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等地区实行,甚至亚洲也已经开始实行一些非正式的计划。然而,系统中也存在一些内在的问题,包括武泰教授在内的观察人士表示:“水资源遍布国家穿洲越界,加大了诸如此类计划建立的难度。”

先行者

公司应对上述挑战的准备程度是不均衡的。对水资源高度需求行业的公司,比如世界第二大啤酒酿造商南非米勒(SABMiller)和体育用品制造商彪马,属于评估水资源消耗影响队伍中的先锋。

南非米勒公司2009年首度提出“水足迹”概念,目标从2008至2015年将水资源使用效率提高25%。其最新年报中披露,公司每生产百升贮藏啤酒平均用水比例下降至4:1,比上年减少5%。“自2008年以来,我们第一次设定目标,决心到2015年酿造每百升啤酒用水消耗25%,用水效率提高13%。”安迪·威尔士,南非米勒公司副总裁、可持续发展部负责人说,“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任务拆分到啤酒厂业务的各个环节,比如包装车间、酿造车间等等。”

啤酒商建立了一个独立验证的涉及10家工厂在内的可持续性评价矩阵(SAM)。“从水资源使用来看,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水使用效率如何?水资源浪费程度如何?通过“水足迹”的概念如何理解水资源可能给整个供应链带来的风险?为避免水资源使用风险并且和为社区服务,建立怎样的外界联系?基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可以得到公司水资源使用的加权分数。”威尔士说,“此外,年报9个关键业绩指标当中有两个是和水资源的使用相关的。”

彪马也表示,公司承诺自2009年至2015年致力将用水总量减少25%。截至目前,用水总量从2009年的11.7万立方米下降至2011年11万立方米。公司最新报告中透露,每个雇员平均用水量相比之前下降了8个百分点。

投资者审查

2011年年报关于“评估水资源使用风险”的描述中,德国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皆表示,对公司水资源使用的监管也会更大程度地在聚光灯下被放大。“审查是开放透明的,可以面向社会、社区、政府、媒体甚至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年报称。

事实上,荷兰养老基金PGGM最近联合挪威基金挪威银行投资管理推出了一个项目,鼓励中国和印度公司就水资源使用进行更多披露,以降低风险。

PGGM指出,除了农业部门,电力和开采行业同样严重依赖用水。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也包括水资源在内——意味着中国和印度水资源使用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加重要。对于公司来说,重要的第一步是要监管自身的用水量以及评估用水安全。“和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程序类似,PGGM已经主动要求公司有关用水量、用水安全和水资源管理的数据,”该基金表示,“鼓励水依赖行业领域公司参与此项目披露水资源使用风险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帮助投资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采取的应对策略,方便更好地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

市场前瞻

然而,最严峻的挑战可能会涉及依赖于水资源的更大范围的产业和公司。在2012年10月采掘领域金融机构简报中,联合国环境项目声明,“公司业务中水资源使用风险或者日常操作中的脱节,只是对全部风险维度的部分捕捉。针对采掘行业水资源使用风险的研究相对很少,尽管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出版有关采掘行业可持续性发展报告但没有完全针对水资源使用风险的先例。”

力拓矿业集团也已经开发了数量可观的项目用以帮助实现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它给每一个流程设定了期望实现的最小标准,并且提供相应的水资源使用风险审查,评估流程中的尚存风险及优化机会,提供真正水资源管理的全面方案。

但实现水资源使用效率的目标充满挑战。力拓最新报告显示,与之前设定的2008至2013年问,平均每吨产品消耗的淡水量减少6%相悖,现在每吨产品消耗的淡水量相比2008年反而上升了2.3%。

全球范围内的公司都在应对水资源匮乏所带来的威胁,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兼部门副主任克劳迪娅林罗勒表示。她说,除采取直接应对措施,比如使用封闭循环机制和水资源处理设施以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之外,企业还可以参与水资源稀缺主题的公共意识活动,并慢慢受益于强化的水质监测。“但鉴于洪水、干旱等气候风险的干扰,之前的评估结果可能需要重新鉴定。”

尽管对于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的意识强化已经表现出长足性进步,变化莫测的外部环境条件,加之多元的企业反应,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企业以及投资者在水资源使用风险监管方面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粮食数据报告范文6

【关键词】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预期;货币供给

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扩散,世界各大经济体遭遇经济严冬。在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整个2009年经济呈现“V”型反转(见图1)。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这一趋势的是银行的天量信贷、资产价格的飞速上涨,产能过剩问题依旧突出,物价水平上扬。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1月21日的数据显示: 2009年11月份CPI上涨0.6%,是自2月份以来,连续负九个月后的首次转正,12月份上涨1.9%,且PPI在12月份首次转正,当月上涨1.7%(见图2)。

CPI与PPI转正信号再次说明:通胀预期已经形成。随着通胀预期加剧,人们开始普遍担心资产缩水,不少投资者开始找寻通胀的避风港。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因此把握经济增长规律、形成稳定适度的价格环境对我国经济的下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一、通货膨胀预期理论基础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家庭、企业、政府在作出跨时期决策时会对未来收入、价格、GDP等经济变量作出某些预期,这些预期会影响相关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而影响未来经济走势。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将名义工资变化、预期通胀和失业联系到一起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对通胀预期的形成机制有三种主流观点:适应性预期认为,经济主体会根据过去的价格变动来预期未来的通胀①;加速主义②支持者则认为,政府当局对自然失业率稳定的维护会让经济扩张遭受不断上升的通胀率;而在理性预期者看来,经济主体合乎理性地把预期建立在他们的经济模型之上,他们能利用所能得到的全部信息形成对通胀和对未来经济政策的判断。因此只要政府决策者建立“信誉”即反通胀的政策是可信的,就能在没有产生损失的情况下实现零通胀率。在实际决策中,经济主体的预期可能既有“后顾”也有“前瞻”,无论是哪种途径,都表现出过去、当前的价格水平以及政府决策当局的政策动向对经济主体的预期有直接影响。

二、本轮通胀预期的成因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上的两大目标,政府当局希望经济在稳定增长的同时物价保持着稳定,然而,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是不完全和谐的。一方面,经济增长会导致物价的通胀;另一方面,稳定的物价并不一定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这很容易理解,在经济上升阶段,在需求拉动与供给能力增加的双重作用下,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当其接近充分利用时必然会促使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进而引起投资品、消费品价格上升。这时需求的膨胀只能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实现,随着货币发行的增加,通胀随之产生。从历史经验来看,适度的、温和的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恶性通胀有害于经济增长。因此,深刻认识当前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是保持经济稳定高速运行的必要手段。

(一)货币供给的扩张

本轮通胀预期形成,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68%,增幅比上年末高9.8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0万亿元,同比增长32.35%,增幅比上年末高23.29个百分点;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8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7%。

从上表不难看出:我国货币发行量以及M2的增速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经典的货币理论认为:在稳健的经济增长中,货币的发行速度应该与GDP的增速保持一致。就目前来看,2009年GDP的年增长率为8.7%,而货币发行增长率在2009年10月份已经达到12.5%③。这势必会带来的4%甚至更高的通胀率。这一数字与我国CPI在09年的表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不一致。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增大的货币供给很大部分进入了资产市场,从逐日飙升的房价不难看出房市所积聚的资金量,而真正进入CPI价格构成④的货币量尚不明显。

货币供给的增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为了阻止由进出口持续下滑、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等引发的经济疲软,我国政府在2008年推出在2010年前总投入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投资需求迅速高涨,资产价格飞速上涨。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 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整个经济体需求的实现必然依赖有力的货币信贷支持,相应的2009年新增贷款规模明显扩大,远高于2002至2008年度同期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使得中国市场别具吸引力,大量外资涌入。截至2009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3 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 531亿美元,同比多增353亿美元。高额的外汇储备增长预示着我国央行被动货币投放增多。

货币供给的增加以及2004年以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使得经济体流动性充裕,而且信贷规模由于货币派生机制的作用的影响很难确切控制住,大部分资金进入资产市场,推高资产价格(2009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7.8%),加剧了通货膨胀的预期。

(二)输入型成本推动

在全球“去美元化”以及美元贬值趋势下,美元弱势带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随着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各国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增加也加快其价格上涨。2009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原油从年初的44美元上涨到目前75美元。金属和工业原料价格也出现较大涨幅。以铜为例,我国铜的消费主要源自电力行业,消费占比超过40%。一方面我国铜矿资源稀缺,约占全球6%左右,因此供给紧张;另一方面国家在2010年对电网投资规模增至4 400亿元,这使得铜需求快速增长。中国的铜需求占全球1/3,需求增长与供给的紧缺使得铜在2009年的价格涨幅达到133%。这一上涨的价格传到国内势必增加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并通过产业链传递到下游企业,并最终体现到消费品价格上。

与此同时,2009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⑤达到56.6%,从指数水平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上升趋势明显,均达到60%以上。从产品类型上看,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四种产品类型企业均高于50%,尤以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最高,接近60%。这说明国内经济复苏强劲,需求旺盛,大宗商品价格水平上涨容易传导到我国产品市场,推动工业品价格上升。

(三)某些商品造成的短期供给冲击

2009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较多的极端天气,恶劣的气候条件影响农作物收成。进入11月各类食品、食用油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在CPI的构成中食品上涨最为明显,达到3.2%。由于季节性因素加上冰雪灾害,国内农产品供应的相对短缺,蔬菜、猪肉、水果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加上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12月份食品涨幅达到5.3%。此外,成品油、矿产品和有色金属价格上涨以及电价的上调使得PPI降幅收窄,且在12月份首次转正。这些因素推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扬。 但长期来看,以上因素造成的供给冲击不具有持续性。由于早期农业丰收⑥,因此粮食和猪肉价格在今年不会有大幅上涨的动力。此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处于半计划定价的经济运作中,农产品价格长期被扭曲,资源能源价格低廉。在价格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部分农产品、生产要素价格调整而上涨。这种调整是市场化过程的必然,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造成严重通胀。

综上所述,推动本轮价格上行的因素主要是信贷扩张、投资过热带来的需求拉动、输入型成本推动和热钱的流入。这些因素导致了目前的资产泡沫,虽然还未造成CPI的大幅上涨,但加大了公众的通胀预期。

三、政策与建议

(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投资消费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经济结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下一步发展。经济体内部协调、内外均衡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因此防范通胀风险之时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当前过度的投资需求一方面造成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推高资产泡沫,且大量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造成效率损失。促进经济良性增长当务之急要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性需求、增加有效供给。而扩大内需是一项庞大的民生工程,需要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共同作用,具体的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投入;优化产业结构,鼓励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工业、农业、服务业水平和效益;逐步推进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严防资产泡沫

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投资需求高涨,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热钱”流入,资产泡沫急速膨胀。传统的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已经不能有效遏制投资过热。信贷的快速扩张导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持续下降,加上贷款集中度高,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大。因此针对当前的资产泡沫以及由此导致的通胀风险,除了通过微观审慎地监管防范单个机构金融风险,还要强化宏观审慎监管,确保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防止经济过冷或过热以及投机冲击。宏观调控中应注意宏观监管与财政货币政策共同作用,实施“逆周期”措施。财政方面应建立有效约束机制、量入为出、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货币方面应稳定汇率、优化信贷结构、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此外,加强对跨境投融资活动的监控,防止境外“热钱”冲击我国市场。

(三)提高决策透明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

从主观上引导人们理性看待当前的价格上涨。首先,在经济的上升轨道中,合理的价格水平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部分能源资源价格向上调整属于市场化水平的回归,这是物价上升中的合理因素。其次,针对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并非无可奈何,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进行防范。此外,政府当局要增加政策透明度,增强公众的“政策信心”,降低通胀成本,只有充分了解政府的预算政策和货币政策,公众才会相信总需求政策与通胀政策是否一致,进而合理调整自己的通胀预期。

【参考文献】

[1] Sachs,J.D.,Larrain,F.B.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张晓第.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征、成因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2).

[3] 李扬.中国近期物价走势与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9(12).

[4] 张成思.中国通胀惯性特征与货币政策启示[J].经济研究, 2008(2).

[5] 唐运舒,谈毅.信贷、投资、价格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1).

[6]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0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DB/OL].省略 200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