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纪律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纪律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纪律教育

大学生纪律教育范文1

一、当前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方法较为落后当前阶段,很多高职院校中的观念和教育方法都较为落后,大多数课堂上仍旧采用的是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欠缺;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对理论知识和法律条文的讲解,对于具体的法律条文在实际中应当如何运用却缺乏详细分析。这就使得教学活动中的“教”和“学”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仅教师的法律教育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也无法调动学生法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无法真正形成用法律的思维独立思考,更无从实现用法律的方法来分析并解决以后工作和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2、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模式不太科学我国现阶段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模式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较为薄弱。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模式不太科学,就无法使教育对象形成严密的法律逻辑思维,同时也使得高职生法律教育与教学实践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脱节,学生面对实际案例时不能够灵活的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其中,这就使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社会价值。

3、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材建设不力高职院校在教育层次上本来就低于高等院校,因而教育教材资源就相对匮乏并且杂乱,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教材资源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虽然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成效仍旧不容乐观。有的高职院校至今还是借用普通本科的法律教材进行本校高职生的法律教育,使得教学中教师对有关法律的讲解与本校实际结合的深度不够;有的则仍旧在使用传统中专教材,其中的法律内容明显与当前更新了的相关法律规定严重脱节;而有的甚至使用自己学校教师编写的教材,由于参编教师的素质问题,会直接影响法律教学的实效。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初探

1、转变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方式,推动高职法律教育途径多元化目前,笔者认为,在法律教育方法转变形成多元化教育方式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路径可供探讨。第一,通过开展模拟法庭的方式强化法律教育。具体来说,模拟法庭是高职院校进行法律教育极为有效的一种手段,而要运用这种方式并将这种方式在高职院校中推广开来还需要获得相关法院等司法部门的支持。在组织模拟法庭式教育时,法院等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教师需要发挥各自指导作用,将学生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常见纠纷,或者将法院审判过的经典案件作为教育蓝本,按照学生专业知识的不同安排学生扮演案件中涉及到的各种诉讼参与人,将有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等运用其中。从客观上来说,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和高等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在水平层次要求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差距,这一点不论是在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层面,还是在法律的逻辑思考和分析运用能力层面都有充分体现。模拟法庭教学方式的出现就可以使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加真切的渗入到案件审理的整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知识与法律实践的融合,有效提升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效果。第二,通过实际法律案例来推动法律教育。从渊源来看,实际法律案例的教育方式来源于大陆法系国家的判例教学法。通俗一点来讲,实际法律案例教学就是由教师采用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司法判例引导高职生有条理的组织讨论,带动大学生将课堂上掌握的法学知识与专业工作实际的应用相联系,实现高职法律教育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实际法律案例教育相较于传统的法律教育更加新颖,对于培养高职大学生在法律方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它将高职大学生置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使学生通过各种鲜活的案例来实现对枯燥单调法律条文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减小了教师教学的难度,达到了教学活动的双赢实效。

2、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高职大学生法律逻辑思维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对于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存在脱离实际、过于笼统化的问题。对于法律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过于重视,而忽略了法律技能和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法律教育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从而使高职法律教育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于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实际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就要逐渐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具体培养模式与所在高职院校所具有的生源特点、师资力量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确立起以法律理论基础为教育内容,以增加法律实践机会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法律教学模式,实现高职法律教学内容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和生活化。以贵阳护理职业学院为例,我校高职生共分四大专业:护理、药学、检验和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在我校的体现,是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开展的,面对着当前法治社会的时代要求,对于一线医疗卫生专业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当具备与所学专业相应的法律素养,与各自专业相结合具有本专业特点的法律思维,在高中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中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让高职大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专业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这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3、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教材建设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教育各环节中,法律教材是基本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工具,在培养高职大学生法律教育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我们就要重视发挥教材在推动高职法律教育发展方面的价值,重视高职法律教材的建设。国家司法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也都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密切配合,对高职法律教材的规划和编写进行科学细致的考虑和规划,并及时更新教材,保证教材内容与最新法律动态和现实职业和生活相吻合。高职院校要想在教育层面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应该在使用国家规划教材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同类型其他高职院校的有关教材,有的放矢的提高所在高职院校法律教育水平。

大学生纪律教育范文2

关键词:提高效率;转变观念;协调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176-02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主要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的关键。

一、明确人生目标

由于日语专业学生大多在初高中学习的外语是英语,日语是零基础;多数申请学习日语的同学并非是出自本人的意愿,而是听从父母的建议或迫于现实就业的压力而选择了日语专业,因而没有自主学习的欲望,这种带有抵触情绪的学习态度决定了这部分学生的大学日语学习任务不会顺利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完成大学课程目标的根本。

首先,召开“人生的目标”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畅谈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大学一年级日语专业学生,应如何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日语的欲望,为保证顺利完成大学日语课程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日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每天规律性的学习是日语知识积累的保障。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二是学习时要全神贯注。要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手脑并用。三是学习应有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会产生厌烦情绪,可以把学习分时限定,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疲劳。并逐步缩短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四是不要整晚复习同一门功课。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每晚复习两三门功课,效果更佳。五是注意学习管理。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便于查阅、提高效率,保障学习的有效性。

三、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1.认真做好课前预习

通过预习粗略掌握课本的内容和重点,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不宜太细,过细易导致上课松懈,忽略有用的部分。上课认真听课,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不太现实,所以上课期间也要有时间分配,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一整课忙着抄笔记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老师讲得很多,黑板上记得也很多,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典型日语句型规律,这样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避免影响听课效率,得不偿失。

2.做好课后复习,提高作题的效率

课后习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而且是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选择题目,题不必多,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还取决于做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马虎大意,分析过后重做加深印象,提高作题效率。

3.要自信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但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有了自信力,就有了必胜的信念,摆脱失败的阴影。没有了自信,会一事无成,易陷入自卑之中。

4.提高学习效率还要学会用心

学习的过程是用脑思考的过程,眼看,口读,或者抄写,都是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是思考。比如说记日语单词,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易记牢,发挥想象,运用联想的方法记忆,可以记得很快且不易遗忘。集中精力,发挥脑潜力,定可提高学习的效果。

5.影响学习效率的还有人的情绪

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保持开朗的心境,不关注不顺心的事,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自己的周围营造轻松的氛围,学习也就感到格外有精神。

四、提高日语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主要形式。课堂45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应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实现耳眼口手的合理协调与应用,应该是能让学生有兴趣地去主动获取知识,学而致用、学而于去用。特别是对日语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现在越来越偏重于它的实际应用,教材也偏重于口语化的内容,听力要求的提高以及让学生吸收理解之后的具体应用等等。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的,是教师的教重要还是学生的学重要呢?如果是前者易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成绩优秀而实际运用能力差,往往日语拿了满分却张不开口,就是我们常说的“哑巴日语”。语言的作用是沟通,因此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大学生纪律教育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 焦虑水平 学业成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段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又被紧张的学习所占据。在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完成学业。而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是否可以顺利毕业,并且对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影响。情绪为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业成绩有很大影响,而焦虑在情绪中占有主要地位。通过研究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来指导高校对大学生情绪进行调节,顺利完成学习活动。通过对大学生焦虑水平的测量,探索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与学业成绩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调节情绪,增加其对学业成绩的正面影响。本文旨在研究当今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问题,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为大学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做依据。

1研究方法

1.1研究被试

本研究以大连市高校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大连文科院校和理科院校共200名本科(100名大学四年级学生,1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材料

1.2.1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ATA)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 STAI―Formy ),由指导语和二个分量表共40项描述题组成。第1―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STAI,Form y―1,以下简称S―AI),第21―40题为特质焦虑量表(STAI, Form y―Ⅱ,简称T―AI), 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

STAI每一项进行1―4级评分,S―AI: 1―完全没有,2―有些,3―中等程度, 4―非常明显。T―AI:1―几乎没有,2―有些,3―经常,4―几乎总是如此。由受试者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择最合适的分值。分别计算S―AI和T―AI量表的总分,最小值20,最大值80,反映状态或特质焦虑的程度。

1.2.2学业成绩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高考成绩,大学四年级学生的本科四年的平均成绩。

1.3施测程序

以系别为单位,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由主试施测,施测时间约20分钟,当场收回。

1.4数据统计分析

测试的结果按先前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数据使用SPSS10.0 for windows 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焦虑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

大学生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总体分布情况见表1:

对大学生学业成绩与焦虑状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表明:总体上看,大学生学业成绩与焦虑水平之间相关显著。大学一年级成绩与状态焦虑相关系数达到0.743,相关非常显著;与特质焦虑相关系数达到0.673,相关显著。大学四年级成绩与状态焦虑相关系数达到0.681,相关非常显著;与特质焦虑相关系数达到0.601,相关也非常显著。

2.2大学生学业成绩与焦虑水平关系的年级差异

表3:大学生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两个年级方差分析表

表3可知,状态焦虑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41>0.05,差异不显著,特质焦虑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932>0.05,差异不显著,所以大学一年级与大学四年级的成绩与焦虑水平关系差异不显著。

3结论

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显著。其中状态焦虑水平与学业成绩相关非常显著,特质焦虑水平与学业成绩相关也非常显著。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大学一年级焦虑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系数不同于大学四年级焦虑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系数,但之间差异不显著,即相关不存在年级差异。

参考文献

大学生纪律教育范文4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环境中;正处于知识能力成熟、情绪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人格逐渐成熟、意志发展迅速的青年期〔1〕。为了解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程度,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心理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支持,2007年11月对沈阳市某医科大学在校生的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某医科大学一、二年级各12个班中抽取6个班,三年级10个班中抽取5个班,四年级4个班抽取2个班。发放调查问卷516份,剔除不完整答卷,得到有效问卷505份,有效回收率98%。其中男生196名,女生209名;平均年龄(20.79±1.28)岁。

    1.2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时间组织学生在教室独立完成。测量工具包括:(1)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2〕,将得分0~49归为非抑郁、焦虑情绪组,得分≥50为抑郁、焦郁情绪组;(2)特质应对方式问卷〔2〕;(3)领悟社会支持量表〔2〕。

    1.3  统计分析  采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测量结果  (1)年级分布(表1):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在各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城乡分布:sds≥50分者分布率农村组(26.40%)高于城市组(18.68%);sas≥50分者分布率农村组(10.40%)高于城市组(7.78%)。表1  不同年级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情况

    2.2  不同组别大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比较(表2,3)表2  不同组别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比较

    2.3  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特质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与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呈现显著正相关(r=表3  不同组别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比较0.371,0.374,p<0.001)积极应对与抑郁、焦虑情绪则呈现显著负相关(r=-0.367,-0.398,p<0.001);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和家庭内支持因子与抑郁情绪(r=-0.342,-0.295)、焦虑情绪(r=-0.315,-0.283)呈显著负相关(p<0.001)。

    3  讨  论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遇到困难或生活事件采取推诿、压抑、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与医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采取接受现实、乐观态度、主动适应、迎接挑战等积极应对方式与医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有关报道相似〔3,4〕。提示要重视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指导与矫正,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积极和心理品质,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面临的压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本次调查发现,社会支持总分和家庭内支持因子与抑郁、焦虑情绪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陈娟、张泽武报道一致〔6〕。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面临困难和生活事件而焦虑时,领悟到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大学生应对压力的信心和勇气,并阻断焦虑向抑郁转化,最终降低抑郁水平。提示面对承受着心理压力的大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在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温暖和支持的同时,重点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情绪调节能力,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感,促进身心健康。

    结果还显示,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在各年级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抑郁情绪分布率农村生源明显高于城市生源。提示要高度重视低年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教育和训练;要重视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重点帮助来自农村的学生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观念,积极应对新环境的挑战。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测定量表[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04,120-121,131-133.

〔3〕 冯晓黎,梅松丽,李晶华,等.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42-1342.

大学生纪律教育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决定 焦虑

1 引言

自我决定这一概念最初来自于自我决定理论。英国R0ehester大学临床和社会心理科学系的教授EdwardLDe―ci和RichardM,Rvan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经过三十多年的一系列研究,提出了一套理论观点,形成了自我决定理论。这一理论是关于动机的宏观理论,主要研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人格发展和人类动机的发展水平。集中研究人类的行为由意志和自我决定的程度。

关于自我决定的含义,有不同的说法:(1)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指的是人们认可自己的行为、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当人们自己决定自己行为的时候,他们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且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体验到的一种自由的感觉(Edward L,Deci&RichardM,Ryan)。(2)自我决定就是在了解和估计自己的基础上,自由选择和确定选择来驾驭自己的生活――“自我决定的人知道并能表达他们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他们自己设定正确的目标和期待,在追求这些目标时做出选择和计划,然后采取行动。(3)美国教育部特殊教育和康复服务局(Office ofSpecial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ve Services,OSERS)1993年对自我决定作如下定义:在了解和估计自己的基础上,以及在追求自己的需要、利益和价值中最大限度地选择和制定选择来驾驭自己的生活。上述概念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强调: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生活。

以往的研究表明,当人们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的时候,他们不仅会体验到一种自由的感觉,而且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具有更大的坚持性,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自我决定的人更能独立地行动和自由地追求自己向往的目标,并且很少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自我决定对于人的终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如自我决定能力强的人在升学和就业等人生过程中更能主动地掌握和控制情况;当人们面临一些比较复杂的选择和决定,如找工作、获得成功、追求生活质量、有效进行管理等时,需要有很好的自我决定能力。自我决定与更多的创造性、更大的认知适应性、更少的焦虑提高了的成就、高水平的满意度和较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关。一些教育上的研究拓展了这些结果,表明更多自主性的外部动机与更多的投入、更好的成绩、更低的辍学、更高质量的学习和更好的老师评估有关。从以往关于自我决定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自我决定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和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国外在自我决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干预两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而国内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并且理论探讨偏多,实证研究偏少。

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同年级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比如大学一年级学生,需要努力适应大学的环境。建立新的心理结构,从而实现新的心理平衡。大学二年级是心理问题的碰撞期,他们的参与感、独立感、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冲突严重。大学三年级学生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心理发展还不完全成熟、稳定,处于情感发展的冲突期。大学四年级学生面临着考研和择业的压力。由此可见,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他们的自我决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本文侧重从人格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所测量的自我决定指的是个体相对持久的人格特质,这一自我决定主要从两个方面反映:(1)自我意识:对自己的感受和自我的感觉的清晰意识程度;(2)自主选择:对自己行为是否由自己选择的感觉程度。我们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修订国外自我决定量表,对大学生的自我决定状况进行调查,探讨他们自我决定的现状,并分析大学生的自我决定与其焦虑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自我决定的发展,解决他们在各个年级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为他们顺利度过大学生活提供一定的帮助。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三所高校的16个专业、四个年级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053份,回收率87.75%,最后剔除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1017份,有效率96.58%。

将被试按照学校、专业、年级、性别等因素分成两部分,一部分510人,用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自我决定问卷的理论模型;剩余的507人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修订,然后对1017份问卷因素分析后剩余的题目进行信度分析。

2.2工具

2.2.1自我决定问卷

自我决定问卷(The Self-Determination Scale)是由Sheldon&Deei在1996年编制成的,主要用来评估个体自我决定的差异程度。它考察了个体相对持久的人格特质――自我决定,这一自我决定从两个方面反映:(1)自我意识:对自己的感受和自我的感觉的清晰意识程度:(2)自主选择:对自己行为是否由自己选择的感觉程度。自我决定量表很短,只有10个项目,包含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5个项目。第一个分量表是自我意识,第二个分量表是自主选择。分量表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放在一起计算自我决定的总分。

在研究中,请3名外语专业人士翻译外国自我决定问卷,并请2名心理学专家、1名中文系博士和4名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仔细校阅,形成中文版自我决定问卷,然后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Crobach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最终形成的自我决定问卷包含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含4各项目,信度和效度良好,可以用来评估大学生的自我决定程度。将分量表单项条目之和除以分量表条目数作为分量表的因子分,算出每位大学生各分量表的得分,然后求两个分量表的平均分,作为自我决定程度的得分,参考以往经验。将2.5以下设置为自我决定的程度较低组,2.5-4为自我决定程度中等组,4以上为自我决定程度较高组。

2.2.2焦虑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而成,是一个含 有20个项目的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的焦虑主观感受。焦虑自评量表采用四级评分,被试者在每个题后的前4个方格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最近一周实际情况的划“对”。在计分时,对第5、9、17、19条进行反向计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得到粗分,再用粗分乘以1.25,再取整数部分(四舍五入)得到标准分。分数越高,焦虑倾向就越明显。

2.3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和Amors4.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大学生自我决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3.1大学生自我决定现状

3.1.1大学生自我决定程度分布状况

根据自我决定程度的得分,2.5以下表示自我决定的程度较低,2.5-4表示自我决定程度中等。4以上表示自我决定程度较高,将学生分为三类:自我决定程度较低组、中等组和较高组,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自我决定程度中等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2.3%,进一步卡方检验发现三组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3.1.2大学生自我决定两维度之间的差异比较

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得分和自主选择得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自我意识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自主选择的得分。

3.2大学生自我决定的影响因素

3.2.1年级对大学生自我决定的影响

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自我决定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差异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自主选择、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不存在年级差异。

3.2.2性别对大学生自我决定的影响对自我决定在性别上的差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自主选择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自主选择极其显著地高于女生。

3.2.3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自我决定的影响

分析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自我决定的差别,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的自主选择、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均极其显著地高于非独生子女。

3.2.4家庭所在地对自我决定的影响

分析自我决定在家庭所在地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在家庭所在地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主选择显著地高于来自农村和县城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极其显著地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显著地高于来自县城的大学生。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我决定极其显著地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县城的大学生。

3.2.5父母学历与自我决定的相关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父亲学历与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3.3大学生自我决定与其焦虑的关系

3.3.1自我决定程度对焦虑的影响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自我决定程度不同,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事后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自我决定程度较高组焦虑得分极其显著地低于自我决定中等组。自我决定中等组焦虑得分极其显著地低于自我决定较低组,自我决定较高组焦虑得分极其显著地低于自我决定较高组。

3.3.2自我决定与焦虑的相关

将自我决定分量表得分和总分分别与焦虑得分求相关,结果表明:自主选择与焦虑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意识与焦虑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决定与焦虑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3.3.3自我决定对焦虑的回归

将自我决定分量表自主选择和自我意识得分对焦虑得分进行强迫进入多元回归,结果表明:自主选择和自我意识对焦虑均具有极其显著的负的预测作用。

4 讨论

4.1大学生自我决定状况

将大学生自我决定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组,结果发现,三组人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别,中等组远远高于低分组和高分组。说明大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决定程度但是程度没有达到最高水平,还有待提高。进一步差异检验发现,自我意识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自主选择的得分,说明大学生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感受,知道自我的感觉,但是对自己行为是否由自己选择的感觉程度相对较弱,思想转化为行为还需要一定的努力。

4.2影响大学生自我决定的因素探讨

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均不存在年级差异。这与孙延林、JohnWang和Biddle(2001)关于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自我决定的年龄差异的研究有相似之处,他们发现青少年的自我决定不存在年龄差异,但是他们研究的对象仅仅是初中生,考察的是年龄差异。笔者在2006年硕士毕业论文中研究了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决定,取样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外部调节、内部调节、认同调节、内部动机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总体数学学习自我决定指标不存在年级差异。而本研究则与前面两个研究所采用的量表不同。但反映的都是学生的自我决定情况,所调查的对象也不同,前面的是以中学生为被试,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这些研究都说明不存在年级差异,表明白我决定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是相对稳定的。间接说明了自我决定是个体相对持久的人格特质。

男生的自主选择极其显著地高于女生,而男女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决定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男生做事情更多是出于自己的选择,相比较而言,女生则对自己行为的选择性相对弱些。这可能和人们对男女生的期望和男女生的特点有关。在对男女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比较强调男生的独立性,而对女生这方面则没有过高的要求;男生活跃好动,不愿受束缚,行为更多独立,而女生的依赖性相对较强,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造成他们在自主选择上存在差别。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自主选择、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得分都远远高于非独生子女,说明独生子女在做事情的时候,更多是自已选择的,对自己有清晰的意识,从而使其自我决定得分比非独生子女要高。以往研究表明。更多自主支持的父母,子女的自我决定更高。而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没有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严厉,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对孩子更多支持、更多耐心、更多交流,导致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做事情更多是自己去选择,从而自我决定更多。而非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孩子较多,父母可能很难很关注某一个孩子,对孩子更多的是严厉的要求,所以使孩子的自我决定没有独生子女高。

家庭所在地也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主选择、自我意识、自我决定均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来自县城的大学生。这说明地区的差异对大学生的自我决定产生了影响。城市相对于农村来说,环境更复杂,信息更多元化,所以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加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会更清晰全面,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所做的事情,行为更多自我决定。

父亲学历与学生的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父亲学历越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也越高。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感受和自我感觉的清晰意识程度。一般来说,父亲在家庭中是权威的角色,父亲学历越高,对子女的教育将 会更加民主,更多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使孩子的自我意识更强。

4.3大学生自我决定与其焦虑的关系

自我决定程度的不同分组之间的焦虑程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别。自我决定得分相对高的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自我决定得分低的组。自主选择、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与焦虑均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自主选择和自我意识还对焦虑具有极其显著的负的预测作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都说明学生的自我决定程度越高,焦虑水平就越低。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如紧张、担忧、不安全感等)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如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等),并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如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焦虑常常是由不合理的思维所导致的,不合理的思维会使个体维持着精神的紧张和身体的不正常反应。也可以说,不合理思维是焦虑的本质。

自主选择是对自己行为是否由自己选择的感觉程度,当学生选择自己的行为,而很少被迫去做事情的时候,会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主选择强的人,对事情有很强的把握感,因而焦虑水平低。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感受和自我的感觉的清晰意识程度。自我意识强的人,对自身有很好的了解,如自己的情绪、身体,等等,因为对自身的很好了解,其焦虑水平较低。

由自主选择和自我意识综合在一起体现的自我决定指的是人们认可自己的行为,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当人们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的时候,他们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且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体验到的一种自由的感觉,对事物有很强的把握感,因此,焦虑水平偏低。

5 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5.1大学生自我决定程度处于中等,自我意识明显优于自主选择。

5.2男女生在自主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自主选择、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父亲学历与自我意识存在显著正相关。

5.3自我决定程度不同,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自主选择、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与焦虑均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自主选择和自我意识对焦虑具有极其显著的负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黄晨.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自我决定程度与其教学行为的关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9.1:67-70.

[3]刘玉新,张建卫,王稀娟.管理者工作家庭冲突研究: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运动动机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关系――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09.3,第23卷,(3),85-94.

[4]毛成.论自我决定理论对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8,4:71-72.

[5]刘妍君,王才康.自我决定理论在新课改理念下对教学行为的启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45.

[6]刘娜.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对学业拖延行为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6,5:58-59.

[7]王燕,郑雪.自我决定研究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80-82.

[8]唐本钰,张承芬.个体早期情绪唤起与自我决定及主观活力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139-142.

[9]苏煜.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对大学生逃避课外运动行为机制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9:49-52.

[10]袁克定,赵海玲.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远程教师指导行为[J].开放教育研究,2007,6:63-66.

[11]恽广岚.动机研究的新进展:自我决定理论[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1,(3):38--41.

[12]暴占光张向葵.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8,(6):141-146

[13]李治德.自我决定理论模式:青少年网瘾行为的解读[J].探索2005,2:132-136.

[14]刘海燕,闫荣7A.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进展――自我决定论[J].心理科学,2003,26,(6):1115-1116.

[15]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2002,74,(4):74-79.

[16]董广芝,王辉,宋丽华.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教书育人,2002,1:25-27.

[17]严标宾,郑雪,邱林.自我决定理论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3):94-112.

[18]张延林.c.K.JohnWangStuart J.H.Biddle.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自我决定理论:年龄和性别的差异[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3):10--14.

[19]暴占光,赵瑞君.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辅导[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57-59.

[20]Amabile,T.M.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ew York : springer-Verlag, 1983.

[21]Deci,E.L.,& Ryan,R.M.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New York:Plenum,1985b.

[22]Deci, E.L., Vallerand, R.J. ,Pelletier, L.G. &Ryan,R.M.Motivation and Education :The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 Education Psychologist, 1991.

[23]Hennessey ,B.A.Self-determinafion theory and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ereativity.http ://psych.rochester.edu/SDT/.

[24]Miserandlno.M.Children who do well in school: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autonomy in above-average childre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6.

[25] Ryan, R.M.&Deci, E.L.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America Psychology,2000,55 : 68-78.

[26]Sheldon,K.M. ,Ryan,R.M.&Reis,H.T.What makes for a good day? Competence and autonomy in the day and in the person, 1996.

[27] Vallerand, R.J.Deei and Ryan' s 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A view from the hierarchical model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http ://psych.rochester.edu/SDT.

[28] Sheldom, K.M.Creativity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personality.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95.

大学生纪律教育范文6

【关键词】社交焦虑 当事人中心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7-02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1.性别、年龄、年级

来访者男,18岁,大一新生。

2.家庭成员关系

爸爸常年不在家,有外遇;妈妈在家无工作;父母关系一般,在他上小学期间闹过离婚。大姐上大学,与大姐关系比较亲密;奶奶在家很有威望;二叔上过大学,是全家的骄傲。来访者是家里长孙。

3.其他

汉族,无,无家族病史,无重大疾病史,自认为同性恋。

(二)生活状况

来访者从小内向胆小,学习成绩一般,由于很长时间是家族独子,备受宠爱。上大学以来开始宿舍生活。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烦躁郁闷,不敢跟人接触,痛恨自己脸红。

个人陈述:开学以来很烦,无心学习,不敢跟人接触,感觉周围的人不友善,担心舍友会打自己。上课时候不敢和老师对视,会脸红,红的很难受。对去二叔家吃饭感觉很痛苦,饭桌上手足无措,会脸红,认为二叔二婶都对自己没有好印象。咨询几次后主动陈述自己是同性恋。

三、个人成长史

从小备受宠爱,奶奶经常教导要向二叔学习,像二叔一样有出息。小学时因家里搬迁转学,到新环境中被欺负,同时遭遇父亲婚外情,父母闹离婚。后来学习成绩不错,渐渐适应环境,高中时情况好转。上大学后各方面不适应,重新感觉到像小学时一样的无助、焦虑。

四、病因分析

(一)无明显生物原因

(二)心理因素

紧张、焦躁、适应不良等情绪无法摆脱,存在消极自我认知,认为自己“贱”,该打,对自己全然否定。来访者内向害羞,对外界评价敏感。

(三)社会因素

来访者从小备受宠爱,奶奶强势的影响,父亲外遇,父母闹离婚,二姐被送人、因搬家转学受欺负等都对来访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上大学后与同学缺少交流。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1.心理状态评估:敏感,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低落。

2.生理功能改变:脸红,睡眠差,偶尔有紧张出汗,无其他重大生理功能改变。

3.社会功能评估:人际交往减少,学习效率降低,与班级同学交往过少。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

诊断:该案例属于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的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来访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对症状自知,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来访者只在人际交往时表现出焦虑不安,脸红心慌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来看,来访者是在特定情境下会出现,泛化不严重,社会功能受损不严重,因此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来访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来访者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而本案例来访者内心的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属于常型冲突,有明显的社会评价性质,持续时间没有达到焦虑症程度,排除焦虑性神经症。[3]

六、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咨询开始前,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平等、尊重、保密、合作等,约定咨询每周一次,共六次,每次五十分钟。

1.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缓解焦虑,适应大学生活,能开展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最终目标:纠正歪曲认知,提升自我评价,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模式。

2.咨询方案

主要咨询方案为:当事人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

根据当事人中心治疗法的看法,心理咨询是建设性人际关系中的一个范例,无条件积极关注、富有同理心的咨询师可以帮助当事人产生改变,适合人际交往障碍类问题。[2]

在咨访关系建立的前提下,咨询师和来访者可以针对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探讨,帮助求助者发现和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维护其心理健康,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3]

七、咨询过程(共三个阶段)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一至第二次咨询)

第一次咨询: 咨询师通过无条件积极关注、倾听等技术营造安全的氛围。

第二次咨询:进一步倾听,巩固初诊时的咨询关系,了解来访者基本资料。

(二)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三至第四次咨询)

第三次咨询: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启发来访者思考现在症状和创伤经历的相似产生情境和周围环境的不同。

第四次咨询:讨论家庭作业,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帮助来访者接纳自己,独立承担责任、应对生活。部分对话摘录:

……

来访者:老师好像我也不完全是同性恋。

咨询师:怎么说?

来访者:我也没有喜欢男生,更没有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和有乱七八糟的想法。

咨询师:呵呵,乱七八糟指的是性方面的东西吗?

来访者:(脸红)嗯。

咨询师:这个年纪关注性也不是乱七八糟的事情,生理发展的必然阶段。同性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自己不在意,也可以幸福生活,只是在我们现在的价值体系下,还有很多不方便。 既然不符合同性恋的标准就先不要给自己定性,多尝试和异往。

来访者:嗯,我在宿舍开玩笑说自己是同性恋,他们有点不相信,好像也没有太吃惊。

咨询师:你们宿舍关系好像变融洽了。

来访者:可我还是很讨厌自己脸红。哪有一个大男人经常脸红的。

咨询师:哦,那关公肯定不是大男人了。

来访者:笑,老师那是不一样的,关公是大英雄,脸红对他没影响啊。

咨询师:关公是大英雄也克服不了自己脸红,也没有人因为脸红就否定他是大英雄。

……

(三)巩固和结束阶段(第五至第六次咨询)

第五次咨询: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接纳脸红、接纳自己。

第六次咨询:与来访者讨论去二叔家的体会,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

来访者:去我二叔家还是会脸红,但是我没有去控制,像老师说的故意体会红的感觉,想知道自己到底能红成什么样,还是会红,但没有以前那么难受了。

咨询师:嗯,是的,换个思路感觉就会变化很多,其他方面呢?

来访者:现在跟宿舍同学关系很好了,经常打打闹闹,去我二叔家前跟一个舍友闹矛盾了,后来给他道歉了,现在已经和好了。每次去我二叔家前都会很烦躁,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是害怕吧。现在知道了,以后会尽量克制,去我二叔家也没以前那么恐怖了。

咨询师:哦,这和你刚开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主观评估:

来访者自我评估:认为自己现在变的开朗多了,上课的时候敢发言,可以接受自己脸红了。

咨询师评估:来访者的精神状态有很大改善,社会适应性明显增强,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

客观评估:舍友评价他刚来的时候怪怪的,总是板着脸,现在好多了,宿舍氛围变好了……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第一版:230-243.