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专实习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专实习规划范文1
关键词:市政工程 规划编制 问题 对策
市政工程专项规划主要包括道路工程规划、给排水工程规划、电力电信工程规划、燃气供热工程规划等。科学合理的市政工程专项规划是城市合理发展的前提,因此要针对当前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为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1、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城市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合理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却暴露出种种问题,导致工程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不能协调发展。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规范性不强。由于缺乏统一的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办法,导致规划编审程序和编制技术的规范性不强。目前,关于市政工程规划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没有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编制办法,这是造成规划编制规范性不强的主要原因。
第二,缺乏宏观指导。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基本上停留在微观层面,对于城市的总体布局缺乏宏观指导,造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等问题。没有科学合理的宏观指导,城市与工程规划之间会产生矛盾,不能协调发展。
第三,缺少理论研究。关于市政工程规划的理论研究工作非常少,没有建立起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系统理论科学。很多市政工程并没有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进行规划编制,不经具体分析和研究便随意制定工程方案,使规划编制演变成花样文章,无法发挥指导工程建设的作用。
第四,缺少技术优势。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技术含量不高,编制人员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无法从实质上提高编制的质量。为了节省成本,采用低水平编制技术,使规划编制陷入技术倒退的困境。这种缺少技术优势的现状,导致无法实现规划编制的综合协调功能,抑制了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第五,重视程度不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工程规划应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需求,而政府的行政干预则是保证工程规划编制质量的重要前提。但是,受到政策不健全、政府分管不明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工程规划编制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规划编制无法实现应有的作用。
第六,编制与管理工作脱节。在规划编制中,规划管理手段和管理目标不明确。规划管理中涉及到的控制要素、工程建设时序等问题,规划编制中都没有给予明确的解决措施。这些问题通常都交给工程运营商自行解决,导致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脱节,规划编制成为形同虚设的环节。
2、加强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对策
针对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相关工作经验,提出一些改进规划编制的相应对策,希望能够对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有所增益。
第一,重视工程现状的现场勘查工作。编制市政工程专项规划之前,要详细了解工程的现状。重视现场勘查工作,并及时搜集工程资料,绘制工程现状图,认真分析工程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管线分布方案。重视工程现状的勘查工作,能够确保现状与规划之间有效融合,提高规划编制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第二,加强市政工程规划编制的规范性。国家应完善相关立法,制定统一的市政工程规划编制办法,建立健全市政工程总体规划体系,制定统一的编制技术标准,提高规划编制的规范性,进而增强规划的法定性。
第三,协调市政工程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编制市政工程专项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用地布局和用地性质,使工程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发展。专项规划要以总体规划为指导,在规划编制中要充分体现城市整体规划的发展策略,紧密联系实际完成专项规划工作。
第四,从实际出发,合理编制市政工程专项规划。如果市政工程综合规划的条件不足,可考虑先编制亟待解决的工程规划。例如,独立编制城市给排水工程专项规划。通常情况下,道路工程和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应该优先编制。由于排水管线占地空间较多,位于其他管线的下方,直接影响其他管线的布置,所以要优先编制道路工程和排水工程专项规划。部分城市由于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下水道中的污水经常溢出,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第五,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强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往往需要很多行业和部门的参与,所以要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规划部门、政府部门、行业部门等的合作机制。通过加强沟通,达成规划要求的一致性,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第六,做好道路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道路工程规划是工程总体规划的基础,道路工程规划的合理性将决定工程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城市道路的合理布局是准确布置各种工程管线的前提,只有做好道路工程专项规划编制这个基础工作,才能确保其他各项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合理完成。
第七,实现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市政工程将不断更新,市政工程规划也会随着向前发展。因此,规划编制工作不能驻足不前,而是要形成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提高编制技术,实现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编制市政工程专项规划是为了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与城市整体规划的有效衔接,解决工程建设随意和不合理的现象。因此,要重视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针对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更新更好的解决办法,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郝天文.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几点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8(09).
[2] 刘光治,葛幼松,周彧.市政工程规划编制工作探讨[J].江苏城市规划,2008(08).
[3] 刘亚丽,彭瑶玲,孟庆,丁湘城.国内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经验借鉴和启示[J].规划师,2010(02).
中专实习规划范文2
【摘 要】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文章针对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案例分析法的实用价值,并从案例挑选,案例实施,案例教学评价及案例教学效果方面进行论述,同时用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案例分析;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是我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中的重要专业课程,因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同时也是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但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由于先期未开设城市规划概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规原理、中外城市建设史等相关课程,因此缺乏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储备。同时上述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均压缩成一章或一节且未设置实践环节,进而导致学生理解一些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很有难度。再加之教材中理解性、文字性的内容较多,所列举的国内外案例又较陌生,学生很容易感觉本门课程枯燥无味。另外因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时少而内容庞杂,教师大多采用以讲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是让学生易丧失学习兴趣。
因此,为了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在讲授本门课时,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属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一种,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的。哈佛大学的“案例分析法”,开始时只是作为一种教育技法用于高级经理人及商业政策的相关教育实践中。20世纪80年代被我国引入到教育领域中,并逐渐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它通过学生在对案例分析过程中的思考、分析和讨论,启发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去分析和理解事物,提高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学的互动,使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入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案例,并通过共同的分析和讨论,启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缩短规划理论与实践运用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挑选
案例的优劣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成败,所以挑选案例一定要认真严谨。获取案例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广播、等途径。结合本专业特点,案例也可以是自己亲自参与规划设计项目,由于是亲自经历,更易于做到去粗取精、把握重点。总的来说,一个好的案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 熟悉
城市规划研究的对象是城市,所以应该选择学生所在的城市或熟悉的城市案例,这样才能引起共鸣,具有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陌生城市的发展历史与现在不熟悉,因此不容易产生亲切感,进而会丧失注意力。
1.2 新近
案例是近期发生的,学生的关注就会很高,对于早期发生的范例,学生会感到很陌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3 趣味
案例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最好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密切联系,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活跃课堂气氛。
1.4 典型
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概括相应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理论、方法和原则,让所学理论知识尽可能体现在案例分析中。
1.5 创新
案例具有启发学生多视角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设立的问题具有引导性和创新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案例实施
教师在按上述要求准备好案例后,在教学中还要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和引导。案例教学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具体实施:
2.1 案例引出
案例引出——这是课堂实施的第一步。通过教师用精辟的语言组织来介绍案例,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基本概况、基本的设计步骤与方法、设计的切入点以及为何从最初的方案走到现今的设计成果等,学生对比充满了好奇,非常感兴趣。
2.2 由例导理
通过案例来导出课堂知识点,并紧扣教材讲解基本理论、原理、思想和方法。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任务书,布置课下作业。
2.3 课堂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考验教师综合把控能力的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调
研结果展开分组讨论并由学生代表发言,集体交流,也可以在案例分析后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认真交流与探讨。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课程内容与案例的相关性,正确把握案例的特殊性与理论知识普遍性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分析案例。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扮演组织者、主持人、导演的角色,把控全局,同时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如遇学生意见分歧大,讨论激烈时,要及时沟通和交流,在学生反应平淡时,要抛出问题,引出争论,而学生没有反应时,要善于打破僵局,给予点拨,当学生讨论偏离正题时,要正确引导。对有些同学较幼稚或偏激的意见,不要立即做出批评,否则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也不能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要有耐心,多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必要时可做简要记录。最初的发言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当大家讨论到一定程度,对意见比较等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进行重点讨论,对于讨论过程中引申出来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忽视,这可能是学生以往学习过程中的盲点或漏洞,应及时予以纠正和点拨。
2.4 总结评析
教师作总结归纳,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在总结发言时,要从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思路出发,并不断提高深度,引导学生多层次思考问题,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对案例的认识,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 案例教学实例
3.1 案例一:结合贵州民族大学老校区校园规划建设,分析高校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目的是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施工设计,也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衔接最为紧密的一个规划层次。而高校校园规划正是近几年全国大学城建设中的热门话题。为了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我们以贵州民族大学老校区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围绕校园功能分区,校园建设空间规划、校园道路交通组织、校园环境及景观设计等内容进行调查与思考,一些同学通过分析、归纳老校区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能分区不明确,建筑形式太单一,道路交通组织不完善,人车混行状况明显,人文环境气氛不足等,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一些同学通过前期分析研究,认为大学校园规划必须首先满足学校使用者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人性化尺度和空间,营造人文环境,并以贵州民族大学老校区为例,撰写“大学校园——我的梦”的优秀调研报告。
3.2 案例二:结合贵州民族大学教师宿舍区,分析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居住区实际上是有四大物质要素来构成,即住宅建筑、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系统和绿地景观。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给居民营造一个生活方便、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从而将上述要素进行合理、科学的组织与布局。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贵州省山区,缺少一定的生活体验与社会体验,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于是我们以贵州民族大学教师宿舍区作为调查对象,组织学生对宿舍区的规划布局形式、住宅空间结合、公建配套、道路交通组织及绿地规划设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以访问形式收集一些老师对宿舍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大多数学生以为宿舍区的住宅组合形式比较单一,可识别性不强,公建配套不足,车辆随意停放,绿地面积不够等。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加深了学生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3 案例三:结合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干户苗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分析城市遗产保护规划的基本方法
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未设置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及相关课程,学生普遍反映教材内容难以理解。因此在讲授本章基本理论后,布置学生课下查阅、收集有关西江苗寨的资料。在案例分析课上,首先教师对西江苗寨保护规划的编制思路和内容进行精心的讲解,并配合图纸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形象生动的理解案例内容,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①规划中保护范围划定的依据是什么?②苗寨历史建筑利用除了规划中提到的方式之外,你认为还有何途径?③规划中建设高度的控制方法是否有合理,为什么?④试分析贵阳市的特色要素。由于学生曾在西江苗寨美术写生,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通过对以上问题的
析与讨论,学生对城市遗产的保护规划的方法和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
4 案例教学考核评价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对学生的考核,它是反映学生学习进步和学习效果的手段。针对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教师角度来说,可以将学生课前准备、实地调研、课堂参与讨论情况等作为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的讲,主要根据学生掌握案例内涵的程度,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事物是否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学生方面,可以通过学生本人对案例学习过程的反思,总结自己在其中的成长情况。
5 案例教学效果
笔者在通过教学中引入趣味性、现实性坚强的案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转变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氛围,以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我们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和完善,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中专实习规划范文3
1 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表现
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表现如下:
(1)体现高新技术的特征。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飞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这些高新技术向传统的机械行业领域快速渗透;(2)体现岗位性的特征。本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机电一体化相关知识从事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与运用,完成设计者设计、规划、决策并将这些转化成产品,能够胜任生产第一线上的工作;(3)体现实践性的特征。机电一体化专业需要学生动手能力强,操作性强的特点,所以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其他专业就有不同,必须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4)体现地区性特征。这是所有中专教育的共性,首先中专是为了满足适应当地的经济建设而产生的,所以它的变化和发展一定要满足和适应当地的现代化建设需求和变化。
2 中专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形成原因
2.1 教学观念
机电专业的中专学生要想战胜普通高校或者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必须凭借自己的超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然而,当前的主要教育观念还是比较陈旧,理论教学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式这三方面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2.2 实践教学环境
机电专业的许多课程操作性、实践性都很强,目前,大多数的中专院校都配备供学生实验、实习的一些实验室和实习场地。但是,试验和实习用的设备在配置和数量这两个方面距离实际生产的要求还很远。
2.3 师资水平
当下,大多数的中专院校机电专业的教师队伍,不论是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普遍与生产实践脱离。现在的在职中专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毕业就教学了,缺乏实际的生产生活经验,踏上中专教学岗位后,正逢中专院校扩大招生的规模,学生多了,教学任务量重,很难抽出一段时间时间参加社会实践。
2.4 实践教学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状态已不再是原来的黑板,粉笔盒教科书,多媒体的引入使得教学方法越来越多。但是,教学内容没有多大变化,还是来自于教材,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应用型课件,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3 层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3.1 第一学期,是基础
这学期安排学生在校内的实习工厂金工实习,时间安排至少三周,车工、钳工、焊工、铣工是必修的实训课程,如果有条件的还可增加加铸造和磨削等。让学生对将来的生产和生活领域有所了解。
3.2 第二学期,也是基础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授课计划和大纲的要求,这学期增加了实验和基本实训,包括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实验、Auto CAD实训、机械制图测绘等。
3.3 第三学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Master CAM/CAXA实训培养自动加工方面能力,绕制电机线圈,电机控制实训、单片机实训、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培养电学方面能力,切削机床的拆装实训;数控车加工和数控铣加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4 第四学期,是对前三学期能力培养的综合和层次结构形成顶尖的关键
这学期在前三学期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进而能够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深造。
3.5 第三学年,是顶峰
根据学生前四个学期的学习以及每个学生技能的不同,学校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专业对口,让学生在企业工厂这个大熔炉里施展自己的技能并能够进行拓展和进步,为把自己打造成有用于社会的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提高层进模式的管理措施
4.1 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实习教材或实习指导书
当下,中专院校首要的任务是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依据就是学校本身的师资力量和实习实训条件,同时还要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突出自己的特色,编写与本校实训教学相对应的教材。因此,为了加强实习教学,应该组织本校专业教师编写一套符合当地需求,体现本校教学特色的实习教材或者实习指导书。
4.2 完善实验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实验实训的教学工作复杂繁琐,必须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这个管理制度可以在现有的理论教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这样一来,对于实验实训教学就有了章程。同时考核的内容也要完善,对于学生不仅要考核他的技能,还要考核他的出勤,职业道德,同学之间的协作等,最后给学生一个综合的评定,达到实验实训的教学目标。
中专实习规划范文4
关键词:三农;中专院校;学生;能力培养
十报告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强农惠农富农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早在200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量大主要任务之一。《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这是我国建立第一个关于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培养中长期规划。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专院校要在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中着力培养学生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服务“三农”的重要责任。
1培养服务“三农”意识
1.1构建服务“三农”社会环境。服务“三农”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国家、社会以及学生家庭的重视和支持,因此,构建良好的服务“三农”社会环境,在社会上营造出服务“三农”的良好社会风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中专生诸多投入到服务“三农”工作中去。国家应给予中专院校服务“三农”专业的教育教学更多的政策支持,从顶层设计吸引学生到新农村建设中去的各项配套优惠政策,激发学生服务“三农”的持续性。社会各界应认可并支持“三农”工作的价值和现实意义,破除对“三农”的偏见,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1.2抓好服务“三农”课堂教育。掌握扎实的服务“三农”知识是服务“三农”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要紧紧抓住课堂教育这个传授“三农”专业知识的主阵地。首先中专院校要把科教兴农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任务,结合中专院校自身实际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调整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课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抓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把“爱农”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政策,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走进农村、关心农业,增强服务“三农”的使命感和荣誉感。1.3营造服务“三农”校园氛围。积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培育服务“三农”校园文化范围。中专院校通过以“三农”为主题举办各种科研、学术交流、文化艺术活动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陶冶学术情操,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服务“三农”的重大意义,加强对服务“三农”的心理认同感,把服务“三农”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
2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2.1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学生服务“三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鼓励支持学生利用假期走进农业、深入农村、贴近农民,认真做好社会实践和调研,提升服务“三农”能力。2.2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将服务“三农”知识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阶段,学校要高度重视涉农专业实习,把教学内容与服务“三农”现实需要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归理论,继续指导实践。一方面,通过组织参观实习,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涉农专业设置及素能要求,反思自身职业素能的不足。另一方面,专业教师通过实习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服务“三农”的知识应用能力。2.3就业指导。作为培养服务“三农”专业人才的中专院校,学校开设的课程应结合自身办学宗旨,结合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注重对学生就业做好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农业现状、面临的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政策,让更多的学生在“三农”平台上施展自己的学识才华。
3拓展服务“三农”方式
3.1定向培养。“三农”问题的解决虽然离不开农村乡土人才,但也需要培养一批专门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农村基层人才匮乏,解决该状况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农村高中生开展定向招生,签订就业合同,毕业后回原籍农村服务一定年限。3.2产学结合。目前,乡镇企业和农村合作社普遍存在缺乏既懂种植、养殖等专业技术人才,又掌握一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普遍存在专业素能地、科技含量不高以及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较差等现实问题,粗放型管理依然存在。为此,应积极试行产学结合培养模式,为农村合作社和乡镇企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3.3短期培训。“三农”工作面临农事多、时间有限,投入知识学习的费用较少的现状,而中专院校在师资力量方面较为充裕,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等特殊时期,有计划的组织学校教师到农村基层一线举办技术、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举办短期的特色专业知识培训班,帮助那些已投身到“三农”服务事业中往届毕业生掌握最新知识,提升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的能力。
4结语
服务“三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中专院校要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培养学生服务“三农”意识,提升学生服务“三农”能力,拓展服务“三农”方式,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斌,蔡为青.试论职技高师院校如何有效服务“三农”[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3,17(1):80-81.
中专实习规划范文5
1存在的问题
1.1实习护生方面的问题
1.1.1缺乏护士礼仪护生进入到临床后,不注意护士礼仪,表现在上班时间护生双手插入白大衣口袋;除护士以外不会与科室其他成员打招呼;双手交叉于后背;直呼患者的床号,不会用礼貌性语言与患者交流;进行护理操作时,不知如何推治疗车等。
1.1.2未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护生受到老师批评后,心理极度恐惧,遇到护理问题时,不敢向老师请教,或不跟随带老师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擅自更换带教老师。
1.1.3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护生从学校进入临床,从体力上,护生不适应,为了缓解身体不适。想方没法向护长请假,尤其是利用转科的机会向下一个科室护士长请假,有的护生上班迟到,请霸王假,影响了实习的进程。
1.1.4自信心不足表现在本科护生和中专护生,本科护生自认为前途渺茫,读了四、五年书,不知道是否能找到工作,高中同学大部分已找到工作,自己还在实习阶段,认为本科生将来也与中专生做同样的工作,心里不平衡。中专生面临就业压力大,自信心不足,工作不积极、主动,认为干好干坏都难找到工作,混日子出去后就读护理大专班,再另谋出路。种种现象,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1.2临床带教老师方面的问题
1.2.1教学理念的缺乏大多数带教教师未接受正规的师资培训,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护生入科时,未合理地做好教学计划,带教随意性强,教学步骤随意更改,甚至不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1.2.2教学方法滞后目前到我院实习的护生有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但临床教师的带教模式缺乏个体化,仍限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法,在带教过程中,大多注重操作示范,对操作步骤未能给予充分解释,护生一知半解。在观察患者病情时,缺乏引导护生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护理小讲课时,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安排不合理,缺乏课内互动,教学重点不突出,护生听课收获不大。
2对策
2.1做好护生岗前培训
针对历年护生存在的问题系统地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安全;医疗文件书写;职业道德与医疗风险;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实习生;人生的职业规划与人生价值观;团队精神等内容。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指明了方向,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心态进入临床实习。通过培训,护生的组织纪律与团队精神得到不断的加强,护士礼仪得到规范与提高。
2.2积极引导,增强护生的自信心
定期召开评教评学会议,及时了解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解答,与护生交朋友,了解护生的心理问题,鼓励护生向老师吐露心声,面对护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带教老师要给予正确引导,让护生明白,不管本科生,大专业还是中专生,只要学好护理基本功,总有发挥个人才能的余地,待遇也随之得到相应的回报。通过交谈,增强护生的自信心。
2.3提高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做好入科宣教,帮助护生尽快熟悉环境,消除心理压力。让护生明白,人的成长与技术进步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教育护生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护生初次入病房学习兴致高,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带教老师要对护理技术操作进行示范一次,再让护生进行操作。对于他们的提问应耐心解答,而且要教育其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学会多关心爱护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在工作中多鼓励、关心、帮助、指导护生。经常提问题让护生回答,有意识地培养护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1]。
2.4加强临床教师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带教水平
每年举办一期教师资师培训班,邀请资深教师进行授课、培训,重点培训带教方法与授课技巧。并在全院范围内,由科护士长牵头,每月组织手术科室与非手术室科室进行示范性“护理教学授课”一次,每年举办“临床护理授课”竞赛,课后由护生对授课效果进行评价,不断提高授课水平[2]。每年评选优秀带教个人与优秀带教科室,提供带教老师互相交流平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培训,我院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逐年提高了。
2.5根据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对中专、大专和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护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于本科生护士,采取带教制结合经验教学的方法,同时增加一些案例辅导,出科前每人书写一份护理病历,在学生完成基本实习任务的同时,让学生与带教老师一起组织教学查房或教学小讲课,适当采用理解和形象记忆法,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大专或中专的护生,可以采用经验教学的方法,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护理实践。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认识理论,巩固或提升大专或中专生的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中专实习规划范文6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专生招得来、学得进,能成才呢?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实行分层次教学。具体可概括为“四分”,即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分段提高、分批推进。
一、分层教学
学生入学后便组织摸底考试,根据入学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班)。具体分层方案可考虑两种:一是分为快、中、慢三层;二是只分为快、慢两层。笔者认为,在试点工作的初期可考虑采用第二种方案为宜。当第一轮试点工作结束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更细的层次划分,这样更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快班在贯彻现有中专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应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侧重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加深”、“加高”和“加厚”,为学生升入高职学校深造和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慢班则侧重于现有中专教学大纲中的技能训练,主要是为今后的应职就业做好准备。分层教学对于文化基础来说比较好操作,对于专业课来说难度相对大些,但经过缜密组织也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二、分类辅导
过去中专教学别强调“有课必导、课后必导”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今天的中专教学中更凸现出重要性。分层教学必须配合以分类辅导,否则它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分类辅导可分为课前辅导与课后辅导、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课上辅导与课下辅导、专题辅导与普遍辅导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三、分段提高
中专学制现在一般为3-4年,多数专业为三年学制,个别特殊专业为4年。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要因人制宜,设计阶段目标,限期达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的,正因为如此才提出了分层教学的问题。我们允许学生成绩的差异性,但绝不允许学生成绩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没有提高。要通过分层教学使每一名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对于文化基础课来说,更要强调分段提高的问题。
四、分批推进
目前的中专生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仍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批次。通过分层次教学,我们既可以达到分段提高之目的,而且要实现分批推进。如果说分段提高是对学生个体而言,那么分批推进就是对学生群体而言的。全面性和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我们要通过分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都能分批次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目前,实施分层次教学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搞好分层次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环节人手,扎实工作,认真组织,周密实施,稳妥操作。
1.教学计划的制定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一刀切”、“一个模式”、“千面一孔”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次教学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因此,搞好分层次教学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是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
2.教学大纲的编写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大纲,结合分层次教学的需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实施性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因此,原则上是在分层次教学中分几个层次,每门课程就编写出几套教学大纲。
3.教材的选用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是结合中职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能力本位的要求,组织全国中职校优秀教师和实际工作者编写的,现已陆续出版发行,还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大纲。这批教材不仅突出了应用性、技能性、适用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而且深浅适度,层次分明,很适用于目前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
4.教师的配备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层次都应配备精通业务、富有经验、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教师。特别是对于所谓的“慢班”,更应配备高水平的教师,因为此群体属于重点提高的部分。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分层次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5.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动态管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绩的升降情况相应地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体制创新。要大胆地进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多证制等改革尝试。最后是搞好常规管理。安排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实习,合理调度教室,安排好教学进程等。
6.改革成绩考核办法
要改革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实现成绩考核的经常化、标准化。特别是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评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等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保证人人能成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决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